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质量标准化地方标准化怎么干

2017年首都公安规范执法这么干
2017年,北京市公安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期召开的一系列政法、公安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紧密围绕建设首都法治公安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法治引领、问题导向、聚焦关键、改革创新,坚持“四个第一”理念,以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确保侦审一体化框架下执法办案质量为重点,紧紧抓住规范执法的动力、基础、关键、主线、根本五个方面,以“五个全面提升”来推动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不断推进首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建设。
2017年,在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公安部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公安局将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再接再厉,服务群众,确保平安,为推动首都法治公安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客服免费电话:
您的位置:&&&&2017年世界标准日是哪天
2017年世界标准日是哪天
【导读】世界标准日是每年的10月14,世界标准日的目的就是制定标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确定一系列的技术参数作为各地产品生产、服务和相关体系的衡量标准,实现产品安全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世界标准日的目的是提高对国际标准化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工业、政府和消费者的需要。那么,2017年世界标准日是哪天?
  2017年世界标准日时间:
   (九月十四)
  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纪念日。10月14日这一天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
  世界标准日的由来
  标准是一种世界各地各种业务用以开发产品、服务和相关体系的技术语言,在这种语言基础上所生产的产品或所产生的服务无论在何地都应具有相同的质量。制定标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确定一系列的技术参数作为各地产品生产、服务和相关体系的衡量标准,实现产品安全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每年10月14日庆祝的世界标准日,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纪念日。10月14日这一天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的原因是,在日的这一天,来自25个国家的代表会聚伦敦开会并决定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工业标准的国际间协调和统一”的新的国际组织——ISO。(ISO于1947年正式开始运作)。
  ISO成员国均根据自己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视自己的财政情况、以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世界标准日。尽管世界标准日的庆祝方式在哥本哈根、内罗毕、维也纳、加拉卡斯和北京各有不同形式,且标准化日常工作也各有侧重,但是都拥有着共同的目的。很多国家利用世界标准日这个机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或聚会,例如采用会议、展览、研讨会、电影、电视和广播访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这个所在的“标准周”。
  ISO和IEC中央办公室对此世界标准日庆祝所做的工作由以下几项组成:ISO主席和IEC秘书长向所有成员国发表联合祝词、世界标准日的宣传画、新闻公告。事实上所有成员国都使用这个祝词来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国家充分利用每年的宣传画来突出世界标准日的主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日至26日,中、英、美、法、苏的二十五个国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会于伦敦,正式表决通过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
  日,ISO章程得到1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参加日伦敦会议的25个国家,为ISO的创始人。ISO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甲级咨询组织和贸发理事会综合级(即最高级)咨询组织。此外,ISO还与600多个国际组织保持着协作关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服务,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世界标准日的习俗与活动
  很多国家利用世界标准日这个机会组织一些特别的活动或聚会,例如采用会议、展览、研讨会、电影、电视和广播访谈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这个10月14日所在的“标准周”。
  中国自1978年重新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都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并开展有关标准化的宣传。
装修预算清单,轻松免费获得
A 安徽B 北京C 重庆F 福建G 甘肃G 广东G 广西G 贵州H 黑龙江H 河北H 河南H 湖北H 湖南H 海南J 吉林J 江苏J 江西L 辽宁N 内蒙N 宁夏Q 青海S 上海S 陕西S 山东S 山西S 四川T 天津X 新疆Y 云南Z 浙江
为了方便您随时查看,计算结果将同时发送到您手机。
以下价格仅为估算报价,实际价格以量房结果为准!爱装网家装顾问将在24小时内致电,为您提供更多的装修服务!
半包价格:元
全包价格:元
您觉得以上报价:
请相信 ,报价都是深入调研市场行情,报价公开透明,请严防其他恶意增项的天价报价单!
爱装网已为您安排专属家装顾问,24小时内会致电您,为您详解增项风险!
扫一扫,手机随时随地看报价明细
&&最新分享
&&相关问题
恭喜您发布招标成功
我们的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之内与您取得联系。请耐心等待
免费发布装修招标并获取3-4家正规装修公司服务
今天已有2080名业主免费发布了装修需求
A 安徽B 北京C 重庆F 福建G 甘肃G 广东G 广西G 贵州H 黑龙江H 河北H 河南H 湖北H 湖南H 海南J 吉林J 江苏J 江西L 辽宁N 内蒙N 宁夏Q 青海S 上海S 陕西S 山东S 山西S 四川T 天津X 新疆Y 云南Z 浙江
您可以在这里详细描述您想要的设计风格,装修要点等其它要求年湖北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全文解读
发表时间: 13:06:24 文章来源:
《年湖北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全文解读》是有独特网()为你整理收集,如有错误请及时反馈: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劳动法规:年湖北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全文解读。关注劳动法规的朋友们欢迎阅读本文哦,更多资讯尽在独特网,敬请阅读和关注。由于2016相关政策还未出台,暂未出台的规定继续沿用以前年度的说明。如有变动,请以当地相关部门的公布消息为准。  年湖北标准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全文解读  湖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旅游标准的普及和应用,实现我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由省旅游局组织开展。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三条&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推动与多方参与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软件提升与硬件提高相结合,标准实施与持续改进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试点的申请与受理  第四条&试点单位可以是旅游业发展较好或具备潜力的市州、县(市、区)或旅游企事业单位(以下分别简称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  第五条 试点地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或支柱产业,积极申请参加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并能为试点工作提供政策及经费支持。  (二)旅游产业基础较好,具有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接待服务体系,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或特点。旅游强县优先。  (三)旅游企业具有一定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  (四)在本地区积极宣贯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积极制定区域性地方标准,推行标准化管理。  第六条 试点企业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企业的规模和效益位于省内同类企业前列,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大型骨干龙头旅游企业(集团)优先。  (二)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设立标准化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企业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  (三)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并实施有关企业标准。  (四)诚信守法,企业三年内未发生重大产品(服务)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事故。  第七条&试点单位的确定程序  (一)试点单位自愿申请,填写《湖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申请表》报送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二)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应依据本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规定进行初审,对于符合条件的择优向省旅游局推荐。市州、直管市和林区参与试点,直接向省旅游局申报。  (三)省旅游局根据全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统筹选择,确定试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告。试点单位应于公告后10个工作日,向省旅游局报送《试点任务书》.  第三章&试点工作的实施  第八条&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加强现有旅游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扩大标准实施范围和影响力,规范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  (二)在试点地区建立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试点地区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三)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具有高水平企业标准的旅游示范企业,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四)完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围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要求,进一步理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旅游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和分工,探索建立“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广泛参与、多元共建”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  第九条&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应建立健全旅游标准化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对试点工作和旅游标准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  (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试点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应在组织内部有效运行。  (三)组织旅游标准实施。试点单位应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得到实施,尤其是全面采用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用标准化手段,积极促进旅游服务和市场秩序规范化。  (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单位应加大投资力度,对照相关标准,加快公共服务类和重点旅游项目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整体水平。  (五)开展标准宣传培训。试点单位应有计划地开展旅游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重点加强对领导层、管理层和标准化工作层干部职工的培训,努力培养旅游标准化管理人才,推进旅游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开展标准实施评价。试点单位应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标准实施评价。  (七)制定持续改进措施。试点单位应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修订标准的建议,在不断完善标准中改进和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八)创建行业品牌。试点单位应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手段,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的,争创旅游行业品牌。  第四章 试点的评估  第十条&试点时间一般为2年。试点期满前3个月,试点单位应按照试点任务书和《湖北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地区(企业)评估表》内容进行自查,自查合格者,由市州旅游局(委)进行初审,通过初审后,向省旅游局提出评估申请。  第十一条 试点单位试点期间如发生过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将不予评估。  第十二条 省旅游局组织成立评估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组可由旅游业及标准化专家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组成。  第十三条&评估组依据评估计分表对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并根据试点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方案。  第十四条&现场考核评估程序:  (一)宣布评估组成员、评估程序及有关事宜;  (二)评估组听取试点单位工作汇报;  (三)查阅必备的文件、记录、标准文本等资料;  (四)考核旅游服务现场;  (五)随机调查旅游者满意度和从业人员对标准化工作的知晓程度;  (六)依据评估计分表进行测评;  (七)形成考核评估结论;  (八)评估组向试点单位通报评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 评估组向省旅游局提交《旅游标准化试点评估报告》。  第十六条 省旅游局可委托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行政区内试点企业进行评估,并对评估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七条 省旅游局对通过评估的省级试点单位命名为“湖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企业),授予标牌并向社会公布,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示范单位的管理与复核  第十八条&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单位进行跟踪考核,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要报省旅游局。省旅游局视情节作出书面警告、通报批评或撤销示范单位称号的处理。  第十九条 对“湖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复核工作由省旅游局统一组织实施。省旅游局可委托市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示范单位进行复核,并对部分示范单位进行抽查。  第二十条 省旅游局面向社会公布复核结果,对没有通过复核的示范单位,撤销示范单位称号并收回标牌。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年)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我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精神,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完善标准化体系,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需求引领,系统布局。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合理规划标准化体系布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领域,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理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繁荣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国际经贸合作的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面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完善标准化法制、体制和机制。强化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以管理创新为抓手,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服务力度,提高标准化效益。  协同推进,共同治理。坚持“放、管、治”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标准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标准化共治新格局。  包容开放,协调一致。坚持各类各层级标准协调发展,提高标准制定、实施与监督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加强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衔接配套,发挥标准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作用。坚持与国际接轨,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我国迈入世界标准强国行列。  ――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24个月以内,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持续提高。在农产品消费品安全、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和装备升级、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9000项,基本满足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需求。  ――标准化效益充分显现。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区域稳步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30%。主要高耗能行业和终端用能产品实现节能标准全覆盖,主要工业产品的标准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标准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参与和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达到年度国际标准制修订总数的50%,着力培养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标准互认工作扎实推进,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  ――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标准化技术组织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按照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要求,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依托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设立国家级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50个以上,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专业人才基本满足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建成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标准化信息互联互通。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标准体系。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范围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逐步缩减现有推荐性标准的数量和规模,合理界定各层级、各领域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  完善标准制定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高标准制定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标准技术指标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优化标准审批流程,落实标准复审要求,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加快标准更新速度。完善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和标准样品等管理制度。加强标准验证能力建设,培育一批标准验证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标准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强标准与科技互动,将重要标准的研制列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范围,将标准作为相关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依据,应用科技报告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加强专利与标准相结合,促进标准合理采用新技术。提高军民标准通用化水平,积极推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采用民用标准,并将先进适用的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制定军民通用标准。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纳入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  (二)推动标准实施。  完善标准实施推进机制。发布重要标准,要同步出台标准实施方案和释义,组织好标准宣传推广工作。规范标准解释权限管理,健全标准解释机制。推进并规范标准化试点示范,提高试点示范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完善标准化统计制度,将能反映产业发展水平的企业标准化统计指标列入法定的企业年度统计报表。  强化政府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措施时要积极引用标准,应用标准开展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运用行业准入、生产许可、合格评定/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监督抽查等手段,促进标准实施,并通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采信和应用,定性或定量评价标准实施效果。运用标准化手段规范自身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企业要建立促进技术进步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机制。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适应用户、市场需求,保持企业所用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企业应严格执行标准,把标准作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和控制质量的依据和手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益,创建知名品牌。充分发挥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相关标准化专业组织要积极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推动标准实施。  (三)强化标准监督。  建立标准分类监督机制。健全以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为主要形式的强制性标准监督机制,强化依据标准监管,保证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建立完善标准符合性检测、监督抽查、认证等推荐性标准监督机制,强化推荐性标准制定主体的实施责任。建立以团体自律和政府必要规范为主要形式的团体标准监督机制,发挥市场对团体标准的优胜劣汰作用。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的监督机制,保障公开内容真实有效,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建立标准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要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开展重要行业、地方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和评估。完善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对反馈信息的分类处理。  加强标准实施的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标准化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加强标准化社会教育,强化标准意识,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共同监督标准实施。  (四)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建立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拓展标准研发服务,开展标准技术内容和编制方法咨询,为企业制定标准提供国内外相关标准分析研究、关键技术指标试验验证等专业化服务,提高其标准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标准实施咨询服务,为企业实施标准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指导企业正确、有效执行标准。完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对接机制,畅通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渠道,帮助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帮助出口型企业了解贸易对象国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强中小微企业标准化能力建设服务,协助企业建立标准化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制定标准化发展策略、建设企业标准体系、培养标准化人才,更好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加快培育标准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级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归口单位、标准出版发行机构等加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标准化服务机构发展。引导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服务。  (五)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技术管理机构常任成员等作用,全面谋划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战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修改,提升我国对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我国专家和机构担任国际标准化技术机构职务和承担秘书处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相关方协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机制,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服务我国企业和产业走出去。吸纳各方力量,加强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加大国际标准跟踪、评估力度,加快转化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加强口岸贸易便利化标准研制。服务高标准自贸区建设,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积极发挥标准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深化与欧盟国家、美国、俄罗斯等在经贸、科技合作框架内的标准化合作机制。推进太平洋地区、东盟、东北亚等区域标准化合作,服务亚太经济一体化。探索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合作新机制。加大与非洲、拉美等地区标准化合作力度。  (六)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推进标准化学科建设,支持更多高校、研究机构开设标准化课程和开展学历教育,设立标准化专业学位,推动标准化普及教育。加大国际标准化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标准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和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需求。  加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体系结构,加强跨领域、综合性联合工作组建设。增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构成的广泛性、代表性,广泛吸纳行业、地方和产业联盟代表,鼓励消费者参与,促进军、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相互吸纳对方委员。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行,严格委员投票表决制度。建立完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价和奖惩退出机制。  加强标准化科研机构建设。支持各类标准化科研机构开展标准化理论、方法、规划、政策研究,提升标准化科研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标准化科研机构承担科技计划和标准化科研项目。加快标准化科研机构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提升服务产业和企业能力,鼓励标准化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协同发展,逐步夯实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加强各级标准馆建设。  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标准化信息资源,建立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标准化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加强民用标准化信息平台与军用标准化信息平台之间的共享合作、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标准化信息服务能力。  三、重点领域  (一)加强经济建设标准化,支撑转型升级。  以统一市场规则、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力点,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完善工业领域标准体系,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制定及试点示范,推进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强化标准实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着重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加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力度,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实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04-27] [04-27] [04-27]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5] [04-24] [04-24] [04-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度标准化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