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相册只能看一部分显示50张太少了!200张刚刚好!

当前位置: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处美景或者很有意思的场景,很想记录并分享,但是发现没什么用。哪怕是跟朋友去吃饭,往往都有这样的对话:
所以,为了解决实时分享的问题,在6.0版本中上线了“小视频”功能:用户可以从内部直接启用相机,拍摄最长6秒钟的视频通过对话框将视频发送给好友,或者发布在朋友圈里。
微信6.0版将小视频作为核心亮点之一,宣告视频时代的到来。到如今,大量用户已经开始习惯用小视频分享生活中的新鲜和感动。不用再傻乎乎地打字,不用再考虑表达,小视频帮你做到”所见即所得”。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小视频最长只能录6秒吗?(怎么突然想起了呢…)
很多时候,用户常在户外使用微信,网络不稳定,流量也受限,不太适合用户发布或者查看大体积的视频文件。对视频时长做限制(不超过6秒),并做优化,使其体积变得更小,才更利于在移动端发布和观看。
将小视频处理为6秒,主要是为了降低接收方的流量压力和播放时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在小视频正式发布前,微信的“攻城狮”进行了长达半年的体验测试,发现6秒是最适合的长度。
为了做测试,开发人员还专门撰写了一个名为”kitchen“的调试工具,作为一个全局开关变量配置的功能模块,改一个数值,配置立刻生效,方便调试。这就像一个PS工具,帮助开发人员找到最优的路径。而6秒长度正是在这个工具的支持下发现的最适合长度。
|既然是小视频,那么小视频的流量消耗有多小?
有一个很简单的换算:聊天中的小视频,每条视频的大小约等于2张朋友圈图片大小,朋友圈中的小视频每条大约等于3张朋友圈图片大小。
和长视频相比,6秒小视频的数据量在iOS系统下为400KB以内,在Android系统为200-300KB,这意味着,三条小视频的流量消耗约为1MB。
而且,小视频加载的逻辑是看过的不再加载,没有看的不加载,正在看的才加载,会主动帮用户省流量。
文字太闷,图片太静,小视频刚刚好。
所以,无论是拍小视频还是看小视频都不要有压力。按现在的流量费用标准,比如中国移动的500MB套餐30元,三段小视频才1MB,约合0.06元。
说不清楚,就拍个小视频吧。如果一个小视频说不清楚,那就拍两个。如果两个小视频还说不清楚,那拍三段小视频一定可以。
|问题来了,小视频这么小,还能清晰么?
这就要说到码率和分辨率这两个与视觉的“清晰感”息息相关的参数了。
码率决定了视频的质量,原始码率越高则视频越清晰,而分辨率则决定了视频图像的可放大倍数。其中码率有以下原则:
A、码率和视频质量成正比,但是文件体积也和码率成正比。
B、码率超过一定数值,对图像的质量没有多大影响。
和长视频相比,小视频的视频编码算法其实并没有特别大区别。但是由于限定在6秒以内,体积则大大减小,而且主要在移动端播放,微信在视频质量和大小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让用户毫无压力地使用。
其实,小视频用起来方便,交互体验好,还不仅仅是流量耗费小,打开无压力。为了得到更好的交互体验,在拍摄录制与播放中,“小视频”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小秘密,比如:
预启动——按下就录上了。小视频按下就开始录制,不用等待音频设备和文件的准备。这样就可以保证在稍纵即逝的当下捕捉到想要捕捉的内容。想象一下每次拍照时的争分夺秒,就知道这个小功能多重要了。
抖动监测——你抖快了有提醒。为了保证拍摄的效果,根据陀螺仪的加速度变化,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手机的抖动,并做提醒。
暗光环境监测——太暗了就给选择调亮些:当拍摄环境过暗,小视频会提示可使用“点亮模式”来优化拍摄环境。这么智能是如何实现呢?实际上,视频中每个像素的RGB颜色值都不一样,为了快速处理和反应,通过将其缩放,获得一个平均值,当这个RGB平均值低于一定的设定值,如小于17时,就弹出提示,从而快速分辨周边环境的明暗。
静音播放——点击放大才有声音。小视频只有在点击放大时才是带声音播放,并且循环播放,接近GIF的效果。而当非全屏时,录制的小视频保持静音播放状态。
在iOS版本优化的过程中,微信团队设计过多个播放技术方案,最终选择了绕过iOS系统播放器同时最多只能有16个的限制,而采用自己开发的视频播放器,来满足可以同时播放多个视频等需求。并且为了防止拍摄播放时卡住界面的情况,在视频录制时加入Cache层,先缓存视频帧,后续等CPU空闲时再唤起后台线程写入视频。
这些费心的“小动作”可以让你完全不用关注和懂得什么对焦、缩放、曝光补偿、白平衡……等等,你只需要拿起手机拍即可。
在“小视频”出现之前,你可以通过微信发视频,或者在其他的一些平台发短小的视频。不过,你需要暂时停下手头其他事情,按录制,再按停止,再确认发送。步骤繁琐,视频也很大。而接收到视频的人,只敢在Wi-Fi下观看。
微信6.0带来了宛如哈利波特中“魔法报纸”的小视频,无论是看精彩节目,还是在享受美食,或者生命中其他诸多感怀的时刻,你都可以用一段小视频,把那种身临其境分享出来。
它直接嵌入到聊天场景中,传递没有编造、美化、不好言说的信息,以”按住拍”的极简方式让你参与进来,更好地方便交互。它就像一双眼,带你领略四季的变换。
咦,好熟悉的感觉。
本文转载自微信官方活动信息发布平台“微信派”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日的朋友圈被一种截图刷屏那就是“微信指数”微信指数是什么?  简单来说,微信指数是微信官方提供的基于微信大数据分析的移动端指数。是一个跟踪关键字热度的工具,整合了9亿月活跃的社交数据,根据搜索和行为数据,还原一个关键字的7日、30日、90的动态指数变化趋势。微信指数怎么用?  很简单,就四个字 ——&直接搜索。  在搜索框输入“微信指数”,“微信指数+搜索内容”,或者“搜索内容+微信指数”,随你喜欢。再点击下方的搜一搜,页面就出来了。  在微信客户端最上方的搜索窗口,搜索“微信指数”,点击下方“搜一搜”就能获取并访问啦。  进入指数首页,在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即可搜索对应的指数数据。  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在微信客户端最上方的搜索窗口,搜索“xx微信指数”或“微信指数xx”,点击下方“搜一搜”,也可获得某一词语的指数变化情况。  据微信官方,目前,“微信指数”暂以天为单位进行更新。  体验过微信指数就知道,搜索一个关键词,可以直观地看到它在最近7天、30天或90天内的热度变化趋势。点击指数变化曲线中某个“点”,还可以知道“点”出现那天的指数情况。  小编能想到最直观表示热度的关键词就是这个:▼▼▼微信指数能干嘛?  微信官方给出了微信指数的三种应用场景:1、捕捉热词,看懂趋势2、监测舆情动向,形成研究结果3、洞察用户兴趣,助力精准营销&微信指数的来源是什么?  基于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微信指数能够帮助大家看到关键词在微信内的热度情况,热度情况有且只限于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以及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形成的综合分析。微信指数:是的,我被玩坏了自恋党:搜自己!搜自己!搜自己!  这名字快二十万了,这是一大波“网红”要火的节奏啊。崩溃型:我是来找同类的  当朋友圈出现“穷”、“减肥”、“傻”这些词的时候,莫名地心中一痛……我也给这些指数贡献了一把啊,泪目~Maker驿站(Maker_Statio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Maker_Station创客们的天堂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aker_Station创客们的天堂&&&&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相册只能看到部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