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用vr耳机是什么线就可以玩的vr手机游戏,单机的

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激动人心:未来游戏这样玩
来源:作者:薛宝钗责编:小菜
无论是PC还是主机,如今玩家玩游戏的方式依旧停留在“鼠标+键盘+手柄”的操作方式上,不过,随着虚拟现实设备的问世,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游戏世界将会多姿多彩,包括游戏本身、游戏方式等等。现在,就让我们大胆猜想一下,毕竟言者无罪嘛。我们所探讨的是5-10年过后,依托于现实的软硬件技术和游戏开发理念,电子游戏或迎来一波革命性的换代更新。如虚幻4引擎的出现,体感沉浸式设备VR等在游戏上的成功运用以及移动端游戏的火爆,通过现实的各种信号,理性推测一下,下一代电子游戏会是个什么样子呢。画面,依旧是活跃在玻璃屏幕上,但真假难辨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张用虚幻4打造的“照片级”游戏图片。‘别拿照片忽悠我’我想是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这是国外虚幻引擎论坛会员“Koola”最近发布了他的最新虚幻4引擎作品,展示了一个海边砾石的场景。如果不说是引擎渲染的,你会不会以为是实景拍摄的照片呢?这是游戏中的截图,小伙伴们敢信吗?如此让人的惊艳的画面表现力,简直混淆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我们不谈全息影像与VR设备,单纯在传统‘玻璃’上已经实现了照片级别的渲染效果,而你以后玩的游戏这种身临其境的画面必然是少不了却能很快实现了。沉浸式体感设备普及,游戏不再只靠鼠标键盘其实,这种体感设备早早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身边了。电玩城的摩托车、赛车、射击游戏等都运用了相关技术,只不过稍显‘粗糙’,只满足了玩家单一的感官享受。随着技术的跟进发展,全方位的体感设备必定会应用到各类游戏当中。索尼VR虚拟现实设备今年CJ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VR游戏的试玩了。当可以用VR视角看暴风城全景的时候,过去玩魔兽的方式都显得弱爆了!可惜一拖再拖的暴雪最终还是“不负众望”地跳了票。众多游戏的大胆尝鲜,我们借此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玩游戏的方式将大不一样了。注重交互,网络单机傻傻分不清其实,现在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的严格定义已经很难自圆其说了。不说别的,暗黑3到底是一款网络游戏还是单机游戏已经讨论的足够多了,我本人没有跟进这个话题的探讨,结果怎样很重要么?单机中的网络要素逐渐增多,联网验证、平台登录、好友系统、自带语音等等这些网游中的‘标配’已经在单机游戏中屡见不鲜了。我觉得再过几年,PC上就没有单机与网游之分了,你只会听到PC党、主机党、移动游戏党,以后游戏不再以是否网络化而区分,应该是以游戏平台而论了。多端互通,随时随地玩游戏移动游戏的爆发伴随着的是智能机的大量普及,移动游戏门槛低,只需要一个手机随时随地想玩就玩,任性、方便。虽然现在已经有一些游戏打出了多端无界的口号,完成度怎么样不得而知我也没有去体验过。如果一款游戏能在PC端,移动端,电视端完美跨平台兼容,你不必拘泥于环境的制约,只要你想玩游戏了,打开你身边的电子产品,不管是什么,直接‘起飞’。这难道不是你想要的么?玩家改变世界,这是一个虚拟的游戏世界,我可以不遵循规则这是某游戏制作人提出的一个概念,“玩家拥有更高的自由度,充分地跟环境互动,自己创造内容和玩法,永久改变游戏世界”,这种玩家主宰游戏的开发理念非常的独特。以往的游戏是什么样?它们制作了很多丰富的游戏内容等你体验,但一个很大的缺陷是我只能按照你的想法走,剧情、游戏方式都是固化在游戏本身上的。其实已经有很多游戏在做一些多样化的尝试,比如某些单机游戏上建造房屋、城镇,种树养殖等各种活动改造地表地貌,以致于呈现出‘一服一世界’的景象,这都是很棒的尝试。沙盒游戏广受喜爱也正因如此,玩家是很自由的,游戏世界也是一个世界,我不应该不束缚。游戏制作人应该是提供一个虚拟的平台给玩家,而我要在这个平台上如何玩耍,应该是我自己说了算。合作至上,我不希望成为一个孤单英雄前文就已经提到了游戏交互的重要性。很多优秀的单机游戏无法满足我想要和一个朋友共同冒险通关的需求,只能做一个孤单英雄。没错,一个人拯救世界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我依然想要和我的朋友们在游戏的世界里共同经历一些不一样的故事。虽然合作模式不如对抗模式耐玩,但是与朋友并肩作战打BOSS也是很带感的。所以,合作模式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在更多的游戏中得到强化,甚至单独分列出来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使命召唤》的“特殊行动”和《战争机器》的持久战模式。游戏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爱分享我一直感叹于微信的强大,将我从来不沾电子产品(手机除外)、不玩游戏的爸妈变成了‘微信游戏刷屏党’。后来,我细细想了想,其实将自己的生活状态、游戏状态分享给身边一同玩游戏的朋友,这是他们的快乐来源。我在玩什么游戏、我玩的怎么样,大家一起玩游戏,这是分享的精神,也是微信游戏成功的地方之一。分享,是玩家的一个日益增长的游戏额外需求,以后的游戏,就像我们买了什么包包鞋子一样,我要晒出来,给你看。我今天在游戏里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也将成为‘朋友圈’一大常客。关于未来10年将出现什么样游戏?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期待。不过可以肯定是,新奇的方式、理念以及新奇的游戏态度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大家都在买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传送门VR虚拟现实体验馆:“挺棒,挺酷的体验,玩游戏时,你要戴上头盔,带戴上耳机,你就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让你身临其境...”-大众点评网
挺棒,挺酷的体验,玩游戏时,你要戴上头盔,带戴上耳机,你就进入了一个虚拟世界,让你身临其境,在虚拟游戏里,很精彩,也很危险,就像玩枪击游戏,你要学会不断地躲闪,因为有不停地子弹向你射来,3D的效果很逼真,很刺激。。一不小你挂了,死掉了,虽然是游戏,但感觉很真实。。
16-08-23 22:56
微信关注"点评商家版"官方身份回复用户点评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玩游戏不如打call!——PS VR游戏体验
PS VR发售当天,我便在取到了早已抢购预定的VR,随后发了条微博说:再见,现实。
在之前,也在漫展游戏展上体验过各种VR设备,其中也包括了索尼这款,不过,当真的能拥有这家伙,还是多少有些出乎意料的兴奋。怎么说全世界首批发货也并不算多,尝鲜确实激动。
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在港服上第一批发售的VR游戏玩了个大概(有的游戏实在不感兴趣),反倒从一个星期前的兴奋中冷静下来,确实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 从设备本身说起
因为我当时买PS4时并没有配摄像头也就是PlayStation Camera,所以这回VR买的是套装。到了游戏店一看,好家伙,PS VR的基本款已经是一个大盒子,套装,包括一个PlayStation Camera和两个PlayStation Move。提了一下,死沉,和交出去的钱一样。
到了家自然是立即开箱装机。随后就发现……竟然有这么多的线!对着说明书倒是不难插,但是电视机要和神秘的VR处理器小黑盒接HDMI线,小黑盒又要和PS4主机接HDMI线,主机要和摄像头接数据线,还要再和小黑盒接一条数据线,小黑盒自己有一条单独的电源线,之后最重要的是VR还要和小黑盒接一条又粗又长的数据线,以及VR自己还有一条耳机线需要接外置耳机。线缠线,线插线,等把机器完全装好后,感觉已经瞬间回到了十几年前。已经多少年了,过惯了电器的无线生活,突然间就又是把线堆满。
数据线恐惧症
不仅如此,虽然VR的线很长,但由于游戏里经常会有转身的动作,以及之前看别人玩VR游戏的视频,也有一场玩下来摘下眼镜头盔发现自己早就偏离一开始所坐的位置的情况,从而开始担心该不会在玩一些相对激烈的游戏时,被线彻底缠住吧……突然感觉有了一丝真实世界里的危险感。
随着PS VR的发售,在PS平台上也有了第一批VR游戏。这其中包括了两个试玩体验的套装,在第一天差不多就全是在试玩各种游戏demo以及观看了几个VR小短片。
而一天的结果差不多也就有了初步体验。其中有好有坏,最不舒服的是耳机,PS VR里配有耳机,但第一并非其他VR设备那样是设备骨架上便装配好耳机,其次也不是头戴式耳机,而仅仅只是耳塞。我试了试,也许是太不习惯耳塞了,在玩的过程中总是脱落,最终只好更换了自己的头戴式耳机才算解决。不过,幸好把头戴式耳机戴在VR头盔外面是完全可行的,头盔的两侧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宽,耳机完全可以承受。
一开始以为VR的镜片很容易起雾,后来发现是因为镜片远近调节时拉得太近,以至于眼皮会扫到镜片上,镜片自然会花。厂家大概早已预料到,贴心地配送了一张眼镜布。而关于眩晕以及戴眼镜的玩家是否会有影响,感觉是因人而异了。我也叫了不少朋友来试玩,他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还会出现眼镜镜片在VR头盔内时镜片起雾的现象(防雾眼镜恐怕可以避开?我不戴眼镜所以完全不了解),不过有一点比较一致,由于VR镜片到人眼之间的可调节空间还算比较大,戴眼镜玩VR基本上不会受限。而关于眩晕,也和游戏本身有关,下面还会再细说。
都说PS VR是拯救了PlayStation Move这个遥控棒。但实际上,当我把所有VR游戏都打了一遍之后发现,除了初音演唱会给初音打call是最好用的以外,只有射击游戏还算可用,其他的基本上不如手柄容易操作。整体感觉,还是略有些鸡肋,当然,还是那句话,在打call时确实太爽了,PlayStation Move就是打call荧光棒才对。
此前一直没用上的PS Move
最后关于设备,可能也是我之前最为担心的一件事,就是现在的非Pro版的PS4主机能不能带的动感觉需要很大运算量的PS VR。而结论大概有些模棱两可,现在还没有遇到卡顿或者死机的问题,但一来还没有真正大型的VR游戏,运算量上恐怕还都只是小打小闹,二来即便是小型游戏甚至demo试玩,有的时候也能听到主机的风扇开始猛转,到底之后更大型一些的VR游戏上来,现有的旧版主机还吃得消吃不消,确实依旧是个小小的问号。
■ 小游戏里见局限
说回到游戏上来。PS平台上现有的首发VR游戏并不算多,特别是港服上甚至还没有众人翘首以盼(误)的《夏日课堂VR》,因此体验得最多的还是那些试玩套装里的小游戏加上那些试玩demo。
小游戏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闯关冒险型,而另一类比较有趣,是多人协作型。
闯关冒险类的小游戏,在画面上都很萌,特别是戴上VR之后,萌度又得以倍增。但游戏只是一个劲地向前跑,游戏中会有飞来的怪需要玩家打掉,有金币需要跳跃操作来获取,以及有同伴需要玩家顺手搭救。在佩戴VR之后,基本上就是沉浸在一个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世界里。当然一方面有时树枝扑面而来和从面前划过时会惊呼一下“好真实”,另一方面无论是怪也好还是玩家操控的小人也好,都很萌,并且玩起来也很有趣,游戏性上来说一点不差。但这一类游戏还是有它自身的局限,只是单方面地体现着有趣,却很难有什么叙事能力。
小游戏没有什么太新的东西
另外的就是多人协作的小游戏。其中《谁是坏蛋》那个,个人感觉最有趣。用VR设备的玩家扮演西部牛仔风的警察,在小酒馆里用发射皮搋子的手枪抓坏蛋。而没有佩戴VR设备的玩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则和VR玩家完全不同。电视屏幕上,有一个小机器人,每一轮会拿出一个光板,画出坏蛋的特征,没有佩戴VR的玩家必须迅速描述出坏蛋特征,VR玩家才可以在他的视界里找到诸多捣乱鬼中的那个坏蛋。如果射击错误,逃脱的坏蛋就会射一个皮搋子在VR玩家的脸上,在VR里看到一个皮搋子糊在自己脸上,怎么都是相当难受的事,这些坏蛋确实太坏了。而另外几款协作式游戏,都需要VR玩家不停地靠探出戴着VR的脑袋来完成游戏里操控对象的动作,虽然也挺有趣的,但玩这些游戏真的是体力活了。
刚好在试玩里还有两部VR小短片,不是游戏仅仅是全景式的电影短片。两个小短片倒是体现出了两种重要的观影视角,其一是玩家/观众扮演电影中某一个角色,你的视角永远只是出于这个角色的位置,其二则是让玩家/观众拥有上帝式的旁观视角。
前者的故事代入感更好,让玩家/观众更有参与到了故事中去的感觉,紧张快乐都与那个角色息息相关,但是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是既然是第一人称视角,作为玩家/观众身份,怎么都有一种想要操作的冲动。然而,在电影里你除了转头观看不可能进行任何其他有干扰性的操作,这样一来因为互动性的降低而使得玩家/观众很容易产生被束缚被限制的感觉。体验上或多或少有所折扣。
而后者,在处于上帝视角时,虽然不会像第一人称视角那样有太过强烈的操作欲望,只要电影制作得好,事件点总能引领者玩家/观众来在茫茫VR世界里观看该观看的内容。但是当VR带给玩家/观众比普通的2D电影甚至于3D电影更强许多的代入感时,拥有着自我意识的玩家/观众不可能真的只是一台摄像机或者监控器,玩家/观众必然总是有“我是谁”“我到底在这里是处在一个位置和身份”而疑惑。虽然这个未必是直接的发问,但潜意识里终究是一个结,这个结与第一人称视角所带给玩家/观众的操作欲望是一样的,让原本代入感更强的世界打了折扣。
因此,大概也能从这些小游戏和小短片的体验中有所收获,我想至少在这种小型体量上看,VR或许真的并不适合讲故事,或者说并不适合直接套用上我们现有的绝大多数讲故事模式,无论是游戏的还是电影的。
■ 个人期待已久的两款“大”作
在第一批发售的VR游戏中,比如《EVE》和《战争地带》这样的第一人称视角战车射击游戏,确实在体验上很不错,但对于我来说实在不感兴趣,只好让它们默默错过。赛车游戏一开始感觉很带感,VR里更是真实,但是在试玩时发现这个游戏有些太过反常识……转弯超车是很正常,但在直线赛道上我自己的赛车的速度永远比对手的慢,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期待的,首当其冲自然是等了好久终于登陆PS平台的《古墓丽影:崛起》。题外话,这款游戏终于等到就立即买了,结果发现竟然是阉割版。阉割的不是别的,而是原音配音……全程游戏只能听着劳拉的港台腔中文费劲巴拉地攀岩,简直蛋疼。最后我终于忍受不了,干脆换成了游戏里唯二的另外一种语言:韩语。反正听不懂也听不出腔调,略微没那么出戏了。而在这款游戏里刚好就有专为PS VR制作的DLC关卡。
暂时只能屏摄
在很久以前,就畅想着玩《古墓丽影》或者《神秘海域》的VR版。一定爽到爆,摔下山崖吓成狗。但梦想成真的第一步,却发现以前畅想的太天真。
这个DLC并不能直接玩,必须把游戏的主线情节打到,关卡才会解锁。幸好第二章结束关卡就可以解锁,想要尝鲜玩上一把,不必花费太多时间。
关卡的名字叫《血脉相连》,并不是以前所想像的那种VR沉浸在古墓或者某个风景震撼的地方攀岩跳跃探险的游戏,而是回到劳拉童年所住的公馆探查父亲留下来的线索。基本上就是一个室内解谜游戏。不过,实话说在前面体验了那么多demo的情况下,到了《古墓丽影》的这个DLC里一看,画质确实好了很多。而画面的细节也做得更加细致,这一点上来说这款并非专门为VR制作的游戏,确实做得相当良心了。
而真的到了玩这一步,却发现了不少问题。
其一,由于是室内解谜游戏,并没有什么可玩的地方,就是四处转转,看到有提示的物件就拿起来看看,顶多是为了能到地下室去找一把钥匙还算略微有点游戏上的线索感。当然了,整个探查的下来的故事还是有趣的,在劳拉的各种自言自语下将故事基本拼贴完整,然而有趣性也只在于此,《古墓丽影》里最大的乐趣并没有体现在这个VR关卡中。
其二,虽然是第一人称视角,也就是让玩家扮演劳拉,但当戴上VR头盔全身心地投射到了劳拉身上,低头一看却完全看不到自己的身体(当然了!我并不是为了要俯瞰劳拉,并不是的!)。在之前的VR短片中,那个第一人称视角的短片,我一低头看,发现原来自己是一头白熊,多少是个挺不错的体验和惊喜。而在游戏中,身体却消失了。不过,关于需不需要有身体,在后面还会有新的展开讨论。
其三,关于在游戏中的移动方式。一开始我没太注意选项,直接选用了“舒适模式”,也就是我只能站在固定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探查,想要到另外的地方,需要移动VR视线,看到有△图标的地方,按△键瞬间移动过去。这样的移动方式,在看似自由的虚拟世界里其实只是被禁锢在了一个方形结界之中,让玩家在沉浸于虚拟世界时又多了一层疏离感,在操作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会被大脑提醒自己只是在一个游戏而非真实之中。随后,我发现原来系统选项中还有另外一个名为“自由模式”的移动方式。我重新设置之后,发现劳拉身边的结界消失了,我只要用遥杆就可以控制自己在公馆里随意走动,想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完全沉浸进去。这一发现确实让我喜出望外,撒了欢地开始在公馆中游玩。只是,仅仅一分钟之后,我又坚持了半分多钟,就……猛地摘下了VR头盔,冲到厕所,吐了。
尴尬的移动方式
后来听说有人竟然能在自由模式下坚持五分钟,那真的是猛士了!
自从体验到了自由模式之后,我就开始再次反思VR游戏。基本上来说,确实会发生眩晕问题。大脑认为自己在动,但大脑同时发现自己并没有控制身体的肌肉,随后彻底混乱,就像晕船晕车一样彻底崩塌。实际上,这个问题恐怕还和在VR世界里看不到自己的身体有关,大脑就更加混乱,认知上也会失调。没有身体,还可以靠遥杆来自由移动,大概是一件十分失败的方式。抑或人类以后可以进化到不晕,就像现在人几乎都不晕车了一样,但至少现如今真的不可能不晕。VR游戏到底该如何控制才能既不影响沉浸感又不会让玩家身体不适,确实还有漫漫长路要去研发。而《古墓丽影:崛起》我觉得还是玩2D版的才是正经事,当然,如果真的能忍受全程中文配音的话……
与《古墓丽影》同样属于所谓的大IP的正是我期待的另一个VR“大”作:《蝙蝠侠 阿克汉姆VR》。有意思的是《蝙蝠侠》的这款VR游戏刚好和《古墓丽影》的VR关卡DLC有着太多相似又不同的地方。大体玩下来,和《古墓丽影》相同的是基本上也只是室内解谜式的玩法,只是《蝙蝠侠》相对复杂不少,有了多处不同的场景。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款《蝙蝠侠 阿克汉姆VR》是专门为VR制作的完整游戏而非《古墓丽影》那样仅仅只是一个DLC。和《古墓丽影》相同的是,身为布鲁斯老爷的玩家,低头同样看不到布鲁斯的胸,不过比劳拉还是多一点东西,多了一双手套和一条别了蝙蝠标、绳索和探测仪的腰带。《蝙蝠侠》里没有自由模式,只有△键的瞬间移动和偶尔可以使用的绳索枪转移场景,大概是因为先玩了《古墓丽影》有了自由模式的惨痛记忆,看到《蝙蝠侠》里不能自由行动,我竟还悄悄地松了一口气。
屏摄下的夜雨哥谭
游戏开场,是第一人称视角站在楼顶蝙蝠探照灯边,可以鸟瞰面前夜幕中的黑暗哥谭。无论是从画质还是细节和还原度来看,都算得上佳品。当然,只要有蝙蝠侠就少不了“布鲁斯死全家”这段戏。强盗从开枪到把脸贴到了小布鲁斯面前,我只能说实在不好意思一点都没觉得可怕,这段我们蝙蝠侠粉已经看过太多次,就算进了VR里依然真的不新鲜……而后,进入蝙蝠洞,开始根据一级级指示给自己穿戴蝙蝠侠的装备。虽说这一个过程只是教学作用,但看到自己穿上蝙蝠侠的铠甲,手里可以拿到蝙蝠镖的时候,还是激动了一把。
在游戏里,蝙蝠侠可操作的东西要比劳拉多,劳拉顶多只是能用“意念”让物品悬浮到我面前然后她在耳边自言自语以及打开照亮黑暗的手电筒。而蝙蝠侠可以扔绳索,可以用探测灯查指纹当手电,还可以扔蝙蝠镖,虽然在剧情需要的操作以外,这些都不会再起到任何作用。不过,可以扔,那自然就有的可玩。比如当阿福站在面前时,可以用蝙蝠镖去插他的头。而在验尸房,我还尝试往保险箱里扔我无限多的蝙蝠镖,几乎可以把保险箱塞满。同时,手里拿什么东西其实都可以扔出去,在一具尸体旁,有一部带有线索内容的录音机,这个录音机还有另外的玩法就是投篮往旁边的垃圾桶里扔。投篮非常难,需要用VR的眼睛来瞄准,五次投掷我才中了一次。
《蝙蝠侠》的整个流程算是比较长的,我完全打通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因为几乎没有眩晕感,再加上情节也算比较紧凑有趣,特别是其中有一段不停地重放寻找线索的打斗场景(眼看着夜翼在我面前一次又一次被干翻,真是心疼)动作十分流畅,又近在咫尺,虽然自己不能参与打斗,但看一看也算略饱眼福,算是全程亮点,让我完全忘记时间一口气打通。当摘下VR头盔后,我自己都有些惊讶不已,大概这是我迄今为止在VR世界里所待最长时间的一次了。蝙蝠侠确实不是盖的。
游戏外我只是盯着猫砂盆
当然,同时我发现……摘掉头盔之后,我的眼睛完全看不清现实世界里的东西,这种状态几乎保持了将近一分钟才基本恢复。在我沉浸在故事和世界之后,确实又一次思考VR的问题,也许不仅是视角的问题在改变着叙事的方式,设备本身的局限,也许也在限制着叙事的时长。至少在VR设备彻底提升,对人眼可以变得更加友好之前(实际上现在我对这个可能性报以相当的怀疑态度),我觉得VR游戏都不宜有大型长时间的了,不然玩家的眼睛都会承受不了。如果玩家们都……瞎了,谁还来买游戏玩呢……
■ 恐怖游戏的天堂
终于又要回来继续说VR世界里的身体问题了。
一开始在玩《古墓丽影》的时候,我会比较倾向于认为制作身体成本过高因此没有制作。但当之后玩了几款恐怖游戏后,发觉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以至于《古墓丽影》也好《蝙蝠侠》也好,都没有做身体出来。那就是,在VR世界里,如果有身体,可能会是一件恐怖的事……
我买的几款恐怖游戏,无论大小,都能在VR世界里看到自己的身体,低头看,能一直看到脚,扭头可以看到肩膀。只是这么说,或许还没有真切的恐怖感,那么就以《生化危机7》专为VR制作的超短恐怖游戏《厨房》为例就可略知一二。
《厨房》和《生化危机7》刚刚发布不久的2D版试玩demo开头类似,但要比那个开头长了一小部分,算是demo开头的VR特供加强版。
实际上如果真的好奇,可以去搜到些许相关视频,但VR内和VR外确实有着相当的差别。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完全剧透短短一分钟的游戏,只是讲一下开场的一个小细节来让大家体会。一开始,就和《生化危机7》的试玩demo一样,人物坐在木椅上,双手被绳索捆住,左右看看可以知道自己是被困在一间阴森可怕的厨房里,有同伴躺在左脚边正在呻吟。而与那个试玩demo不同的是,当在VR世界里,你的面前还多一架摄像机。游戏的第一个动作,类似于教学步骤一样,要玩家把面前的摄像机推倒。推倒的方法是用手柄向前伸,VR画面里的人物同样会用被束缚住的双手向前伸,双手一碰到摄像机,就算完成。而不能小看了这一个动作,在VR外因为要双手持手柄,感觉上和双手被捆住的差别不大。VR内的胳膊又和自己真实的手臂极为同步,从而仅仅只是这么一个动作,甚至连明知道是VR世界的玩家也都不由自主地被骗到投射进去。这个时候,不安地左右看看,刚好可以看到自己的肩膀,假若是坐在沙发上来玩这个游戏,恐怕连玩家的坐姿和游戏里的人的坐姿都会有高度重叠。似乎游戏厂商完全预料到了所有可能性,精益求精地用一个开头动作将玩家彻底欺骗。
之后不必再多说,一旦彻底沉浸,恐惧感必然倍增。僵尸第一次冲来时,我已经被吓得全身颤抖,而后又空下一段可怕的空白期,大概只有半分钟,只能听到僵尸的喘气声……恐怖气氛营造得已经达到一个极致。
玩VR恐怖游戏一定要慎重!
还是不要剧透下去,我只想说当时玩这个游戏时,我根本没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甚至于连《生化危机7》的那个试玩demo也还没打开玩过。等一分多钟之后,我是彻底被吓得虚脱,夸张的是几乎被吓到胃痉挛,缓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才恢复回来。后来,我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胆子太小,就叫了几个朋友也来我家玩这个游戏。第一位几乎和我一样,被吓得连连惨叫。而让我更惊讶的是,接下来的朋友的反应。按理说,他已经在电视屏幕上被剧透了所有恐怖点,应该会好很多,但当他真的玩起来,几乎同样是被吓得惨叫。或许这个并不能算是普遍现象,但多少还是可以看出VR的真实感,特别是身体被同步之后,太适合于恐怖气氛和恐怖游戏了。
与《厨房》相比,另外几款恐怖游戏倒是没有那么惊悚。《直到黎明》是一个坐在轨道车上四处乱冲的射击游戏,实际上几乎并不恐怖,只是有些因为坐虚拟过山车而产生的眩晕。而相对比较大型的《Here they lie》,全程玩下来要以小时计时,恐怖气氛十分饱满,在一个恐怖至极的荒废城镇里慢慢探索。不过,或许是因为有身体的缘故没有那么强的违和感,抑或是操作灵敏度的原因,《Here they lie》是需要自由移动去探索的,却并没有《古墓丽影》的自由模式那么晕,至少我可以坚持半个小时才摘下头盔去吐一会儿。
几个恐怖游戏玩下来,我也基本上感到VR中的身体的重要性,或许确实在《蝙蝠侠》和《古墓丽影》中是有意去掉了会带来恐怖感的身体,让玩家略有一点疏离感。可是这的确是一个矛盾,有身体会感到代入感太强,太容易被恐怖气氛所侵蚀,而没有身体又太容易造成眩晕,△键的瞬间移动方式却降低了游戏性娱乐性。这样看来,就更从一个非常直接的角度看到,也许VR确实首先最适合的游戏就是恐怖游戏了。恐怖游戏大概会率先在VR游戏中大放异彩。
哦,对,当然另外还有一种游戏恐怕也非常适合早期的VR世界,那就是色情游戏。网上可以看到各种试玩视频,我却没有买(因为在PS平台上还没有任何一款色情游戏发售……并且估计也不大会有),因此不多做评述了。
■ 玩游戏不如打call!
一个星期的时间,大概体验了这么多的VR游戏。实话说,很多都并不满意。最喜欢的或者说也许最为完整像个游戏的,还是《蝙蝠侠 阿克汉姆VR》。但当然即便如此,在前文也还是可以看出它的问题同样十分之多。因此,不禁总是诱发我的思考,到底VR适合什么样的游戏,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游戏。只不过这样的思考还是有些为时过早,一方面设备还会不断地完善进化,另一方面游戏也会更多根据VR的特性改变,如果现在就说出太多判断性的话,显然就是要等着未来不断打脸了。因此,反正现在一切都还不成熟,不如就再多给VR游戏一些时间,也能有更高的期待性。
唯有初音暖人心
而在等待的时候呢,也别让VR就那么吃灰,不妨……就用VR为初音打call好了。即便这个游戏根本不是什么正经的音游,只要跟着VR世界里你身边的阿宅一起挥动荧光棒就行,即便这个游戏只有七首曲子,也只有七套衣服,看上去太过缩水。但那就是初音的演唱会,演唱会里就是有MIKU在为我唱歌。有了这些就足够了,反正即便只是刚刚画了个饼给我吃,我还是一口气买了三期的套票,要一直每时每刻都能为MIKU打起call来。
作者 梁清散
登录触乐账号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请或评论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作为游客留言
请或,更顺畅地进行交流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派vr耳机怎么安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