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外汇市场基本面分析析:怎样看懂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

第二部分 外汇基本面分析-磐石金融投资学苑
&|&&|&&|&&|&&|&&|&&|&&|&
影响汇率的因素
第一节: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决定理论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方金融理论的核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之初,为了说明两国货币对换比率如何以及这种比率变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分析。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学说。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是最古老的、最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长足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两国之间的货币的内在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汇率。由于一国汇率的变动的原因在于购买力的变动,而购买力变动的原因在于物价变动,这样汇率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的变动所决定的。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在提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之后,又提出了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即汇率的变动等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动率之差。与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有适用价值。
3、成本平价理论。前面讨论的购买力平价,都是一种价格平价,一方面价格会影响汇率,另一方面汇率也会影响国内物价。所以只从价格讨论汇率的决定是不够准确的。相比之下,成本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要小得多,以成本平价来讨论汇率决定是比较适宜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规定,汇率由同一组商品的相对价格决定。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应会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汇率变动所抵销。举一个汉堡包的经典案例:如果汉堡包在美国值 2.00 美元一个,而在英国值 1.00 英磅一个,那么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一定是2美元/每1英磅。如果现行市场汇率是 1.7 美元/每英磅,那么英磅就被称为低估通货,而美元则被称为高估通货。此理论假设这两种货币将最终向 2:1 的关系变化。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不足在于其假设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计关税、配额和赋税等交易成本。另一个不足是它只适用于商品,却忽视了服务,而服务恰恰可以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差距的空间。另外,除了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差异之外,还有其它若干个因素影响着汇率,比如:经济数字发布、资产市场以及政局发展等。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购买力平价理论缺少事实依据来证明其有效性。90 年代之后,此理论似乎只适用于长周期(3-5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价格最终向平价靠拢。
二、国际收支平衡理论
国际收支平衡理论的学术渊源是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是英国人戈逊于1861年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外汇汇率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外汇汇率上升。外汇的供求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而国际借贷的产生源于一国的外汇收入和支付,所以戈逊的学说也被称为国际收支说。现在国际收支学说是由美国学者阿尔盖在1981年提出的,该理论的特点是把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应用于外汇供求流量分析。
在国际收支说中,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内外的国民收入,国内价格水平,国内外利息率以及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
国际收支学说的内涵是:当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时,进口会随之增加,国际收支就会出现赤字,从而导致外汇市场外汇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当外国国民收入增加时,本国出口增加,国际收支会出现盈余,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当本国物价上涨或外国物价下降时,本国出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本币贬值。反之亦然;当本国利率上升或外国利率下降时,国外资本流入增加,从而导致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或本币的需求大于供给,本币升值。反之亦然;如果对未来外汇汇率看涨,人们就会大量买进外汇,外汇就要升值。
不过在实际上,事情并非如此单纯,调高利率不见得会产生资金净流入。正确一点来说,央行所能调整的利率是单纯的名目利率,而实质利率较高的国家才能吸引资金流入,使货币升值(所谓实质利率就是名目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说在运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因素纳入汇率的均衡分析,它是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在浮动汇率制下的变形,至今这一理论仍被人们广泛运用。不过,它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主要侧重于贸易商品和服务,而忽视了全球资本流动日趋重要的作用。
三、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货币改革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该学说主要研究国际货币市场上利差与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关系。
利率平价说的主要观点是:由于各国之间利率差异,投资者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如甲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从乙国调到甲国。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甲国的投资收益变为乙国货币,并将此收益与在乙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两国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直到通过汇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移动才会停止。
利率平价规定,一种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必将被利率差异的变动所抵销。即: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的利率之差。例如,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将在远期升值。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无证据表明利率平价说仍然有效。与此理论截然相反的是,具有高利率的货币通常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因对通货膨胀的远期抑制和身为高效益货币而增值。
四、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从主观心理方面说明汇率变动的一种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阿夫达里昂在1927年提出。
汇兑心理说是以主观的边际价值论为基础。阿夫达里昂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为了满足购买、支付、外汇投机、资本逃避等需要,这些需要是外币具有价值的基础。因此,外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需双方对外币所作的主观评价。外汇供给增加,边际单位的效用就递减,个人所做的主观评价就降低。虽然个人对外币的主观评价不同,但在外汇市场上供需将达到均衡,供需均衡时的价格就是实际的汇率。这种评价是主观的,但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贸易收支、资本流动、投机状况等。
汇率理论史上的国际借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分别以外汇数量的多少和本外币币值的变化作为汇率决定的基础,而汇兑心理说则独树一帜,用心理因素解释汇率的变动。尽管汇兑心理说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作为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基础,但投资者是根据各自的心理预期来决定资本转移的数量和方向的,从而对外汇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可以说,汇兑心理说是较早把预期因素导入汇率分析的,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预期理论奠定了基础。
五、资产市场理论
资产市场理论是7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外汇决定理论。该理论是在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特别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产市场说的一个重要分析方法是一般均衡分析,它较之传统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的分析。在这些市场中,国内外市场有一个替代程度的问题。而在一国的三种市场之间,则有一个受到冲击后惊醒均衡调整的速度问题,由此引出了各种资产市场说的模型。资产市场说包括货币论和资产组合平衡论。
资产市场理论有助于补充利率平价理论和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此理论的基本假定是:资本流入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即购买该国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需求量。此理论的支持者们指出,投放于投资产品(如股票、债券)的资金已经远远超过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所需的货币对换量。这有助于解释90年代的货币现象,即日本股市和日元同时下跌,而美元和美国股市同时获利,与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所预测的结论恰恰相反。在该理论中,利率并非最关键的因素,商品间的相对价格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流入投资产品市场的净资金量,它直接影响货币需求,带动货币的买卖。
金融资产(股票、债券等)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家和经纪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诸如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仅有的驱动因素。源于跨国金融资产交易的外汇交易份额,已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资产市场方法将货币视为在高效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资产价格,因此,货币越来越显示出其与资产市场,特别是股票间的密切关联。
70年代以后,资产市场说取代了汇率的国际收支流量分析,成为汇率理论的主流。
第二节:经济指标因素
理论总归是理论,它最终还是要转化到实际操作中来。前面说过,外汇汇率的变动跟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在实际市场操作中,对基本经济因素的分析,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国反映经济发展各个方面的经济指标(经济数字)来进行的。
对外汇市场影响最大的首先是美国每月(或每季度)公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其次是欧元区国家(主要为德国和法国)、日本、英国的统计数据,再往后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等国的统计数据。之所以美国的经济数据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是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中最重要的货币,同时美元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中占有50%以上的比重。各国投资者都非常关注美国的经济数字,以把握投资的时机。一些重要的美国经济数学常常在北京时间20:30公布,因此,对亚洲地区的外汇交易员而言,常会因为等数字公布而工作到深夜,即常说的&等数字&现象。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市场预期或汇率波动的情况下,有关国家的货币政策官员或著名的评论机构、人物,或有影响性的报刊发表的讲话、演讲、文章等,也会对汇市产生较大影响。此影响在各国没有重要数据公布的时期,表现得尤为强烈。
美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数字可以分为3类: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先行指标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模式或趋势发展之前而发生变动;同步指标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特定模式或趋势发展时而发生变动;滞后指标则是指某些经济要素会在经济随某一特定模式或趋势发展后而发生变化。
下面的指标中,&领先指数&属于先行指标,其余的都属于同步指标或滞后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指数:★★★★★,影响力大且久远,但反应慢。)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为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它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GDP公布的形式会以总额或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C+I+C+X 。式中:C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但从经济学来讲,国内生产总值又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的进口。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即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因此,总产量即使没有增加,仅价格水平上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是会上升的,但在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的上升只是一种假象。有实质性影响力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率,所以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时,还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做出调整,从而精确地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动。因此,一个季度GDP缩减指数的增加,便足以表明当季的通货膨胀状况。如果GDP缩减指数大幅度的增加,便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是货币供给紧缩、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先兆。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而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将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减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例如,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较高外(9.0%),法、德、意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
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原因有三: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的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同时也意味着本国产品竞争力得到改善,因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由于经济增长率高,也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但高于此水平则表示有通涨压力,而低于1.5%的增长,则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在了解GDP时,应该知道GDP是算不精确的。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和总量,而现实中国民经济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是有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兴企业由于产生时间短,统计不规范,很难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中,如当前的技术咨询业、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经济活动就很难准确纳入GDP核算中,所以任何一个时点上的GDP只能是相对准确的数据。由于新兴行业、企业的不断规范,核算条件的不断完善,GDP历史数据会经常做出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特殊现象。
二、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影响指数:★★★★★,影响大但较复杂。)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选定某年的物价水平作为一个参照,这样就可以把其它各期的物价水平通过与基期水平作对比,从而衡量现今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个国家必须保证自己国家的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数量。在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就会造成纸币大幅贬值、出现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如果市场流通的货币过少,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同样,在纸币供应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总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减少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升,或者物价水平自发上升,也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货膨胀对一国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影响是很明显的。
依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将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性(或抑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依据通货膨胀的原因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和混合型通货膨胀;依据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而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财政型通货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和外汇收支型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由于物价是一国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货膨胀也就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在国内外商品市场相互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条件下,两国之间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价值决定的。如果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就会趋于贬值;反之,就会趋于升值。
但在实际应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计算通货膨胀率, 而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增长率来间接表示的。具体而言,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个:生产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和零售物价指数,下面将分别讨论。
(一)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影响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为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一般是统计部门通过向各大生产商搜集各种产品的报价资料,再加权换算成百进位形式以方便比较。例如,美国是以1967年的指数当作100进行比较的,该指标由劳工部每月公布一次,对未来(一般在3个月后)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影响很大,也是预示今后市场总体价格的趋势。
因此,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个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当生产原料及半制成品价格上升,数个月后,便会反映到消费产品的价格上,进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相反,当该指数下降,即生产资料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也会影响到整体价格水平的下降,减弱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该数据由于未能包括一些商业折扣,所以无法完全反映真正的物价上升速度,以致有时出现夸大的效果。另外,由于农产品是随季节变化的,而且能源价格也会有周期性变动,对该价格指标影响很大,所以使用该指标时,须加整理或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才宜作分析。
对于外汇市场而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最终产品PPI的月度变化情况。由于食品价格因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而能源价格也经常出现意外波动,为了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整体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一般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剔除,从而形成&核心生产者物价指数&,以便进一步观察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
在外汇交易市场上,交易员都十分关注该指标。如果生产物价指数较预期较高,则有通货膨胀的可能,央行可能会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对该国货币有利好影响;如果生产物价指数下跌,则会带来相反效果的影响。
(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影响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为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在CPI物价指数指标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启示性。有时公布了该指标上升,货币汇率看涨,有时则相反。消费者价格指数表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如果该指数下跌,反映经济衰退,必然对货币汇率走势不利;但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则要看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升幅状况。倘若该指数升幅温和,则表示经济稳定向上,对该国货币有利;但如果该指数升幅过大,则有不良影响,因为物价指数与购买能力成反比,物价越贵,货币的购买能力越低,必然对该国货币不利。如果考虑对利率的影响,则该指标对外汇汇率的影响作用更加复杂。
当一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也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减弱,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弱;相反,当一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下降时,表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即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该国的货币应走强。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通货膨胀上升同时也带来利率上升的机会,因此,反而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假如通货膨胀率受到控制而下跌,利率也同时趋于回落,反而不利于该国货币的上升。
消费者价格指数追踪每个月的生活成本以计算通货膨胀。假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5%,那么就是意味着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5%。当生活成本提高时,投资者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
在美国,目前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是以1982年至1984年的平均物价水准为基期,涵盖了房屋支出、食品、交通、医疗、成衣、娱乐、其它等七大类,共计有364种项目的物价来决定各种支出的权数。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由劳工部每月公布,该指数包括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W),以及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
(三)零售物价指数(RPl) (影响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简称为RPI,是指以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价格指数。美国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范围的零售商品抽样调查,包括家具、电器、超级市场售卖品、医药等(各种服务业消费则不包括在内)。汽车销售额构成了零售额中最大的单一构成要素,约占总额的25%。
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士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个人消费增加,便会导致零售物价上升,该指标持续上升,将可能带来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令政府收紧货币供应,利率趋升则为该国货币带来利好政策的支持。因此,该指数向好,理论上应有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三、外贸平衡(TB)(影响指数:★★★★★,重要但目前被利率指标掩盖。)
外贸平衡数字(Trade Balance Figure),简称为TB,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便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便称之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总额等于进口总额,则称之为&贸易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易赤字扩大时,就会不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对该国货币形成利好消息。外贸平衡数字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防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
外贸平衡数字直接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外国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入该国的外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国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就会减少,流人该国的外汇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使该国货币贬值。
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包括两个项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又称商品和劳务项目,指经常发生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易。其中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即国际贸易)和无形贸易(如运输、保险、旅游的收支)以及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如赔款、援助、汇款、赠予等)。
资本项目是指一切对外资产和负债的交易活动,包括各国间股票、债券、证券等的交易,以及一国政府、居民或企业在国外的存款。
可见,对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除了正常的贸易项目外,还有资本项目。资本项目的顺差或逆差也直接影响着货币汇率的涨跌。当一国资本项目有大量逆差、国际收支的其它项目又不足以弥补时,该国国际收支就会出现逆差,从而引起本国货币对外汇率下跌;反之,则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四、利率(Interest)(影响指数:★★★★★,重要,常有较大的波动。)
利率(Interest),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则认为&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又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汇率是两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它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货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的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A种外汇,而卖出B种外汇。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时,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势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投资者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例如,1987年8月,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很短时间内的英镑汇率由1.65美元升至1.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汇率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渐回升。
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美元的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会疲软;美元的利率上升,美元的走势就会强劲。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美国在存在着大量的贸易逆差和巨额的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人美国的结果。
五、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影响指数:★★★★★,非农就业数据重要。)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是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工作的劳动力数字,通过该指标可以判断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济状况的指标,而它又是每个月最先发表的经济数据,所以外汇市场人士喜欢利用失业率指标来对工业生产、个人收人甚至新房屋兴建等其它相关的指标进行预测。在外汇交易的基本面分析中,失业率指标被称为所有经济指标的&皇冠上的明珠&,它是市场上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于货币升值;失业率上升,便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不利于货币升值。若将失业率配以同期的通货膨胀指标来分析,则可知当时经济发展是否过热,会否构成加息的压力,或是否需要通过减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美国劳工部每月会对全美国的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如果该月美国公布的失业率数字较上月下降,表示雇佣情况增加,整体经济情况较佳,有利美元上升;如果失业率数字大,显示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对美元有不利影响。1997年和1998年,美国的失业率分别为4.9%和4.5%,1999年失业率又有所下降,达到30年来的最低点。这显示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有力地支持了后期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的强劲走势。
另外,失业率数字的反面是就业数字(The Employment Data),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农业就业数字(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非农业就业数字为失业数字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该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反之,当该数字增加时,则显示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增多。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理论上对汇率有利;反之则相反。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及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其对于短期汇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六、财政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 )(影响指数:★★★)
财政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 )主要描述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说明政府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状况。若入不敷出即为预算赤字;若收大于支即为预算盈余;收支相等即为预算平衡。外汇交易员可以通过这一数据了解政府的实际预算执行状况,同时可籍此预测短期内财政部是否需要发行债券或国库券以弥补赤字,因为短期利率会受到债券的发行与否的影响。
一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有许多原因。有的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税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则是因为政府管理不当,引起大量的逃税或过分浪费。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家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不利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对于该国货币也属于长期的利空消息。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就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这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就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该国货币就会上扬。&&
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克林顿时代的赤字曾转为赢余,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
七、平均时薪(Average Hourly Earnings)(影响指数:★★)
平均小时薪金(Average Hourly Earnings)是用平均每小时和每周收入来衡量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水水平。每小时收入数据反映了每小时基础工资率的变化,并反映了加班的奖金增长情况,平均小时薪金可以较早地反映出行业工资和薪水成本的变化趋势,与雇用成本指数相辅相成,共同为衡量总劳动成本提供参考。
该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易变性和局限性,但仍然是一个月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头条消息。外汇市场主要关注每月和各年随季节调整的平均每小时和每周工资的变化情况。一般而言,如果预计平均小时薪金能引起利率的上涨,那么每小时工资的上涨对该国货币而言将形成利好刺激,反之,则形成利空刺激。在美国,该指标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进行监控。
八、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影响指数:★)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是指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取得的收入。该指标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
个人收人提升代表经济景气,下降则是经济放缓、衰退的征兆,对货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个人收入上升过急,央行担心通货膨胀,又会考虑加息,加息自然会对货币汇率产生强势效应。
九、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影响指数:★★)
消费者信贷余额(Consumer Credit),包括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将于两个月及两个月以上偿还的家庭贷款。在西方国家,贷款消费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购买大宗商品,比如房屋、汽车或是购买大宗服务(如接受大学教育等)的情况下,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民众数量会相当多,从而形成消费者信贷余额。
外汇市场关注的是随季节调整的超前净信贷余额。一般来讲,消费者信贷余额增加,表明消费支出和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增加,这种情形通常产生于经济扩张时期;信贷余额下降,则表明消费支出减少,并可能伴随着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悲观情绪。
通常而言,如果消费者信贷余额不出现大幅波动的话,外汇市场对该数据的反应并不强烈。同时,投资者不能孤立的解读消费者信贷余额,要结合其它数据综合考察。
十、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影响指数:★★★)
IFO经济景气指数(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由德国IFO研究机构所编制,是观察德国经济状况的重要领先指标。IFO是德国经济信息研究所注册协会的英文缩写,1949年成立于慕尼黑,是一家公益性的、独立的经济研究所,被称为德国政府智库之一。
经济景气指数来源于企业景气调查,它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建立的一项统计调查制度。它是通过对企业家进行定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情况及宏观经济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来编制的,由此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经济运行状况,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
IFO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是对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及零售业等各产业部门每个月进行调查,每次调查所涵盖的企业家数在7000家以上,然后依企业评估目前的处境状况,以及短期内企业的计划和对未来半年的看法而编制出的指数。
经济景气指数目前主要通过两个指标来反映:一个是企业家信心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的看法、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乐观&、&一般&、&不乐观&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感觉与信心;第二个是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主要是通过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景气指数的表示范围为0&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表明景气状况变化不大;100&200为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越接近200越景气;0&100为不景气区间,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越接近0越不景气。
十一、ISM指数(影响指数:★★★)
ISM指数(Institute of Supply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Index)是由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公布的重要数据,对反映美国经济繁荣度及美元走势均有重要影响。美国供应管理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采购管理、供应管理、物流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15年,其前身是美国采购管理协会,是全美最受尊崇的专业团体之一。
ISM指数分为制造业指数和非制造业指数。
ISM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由一系列分项指数组成,其中以采购经理人指数最具有代表性。该指数是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意味着制造业的萎缩,影响经济增长的步伐。
ISM供应管理协会非制造业指数反映的是美国非制造业商业活动的繁荣程度,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上水平时,表明非制造业活动扩张,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扩张的状态;反之,当其数值连续位于50以下水平时,则预示着整体经济正处于收缩的状态。
十二、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影响指数:★★★)
采购经理人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简称为PMI,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八个范围状况的经济指数。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即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市场较为看重美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在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公布前,还会公布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全美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部分,市场往往会就芝加哥采购经理人的表现来对全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做出预期。
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
十三、耐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影响指数:★★★)
耐用品订单(Durable Good Orders)代表未来一个月内,对不易耗损物品的订购数量,该数据反应了制造业的活动情况。就定义而言,订单泛指有意购买、预期马上交运或在未来交运的商品交易。
该数据包括对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产品和制造业的耐用品及其它诸如电器等物品订购情况的统计。耐用品订单由美国商务部负责,每个月向全美5千家大公司及全球7万个生产场所搜集必要的资料,再予以公布。耐用品订单中包括国防军事设备,扣除其中的国防用耐用品订单后,其余的就可以代表未来的厂商投资支出。
一般而言,非国防用途的耐用品订单约等于国内生产投资项目的15%,但是美元如果走强,则可能会使上述的推论打折扣。因为非国防用途的耐用品订单有一小部分是给国外买主,这部分没有计算在国内生产的投资项目中,反而被归类在出口项目中;同时,非国防用途的耐用品订单排除了自国外购入的部分,这部分虽并入国内生产的投资项目中,但在国外进口增加的部分中往往被忽略了。
一般来说,耐用品订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缺点: 一是在数据在公布后,事后修正幅度很大;二是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如常有某一个月订单金额大幅提升而下两个月却大幅下降的事情发生,主要原因是美国国防部有时会有大订单产生。另外市场也注意扣除运输部门的数据,因为运输部门如汽车、轮船、飞机等都属于高单价的产品,该部门数据的变化对整体数据有很大的影响,而使得耐用品订单的数据失真。
十四、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影响指数:★★★)
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是一套衡量美国工厂、矿山以及煤气和电力等公用事业每月实际产出的指标数据。由于工业和制造业是美国经济的主导,因此反映工业和制造业状况的指标备受市场关注。
工业生产增长表明经济增长,而工业生产下滑则表明经济收缩,一个增长的工业指数,意味着繁荣的劳动力市场和扩张的消费需求。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不仅仅影响到美联储的利率政策,也会使得世界各机构在投资组合中加大美国资产的比重,这样,资金对美国资产的需求就会大幅增加,进而表现在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也大幅增加,所以投资人将生产指数提高视为美元的利好消息。
十五、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影响指数:★★★)
产能利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发挥生产作用。统计该数据时,涵盖的范围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耐用商品、非耐用商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业及汽油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的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好消息;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则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的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消息。
十六、零售销售(Retail Sale)(影响指数:★★★★)
零售销售(Retail Sale)是零售销售数额的统计汇总,包括所有主要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店以现金或信用形式销售的商品价值总额。零售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的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为零售销售直接反映出消费者支出的增减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者支出通常占到国民经济的一半以上,像美国、英国等国,这一比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
在美国,商务部统计局每个月进行一次全国性零售业抽样调查,其调查对象为各种形态和规模的零售商(均为商务部登记在案的公司)。因为零售业涉及范围太广,因而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取得较具代表性的数据资料。耐用消费品方面的零售商包括汽车零售商、超级市场、药品和酒类经销商等。由于服务业的数据很难搜集和计算,所以将其排除在外,但服务业亦属于消费支出中重要的一环,其消费增减可以从个人消费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务)这一数据中得出结果。& &
在西方国家,汽车销售构成了零售销售中最大的份额,一般能够占到25%,因而在公布零售销售的同时,还会公布一个剔除汽车销售的零售数据。此外,由于食品和能源销售受季节影响较大,有时也将食品和能源剔除,再发布一个核心零售销售数据。
一国零售销售的提升,代表该国消费支出的增加和经济情况的好转,利率可能会被调高,对该国货币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销售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该国货币形成利空消息。
十七、汽车销售(Auto Sales)(影响指数:★★)
汽车销售(Auto Sales)是消费者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很好地反映出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一般而言,美国的汽车销售额约占零售额的25%和整个消费总额的8%。
汽车销售情况是投资者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循环强弱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早于其它个人消费数据的公布。因此,汽车销售为随后公布的零售额和个人消费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预示作用。另外,汽车销售还可以作为预示经济衰退和复苏的早期信号。汽车销售额如果上升,一般预示着该国经济的转好和消费者消费意愿的增强,对该国货币产生利好影响,同时可能伴随着该国利率的上升,刺激该国货币汇率上扬;反之,情况则相反。
十八、存货量(1nventories) (影响指数:★)
存货量(1nventories)也叫商业和批发、零售库存,是指整体销售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每个月的存货量。它们可能是原材料、正在生产中的产品或是制成品。存货量是生产数额减去销售量的一个数字。
如果生产完成之后,销售量快,大众消费强,存货量自然就会减到最低程度,导致商品流转速度快,预示着经济状况良好,货币汇率会呈上升趋势;相反,存货量堆积,资金积压,有生产、无消费,则经济不景气,不利于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十九、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Housing Starts and Building Permits)(影响指数:★★★)
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Housing Starts and Building Permits)是指一国新建房屋的开工率和营建许可的增减率。建筑类指标在各国公布的数据体系中一般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因为房地产业对于现代化经济体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景气与否也往往会在建筑类指标上反映出来。房屋的建设属于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西方国家,新屋开工和营建许可是建筑类指标中较为重要的两个,考察的基本上是居民住宅或非工业用途的建筑范畴。住宅动工的增加将使建筑业就业人数增加,新近购房的家庭通常会购买其它耐用消费品,通过乘数效应,使得其它产业的产出和就业增加。建筑业对商业循环非常重要,因为住宅建设的变化将直接指向经济衰退或复苏。  
在美国,一般新屋开工分为两种:独栋住宅与群体住宅。独栋住宅开始兴建时,一户的基数是1,一栋百户的公寓开始兴建时,其基数为100,依此计算出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专家们一般较重视独栋住宅的兴建,因为群体住宅内的单位可以随时修改,波动性较大,数据通常无法掌握。
通常而言,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该国货币形成利好因素,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该国货币形成压力。
二十、领先指数(Leading Indicator)(影响指数:★★★★)
领先指数(Leading Indicator)也叫领先指标或先行指标,是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是各种引导经济循环的经济变量的加权平均数。它主要用来预测整体经济的转变情况,及衡量未来数月的经济趋势。在美国,由商务部负责搜集一系列相关指标,并加权平均生成先行指标数字发布。
领先指数由众多要素构成,涉及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美国领先指数的组成部分及其在指数构成中的权重如下:
  1) 生产及制造业工人平均工作周&& 权重:1.014
  2) 制造业工人的失业率&&&&&&&&&& 权重:1.0141
  3) 消费品和原料的新订单&&&&&&&& 权重:0.973
  4) 59500家大公司普通股股票价格& 权重:1.149
  5) 库存的实际变化&&&&&&&&&&&&&& 权重:0.986
  6) M2的货币供应量&&&&&&&&&&&&&& 权重:0.932
  7) 流动资产总额的变化&&&&&&&&&& 权重:0.9
  8) 密歇根消费者情绪指数&&&&&&&& 权重:0.892
  9) 成套设备的合同及订单&&&&&&&& 权重:0.946
  10)新颁发的私人住宅建筑许可证&& 权重:1.054
  11)净经济主体的组成&&&&&&&&&&&& 权重:0.973
  12)销售不畅公司的比例&&&&&&&&&& 权重:1.081
倘若这些要素多数向好,则可提前预期领先指数将会上升。领先指数通常每月公布一次,各国公布时间不尽一致。假如领先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则预示经济即将进入衰退期;若连续三个月上升,则表示经济即将繁荣或持续扩张。通常领先指标有6至9个月的领先时间。在美国,一般认为领先指标可以在经济衰退前11个月预测经济下滑,而在经济扩张前3个月可预测经济复苏。二次世界大战后,领先指数已经被成功的用来预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荣枯拐点。
通常而言,外汇市场会对领先指数的剧烈波动做出强烈反应,领先指数的猛增将推动该国货币走强,领先指数的猛跌将促使该国货币走软。但用领先指数来预测经济增长率并不完全准确,主要原因是三:一方面,在计算一些成分时,使用的是抽样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无法避免误差;另一方面,有些成分的数据不能得到,只有修正计算方法,而这也会出现误差;第三个方面,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迅速而明智的调控也是避免衰退预期变成现实的重要原因。虽然领先指数不能百分百的预测将来的经济,但它的作用和高可信度仍然吸引了各国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经济计量学家预测经济发展前景的主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各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人们所关注的程度也不同。此外,凡是良性的、温和上涨的指标都是利好消息,但上涨速度过快,则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招致政府调控,进而变成利空消息;凡是恶性的、温和上涨的指标都是利空消息,但是急剧恶化的情形则往往促使政府采取对应措施,从而带来利好的消息,这就是否极泰来的辨证结果。
第三节:财政政策因素
一、货币政策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主要形式是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在执行上可以分为紧缩和放松两种情况。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在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来减少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限制社会过热的投资现象,但这将造成该国货币的升值;如果是放松的货币政策,则其目的是增加社会上的货币供给量,以吸引投资和消费,但这将造成该国货币的贬值。
二、财政政策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财政政策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影响是通过财政支出的增减和税率调整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的。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率会抑制社会总需求与物价上涨,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从而引起一国货币对外汇率的上升。此外,一般而言,若一国政府减税,将导致市场中货币流通量的增加,驱使货币贬值;若一国政府增税,将导致市场中货币流通量的减少,驱使货币升值。
三、政府之间政策协调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变化对汇率变化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国际外汇市场;二是工业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出现配合失衡或背道而驰时,外汇市场也会经常剧烈的波动。
四、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
由于一国货币的汇率水平往往会对该国国际贸易、经济增长速度、货币供求状况、甚至于政治稳定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当外汇市场投机力量使得该国汇率严重偏离正常水平时,该国中央银行往往会入市干预。中央银行的干预已成为外汇市场的普遍现象。
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有三种方式:
1、中央银行的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干预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汇率的走势。一般有3种方式:
1)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购入或卖出政府债券,影响外汇汇率走向。当市面上投机过度,物价指数太高,货币汇率上涨过快时,中央银行就会在证券市场上卖出高息的政府债券,那些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就会用现金来换取债券。这样,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减少,该货币的价格自然就会上升,即汇率开始上升。
2)调整再帖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息&。当商业银行缺钱时,有两种办法获取:一种是向中央银行借款,支付&再贴现率&;另外一种是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公众存款。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迫使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过高而导致放贷无利时,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加息。如此,&再贴现率&就可以影响存款利率,进而影响汇率。
3)调整准备金率。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决定提高准备金率,就会使所有的存款机构中不可动用的资金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流通中货币供给的减少。如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是扩张货币供给、降低准备金率,那么对货币汇率的上升就会带来压力;反之,则情况正好相反。
2、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主体参与外汇买卖,进而影响外汇汇率的走势(如日本中央银行就一贯采取干预日元的行动)。当某种货币的买盘非常强劲时,直接干预行为就意味着中央银行必须卖出这种货币;如果中央银行卖出的货币数量相当有限,只能够产生稍微的贬值,那么汇价随后通常都会再度上涨,结果干预的行为只会让买方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该货币;如果中央银行进行大量的干预,汇率的走势才有可能发生反转。
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方式和效果,会因市场的反应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1)在重要的压力位或支撑位附近进行干预比较容易产生效果。此处所进行的有限干预,其效果可能类似于走势明确的大量干预。
2)如果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是因为信息效益差、突发事件、人为投机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这些因素对汇市的扭曲经常是短期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会十分有效。
3)如果一国货币的汇率长期偏高或偏低,是由该国的宏观经济水平、利率和政府货币政策决定的,那么,中央银行的干预从长期来看是无效的。
4)数国中央银行联合进行干预,会对市场造成重大的影响。如果此时交易者所设定的止损单被触发,市场动能可能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至少暂时如此。
5)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本国货币汇率以稳定的方式贬值,可能需要同时在买、卖两方面进行干预。即:为了缓和贬值速度,要在某些时候买进,而后在某些时候再卖出。
6)干预并不代表真正的市场供求。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商业银行的渠道进行干预,则不泄漏交易来源,可以让市场误以为它们代表真正的供求变化,否则干预效果不好。
7)当市场预期中央银行可能干预时,会出现盘整走势,因为交易者担心所建立的头寸将因为干预而发生亏损。然而干预行为一旦实际发生,市场常会呈现&利空出尽是利好&的涨势。
3、还有一种干预方式是官方发表申明或讲话,对外汇市场以舆论导向的方式进行试探性的打压或抬高。
总之,中央银行的干预可能只局限于稳定汇价的范围内。它们的干预可能是希望扭转汇率走势,可能是仅仅测试市场的走势,也可能是试图操纵汇率的升值与贬值。它们可以直接干预汇率,也可以通过利率政策来进行间接的干预,甚至采用道德劝导或威胁的手段。它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中央银行的意图与行为都应该被视为重要的市场因素。
以下是各国参与外汇市场的银行:
 日本:日本银行(BANK OF TOKYO)&&&&&&&&&&&&& 央行
  & 第一劝业银行(DAI-ICHI KANGYO BANK)
&&&&& 住友银行(SUMITOMO BANK)
&&&&& 富士银行(FUJI BANK)
&&&&& 三菱银行(MITSUBISHI BANK)
&&&&& 三和银行(SANWA BANK)
香港:汇丰银行(HONG KONG BANK)
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DETSCHE BUNDES BANK)& 央行
瑞士:瑞士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SWISS)&&& 央行
&&&&& 瑞士国家银行(SCHWEIZE RISHE NATIONAL)
&&&&& 国际结算银行(BANK OF INTERNAITONAL SETTLEMENT)
&&&&&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WISS)
&&&&& 瑞士银行(SWISS BANK CORPORATION)
 法国:巴黎银行(BANQUE NATIONAL DE PARIS)
英国: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 央行
&&&&& 柏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 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
美国:联邦储备局(FEDERAL)&&&&&&&&&&&&&&& 央行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BANK OF CHINA)&&&&&&& 央行
第四节:政治新闻因素
从任何一种主要外汇对美元汇率的长期走势图中,人们都可以发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情况。每次突发事件、每项重要的经济统计数据都会在每天的外汇市场上引起剧烈的波动,使汇率涨跌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事外汇投资,进行外汇交易的基本面分析,把握外汇走势的长期趋势时,都要十分注意分析政治和新闻因素的作用,只有认清它们的作用和规律,才能在外汇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政治和新闻因素,是指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影响外汇交易行情的政治和新闻因素包括政权的更替、选举、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某些政治事件即将发生时,由于其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事情不明朗时,该国外汇汇率通常会走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是对于事件结果有相当把握,汇率也会预先反映相关的预期,或是上升,或是下降。在政治和新闻事件发生之前,往往首先会出现一些传言,外汇交易市场对各种政治和新闻传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传言确实可信,汇率会产生反应;当传言被征实,市场可能不再反应。所以,在外汇市场上就流传了一句古老的格言:传言出现时买进,传言证实后卖出(Buy the rumour ,sell the fact)。
一、政治因素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有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所以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因此作为一个外汇投资者,不但要留意各国经济的变化,也必须经常了解、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动态,对有关信息做出迅速的反应,否则很容易产生损失。
一般来说,影响汇市的政治因素包括:
1、政权更替: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权更替时,新生的政府可能把以前政权的货币作废,然后发行自己的货币,以前国家的货币就可能会变得一钱不值。例如,1990年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立即宣布科威特这个国家不复存在,成为自己的第19个省,科威特货币作废,导致大多数科威特富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穷人。
2、政变:当一个国家发生政变时,该国货币的汇率就会大幅下跌,局势的动荡永远是打击该国货币的重要原因。例如,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象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军人和不同的党派经常发生政变,每一次政变都会使该国的货币遭到沉重的打击。
3、政府重要官员的遇刺或意外死亡:政府重要官员的遇刺或意外死亡也会给政治局势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并导致该国货币汇率的急跌。例如,在美国总统里根当政时,里根突然遭到刺杀,生死未卜,市场上的投机客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大量抛售美元,买入瑞郎和马克,令美元大幅下挫。
4、政治丑闻和官员下台:一个国家的政治家、政府官员被牵扯到桃色事件、金融丑闻、选举舞弊、引咎辞职等事件时,对该国的货币也会造成剧烈的波动。例如:曾经有美国财长辞职,引发了许多投资者对在美国投资的不信任,致使大量的资金流出美国,令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5、战争因素:战争因素也是令参战国汇率大跌的重要因素,因为投资者都担心该国是否经得起战争的拖累,是否会引发参战国经济衰退等问题。例如,美国和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元一直都受到压力,这使避险货币瑞郎的汇率节节上升。
6、罢工:罢工会导致罢工所在国家的经济受到冲击,同时驱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美国西海岸的罢工曾一度致使美国经济疲软,使美元汇率短期内处于弱势。&&&
7、恐怖袭击:恐怖袭击也是令汇率短期内大幅下挫的主要因素。例如,&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受到恐怖袭击,造成了数千人死亡,这些人都是美国经济界和金融界的精英,这对于美国经济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当时引发了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人们纷纷抛售美元,买入瑞郎、欧元等避险货币来逃避风险,半个小时内瑞郎的涨幅接近5%。
社会政治因素影响外汇市场的通常都是一些突发性事件,这种短期性突发事件会引起外汇的现货价格波动,甚至背离长期的均衡价格。但是当事件发生后,外汇走势又会按照其长期均衡价格的方向变动。一般来说,短期的价格变动最多只会修正长期外汇均衡价格的方向,却很难改变或彻底扭转它的长期波动趋势。
二、新闻因素对汇率走势的影响
&新闻&是指那些不可预料的事件,包括经济统计数字的发表、政治事件、新的国际货币安排、谣言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新信息和&新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应不取决于它们是&好&还是&坏&,而是取决于它们是比预期中&更好&还是&更坏&。新的信息中可能不仅包括未预期到的信息,还包括人们已经预期到的信息。由于预期到的信息已经体现在现有的市场汇率之中,那么接下来的汇率将根据未预期到的信息发生变化。例如,当政府的货币供给、利率调整等重大政策出台后,汇率的变化并不取决于这些政策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些政策和人们预期之间的差额。所以,只有从&总&信息中减去预期到的信息,剩下的&净&信息才是&新闻&。
新闻因素会影响外汇市场上交易者的预期。任何新闻因素都会即时地、有效地融入到即期汇率或远期汇率的决定中,因此这也解释了在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之间,所获得的新信息可能导致远期汇率有偏差,而远期汇率很难解释将来即期汇率的变动。如果新的信息是重要的,则检验远期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应该融入变量的非预期变动来进行有效性检验。
新闻舆论是影响汇率走势的一种突发性因素,包括层出不穷的报纸、杂志等各种新闻舆论工具的报道和一些广泛传播的小道消息,如经济统计数据、地区冲突、自然灾害等。对于一个处于稳定走势的外汇市场,重要的新闻入市,将会打破原有的稳定走势,使外汇市场短期发生波动。新闻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冲击是经常的和大量的。
第五节:投机心理因素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心理作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浮动汇率制度本身存在着某种内在稳定机制,即当某种货币贬值时,投机者会卖出这种货币,当某种货币升值时,投机者会买进这种货币,投机者的行为对汇率具有稳定的冲击。如果投机者的行为是不稳定的,他们低卖高买,那么他们将蒙受损失,最终会从外汇市场上消失;而汇兑心理学则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信心强,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对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所谓市场心理,是指市场上多数人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形式下,对某种汇率走势的看法,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慢慢酝酿而形成的。通过心理预期因素分析外汇汇率走势有两个重要的指标:1、消费者情绪指数(Michigan Index of Consumer Sentiment,ICS),是密执安大学一批研究者每个月通过电话对700个典型家庭进行交叉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2、消费者信心指数(Conference Board Consumer Confiddenece Index),是一个称作&会议委员会&的机构扩展到5000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样本所得出的结果。在信心指数中,预期是影响汇率走势的一个主要因素,预期因素对汇率的作用机制是:预期导致价格水平或利率的变化,再导致汇率的变化。
外汇市场是一个充满预期的市场,在这里,只有人没有其它的东西。各种数据资料、政治新闻、技术分析等,均对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者产生巨大的、频繁的预期心理。当交易者预料某种货币汇率今年可能会贬值时,他们会大量抛出,而当预料这种货币的汇率今后可能会上升时,则会大量买进。由于这种大出大进,也会使汇率发生变化,加强了升或跌的趋势。
市场参与者常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作出预期并事先做出反应,而消息公布时,市场首先并不对消息本身作出反应,而是通过将事实与市场原来的预期相比较,并对原来的预计进行调整。预期心理影响下的市场常出现与经济理论分析不一致的变化,不了解这个特点而拘泥于基本经济理论来理解市场变化,必将遭受损失。
市场预期与实际经济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有时预测正确,有时也会大相径庭,很难说市场是否具有理性。但不论预期正确与否,预期往往成为影响短期汇率走势的最主要因素。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投机因素
投机是价格风险的转移过程,投机性因素是影响外汇汇率走势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全球外汇交易额中有90%的交易是投机******。因此,外汇交易的基本面分析必须研究投机因素如何影响外汇市场的走势。在各种分析和预期的驱使下,外汇投机活动风靡全球,同时也揭示了一些风险意义。
1、利率差异是外汇投机交易的重要根源。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当一国利率高时,外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纷纷提供低息贷款,本地以为这是廉价的资金而纷纷借贷,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入。这些资本进入的目的是通过较高的货币利率来谋取利润,或从不动产、股票买卖来谋取暴利。当资产价格炒得过高、风险加剧时,这些资金就会突然抽出,于是产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导致泡沫经济的破灭。泰国金融危机和巴西货币危机就突出地说明了这种情况。因此,利率差是投机和泡沫经济的重要根源。
2、金融监管水平低下是外汇投机交易的温床。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货币危机等实际情况来看,发展中国家外汇汇率的平稳运行与其金融监管水平及其对资本流动管理的有效性直接相关。例如,泰国采取的政策是积极鼓励资本的净流入,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建设和相应的间接金融调控工具的发展,却滞后于资本项目的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而泰国的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货币政策在调控外资流入时的自主性,加剧了对于资本回报率不可持续的预期。因此,泰国的金融体系难以抵御投机性攻击,导致了危机的发生。
3、投机性因素对外汇汇率走势的影响,称为投机性攻击(Speculative Attacks )。在经济学中,它一般是指这样的一种情形:投机者们突然取得了政府某个资源储备(如黄金储备、美元储备等)的较大份额,而这种资源的价格(如外汇汇率)正是政府承诺要保持稳定的。在固定汇率情况下,货币供给是由货币需求决定,而在国内信用扩张存在的情况下,钉住汇率意味着中央银行将损失其储备直至用完为止。可见,未来危机不是由货币市场本身引发的,而是由商品市场引发的,是经常项目赤字或实际汇率贬值的结果。由此,促成投机性攻击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对政府未来政策的预期。
4、市场投机因素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可以分为理性泡沫和非理性泡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重视预期的作用。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理性预期假说为前提,后者以否定理性预期假说为出发点。投机者总是在利用各国国家的政策漏洞和偏差以及缺乏管理经验来冲击金融市场,从市场价格的波动中获取高额的利润回报。
在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短期性资金达到了十分庞大的数字。这些巨额资金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都具有高度敏感性,受着投机性因素的支配,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到处流动,或为保值,或为获取高额投机利润。
&&以上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但外汇市场与其它市场相比,信息量异常庞大,真伪难辨。这些基本面的变化正说、反说都有理,就像股评:利好消息出来了,如股市大涨,可以说是&受利好消息刺激的原因&;利好消息出来了,若股市大跌,又可以说成是&利好出尽是利空的原因&。因此,汇评师的言论不可全信,而单纯通过对基本因素的分析来获得利润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好是综合判研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
附: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45个同盟国在1944年7月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村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该组织于日正式成立,日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
2、八国集团(G8)
八国集团的全称是&八国首脑会议&。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的倡议下,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于1975年11月在法国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议。1976年增加了加拿大,形成七国集团,也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1994年第20次会议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正式参加政治问题讨论,形成了&7+1&机制。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作为东道主邀请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从此,延续了23年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成为八国首脑会议。
3、欧佩克(OPEC)
欧佩克的全称为&石油输出国家组织&,该组织成员国的石油蕴藏约占世界石油蕴藏总量的77%,其石油产量约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40%。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于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其成立的宗旨是维护产油国利益,维持原油价格及产量水准。成立时,有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拉克及伊朗五国加盟。其后,陆续加入的会员国包括:卡塔尔、利比亚、印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及加蓬八国,其中厄瓜多尔及加蓬已退出。石油、黄金与美元,是全球重要的战略资源,因而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的石油政策与美元汇率的涨跌息息相关。
4、欧洲央行(ECB)
欧洲央行的全称为&&欧洲中央银行&,根据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于日正式成立,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洲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超国家货币的中央银行,它不接受欧盟领导机构的指令,不受各国政府的监督。它是唯一有资格允许在欧盟内部发行欧元的机构,欧元正式启动后,欧元国政府失去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必须实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但由于欧盟区每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和问题都不同,而欧洲央行的政策是只有一个,所以统一的政策在不同的欧盟区国家里被执行的难度很大。
5、美联储(Fed)
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类似于美国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保证经济获得最大程度的非通货膨胀的增长。美联储是根据1913年美国国会的一项法案设立的,共由12家区域性的联邦储备银行构成,这12家银行各自推举一名代表出任美联储联邦顾问委员会成员。每月,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都将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对各联储银行收集来的消息和其它相关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形势作出评估,随即决定采用什么方式来配合经济的增长或延缓经济的下滑,包括利率水平的决定。由于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美联储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看法和政策都显得非常重要,对外汇市场常常有较大的影响。
6、美国财政部
美国财政部成立于1789年,其职责是处理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事务、征税、发行债券、偿付债务、监督通货发行,制定和建议有关经济、财政、税务及国库收入的政策,进行国际财务交易。财政部长在总统内阁官员中居第二位,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美洲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国家开发银行的美方首脑。从2001年开始的美元弱势行情,跟美国财政部的大肆宣传很有关系。美财政部的一举一动是外汇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其现行的政策是利用弱化美元来解决美国越来越严重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以及劳务市场等问题。
7、日本财政部
日本财政部是外汇市场里最活跃的成员,专门负责日元政策和外汇市场的干预工作,曾经为干预日元的波动而一日花掉150亿日元。日本央行原来是个财政部底下的一个机构,后来成为独立的央行,负责印刷钞票、利率政策和其它金融方面的问题。日本央行用10年时间的&零利率政策&应对1989 年以来的日本经济衰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每次财政部决定干预汇市的时候,日本央行就会利用20多个被选银行部署汇市的干预行动。
流量统计代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交易基本面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