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能识别九芝堂业绩变脸脸的IPO公司吗

也要打假,特别是财务造假。盘点2016年财务造假被处罚的公司,左不过13家,可见仅依靠ZJH来打击是不够的。本文对2016年具有代表性的财务造假公司进行梳理,造假公司都有哪些基本特征?

鉴往事而知来者。它们大都具有如下特征:

以上市或保壳为奋斗目标;造假手段多以虚增收入利润为主;农业股是造假的重灾区;以及,这些公司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


一、造假目标:上市和保壳是重头

我们可以将容易出现造假问题的企业分成五大类:冲刺上市的;业绩下滑保壳的;的;关联交易的;以及炒概念的。


以保壳类的企业来说。已经无力扭转业绩下滑的颓势,这几年一直努力活在保壳的路上,让净利润争取在每年末表现最佳。所以,哪怕是多签几个虚假合同虚增收入,也是要尝试的。


二、造假企业行业分布:农业股是重灾区

准确的说,是东北的农业企业碰不得。

历史上,辽宁价值10个亿的扇贝突然消失,企业业绩大变脸,从预盈变成了亏损约8个亿;

去年年初刚落实的一个案例。吉林一家主营蓝莓和五味子项目、名字为旺民长富的农业公司,把一年赚得的几千万利润吹嘘成了3.64亿,而审计报告白纸黑字说就是这样子的,公司也由此吸引了10个的股权投资。接着就是股东被套了。

最近的,辽宁的振隆特产IPO造假。2013年至2015年振隆特产向报送过4次招股说明书,但没有一次不存在虚假问题的,公司不仅虚增营业收入、虚增成本,连主营业务都是虚构的,明明开心果是没有经过加工直接销售的,但公司却说我家的产品经历了从原料开心果到成品开心果的过程。

假想下证监会的心理阴暗面积。


被证监会处罚企业中,农业占了近半壁江山,而辽宁的名字也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榜单上。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目前农林牧渔行业一共有46家上市公司。农业股怎么了,东北三省的农业股怎么了。


三、造假公司财务特征:规模小,盈利差

从资产和收入规模看,财务造假公司的资产规模多在5亿——25亿之间,营收规模多在10亿元以下,属于里面的大企业。实务中一般认为营收10亿元是中小型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上市公司的分界线,如果收入低于10亿元,则企业发生财务造假的概率就要大于营收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


从净利润看,收入过亿的很少,多是0——1000万的净利润,盈利能力更差的会出现亏损。


另外,为什么这些财务造假的公司多出现在民企呢?这说明了民企的财务制度不规范,也说明了很多民企真的缺钱,为了钱不得不铤而走险,或者造假上市或者造假收入,为了保壳千方百计。

四、企业造假的代价,真的不高

虚增了78个亿的收入,证监会只罚了它40万元。财务造假屡禁不止,造假的成本低是很大的原因。


1、证监会捉到的财务造假公司真的不多

2016年,证监会共下发了139份行政处罚判决书,其中涉及到财务造假问题的有13家

2015年,证监会共下发了64张判决书,其中涉及财务造假问题的有10家

2013——2015年间,证监会发布的242张判决书中,涉及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有35家。

A股上千家上市公司中,每年财务造假的绝不止这十几家公司。但ZJH不仅忽视了众多有财务问题的企业,对上面涉事企业也很宽容,生怕打击沉重了。

2、证监会对造假公司的处罚力度真的不够

2016年,除了欣泰电气的罚款达到了832万元,ZJH对其它涉事公司的罚款都不超过60万元,2013——2015年间对32家财务造假企业的处罚金额亦不超过60万元。


造假的公司那么多,退市的只有欣泰电气一个。上市那么难壳资源那么贵,打死也要保住。那就这样吧。

至于财务造假手段,各有各的招数和千秋,内容太多本文未展开。那么在您心里,谁最具备财务作假的潜质和水平呢?

珍珠行业近年来价格继续下滑,养珍珠不如养鱼,珠农养殖积极性不高;而珍珠90%以上出口到中国香港,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珍珠出口退税从13%降至5%,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山下湖珍珠产业是个很大打击,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珍珠产业并不是一个景气度高的行业。

珍珠行业下游是中国香港经销商,上游是珠农。目前这种市场格局,不管是阮仕还是山下湖,在上下游议价能力中都处于弱势,上游要预付款至少也是款贷两清,下游要有3-6个月信用期。但在这样的背景下,阮仕珍珠竟然能一枝独秀,在2005、 2006年收入增加不多的背景下2007年突然发力,销售额增加91.81%,净利更是增加166.89%,在这样的产业链中,阮仕竟然还能有21.74%净利,而且毛利率也是一路上行,直到2008年第1季报又突然腰斩,这种反常令人匪夷所思。

与山下湖相比,两家公司都呈现共同特性:经营性现金流不好,两家公司都强调了珍珠养殖行业特征,农历新年前后集中收购,但阮仕强调上年收购为下年作准备,由于公司快速发展,导致企业每年采购量大于销售量,而山下湖2007年报称低价囤货,山下湖认为每年销售上长下短(上半年高于下半年),主要收入集中在3,6,9月份,因为这三个时点香港有展销会,而阮仕强调每月销售基本均衡。

对于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阮仕给的理由是:国内外对珍珠产品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日本、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珍珠产品消费地区的需求量持续上升,公司抓紧市场机遇,实现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2007年公司净利润翻番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7月公司设立香港子公司,拓展了海外销售网络,提升了阮仕珍珠在香港及欧美市场的影响力,香港子公司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1817.32万,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6.20%,对公司整体收入增长贡献显著。

原标题:友搏药业承诺期刚过即业绩变脸 九芝堂再度扩大与同仁堂差距

朱洁琰)“北有同仁堂,南有九芝堂。”老牌知名药企九芝堂(000989)发展却远不如同仁堂(600085),利润一度不及同仁堂的六分之一。在2015年被友搏药业借壳后,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增长,3年净利润增2倍,去年利润达到同仁堂利润的70%。眼看两者差距越来越少,没成想今年上半年九芝堂净利润同比下降近10%,同仁堂业绩维持增长态势,两者差距又有扩大趋势。

2015年友搏药业借壳九芝堂上市,到今年刚满业绩承诺期,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就出现业绩变脸。

7月31日,九芝堂公布了2018年半年报,营业收入18.01亿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下降9.77%;扣非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17.04%。

与此同时,同仁堂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6.39亿元,同比增长6.6%,此消彼长,九芝堂业绩又跌落到同仁堂的50%左右。

同为中药双雄,两者之间的市值也相差不少。截止8月28日收盘,同仁堂市值为440亿元,而九芝堂仅为123亿元。

2015年,九芝堂向友搏药业实控人李振国在内的九名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友搏药业100%股权。同时,九芝堂向李振国转让8350万股九芝堂股份。友搏药业成功借壳,九芝堂的实控人也变更为李振国。年。友搏药业业绩承诺的完成比率分别为101.29%、100.69%、101.66%,可以说是非常精准得完成了业绩承诺。

然而,今年业绩承诺期满,业绩承诺方友搏药业和上市公司九芝堂就上演业绩变脸。九芝堂在半年报中表示,受医药行业竞争加剧、医保目录调整、两票制、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不断上涨,以及营销模式改革仍需要一定的磨合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盈利水平有所下滑,给公司总体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九芝堂的两大拳头产品驴胶补血颗粒和六味地黄丸增长乏力。驴胶补血颗粒定位低端,产品局限性较强。六味地黄丸面临激烈竞争,市场上共有70余个品牌、3000多个批号。东方证券曾在研报里指出,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厂家众多,九芝堂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仅占2.74%。而在补血市场,九芝堂的驴胶补血颗粒仅为6.5%。

现有产品增长乏力,照理说公司应该把更多的重心放在研发新药上,可是半年报显示,九芝堂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20倍。

九芝堂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7.11亿元,占总营收的39.51%;研发投入为3467万元,虽比去年同期有45%的增长,但占比总营收仅为1.93%,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20倍。

“九芝堂浓缩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糖,三百年好品质。”“血气充足才健康,补血认准九芝堂。”这两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宣传的就是九芝堂旗下的六味地黄丸和驴胶补血颗粒。半年报显示,销售费用里占比最大的两项就是市场维护及促销和广告宣传费。

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在各家药企中并不算罕见。重金开拓产品市场和大量的广告投放,确实有利于提升业绩,但是也有着巨大的隐患。

市场是有天花板的。重营销的模式提高了产品销量,但是触及到天花板后,后续的投入还能产生多少利益?如前文所述,九芝堂在两大拳头产品驴胶补血颗粒和六味地黄丸上花费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但近年来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同类产品涌向市场,这两项产品的市场份额增长乏力。

其实,九芝堂也想过要破除营销困局,收购创新药企业,然而由于涉及关联交易,最终只能作罢。

6月25日,九芝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10.11亿元受让北京科信美德生物医 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信美德”)原自然人股东刘梅森所持的科信美德 26.87%的股权。

九芝堂原先就持有科信美德5.8%的股权,如果这次交易顺利完成,九芝堂将共持有科信美德32.67%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

九芝堂在公告中还称,基于公司在糖尿病领域的战略布局以及科信美德目前研究的 REMD-477 项目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根据公司发展创新药的规划及需要,并购科信美德。

科信美德目前的研发项目REMD-477是第一个取得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进行糖尿病临床试验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的抗体药物,即胰岛素的升级代替品。

这说明九芝堂想要在糖尿病新药领域发力,不惜花费10亿元并购糖尿病创新药企业。然而这笔交易最终因为涉及关联交易只能终止,九芝堂加码新药研发的美好愿景告吹。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业绩变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