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富的地方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和长三角那个富有结论吗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87 小时荣誉22 星注册时间积分10316帖子主题精华8UID2294651
精华28 积分10316
本帖最后由 chaka 于
19:49 编辑
长三角人文环境好。高端人才流向更能说明问题。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887 小时荣誉22 星注册时间积分10316帖子主题精华8UID2294651
精华28 积分10316
珠三劳动密集型经济成分多一点,长三资本密集型经济成分多一点。长三本来势头更胜。但是在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北京和深圳走到了前头。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41 小时荣誉1 星注册时间积分994帖子主题精华0UID2356018
青铜长老, 积分 9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 积分
精华0 积分994
早段时间捣毁的那个制造冰毒的村子,产值和中部的一个地级市差不多。村民的富裕程度可以和瑞士国民相比美,有一个制毒的主犯,一个人就有六套别墅。这样的富裕不要也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49 小时荣誉10 星注册时间积分2532帖子主题精华0UID2315006
钻石长老, 积分 2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8 积分
精华5 积分2532
有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香港算珠三角的城市吗?
从经济上看,香港一定是珠三角的城市,而且还是事实上的龙头。一直以来,珠三角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即香港在前面开店,其他城市再接单加工。
随着深圳的崛起,珠三角变成了“贸技工”的分工模式,即香港主“贸”,深圳主“技”,东莞主“工”,广州主“政”。
如果珠三角把香港排除的话,就等于长三角把上海排除一样。
长三角的高端人才敢说比香港强吗?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08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10014帖子主题精华0UID2384983
精华0 积分10014
朱三以外来人口多自豪,占三分之一的外来人口有没有很富裕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381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10193帖子主题精华0UID2319626
精华109 积分10193
xuqpmcm 发表于
有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香港算珠三角的城市吗?
从经济上看,香港一定是珠三角的城市,而且还是事实上的龙 ...
问题就在于香港不是内陆城市,可以一定意义上说是国外,
你大陆普通百姓到香港出行读书就业肯定没有去上海那样的感觉,
香港的资源自成一套体系,就是自己一个小国家似得,
所以,这才是争论的焦点,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044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21070帖子主题精华0UID2356736
精华13 积分21070
当然是长三角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70 小时荣誉5 星注册时间积分3300帖子主题精华1UID2330609
本站元老, 积分 3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0 积分
精华5 积分3300
本帖最后由 过来人 于
13:52 编辑
xuqpmcm 发表于
有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香港算珠三角的城市吗?
从经济上看,香港一定是珠三角的城市,而且还是事实上的龙 ...
长三角的高端人才敢说比香港强吗?
----------------------------------------------
香港除了国际金融人才比上海多,还有什么高端人才比上海强?
2013年上海GDP是21398亿元,香港是2730亿美元(不到17000亿元),上海现在落后香港的只是人均GDP。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70 小时荣誉5 星注册时间积分3300帖子主题精华1UID2330609
本站元老, 积分 3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0 积分
精华5 积分3300
本帖最后由 过来人 于
13:57 编辑
长三角和珠三角进入中国GDP前50名城市
名次 城市 2013年GDP(亿元) 增长率(%) 省、区、直辖市 与往年比
1 上海 .7 沪 —
10 南京 .7 江苏2 ↑3
11 杭州 8267 6 浙江1 ↓1
18 宁波 7100 8 浙江2 ↓1
25 南通 .9 江苏4 —
37 温州 .7 浙江3
38 绍兴 .7 浙江4
46 扬州 3250 12 江苏8 ↑3
51 台州 .5 浙江5 ↓1
长三角比珠三角强几倍呢!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56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1589帖子主题精华0UID2411457
黄金长老, 积分 15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1 积分
精华1 积分1589
过来人 发表于
长三角和珠三角进入中国GDP前50名城市
名次 城市 2013年GDP(亿元) 增长率(%) 省、区、直辖市 与往年比 ...
看GDP是长三角强 老百姓还是珠三角富裕一点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70 小时荣誉5 星注册时间积分3300帖子主题精华1UID2330609
本站元老, 积分 33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00 积分
精华5 积分3300
本帖最后由 过来人 于
18:09 编辑
kanyigong 发表于
看GDP是长三角强 老百姓还是珠三角富裕一点
看GDP是长三角强 老百姓还是珠三角富裕一点
-----------------------------------------------------------
人均数据显示好像也是长三角富有些
2013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进入中国城市人均GDP前50的城市
排名,城市,人均GDP(美元)
10 无锡 20154
11 苏州 19922
18 南京 15851
21 杭州 15305
23 宁波 15068
24 常州&&15024
25 镇江 14981
29 上海 14652
38 舟山 13184
40 绍兴 12959
44 扬州 11754
7&&深圳 22198
12 广州 19393
14 珠海 16960
20 佛山 15587
35 中山&&13505
另外,看人均意义不大,谁会相信镇江比上海富裕?!
从历史角度看,从古代一直到1980年,都是长三角富,只是邓80年代给了广东特区政策,广东才领先了长三角20年,大约2000年后,国家重点发展长三角了,长三角又领先了。现在国家给了上海自由贸易区的特殊政策,珠三角与长三角的差距会继续扩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735 小时荣誉15 星注册时间积分18437帖子主题精华3UID2398952
精华225 积分18437
过来人 发表于
看GDP是长三角强 老百姓还是珠三角富裕一点
--------------------------------------------------------- ...
人均GDP和老百姓富裕与否关系不大,老百姓富裕与否,就看投资(存款、股票、基金)、消费(这个比较难把握,目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是面向社会面上各大零售商的统计局口径,网络消费的数据没有纳入,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网络卖家的监管还不到位,数据掌控不力,而各大电商不会把这些商业机密的大数据拱手给统计局)、固定资产(主要是房产、汽车)。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49 小时荣誉10 星注册时间积分2532帖子主题精华0UID2315006
钻石长老, 积分 2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8 积分
精华5 积分2532
过来人 发表于
长三角的高端人才敢说比香港强吗?
----------------------------------------------
香港除了国际金融人 ...
好像香港的大学比上海的大学都强些吧!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42帖子主题精华0UID2399505
新手上路,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 积分
精华0 积分42
有些城市纯属凑腿子。去掉这些城市后,明显珠三角的活力要强很多。
至于实力就见仁见智了。
富裕程度,个人感觉长不如珠。
长面子上比较厉害,家里有钱没钱,过年都是中华烟。
珠有钱人通常看不出。
深圳的很多企业全国都没有对手。比如华为,招商,万科。没办法。
顺德这个佛山的一个区也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企业,美的,碧桂园,格兰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42帖子主题精华0UID2399505
新手上路, 积分 42, 距离下一级还需 58 积分
精华0 积分42
寻真 发表于
广东就是靠国家政策扶持起来的,90年代左右,广东一个省上缴国家税收小于苏州一个市的。 ...
广东藏富于民,交税少,留给企业。江苏好面子交税多。
来过两地的都知道。
广东zf上报时都是看着别人报的,刚好比别人多一点就ok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1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668帖子主题精华0UID2387015
老 站 友, 积分 6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精华0 积分668
居民储蓄存款
10:16:43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1 小时荣誉0 星注册时间积分668帖子主题精华0UID2387015
老 站 友, 积分 6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2 积分
精华0 积分668
个人所得税
10:19:25 上传
Powered by衰落之殇?珠三角是如何逆袭长三角的
& & 人们普遍认为,随着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在上世纪90年代的崛起,长三角已超越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级,但是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调研认为:近几年来,珠三角悄然实现了弯道超车,无论是自主创新能力、民间创富能力,还是可持续发展能力,都比长三角的表现更优。
& & 为什么?长三角不是国家钦定的老大哥吗,无论是政策优势、人才优势,还是地缘优势,都比之珠三角更优。珠三角反超的秘密是什么?
& & 珠三角的衰落之殇?
& &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世纪初看滨海,新时代看长江流域”。
& & 这个说法在某种程度上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地位变迁――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位不再如此前那般重要。而长三角或者说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区域,正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事实真的如此吗?为此,我们试图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从2000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选取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高的广州、深圳、东莞和佛山这四座城市与上海、苏州和无锡这三座长三角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对比。
& & 为什么长三角地区选择上海、苏州和无锡,而不是杭州、南京或是其他城市?
& & 主要原因有两个:
& & 1.地缘关系带来的经济联系。从地图上看,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出发,一路西行到无锡市人民政府只有139公里,如果道路通畅的话大约1小时40分钟就能到达。地理要素使得上海和苏州、无锡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星期日工程师”――即工作日在上海上班,周末到苏南乡镇企业走穴的工程师,再到高铁时代在沪宁线上奔走的上班族,这是区域内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 & 2.三个城市的面积和人口与珠江三角洲四座城市大致相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4年,“沪苏锡”的面积为19616.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4134.79万人;“广深”经济带的面积为15693.5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955.31万人。从人口和面积来看,这两个地区具有可比较性。
& & 那么,这两个地区的表现如何?从经济总量来看,这两个地区的全年经济总量大致在4亿元左右,经济增速也都保持在7%-9%之间。
& & 不过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是,在年这十多年间,长三角经济带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珠三角经济带,但是长三角的领先优势在逐渐被缩小,继而在2014年被珠三角经济带超越。这和我们传统上认为经济重心正在向北移动的趋势不相符合。
& & 数据显示,2014年珠三角四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46193.31亿元,约占到广东全省GDP的70%,已经超过北京和上海的GDP总和。其中广东经济的龙头――广州和深圳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五位,而低调的佛山依靠其制造业重镇的地位亦紧追青岛、大连等副省级城市。
& & 我们也可以从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总量的占比中看到一个有趣现象,两大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在年间逐年走高,随后又双双下降。但是珠三角经济带在2012年已经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反弹,并超过了长三角经济带。
& & 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在最近两年中将长三角抛在身后?为此我们以苏州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对比。
& & 深圳是如何跑赢苏州的?
& & 作为两个三角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城市――苏州和深圳,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特殊的地方政府。众所周知,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苏州也不简单。在80年代,苏州的乡镇企业是“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特殊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模式――该园区是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重要国际项目。
& & 自1997年至2004年,苏州工业园区由新加坡政府负责管理。苏州工业园区因其特殊的管理机制,成为苏州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阵地。而苏州也从该工业园区的管理中获得技术外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
& & 两座城市的基本情况:苏州与深圳的人口体量相近,分别为1059.1万人和1077.89万人,但是苏州的地理面积却是深圳的四倍多。2014年,苏州和深圳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0.89亿元和16001.98亿元,列全国第7和第4位,已分别相当于吉林省和江西省的GDP总量,两座城市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
& & 两个城市的经济都在1992年后迎来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深圳。1979年深圳的GDP仅为1.96亿元,到1996年已经突破1000亿元并实现对苏州的超越。随后,两地GDP总量的差距逐渐拉开。
& & 有很多人将深圳的经济增长奇迹归功于其经济特区的特殊地位,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误读。
& &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特殊的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逐渐丧失(此处的特殊经济地位主要指的是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而各地方政府,比如以苏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更是提出了更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措施――“零地价”、“三免两减”等。而深圳却在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丧失后一直保持对苏州的领先优势,这确实是一个难解之谜。
& & 先来看看两地的产业结构,两地的产业结构从一开始就并不相同。深圳的第三产业比例一直高于苏州――1992年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达到48.7%。而直到2013年,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才达到45.7%,此时深圳的第三产业比重已达到57.3%。
& & 为什么深圳的第三产业会比较高,而苏州第二产业的比重高?尽管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会更高些。早在2010年,OECD国家的第三产业在GDP的比重大都超过60%。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深圳比苏州更为发达?恐怕不能这么认为。
& & 一个更为恰当的解释是,深圳的地域面积较小,第二产业需要大规模的产房面积,而这正是它所欠缺的,因此深圳的经济增量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苏州则恰恰相反,它拥有大面积的土地可以建设厂房,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这一点也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上得到了验证――2014年,苏州全年使用外资达81.2亿美元,而深圳只有58.05亿美元。
& & 其实,分析这两个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更好的办法是从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入手。根据2014年的数据,苏州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为深圳的2.3倍。苏州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入意味着在城市发展阶段确实落后深圳一步。在两个城市人口体量相当的条件下,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苏州高出20%,说明深圳市民比苏州市民有着更强的支付能力,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 & 另外,我们在图3中看到一个有趣的数据,那就是深圳的出口总额远高于苏州。在通常印象中,像苏州这样有着较高外商投资的城市应该会有更大的出口,为什么反而是深圳高于苏州?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深圳是港口城市而苏州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港口城市的很多出口实际上并不是来自于本地区,还会有周边区域――深圳作为华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因此其出口额高于苏州也是情理之中。
& & 苏州发展为何后劲不足?
& & “苏南模式”一度风行天下。苏州更是“苏南模式”的代表――即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也被学界称为“地方政府公司化”的发展典型。
& & 苏州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发展的“放大版”――由政府吸引外资在本区域投资设厂,先后建立了数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利用该区域低廉的人力与土地等资源生产出口产品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也将“地方政府公司化”运用到了极致――政府利用土地资源与外商资本联合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还在延续该种思路。
& & 苏州经济更是在承接日本、台湾等产业转移的条件下快速实现了飞跃,一时令全国侧目。台资知名企业明基、华硕和大批日资企业陆续入驻苏州工业园区。但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疲软的冲击下,受到重挫――苏州近三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均低于2%。
& & 苏州的经济数据也体现了这种发展模式――高度依赖外商投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出口总额较低,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劳动力无法分享苏州的经济增长成果。
& & 近年来,苏州一直是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其人均可分配收入增长缓慢。如果我们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指标,上海的比重达到了48%,但是苏州只有33%。
& & 低廉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苏州经济增长的要素优势,但这一优势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的大环境下也摇摇欲坠。今年上半年,苏州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面临“招工难”的困境。新生劳动力供给减少,企业的用工成本不断上涨。
& & 一边是外需萎缩导致订单量下降,另一边是不断要求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苏州经济已经开始遭遇转型压力。那么苏州应该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外资企业外迁潮来临之前完成产业的升级转型?苏州的困惑实际上也是中国很多东部城市的困惑――企业用工成本升高、外需不足,或许可以看看深圳的经验。
& & 深圳的创新之旅?
& & 深圳经济同样是以“三来一补”作为起点,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但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深圳快速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已完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 & 为什么深圳能够成功实现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深圳是我国特大城市中为数不多的没有知名高等院校的城市,但是深圳的创新能力却令人侧目,丝毫不逊于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内的拥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
& &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4年关于我国发明专利授权的统计数据,深圳拥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最大的两家国内企业――华为和中兴,同时也是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如表3所示),甚至高于上海市和山东省。
& & 也正因为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深圳市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高附加值。为什么一个缺乏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会拥有这么高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成为了创新的主角,而且所有的发明专利都是瞄准市场需求,因此深圳的创新也更有效率。
& & 珠三角强势逆袭的秘诀
& & 从1995年开始,中央政府就提出经济要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粗放型的本意即是通过要素投入来获得经济增长,而集约型则是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 & 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国的这个转型并不算很成功。2008年,汪洋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开始并提出了经济转型的“腾笼换鸟”,即便到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对“腾笼换鸟”持怀疑态度,认为过早的转型可能会把旧的鸟赶走,但是却无法吸引新的鸟。但深圳的转型告诉我们,只要方式得法,腾笼换鸟并非不可能。
& & 其实,目前中国很多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城市也已经必须面对产业转型问题,在产能全面过剩的今天,仅仅通过要素投入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只有创新驱动才能转型发展。
& & 深圳的例子就说明了人才集聚对于创新的重要性――人才的集聚和中小企业的集聚会促进创业文化的产生。我们认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正是“珠三角”经济强势归来的重要原因。
& & 作者:韩笑、傅蔚冈
& & 来源:无界智库(微信号:wujiezhiku)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当您/贵单位进行投资时,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资金损失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您/贵单位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书和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充分认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给您详细解答
感谢您的垂询!稍后为您服务!
马上咨询敬请致电理财热线:400-080-5828
咨询服务(预约成功后,格上财富专业顾问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咨询阳光私募
理财服务咨询
订阅格上财富周报
咨询信托产品
咨询私募股权
订阅格上研究报告
我愿意接受格上最新的产品和活动信息通知全国哪些城市居民收入高:长三角最富 珠三角低调 - 市场 -广州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全国哪些城市居民收入高:长三角最富 珠三角低调
来源:一财网
作者:王嘉源
哪些城市居民收入高:长三角最富,珠三角低调。
记者通过查阅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计划单列市、苏州等经济总量较大的市在内的40个主要城市数据,并对这些城市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进行排名后显示,长三角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万元的城市主要位于中西部。
长三角最富,珠三角低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以来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了解居民生活变化情况的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当然,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大。
这其中,上海和北京两大直辖市领衔各大城市。上海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据抽样调查,去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7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增长8.4%。
北京以52859元位居第二,与上海的差距仅为103元。京沪两大直辖市作为强一线城市,现代服务业最为发达,而现代服务业正是高收入人群集中的行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由于2015年分行业的数据尚未公布,在此先参考2014年的数据)分别是金融业10827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2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0797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222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6倍。而这几个行业中,京沪又都是最集中的地区。
2015年,总共有3个城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5万大关。除了京沪,还有苏州,苏州这一数据达到了5.04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名中,除了北京,其余四个城市全部位于长三角,分别是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此外,南京和无锡分别分列第七、第八位。这些城市全部超过了4.5万元的大关。
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几个主要城市要黯淡了不少。
最高的广州以46735位列第6,深圳则位列第9。另外两个制造业大市佛山和东莞均为39700多,与同类型城市苏州、无锡、宁波、温州均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为什么珠三角几个城市会明显落后?
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谭刚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人口与产业结构是两者差异的一大原因。在人口方面,这些城市的城镇常住人口都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所不同的是,长三角城市的户籍人口占比更大,而珠三角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占比更大。通常情况下,户籍人口的整体收入更高,因此长三角城市的收入水平更高。
根据标准排名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重点城市吸引力排行榜”,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最大的10个城市分别是东莞、深圳、佛山、厦门、上海、北京、苏州、广州、天津、珠海。其中,莞、深、佛包揽前三。以东莞为例,户籍人口只有190多万,但外来人口达到640多万。
谭刚说,产业形态差异也是一大原因。江浙地区很多集体经济更为发达,也有很多大型的企业。集体经济比较规范,政府财政收入和老百姓从集体经济中所获得的收入会比较高。而珠三角私营经济比较发达,像出租房屋等财产性收入很难反映在统计数据当中。
一般而言,尽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但在现实统计中,工资性收入占大头,而从事商业以及获取财产性收入方面,则体现较少。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统计口径的差异是两地的一大差别。江浙集体经济更多,统计比较规范。而广东的小个体经济占比更大,统计不是很规范,小富即安的人特别多,想方设法隐藏收入。“这边的特点是比较低调,不露富,很多收入都是隐瞒的。比如广州作为商贸城市,很多人是一铺养三代,正式收入没有,但铺金又不会体现在收入当中。”
在产业结构方面,彭澎说,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很高,比如广州作为传统商都,有很多专业批发市场,从事的就业人口特别多,但收入不是很高。“广东这方面的就业群体特别多。整体上看,长三角的就业素质更高一些。”
东北收入增速慢
从区域分布上说,不同区域的城市之间差别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和东北的城市。
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京沪之外,大体上长三角收入最高,珠三角次之,福建和山东的城市紧随其后。其中,收入前16名中,除了位居第13的长沙外,其余城市均来自沿海发达地区。
当然也不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都靠前,例如直辖市天津,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10.9万元,以省份算,位居31个省份第一位,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去年天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4101元,不仅与上海、北京相差很远,而且还排在长沙、武汉、呼和浩特、沈阳、大连等中西部和东北城市后面,在40个城市中仅位列第22位。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产业结构的差异。例如,相比京沪以金融、互联网等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天津则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居民收入方面显然不如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
专家指出,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北方很多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要比南方沿海发达地区低很多。尤其是一些地区主要靠投资拉动和能源消耗为主,而投资主体主要是央企和大国企,在做大产值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与之同步。
中部6个省城相互之间差距也比较大。其中,最高的长沙达到了39961元,正在逼近4万元大关,与不少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相当,比中部最低的太原高出了1.2万元。
当然这一数据的背后,有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数据显示,2006年长沙GDP总量仅位列全国第28,但到2015年,长沙GDP已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14位,9年间上升了14位。这其中当地主打产业装备制造业、文化产业、医药、汽车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以装备制造业为例,近年来长沙涌现出了三一重工、中联、山河智能等在国内响当当的装备制造企业。
中部的大区中心城市——武汉这一数字为36436元,在40个城市中位居中游的位置。合肥、南昌和郑州三个省会则在3万出头的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下。中部最低的是太原,位居40个主要城市的倒数第五位。
在西部城市中,昆明、成都和西安领先,这三城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都位居全国前十名,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收入也相对较高。其他几个西部城市则比较靠后,其中,西宁以25232元位居倒数第一,兰州、重庆、贵阳、银川、南宁等也比较靠后。必须指出的是,作为直辖市,重庆的总人口接近了3千万,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若只以主城区计算,这一排名要靠前一些。
东北地区的四大城市中,沈阳和大连比哈尔滨、长春高出不少,长、哈两市这一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从收入增速来看,这四个城市的增速均比较低,例如沈阳去年收入增速只有7.1%,大连为6.8%,哈尔滨为7.5%,长春为6.6%,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 以能源化工为主的东北地区在经济下行的同时,收入上也被中部超过,在四大板块中垫底。
东北当地某发改系统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在产业结构上,东北的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导致东北就业不足,人口流向南方。就业不足导致社会民生对财政的依赖度加大,经济发展难度加大。
在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东北的隐性失业问题也比较严重。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东北“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形势调研报告》指出,东北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大多采取了内部转岗、降薪等措施,隐性失业问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颇为严重,而在现行失业统计难以体现。
城市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增幅(%)
上海 & 52962 & & & & 8.4
北京 & 52859 & & & & 8.9
苏州 & 50400  & & & &8
杭州 & 48316 & & & & 8.3
宁波 & 47852 & & & & 8.4
广州 & 46735 & & & & 8.8
南京  &46104  & & & &8.3
无锡 & 45129 & & & & 8.1
深圳 & 44633 & & & & 9
温州  &44026 & & & & 8.7
厦门 & 42607 & & & & 7.5
青岛 & 40370 & & & & 8.1
长沙 & 39961 & & & & 8.5
济南 & 39889  & & & &8
东莞 & 39793 & & & & 8.20
佛山 & 39757 & & & & 8.8
呼和浩特 37362 & & & &7.6
沈阳 & 36664  & & & 7.1
武汉 & 36436 & & & &9.5
大连 & 35889 & & & &6.8
福州 & 34982 & & & &7.8
天津  &34101 & & & &8.2
昆明 & 33955 & & & &8.5
成都 & 33476  & & & 8
西安  &33188  & & & 8.1
合肥 & 31989 & & & &9
南昌 & 31942 & & & &9.8
乌鲁木齐 315001 & & & &4.7
郑州 & 31099 & & & &8.7
哈尔滨 &30977 & & & &7.5
长春 & 29290 & & & &6.6
南宁 & 29106 & & & &7.5
海口 & 28535 & & & &7.6
银川 & 28261 & & & &8.2
石家庄 &28168 & & & &8
太原 & 27727 & & & &7.6
贵阳 & 27241 & & & &9.1
重庆 & 27239 & & & &8.3
兰州 & 27088 & & & &10.5
西宁 & 25232 & & &  10.2
带上你的“买房助手”,为你提供楼盘打折优惠信息,全方位获取购房资讯。注册91会员购房可返910现金,雷达式搜房功能,准确定位周边楼盘位置,全城免费码上专车服务,助你轻松购房。立即下载扫码有惊喜↓。
热日 16:03
热日 16:04
热日 07:38
热日 07:32
热日 10:54
热日 07:42
热日 09:16
热日 16:08
热日 15:55
热日 13:32
热日 10:26
热日 10:14
综合考核各项量化指标后,认为具备成为一线城市的有天津、杭州、成都和武汉,而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的包括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
大神来了丨房子用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三角与珠三角比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