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的钢筋锈蚀试验试验要两台拌和机吗

2016年试验人员继续教育自测题-外加剂均质性试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试验人员继续教育自测题-外加剂均质性试验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外加剂试验指导书_机械行业_中国百科网
外加剂试验指导书
    外加剂试验指导书
1.试验项目:
匀质性(固体含量)试验(GB/T)
2.方法提要:
将已恒重的称量瓶内放入被测试样于一定的温度下烘至恒重。
3.试验主要仪器:
天平(感量0.0001g)、烘箱、带盖称量瓶、干燥器
4.试验过程:
将洁净的称量瓶在烘箱内,在100-105℃的条件下,烘至恒重(m0)。
称取试样:液体为3.0000 & 5.0000g; 固体为1.0000 & 2.0000g
将被测试样装入已恒重的称量瓶内,盖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m1)。
将称量瓶放入烘箱内,打开瓶盖,升温至100-105℃,烘至恒重(m2)。
计算:X固 = (m2-m0)/(m0-m0)&100%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67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匀质性(密度)试验(比重瓶法)(GB/T)
2.方法提要:
将已校正容积的比重瓶,灌满被测溶液,在恒温(20℃&1℃)条件下,称出其质量。
3.试验主要仪器:
比重瓶、天平(0.0001g )、恒温设备、干燥器
4.试验过程:
比重瓶容积的校正:依次用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并吹干,塞子连瓶一起放入干燥器内,干燥至恒重后,取出,称其质量(m0)。然后将预先煮沸并冷却的水装入瓶内,塞上塞子,使多余的水分从塞子毛细管流出,用吸水纸吸干瓶外的水,立即在天平称出比重瓶装满水后的质量(m1)。
容积:V = (m1&m0)/ 0.9982 (0.9982为20℃时纯水的密度)
将已校正V值的比重瓶洗净、干燥、灌满被测溶液,塞上塞子后侵入(20&1)℃恒温器内,恒温20min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瓶外的水及由毛细管溢出的溶液后,立即在天平称出比重瓶装满外加剂溶液后的质量(m2)
计算:外加剂的密度(g/mL)& = (m2&m0)/ V = (m2&m0)&0.9982 /(m1&m0)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68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匀质性(细度)试验(GB/T)
2.方法提要:
采用孔径为0.315mm的试验筛,称取烘干试样倒入筛内,用人工筛样,称出筛余质量,计算筛余物的百分率。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天平(100g ,感量0.1g)、0.315mm试验筛
4.试验过程:
外加剂试样应充分拌匀并经100-105℃烘干,称取烘干质量10g倒入筛内,用人工筛样,在接近筛完时,必须一手摇一手拍打,摇动速度为每分钟约120次,筛子按一定方向旋转数次,称取筛余物质量(m1),精确至0.1g。
计算:(m1 / 10) &100%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69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氯离子含量试验(GB/T)
2.方法提要:
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或酸度计测定两电极在溶液中组成原电池的电势,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在等当点前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两电极间电势变化缓慢,等当点时氯离子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这时滴入少量硝酸银即引起电势急剧变化,指示出滴定终点。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酸度计、银电极或氯电极、甘汞电极、滴定管、移液管、硝酸(1+1)、硝酸银溶液(17g/L)、氯化钠标准溶液(0.1000mol/L)、
4.试验过程:
准确称取外加剂试样m(0.0g),放入使溶液呈酸性,搅拌至完全溶解。
用移液管加入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烧杯内加入电磁搅拌子,将烧杯放在电磁搅拌器上,开动搅拌器,并插入银电极(或氯电极)及甘汞电极,两电极与酸度计相连接,用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定,记录电势和对应的滴定管读数。
由于接近等当点时,电势增加很快,此时要缓慢滴加硝酸银溶液,每次定量加入0.1mL,当电势发生突变时,表示等当点已过,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直至电势趋向变化平稳。得到第一个终点时硝酸盐溶液消耗的体积V1。
在同一溶液中,用移液管在加入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直至第二个等当点出现,记录电势和对应的0.1mol/L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2。
空白试验:在干净的烧杯中加200mL水和4mL硝酸(1+1),用移液管加入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在电磁搅拌器上用硝酸银溶液缓慢滴定,记录电势和对应的滴定管读数。直至第一个终点出现。过等当点后,在同一溶液中,用移液管在加入10mL0.1000mol/L的氯化钠标准溶液,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直至第二个等当点出现。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01、V02 。
    外加剂中氯离子所消耗的硝酸盐溶液体积:[(V1- V01)+( V2- V02)]/2
    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XCl- =( c&V&35.45 / m &1000)&100%
    用1.565乘氯离子含量,可得无水氯化钙的含量:
     XCaCl2=1.565&XCl-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0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硫酸钠含量试验(GB/T)
2.方法提要:
氯化钡溶液与外加剂试样中的硫酸盐生成溶解度极小的硫酸钡沉淀,称量经高温灼烧后的沉淀来计算硫酸钠的含量。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电阻高温炉、天平、电磁电热式搅拌器、瓷坩埚、烧杯、长颈漏斗、慢速定量滤纸、快速定性滤纸、盐酸(1+1)、氯化铵溶液(50g/L)、氯化钡溶液(100g/L)、硝酸银溶液(1g/L)
4.试验过程:
准确称取试样m(约0.5g),于400mL烧杯中,加入200mL水搅拌溶解,再加入氯化铵溶液50mL,加热煮沸后,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用水洗涤数次后,将滤液浓缩至200mL左右,滴加盐酸(1+1)至浓缩滤液显示酸性,再多加5-10滴盐酸,煮沸后在不断搅拌下趁热滴加氯化钡溶液10mL,继续煮沸15min,取下烧杯,置于加热板上,保持50-60℃静置2-4h或常温静置8h。用两张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烧杯中的沉淀用70℃水洗净,使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用温热水洗涤沉淀至无氯根为止(用硝酸银溶液检查)。
将沉淀与滤纸移入预先灼烧至恒重的坩埚(m1)中,小火烘干,灰化。
在800℃电阻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m2)。
计算:XNa2SO4=( m2-m1)&0.6086/ m &100%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15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GB/T)
2.方法提要:
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水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直径。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截锥圆模、玻璃板、天平、秒表等
4.试验过程:
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抹擦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用湿布覆盖。
称取水泥300给 ,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搅拌3min。
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30s后用直尺量取流通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5.试验结果处理:
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2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碱含量试验(GB/T)
2.方法提要:
试样用约80℃的热水溶解,以氨水分离铁、铝;以碳酸钙分离钙、镁。滤液中的碱(钾和钠),采用相应的滤光片,用火焰光度计进行测定。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火焰光度计、盐酸(1+1)、氨水(1+1)、碳酸铵溶液(100g/L)、氧化钾氧化钠标准溶液、甲基红指示剂
4.试验过程:
按下表称量并稀释:
总碱量,% 称样量,g 稀释体积,mL 稀释倍数,n
1.00 0.2 100 1
1.00-5.00 0.1 250 2.5
5.00-10.00 0.05 250或500 2.5或5.0
大于10.00 0.05 500或或10.0
准确称取一定量(m)的试样置于150mL的瓷蒸发皿中,用80℃左右的热水润湿并稀释至30L,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发,保持微沸5min后取下,冷却,加1滴甲基红指示剂,滴加氨水(1+1),是溶液呈黄色;加入10mL碳酸铵溶液,搅拌,置于电热板上加热蒸发并保持微沸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以热水洗涤,滤液及洗液盛于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以盐酸(1+1)中和至溶液呈红色,然后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以火焰光度计按仪器使用规程进行测定。
计算:氧化钾含量:XK2O=( C1&n/m&%
氧化钠含量:XNa2O=( C2&n/m&%
碱含量: X总碱量 = 0.658&XNa2O&XK2O
C1 :工作曲线上差得每100mL被测定液中氧化钾的含量
    C2 :工作曲线上差得每100mL被测定液中氧化钠的含量
5.试验结果处理:
以测定值为准。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3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指标的试样准备(GB)
2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3试验过程:
水泥:采用基准水泥。在因故得不到基准水泥时,允许采用C3A含量6%-8%,总碱量(Na2O+0.658K2O)不大于1%的熟料和二水石膏、矿渣共同磨制的标号大于(含)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但仲裁仍需用基准水泥。
砂:符合GB/T14684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中砂。
石子:符合GB/T14685粒径为5mm-20mm(圆孔筛),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如有争议,以卵石试验结果为准。
水:符合JGJ63要求的。
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配合比:基准混凝土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基准混凝土和掺非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不变。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用量:采用卵石时,(310&5)kg/m3;采用碎石时,(330&5)kg/m3
b.砂率: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的砂率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和引气剂的混凝土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低1%--3% 。
  c.外加剂掺量:按科研单位或生产厂推荐的掺量。
  d.用水量:应使混凝土坍落度达(80&10)mm 。
(3) 搅拌:称取材料,水泥、水、外加剂均精确至&0.5%,骨料精确至&1% 。采用60L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全部材料及外加剂一次投入,拌合量应不少于15L,不大于45L,搅拌3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2&3次进行试验。各种混凝土材料及试验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3)℃。
(4)试件制作:在制作试件前应将试模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边长为150&150&150mm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边缘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且混凝土不再下沉和冒泡时为止;不得过振。
(5)试验龄期:从搅拌加水时开始计时。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4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6)试验项目及所需数量
试验项目 外加剂类型 试验类别 试验所需数量
砼拌合批数 每批取样数量 掺外加剂砼总取样数量 基砼总取样数量准
减水率 除o强剂、缓凝剂外 混凝土拌合物 33 1 3 3
泌水率比 各种外加剂 3 1 3 3
含气量 3 1 3 3
抗压强度比 硬化混凝土 3 9或12 27或36 27或36
收缩率比 3 1 3 3
耐久性指标 引气剂、引气减水剂 3 1 3 3
钢筋锈蚀 各种外加剂 新拌或硬化砂浆 3 1 3 3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5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减水率测定(GB、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坍落度筒、钢板尺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1)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坍落度筒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底板应放置在坚实水平面上,并把筒放在底板中心,然后用脚踩住二边的脚踏板,坍落度筒在装料是应保持固定的位置。
(2)将新拌基准混凝土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使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在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筒边混凝土时,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后,垂直平稳的提起坍落度筒。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从开始装料到提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s内完成。
(4)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坍落度。
(5)测得基准混凝土坍落度达到(80&10)mm时的用水量为W0。
(6)按上述方法再测取掺外加剂混凝土坍落度达到(80&10)mm时的用水量W1。
(7)计算:WR = (W0- W1)/ W0&100%
6试验结果处理:
以三批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6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泌水率比测定(GB、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5L试样筒(内径:185mm、高200mm)、振动台、台秤、量筒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1)试验室温应保持在(20&2)℃。
(2)用湿布湿润试样筒内壁立即称量(G0)。
(3)将新拌基准混凝土一次装入试样筒,在振动台上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且避免过振;并使混凝土表面低于试样筒筒口30&3mm,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立即计时和称重(G1)。
(4)整个过程中应使试样筒保持水平、不受振动;除吸水操作外,应始终盖好盖子。
(5)从计时开始后60min内,每隔10min吸取一次试样表面渗出的水。60min后,每隔30min吸一次水,直至认为不再泌水为止。为了便于吸水,每次吸水前2min,将一片35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吸水后平稳地复原。吸出的水放入量筒中,记录每次吸水的水量并计算累计水量(V),精确至1mL。
(6)按上述方法测定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泌水量
(7)计算:基准混凝土泌水率:BC = V/(W/G)(G1-G0)&100%
   掺外加剂混凝土泌水率:Bt = V/(W/G)(G1-G0)&100%
   W&基准(掺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总用水量
G&基准(掺外加剂)混凝土拌合物总质量
泌水率比:BR = Bt / BC&100% 精确至0.1%
6试验结果处理: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去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最大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应重做。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7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压力泌水率比测定(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压力泌水仪、振动台、量筒、捣棒
4制备试样: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
材料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保持一致。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计。称量精
度:骨料为&1%;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均匀为&0.5%。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普
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
超过5min。
5试验过程:
(1)将新拌基准混凝土分二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用捣棒插捣20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至下一层的表面;每一层捣完后用橡胶锤轻轻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使拌合物表面低于容器口以下约30mm处,用抹刀抹平。
(2)将容器外表擦干净,压力泌水仪按规定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给混凝土试样施加压力至3.2MPa,并打开泌水阀门同时开始计时,保持恒压,泌出的水接入200mL量筒里;加压至10s时,读取泌水量V10,加压至140s时读取泌水量V140 。
(3)按上述方法测定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泌水量。
(4)计算:基准混凝土压力泌水率:BVC = V10 / V140&100%
掺外加剂混凝土压力泌水率:BVt = V10 / V140&100%
压力泌水率比:BVt / BVt&100%
6试验结果处理: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压力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8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含气量试验(GB、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含气量测定仪、振动台、台秤、橡皮锤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1)测定拌合物所用骨料的含气量:
①按下式计算每个试样中粗、细骨料的质量:
mg = V&m、g /1000 ms = V&m、s /1000
②在容器中先注入1/3高度的水,把质量为mg mS的粗、细骨料称好、拌均,慢慢倒入容器。水面每升高25mm左右,轻轻插捣10次,并略予搅动,以排除夹杂进去的空气,加料过程应始终保持水面高出骨料的顶面;骨料全部加入后,应浸泡约5min,再用橡皮锤轻敲容器外壁,排尽气泡,除去水面泡沫,加水至满,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圈,加盖拧紧螺栓。
③关闭操作阀和排气阀,打开排水阀和加水阀,通过加水阀,向容器内注入水;当排水阀流出的水不含气泡时,在注水的状态下,关闭排水阀和加水阀。
④开启进气阀,用气泵向气室内注入空气,是气室内的压力略大于0.1MPa,待压力表显示稳定;微开排气阀,调整压力至0.1MPa,然后关紧排气阀。
⑤开启操作阀,使气室里的压缩空气进入容器,待压力表显示值稳定后记录示值Pg1,然后开启排气阀,压力仪表示值应回零。
⑥重复④、⑤对容器内的试样再检测一次记录为Pg2。
⑦若Pg1, Pg2,的相对误差小于0.2%,则取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在含气量关系曲线上查得骨料的含气量Ag。
拌合物含气量测定:
①用湿布擦净容器和盖的内表面,一次装入捣实后体积为容器容量的混凝土拌合物,装料时可用捣棒稍加插捣,振实过程中如拌合物低于容器口,应随时添加;振动至混凝土表面平整、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度振动。
②在正对操作阀孔的混凝土拌和物表面贴一小片塑料薄膜,擦净容器上口边缘,装好密封垫圈,加盖拧紧螺栓。
③按测骨料含气量的步骤③、④、⑤、⑥的方法测定P01 、P02。
④若P01, P02,的相对误差小于0.2%,则取两者的算术平均值。在含气量关系曲线上查得的含气量A0。
(3)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A= A0- Ag 精确至0.1%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79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6试验结果处理:
若不满足,则应进行第三次试验,测得压力值P3。当P3与P1 P2中较接近一个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2%时,则取次二者的算术平均值,再查得含气量;当仍大于0.2%,此次试验无效。
 每批砼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和最小中的一个与中间值差0.5%,则取中间值;若与中间值均差0.5%,则应重做。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80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抗压强度比试验(GB、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压力试验机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1)根据所要求的养护龄期,将基准混凝土和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及时进行试验。
(2)试件的承压面与成型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调整球座,使接触均匀。
(3)以0.3-0.5MPa/s的速度连续均匀加荷,当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门,直至破坏,记录荷载F。
(4)计算: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SC = FC / A 精确至0.1MPa
掺外加剂混凝土抗压强度St = Ft / A 精确至0.1MPa
抗压强度比R = St / SC&100%
6试验结果处理:
a.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
b.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去掉,取中间值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c.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强度比试验中,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81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相对耐久性试验(GB、GBJ82-85)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快速冻融箱、案秤、动弹性模量测定仪、热电偶、电位差计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1)在标准养护28d后开始冻融试验。冻融试验前四天应把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进行外观检查,然后在15-20℃水中浸泡(包括测温试件)。浸泡时水面至少应高出试件顶面20mm,试件浸泡4天后进行冻融试验。
(2)取出试件,用湿布擦去表面水分,称重,测定横向基频的初始值。
(3)试件放入盒内,底部与侧面垫放橡胶板,盒内水位高出试件顶面5mm左右。把试件盒放入冻融箱内,其中测温试件盒应放在冻融箱的中心位置。开始冻融循环。
(4)试件一般每隔25次循环做一次基频测量,测量前将试件表面浮渣清洗干净,擦去表面积水,检查外部损伤及重量损失。测量横向基频,测完后,应把试件掉头重新装入试件盒,放入冻融箱继续试验。
(5)停止冻融试验的标志:
①已达到200次循环;②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 或80% 。
(6)计算:
动弹性模量:P=fn2/ fo2&100%
6试验结果处理:
冻融循环次数是以三个试件动弹性模量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降至80%或60%以上评定外加剂质量。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82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凝结时间差测定(GB、GB/T)
2.方法提要: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贯入阻力仪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将混凝土拌合物用5mm(圆孔筛)筛出砂浆,然后将其拌匀,一次装入三个试样筒中,做三个试验。用振动台振实3s&5s,试样表面应低于砂浆试样筒口约10mm,容器加盖,置于(20&2)℃的环境中。
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3&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6h开始测定,以后每0.5h或1h测定一次。
在每次测试前2min,将一片20mm厚的垫块垫入筒底一侧使其倾斜,用吸管吸取表面的泌水,然后平稳地复位。
测试时将试样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的是测针贯入砂浆25&2mm 1min;记录环境温度,精确至0.5℃。
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15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mm。
贯入阻力测试在0.2&28MPa之间应至少进行6次,直至贯入阻力大于28MPa为止。
在测试过程中应根据砂浆凝结状况,适时更换测针,更换测针宜按下表选用:
贯入阻力(MPa) 0.2&3.5 3.5&20 20--28
测针面积(mm2) 100 50 20
计算: fPR = P/A 精确至0.1 MPa
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经过的时间为横坐标(精确至1min),绘制出贯入阻力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以3.5MPa和28MPa划两条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分别与曲线相交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6试验结果处理:
每批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时,则把最大值或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凝结时间用h:min表示,并修约至5min 。
作 业 指 导 书 文件编号:16JHK/ZYZD-02-2010
第83页 共139页
外加剂试验 第1版 第2次修改
发布日期:日
1.试验项目:
收缩率比测定(GB、GBJ82-85)
2.方法提要:
以龄期为28天掺外加剂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干缩率比值表示。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混凝土收缩仪、恒温恒湿室(温度为20&2℃、湿度为60&5%)
4制备试样:
每批号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检测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密封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5试验过程:
试件制备:试件用振动台成型,振动15&20s,用插入式高频振动器插捣8&12s。如无特殊规定,试件应带模养护1-2天。拆模后立即应立即粘或埋好测头或测钉,送入标养室养护。
试件应在3天龄期从标养室取出移入恒温恒湿室测定其初始长度Lo,并记录试件的干湿状态。
试件在恒温恒湿室内应放置在不吸水的搁架上,底面架空,其总支承面积不应大于100倍的试件截面边长(mm),每个试件之间应至少留有30mm的间隙。
测量前应先用标准杆校正仪表的零点,并应在半天的测定过程中至少再复核1&2次(其中一次在全部试件测读完后)。如发现零点与原值的偏差超过&0.01mm,调零后重新测定。
试件每次在收缩仪上放置的位置、方向均应保持一致,则在试件上应标明相应的标记。试件在放置或取出时应轻稳仔细,勿使碰撞表架及表杆。每次读取试件的测定长度Lt应重复3次。
计算:混凝土收缩值:&st= (Lo- Lt)/ Lb 精确到10&10-6
Lb:试件的测量标距,即为混凝土试件的长度(不计测头凸出部分)减去2倍测头埋入深度(mm)。
    收缩率比:R& =(&t /&c)&100%
   &t :掺外加剂混凝土的收缩率
   &c :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
6试验结果处理:
以三个试样收缩率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收录时间:日 03:44:28 来源:行业设备网 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喜欢此文章的还喜欢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加剂含固量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