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我的陌陌陌陌

乡镇概况自然地理城市名片
历史人文大事要览
最新发布高台新闻
最新发布信息公开政务专题
项目动态旅游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廉文存读第五期
纸短情长 家风悠扬
&&毛泽东的四封家书
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岸英、岸清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毛岸英、毛岸青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生子。毛泽东在信中将&岸青&写成&岸清&,为让读者领略到伟人书信的原貌,我们不作修正。
毛岸英,1922年出生,1937年到苏联学习。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苏联,长达四年的苏联卫国战争由此开始,1944年,毛岸英在苏联红军中担任某坦克连党代表,远赴前线作战。1945年底,毛岸英回到阔别八年之久的祖国。回国后,他积极参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并以自己的语言优势,翻译了多部马列著作。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幸战死沙场,得年28岁。
毛泽东写这封信的1941年,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都在苏联念书。毛泽东很关心他们读书的情况,1939年8月,毛泽东曾去信给毛岸英兄弟,告诉他们已托时任中国共产党驻西安代表林伯渠买了一批书寄给他们,这封信提到这批书未成功寄达。毛泽东也在信中经常提到自己的读书情况,如1939年8月的信中即说他近来&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
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并不放任自流。1947年毛泽东在写给毛岸英的信中,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这大概就是毛泽东教育子女的原则吧。
你不会再做河伯了
刚发一信,就接了你的信。喜慰无极。你痛苦、忧伤,是极好事,从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忧伤,表示你认真想事,争上游、鼓干劲,一定可以转到翘尾巴、自以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动权就到了你的手里了。没人管你了,靠你自己管自己,这就好了,这是大学比中学的好处。中学也有两种人,有社会经验的孩子;有娇生惯养的所谓干部子弟,你就吃了这个亏。现在好了,干部子弟(翘尾巴的)吃不开了,尾巴翘不成了,痛苦来了,改变态度也就来了,这就好了。读了秋水篇,好,你不会再做河伯了,为你祝贺!
这是毛泽东1963年1月4日写给小女儿李讷的信。当时,23岁的李讷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念书。《庄子?秋水》中讲到有一个自大的河伯,见到百川灌河,水流巨大,欣欣然有喜色,自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等看到无边无际的北海之后,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河伯正是毛泽东信中所说的翘尾巴、自以为是的人。
毛泽东对李讷的大学生活十分关注,始终给予处在痛苦与困惑中的李讷鼓励。十一天后,即1963年1月15日,毛泽东又去信给李讷,信中说她&大有壮志雄心,大有自我批评,大有痛苦、伤心,都是极好的&,并鼓励她要合群,多与同学们交心,因为&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大有可为&。
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
逸民同志:
一月三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感谢你详细地将乡里情形告诉我。
乡里贫苦人民生活困难,烈士家属更加困难,暂时只好忍耐一点,待土地改革后就可能好一些了,那时人民政府也可能给人民以一些帮助,例如贷款等,人民就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
烈属的照顾是全国范围内的事,全国有几百万户烈属,都要照顾,自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但最困难的人民,当地人民政府在减租时土改时及青黄不接的岁月,应当尽可能给以照顾。
你在乡里做工作,很好,可以常常来信,告我以乡中情形。
请你替我问候乡里的同志们,希望大家努力和进步。
此复,顺祝
一九五〇年五月八日
毛逸民是毛泽东的远房叔父,1950年时在中共湘潭县第三区委员会担任宣传委员。在近代中国革命中,湘潭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不少人为自己的理想、为民族的独立、为国家的富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逸民希望兼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家亲戚、湘潭儿女这三重身份的毛泽东,能重点照顾湘潭当地的烈士家属。毛泽东在这封信中认为烈属的照顾要坚持全国一盘棋,不能特殊对待某个地区,更不能特殊对待自己的家乡,因此拒绝了他的请求。
在家书中向亲戚询问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地方政府的施政情况,是毛泽东联系基层群众的一种常用方式。当然,毛泽东也很关心亲戚们的生活情况,有时也用自己的稿费予以接济。
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
南松表兄:
正月来信收到了,感谢你的好意。运昌兄给我多次信,我回了一信,寄南县白蚌口,不知他收到没有?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十哥、十七哥还在否?十一哥健在甚慰,他有信来,我已回了一信,不知他收到否?你说乡里缺粮,政府不发,不知现在怎么样?还是缺粮吗?政府一点办法也没想吗?来信时请详为告我。
此复,即问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二日
文南松、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兄。信中提到的十哥叫文泮香,他是文南松、文运昌的大哥,十一哥叫文涧泉,十七哥叫文枚清,是文涧泉的胞弟。写这封信的五天前,即1950年5月7日,毛泽东去信给文涧泉,向他询问十哥、十七哥的情况,这封信中再次询问他们的情况,可见毛泽东对亲友的惦念。
毛泽东经常收到要他介绍工作的亲友来信,这封信中提到的文运昌,早在1937年11月就写信给毛泽东,表达了想去陕北工作的意愿,毛泽东同月27日回信给他,说陕北&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火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新中国成立后,文运昌又通过文南松,请毛泽东为他介绍一份工作,毛泽东坚持不为自己的亲戚谋利,要文运昌自谋职业。
古人治家的经验与教训
初知傅竖眼时,我以为&竖眼&是绰号。查阅《魏书》、《北史》,却没发现有这方面的意思。尽管如此,我仍对傅竖眼耿耿于怀,甚至自费专程跑到他的故里山东淄博去看《傅竖眼墓志铭》。
傅竖眼是北魏名臣,东征西战,屡立军功,被擢升为益州刺史。据《魏书?傅竖眼传》记载:&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抚蜀人以恩信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窃。有掠蜀民入境者,皆移送还本土。检勒部下,守宰肃然。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民矣!&北魏宣武帝对傅竖眼赞赏有加。
  到了孝明帝执政初年,傅竖眼因病辞职。临回乡前,益州百姓对傅竖眼十分留恋,纷纷前来送行,甚至远送数百里。
  由于北魏鲜卑族统治者施行种族歧视政策,视益州僚人(仡佬族)为蛮夷,肆意劫掠、贩卖僚人为奴,尤其是傅竖眼辞职后,朝廷任用酷吏元法僧为益州刺史,更是变本加厉地迫害奴役僚人,终于激起民愤。僚人纷纷投奔南朝的梁国,甚至配合梁军围攻北魏郡县。北魏朝廷闻之震惊,只得再次派傅竖眼前去招抚。&僚闻竖眼至,莫不欣然,拜迎道路,于是而定。&
  这时,北魏的新皇帝岁数太小,其母胡灵太后掌权。胡灵太后闻知傅竖眼战功后立即下旨嘉奖慰问,并御赐骏马一匹、宝剑一口。后因年迈体弱,傅竖眼上书请辞,朝廷不许,又任命他为安西将军、岐州刺史。北魏打下梁州后,又派傅竖眼为梁州刺史。梁州百姓闻知傅竖眼为州长官,奔走相告。遗憾的是,傅竖眼到任后旧病复发,不能问事。不久,朝廷又命傅竖眼为镇南将军,都督梁州、益州、巴蜀三州军事。
  就在这时,梁国萧衍派遣他的北梁州长史锡休儒、司马鱼和、上庸太守姜平洛等率军侵犯直城。傅竖眼此时年事已高,病魔缠身。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傅敬绍自小随父东征西战,熟悉兵法,而且胆力超人。于是傅竖眼派傅敬绍率军迎敌,只一仗,就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但是傅竖眼不善于治家,疏于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三个儿子自幼没有受到父亲个人修养的熏陶。傅敬绍凶残暴戾,聚货耽色,倚仗父亲功高德重而骄傲自满,横行霸道,百姓敢怒不敢言。况且自己又刚打了胜仗,更加年轻气盛,残暴不仁,为害百姓。这令傅竖眼十分气愤和失望,但已是有心无力,只恨自己疏于管教。
  后来,傅敬绍见天下时势多变,群雄起于四方,就想在父亲管辖的地盘上反叛朝廷,自立为王。他暗中串通握有兵权的大舅子唐昆仑,令其在外煽惑人心,聚众包围梁州城,他自己留在城内作为内应。这一阴谋因他手下的人告发而泄露。城内的官兵逮捕了傅敬绍,押送到傅竖眼的面前。傅竖眼又恨又痛,但又不能违反法度,只好大义灭亲,下令将傅敬绍斩首。不久,傅竖眼羞愧而死。
  孝庄帝因感念傅竖眼治理益州的功德,又让其次子傅敬和担任了益州刺史。但傅敬和与他的哥哥一样,也是贪杯好色、鱼肉百姓之辈,更令益州百姓大失所望。梁国乘机派樊文炽率军攻占了益州,傅敬和当了俘虏。
  后来,北齐取代了北魏,势力强大。梁国为表南北和平友好之意,就把傅敬和送还给北齐。北齐又任命傅敬和为徐州刺史,但他仍沉溺于酒色,终于酿成民变。有一次,农民起义军趁傅敬和大醉不醒,杀进徐州。傅敬和醒来,发现大势已去,慌忙化装成老百姓逃回故里,直至病死家中。傅竖眼第三子傅敬仲更没有什么出息,史家几乎懒得记载这位无名之辈。《傅竖眼传》自此结笔。
  傅竖眼的故事令人感慨。作为一代名臣,他才能卓越,具备了各种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但对他来说,自己是不完美的。虽然做出了不朽的政绩,但家教却是失败的,没有培养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即使朝廷再怎么追封记功,对他来说也只有羞愧了。
  有鉴于此,历史上有许多名臣对其子女从小就严格要求,以免重蹈覆辙,尤其是颜之推堪称官员教育子女的典范。颜之推三经亡国,历仕四朝,均为高官。当时官宦子弟大都醉生梦死,不学无术,全凭父荫而得官职,无需个人奋斗。置身如此社会,颜之推提倡&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鞭策子女潜心读书,居家尽孝,为国尽忠,&行道以利世&。他常告诫子女:父兄不可永远依靠,家产也不可能永远保持下去,一旦遇到不测之祸,就会失去庇护,因此人要自力更生。颜之推还意识到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少年时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因此,颜之推非常关注子女的交际圈,以防误入歧途。
  颜之推晚年作《颜氏家训》。《颜氏家训》问世以后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究其缘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士大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继承和发展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教育思想。
  走笔至此,笔者想起清朝张伯行、张师载父子。张伯行居官清正廉明,每到一地做官,都勤于供职,造福于民。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奉旨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福建百姓痛哭相送。为此,康熙皇帝曾赐予他&布泽安流&、&廉惠宣猷&的匾额。张伯行秉性耿直,对腐败风气深恶痛绝。他说:&我为官,誓不取民一钱!&他又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总督噶礼的横征暴敛,在任内尽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他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正因为如此,他受到总督噶礼一伙人的嫉恨。在举荐清官时,噶礼等人没有推举他。康熙皇帝南巡到达江苏,谕令总督和巡抚举荐贤能的官员。在举荐的名单中,康熙皇帝没有看到早已闻名朝野的清官张伯行,于是对噶礼怒道:&朕听说张伯行居官清廉,是个难得的国家栋梁之才,你们却不举荐!&说完又转向张伯行说:&朕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朕举荐你。将来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绩来,天下人就会知道朕善识英才;如果你贪赃枉法,天下人便会笑朕不识善恶。&
  张伯行不但勤于治国,而且严于治家,其子张师载深受其影响。雍正初年,张师载任扬州知府,时刻以父亲为榜样。当时正遇特大荒年,高邮县吏隐瞒不报,使得高邮湖西的灾民得不到赈济。张师载微服走访,见饥民满道,不等到县吏报灾就拨来了赈灾的钱粮。江都的芒稻闸,是淮河、黄河、高邮湖、宝应湖的入江要津,夏季水位很高。守闸官吏受利益的驱使,只顾漕运,不肯开闸泄洪。张师载详细查问了情况,了解到盐粮船经过,水深只需六七尺,而眼下水深却已达十余尺,于是亲自前往芒稻闸,督促闸役开闸。从此以后,芒稻闸的开启关闭权,直属扬州府,后来成了定例。
  张师载从小读父亲的文章,注重研究理学,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张师载认为,家庭教育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基础。他将汉唐以来著名的&型家正俗之篇&编辑成册,书名《课子随笔》。这部书分上下两卷,续编一卷,共收有八十四篇家训、家规、信札。张师载在《课子随笔?序》中强调:&风俗之厚薄,不惟其巨,其端恒起于一身一家。&该书于乾隆年间出版后又多次刊印,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大。
  历史上在治家方面最成功的官员恐怕当属晚清名臣曾国藩了。曾国藩长期出任封疆大吏,冗务缠身,但他经常忙里偷闲写信教育家人。在家书中,曾国藩始终要求子女以&勤、俭、谦&三字为主,禁绝奢侈慵懒,不许他们攒钱买地,不许他们做官谋财,不许他们训斥仆人,不许他们欺负邻里,只求他们成为读书明理、德才兼备的君子。曾国藩认为,严肃的家训和淳朴的家风有益于后代健康成长。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随行的妻女竟然白天下厨做饭,晚上纺纱织布。即使后来官居一品,位至相爵,曾国藩仍然以身作则,通常用餐只有一个荤菜,身上那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个春秋。
  受曾国藩影响,曾氏家族中几乎没有出过大官,但是涌现出不少文人。据研究者统计,曾国藩身后共出二百四十多个颇具名望的人才,没有出过一个纨绔子弟。曾国藩谢世后,其家书被编辑为《曾国藩家书》,作为官员教子的典范流传至今。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曾认真读过《曾国藩家书》,乃至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往今来,官风与家风,治国与治家,总是紧密相联的。从政者不仅要会治国,还得会治家。一名官员的个人修养不错,但治家却很糟,则历史对他的评价会大打折扣。我们需要坚守信仰的道德君子,但更需要能将自己的信仰传递下去的治家能臣。须知,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将治家的理念传承下去,才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担当,而这往往比坚守自己的独立人格更为艰难,对社会的影响也更为深刻。
  傅竖眼相较于颜之推、张伯行、曾国藩等人,有着同样高尚之处,他们都是注重个人品行的道德君子,不愧士大夫的称谓;他与后者也有云泥之别,在治家上堪称失败者。这一点值得今人深思。当今身居要职的官员不仅要廉洁奉公,还要严于治家教子,不妨拉上家人读读《颜氏家训》、《课子随笔》和《曾国藩家书》,防患于未然!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高台县人民政府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陇ICP备号本站中文域名: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技术维护:
投稿邮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今天是:
发布时间: 点击次数:次
&&&&没有找到信息!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500 - 内部服务器错误。
您查找的资源存在问题,因而无法显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回我以前的陌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