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私有化是谁提倡的会怎么样

论国企私有化的利与弊(一)
【0611&#国企改革和私有化01#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库库将针对此话题推出系列论题,供大家探讨。今日论题是#国企私有化的利与弊#,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与,为国企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论题提供@海不扬波c。】&
1、国有、私有是所有制的两种不同形式,即便是较纯正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国企。90%的中国国企已转化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有些甚至在美、港、陆三地同时上市,股权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但第一大股东仍然是国资委。
2、国企由国资委控股,虽然享受国家信誉、有限获得资金支持及进入战略行业,保护国家战略利益,但在管理方面不够灵活,缺乏市场化原则,国有股一股独大,导致竞争缺失,效率低下,权力垄断等。
3、英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也经历过国有化运动,一些重要的部门国有化程度很高。金融危机后,美日等利用国家信誉对通用、两房、电力等进行国有化,也说明放任自流的自由资本主义存在致命缺陷。但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国企指手画脚,一方面是惧于中国国企在国际社会的日益活跃,另一方面是希望促使中国社会发生质变。
5、国有制转型有其积极意义,但应该采取渐进式的转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的改革必须坚持政策的一贯性,并具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让老百姓享受到国企改革成果,让国有资本真正体现全民性。
6、国企改革和市场化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标准选择性地进行,对于一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仍然国有控制,其它国有企业可以市场化,催生股份制、合伙制、个体经济等法规和及其制度设计下产生的企业模式。
7、国进民进,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和国有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为民营经济松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总量上平衡国企民企的比例。
北方乔峰:
一,国有制、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基本都以国家的形式存在,因此,就算比较纯正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国企,只是所占比重大小而已。但中西的国有制也就是国企有一些不同,中国的国企主要是上世纪的改革、社会转型的遗留产物,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运动,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与公有制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已有质的不同。
1,90%已转化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有些甚至在美、港、陆三地同时上市,股东不但包括国资委或国资委控股的大股东,还包括各国的主权基金、银行、基金、其他战略投资者,也包括大量的中小股东,从股权性质已发生较大变化。同时接受三地的法律、财务、证券法约束,在法人治理方面已完全与世界接轨,可以说与过去的国企已大为不同,只是第一大股东仍是中国国资委控制。
但正是这种控股地位,既奠定了现代中国国企的一些优势,也沿袭了传统国企的一些弊端,遭到西方世界的一些诟病。
1),优势。a,享受国家信誉,对民众对社会都有较大的安全感。b,可以获得优先或优惠贷款也就是资金支持。c,可以优先进入一些战略行业,保护国家的战略利益。d,国家经济的支柱和财政的主要来源。e,对内服从国家利益。f,对外执行国家意志。比如对石油、资源的抢占,对国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兼并等等。
2),弊端。但国企还是沿袭了一些致命缺点。a,由于国有股一股独大,因此管理人员基本还是由国家认命,缺乏市场化原则,使得管理人员只需对国家、对上级负责即可,而不是对所有股东负责。b,国有股一股独大,竞争性偏弱,导致效率或人均效率低下。c,权力垄断,导致腐败。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不但政府间、经济学者间都有国退民进的呼声,中国社会转型也有内在要求。
2,西方因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不同-----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再到目前的自由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转了一大圈,中间也出现过几波国有化运动。
二战后的第一波浪潮,曾促使英国许多重要部门国有化率达到100%,比如煤炭、电力、天然气、造船、铁路、邮政、电信等等,法国意大利等等同时也有一波国有化运动。
第二波国有化运动发生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之后,比如美国、英国和冰岛将部分金融企业重新国有化,美国对通用汽车、两房的国有化,日本对京东电力的国有化等等。只是这波国有化,带有些无奈救助,利用国家信誉挽回市场信心的性质,但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放任自流、贪婪无度的自由资本主义存在很大的致命缺陷。
在这种背景下,近一段时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国企指手画脚,指责中国政府对国企进行“补贴”,搞不正当竞争,“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们非常有害”,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甚至将国企列入一大议题等等就显得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除了经济因素,恐惧于中国国企在国际社会的日益活跃、威胁外,揭开面纱,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动机,那就是促使中国社会发生质变,可以说是一种和平演变,盖因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刻、甚至颠覆性影响。
首先,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会对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道德等等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国有制下的道德观要求人们集体主义、大公无私等等,私有制则催生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其次,国有制下的法律体系,一切围绕“公”“国”而进行,私有制下则要求法律的轴心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三,由于法律、道德等等的不同,也必然引发社会价值观的不同,比如对人权看法的不同,国有制下,对人权讲究整齐权、发展权、集体权、生存权等等,私有制下则讲究个人人权,比如言论自由等等个人人权。
从这个角度而言,国有制转型有其积极意义。但从西方的国有化以及俄罗斯、拉美的经验教训,中国目前的这种渐进式而非外科手术式的转型有其优点。俄罗斯当初采取美国学者的观点一夜转型,将国有资产全部人均分配,在分后,一些厂长经理消极作为或散布谣言,导致企业效益严重下滑,这些人又趁机折价大肆收购,股权几日之间集中到一些厂长经理或大鳄手中,导致俄几万亿国资一夜之间千亿左右落入个别人手中,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也成就了俄现在许多大鳄大腕,也就是世界级富豪。随后俄罗斯的经济下滑地球人皆知。
二,中国的国退民进模式。
中国采用俄罗斯外科手术式的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步子迈的大,会真的扯着蛋,但国企逐步降低比例则是可行的,也比较稳健。
以下方式都可以参考。
1,所有国企向股份化转化,IPO前就可以多引入法人投资者,降低国有比重。
2,已经股份化的可降低股权比例。向社保化转10%的股权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等于直接还利于民。
3,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行业,普通行业的国企可考虑全部私有化。
4,也可以通过股份量化后,将一部分股权分给全体合格国民。
5,也可以借鉴西方或台湾国企私有化经验,比如台湾对中华电信、中央再保、&台盐公司的民营化等等。
6,对民营经济松绑,加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总量上降低国企的比重.
但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存在一些致命缺陷,比如为私利不择手段,缺乏社会责任,缺乏信誉---比如动辄范跑跑,让社会缺乏安全感等等,都需要时间的洗礼或改进。
@哈哈多得很:&关键看国企改革和私有化的主导者是谁,对领导者信任度不够。基于此,就要问改革怎么改,私有私给谁?私经营困难又不是国计民生的国企还是都私?私显然私不到百姓头上,民企估计也不会趟浑水。最后多半是私给外企。因此,前面几个问题就很关键。如果按资本主义法则办事加“人民政府”的信念,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乱局危局,可能是一个面对“美国肯定不会还钱”的对策之一和转嫁的手段,(这个提法因为不道德但符合资本主义法则,请仔细品味,但这只是猜测)。
然而,由于发改委通过世界银行抛出方案的涉及者有茅于轼等公知,他们明显的卖国思维又让人无法解读,所以,有的国企不能&必须有战略的对各类国企做选择性的改革和私有化。对这个牵扯政体的政策主导者、推动者、和执行者的内心世界观价值观判断可能更重要。想再次强调:资本主义已在世界占绝对主导地位,任何抗争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必须超越其它。
&个人觉得这个题目的讨论,可能从国际关系、政治权谋、国家民族利益角度出发会好些。从学术上入手,就其本身的优劣来谈问题可能会忘记在后的黄雀。对国企的改革和私有化必须有一个战略性的选择,那些能改革那些不能改革,那些能私有化那些不能私有化,都必须有个全面考量。标准还是国家民族利益。&
还有一个基本判断:我们无法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因为国际上没有平衡美国遏制中国的力量。就这一点引述凤凰卫视石齐平的话:“应该感谢本拉登给了我们10年的发展机遇”,2001年美国纽约时报透露美国把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叙利亚、中国、俄罗斯列为邪恶国家,之后不到3个月,9.11爆发。
@燕华山源:&国企改革与私有化问题,要说清楚,还必须理清下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国企占国民经济比重与允许私有经济发展这个牵扯基本经济制度问题讨论,结果就是出台一个比例问题,其直接行为就是国家、省市国资委代管经济命脉企业,其余全部私有化。然后催生股份制、合伙制、个体经济等法规和及其制度设计下产生的企业模式;效率与公平问题,经济成果第一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国有企业管理者贪污受贿催生企业年薪制问题等。所有问题其实只有一个效率与公平的问题。
通过三十年改革实践,国企的效率低下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国企管理者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越演越甚;私有化后企业效率提高后,&腐败问题向倾向政府权力寻租,催生新的问题,故而产生政府三公开制度、招标法等。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问题上,国家改革成效显著,维护公平问题上,措施总赶不上实践遇到的问题。经济双轨制是催生腐败的第一道大餐,私有化是催生腐败的第二道大餐;第三道第四道等不一一举例了。
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是否存在矛盾,我认为是相辅相成,就像人的一双手,缺哪个都不行。这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一些关系民生政策,叫二次分配模式,一是受到国民欢迎的,二是感觉还有努力的空间。改革付成品腐败问题,有人说过去没有腐败那是自欺欺人,腐败方式不同而已,有大有小问题。
腐败问题是目前国家最大问题,直接牵扯到国民对改革成效与社会公平问题,牵扯到国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问题,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与政府基础问题。不继续改革,这些过去积压问题或者掩盖问题,暴露于未暴露的问题,直接关乎上述问题,是大事。
改革问题上,利益集团是学术界或者新闻媒体使用出现较多词,现在用利益格局一词。不管怎么界定,集团化、利益化已经趋势明显。趋利就不折手段招致国民极大反弹,也就是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原因。我想十八大肯定就这个问题需要拿出一个实质性的方案。继续改革容易达成共识,不改革等着革命呗(不赞成).
下一步,中国国家内政面临还是改革与反腐问题。提高效率不仅仅是企业,也是政府,还有党务。反腐问题牵扯国民经济方方面面,首先还是抓牢党政军关键领域反腐倡廉问题,这是给国民提升改革信心内容,对执政党信任度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希望不仅仅出台什么制度设计,成立某些组织问题。关键在抓落实。
百姓眼睛都盯着呢。比如说国民思想素质教育问题,这些年不可谓抓的紧、抓得深、结果是否如意是另一个问题。媒体监督这几年做的比过去好。二者配合的好,有些治理容易达到成效。
@581407ya:&最终谁受益?
&&&&@汉中张灏:我是国企出来的!我认为国企是个怪胎,是执政者对驾驭市场不自信的结果!
&@北方思想库:回复&@汉中张灏&无论是什么胎,都已经出生了,而且长大了,现在关键在于要怎样做才能让国企这个长子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既能保护国家的资产,又能保护人民的利益呢?
&@汉中张灏:回复@北方思想库&那几乎不可能!仅国企的腐败问题就很难根除。
&&&&@渡江兄:对于国企的讨论,我观点是要跳出企业本身,而要着眼一种基础性可控的一个框架。对于基础性内涵和外延的探索比国企改制本身的摸索要有意义。什么是基础性的内涵,基础性表现的又是什么?怎么保障实现基础性?基础性的发展过程是怎样?也只有把基础给弄明白了,在此之上的经济成份,也才好就位了。
@北方思想库:回复@渡江兄:&什么是基础性的内涵,基础性表现的又是什么?怎么保障实现基础性?基础性的发展过程是怎样?渡兄能具体谈谈吗?
@渡江兄:回复@北方思想库:&我们的国体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对于这个基础性的认识要比基础之上结构重要,这话本身也寓含了结构是可以多样性的,当今话讲是可以被允许私有存在的,只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基础性的认识不足,自然对于结构的对待也是粗犷的。内涵、表现、保障、发展过程,这几项,我早先是庸人自扰,有过思考,还没成形。&公有的基础性体现在哪里?表现形式又是如何?基础性可以用量的来体现,也可以用质的来体现,表现形式可以是全民福利,可以是基本保障,甚至是重点保障等等。这都可以被用来衡量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准是什么呢?资源的公有基础以质来体现,不追求量的体现,表现为重点保障。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准是什么呢?资源的公有基础以质来体现,不追求量的体现,表现为重点保障。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体制的初级阶段,可以向我们具体展示些什么:1、没有人挨饿、受冻;2、人人有基础和技能教育的条件;3、人人居有其所;4、人人能有劳动的条件和保障;5、人人都有医学上的生命保障。这一切,我们都实现了吗?按企业成本核算的办法,对这样的目标做一成本核算,15亿人,每人5000元,
理论层面的思考,需要更多喜欢的人来参与讨论。&&这个平台可以呼吁一下。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方法,一种思想,是最适应处理人类就目前所能认识的自己将来的方法。
&&&&也在想公和私的企业,究竟该怎么各自发展,辩证着看,用一个什么样的衡量标准,决定着优劣的评价。所以,这评价体系需要配套跟进。我还是认为国体之基础性、民生之基础性是该评价体系的核心。对于公和私,也不能只考虑单向,公私能顺畅转化,让其发挥各自优势。西方对于公司化治理的研究和治理已到尽头,国企改革在如今应该是存在这2层含义的:一、是就企业本身经营管理范围的改革;二、还应该是就企业存在环境的改革。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之下的经济学经验,是几百年一直需要被要求与他们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你用这样的经验成果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关系要求,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之举,这是永无宁日的改革。
&&&&我们的经济学成果,是需要被要求来适应我们的生产关系要求的,这个关系的核心,应该就是有关国、民基础性的内涵和表现。国企的经营性改革怎么改,要首先被要求符合这个核心。先清晰产权、后再产权分离,这在实现私有化过程中必定会表现出来的否定之否定。
除了评价体系的跟进,这否定之否定过程也可参考人类社会基本上就这么一路私着过来的,你现在一下要来公的了,也要个理由才是。私有制本身也是在发展中,这么些个经济学家们干得可都是这门子差事,不乏天才。要不然,这私心没百十年就会把整个人类自己先撕了的。他们的研究的意义不在如何美化和延续了私有制,而是让人们看到了维系私有制是越来越难了
@潮小样:&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主要份额应为国有控制,以维护国家战略需要,其他都可以私有化。至于说国有存在怎样怎样的弊端,这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或国家体制的问题,应予以革新改良,与国有化私有化无关。美国经济危机时不是逆私有化将一些重要企业收归国有吗?
&&&&@东日或西雨:国企的改革有许多问题;首先是政策的一贯性,不能朝三暮四,今天一个,明天又出一个完全相反的。其次改革后的监管,不能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都是一伙人。现在许多问题就出在这里。第三必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前面,改革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使利益集团得到更大的利益,老百姓成为牺牲品。改革为什么?
&&&&@李佐军:首先解决国企和国资委定位问题!&
&&&&@张佳甦:地产总裁班上很多民企老总最担心的是--私企国有化
&&&&@Wolfsoft:&国企改革是经营管理范围的问题。仅仅转移产权根本无助于解决国企存在的问题。况且私有化的思路是将产权与经营权相结合,这恰恰与发达国家产权经营权分离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是一种反动。最后,资本总是呈现马太效应,而官僚阶级比普通民众拥有信息与资源控制优势,私有化运动只会以寡头化终结
@俗ren儿:回复&@渡江兄在利益面前谁能分的清公与私?!只有一句话:私有制就是把人的私心表达到极限!
&@老马恋途:&国企私有化利在于:盘活企业,减少官员。弊在于:少数人获利,多数人受害。建议:提高员工在私企的地位。
&&&&@陕北农村人:&利在于企业有了境争性活力;弊在于国家将丧失掌控经济的能力,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
581407ya:&一定有混水摸鱼滴。
@肖新海:&现在将国企私有化的理论根据是打破垄断。请问美元是不是全球最大的垄断?为什么不去改革美元?资本主义是不是最科学的人类发展的唯一真理?是不是在为不久的将来中国再产生“华尔街”而准备?没有至高无尚的理论解答这一切疑惑,强行改制是不是违反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的行为!
&&&&@严越峰:实在想不出,同样是法人企业,国企私有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现在要做的是国进民进,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放宽对民营企业束缚,让民企有资格向国企叫板,让星星之火再次燎原!但是,民营企业应该向国有企业学习守法意识和道德意识,改善工人利益,遵纪守法,拒绝偷工减料,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国有资本,应考虑真正让国有体现出全民性,让基层百姓从国有股权中受益,而不是成为权贵们贪污腐败的一个“小灶”。过去的下岗、转制等等说明几十年的国退民进并不成功,只是对全面财产的一场掠夺,然后促使社会更加腐败。在资本面前,屁民的力量是有限的,不相信国企私有化,中国会得到净化。
@北方乔峰:&回复@严越峰:嗯,赞同,社会转型还可以有另一个路线图,那就是对民营经济松绑,加力发展民营经济,从总量上平衡国企民企的比例.诚如张德江在重庆引进其主政浙江广东时的发展民营经济模式一样,广东浙江民营经济目前都在70%以上,事实上,这两个省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就全国而言,目前大概是半壁江山。
&&&&@亮亮999:可以从微观宏观二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微观方面,国企私有化有利市场的公平竞争,从而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在宏观方面,国家将失去遏制全球性危机的能力,就像目前的欧债美债危机。美债危机之所以没有达到欧债危机的程度,正是美国政府以国企模式处理了私企危机,如通用汽车
&&&&@北京鲁戈: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并非就是私有化
@XIANREN空间:&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就是私有化也都是市场行为,
没什么可忌讳的.//@北京鲁戈:&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并非
&&&&@莎白的微博:&国企不必搞一刀切全部私有化,关键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以杜绝腐败和分配不公问题,另外要防止垄断,允许民营经济平等参与,通过良性竞争来提高国企活力和效率&//@北京鲁戈: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并非就是私有化
&&&&@XIANREN空间回复@莎白的微博:&按市场规则办,不搞意识形态,不搞绝对化,不搞市场身份歧视.
&&&&@白颐路遛弯:&国企就应当从事不赚钱的偏公益的事业,其他全部应该私有化。十年前郎咸平阻击MBO,最终导致国有力量过分强大。市场本质是博弈,国有力量太强大,民营起不来!国企是政府的腿,政府怎么会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指望一视同仁太幼稚了,谁能陪你出国?谁纳炭贡?谁给你高薪岗位交流?&
@北方思想库:&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入个人或者利益集团的口袋里呢//@北京鲁戈: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并非就是私有化
@北方思想库:&一些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私有化需要慎重//@莎白的微博:&国企不必搞一刀切全部私有化。。。
@XIANREN空间:&那是特殊性,可以有制度安排.//@北方思想库:&一些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
@XIANREN空间:&只要符合市场规则,公平交易,作为市场行为,未尝不可.//@北方思想库:&国企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如何防止国有资产
@海不扬波c:&国企私有化,必然导致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到少数有钱有权的人手中。国企私有化的受益者是权贵们,吃亏的将是老百姓。尤其是在民主法治不完善的时候,更是如此!
@等有时间也加个V:&私不私有没关系,关键是让普通民众能够分享到国企每年的巨额利润!如果不私有化,就要把他们推向市场,让市场规律去考验他们的真正实力吧!
议题发起人:
参与人:@北方乔峰&@潮小样:@燕华山源&@581407ya&@汉中张灏@北方思想库&@渡江兄&&@东日或西雨&&@李佐军@张佳甦&@Wolfsoft:&@俗ren儿&@老马恋途:@陕北农村人&&@哈哈多得很:@肖新海&&@严越峰&&@亮亮999&&@北京鲁戈@XIANREN空间:@莎白的微博&@白颐路遛弯&@江津问渡&@海不扬波c&@等有时间也加个V
整理人:@开心---妞妞
归纳总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有化程度如此高的中国,要推动国企私有化
国家开启以股权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国企改革目的(意义)何在,最终效果将会如何?
chenqin,数据帝
「是否应该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是一个可以在一个答案里说完的问题,在不同的背景下,面对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私有化方法,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先说几本综合性的参考资料。
第一本是《私有化的局限》。这本书除了翻译比较拗口之外,能学到很多东西,他囊括了不同国别、不同领域的大量私有化案例分析,必须注意到,私有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按照私有化的程度从弱到强,分为这样几个类型:
1,在整个部门都属于国有时,引入私营企业进行竞争。2,公共产品或者服务外包,政府向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私营企业付费。3,以委托管理关系换取私人融资,在一段时间的盈利性经营后将所有权转移给国家。4,将国有资产转移到私人手中。
《私有化的局限》一书分析的部分私有化案例如下,按照私有化程度由弱到强排列:
此外,同一个水平的私有化也包含了多种不同选择,就拿东欧的例子来说,同样是将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就有非常多的可选方案,这里我们可以去看第二本书《十年沧桑:东欧经济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这本书对东欧的转型历史与其中发生的种种冲突和波动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前半部分对东欧的不同私有化方案的描述尤其值得阅读。
一是「新私有化」,即通过外资或国内私人投资建立新的私有 企业,扩大私有新增资产。它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搞资本主义,不背包袱,可以绕过国营经济改造的「雷区」。二是「重新私有化」,即把过去共产党时代没收的私有资产「物归原主」。这属于私有化过程中要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改造型私有化,又分为有偿和无偿两大类,其中有偿私有化又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 一次性公开拍卖。这是「小私有化」的标准程序。在某些 情况下如果不能拍卖所有权就拍卖使用权,即「拍租」或招标租赁。2. 先把企业改组成国库独资股份公司,然后在股市出售股票,股票售完,企业也就完成私有化。这是「大私有化」的标准程序。股票出售的对象如果是以现金或外汇购买的国内外投资者,则国家可以得到收人,属于有偿私有化;如果「出售」给以私有化证券「购买」的公民和中介公司,则只是无偿私有化的一个步骤。3. 「个别私有化」,即不通过公开招标、分股出售的方式,而是 以选定的待私有化的(一般是对那些无法公开出售或资产庞大而又不宜分股出售)企业为对象,与选定的购买者通过一对一谈判实现整体转让或合资参股。4. 企业「内部私有化」,也就是把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出售给本企业就业人员。通常他们都可以享有优惠。在企业股权内部平均分配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就近似于西方国家的工党或社会党所提倡的伊索普(ESOP),即「雇员股权方案」的英文缩写方案。5. 破产清理法,这在波兰叫「撤销」法,在其他东欧国家又叫 做「(实物)资产私有化」。它主要用于那些亏损严重、山穷水尽而无人愿意购买的不景气企业。国家通过一定程序可以宣布「撤销」该企业,对其实物资产进行破产淸理后,通过无底价拍卖捐赠给其他国库独资公司,以上述第二种方式参与私有化,或者在原企业就 业人员要求的情况下租赁给他们去自主经营。而无偿私有化则特指向全体公民平均分发私有化证券的一种模式,在东欧一般称为「证券方法」或「分配方法」,也叫「人民私有化」或「大众私有化」。它的基本内容是:由国家将准备私有化的国有资产进行估价,定出用于无偿分配部分的价值比例,然后以此价值为基础确定私有化证券发行总额,把这些证券平均分发给全体公民或国民。
以上内容皆摘编自《十年沧桑:东欧经济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
如果想了解经济学家对东欧转型的反思,则可以参考世界银行的报告《Transition: The First Ten Years》()以及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的报告《WHITHER REFORM?》()。经济学家预料到休克疗法会导致经济衰退,但是没有想到衰退会持续得如此之久,直到 2000 年之后,东欧转轨国家才逐渐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上图的粗线 CEE 代表中东欧国家,具体数据可参阅《25 Years of Transition》(),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发布的关于东欧转型国家再审视的一篇报告。
鉴于私有化的复杂性,我不会给「是否应该私有化」这个问题找到一个确定答案,但阅读完以上资料,我们可以最终得到一些关于私有化的注意事项:
1,为了效率的改进而私有化,决不要因为意识形态进行私有化。
2,在仍然可以正常运作的公共部门,如供水、铁路、警察等,不要盲目进行私有化。但对于非公共部门,私营企业表现一般要好于国有企业。
3,保持监管体制的有效性,使政府能够在私有化遭遇重大失败时撤销私有化&&始终记住私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更加需要监管。
这个问题原本回答到这里就差不多完了,想要了解私有化的读者,可能需要继续详细阅读。但我还想继续说几句。
在这个答案里,很多人在用东欧转型前十年的失败,否定私有化,甚至觉得东欧如果不私有化会比现在过得更好,这种看法是错的。
第一,历史根本没有给东欧选择的机会,他的国有体制,已经完全撑不下去了,不存在什么「如果没有私有化」的选项。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80 年代,大部分的中国经济学家仍然以政治经济学为专长,进行各种文字分析,整个计划经济体制,还是「指令式」的,再往前一点,在文革时期的计划体制,甚至还有点「浪漫主义的指令式计划」,而于此同时,苏联经济学家早就用以数学为工具,建立了近乎完美的国家计划体系。东欧惟一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苏联人坎托洛维奇的研究方向就是数理经济学。在 70 年代,苏联新建了许多研究中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伯利亚科学城的工业经济研究所,也是个纯粹搞数理经济的研究所。到了 70-80 年代,苏联经济学的主流早已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数理经济学了。也就是说,在计划体系的科学性上,人们已经没法再做更大的改动了。但就是完美的计划,仍然无法解决激励问题,产权不动,撑不下去了。
2,在转轨前,用两大特征来概括东欧经济,可以说是短缺和外债。短缺,就是市场上无货可买。很多人一看见转轨后的通货膨胀率高企就兴奋得不能自已仿佛私有化是罪魁祸首,殊不知那只不过是黑市价格如实反映到市场上而已。而外债,则是苏联的石油体系下的特有情况。从苏联到俄罗斯,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大量依赖于石油收入,而 80 年代的石油价格下降、苏联的存量油田的开采量量下降,都使得东欧国家的收入萎缩,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投资体系又促使他们向外借债。1985 年时,苏联的石油收入 220 亿美元,大于当年外债 180 亿美元;而在 1989 年,苏联的外债攀升到 440 亿,石油收入却跌落到 130 亿,入不敷出。在 1990 年时,苏联的外债 550 亿,已经是要求着西方国家减免债务的程度了。
计划经济已经没办法改得更好,商品短缺,外债压身,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此时把国企私有化,卖掉了还债,是最直接,最容易,也不得不进行的选择。
但结果我们也都看到了,虽然国有经济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但东欧国家的私有化表现却并不好,这里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旧官僚体制造成的私有化中的腐败,导致后来的寡头们直接参与瓜分了国有企业,另一个极端则是意识形态似的变国有为全民所有,将股票平均分给国民。但要注意到的是,私有制之所以比国有制的表现更好,是因为私有制下,经营者和所有者们是有激励把企业做好的,但这些私有化方法呢?前一个极端,国家没能从私有化中取得足够的出让收入来偿还外债,低价获取国有企业的寡头们也没有将企业做得更好;至于后一个极端,将公司股票分给国民,虽然把开头做得公平了,可是过程仍然不对&&企业经营者没有资产激励,只是讨好工人,将福利增加,把工资提高,比如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企业,照样不行。
所以,就说到了不能一棍子否定私有化的第二个原因:东欧的失败,问题不是出在私有化上&&私有化只是不得不推进的一步&&而是由于就是私有化了,国有制的遗留问题也没有解决。寡头分企业,国家的外债有钱偿还了吗?没有;工人分股票,企业就能存活下去了吗?没有。至于其他的很多在当时以意识形态为主导却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更是在原有的问题上火上浇油,比如东西德合并,汇率一比一,这是对东德的恩惠吗?一开始是的,但是后果是东德企业发不出和西德企业一样高工资,倒闭了,东德企业的自生性也被断绝。
因此,对于东欧的私有化,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存量的改革,在国有企业存量较大的地区,由于官僚的掣肘,意识形态的反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私有化做得好的,总是那些新增的企业,而且在曾经进行过市场化改革的地区,增量企业的表现也越好。比如转型较为成功的波兰和匈牙利:
和俄罗斯不同,波兰从雇员持股再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股份集中的经理购买过程中没有形成寡头。因为波兰的&内部人&是小股东,他们之间的交易是 &自由交易&,小股东在卖掉股票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责任转移,反之 大股东在集中股权的同时也就承担其责任。俄罗斯的&内部人&实际上是有权人,是被权力机构视为可靠的&自己人&,他们不是在与 独立的小股东做买卖,而是与国家作&交易&,买卖双方都是有权人,他们之间进行的本来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交易&,而是从国库中获取。这种&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益给了个人,包袱在很大程度上仍由国家背着。股东们之间的交易在短期内是很难形成寡 头的,只有那些&自己人&如探囊取物一般从国家直接&拿&过来的 国有资产才是寡头形成的捷径。
以匈牙利为例,它选择了拍卖国有企业的方式。在八年的私有化过程中,共收入 14437.5 亿福林,极大地减缓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同时,企业出售后便一步到位地成了规范化的私有企业,有利于迅速改善经营和增加投资。从&卖&的典型匈牙利的例子看,恐怕主要的问题&&是外国资本控制了大部分经济领域的问题。老百姓中 &直有&(苏联)坦克走了,班克(Bank,银行,特指西方投资)来了& 的说法。据统计,到 1997 年底,匈牙利银行系统的资本构成中,外国资 本已占 61.4%。在私有化过程中,匈牙利人均吸引外资 1268 美 元,是东欧国家平均水平的 13.8 倍。&&匈牙利主流派(尤以&左派&社会党政府为典型)认为,在加人北约、欧盟的大趋势下,融人欧洲是早晚的事,何况从历史上看,东欧如同一个走廊,不是向东就是向西,对外依赖性一直就很强,现在通过私有化过程提前&一体化&应视为好事。他们也愿意接受以国外资本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在全球化进程中被动定位。
不管分析什么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大而化之。在私有化这种和背景高度相关的选择上,更是需要一事一议,重要的是去关注细节问题。比如这篇文章()研究了不同私有化所有者手中企业的表现,并发现企业私有化给外部人的结果要好于企业私有化给内部人。
所以,什么私有化就是好,或者私有化就是坏的说法,根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更别说一些回答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使用假数据。例如 @桜铃莉 的 ,用到了这么一批数据:
挪威的国有化 72%,芬兰的国有化 56%,都比中国高,这样的数据,不仅完全没有来源,而且在常识上就是天方夜谭。
先不说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国别经济成分信息数据」之类的笑话吧(想象一下普洱市统计局公布的鄂尔多斯市分街道婴儿死亡率是什么概念),计算各国的国有经济成分,根本就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目前对各国国有经济成分分析,比较多的是通过代表性公司的成分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国有经济成分,例如每个国家前十大企业的国有成分排名(),中国排第一,96%,挪威 48%,芬兰 17%:
以及每个国家前 200 大企业的国有成分排名(),下图的横轴,阿联酋第一,大约为 50%,中国在 42% 左右,挪威大概是 27%,芬兰只有 10% 不到。
一方面,每个国家的前 200 大公司之和已经占据了世界总产出的 50% 左右;另一方面,企业越小,越不可能国有化,所以什么挪威的国有化 72%,芬兰的国有化 56%,如果不是作者的故意编造,就必定是被哪个钓鱼贴骗了。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私有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