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同业业务有什么影响

|||||||||||
最新播报:
M2增速放缓或因同业业务收缩 货币政策难显著放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6%,分别比11月末和上年末低0.6个和0.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总量结构有所变化,利率上升对债券融资抑制作用显现。分析人士表示,高利率给投资带来了一定抑制作用,未来数月经济下行压力和信用违约风险可能增大,但货币政策不大可能显著放松,控风险将成为货币政策长期目标。
  同业业务收缩
  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分别比11月末和上年末低0.6个和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3.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比11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全年净投放现金3899亿元。
  201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4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96亿元。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825亿元,同比多增279亿元。年末外币贷款余额77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全年外币贷款增加935亿美元。
  201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2.56万亿元,同比多增1.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4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50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768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少增4458亿元。201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2万亿美元。
  中金公司表示,12月M2同比增速明显回落,货币条件继续收紧。财政存款虽有明显投放,但全年预算赤字难以完成。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12月M2增速下降,但财政巨额放款、信贷同比稳定、外汇占款仍较高,意味着M2增速下滑主要源于金融同业部门创造货币的收缩,监管部门将出台措施收紧同业业务的市场传闻已对该业务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金融去杠杆有明显成效。
  债券融资受抑制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数据显示社会融资总量结构有所变化,利率上升对债券融资抑制作用显现,对信托委托贷款影响尚不明显。在宏观审慎治理的影响下,2014年影子银行难以维持高速增长。
  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比上年多1.53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80万亿元,同比少4530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219亿元,同比少289亿元。12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23万亿元,同比少3960亿元。
  从结构看,全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同比低0.6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3.4%,同比低2.4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14.7%,同比高6.6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10.7%,同比高2.6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4.5%,同比低2.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0.4%,同比低3.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1.3%,同比低0.3个百分点。
  彭文生表示,12月信用债净增量明显下降,高评级发行人可能暂停发债或转向贷款等其他融资渠道,低评级发行人则选择推迟发行。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受利率上升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银行进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意愿有明显改善。预计影子银行监管新规会影响银行同业业务,促使银行适当降低杠杆率,加上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的配套细则,2014年银行表外资金供应和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将同时面临收紧压力。
  他预计,2014年社会融资总量为20万亿元左右,增速将较2013年明显放缓。社会融资的放缓和非金融部门融资成本上升将对投资活动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短期内将带来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但从长期看,规范影子银行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改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短期经济或有下行风险
  彭文生认为,金融监管难以完全替代谨慎的货币政策,控制金融风险将成为货币政策长期目标,2014年货币政策难有显著放松,总体融资条件的紧缩将带来未来几个月经济下行风险。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博认为,受年初贷款需求季节性回升、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等因素的影响,预计1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将有大幅上升。201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利率市场化、经济去杠杆、资本流动规模和方向的变化将对信贷供需关系和货币供给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预计2014年信贷投放速度将较2013年进一步放缓,全年新增贷款9.8万亿-10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6%-13.9%;预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9万亿-19.6万亿元,较2013年扩张1.1万亿-1.7万亿元,但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全年M2新增15万亿-15.8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3.5%-14.2%,M1余额同比增长9.6%-11%。
  交通银行研究报告预计,2014年货币政策对流动性趋紧的应对会相对积极一些,这可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小幅下调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二是公开市场资金投放的力度将有所加大,特别是运用SLO、SLF的针对性调节力度会进一步加大。(记者 任晓)
[责任编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激增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增加的风险
>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激增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增加的风险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激增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增加的风险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资金形态日益丰富,资金运转形式也趋于饱和,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激增。中国市场化基础利率体系开始成形,但商业银行同业融资却不受存贷比约束,银监会有关部门起草的《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管理办法》已成形,并与2014年2月开始执行。这一文件的形成,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压力,但是也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同业交易的关注 ,也使我们更明确的看到了利率双轨制的套利空间,其对宏观环境下金融与稳定的影响也开始显现。这既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积极的作用,也是资本趋利的天然本性。所以,在商业银行业务激增所引起的利弊同时存在时,我觉得其积极影响是大于其负面影响的,我们应对商业银行追逐经济利润的动机应予以肯定。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激增;积极影响
  我国的银行同业业务是指以金融同业客户为服务与合作对象,以同业资金融通为核心的各项业务,是我国的商业银行最近最有代表性并渐渐发展成了主要融资业务的项目。例如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对于同业融资业务近年来呈现者&井喷&式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井喷&式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强了跨地区的同业信息交流,可适当缓解银行同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问题
  在我国最基本的存贷款市场上,广大国民对于资金的分配最初主要是国有的四大银行,其次为其他的金融机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推动,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之间资金的互相拆借,同业业务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收入、利润明显提高,这归功于国内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等进行的广泛、深入地合作。
  2、加快了闲置存款资金,互惠互利
  从一般型业务合作上,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互为客户,相互之间提供融资便利和资金支持。一旦一些银行没有足够的贷款项目,就会出现内部存款过剩的情况 ,而存款过剩可能面临要支付高额的利息。利息收入仍是现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主要利润来源,这样一来更加加快了闲置资金的流动性,提升了国内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为了保证资金不滞留并能灵活流动产生价值,利用利率双轨制的套利空间,先将一部分资金融资给利率相比较高的银行进行短期的拆出,等需要时再进行借入来增加价值。
  3、依靠同业负债可缓解资金流动压力
  同业业务发展需求来源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差异的不断增大。在我国经济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客观上存在规模、网络、服务、顾客忠诚度以及认可度等多方面的差异,虽然每一家商业银行背后都有强大的国家信用在支撑,但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不同商业银行在存款市场上的竞争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存款准备金率较高、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下,部分存款增长乏力的银行就依靠同业负债暂时缓解流动性压力。
  二、同业融资业务潜在风险及隐患
  1、规模风险
  因为同业拆借业务没有规定限额,银行可不断通过同业拆借业务来实现资产负债表上资金规模上的虚增。从存款项目来看,以工商银行平凉分行和浦发银行兰州分行两家分行同业拆借业务为例:因为浦发银行在某段时间储备有多余的闲置短期负债,为增加资金的流动,浦发银行协议拆出一部分资金借给工商银行一部分资金,浦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未发生变化,只是资产科目的互相调整。但当工商银行借入资金后,其资产规模将上升。在会计期间末,两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合计的总资产比之前增加。所以,如果这种银行之间同业拆借业务越来越多而且没有限制的时候,就会产生潜在的规模风险。无限制的现金流波动将加大流动性风险。很多商业银行都有过度依赖同业资金的现象,无限制的同业融资会直接增加宏观金融的不稳定性。规模风险的持续存在以及持续增加会影响银行对现金流的准确预测,也无法合理匹配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埋下了风险隐患。从贷款项目来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信贷规模的持续收紧使得商业银行借助同业业务渠道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从中间业务来看,银行将同业业务的低成本资金更多的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项目,规避了监管的同时使得同业业务逐渐呈现出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一面,相应的规模风险也会加大。
  2、资产端与负债端期限错配,产生流动性风险
  我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在运行过程中一直伴随的风险就是资金的流动性。成立期限短、发展还不稳定的一些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试图通过,拆短投长,将拆借来的同业资金投资于期限较长、利率更高的其他资产形式或者进行返售资产买卖。在货币政策宽松,国家政府积极鼓励,同业利率较低时,举这一行为带来的将会是高收益的回报并且充分的利用了同业拆借资金,可以说银行之间可以达到互赢。可是,当国家为规避通货膨胀,市场经济运行不景气的时候,同业资产之间资产端和负债端这种期限错配很容易让银行陷入资金困境、资金链断层的资产流动性风险。而央行此举的初衷就是部分银行的不理性行为,导致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大增。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具有互逆性。换句话说就是对期限错配偏好的互逆性上,银监局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对同业业务期限错配的约束。但是商业银行期限错配对同业融资盈利很重要。在金融机构资金的流通紧张,同业业务部门却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时候,银行内控部门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往往会严格控制资金外流。而市场利率又可能出现上升可能,银行可能错过盈利的好机会。
  3、增加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同业融资业务的利好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紧密联系到一起,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过于频繁的发生会大大加大金融风险关联度,金融体系特有的防火墙作用渐渐减弱。银行之间一件很小的风险事件,可能会通过金融机构这种越来越紧密的关联度更隐蔽、更快速的扩展到整个金融机构,类似于蝴蝶效应。大大的增加了宏观金融的流动风险。商业银行平台之上的各种业务是同业业务的同业的创新业务。为了提供柜面互通、支付结算和资产托管等服务,通过输出联网,在总的清算系统中接入各小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这样一来,各小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也成为了平台服务上的商业银行的主要同业资金来源。这种平台上的合作模式具有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优点,但是也加大了风险敞口,而且交易对手也过于集中。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激增的积极影响以及可能增加的风险相关推荐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银行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研究
银行同业业务 银行同业业务与流动性风险研究
摘 要: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迅速,流动性风险加大,给中央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新的要求。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一般存贷款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业务规模和流动性风险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同业业务对于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并从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视角,探讨平滑流动性风险的途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04 DOI:10.3969/j.issn.15.12.09   一、引言   2008年,为减少国内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商业银行出现超常规信贷投放,导致信贷风险集聚。2010 年后,宏观政策急速转向,监管机构开始采取信贷额度管理、资本金约束、存贷比管控等加强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同业业务成为银行削减贷款规模、规避监管政策和寻求套利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支撑了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因同业业务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升商业银行创新能力,降低资本占用,同业业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的占比超过30%,已接近“三分天下”的格局。这一业务结构变化也给银行流动性水平带来了新的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复杂性、传染性、隐蔽性和危害性都呈现出增强趋势,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6 月爆发的银行业“钱荒”事件充分暴露了同业业务存在的风险隐患,提醒监管机构必须正视同业业务扩张的严重性,同时也使同业业务与银行流动性水平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   二、文献综述   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来看,国外研究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风险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多是基于金融危机的视角,主要针对金融危机期间的“流动性囤积”,包括对手方风险、预防性囤积和投机性囤积。Heider、Hoerova & Holthausen(2009)指出,在金融动荡期,流动性需求上升而流动性供给下降,虽然中央银行会大规模注入流动性,但较高的风险水平可能会引发逆向选择,持有多余流动性的银行会采取信贷配给策略,甚至会退出资金市场,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且交易量剧减,极端情况下整个市场出现停滞[2]。Gale & Yorulmazer(2011)总结了预防性流动囤积以及投机性流动囤积,前者是在银行面临总量流动性冲击或异质性流动性冲击时,为避免自身陷入支付危机或避免过高的融资成本而进行流动性囤积[3]。Diamond & Rajan(2009)指出,资产市场现金定价(Cash-in-the-market Pricing)可能导致非流动性资产价值严重低估,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收益将高于非流动性资产,银行会进行投机性囤积[4]。Acharya、Gromb & Yoru-   lmazer(2008)还提及银行的战略性行为,认为在危机期间拥有充足流动性的银行对于流动性紧缺的银行而言具有讨价还价能力,可能会趁火打击,通过“挤压”的方式,在战略上对困难银行袖手旁观,主动减少提供流动性以迫使后者贱卖资产,既能在未来以低价收购资产,又可以打击竞争对手[5]。   国内学者对流动性的关注更多集中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近两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特别是“钱荒”事件的出现,使得国内的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的宏观流动性与微观流动性背离现象。袁增霆(2013)认为,流动性恐慌由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引起,短期内造成了货币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并引发银行同业交易阻滞、信贷收紧、货币市场基金挤兑等混乱状况,银行业对非标债权类金融资产的运用及同业交易,正是此次恐慌的风险源[6]。王晓晗、杨朝军(2013)通过对我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与流动性冲击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流动性宽松时期,不断提升的市场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使银行风险资产过度膨胀,为流动性危机埋下隐患[7]。朱孟楠、候哲(2014)以2013年6月“钱荒”为背景,在商业银行资金错配缺口估算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模型的研究,认为商业银行资金错配引发“钱荒”的观点并不成立,商业银行交叉持有理财产品或其他形式资产,以及普遍存在的商业银行惜贷现象,导致资金“空转”没有流向实体经济[8]。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对银行监管约束、银行同业业务规模、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它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详细分析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和变量选取   本文在借鉴彭建刚(2014)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识别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银行同业规模的影响因素,建立如下面板回归模型[9]:   式(1)为考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模型,式(2)为考察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模型。其中,i表示银行个体,t表示观察年份。被解释变量LDit表示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流动性资产。TYit表示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由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平均占比计算得出,JGit为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约束,用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来表示。∏1和∏2为流动性缺口方程和同业业务规模方程中的控制变量。影响银行流动性和同业业务规模的控制变量主要有三类:一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成长性,以银行期末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GAit表示;盈利能力,以银行当期资产利润率ROAit表示;信贷风险,以银行当期不良贷款率NPLit表示。二是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具体包括通货膨胀水平,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t表示;实体经济增长情况,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FAGt表示。三是货币政策因素,具体包括利率水平,以当期活期存款利率RDt表示;货币增长速度,以基础货币同比增长MOit表示。
  本文选取16家上市银行作为考察样本,包括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八家股份制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深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各家银行2007年到2014年的年报数据。   (二)实证结果和分析   1.同业业务规模与流动性缺口实证分析   由于式(1)主要考察的是银行的流动性缺口与其同业业务规模占比之间的关系,所以首先对LDit与TYit进行回归,然后加入银行其它内部特征变量: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GAit和银行资产利润率ROAit进行回归,最后加入宏观经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CPIt、FAGt和货币政策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RDt、MOit。经对各个方程进行Hausman检验,获得的结果均显示存在个体随机效应,因此相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   表1 的回归结果表明,TYit对LDit的解释系数均为正数,即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占比TYit越高时,LDit越大,说明随着银行同业业务占比的提高,银行流动性缺口率呈现扩大趋势。加入银行内部因素后的回归模型中,资产增长率GAit和利润率ROAit等对银行流动性缺口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随着商业银行资产增速越快,盈利能力越高,同业业务占比越高,相应地,流动性缺口率越大,银行流动性越差。回归结果3显示,在选取的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两个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FAGt)对银行流动性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越高,银行流动性状况越差;通胀水平CPIt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回归结果4显示,在货币政策因素中,基础货币增长速度MOit对流动性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础货币增长速度越快,银行流动性越差,而存款利率水平RDt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2.同业业务与流动性管理实证分析   式(2)主要考察的是银行的同业业务规模占比与银行受到的监管约束之间的关系,分别对TYit与CARit(资本充足率)、TYit与LTDit(存贷比)、TYit与RLit(贷款增速)进行回归,同时加入银行其它内部特征变量:总资产的同比增长率GAit和银行不良贷款率NPLit,宏观经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CPIt、FAGt和货币政策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RDt、MOit。获得的回归结果见表2。   表2的回归结果1显示,CARit对TYit的解释系数为负数(-0.4367),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低,其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越高;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越低,越接近监管的最低资本要求,表明其受到的资本监管约束越强,从而反映出银行资本监管约束强度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回归2显示,LTDit对TYit的解释系数为正数(0.2023),即银行的贷存比越高,其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越高;而银行的贷存比越高,越接近监管的最高贷存比要求,表明其受到的贷存比监管约束越强,从而反映出银行贷存比监管约束强度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回归3显示,RLit对TYit的解释系数为负数(-0.6231),即银行的贷款增速相对越低,其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越高;而银行的贷款增速越低时,表明其受到一定的贷款规模控制,从而反映出银行贷款规模约束强度与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之间的正向关系。回归结果4反映了银行受到的监管约束越强时,其发展同业业务的动机越强。   表2的回归结果也显示,银行内部因素中,资产增长率GAit和不良贷款率NPLit对银行同业业务占比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增速越快,同业业务占比越高,反映出同业业务逐渐成为银行资产负债扩张的重要途径;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同业业务占比也相应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随着信贷风险水平的提高,银行倾向于相对收缩信贷业务,扩大被认为风险相对较小的银行同业业务,从而相对提高资本边际收益。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影响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FAGt对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通胀水平CPIt、基础货币增长速度MOit以及存款基准利率水平RDt对同业业务规模的影响不显著。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探讨了监管约束、同业业务、流动性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同业业务的规模与监管约束强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同业业务自身的操作成本的影响。在同业业务操作成本固定的情况下,一般信贷业务受到的监管约束越强,同业业务发展的规模也相应越大。   二是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水平受到同业业务规模占比的影响,当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较小时,一般不会产生流动性风险。当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占比超过一定程度,随着同业业务规模比重的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也相应提高,直至产生银行危机。   三是随着同业业务规模的扩张,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加剧。为平滑流动性波动,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中央银行需加强流动性管理。由于利率引导效果不显著,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非常规政策工具来强化管理。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对中央银行在加强流动性管理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加强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监管,有效控制银行同业业务无序扩张对微观流动性风险水平和宏观流动性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其次,在逐步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同时,应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稳步推进银行间同业存单业务试点,从而缓解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深度,丰富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   再次,中央银行在调整流动性引导和管理政策时,应考虑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扩大对宏观流动性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加强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在流动性总量充裕的大环境下,中央银行需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提升短期利率“引导”的有效性,同时,加强非常规政策工具创新,适时、定向地注入流动性;通过定向宽松流动性,以强化利率“引导”的政策效果,使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须注重与财政政策相结合,弱化商业银行流动性囤积动机,理顺同业业务资金流通渠道,使同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避免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从而降低同业业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于明)   参考文献:   [1]单湘莉.同业业务扩张导致流动性危机[J].银行家,2013(8).   [2]Herider.Florian,Hoerova Marie & Holthausen Cornelia.?Liquidity Hoarding and interbank market Spreads[R].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3]Gale Douglas&Yorulmazer.Tanju.Liquidity Hoarding[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2011(3).   [4]Douglas W.Diamond & Raghuram G.Rajan. Fear of Fire Sales and the Credit Freeze?[R].NBER Working Papers 14925,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   [5]Acharya,Viral V,Gromb,Denis and Yorulmazer.Imperfect Competition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for Liquidity as a Rationale for Central Banking[R].Available at SSRN:http:///abstract=08(9).   [6]袁增霆.流动性恐慌的现象与根源[J].中国金融,2013(14).   [7]王晓晗,杨朝军.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与银行风险研究[J].投资研究,2014(7).   [8]朱孟楠,候哲.中国商业银行资金错配问题研究――基于“钱荒”背景下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4).   [9]彭建刚,王佳,邹克.宏观审慎视角下存贷款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识别与控制[J].财经理论实践,2014(7).   [10]赵玉睿.强化同业业务流动性管理[J].中国金融,2014(8).   [11]万志宏,曾刚.后危机时代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与货币政策传导[J].国际金融研究,2012(10).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业业务监管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