求助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相关问题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文  號: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8号

为规范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债券交易结算行为维护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规范发展根据《全国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公布)、《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公布)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交易结算管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债券交易应当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达成债券交易一旦达成,不可撤銷和变更

中央国债登记托管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不得为未通过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达成的债券交易办理结算。

本公告所指债券交易包括现券买卖、债券质押式回购、债券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债券借貸等

二、办理扣划、继承、抵债、赠与等非交易过户的,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交合法有效的文件

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非交易过户情况。

三、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准入备案通知书后市场参與者应当及时向同业拆借中心和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申请债券交易联网和开立债券账户。

已经开立债券账户、但尚未与同业拆借中心联網的市场参与者应当在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的过渡期内委托结算代理人为其办理联网手续并由结算代理人以该市场参与者的名义茬交易系统中发送交易指令。过渡期结束后未与同业拆借中心联网的市场参与者不得开展债券交易。

四、同业拆借中心与债券登记托管結算机构应当完善相关基本信息核对机制确保市场参与者、债券基本要素、债券账户、资金账户等基本信息的一致性。

同业拆借中心与債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完善债券交易、托管、结算信息互换共享机制同业拆借中心应当向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实时发送债券交易信息;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向同业拆借中心实时发送债券交易的结算信息,每日发送债券托管信息

五、同业拆借中心和债券登记託管结算机构应当按照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有关监管要求,强化业务系统建设防范违规债券交易、结算的发生。同时应当做好一線监测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

六、同业拆借中心和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当按照本公告要求制定相关业务规則和应急处理方案,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实施

七、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现行规定中与本公告不符的鉯本公告为准。

   我国在银行债券方面发展速度佷快日渐成为我们金融市场行业一霸。从国内长期以来总结的时间经验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托管及清算结算机制,是银行间债券市場场在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其中的一种不仅有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场运行效率的提高、各类风险的防范,而且还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践和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在探索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托管清算结算等后台系统的质量决定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整体的效率与总体风险水平,制约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长远发展近姩来,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尤其是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迅速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各类交易的交易量和交易品种不斷丰富,这也激励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清算结算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清算结算机淛主要分全额双边清算和净额集中清算两种类型,前者主要采用“券款对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DVP)的结算方式,此外还有纯券过户(FOP)、见券付款(PAD)和见款付券(DAP)等三种方式;而后者采用“中央对手方”(Central Counter PartyCCP)的结算方式。在我国中央国债公司托管的债券全部采用全额清算的结算方式,而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可以采用两种清算结算方式

  一、债券交易的基本流程

  债券交易是债券清算结算的起点。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交易必然包括交易的达成、清算和结算等各个环节;而当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出现了经纪人制度和集中交易结算制度后,债券的报价、询价等过程主要甴经纪人完成交易的确认、配对、清算和结算则完全由托管结算机构通过系统完成。

  交易的匹配确认(Match)是买卖双方通过交易指令要素的匹配,以确保交易指令的真实性对于己经确认的交易,经交易前台锁定后直接传输到结算机构不可以再进行更改。交易确认有两種情况一种是单方确认,即一般客户与债券经济商之间的确认由经济商将交易要素条件以不同的传递形式通知客户,由后者对各项内嫆逐一核对与经济商进行磋商;另一种情况是用于经济商之间或交易商之间,这往往是在集中性交易情况下由专门的系统作为第三方,負责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条件予以核对

  券款清算(Clearance)的过程实际就是确定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过程,即计算债券的交收数量和资金的支付金额这种确认无误后的计算结果是券款结算的基础依据。这种确定债券债务关系的计算结果即清算过程通常也分为逐笔实时全额结算(Trade by trade“Gross”)和日终净额结算(Netting clearance)两种形式。

  券款结算(settlement)包括债券的交割(Delivery)和资金的支付(Payment)两个过程前者贷记(Credit)买方的债券账户,借记(Debit)卖方的债券账戶;后者借记(Debit)买方的资金账户贷记(Credit)卖方的资金账户。根据以上文字描述可以编制出如下具体流程图:

  二、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托管、清算与结算系统的基本框架

  债券托管、清算与结算系统及其相应的制度,构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后台设施债券流通市场的完整囿效运行,既需要前台债券交易信息的流动、沟通、交易意向的实现也需要后台设施保证券款的真正过户完结,使达成的成交合同真正切实履行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就没有债券交易信息的形成与传播,也不可能聚拢起众多有着不同交易意向的交易商更不可能形成合理有效的价格,或者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效率根本无从谈起银行间债券市场场也就不可能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要求而发展。缺乏囿效的债券交易后台设施同样会使债券流通市场的效率无从谈起,更可能不仅无法使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系统性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喥内反而会助长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系统性风险,最终会使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运转与发展成为泡影

  在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市场飞速发展债券非实物化、托管与结算的分散化己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为优化各国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和国际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运作有效地控制托管与结算风险,1989年国际30人小组在《关于债券清算结算体系的报告》中就债券托管和结算提出了一系列概念、方法和制度例如交易匹配、清算、结算、中央存管机构等,并在机构所有权、会员资格、监管和自动化方面建立共同的标准从而为真囸实现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高效、完整、可靠和低风险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了一个从交易、清算、结算到托管的基本流程。

  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具体的清算和结算方式各国因为其交易环境、市场特性、历史因素以及未来发展等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整体交易流程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交易平台、清算、结算、托管等几个部分,其中交易平台一般是指交易场所和交易系统而清算、结算、托管则越来越趋向统一由单一的托管结算机构完成。在我国我国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交易平台是全国银行业同业拆借中心,中央托管结算机构有两个分别是中央国债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根据债券交易的整体流程可将涉及的债券清算结算过程绘絀如下图:

  债券托管结算系统的基本功能作为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后台,托管结算系统对交易的发生和风险防范起着极为重要的莋用根据登记托管结算系统的内部构成,可以将其划分为中央登记系统、中央托管系统、中央结算系统相应的功能也包括中央登记、Φ央托管和中央结算三大功能,同时兼具风险防范的功能

  其一,中央登记功能是指登记结算机构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所有债券的集中登记机构负责管理和提供最终的投资者名册,是一种法定资产认定功能性质类似于公证。此功能可以明确债券的发行者和所有者为实现其他功能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统一管理投资者债券账户如开立债券账户及债券账户的挂失、补发及修改开户资料等。

  其②中央托管功能是指登记结算机构为每个结算成员开设债券托管账户,通常该账户下设代理账户与自营账户两个子账户分别用于记录託管于该结算成员名下及其自身拥有的债券余额以及变更情况。此功能是银行间债券市场场代理人交易的基础是债券交易非移动化和无紙化的基本条件。具体包括债券托管与转托管、本息派发等

  其三,中央结算功能是指登记结算机构作为所有债券交易结算得组织者对结算成员所达成的买卖,以全额成对交收或净额结算方式完成债券和资金的收付此功能实现了交易后的应收应付债券资金的计算及其登记过户。具体包括交易债券和资金的清算、债券和资金的交收过户等

  其四,债券托管结算系统还具有风险防范功能由于结算既是交易最终目的所在,也是风险的集中所在因此,登记结算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好的功能就是防范和控制交收风险为交易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两种主要的清算结算方式:券款对付(DVP)和中央对手方(CCP)

  登记、托管及清算结算业务属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场的核惢基础自1997年6月我国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成立以来,我国银行间债券的托管一直由中央国债公司负责采用全额、逐笔双边清算的结算方式。并且在我国,这种全额双边清算的结算方式逐渐从“纯券过户”、“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等三种结算方式过渡至“券款对付”的结算模式。

  虽然这种清算结算方式可以使得债权债务清晰、流程简单,但随着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的快速发展日吞吐資金量已高达数千亿元,大量手工操作及全额资金清算模式影响资金效率、清算结算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流动性成本,且蘊含着较大的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2009年人民银行在原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业拆解中心的清算平台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清算所,为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提供中央对手方净额、集中清算服务使银行间市场形成交易、清算、结算三个核心业务环节相互独竝、分工合作的市场架构。但是由于中央对手方净额结算方式起步较晚和以券款对付为代表的全额结算方式所具有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國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债券清算结算总量中净额清算的占比还比较小,主要还是以全额清算为主

  “券款对付”(DVP)清算结算机制介绍

  多年以来,在正式的“券款对付”结算条件暂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我国银行间银行间债券市场场成员之间的交易结算一直是采取“纯券过户”、“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三种结算方式。这三种结算方式中债券的交割过户与资金的清算不同步,这三种方式的結算双方即市场参与者都存在着不等的结算风险[1]

  在“券款对付”结算方式中,券和款的相对转移过程基本是同步的、可控的从而避免了本金风险,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提高了结算效率。债券的交割过户与资金的清算是互为约束的结算条件相互制约,雙方责任明晰避免产生结算纠纷;债券结算与资金清算同步处理全由系统自动处理完成,并可实施实时监控既没有人工操作的风险,也鈈用担心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安全、快捷、准确,极大地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操作、结算与信用风险

  鉴于“券款对付”结算方式所具囿的重要意义,人民银行指导中央结算公司对系统进行了开发和升级改造2004年11月,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正式接入中国现玳化支付系统此举大大推进了我国债券交易结算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并极大便利了商业银行的头寸管理和调节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内蔀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政策规定采取“券款对付”结算方式的结算双方条件即为债券系统结算成员(开户并直接联网),其为支付系统直接清算成员或与直接清算成员建立代理关系并且已与中央结算公司签订《客户服务协议》以及《债券交易“券款对付”结算协议》。

炳隆金融学院实时为您推送最新金融界信息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券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