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20132015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和社会发展统计

晋宁当日天气:15℃~17℃
主题分类:统计信息
发布机构:晋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日期: 15:00
名  称:晋宁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键字:增长 亿元 上年 %; 全年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晋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29万各族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确保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 综合
&&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7%,年间年均增长15.4%(见图1)。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68亿元、52.81亿元和25.5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6%、16.8%和11.5%;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0.3%、67.7%和22.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2:54.5:26.3调整为18.4:55.0:2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284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0%,年间年均增长14.2%(见表1)。
  图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表1:年全县人均地区生产值及增长速度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就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19.98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在岗职工3.13万人,比上年增长3.4%。&&&&
  劳动生产率持续稳步提高。2013年每个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末从业人员之比)达到48079元,比上年的42406元增加5673元,增长13.4%。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1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年年均增长29.1%(见图2)。
  图2: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7亿元,实现增加值17.68亿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7.8%和7.6%。农业总产值中,&蔬花奶&产值达到21.31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0.6%,比上年实际增长18.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52万亩,比上年减少2.62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3.51万亩,减少1.13万亩;油料面积0.82万亩,减少0.26万亩;烤烟面积1.7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蔬菜播种面积20.35万亩,减少0.43万亩;花卉种植面积3.91万亩,减少1.22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2。
  表2:2013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比上年增(+)、减(-)
其中:谷物
&&&&& 豆类
&&&&& 薯类
  年末大牲畜存栏2.62万头,比上年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12.45万头,比上年下降0.5%;年末饲养家禽260.06万只,比上年减少11.4%。主要畜牧产品产量见表3。
  表3:2013年全县主要畜牧产品产量
畜牧产品名称
比上年增(+)、减(-)
其中:猪肉
&&&&& 牛肉
&&&&& 羊肉
&&&&& 禽肉
&& 年末耕地面积17.24万亩,人均耕地0.59亩,分别比上年下降3.5%和3.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11.2%。工业经济继4月份以来呈现波动性增长的态势见图3,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减见表4。
  图3: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表4:2013年全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名称
比上年增(+)、减(-)
磷矿石(折100%)
砖(折标准砖)
农用化学肥料
其中:磷肥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1亿元,比上年下降20.6%。按经济类型完成产值情况分,国有经济3.20亿元,增长146.2%;集体经济6.21亿元,下降21.5%;其他经济类型6.60亿元,下降39.4%。按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14.41亿元,下降11.1%;安装工程产值0.85亿元,下降22.7%;其他工程产值0.75亿元,下降73.2%。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5339元/人,比上年减少3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36.56亿元,增长39.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02亿元,同比下降19.8%。
  分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0.30亿元,占0.2%,比上年下降41.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42.02亿元,占35.7%,比上年下降19.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75.50亿元,占64.1%,比上年增长127.4%。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见表5。
  表5:2013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增长率
2013年完成(亿元)
比上年增(+)、减(-)%
农林牧渔业
电力燃气及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五、商贸旅游业
  全年完成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36.11亿元,增长2.0%;零售业销售额21.98亿元,增长11.5%;住宿业营业额0.29亿元,增长4.5%;餐饮业营业额4.86亿元,增长3.6%。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零售额15.0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村完成零售额10.04亿元,增长30.1%。按行业分,批发业3.28亿元,比上年下降1.1%;零售业16.97亿元,增长19.3%;住宿业0.06亿元,下降25.0%;餐饮业4.79亿元,增长15.8%。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5.78亿元,比上年下降11.4%;非公有制经济完成零售额19.32亿元,增长26.8%。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9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5%和11.1%。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行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达55430.8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6%;年末运输车辆8583辆,比上年增长7.0%;其中载货汽车8247辆,载客汽车336辆,较上年分别增长7.1%和2.8%;年末从事交通运输从业人员1.09万人,增长11.8%;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3.68亿元,增长26.0%;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739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客运量完成2136万人,比上年增长100.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13万户,户联网用户1.98万户,分别增长2.3%、13.2%和16.5%。
  七、金融保险业
  全年金融保险行业完成增加值3.52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2.8%。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58亿元,比年初增加19.05亿元,增长16.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71亿元,比年初增加20.95亿元,增长33.9%,年年均增长21.1%(见图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28亿元,比年初增长15.9%。
  图4:年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总量及增幅
  (单位:亿元,%)
  全年保险机构承保总金额17.64亿元,实现保费收入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支付各类赔款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八、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
  全年科技事业本级财政投入4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4.9%;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1%;全年新增专利申请授权量86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
  全年教育事业本级财政投入44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年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39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05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932万人;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高中阶段高考成绩上线率达99.9%。
  全年县级财政医疗卫生事业投入7879万元,年末卫生机构执业(助理)医师681人,拥有床位987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3.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6%。
  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10万册,有线电视用户7.91万户,数字电视用户4.76万户,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0.7%;全年参加县以上体育运动竞赛获奖牌26枚;其中金牌6枚。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环境保护投资额达5.19亿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5.4%;单位GDP水耗9.71吨,地表水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废气处理率均达到100%,年内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99.7%;年末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1平方米,县城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5%和39.6%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0.3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2%;全社会用电量为9.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3%,单位生产总值电耗比上年下降0.52%。
  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25起,死亡8人;发生火灾事故10起,损失金额401.87万元;发生工伤事故死亡3人;全年发现受理的治安案件30788件,刑事案件立案2694件,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3.5%,破案数同比上升8.1%。&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2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为10.50&,死亡率为5.15&,自然增长率为5.35&;年末全县城镇人口为11.2万人,城镇化率达38.1%,比上年提高2.1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28元,比上年增长12.3%,年期间年均增长14.6%(见图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24元,比上年下降31.6%;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
  图5: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单位:万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28元,比上年增长18.4%,期间年均增长18.9%(见图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95元,比上年增长19.4%;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26.9%。
  &图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单位:万元,%)
  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7.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53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00%。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34万人,转移就业1.58万人。&&& &&&(注: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怒江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怒江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玉溪网版权所有
云新网前审字2013-06号
中共玉溪市委
玉溪市人民政府
玉溪日报社您的位置: >> 信息公告 >>
安徽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日期:&&&&被阅览数:27501 次
安徽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4年2月19日
201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2] 1903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48.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04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6286.8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54.6:32.7调整为12.3:54.6:33.1,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上年的46.6%提高到46.9%。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4889元/人,比上年增加3553元/人。人均GDP31684元(折合5116美元),比上年增加2892元。全年民营经济[3]增加值10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GDP比重由上年的56%提高到57%。
2013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9%。
2013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 其中:食品
&&&&&&& 烟酒及用品
&&&& &&&衣着
&&&&&&&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 交通和通信
&&&&&&&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4275.9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469.7万人,减少61.5万人;第二产业1169.2万人,增加61.9万人;第三产业1637万人,增加68.7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705.1万人,增加56.8万人。全年城镇实名制新增就业67.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1%,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全省农民工总量为17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288万人。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25.3千公顷,比上年扩大3.3千公顷,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2106.8千公顷,扩大27.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802千公顷,减少41.6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85.1千公顷,减少19.8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36千公顷,扩大25.4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279.6万吨,比上年减少9.5万吨,减产0.3%。其中,夏粮1338.5万吨,增加37万吨,增产2.8%;秋粮1810.3万吨,减少45.3万吨,减产2.4%。油料产量225.4万吨,下降1%。棉花产量25.1万吨,下降14.6%。
2013年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万吨
比上年增长%
年末全省生猪存栏1612.6万头,比上年增长3.7%;全年生猪出栏2971.5万头,增长1.5%。肉类总产量403.8万吨,增长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6.6万吨,增长1.5%。禽蛋产量124.5万吨,增长1.5%。牛奶产量25.3万吨,增长5.2%。水产品产量215.5万吨,增长3.9%。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614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农用拖拉机243万台,减少2.5%;农用运输车67.5万辆,减少0.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38.4万吨,增长1.5%。农村用电量137.9亿千瓦小时,增长7%。有效灌溉面积4307.9千公顷,新增43.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0.1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达15114户,比上年净增214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5%和14.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9.2%,集体企业增长6.5%,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13.4%和20.3%。
规模以上工业中,40个工业行业有38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4.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9.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2%,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均增长9.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7%。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3.3%,装备制造业增长15.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4%。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原煤下降6.4%,发电量增长8.5%,粗钢、钢材分别增长13.1%和10.5%,水泥增长12.3%,家用电冰箱增长14.8%,家用洗衣机增长13.2%,房间空调器增长1.8%,彩色电视机下降8%,汽车下降5%。
比上年增长%
彩色电视机
家用洗衣机
家用电冰箱
房间空调器
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十种有色金属
合成洗涤剂
金属切削机床
橡胶轮胎外胎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079.5亿元,增长16.1%;利税3046.4亿元,增长17.3%,其中利润1758.8亿元,增长16.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14个利润超50亿元的行业,累计实现利润1410.8亿元,增长28.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0.2%。
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利税总额324.8亿元,增长16.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11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781.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258.6万平方米,增加912.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1825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工业及信息化产业技术改造投资4316.6亿元,增长12.5%;民间投资12146亿元,增长25.6%。分区域看,皖江示范区投资12559亿元,增长20.4%;皖北六市投资4522亿元,增长23.9%;合肥经济圈投资7449.9亿元,增长20.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8.9%,第二产业增长18.9%,第三产业增长23%。分行业看,工业投资增长18.6%,其中制造业增长20.4%,制造业中的装备制造业增长20.6%。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6%。
2013年全省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比上年增长%
农、林、牧、渔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商品房销售面积6265.4万平方米,增长29.7%;商品房销售额3182.9 亿元,增长36.6%。全年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41.8万套,基本建成32万套。
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项目3389个,当年完成投资8948.4亿元。开工建设合肥航嘉源家电、铜陵铜冠电子铜箔二期、华清(合肥)高科表面工程、马鞍山正崴科技园、中科院(宿州)云计算、奇瑞发动机升级扩产、淮南平圩电厂三期、合肥统一一分厂、广药集团亳州药业、含山昭关温泉文化产业项目、芜湖长江公路二桥、济祁高速永城至利辛至淮南至合肥段、宿扬高速天长段、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等项目;建成投产蚌埠日产150吨玻璃基板、江淮客车新基地、江汽年产20万台1.5T发动机、芜湖海创高新节能装备制造基地、马鞍山新联合压缩机配件、铜陵全威铜业二期铜加工、合肥电厂6号机组、合肥航空产业基地二期、江南文化园三期等项目。
全年新增煤炭产能9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401万千瓦。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83.3亿元,增长1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8.1亿元,增长14.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5781.7亿元,增长14.2%;餐饮收入699.7亿元,增长12.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1.7%、18.8%和18.3%,粮油类增长18.2%,肉禽蛋类增长27.6%,服装类增长20.1%,化妆品类增长20.2%,金银珠宝类增长28.9%,日用品类增长20.1%,中西药品类增长17.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4%,家具类增长29.1%,汽车类增长19.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6.2%。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额45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出口282.5亿美元,增长5.6%;进口173.8亿美元,增长38.6%。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增长18.7%,贸易型企业出口下降45%。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9%和31.7%。
比上年增长%
& 其中:机电产品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 其中:一般贸易
&&&&&&& 加工贸易
& 其中:对亚洲
&&&&&&& 对欧洲
&&&&&&& 对北美洲
&&&&&&& 对非洲
&&&&&&& 对拉丁美洲
&&&&&&& 对大洋洲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6家,比上年增长26.8%;合同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增长6.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6.9亿美元,增长23.7%。到2013年底,来皖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67家,其中当年新引进4家。
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8%;完成营业额31亿美元,增长3.1%;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2531人,下降6.3%。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60个,实际对外投资6.9亿美元,增长26.6%。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38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国内游客3.36亿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3010.4亿元,增长15.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7.3亿美元,增长15.8%;国内旅游收入2903.2亿元,增长15.3%。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 461处。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旅客运输量24.5亿人,货物运输量35.7亿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5.4%和15.6%;旅客运输周转量2118.5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11136.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2%和14.1%。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亿吨,增长9.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5万吨,增长21.8%。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671.3万人次,增长11.2%,其中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562.8万人次,增长8.4%。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376万辆,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私人汽车289.3万辆,增长17.3%。民用轿车拥有量186.5万辆,增长24.9%,其中私人轿车164.3万辆,增长28.2%。
全年新增高速公路311公里、一级公路78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71公里。到2013年末,全省高速公路达3521公里、一级公路达228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3443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08.7亿元,增长9.9%;邮政业务总量57.5亿元,增长25.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844.4万门,比上年减少424.7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976.7万户,减少114.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58.9万户,增加349.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82部,增加3部。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42.6万户,增加135.6万户。
2013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水运
旅客运输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水运
2013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水运
货物运输周转量
其中:铁路
   公路
   水运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收入3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5.1亿元,增长15.8%。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10.6%,营业税增长11.3%,企业所得税增长2.9%。财政支出4351.6 亿元,增长9.9%。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15.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0.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1.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3.6%。全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605.6亿元,惠及 6000多万城乡居民。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26739.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62亿元,增长16.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2374.1亿元,增长15.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24.9亿元,增长15.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08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4.5亿元,增长17.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343亿元,增长21.6%;中长期贷款余额10953亿元,增长16.1%,中长期贷款中个人贷款余额4200.4亿元,增长23.9%。
2013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244.6亿元,其中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176.4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筹资68.2亿元。到2013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78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5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发行非上市企业(公司)债券101亿元。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262.5亿元。
全年我省境内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17461.5亿元,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亿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03.9亿元,增长20.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279.2亿元,下降1.9%。赔款和给付223亿元,增长46.1%。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15.3亿元,增长26%;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07.7亿元,增长76.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在学研究生46506人。普通高校106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05.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463所,在校生96.8万人。普通高中698所,在校生125.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初中2902所,在校生199.7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2%。小学11507所,在校生409.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101.8万人。
2013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万人
年末全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4万人,比上年增长6.1%。科研机构3013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978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5.6万人。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41.8亿元,增长21.3%;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8%,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全省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有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9个,省级(含重点)实验室111个,部属(含院属)实验室5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8家,其中国家级23家。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个,其中国家级4个。有高新技术企业2018家,其中新认定441家。
全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920项。主要科技成果有自主泊车系统产业化关键技术、露天矿边坡岩体操作与灾变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等。全年受理申请专利93353件,授权专利48849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2.8%。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951项,成交金额130.8亿元,比上年增长51.7%。
年末全省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830个,其中系统内110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2个;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954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0万台(件);累计制定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677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119项。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4个、安徽名牌产品1353个。
全年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21832幅,测绘基准成果6732点(次),航空航天遥感数据99.7万平方千米,数据量29307 GB;完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36274幅、地理国情动态监测1980平方千米、&天地图&安徽&地图网站数据更新2310GB。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有文化馆121个,公共图书馆102个,博物馆154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3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处、合并国保项目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0项,省级名录273项。广播电台15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34%。电视台15座,有线电视用户708.26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57%。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12.6亿份;期刊(杂志)180种,总印数0.63亿册;图书10514种,总印数2.52亿册。有各级国家档案馆142个,馆藏档案资料2291.3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28.7万平方米。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4643个,其中医院9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87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34个,其他卫生机构9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42个,村卫生室153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3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25.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万人,注册护士10.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2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4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2.5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2.6亿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5149.6万人,参合率为100.6%。
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21.5枚金牌、31枚银牌、28枚铜牌。其中,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8.5枚金牌、9枚银牌、12枚铜牌。&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172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236万人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2.88&,比上年下降0.12个千分点;死亡率6.06&,下降0.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82&,下降0.04个千分点。年末户籍人口6928.5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人;常住人口6029.8万人,比上年增加41.8万人。城镇化率47.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13年末全省人口数及其构成
年末户籍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
& 其中:城镇
&&&&&&& 乡村
& 其中:0-14岁
&&&&&&& 15-59岁
&&&&&&& 60岁及以上
& 其中:65岁及以上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4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人均消费性支出16285元,增长8.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9.5%,衣着增长9.5%,居住增长19.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10.8%,医疗保健下降23.9%,交通和通信增长33.2%,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下降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6]为39.1%,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98元,比上年增长13.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5元,增长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1%,衣着增长1%,居住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12.5%,医疗保健增长8.2%,交通通讯增长4.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下降2.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6%, 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2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7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811.3万人和1665.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09万人,全年为11.8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省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473.2万人和458.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08.7万人。
年末78.2万城市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16.1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3.6万农村五保户享受政府供养。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49.9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266.8万人次。
年末全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465个,床位27.4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9.6万人。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554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053个,社区服务站257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9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7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5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5种,水气矿种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省级)429项,其中新开展97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14处。
年末全省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91个。16个省辖城市均开展了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其中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9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30个、市级2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02.8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804.2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3868.2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0987.9 万立方米。
淮河干流安徽段水质以Ⅲ类为主,总体水质优。长江干流安徽段以Ⅱ类水质为主,总体水质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良好。巢湖湖区整体水质轻度污染,9条主要环湖支流整体水质中度污染。新安江干、支流水质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7.6%。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6人,比上年下降13.7%;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07人,下降14.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16人,下降24.8%;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为2.19人,下降16.2%。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610起,发生火灾事故11691起。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民营经济统计的范围为集体经济(不包括第一产业中的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个体经济。
[4][5]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