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的国企的盈利还要不要改革

  国企的利润按照马克思说的就是剥削而来。  
楼主发言:65次 发图: | 更多
  国企如果有利润的话,利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就是剥削而来。任何追求利润的行为都是默认了剥削。  剥削是必要的。通过剥削,企业才能有利润,才能有资金来源进行扩大生产,扩大生产的剩余部分可供私人占有或者全民占有。私人企业就是私人占有,全民的归全民占有。  那么只要追逐利润,就是默认了剥削。那么马克思的消灭剥削的思想就是错误的。  正确的方向是改私人剥削为全民剥削,或者叫国家剥削。就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代全民剥削个人员工,并且留出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利润后最终分配给全民。包括职工本人,形成内部的制度循环。只有剥削,才能创造财富,并且用来将生产出的财富集中到全民手中,用来根据货币的分配情况进行实物财富的分配。私人剥削是不公平的,但是全民剥削则通过看不见的手照顾了各个方面的价值平衡。  国企的所有者为全民,则国企改革的方向就是变私人剥削为全民剥削并且扣除扩大再生产的部分后用来全民福利。  实现的方式则是通过改革。
  马克思的消灭剥削是不现实的。应该是把私人剥削转成全民剥削,进而全民分福利的循环。  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唯物的基础上研究马克思的错误之处  对于这个问题避而不谈,只做,无异于掩耳盗铃。
  全民剥削,等于没有剥削,这才是公有制最大的优势,建国后,说什么工人是工厂的主人,大错特错,工人就是干活的,厂领导也是干活的,唯一的主人只能是全民,没有全民参与管理监督,公有制就不是公有制,而是官有党有权贵有了
  为了解决众多高管贪污问题。摆在全民面前的两条路,一是国企私有化。二是合并国企,全民发部分国企利润。你选哪个?  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抵制私有化。
  国企所有者属于全民,应由全民选出6个以内的管理者,利润扣除一部分如三分之一用作公共福利,其余分掉。这才是未来新世界的分配制度。 可是这世界蠢货和懦弱者太多了。好在党员和人大代表大部分都不蠢。必然会顺应历史潮流。早晚会实现此方向改革。  国企应该合并成6个以内,并且应该全民发其部分利润,党员和人大代表多分。可以买房,不必将房子都炸掉。  合并成6个以内是为了减少负责人,负责人多了等于没有负责人。全民发部分比例的利润是为了让全民关注国企利润。党员和人大代表多分是为了使杰出者更为关注国企利润。临时的任务者多分比如从农村流转到新建超级大城市的人口多分是因为正策鼓励,使历史上的城市化不再是羊吃人运动,而是人道的城市化。  现在的国企从本质上说是高管领导下的所有员工的企业。是一个私人组成的小集团的企业。但是所属权混乱。但是真正的国企应该是全民占有均等股份的理应所属全民的企业,所以最高经理人理论上应该全抿选出,利润归属全民。这就是改革的方向。现在的国企跟全民俩个字没有任何关系。  要合并成少数的6个以内的集团,选出集团经理人后,只要全民监督这几个人就够了。现在的情况是国有企业四五千家,四五千人说了算。神仙也监督不过来。所以监督这几个人之外,还要给这两三个人很一些干红的利润。俩三个人全民的眼睛都在盯着,是可以监督过来的。而且这几个国企赚取的总利润拿出部分比例全民分。党员和人大代表由于是具有监管任务,应该多分一些。只有分干红的权利,不能转让,否则会流转入私人腰包。  个人的股份表现只是只可以分红的干股,不允许转让,否则就会变成不是全民了,可以有选择谁当这两三个经理人的权利,谁能赚取利润谁上任。苏联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由于股权不仅没有分钱还允许了转让。  而且分发的利润都是社会上流通的资金,没有印钱或者借贷消费,完全不存在通胀问题。  所以在福利的基础上,全部人口可以自由从业,关于有了福利了,就担心人民就不工作了。这不需要担心,因为欧美一直是福利国家。同时也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同时有很多福利。给每个人都发钱。在福利的基础上自由竞争。  甚至可以从一个省开始,合并一个省的国有企业,然后给每个省内户口的人分发利润。如果某个省采取这种方法,则必然成为国家竹席的必然人选。  在某个省内的人分发利润之后,就可以用一部分利润来优先分配给从农村土地搬出来的人,然后国有企业再进驻农田进行机械化生产。因为在福利的基础上工作,所以迁出的农民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要集中成大城市。比如再建立若干个北京。  当然所有的前提是合并之后的国有企业唯一考虑的就是利润。   即便是自主创业也是奴隶,因为国企的利润全民所有,这些福利是国家里每个人生下来就应有的财富,属于全民所有。包括上代人留下的自然资源就像中东的石油,也包括上一代创造的比别国先进的财富技术等无形财富。是个体生下来就应该存在的利益。不是应该分石油等卖出的钱。而是打个比方。应该用来全民分一部分做个人福利。另一部分用来做公共投资福利等。前提是对外的国企合并成一个,主要与外企竞争。其他的国企合并成6个以内的包括多行业的集团。
  在资本论里其实马克思已经指出,利润就是剩余价值,实际上剩余劳动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剩余价值必然存在,在任何一种生产方式下,假如生产活动不产出任何剩余价值,生产就没有扩大的生产基金而无法扩大生产规模,生产力发展就无从谈起。  所以问题从来不是消灭剩余价值和消灭剥削,而是谁剥削谁的问题。
  楼主书读的是一知半解啊,起码读完资本论再来论述这个问题。
  国企应该按物品价值加税收定价低价出售,不能售出物品国家收购!  
  修正关于马克思剥削的观点是有必要的。剥削是一种科技进步的生产方式中的一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为了检验产品的竞争能力和提供扩大生产的利润部分。私人剥削是不公平的,所以应该改私人剥削的方向为为全民剥削全民福利的循环这个方向上来。。
  要追求国企利润就要坚定的追求,不能半死不活像僵尸的企业一样。
  先搞清国企的概念。  原来的国企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叫国营企业,利润是上缴的。  市场经济以后,改为国有企业。看清楚,所有制发生了改变。国有并不等于全民所有。现在的国企和私企一样,只缴税。  当年老毛最看重的就是这个所有制,所有制变了,说明整个制度都变了。  当年反修防修,防的就是这个。
  要理顺党内有关国企利润的理论。理顺之后,才能光明正大的去改革。
  双庆模式的重点是什么?改回了国企的所有制,利润上缴。  这一改,多少人害怕啊。
  @新时代的挑粪工
22:37:48  双庆模式的重点是什么?改回了国企的所有制,利润上缴。  这一改,多少人害怕啊。  -----------------------------  唉,他有幸看到这篇文章说不定还能翻身。形成自己的见解。可惜。
  国企合并成少数几个大集团,集团之间的内部竞争才是反垄断之最终方式。
  用小脑想事???如果企业没利润,那么如何扩大经营????最简单的,今年赚500,全分了,明年如果原材料涨价,你能确保你能赚??如果亏了,那么欠从哪里来?倒闭???  国企的利润上缴了,变成政府财政,不是拿来修路,修岛,各种支出了吗?难道一定要发到你手上才叫真实的收入??那么第二年的财政怎么算钱?修路,修高铁,教育,科研费用从哪里来????  如果这些国企全私有化,私企逃税这么严重,哪里还有税给你交的????想事不要用小脑好不好
  @月俏星辉
04:03:56  用小脑想事???如果企业没利润,那么如何扩大经营????最简单的,今年赚500,全分了,明年如果原材料涨价,你能确保你能赚??如果亏了,那么欠从哪里来?倒闭???  国企的利润上缴了,变成政府财政,不是拿来修路,修岛,各种支出了吗?难道一定要发到你手上才叫真实的收入??那么第二年的财政怎么算钱?修路,修高铁,教育,科研费用从哪里来????  如果这些国企全私有化,私企逃税这么严重,哪里还有税......  -----------------------------  一部分用来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来全民福利,分发到个人手中。教育等有税收。也可截留一部分利润。应该对一部分利润分发福利,才能让全民关注国企利润,全民所有用于全民,理所应当。
  国企变企业为集团化是方向。而且要涉及各种行业的集团。集团内有必须存在的行业,也有可以选择存在的行业。集团之间互相竞争,而且集团合并成六个以内,减少权贵数量。
  国企应搞集团化的内部竞争。
  工人是国家的主人的一部分,真正的主人是全民。包括失业和在私企工作的人。应理顺所有权关系。
  将国企的利润用于全民,特别是优先分配给从农村土地上迁出的农民。让他们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能够有学习和基础生活的能力,才能实现温柔的城市化,而不是圈地运动再现。国企私企年龄大的人才能不怕被裁员。因为有福利兜低。进而国企才可能进驻农村进行机械化的集团的子公司性质的生产。才能变成强大的农业。党员和人大代表可优先分得利润,使他们关注国企利润。  不知我说得是不是太过理想化了!但这就是改革的方向。
  否则三农问题,无人可解决,也无其他方法可解决。唯有拿国企的利润来解决。平顺的过渡。并且全民所有制企业才能进驻土地,否则必将再次成为私有化的盛宴,形成新的乡绅地主阶级。
  @oqmyaky0022 需要的时候就缴,不需要的时候就存在那里放着
  @bentan2
19:33:15  @oqmyaky0022
需要的时候就缴,不需要的时候就存在那里放着  -----------------------------  应该缴纳利润,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应该给予经理人一段时间的干股分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是科技的研发在企业中就是研发投入,最终由利润决定。所以,在企业中,长久的利润为第一生产力。所以国企也应该以利润为最终目标。除了用于发展自身的,分红的受益方为全体国民。
  并且受益方的国民应该把抵制分红的和破坏分红制度的人排除在外。不仅不要分红,而且还阻碍分红制度。那么可以不给他分红。包括各种极端思想的人。
  国企必须以利润为第一目标。
  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一切制度改革都要围绕其中,一切以利润为目标,就要求必须有全民福利兜低。从理论上,将国企利润用于全民福利就理所应当。有了全民福利兜低,国企才能放手以利润为第一目标。
  以利润为第一目标就是以科技研发为第一目标,就是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国企是调节分配和再分配的有力工具,我认为应该有利润。
  地方征服建设可收取地租,房租等税收为主。也可以包括收入税。
  @姚村兄弟
19:35:52  国企是调节分配和再分配的有力工具,我认为应该有利润。  -----------------------------  好在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没有理论。马可思所说的正相反。所以有必要纠正马可思的观点。
  所有对外竞争的能获取短期利润的企业,应该合并成一个。一切以利润来考核。能赚到利润就上台,赚不到就换人。
  说白了就是国企的利润属于全民,但是全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都被高管侵占。而国企又占据了多处行业。所以体制内高管富,体制内普通劳动者和体制外劳动者穷。国企赚取利润的话,分一部分就不穷了!应该合并成集团,减少高管数量。应该国企以利润为第一目标。应该分掉一部分国企利润给全民每个人,作为福利兜低,改善全民生活。应该在全民福利的基础上自由竞争。在福利的基础上城市化。以利润为第一目标的话,减少高管数量,获得的利润分发利润的话,可以养活全民每个人的基本福利。包括职工自身。再白一些的话就是国企和大型私企资本家与小民争利,国企争了大头还不分。民不穷才怪。大型资本家自然是不分的。国企不仅不分利,还被众多的高管,超过4000家国企。贪污侵占。不合并怎么可以?合并成6个以内的集团。看集团利润。谁能赚钱利润谁上台。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盈利的国企还要不要改革?
作者:周其仁
  上一波的中心任务是扭亏增盈,这也带来一种认识,就是认为但凡国企实现了盈利,余下的就是做大做强的管理问题,就不再需要进一步的体制改革了。到了国企普遍盈利,特别是央企一年的利润高达万亿人民币,不少名列世界500强的新阶段,说国企还要深化改革,听起来就不那么入耳了。这就要对央企的利润作分析了。  第一,企业的账面利润并不完全是经济学范畴的利润,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企业所占用资源的租金。譬如资源型企业占用大量可开采资源以及国家通信公司占用的通信基础设施等。这些稀缺程度极高的资源,给谁占用,都会产生收益。我们或许可以这么想:如果开放竞争,非国有企业或非央企公司,是不是愿意出一个价来争得占用这些资源的权利?这里所说的这个“价”是资源租金而不是利润,应该从央企账面利润里扣除,因为它并不代表央企经营决策和管理努力带来的真正贡献。  第二,在市场经济里,利润也不单单是对经营管理贡献的奖励,还具有资源配置导向的功能,因为不论利润如何产生,总意味着“需要向产生利润的方向投入更多的资源”。换言之,利润导向与市场准入要一起发挥作用,才能不断把企业家创新的结果“外溢”到整个产业和市场。但是,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部分央企获得高额利润,是在市场不开放准入,其他企业眼见这里存在超额利润,也不能进场来竞争的情况下实现的。这种“关门赚得的利润”,对整体经济并不是正面的,因为行政垄断公司的利润讲到底是一切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现在大家看到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成本优势消失得很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批中国企业的成本中含着“硬硬的难以消化的部分”。当下不少央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高费高,要政府领导人出来喊话降低资费,恰恰表明市场不准入条件下的“关门利润”对国民经济不但不是福音,反而是一种成本负担。  第三,央企的巨额账面利润,大部分留存央企自己支配,在分配上并没有回馈其真正的产权主人――全国人民,也没有全额上缴国家财政。至于把很小一部分央企利润或资产划给全国社保基金,那本质上是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因为社保缺口主要来自过去低工资时代国企工人没有、也不可能预扣下的养老金。其实国有资产并不仅仅只是国企工人的资产,全国人民,包括过去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农民也是国家的主人,因为他们多少年低价缴纳的粮食税,也是形成国有资产的一个来源。倘如问我们的农民从央企巨额的账面利润中得到过什么实际收益,我想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话,站在“全民主人”的角度来看,央企与其他非央企以及非国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第四,近期的案、中石油窝案以及案,暴露出拥有天量利润、资产和无数实际好处的某些央企,还真是牛栏里关着的大肥猫。在道义上、道理上和文本上,央企当然是国企从而属于全国人民,但从实际控制权的角度看,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是当下盈利国企的一个致命伤。  综上,对盈利的国企还要不要深化改革这样一个问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从紧迫性来看,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那波国企改革。因为从机会成本的视角看,当下盈利的国企如果不深化改革,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妨碍国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那些实际问题,代价将不但是一个经济部门的,也是国民经济全局性的;不但是经济的,而且还是社会的和政治的。
(责任编辑:HN666)
08/21 02:0108/20 07:0008/19 09:1308/18 02:4308/14 15:5008/11 03:0908/08 04:4808/08 00:5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观察员问国企_中国广播网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中央的国企改革方案将出台,哪些是国企改革热点难点?如何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之声精选六位“观察员”:马光远、石述思、何刚、蒋昌建、叶檀、张春蔚,走到前台,作为走访和提问的主角,带着公众和业界关注的诸多兴趣点,深入国企一线,揭开国企神秘面纱,探索国企改革的思路、计划、动作,解答公众对国企改革的疑问。
樊澄表示,航班延误更多的是天气原因;空域紧张也是导致空中堵车的重要原因;至于合并航班,将增加航空公司成本,是最不合算的。[]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兼总会计师。
《财经》执行主编。年两获中国国际新闻一等奖。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资深媒体人,七获中国新闻奖,曾参与策划央视对话、经济半小时等。
崔殿国表示,衣食住行,老百姓四大需求,行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需求。我认为北车的春天不是没有了,而是刚刚开始。
许宪平认为,外国车企有一类技术是“黑匣子”类,是每个企业核心技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应该在这类技术上下大功夫。[]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董事、党委常委。
独立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独立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宋志平:三中全会把时间表,总的深化经济改革,做到了2020年,但我相信国企这场改革会在这之前完成。[]
林左鸣表示,我觉得他(国外)是有意识在唱衰,不行就比划一下吧,试一试,打一把,枭龙上来都跟别人说要打一把,试试看看吧,看看谁把谁揍下来。[]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多档电视节目嘉宾、策划。
对话国企简介
国企四大质疑
质疑一:垄断
垄断企业改革是中国最复杂的经济问题之一,如何改怎么改的争论…
“有的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但其中的垄断因素并不表示其没有公益性。”国资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认…
质疑二:高管高薪
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准备采取多项手段控制规范央企、国企高管薪酬…
制定国企高管薪酬标准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企经营管理,激励国企高管经营管理…
质疑三:服务差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
派出优秀干部担任董事长,但其他董事和经营层成员均不能作为公务员序列进行管理;承担混合所有…
质疑四:收益率过低
国资收益上缴比例不低于30%:上海市此次也提出明确目标,称国…
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投资下降、需求收缩。在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企的盈利状况受…
国企改革方向
混合所有制
国资委主任张毅说,首先,要积极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推进公司制股份制…
合理增加企业管理人员市场化选聘比例,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提高收益上缴比例
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的收益上缴公共财产的比例,到2020年的时候会提高到30%。
股权多元化改革
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初步考虑,准备积极的探索完善中央企业分类考核的办法,在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基础上,…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张毅强调,进一步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盈利的国企为什么还要改革|改革|央企_凤凰资讯
盈利的国企为什么还要改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现在国有企业的账面利润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利润”,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企业所占用资源的租金。譬如资源型企业占用大量可开采资源,国家通信公司占用的通信基础设施等。这些稀缺程度极高的资源,给谁占用,都会产出收益。这一块资源的租金并不是国企老总们努力的结果,需要在进一步的改革当中从利润中区分出来。
原标题:盈利的国企为什么还要改革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CF40·孙冶方悦读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盈利的国企也要改革。第一,现在国有企业的账面利润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利润”,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企业所占用资源的租金。譬如资源型企业占用大量可开采资源,国家通信公司占用的通信基础设施等。这些稀缺程度极高的资源,给谁占用,都会产出收益。这一块资源的租金并不是国企老总们努力的结果,需要在进一步的改革当中从利润中区分出来。第二,部分央企获得高额利润,但所在市场又不开放准入,其他企业眼见这里存在超额利润,也不能进场来竞争。这种“关门赚得的利润”,对整体经济并不是正面的,因为行政垄断公司的利润,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反而是一种成本。第三,央企的巨额账面利润,大部分留存央企自己支配,在分配上并没有回馈其真正的产权主人即全国人民,也没有全额上缴国家财政。至于把很小一部分央企利润或资产划给全国社保,那本质上是历史欠账的一种补偿,因为社保缺口主要来自过去低工资时代国企工人没有、也不可能预扣下的养老金。倘若问我们的农民从央企巨额的账面利润中得到过什么实际收益,我想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话,站在全民主人的角度来看,央企与其他非央企以及非国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第四,从中央纪委对大型国企巡视的结果看,暴露出拥有天量利润、资产和无数实际好处的某些央企,“牛栏里关着的大肥猫”。缺乏有效的制度监督是当下盈利的国企的一个致命伤,没有进一步改革,没有进一步制度完善,就会有很多大肥猫。从上一波国企改革来看,基本的经验就是两条。一是不要关起门来搞改革,所有国企改革都放到公开市场交易平台上来推进,借助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公开公正地发现价格,不能再搞暗箱操作。第二个经验是,不要以为有一套方案可以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改革完成,共同的方向是往市场走,但是走的办法要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企业找到合适的办法,一企一策。(莘妍 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394908
播放数:593372
播放数:1838401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改革的本质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