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发起了轻松筹平台发起项目 但是收款人信息还在审核中 ,我担心万一审核不通

轻松筹:轻松的到底是谁? - 简书
轻松筹:轻松的到底是谁?
作为一个在 2014 年就关注众筹行业(并投身其中)的人,我时常会收到亲朋好友或普通网友对众筹的提问。今年下半年开始,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频率甚至高到了影响我的生活,那就是:我的同学/同事/后辈得白血病了,我应不应该在朋友圈的轻松筹里捐钱?
这个问题很私人,与其说是行业、科技相关,不如说是社会话题。比如我的某位朋友,就在质疑后辈募捐的过程中,与几位老同学吵了起来,不欢而散。然而,频繁出现的「轻松筹」三字,也时刻提醒我们这家平台,这家互联网公司的存在。
轻松筹绝对不是新鲜词了。这家成立于 2014 年 8 月的公司,至少从 2016 年年初起,就频繁遭遇媒体曝光,无论褒贬。夸他好的媒体,常常说轻松筹把公益众筹做大,给了平凡人更多的选择。黑他差的媒体,则无一例外聚焦于「骗捐」,质疑轻松筹的资质审核及账款去向。
我们不禁疑问,假若真是「骗捐」,又怎么能做大呢?
首先,轻松筹现在大不大?可以说是相当大了。2016 年 6 月 1 日消息,轻松筹号称完成 2000 万美元 B+轮融资,腾讯、IDG、德同资本、同道资本参投,其估值也达到 3.5 亿美元。彼时,轻松筹透露自己拥有 6000 万注册用户,筹款项目已超过 60 万个,捐款人次接近 1 亿次。
轻松筹的 A 轮在 2014 年年末完成,由 IDG 出资数百万美元。上线仅仅 3、4 个月的平台,能斩获 A 轮,一方面是由于 2014 年末创业投资的繁荣或说「过热」,一方面自然也有其杰出之处。IDG 在 B 轮的跟投,以及腾讯等巨头的入场,都是对轻松筹模式及成就的肯定——而腾讯的入场或多或少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下半年开始,轻松筹越来越多地在「朋友圈」露脸。
毋庸置疑,轻松筹能够将公益众筹这种「一直存在、一直边缘」的玩儿法普及给普通人、普及到朋友圈里,其产品模式绝非漏洞百出、一无是处。即便其饱受质疑的审核,也必然是有可圈可点之处,才获得了「朋友圈」用户较为广泛的信任。
事实上,点开任意一个「白血病」项目,我们能看到,受助人的身份信息(以身份证的形式呈现),收款人的身份信息和关系证明,诊断医院及该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都是公开的。虽说轻松筹声明「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由于信息相对具体,又有考验社会关系的「同事、同学实名证实」,造假难度可称不小。在此种产品形态下,「没病装病」型「骗捐」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完全断绝,发生几率毕竟是极小的。
然而,即便受助人真的都遭遇了重大困难,所谓的「骗捐」就不存在了吗?
当然不。更严重的问题至少还有两个,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善款的去向。
据现行规则,善款虽然直接进入收款人账户,但轻松筹要收取 2% 的服务费,其理由是第三方支付服务的费用。
那么,我们就要分开谈去向是否合理:2% 和 98%。
拿轻松筹依赖的支付渠道微信来说,支付手续费用在 2016 年下调到了 1%。轻松筹自己并无支付资质,因此需要向微信缴纳手续费。即便如此,1% 与 2% 的对比也较为明显,且在腾讯已入股轻松筹的当下,「不是我贵,是微信贵」的说法愈发显得左手换右手,早已引发了许多用户的质疑。
有网友指出,微信在 2016 年前的支付手续费是 2%,后下调至 1%;而轻松筹的服务费用在 2015 年 10 月前,是 1.5%,后提升至 2%。虽然按照官方的解释「从前赔本赚吆喝」,但逆向而动的反差必然会遭人诘问,想必轻松筹也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30 万元善款,轻松筹获取服务费 6000 元;而在轻松筹平台并不算罕见的 100 万元规模募捐,服务费用则高达 2 万。这不禁令许多捐款者质疑,自己捐的钱究竟是用来覆盖支付成本,还是成了平台盈利的一部分。
而 2% 服务费以外,归属收款者的 98%,也不一定能令捐款者「心里踏实」。不管在微博上还是朋友圈里,常有一些吃香喝辣、国外旅游、买包买表的用户,竟赫然被人发现是「轻松筹」中慈善项目的发起者,相关报道早已屡见不鲜。更有捐款者抱怨,发现收款人晒国外旅游的照片,在评论中质疑,居然遭遇拉黑——此类事态,不仅令围观群众哭笑不得,也着实伤了捐款者的心。
生病是不幸的,但每一个不幸的、生病的人,都需要社会大众的「众筹」救助吗?
很明显,就算大众的爱心是无限的,善款却显然是有限的。有限的善款,若要投入到无限的公益事业中去,则必然有得有失、有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常人的理解,都是将善款集中到「最需要救助的人」,这些人往往是贫穷的,弱势的,与「国外旅游」「名车名表」似乎不大相干。
这绝非意味着国外旅游是错的、名车名表是坏的,事实上这些事物不仅是每个人自由的选择,更代表了我们生活的追求。但需要搞清的一点是,没有大风刮来的善款,每一笔三千五千,乃至 5 块 10 块,都代表着捐款者本身的选择——选择帮助遇难者,放弃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质量,不管是一个 lv 包包,还是一根冰棍、一瓶饮料。
当被放弃的这部分自己的生活质量,变成了别人的生活质量,以旅游、购物的形式体现,「善款」的意义又在哪里?
因此,第二个问题在于,被捐助的,真的是需要捐助的人吗?
很明显,轻松筹虽然可以审核身份信息、关系证明,可以审核就诊医院和诊断证明,甚至可以如股权众筹平台一样审核参与者是否「足够富有」,但却极难(事实上也并没有)审核参与者是否「足够贫穷」。结果,一些本来比较富裕,或者至少家境良好、不算困难的家庭,在收到善款以后,与其说是「拿钱治病」,反倒更像「缓解了(本来不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变成了「得以维持正常的(较高的)生活质量」,这未免与我们捐款的本意大相径庭。
这绝非出乎意料——作为依靠互联网传播,与社交网站、社交媒体紧密结合的互联网众筹游戏,轻松筹及类似平台的使用者多为跟得上时代潮流、深谙互联网规则的城市人,真正最贫穷、经济压力最大的农村群体反而不可能是众筹慈善的生力军——即便跨越了认知范围了解到轻松筹的存在,即便能够熟练使用网页、app 提交信息并通过基础审核,他们有多少人有能力写出完整的(乃至煽情的)募捐文案,又如何发起自己同样位于农村的亲朋好友做「实名认证」呢?
不管在募捐可能性还是募捐效果上,农村住户显然都比不上经济状况本来更好、经济压力本来更小的城市居民。因此,轻松筹上的善心和善款,比起注入到最有需要的农村,反倒被城市居民肆意消费着。
然而仅仅如此,或许也可解释为审核不力、规则漏洞;但在许多捐款者的目光中,不仅「缓解经济压力」成了常态,「或许尚有盈余」也未可知。遭遇群众「凶狠吐槽」的众筹项目,多有天价的募捐数字,30 万都「嫌少」,在出具一系列治疗、后续治疗、养护乃至其他费用的证明后,100 万的癌症众筹目标屡见不鲜,而 300 万、500 万的天价也并非没有。这未免令人震惊,虽然癌症难治,真的花得了这么多钱吗?
在通常的募捐中,治疗费用往往是募捐目标本身,后续的抗排异药物等尚且有争议。若是算上护理、保养费用,捐款者未免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喝粥也是喝,喝鸡汤也是喝,你愿意为鸡汤支付善款吗?
更何况,诊断证明绝不代表实际的「经济压力」。即便癌症治疗涉及许多自费药因此医保报销比例不高,但绝不等于「没有」,但轻松筹的发起者和规则设计者或多或少都无视了这一点。更何况,在统一医保之外,许多城市用户或许早已购买一份甚至多份不与医保冲突的大病保险,综合来看或许能够抵销 30%~50% 的费用也未可知。
不谈医保,不谈商业险,以诊断证明作为募捐账单,「狮子大开口」索要上百万元,在实际上绝对有「提高生活质量」「反而赚钱」的可能。假设 100 万元的白血病账单,医保和商业险负担了 30 万元,那么在众筹目标达成后,发起者简直是「狂赚 30 万」——更何况这 30 万并非来自商业活动,而是来自大众的爱心。
在证据难以搜集的当下,我们不妄自揣测他人的恶,因此关于「拿众筹赚钱」的问题,我们只谈可能性,不谈是否真的发生,点到即止。然而,即便不这么恶劣,即便众筹真的赚不到钱,达到账单 100% 的众筹目标就真的「合理」吗?
上文已经分析过,发起慈善众筹的多为城市居民,除去医保和商业险,自己显然是有能力负担费用的——事实上,就算是穷人治病,在「伸手向别人要钱」「指望别人发善心」之前,自己也基本要砸锅卖铁凑,或者找亲朋好友借款,「背上债务」的。
慈善的目的,最底一层是治疗「无钱治病的患者」,进阶一些可以避免穷人砸锅卖铁或背上太多债务,但在此之上,把「自己该负担的部分」都冲抵,恐怕绝非捐款者的本意。说到底,不管是孩子病了、兄弟病了、父母亲病了,家庭的责任感,亲情乃至孝心,最该尽的都正是身为病人家属的发起者。将这部分 100% 托付于他人,这是叫「众筹治病」还是「众筹负责」乃至「众筹尽孝」?此等众筹者所缺少的,到底是钱,还是人类基本的爱与责任感?
许多人担心的也正是如此。如前文所言,爱心无限,善款有限,任何「众筹尽孝」类项目,消耗的都是本应集中于穷人的善款——而当此类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来「无限的爱心」或许都要打几分折扣了。
毕竟,生病或遭灾,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事情。轻松筹在减轻发起者经济负担压力的基础上,若真的让发起者「轻松」乃至「快乐」,那就绝非「慈善」了。
而是互联网要饭。而且是假的。轻松筹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带 未经审核求救信息轻松发
作者:王晶 吴悦
每经记者 王晶 吴悦
  “希望大家能够伸出友爱之手帮我救救我的儿子”,“好心人救救我”,“古田患儿小雅煊移植仓内求助,费用缺口挡生路”……
  最近以来,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救救我”筹款越来越多,这些内容无一例外附带着一个名为“轻松筹”的链接,而当你点开链接后跳转的界面显示了求助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求助人(患者)的姓名,所患疾病,收款方信息,目标金额、已筹金额、支持次数等,捐款人可以通过点击“帮助TA”进行捐款,捐款金额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就是众筹网站“轻松筹”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凭借这一充满“慈善爱心”的特色,“轻松筹”目前估值已经达到3.5亿美元,腾讯、IDG等资本已经成为其股东。
  不可否认,轻松筹确实完成了众多慈善项目。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显示,轻松筹为代表的网络慈善平台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虚假慈善诈骗难题。事实上,“轻松筹”并不对各种“大病”和捐款的真实性进行实质性核实,无法从根本上防止发布虚假信息。
  8月22日,民政部公布了13家入围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名单,其中就包括轻松筹。近日,慈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站在慈善的角度来说,是希望看到轻松筹这类平台出现的,因为慈善组织的资金并不宽裕,在大病、重疾方面往往无能为力,对于这类人群,公益众筹可以起到对慈善组织的补充作用,但前提是要规范。”从轻松筹这类众筹平台的流行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尤其在重疾方面,求助渠道严重缺乏。除此之外,与传统慈善组织相比,在“轻松筹”上发起众筹的程序相对简单:即求助人发布筹款项目、提交材料、平台审核后上线、求助人在项目募集期结束后提现。公益众筹平台的高效、便捷也为很多急需资金的求助人解决了燃眉之急。
  面对网络求助,很多热心的网友纷纷慷慨解囊,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近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的新闻发现,“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板块一直饱受争议,很多人“担心被别人利用了同情心”。除此之外,公众质疑的焦点还集中在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信息审核太简单、求救人募集资金数额虚高、所筹善款使用情况不透明等。
  针对公众质疑的几大热点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轻松筹”公关张颖丽,她表示“轻松筹”建立了一个百人规模的项目审核团队,会对求助人的手持身份证件照片、公立医院的病历诊断证明以及项目求助人或直系亲属银行账户进行审核。
  ●记者体验:未经审核“救救我”信息轻松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填写了目标金额、资金用途、设定筹款天数(平台规定为3到30天之间),并上传了一张照片,不过记者并未填写患者和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医院、所患疾病以及医疗诊断结果,令记者诧异的是,简单填写完毕后该项目竟然当即上线了,也可以成功转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开启众筹。
  除此之外,“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包括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众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如何防范故意夸大病情、募集金额虚高的问题,以及对众筹资金提现后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均没有审核。
  对此,张颖丽表示,通过最基本的资料等实名的东西进行审核后,平台不对项目进行推荐,而是让求助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他的亲朋好友对项目的真实性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人会用自己的诚信来骗大家”。
  可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日,一位在德国留学的白血病患者在“轻松筹”发起个人求助,希望筹款500万元治病,后来患者不知为何将金额修改为50万元,并在两天后筹款成功。该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因为在德国注册的大学生都需要购买强制公保医疗保险,大部分的治病和药费是报销的;日,名为“午后狂睡_Silent”的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在“轻松筹”上一位需要换髋关节的病人在众筹后用医保还可以报销
85%,不仅治病还能赚钱;日,名为“请叫我毛大神”的网友也发布微博称,“这个女孩说她妈妈生病了要做手术,用轻松筹来筹款,自己和朋友都捐钱给她了,但是今早看到女孩晒朋友圈,资金和生活条件都比别人好”。针对此类事件的频发,一些网友嘲讽道:“轻松筹”不仅管治病,还管发家致富、吃喝玩乐”。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在这些扎眼的举报数字的背后,除了关系到求助人的诚信问题,还关系到成千上万真正需要帮助者的生命。
  ●基本模式:收取2%手续费,估值3.5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起大病救助时,“轻松筹”的相应界面会跳出关于微爱通道筹款的说明:“如果你需要将‘轻松筹’账户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将扣除提现总额的2%,该费用为平台服务费。”这只是针对求助人的界面,而捐款人在实际捐款时并不知情,平台也没有任何提示。名为“白一日”的网友在知乎上表示,“平台用大家的爱心来推广自己,但却雁过拔毛,收取2%的手续费,这个从情感和道德上都是无法接受的”,而另一位参与过“轻松筹”捐款的网友不禁提出:“平台收取2%的手续费,难道不需要(对项目真实性)担责么?”
  针对网友的提问以及公众的担忧,张颖丽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是提供一个救助的平台,平台没有监管权利,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我们没有权利进行约束。关于2%手续费的问题,这其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费用(主要是微信),属于腾讯收走的转账服务费,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板块共上线2.3万个项目,筹款金额1.8亿元,参与人数380万人。按照1%的比例来看,上线仅一年多的医疗救助板块就为平台带来了1800万元的收入。
  截至8月17日,“轻松筹”平台官网显示,其累计注册用户8607万,累计筹款项目98.64万个,获得了1.56亿人次的支持。漂亮的数据让“轻松筹”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日,“轻松筹”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日,获唯品会创始股东兼董事吴彬A+轮投资;今年6月1日,获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目前“轻松筹”的估值已达到3.5亿美元。
  互联网+的发展为网络众筹平台的野蛮生长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据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截至日,全国共有正常运营众筹平台370家,与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283家相比,涨幅达30.74%,是2014年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6倍。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轻松筹”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它的进入门槛是比较低的,而且审核也不严格,可复制性强。市场上这种模式的企业比较多,所以平台必须有注册用户、流水等才能吸引到融资,除此之外,“轻松筹”的风控相对其他同类来说,处于弱势,风险系数比较高,对其生存周期持怀疑态度。
  此外,轻松筹官网还有一个“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的入口,提出“健康时加入,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截至8月21日,网站显示已经有超过247万人加入,募集总额超过2600万元。记者调查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负责管理,项目确已在北京市民政局作了备案。但由于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目前还没有发放过救助款项,也就没有相应的明细公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对此认为:“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项目的模式与保险相同,微爱公益基金会必须具备保险的相关资质,报保监会部门批准,如果没有保险资质,则不能开展此类业务。与此同时,向公众集资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表示,基金会在北京民政局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项目(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
,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但是项目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会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
  关于微爱公益基金会开展此类业务是否取得保险方面资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微爱公益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家在做类似的项目,都没有保险资质,而且保监会也没有找我们,这块在法律上的界定不明确。”
  ●律师说法:平台应对虚假信息承担连带责任
  “轻松筹”的公益众筹模式是伴随着互联网+出现的新事物,当骗捐事件出现时,捐助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目前公众热议的话题。
  今年3月16日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目前在互联网上提供众筹模式发起大病救助的平台并不在少数,除了“轻松筹”以外,还包括新浪微公益和腾讯的腾讯公益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新浪公益的相关负责人余哲,他告诉记者,新浪微公益不支持个人账号直接收款,并且项目需由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认领、执行、监督后续的善款发放,同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执行反馈,并且微公益平台不收取费用,基金会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管理费,也有完全不收费的,这由基金会按规定执行。关于众筹金额的问题,于哲表示,金额是求助人自己设定的,但有一定限额,公益机构会综合多渠道评估善款。腾讯公益与“轻松筹”的模式很类似,但是,当筹集资金目标在5万元以上时,项目需要由公益组织认领。
  公开资料显示,“轻松筹”是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网络众筹平台,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东由5名自然人股东组成,其中于亮为法定代表人。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等,但是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不得发放贷款;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那么,“轻松筹”平台是否涉嫌超出经营范围中“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的限制呢?
  针对以上质疑,张颖丽表示,“轻松筹”上所有医疗救助项目的发起人均为个人,属于个人求助行为,未被《慈善法》所禁止或限制,并且“轻松筹”不是慈善组织,无需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并不违反公司的经营范围。
  那么,如果平台上的众筹项目出现了问题,应该由谁对虚假信息承担责任呢?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他表示:如果募捐平台从募捐金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对上线的项目就具有审核的义务,包括对求助人身份和捐款事由是否真实进行审核,如果平台没有尽到合理的义务,一旦项目存在虚假情形,则平台对于求助人的侵权行为可能构成“明知”或“应知”,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于募捐平台这种模式的监管比较落后,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当发生骗捐事件时,如果平台只是按照流量收取商户的广告费,那么平台不承担责任;如果平台从求助人身上收取了2%的手续费,那么平台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骗捐的求助人,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则承担连带责任。”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如是说。
  周一丁还表示:“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募集款项的话,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就涉嫌非法集资了。”北京邦洋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焦晓菲与周一丁持有相同的看法,同样认为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把众筹项目发布在朋友圈和微博上,也算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资金。
  不过,赵占领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募捐项目是真实存在的,即使参与募集的人数超过200人也不涉及非法集资问题,如果项目本身是虚假的,则直接按照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平台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作为传统公益慈善的重要补充,不可否认公益众筹平台为很多需要帮助的求助人提供了便利,但在没有良好且完善监管的前提下,这类项目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者的乐园。
  对此,赵占领律师的忠告是,捐款人通过朋友圈或者其他途径看到捐款信息时,首先要核实项目本身的真实性,只有在确认(真实性)后再进行捐款,防范善心被人利用。
  记者观察
  网络慈善监管靠自律 无异用规则漏洞考验人性
  前几天听说一件事,一位朋友A某天在微信上接到一位很久不曾见面的朋友B发来的消息,说是B的朋友C的家人得了大病,需要筹钱治病,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轻松筹的链接。朋友A并不认识C,也不知道C是否真的有大病,以及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来治病,但在B的极力劝说下,A碍于情面多少也捐了一点钱。
  这位朋友A的做法可能恰恰是轻松筹等网络慈善众筹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朋友圈发起募捐,熟人们大多不会追究真实性以及必要性,再通过熟人的朋友、朋友的熟人扩散出去,变成一张关系网,从而“轻松”筹得资金。
  但正如朋友A所疑虑的那样,这位求助人是否真的有大病?是否真的需要他在轻松筹上所发起的募捐金额那么多的钱?谁来为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信息真实仅靠自律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过程中,曾经亲身体验了一把注册发起募捐的过程,非常简单,甚至信息还没有给全就可以发起筹款了。轻松筹方面的说法是,信息真实性由发起人负责,因为求助信息是发在自己的朋友圈,“没有人拿自己的诚信骗钱”。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样做等于是说,轻松筹的信息真实性,只能依靠求助人自律。事实上,朋友圈中一样充斥着各种虚假广告、伪劣商品,指望朋友圈对募捐信息产生“自净化”功能,显然并不现实。
  特别是涉及到慈善行为时,公众希望看到慈善信息的透明性,包括求助信息是否真实,资金是否必要,以及善款去向和使用情况。
  而在轻松筹现有的规则设计下,上述问题都没有答案,更多只能靠求助人自律。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就以此途径来诈骗呢?按这个流程应该不难拿到钱,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筹”至少给出了一个挑战人性贪婪弱点的机会。
  慈善平台监管仍存空白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但平台本身收取2%的费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所有善款都是先进入第三方账户,扣除2%的费用后再转给求助者。而在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相关的基金中,已经沉积了超过2000万资金。那么问题来了,在捐助者的钱支付出去与求助者收到钱之间的这段时间,谁来监管善款不会被用作他途?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规范。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显然也是与平台方的初衷相违背的。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法规制定跟不上新情况”的问题也许会长期存在。也希望尽快有相应的监管法规出台,让更多人的善心不被滥用。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轻松筹或成“轻松”敛财的工具?
7个月前发布来源:作者:微云
一直以来轻松筹并不“轻松”,一直处在风口上,近日一条《游走在法律空白地带 轻松筹不仅管治病还能管致富?》的新闻又将轻松筹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当骗捐事件出现时,捐助人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成为目前公众热议的话题。
  医疗救助项目被指审核存漏洞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轻松筹”医疗救助项目遭到用户举报1150起左右,相当于每天有3起用户举报。在这些扎眼的举报数字的背后,除了关系到求助人的诚信问题,还关系到成千上万真正需要帮助者的生命。  近日,有第三方平台记者表示自己在“轻松筹”微爱通道中的大病救助填写了目标金额、资金用途、设定筹款天数(平台规定为3到30天之间),并上传了一张照片,不过记者并未填写患者和收款人的身份证号码、所在医院、所患疾病以及医疗诊断结果,令记者诧异的是,简单填写完毕后该项目竟然当即上线了,也可以成功转发到朋友圈和微博开启众筹。  除此之外,“轻松筹”在审核项目上线过程中并不包括向求助人所在医院或者主治医生核实,并且求助人的众筹金额可以由求助人自行设定,甚至可以随时修改,如何防范故意夸大病情、募集金额虚高的问题,以及对众筹资金提现后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均没有审核。  对此,轻松筹公关张颖丽表示,通过最基本的资料等实名的东西进行审核后,平台不对项目进行推荐,而是让求助人发到自己的朋友圈,让他的亲朋好友对项目的真实性做一个准确的判断,相信没有人会用自己的诚信来骗大家。  收取2%手续费 估值3.5亿美元  小编注意到,在发起大病救助时,“轻松筹”的相应界面会跳出关于微爱通道筹款的说明:“如果你需要将‘轻松筹’账户余额提现到银行卡,将扣除提现总额的2%,该费用为平台服务费。”这只是针对求助人的界面,而捐款人在实际捐款时并不知情,平台也没有任何提示。  轻松筹平台方表示,轻松筹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并没有监管权限,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没有约束权,关于2%手续费的问题,这其中有一半是用于第三方支付的费用(主要是微信),属于腾讯收走的转账服务费,剩余的1%才是“轻松筹”的真正收入,这部分收入被用于维持公司的运营基础成本。”  “轻松筹”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尝鲜预售(农鲜产品、私房菜等)、梦想清单(影视图书、艺术设计等)以及微爱通道(大病救助、灾难救助、动物保护、扶贫助学及其他)这三大类型。  截至8月17日,“轻松筹”平台官网显示,其累计注册用户8607万,累计筹款项目98.64万个,获得了1.56亿人次的支持。漂亮的数据让“轻松筹”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日,“轻松筹”获IDG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日,获唯品会创始股东兼董事吴彬A+轮投资;今年6月1日,获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IDG、德同资本和同道资本,目前“轻松筹”的估值已达到3.5亿美元。  微爱大病互助行动或涉嫌非法集资  此外,轻松筹官网还有一个“微爱大病互助行动”的入口,提出“健康时加入,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截至8月21日,网站显示已经有超过247万人加入,募集总额超过2600万元。记者调查了解到,该项目由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负责管理,项目确已在北京市民政局作了备案。但由于成立时间不到半年,目前还没有发放过救助款项,也就没有相应的明细公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法专家赵占领对此认为,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项目的模式与保险相同,微爱公益基金会必须具备保险的相关资质,报保监会部门批准,如果没有保险资质,则不能开展此类业务。与此同时,向公众集资的行为涉嫌非法集资。  江苏禾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一丁也表示,基金会在北京民政局合法批准的情况下,可以开展项目(首充10元保障30种重大疾病 ,最高30万大病保障金的微爱大病互助行动),但是项目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会涉嫌非法集资的问题。  关于微爱公益基金会开展此类业务是否取得保险方面资质的问题,微爱公益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之前也有很多家在做类似的项目,都没有保险资质,而且保监会也没有找基金会询问,这块在法律上的界定不明确。  或成敛财工具  按照我国最新出台的《慈善法》,轻松筹这样的平台并不违规,并且它刚刚通过了民政部关于网络慈善平台的审批。因为平台本身不是善款收集方,按公司的说法,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由求助者个人发起,资金最后也将归集到求助者手中。  虽然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解决一部分人大病医疗中的费用缺口,本身是一件善举。但如果因为规则设计的漏洞而成为少数人“轻松”敛财的工具,那显然也是与平台方的初衷相违背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还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政策,让敛财者不再有机可乘,使更多人的善心不再被滥用。特别提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也许你是在茫茫理财产品之间看花了眼的投资者也许你才发现从网上借钱还信用卡是个愚蠢的决定甚至或许你正坐在老板桌前抉择是继续提高收益吸金填坑再撑几天,还是干脆一走了之那么,请关注:亚洲财经聚焦每一个事件;汇集每一个观点亚洲财经瞄准每一个风险;整合每一条评价我们从不替你做决定,我们只负责告诉你发生着什么。
推广达人 工资福利
签到任务Ⅰ
3.1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 元
撰写文章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推广亚财Ⅰ
11.67元人民币奖励
承包任务金:1000 元
评论还可以输入字
签到收益—做任务,得收益,共建共享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日,协会已将北京中金美林投资基金管理有...
中民投布局物业管理乃醉翁之意不在酒,是通过控制物业入口,间接控制近5亿...
近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在官网发布《互联网金融监测情况报...
以“支付接口”为关键词搜索,在淘宝上可以找到1400多家店铺,大部分都在出...
从1965年开始,算上股息,标普500指数的年均收益率在9.7%;与此同时,伯克希...
美联储一旦开始缩表,美元将会大幅度攀升,比加息助推美元上涨要厉害的多,长期市场利率将会走高...
从宏观经济、流动性和资本市场制度这三个层面来看,长期来讲,我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很看好的,...
由于去年股市持续震荡,且第四季度股债双杀,从已披露年报的基金看,权益型和债券型基金业绩尽墨...
酬金11.67元
什么值得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松筹如何发起求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