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开始创业公司股权分配方案,但是还没有注册公司,需要分配股权了吗

  本期内容
  如何搭班子?团队利益如何分配?公司如何治理?
  企业这些最核心的问题,都跟同一件事相关:公司股权架构。
  创业者应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架构?
  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创业者都会面临公司股权架构设计问题:
  1.合伙人合伙创业第一天,就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
  3.公司有三五十号人,要激励中层管理与重要技术人员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
  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跑马圈地,加速发展,引入A轮、B轮、C轮投资人,&&IPO时,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
  5.公司足够NB,做到BAT的体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业做新,也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孵化器、阿米巴经营)。
  刚成立的创业团队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创业合伙人的股权结构,一直都是一个最为困扰创业者的问题。
  当然里面的坑不仅多,而且深。
  下边这张图,是我们模拟的公司在天使阶段的股权架构图。
  从这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参与公司持股的主体,有中间部分的合伙人,左边部分的&员工+顾问&,右边部分的投资人。
  今天讨论的是,中间部分的合伙人股权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至于左边部分的&员工激励股权&与右边部分的&公司创业融资&,我们后续再专门讨论。
  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
  我们见过各种版本合伙人股权战争的故事,也帮创业朋友处理过各类股权战争的事故。
  我们发现,合伙人之间之所以频繁爆发股权战争或闹剧,是因为他们既没有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也没有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这就好比是,两口子不明不白结了婚。
  婚后发现,双方完全是两个物种,想离婚时,却发现不知道该怎么离婚,甚至这婚还离不了。
  一、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即结婚机制。
  要做好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先得想明白什么是合伙人?
  我们认为的合伙人,是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有3-5年全职投入预期的公司创始人与联合创始人。
  合伙人是公司最大的贡献者,也是主要参与分配股权的人。
  合伙关系是接近于婚姻关系的[长期][强关系]的[深度]绑定。
  合伙之后,公司的大小事情,合伙人之间都得商量着来,重大事件,甚至还得合伙人同意。
  公司赚的每一分钱,不管是否和合伙人直接相关,大家都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股权比例进行分配。
  (一).合伙人股权进入的坑
  请神容易送神难
  下述人员均可以是公司的合作者,但建议创业者慎重将下述人员当成合伙人,并按照合伙人的标准发放大量股权。
  (1)短期资源承诺者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刚开始创业时,有朋友提出,可以为他创业对接上下游的资源。
  作为回报,朋友要求公司给20%股权作为回报。
  创业者把股权出让给朋友后,朋友承诺的资源却迟迟没到位。
  这肯定不是个案。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可能需要借助很多资源为公司的发展起步
  这个时候最容易给早期的短期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变成公司合伙人。
  创业公司的价值需要整个创业团队长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
  因此对于只是承诺投入短期资源,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人
  建议优先考虑项目提成,谈利益合作,一事一结,而不是通过股权长期深度绑定。
  (2)天使投资人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
  公司早期创业时,3个合伙人凑了49万,做房地产开发的朋友给他们投了51万
  总共拼凑了100万启动资金。
  大家按照各自出资比例,简单直接高效地把股权给分了
  即合伙人团队总共占股49%,外部投资人占股51%。
  公司发展到第3年,合伙人团队发现
  一方面,当初的股权分配极其不合理
  另一方面,公司想引进外部财务投资人。
  多个投资人做完初步尽调后,表示不敢投他们这类股权架构。
  创业投资的逻辑是:
  (i)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
  (ii)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
  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
  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3)兼职人员之前由创业朋友提到,他通过朋友介绍,在BAT公司找到个兼职的技术合伙人。
  作为回报,公司给该兼职技术合伙人15%股权。
  起初,该兼职技术合伙人还断断续续参与项目。后来,参与很少。半年后,停止了参与。
  创业者觉得,花了大本钱,办了件小事,得不偿失。
  对于技术NB、但不全职参与创业的兼职人员
  我们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
  (4)早期普通员工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
  他们出于成本考虑,也为了激励员工,在创业刚开始3个月,总共才7名员工时,就给合伙人之外的4名普通员工发放了16%的期权。
  做完激励股权后,他们才发现,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
  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
  对于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经过初步磨合的合伙人,可以尽早安排股权。
  但是,给早期普通员工过早发放股权
  一方面,公司股权激励成本很高。
  另一方面,激励效果很有限。
  在公司早期,给单个员工发5%的股权,对员工很可能都起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起到负面激励。
  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是不想给他们发工资,通过股权来忽悠他们,给他们画大饼。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很可能5%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
  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二)合伙人股权进入的经验
  很多人都知道,小米有个土鳖与海龟混搭的豪华合伙人团队。
  很多创业朋友们问,小米合伙人的股权是如何分配设计的。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小米目前商业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原因,合伙人股权架构肯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其次,每个企业都有不可复制性,但做事情背后的理念与思路有共通性,可以借鉴。
  我们不会讨论客户项目的具体细节
  但可以讨论下根据媒体公开披露信息,我们自己总结的小米做合伙人拼图游戏的理念与思路。
  下面是我们同事杜国栋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做成的一张小米合伙人构成的信息
  从这张信息图,以及其他媒体报道
  我们可以看出
  小米合伙人团队的特点是:
  他们都是创始人自己找来的合伙人
  或经过磨合的合伙人推荐过来的合伙人
  合伙人之间都经历过磨合期
  他们都是围绕小米的铁人三项核心业务&软件、硬件与互联网服务&分布
  在小米很早期就参与创业,不领工资或领低工资
  掏真金白银买股票,团队内部56名早期员工就投资了1100多万美元。
  小米豪华合伙人团队无法复制。
  但是,小米寻找合伙人的经验值得借鉴:
  (1)股权分配背后对应的是如何搭班子。
  先得找到对的合伙人,然后才是股权配置。
  创业者得去思考,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节点在哪?
  这些业务节点是否都有人负责?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
  (2)合伙人之间要在具体事情上经过磨合,先恋爱,再结婚;
  (3)给既有创业能力,又有创业心态的合伙人发放股权。
  (4)通过圈内靠谱人推荐其圈内朋友,是找合伙人的捷径。
  比如,如果公司想找产品经理,直接去挖业务闻名NB的产品经理
  如挖不成,让他帮忙推荐他圈内的产品经理。相信业内人的眼光与品位。
  二. 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即离婚机制。
  之前有创业朋友提到,他们四人合伙创业。
  创业进行到1年半时,有合伙人与其他合伙人不合,他又有个其他更好的机会。
  因此,他提出离职。但是,对于该合伙人持有的公司30%股权该如何处理,大家卡壳傻眼了。
  离职合伙人说,我从一开始即参与创业,既有功劳,又有苦劳
  公司法也没有规定,股东离职必须退股
  章程也没规定;合伙人之间也没签署过其他协议,股东退出得退股
  合伙人之间从始至终就离职退股也没做过任何沟通。
  因此,他拒绝退股。
  其它留守合伙人说,他们还得把公司像养小孩一样养5年,甚至10年。
  你打个酱油就跑了,不交出股权,对我们继续参与创业的其他合伙人不公平。
  双方互相折腾,互相折磨。
  这肯定也不是个案。
  创业企业该如何做好合伙人股权的退出机制?
  (一) 管理好合伙人预期
  给合伙人发放股权时,做足深度沟通,管理好大家预期:
  合伙人取得股权,是基于大家长期看好公司发展前景,愿意长期共同参与创业;
  合伙人早期拼凑的少量资金,并不是合伙人所持大量股权的真实价格。
  股权的主要价格是,所有合伙人与公司长期绑定(比如,4年),通过长期服务公司去赚取股权
  如果不设定退出机制,允许中途退出的合伙人带走股权,对退出合伙人的公平
  但却是对其它长期参与创业的合伙人最大的不公平,对其它合伙人也没有安全感。
  (二)游戏规则落地
  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
  约定合伙人的股权和服务期限挂钩,股权分期成熟(比如4年);
  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
  三. 常见问题
  1.合伙人股权分期成熟与离职回购股权的退出机制,是否可以写进公司章程?
  工商局通常都要求企业用他们指定的章程模板,股权的这些退出机制很难直接写进公司章程。
  但是,合伙人之间可以另外签订协议,约定股权的退出机制
  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尽量不冲突;在股东协议约定
  如果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相冲突,以股东协议为准。
  2.合伙人退出时,该如何确定退出价格?
  股权回购实际上就是&买断&
  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一个原则,一个方法&。
  &一个原则&,是建议公司创始人,对于退出的合伙人,
  一方面,可以全部或部分收回股权;
  另一方面,必须承认合伙人的历史贡献,按照一定溢价/或折价回购股权。
  这个基本原则,不仅仅关系到合伙人的退出,更关系到企业重大长远的文化建设,很重要。
  &一个方法&即对于如何确定具体的退出价格
  建议公司创始人考虑两个因素
  一个是退出价格基数,一个是溢价/或折价倍数。
  比如,可以考虑按照合伙人掏钱买股权的购买价格的一定溢价回购、或退出合伙人按照其持股比例可参与分配公司净资产或净利润的一定溢价,
  也可以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定折扣价回购。
  至于选取哪个退出价格基数,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会存在差异。
  比如,京东上市时虽然估值约300亿美金,但公司资产负债表并不太好。
  很多互联网新经济企业都有类似情形。
  因此,一方面,如果按照合伙人退出时可参与分配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溢价回购,合伙人很可能吭哧吭哧干了N年,退出时却会被净身出户
  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照公司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价格回购,公司又会面临很大的现金流压力。
  因此,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
  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
  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
  3.如果合伙人离婚,股权应该如何处理?
  近年来,离婚率上升,企业家群体离婚率又可能偏高。
  婚后财产的处理,包括股权,都是棘手的问题。
  离婚事件,影响的不仅有家庭,还影响企业的发展时机
  比如土豆网。婚姻还很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原则上,婚姻期间财产是夫妻双方共同财产,但是夫妻双方可以另外约定财产的归属。
  因此,配偶之间可以签署&土豆条款&,约定配偶放弃就公司股权主张任何权利。
  但是,出于对配偶婚姻期间贡献的认可,也为了取得配偶的认可
  不至于夫妻关系由于股权关系亮红灯
  4.股权发放完后,发现合伙人拿到的股权与其贡献不匹配,该如何处理?
  公司股权一次性发给合伙人,但合伙人的贡献却是分期到位的,确实很容易造成股权配备与贡献不匹配。
  为了对冲这类风险,可以考虑:
  (1)合伙人之间经过磨合期,是对双方负责。因此,可以先恋爱,再结婚;
  (2)在创业初期,预留较大期权池,给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
  (3)股权分期成熟与回购的机制,本身也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风险
责任编辑:安然
延伸阅读:关键词:
分类排行榜
作者:木木博客
作者:木木
作者:何杨
作者:何杨
作者:苗元威
安全、高效、便捷的交易中介平台
中小企业首选SEO、全网营销服务
技术外包平台 一站式网站技术服务
高收益、移动广告、弹窗CPM
做有良心的cms技术服务提供商
提供公众号出售、求购、代售等交易中介以及增值服务。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
编辑热线:6-808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
扫一扫关注最新创业资讯创业团队如何根据成员贡献来分配股权
阅读量:7598
按照估值法,要在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应当先折算创始人对创业企业各种投入的价值,加起来计算出总投入的价值,然后再折算每个人的投入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
导读:按照估值法,要在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应当先折算创始人对创业企业各种投入的价值,加起来计算出总投入的价值,然后再折算每个人的投入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几个人在一起创业,由于各自的发力点不同,做的事情不同,在创始人分配利益的时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创业团队前期的钱都会用在业务发展上,而创业团队个成员最重要的利益就是股权的分配,如果股权没有分配好的话,将会导致创始人之前不满情绪的蔓延,这种情绪将有可能在整个团队最困难的时候集中爆发出来,后果可想而知。如何客观公正的分配股权将成为一个创业团队能否稳定的最重要因素。将创始人的贡献估值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公司本应该给与合理的回报,如果公司没有给予足够的回报的,那么该给、但没有给的部分,就是创始人留在公司里的价值,就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或“投资”。比如,创始人按照市场行情,工资应该是每个月2万,创业时只领了5000块钱的基本生活费,那么还剩1万5是他应得、但公司没有付的,这部分就相对于是他对公司净投入,是他对公司的“投资”。他在公司中应该占有的股权,就可以参照他的这种“投资”占大家总“投资”的比例来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可以称之为估值法,即按照创始人投入的“市场价值”来评估股权比例。各种投入要素的估值按照估值法,要在创始人之间分配股权,应当先折算创始人对创业企业各种投入的价值,加起来计算出总投入的价值,然后再折算每个人的投入价值占总价值的比例。比如,我投入的研发工作,估值为20万;我投入了资金,估值为10万;所有人的投入总估值100万,我的贡献比例就是30%,所以我的股权比例是30%。因此,这种股权分配方法,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估算各种投入的价值。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上的投入,是创始人对公司最主要、最重要的贡献。创始人时间投入的价值如何计算呢?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照人才市场上通常的工资标准来折算。比如,以他这样的学历和职业背景,在类似的工作岗位上,通常其他公司会开出多少的工资,这个工资,就是他的时间价格。一方面,如果创业公司一开始就给他发了这样的工资,那么相对于他对创业企业没有任何投入,只是个被雇佣的劳动者。这样的人,就不是创始人,也不是在创业,只是在打工而已。另一方面,如果创业公司给他的股权,不值他在其他企业的工资标准,他很可能就不会选择来创业,而更可能选择在其他公司工作。他选择创业,一定是他认为获得的股权,潜在的价值大于他为别的公司工作的工资。具体而言,创始人在创业公司干的工作,如果市场行情是月收入2万,他一分钱工资也不拿,那么就帮创业企业省了2万的工资成本,或者说创业企业赚到了价值2万的人力投入。这个2万就是他对企业的人力贡献的价值。相应的,如果他领了5000块钱的月薪,那他的贡献就只剩下1万5。简单的说,以创业企业“本应该发给他、但是没有发给他”的工资,来作为他的投入。如果他是兼职创业,就按照兼职人员的市场工资标准,折算他的投入。如果他通常按月工作,还可以把月工资折算为日工资、小时工资,按实际工作的天数、小时数来折算他的投入。投入现金和实物通常,现金的价值,就是现金的金额。现金对于“初创阶段”的创业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发展壮大、前景明朗之后,有很多投资人愿意向公司投资,因为资金有更多的可选择融资来源,所以资金的重要性其实是降低了。但是在“初创阶段”,企业前景不定,并没有太多人愿意向公司投资,此时向公司投入现金的作用就会意义非凡。现金,一般就按其实际金额估算价值。创始人向企业提供实物资产,通常可以视为现金投资。因为实物实际上现金购买来的,是现金的另外一种形态。但这样的实物资产,必须至少满足下面条件之一:一、创业企业主营业务所必须的核心资产。比如,创业项目是互联网项目,为项目而租用的网站服务器。但是,如果为了中午在办公室热饭方便,而从家里搬来一个微波炉,这个微波炉就不是必须的核心资产。原因在于,初创阶段,任何资产都是以“创业非常需要”为原则。二、是专门为创业企业的经营而特意取得的。比如,专门为创业企业经营而购买的电脑、办公桌、办公用品等。如果是顺手从家里旧货堆里扒拉来的旧电脑、多余的文具,就不属于专门为创业企业而购买的。那么,实物资产的价格如何计算呢?尽管专业评估师通常有成熟的计算方式了,但是为了简便考虑,创业者可以自己来简单折算一下。办公场地创始人可能会向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地点、仓库、店铺,以及其他一些创业企业经营所必须的场地。如果创业企业非常急需这些场地,创始人不提供的话,创业企业就不得不自己去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创始人向创业企业提供的场地,实际上也就是向企业提供了相当于租金的资金。所以,创业企业应该给、但没有给的租金,就是创始人对创业企业的投资。当然并非所有的场地,都可以折算对公司的价值,有的场地不能用来估值:一、超出需要的场地,对公司没有价值。比如,公司只有5个人,只需要30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始人提供了500平方米。那多出的470平方米,对公司就没有任何价值。二、本来就不能为创始人营利的场地,创始人提供给了公司。如果这个场地,创始人本来就没有拿它用于经营活动、不能为创始人带来现金收益,那么这个场地也不能折算价值。因为创始人把它提供给创业企业,并没有导致创始人利益受损。仅仅只是一个创业点子,一个初步的想法,那么这个创业点子本身基本上不值钱。但是,如果在创业项目启动前,创始人已经对这个创业点子进行了完整的思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错,形成了成熟的商业计划,或者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开发出了初步的技术方案、乃至原始产品。这样成熟的创业规划,才能视为对公司有价值的贡献。从创业点子到成熟的创业规划,在创业开始之前,创始人已经为此独自默默地投入了大量的先期工作。通常市场上,为这些先期工作将会付出多少工资,这个工资就是他对创业企业的投资。专用技术/知识产权创始人向创业企业提供的专用技术/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就是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如果创始人不愿意把知识产权转入创业企业,只希望授权创业企业使用,那么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也是创始人对公司贡献的价值。可以按照企业“应该支付、但未支付”的许可使用费,计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价值。还有的时候,创始人会把他开发或运营差不多的产品,转入创业企业,作为他的贡献,比如已经开发出来的网站、APP、SNS帐号等。这个产品通常的转让价,可以作为创始人这一贡献的估值。很多站长平台、站长QQ群,都有买卖网站和帐号的交易,从那里可以了解基本的市场价格人脉资源有时候公司需要一些特定的人脉资源,有的创始人能提供这样的门路。比如,企业需要借用人脉帮助公司变现产生收入,或者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或者帮助公司融资。如果是可以帮公司带来销售收入,公司可以按市场行情支付销售提成,如果没有支付,则可以按照“应支付、但未支付”的销售提成金额,折算创始人的这种人脉对公司的价值。相应地,如果创始人的能力是可以帮公司融资,那么公司应该按照财务顾问的市场行情支付佣金,也可以按照企业“应支付、但未支付”的佣金金额,折算该人脉对公司贡献的价值。当然,创业企业也可以自己衡量,是愿意直接付钱、省下股权,还是愿意折算股权、省下现金。其他资源如果创始人或创始人的其他朋友,能够为公司提供很重要的短期资源,公司可以付钱给他们,也可以先欠着。但是如果创业企业付不起钱、这些人也要求股权,那么就可以按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折算对创业企业的贡献值。当然,这些资源不应该是闲置的,对资源提供方来说也是有用的,由于提供给创业企业,导致他自己不能用了。比如本来可以自己拉货的货车,平时也在拉货,因为提供给创业企业使用,自己就不能拿来拉货了,这样的资源才可能换股权。如果本来就是自己的闲置车辆,平时本来也没有怎么用,那么提供给创业企业偶尔用用,为此要股权就不太合理了。总之,创始人提供的任何资源,只要是创业企业非常需要,但公司付不起钱,或者不能全额付钱的,应该付、但没有付的部分,就是这些贡献的价值,就是对公司的投资。股权比例的计算确定好各种投入要素如何估值之后,就可以简便易行地计算每个合伙人的股权。把某一个创始人所贡献的各种要素的估值加起来,再除以全体创始人所贡献各种要素估值总和,就可以算出某个创始人贡献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就是创始人应该占有的股权比例。简单的说,公式就是:“某个创始人的投入估值÷全体创始人的投入估值=某个创始人的股权比例”。投入要素的估值浮动有时候,各种投入要素,在创业初期的迫切性、稀缺性是不一样的,最迫切、最稀缺的要素,可以按商量的比例,适当放大其估值。比如,对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初期可能最需要的是钱。如果需要出力、出时间,大不了自己辛苦点,工作时间长一点,也多少能把需要的工作量做出来;但是对于钱来说,是怎么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出来的。所以,对绝大多数初创企业,初期可能钱是最重要的要素。因此,在对钱的价值进行估值时候,不一定只按钱的实际金额估值,而可以将其估值放大一些,比如按金额的二倍估值。股权比例的计算时机创始人向公司投入的各种要素,诸如资金、设施,可能会在确定创业项目时一次性投入公司。但是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时间,是各个创始人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逐渐投入到创业企业中的。因此,创始人对公司的投入及其股权比例,很可能将会处于动态变动之中。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呢?预估法最简单的做法,是在创业项目启动时,就事先预估各个创始人未来的时间投入及其价值,并据此预估和确定各自的股权比例。比如,某个创业项目中:1 甲乙丙三人创业,甲方出力并负责带领创业企业,乙出力并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丙出钱;2 第一年甲乙丙都不领工资;3 如果人才市场雇佣甲这样资历的人才、从事甲在创业企业里的工作,应该付给甲的年薪是42万;4 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场的此职务年薪应该是18万;5 甲乙都拿不出钱来,丙可以提供20万元。由于创业项目很缺钱,大家同意丙的资金按2倍估值,即估值40万元。综上,甲的投入估值42万,乙的投入估值18万,丙的投入估值40万,加起来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计估值为100万,所以甲乙丙三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为42%、18%、40%。定期评估法还有一种方式,是定期汇总各个创始人的贡献,计算各个创始人截至某个时间点时的投入及其估值,然后计算各自投入的估值占总估值的比例,从而确定股权比例。这样做的话,股权比例将会是动态的。比如:1、甲乙丙三人创业,甲方出力并负责带领创业企业,乙出力并主要负责事务性工作,丙出钱;2、 甲乙丙暂定都不领工资;3、如果人才市场雇佣甲这样资历的人才、从事甲在创业企业里的职务,应该付给甲的年薪是42万,也就是说月薪3.5万;4、同理,乙方在人才市场的此职务年薪应该是18万,即月薪1.5万;5、甲乙都拿不出钱来,丙承诺可以提供20万元,由于创业项目很缺钱,丙的资金,估值按2倍计算。第一个月月底,分别计算甲乙丙三方的投入:甲工作了整个月,工资应该是3.5万,创业企业没有付给他这个工资,所以甲的投入就是3.5万;乙也工作了整个月,工资应该是1.5万,同样创业企业没有付给他这个工资,所以乙的投入就是1.5万;创业项目要买云服务器、域名和付给广告联盟费用,丙方实际花了2万,按2倍估值就是4万。到第一个月月底,甲的投入是3.5万,乙的投入是1.5万,丙的投入是4万,加起来乙丙三方的投入合计估值为9万;甲乙丙三方各自的投入除以9万,就是分别的股权。所以,此时甲乙丙三方的股权比例分别为38.9%、16.7%、44.4%。同样,每个月月底的时候,都可以累计计算各自的投入及其比例。当然,根据创业企业的需要,可以自行安排计算的周期,如每周计算一次,或者一个季度计算一次。这样,随着各自投入的变化,股权比例也会随着变化。不过,随着各方投入估值的逐渐累加,到了最后,每个月的投入很可能不会给股权比例带来更大的变化了。比如,在第一个月的时候,各方投入估值总计才9万元,甲方当月投入3.5万,可以为他带来38.9%的股份;如果到了第11个月的月底,各方投入估值已经累计达到了99万,即使其他人第12个月都不投入任何贡献,只有甲投入了3.5万,那这样也只能让他在第12个月月底时,增加3.4%的股份,计算公式为3.5万÷(99万+3.5万)=3.4%。所以,越往后,各个创始人继续投入,对股权比例影响就越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股权比例就相对稳定了,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就不用再定期评估和计算股权比例了,可以直接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股权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初创企业准融资了,那么就需要提前把股权比例明确下来。否则的话,让投资人看到创始人之间不太确定、不断动态变化的股权结构,会让投资人认为团队不稳定、不愿意投资。更多创业相关信息,请关注创业季公众号:chuangyeseason
要评论?请先或者
极客实验室
面临三大挑战,这四条“军规”将决定手机厂商的生死。...
新闻发布会
09:00:00 上海
09:00:00 湖北
08:00:00 北京
09:00:00 广东
09:00:00 上海
09:00:00 湖北
13:00:00 北京
09:00:00 上海
08:00:00 北京
09:00:00 上海
19:00:00 广东
09:00:00 上海
09:00:00 北京
09:00:00 湖北
09:00:00 北京
13:00:00 江苏
09:00:00 北京
08:00:00 上海
09:00:00 北京
09:00:00 北京
新闻排行榜
新闻时间轴
蓝鲸时间轴—清晰标明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件。蓝鲸新闻时间轴—让你了解即将发生的事件
新闻线索通道
蓝鲸旗下蓝鲸TMT新闻线索通道
新闻发言人俱乐部
蓝鲸旗下蓝鲸TMT新闻发言人俱乐部
蓝鲸记者训练营
从新闻爆发源头开始复盘式演练,全程、深度的从每个细节回顾模拟,以及专业解释,对记者进行整体培训
蓝鲸记者猎头
最专业的传媒行业招聘平台。切实解决传媒行业“专业媒体人才难招,媒体人找工作更难”的长久问题。
在线新闻发布会系统
邀请进入发布会需要输入邀请账号和邀请密码,如您还没有您所要参与的发布会的账号密码请联系蓝鲸在线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公司股权分配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