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的时候一般相机选择哪种相机的测光方式式比较好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 摄影技巧_摄影教程_学摄影-千纸鹤教程频道 - 千纸鹤
如何选择测光方式?深度解析测光原理
作者: akun 作者QQ: 本站 时间:
阅读:0次 评论:
你会测光吗?哪种测光方式好?点测真的那么重要吗?说起这个问题,在坛子里也算是热门话题了,很多迷失在书本和现代相机复杂的测光功能里的朋友常常感觉到非常困惑。我也是这种迷失者之一,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对待相机上的各种测光方式,在自以为是的对测光方式进行了一番的大大调整和应用后,却发现死得很难看,相机自己设定的区域测光方式是最佳的,自己的增减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测光方式的都不是很好的。
索尼&-100 40区蜂巢式40区测光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是摄影水平太差吧,简单的办法,把相机当傻瓜用吧,但是遇到光线环境复杂,没有把握的时候,只有用包围法。虽然没有什么,对摄影最终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每次拿起相机的时候都有一点不安,心里始终对最终的效果没有把握,这不是好现象,没有事的时候再把安塞尔.亚当斯的《论摄影》重读,安大师的预先理论是我踏上摄影路途的入门指引,也是我梦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在反复翻阅区域曝光法后,甚至那几句简单的列表都可以倒背如流了,但是实际的应用却往往和意想中的何止千里之遥?!为什么会这样?相机的每一个测光方式对同一个环境测出来的都有所不同,以哪一个结果为基准?18%灰卡的测光是最准的吧,但是在很多时候,都很难用灰卡放在实际的场景中去测,照理说以这种情况下,相机里的点测是最为有用的,这大概是坛子里的大虾一直对相机有点测与否作为依据的最终心结吧。
现代的照相机,尤其是进入AF时代以后,相机的功能朝着复杂化和齐全化的方向发展,哪怕是一台最低档次的机型,都拥有以前几年不敢奢望的技术和功能,也就是这复杂的功能,把大家的心也搞的复杂了,不过,功能多是件好事,而且,现在的功能越来越先进,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迅速的前进。
对于现代相机的测光评述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现代的相机的测光变得更加难以猜测,天知道电脑会以什么为基准得出结果,虽然它对场景判断的成功率远高于自以为富有经验的象我这样的高手,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很难全心全意地相信它。
相机的测光方式其实由来已久,最开始的时候都是采用外测光方式,象禄莱的双反,康泰克斯的高级平视,他们都是以一个外感光元器件作为测光的依据,这种测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很准的,它是在黑白片当道的时候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在胶片中,以黑白片的宽容度和后期加工幅度最大,所以这种测光方式以现代的眼光来看确实误差太大,但却是适合当时的使用条件的。单反相机的出现是一个革命,它极大地提高了摄影的准确率和大大开拓了摄影的视野,日本的旭光学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潘太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镜后测光单反相机,从而把相机的内置测光技术全面的推广普及开来,当时的想法是或者是技术条件能达到只用一个光敏元件对整个视野测光,这就是后来大家称为平均测光的最为基本原始的一种方式。相机上有了测光,比起没有测光的机器来说当然成功率大为提高,但是用户很快发现,这种测光方式的失误率同样非常惊人,它的成功率的提高只是靠很多很接近成功的但又有所偏差的结果来达到的,而在与此同时出现的相机内部的光敏元件只测中心很小一部分的中心重点测光也就是现在简称点测的,又表现为另外的一个极端。它的使用极不稳定,完全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有经验的它就是很完美的,没有经验的,它比平均测光还要糟糕。
后来出现了两者的结合,偏重中心测光,这时的相机可以在机内设计两个测光元件了,这种测光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变种。但是,在同一名字的掩盖下,倒是少有人注意,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中心偏重的程度和对中心面积的确定上。早期的相机各自厂家的设定都有不同,所以每一家的用户在长期使用后换一个品牌的话,都会感到非常不适应,以至于产生不好的想法。不过大浪淘沙,这一测光方式经过很长时间(20年以上)后,逐渐统一到光比75:25,中心7.5%(还有些为 65:35,9.5%)上面了。
偏重中心测光可以说是机械相机时代的统治者,当时几乎每一台相机上都有这种功能,熟悉F3,FM2的朋友对这种测光方式都应该很亲切。在当时看来,这种方式最为理想了,不过当时最为流行的测光方法是不管照的是什么,对着自己的手背测光,哈哈,这个直到现在都非常有效,但是很少看见有人用了,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种方式的弊端。
80年代的中期,尼康FA 的推出为测光方式的变化打通了一条新的道路&&区域式测光。尼康费尽心机的新产品,它是后期所有相机的楷模,尽管这款相机技术尚不成熟生命相当短,但是,紧接着的AF时代,把测光全面提到区域式的时代。在这一时代,由于电脑的介入,测光的区域也越变越多,而且在测光中引入了距离和色彩的判断,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商业噱头。不管怎么说在测光中加入色彩信息,可以避免现代相机中测光光敏元件的对蓝光和紫外线过于敏感的毛病,对于大面积单色块的场景测光有所帮助,但是很快发现对于F5这先进的方式相反的是,F5在对于复杂场景的测光,并不比其竞争对手的准确,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测光的分析评估的标准上,这种貌似完美的测光方式它的主要原则还是基于18%灰,尽管加上了色光敏感,但是在其分析系统中好像没有完全以色光为评估基准,还是以合成后的18%灰度为原则,难怪是换汤不换药,测出来的结果和原来系统差距并不明显。
尼康D70s 矩阵式测光
在测光上,作为单反相机里最为有实力的厂家,尼康和佳能在测光系统上的变化非常的大,从最开始的5区(尼康)6区(佳能)开始,频繁在测光上做文章,尼康的花样是和焦点系统的距离相结合,对于尼康长期的单焦点来说,与原来的5区测光相比,测光的精度主要在于区域数量的提高,加上的D距离信息,对自然光的场景几乎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而对闪光系统倒是一流的。到了 F5,由于在EOS1N的阴影下,F5要是没有一点比较亮眼的热点,恐怕会没有卖点,所以加入了RGB测光,和后来出现的F100相比,可以比较明显的发现,两者的差别几乎小到可以不计。不能说是RGB测光系统不好,只能说是现在F5上这套系统还不能发挥RGB的能力,现在的RGB还只是个商业意味多过实际意义的系统。
佳能EOS-1Ds 21区评价测光
佳能的路主要是不断的增加测光的分析区域,加上他比同僚领先的多焦点控制,倒也发展的很不错,从EOS10开始,佳能的相机的焦点数一直迅速上升,这是它的优势,和焦点连控的测光,以及不断细分的分析区域,这也是很理想的测光方式,但是佳能的问题在于:焦点和测光区域的变化实在是太频繁了,没有彻底的了解和反复的测试,这种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程度,就象EOS3的出现,极为先进的技术,却带来不稳定的结果,开始的产品还是在测光上出了问题,被迫在软件上升级,给用户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和烦恼,但是这样的问题却给后来的EOS 1V带来很好的测试和验证。不过这种测试方法,还是和当初的5区6区没有本质区别,还是有很多场景会出现测光不准,和尼康的一样,也是一种貌似完美的系统。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文章>数码单反风光拍摄选择哪种测光模式? |摄影中的测光方法和测光技巧(转)【微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5,154贴子:
摄影中的测光方法和测光技巧(转)收藏
一、相机的测光原理   相机(数码和各种胶片)的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或测光表)是以何为测量基准的!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    记住:所有的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摄影的专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也就是说,在相机的“眼”中,所有的被摄体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   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18%灰?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对象。(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的几个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大秘诀:记住下面的一些物质,它们的反射值接近18%,也许对大家在复杂的条件下拍摄非常有用:  ① 草(割后的草地!),但注意,不是墨绿、特别绿或发黄的草;  ② 大部分浅绿的树叶或植物叶子;  ③ 有些、但不是全部树干;  ④ 旧的、修复的柏油路和混凝土(这个非常有用);  ⑤ 长期放置、没有刷油的木材;  ⑥ 红/棕色的砖,包括水泥墙;  ⑦ 干树叶。下图是我依据测光原理,用DC拍的两张PP,以便通俗地说明问题。
同样,黑暗的背景也可能骗过相机的测光,造成错误的曝光,下面两幅照片对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上图,正确的曝光;下图,曝光过度。注:两幅PP引自相关书籍。)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一个复杂的场景中拍摄,评价曝光是否准确还需视拍摄主题及我们想要突出的拍摄对象而定。除逆光时剪影拍摄外,一般要求,拍摄主体的曝光尽量准确,细节清晰。
二、相机的测光方式
由于各类相机的构造和功用不尽相同,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测光系统和方式也各有所异。
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测光方式都采用 TTL (Through the lens)、自动测光(Auto Exposure)系统经过镜头来测光。所以,我给大家主要介绍镜头(TTL)测光的一些基本知识,至于单独测光表测光的技巧得请部落的各位大侠出面给我们上课啦。
乳胶粉“寒冬过去是艳春”
通过镜头(TTL)测光的方式具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并在使用滤光镜或近摄皮腔时可以简便、直接地测量出光线经过滤光镜或近摄皮腔阻挡、衰减后的亮度值。基本上,数码相机的测光模式有四种:
1、平均测光 (又名“整体测光”)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将被摄体在取景屏画面内的各种反射光线的亮度进行综合而获得平均亮度值。平均测光的特点是使用简单,但测光精度不高,在取景范围内明暗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较难直接依据测光数值来确定合适的曝光量。尤其是当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白或黑色物质时,给我们提供的往往是一个不准确的曝光值。
这种类型的测光系统,主要是在一些低档的入门级数码相机中应用。
2、中央重点测光 (又名“中央均衡测光” Centerweighted averaging metering )
中央重点测光主要是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画面其它区域则给以平均测光,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外的亮度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较小。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
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适的曝光值,显然,这种测光系统的精度高于平均测光。
另一种中央测光的形式叫做“底部测光”,与中央测光相似,它是对画面的下半部测光,从而可减少对天空的过多注意而产生的错误。
中央重点测光系统一般用于中档小型数码相机,这种测光模式较适用于人像写真拍摄。
3、点测光 (Spot meterin**测光的测光范围是取景器画面中央占整个画面约2~3%面积的区域。点测光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
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但不管怎样,一定要记住,要想实现准确曝光,测光对象应该适合18%灰的要求。
4、矩阵测光 (又名“分区测光”、“多区域评价测光” Multi-zone evaluative metering )
这种测光模式也称“智能化”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方式。测光系统将取景画面分成若干区域(不同的相机划分的形状、方式不同),分别设置测光元件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是逆光还是一般光照,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
有些相机的矩阵测光系统在决定曝光需要量的同时,还把场景的色彩也计算在内。
矩阵测光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一些高档数码相机,它能够使相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都取得较好的自动曝光系统。
强调:弄明白我们自己手中DC的测光方式非常重要!所以,建议大家好好查阅一下手头的说明书,如果说明书介绍不清楚,可在网上查阅相关技术数据或到你买相机的器材店咨询清楚。
三、不同测光模式下的测光技巧
一、平均测光模式
这种测光模式最容易出现错误(庆幸的是,只采取这种测光模式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少了),因为测光系统对每一个物体的测量,都假定为18%的灰。
为了防止错误地曝光,拍摄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控制测光的方法:
1、现在不少数码相机具有“曝光锁定”功能,它的工作方式是,当我们用相机对准拍摄场景中的某一特殊部位(这部分的反光应该相当于10%灰)测光,得到正确的曝光数据后,用曝光锁定控制固定这个曝光条件,然后重新构图,按自己的画面要求取景,最后按下快门。
2、对于没有“曝光锁定”控制,但具有“手动控制”功能的数码相机,在这种测光模式下,同样也可按此方法拍摄:即靠近现场合适的拍摄主体,让它充满取景器,或者让相机对准反光值相当于18%的其它部分,按这时的曝光值设定光圈和快门,然后回来重新构图、拍摄。
注:当我们靠近拍摄物体去测光时,不要让自己挡住光线,而且要认准这部分被测光的景物反射值接近18%灰!还有,当测光物体与镜头的距离和被摄主体与镜头的距离不一致时,要注意控制好焦距。
二、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比平均测光模式更准确,但仍然经常出现上面类似的问题,所以,仍然可以参照前面的测光控制方法和拍摄技巧。
三、点测光模式
点测光模式能较好的计算曝光量。我们在拍摄中需要记住的是,寻找取景器画面中光线反射值相当于18%的那些地方,读取曝光量,最好用曝光锁定控制保持住,直到重新构图(如果需要的话)、按下快门。
注:数码相机在自动拍摄模式下,可先调整镜头准确测光后半按快门,然后移动相机构图、按快门!
四、矩阵测光模式
使用矩阵测光模式,差不多可以得到95%左右很好曝光的效果,但即使是这样,也有可能出现被相机“骗”的遭遇。
此时,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仔细研究一下“失败”的PP,总结经验,然后在遭遇类似拍摄情况时认真调整,补上(或减少)合适的曝光量。
四、测光复杂情况下的“分级曝光”技巧
有的时候,由于拍摄现场复杂、光线非常不好掌握,或拍摄时间比较紧张、根本来不及考虑太多的测光技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错失一生难得的摄影机会,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分级曝光”拍摄。
“分级曝光”是一项摄影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在同一场景中拍摄多幅相同的照片,而每幅照片的曝光设定不是按测光系统测定的曝光值,相对于测光表的曝光值,有的曝光不足,有的曝光过度。
目前,一些先进的数码相机具备自动分级曝光功能(有些相机在说明书中,将这种技术称为“包围式曝光”)。启用该功能后,DC会连续拍摄三张照片,而这三张照片的曝光量相差一档或者两档,这样,三张照片中肯定会有一张是曝光正确的。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更形象地说明“手动控制”拍摄模式下的“分级曝光”技巧:
假定在一个光线复杂的拍摄场景中,相机的测光指示该场景的曝光值是f8、1/250秒,但我们无法肯定测光是否可靠。于是,可考虑采用下面的“分级曝光”技术拍摄。
1、首先按测光指示的曝光值设定(f8、1/250秒),拍摄一张照片;接下来,分别改用f11、1/250秒和f5.6、1/250秒各拍摄一张(为了保险起见,还可用f16、1/250秒和f4、1/250秒再多拍两张);
2、现在,换到原来设定的f8光圈,改变快门速度,分别用1/500秒和1/125秒各拍摄一张(同理,仍可用f8、1/1000秒和f8、1/60秒再多拍两张);
将上面拍摄的各张照片传到电脑上对比分析,我们就能逐渐轻松掌握复杂光线情况下的测光和曝光窍门啦。(由于数码相机的存储特性,多拍并不会造成浪费,嘿嘿,就就是我爱DC的最大理由!)
① 在“分级拍摄”情况下,改变光圈或快门的设定时,应注意“景深”的变化。同时,还需防止当相机的快门速度低于1/60秒时,相机的抖动和拍摄物体运动的问题。
② 实际拍摄中,可不必按所有的光圈光圈分级,如果我们只是稍微地不确定曝光设定的正确性,用半档光圈分级会更好一些。
③ 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预设有不同场景拍摄模式(我最近帮同事选购的卡西欧EX-Z40就有“人像、风景、风景中的人像、合成拍摄、预拍、儿童、烛光中的人像、聚会、宠物、花、自然绿、落日、夜景、夜景中的人像、烟火、食物、文字、收集品、黑白、古风、黎明和黄昏”等,整整21种场景模式可供选择!另外,如果觉得你场景不够灵活,还可以选择一张自己拍得比较好的照片,作为“自定义场景”),这样测光时就相对精确多了,求助于它们的帮助,可以得到正确的曝光补偿。
五、不同受光情况下的测光方法和技巧(有点太专业,我等“菜鸟”级色友看看即可)
根据光源的性质和照明状况,拍摄时被摄体的受光情况大致有三种:连续光、闪光和混合光。在这三种光照下,测光的方法和技巧是有所区别的。
一、连续光测光
连续光的最大特点是稳定及便于观察照明效果,因为,它的测光方法是最多的,通常有机位测光法、接近主体测光法、平均测光法、中性灰卡测光法、被摄体主调测光法、最亮点与最暗点测光法以及多点测光法等。其中,最为实用的是中性灰卡测光法和被摄体主调测光法。
1、中性灰卡测光法
中性灰卡测光法是既简便又较为准确的测光法,它将反射率为18%的标准灰卡作为测光对象。用此法测光时,要尽量使中性灰卡靠近被摄体,并与之平行,灰卡正对照相机,与镜头光轴垂直,为避免灰卡反光,可将灰卡稍向前俯。中性灰卡测光法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因对被摄体的测光部位选择不当而产生测光误差。
摄影小常识:一般摄影器材店都销售“灰卡”,买一个放在自己的相机包里,关键时刻会起作用的!
2、被摄体主调测光法
当被摄体的亮部和暗部分布均匀、照明均匀时,测光是很容易的;反之,测光就变得较难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可采用被摄体主调测光法。该法是对被摄体的主要局部作“点测光”的测光方法,它的操作较简便,测光时的关键是选好被摄体的主调,即是以被摄体的亮部作为主调,还是以中间调部分或暗部作为主调。
被摄体测光法的优点是能确保被摄体主调部分有良好的层次与细节表现。
二、闪光测光
闪光不同于连续光,它只是瞬间发光,因此,使用一般的连续光测光表是无法进行正确测光的,必须考虑带有闪光测光功能的测光表,并且将测光状态置于“闪光测光”状态。
目前对闪光的测光一般采用入射式测光表测量,测得的数值是闪光照明下反射率为18%的中性灰的曝光值。有关详细技巧可在以后的《数码相机的闪光摄影》中再做专题介绍。
三、混合光测光
混合光是指发光性质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它在摄影中其实并不常用,主要是因为不同光源的色温不同,会给被摄对象各区域色彩的准确还原带来困难,另外,性质不同的光源混合使用,尤其是连续光和闪光混合使用,也会给影像的曝光控制带来困难。
终于有点明白相机上这个玩意了。。谢楼主
清迈旅游 酒店预订 欢乐购物 一站式服务尽在尚客行
学习了。 如果你想升到18级,需要300000经验,如果光靠 手机签到,第一天获得4经验,第二天获得6经验,那么 你得连续签到136.年,如果你一天水20经 验,需要连续水41.年,还嫌慢那就一天水 1000经验吧,只需要300天,但是你觉得可能么?可能   --来自诺基亚 lumia925
为什么只有十五个字才能有经验呢
为什么只有十五个字才能有经验呢
学习了,最近正在学习这个东西
好帖子,收藏了,谢谢楼主~
其实测光模式还是很重要的,平均测光不怎么用,主要觉得中央测光 和点测光的效果画面更明亮好看。
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   --小尾巴水经验,小尾巴小尾巴水经验
一口气看完!
收藏了慢慢看
mark!赞楼主!
感觉略显专业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码相机的测光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