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笔钱,谁有门路??犯法什么的都愿意做?有门路的女生不愿意告诉我生日

最近有点门路的,都在托人买房-乐居新闻网
最近有点门路的,都在托人买房
最近压力过得极其大,有人托我买房,我开始挺不乐意,也不好意思推脱,就拖拖拉拉了一周没有办。
后来看了一篇文章,说香港人普遍将买房叫做“上车”,高房价虽然令人抱怨,但抱怨的原因普遍集中在让人错过“开车”,也就是资产高速增值的机会。
这才稍微积极一些,想着不要让朋友错过了上车的机会。朋友想买的是杭州奥体板块的一套房子,稍稍因为限价了,所以开盘的价格很是实在。
她的竞争对手是多少呢?距离开盘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听到的小道消息是,30比1的比例。
我很是惆怅,开发商也很是惆怅,怎么卖?卖给谁都很难。
有点门路的都在托人买房,我的一个朋友,在地产圈认识的人稍微多了一点,据说,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托他买房,有点门路的,都被热情洋溢的买房客给托死了。
怎么不去托?买到就代表着赚到,这一波不少购房者的心态出乎意料的一致,他们认为,被限价过的市场,就像被政府齐刷刷剃了个板寸,这个时候进场,绝对是属于赶上了这趟车。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个积极的买房主义者,他在最近尤为积极,经常上班请假去看房,对房子的热情让其他人顿觉到无形的压力,他的话看上去直白而有道理:拼死拼活找到开发商要个98折,现在借政府之手直接打了85折,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这真是一个很奇怪的市场。以前我的剩男剩女朋友们总被逼婚,最近总在被逼着买房。以前我有一个剩女朋友总被父母逼婚,不过自从她四年前在北京买的房子翻了倍又涨了些之后,父母最近居然不逼婚了。
这样奇葩的故事每天都在身边真实发生着。前几天我看了一条很心酸的新闻,标题就概括了大意:《一位女海归上海租房记:不是在找房,就在找房路上》。这还只是租房,杭州就厉害多了,新闻标题是这样的,《捂盘惜售,闭门谢开,杭州购房者抱怨“买不到房”!》不止是一个楼盘,大部分楼盘还没有开盘就已经预售一空了。对消费者来说,买到就赚到,每天都有人托买房。
买不到房的理由有很多个,最重要的一个是限购,多地连续的价格政策出台之后,一觉醒来,很多人确实买不到房了。
这样的人,估计是在北京。央行对于北京离婚一年以内的房贷申请人,不管是公积金还是银行贷款都参照二套房信贷政策执行。
不仅如此,3月26日晚间,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办公类项目管理的公告》,根据《公告》,开发企业在建(含在售)商业、办公类项目只能销售给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个人购买二手商办房需满足名下在京无住房和商办类房产纪录等条件,而且不能使用商业银行的个人购房贷款。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商办来说,这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住宅来说,更是供不应求。北京托着人买房的,那就更多了。
开发商同样被限购政策搞得痛并快乐着,房价不能高开,但是实际的地价还在攀升中。
3月24日,杭州的一场土地拍卖中,经过14轮报价,融信以36.46亿元拿下楼面价3.08万元/平方米的一幅地,溢价率81.26%。
地价依旧火热。随着此次土地拍出高价,24日晚间杭州国土资源局当即针对部分挂牌地块发布了土地新政。
真是分不清楚开发商是赚了还是不得不维持高速运转。开发商也不能因为限价,就放弃了现有的市场份额。
市场情况到底如何?热销吗?
一个“限”字当头的眼下,可能二手房市场更能反应真实的热销——理论上,当开发商完成交付,业主收房后,进入存量房市场后,所有的二手房都是理论上的可售房源,这相比开发商手中的新房,这更代表供应。
其次,从价格上而言,开发商会对价格进行体系整理,尤其在限价的部分城市,几乎没有可参考价值,这不是真实的价格对价值的反映,但二手房市场却全然不同,这些卖家中有换房需求的自住型房东、有寻找接盘侠的投资性房东,可以断论的是,他们没有办法形成开发商那样统一有序的价格体系,一定程度上而言,这种价格,更能反映出一个真实的市场现状。
多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来得更为闹腾,二手房价格上涨速度超过新房,出现“价格倒挂”。
杭州透明售房网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13日-3月19日这一周,杭州主城区共成交二手房2115套,环比之前一周上涨16.3%,日均成交302套。2115套的成交量,创造了2017年截至目前的单周成交新高,也是今年首次突破2000套大关。
一手房买不到,二手房价格蹭蹭蹭往上涨。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一个开发商讲了一个真实的心态:不拿地不行,拿了地,才知道自己真不行。
Ta的下一篇:
丁祖昱的个人自媒体账号,麻辣评楼市,新鲜观地产。微信号:dzypls
12345678910
请前往 下载微信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你的吻告诉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