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延迟退休,我依然交15年最低门槛,然后不交了,等到了退休年龄60或65能领取到养老金交15年可以不交吗?

  社科院建议从2018年起延迟退休 女性每3年延迟1岁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依然面临制度公平性、财务可持续性、制度运行效率等诸多问题。  12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  绿皮书称,“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发展条件与快速增长时期迥然不同,尤其是人口、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如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为相对有限剩余、普通劳动力工资快速上涨、劳动力市场矛盾多发等问题。  准确判断和理解未来中国人口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妥善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转折所引发的挑战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全面实现“十三五”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基础。  低龄退休人员潜力待开发  绿皮书称,人口结构变化已引起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2004年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大的转变,出现了刘易斯转折点,劳动供给从无限供给转向了有限供给。“十一五”期间,劳动力短缺就呈现出不断严重的趋势,“十二五”时期劳动力短缺局面在“十三五”时期将持续。  研究发现,全局性劳动力短缺不仅表现在城镇,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也会在“十三五”期间逐渐显现。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的不足,而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新型农民的短缺。  绿皮书说,各种迹象表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已经转移殆尽,农业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农业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十三五”期间农村劳动力问题将逐渐凸显,并可能对农业生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谁将是未来农村和农业的劳动力,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  此外,我国存在大量低龄退休人员,开发其潜力是今后的主要方向。鉴于我国退休年龄规定始于几十年前,已经显得过低。绿皮书建议,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在具体建议中,社科院提出,首先,实现养老金制度并轨,将退休年龄归为两类: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年龄和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年龄。  其次,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再次,居民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从2033年开始每3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完成。同时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机制,可考虑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  测算表明,延迟退休年龄可有效改善城镇劳动力的供给状况,增加城镇适龄(退休年龄以下)劳动年龄人口,延缓其比重下降趋势。  全面二孩大幅反弹可能性很小  社科院近期开展的调查发现,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虽然有可能会引起生育水平的波动,但并不会引起大幅度全面反弹。  绿皮书分析称,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二胎生育意愿已经不高,同时考虑到按照生育意愿真正实现二孩生育行为的比例更低,且生育要在多年内逐渐实现,实际上引起生育水平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很小。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生育水平降低,全面二孩大幅反弹可能性很小到1.5及以下后,即便是鼓励生育,效果也十分有限,不会出现大幅度反弹。事实上,如果一个社会长期维持超低生育水平,那么有助于维持低生育水平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将会得到不断强化,即使采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生育率也难以回升,现在世界上很多低生育水平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也难以提升其生育水平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绿皮书认为,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低生育水平的现实,人口发展的基本形势和态势也不会因此发生转变,人口老龄化将继续,但与不放开政策相比老龄化程度有可能减轻。  目前受生育政策影响的人群已经非常小,主要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的职工,而其他社会群体受政策的约束并不大,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育意愿即使在过去政策框架下实际上也没有受到严重的抑制。  绿皮书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不仅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利于家庭和谐稳定,更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这实际上已经是当前最大的民生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越早越好,早放开,早受益;而越晚放开越不利,后果也越严重。  对于全面放开二孩生育,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如果带来生育水平的反弹,则应该被视为正面和积极的信号,因为放开生育政策的目的正是希望生育率回升;如果不能回升,则意味着不符合政策的初衷,同时也意味着陷入低生育率水平“陷阱”。  绿皮书说,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计划生育工作也必然面临转型,如何适应新的人口发展形势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冲击,将是计划生育工作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  农民工将比大学生更难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结果,2013年外出农民工达到1.66亿人,其中举家外出农民工数量达到3525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十二五”时期以后,外出农民工规模虽然仍保持扩张态势,但增速明显减缓。2010年,外出农民工增速达到5.52%,随后逐年下降,到2013年仅为1.68%。与此同时,举家外出农民工的增速却从2010年的3.54%上升至2013年的4.44%,举家外出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比例从2010年的20.03%上升至2013年的21.22%,趋势逐渐加强。  绿皮书称,从外出农民工的流向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主要的流入地。2013年,7739万人跨省流动,8871万人省内流动,分别占外出农民工的46.6%和53.4%。东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省内流动为主,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以跨省流动为主。东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882万人,72.6%仍在东部地区省际流动;中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4017万人,89.9%流向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跨省流出农民工2840万人,82.7%流向东部地区。在跨省流动农民工中,流向东部地区6602万人,占85.3%;流向中西部地区1068万人,占13.8%。  社科院分析称,农民工在产业升级中遭受的潜在风险被当前良好的就业形势所掩盖。尽管农民工工资上涨较快,社会上“用工荒”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结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冲击,甚至可能会出现比较严峻的失业风险。  绿皮书认为,从长期来看,农民工群体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难以维持,其就业形势将比大学生更为严峻,尤其是脆弱的青年农民工面临更突出的失业冲击。  人力资本水平是决定长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处于明显劣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6亿人,3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约占60%,但是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过早地进入劳动力市场,导致其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  绿皮书说,青年农民工集中在经济调整冲击最突出的地带。超过70%的青年农民工流入东部沿海地区,大约50%的青年农民工从事制造业,而受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影响最大的恰恰就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些青年农民工基本没有农业经营经历,在遭受冲击下,农业“蓄水池”功能对于青年农民工不再发挥作用。相对于同龄的城市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青年农民工的适应能力明显更弱,有可能在结构转型中加入长期失业大军。  落户门槛将更为严格  分析显示,目前我国不同类型城市的落户政策所覆盖的流动人口规模差异很大。大约有4成的流动人口居住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落户门槛不但不会下降,还可能更为严格,预计户籍制度改革对其影响很小。  绿皮书介绍,目前大约17%的流动人口居住在较大城市(300万~500万),落户限制将略为放宽,但仍然会比较严格,小部分高端流动人口将可能落户这些城市;大约35%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大城市(100万~300万)和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将有较大程度放宽,居住在这些城市的流动人口将是最有可能落户城市的群体;大约10%的流动人口居住在小城镇,将完全没有落户限制。  调查发现,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与户籍改革政策相反,尽管城区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会逐渐放宽,但是居住在这些城市的流动人口,明确表示愿意落户的人不足4成;在大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稍高一些,也仅为45%左右;然而,在严格控制的特大城市的落户意愿最高,将近6成。  绿皮书说,流动人口愿意落户的城市执行的是较为严格的落户制度,而流动人口不太愿意落户的城市却执行较为宽松的落户制度,这可能使得户籍制度改革对流动人口“落户”的推动作用有限。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到2020年我国各级政府将努力落实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绿皮书根据流动人口在各类城市的分布及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估计,若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能够顺利推动,年,每年将大约有1000万流动人口落户城镇,到2020年,流动人口将减少到2.25亿;若户籍制度改革不能顺利推进,2020年的流动人口将增长到2.8亿。
评论该主题
请在登录后,发表评论!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您现在的位置: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6:养老金交45年只能领15年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6:交45年养老金只能领15年?南方财富网小编为您提供最新延迟退休最新消息-退休年龄最新规定2016查询
  两会刚刚结束,在这次两会中,延迟退休又成了舆论的焦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部长通道&中向记者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今年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推出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目前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系误读。那么,国家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地硬要研究推行这项改革呢?这项事关亿万人民的政策出台,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为何一定要搞延迟退休?
  尹蔚民曾在新闻发布会解释: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1953年 《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的。1978年,国务院104号文件再次明确,女工人退休年龄是50岁,女干部55岁,男职工60岁。当然,一些特殊群体还有其他的政策规定。而新中国成立初的时候,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而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大大延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是74.8岁。也就是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制定的退休年龄政策,和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做出调整。
  尹蔚民还说,这不仅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为了更充分地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从2013年开始,我国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未来虽还有较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尹蔚民没提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事,但业内的人都很明白,延迟退休还和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莫大的关联。在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的几条途径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可以让人们多交几年钱,少领几年钱。基金收入多了,支出少了,这一出一进,基金的支付压力自然就小了。据《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有专家对退休年龄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退休年龄每提高1%,基金缺口缩小1.949%。如果退休年龄提高5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
  延迟退休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虽然网络上遭遇了一边倒的反对之声,但还是有老年人愿意在退休之后再工作几年,这也就是退休返聘以及老年招聘会持续热闹的重要原因。可采访他们会发现,老年人愿意再多干几年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还有价值,愿意发挥余热,再干一份工作,一来可以打发寂寞,二来可以再多赚几年工资。后者无疑是更重要的原因。退休之后,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了,如果再干一份工作,还可以再多一份收入。可是,延迟退休跟退休后再出来找活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延迟退休意味着不能在达到原本的退休年龄后领取养老金,非但不能领,还得再交几年养老保险费。少领了几年钱,多交了几年钱,还得再付出体力和精力多辛苦几年,这笔买卖是赔是赚,相信谁都能算得清。
  过去女工人是50岁退休,假如是从20岁开始工作,80岁寿终,相当于工作了30年,交了30年养老保险费,领了30年的养老金。而如果延迟到外界所传说的65岁,那就相当于交了45年养老保险费,只能领取15年的养老金了。交钱时间是领钱时间的3倍!这自然是谁都不愿接受的。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southmoney
南方财富网声明: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毕业于医学院校,在医院工作,有相对丰富的护理经验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0|
上传日期: 10:49: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
官方公共微信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中金财经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看看你要工作到何时退休
近日,一些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非常关注,网民也有一些反映。对此,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就近期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的关注,进行了回应。
近日,一些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非常关注,网民也有一些反映。对此,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就近期媒体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和部分省份养老金发放问题的关注,进行了回应。
  人社部回应养老三大焦点问题
  1、渐进式延迟退休: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对此表示,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目前,我们正在抓紧制定这个方案,将适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李忠说。
  2、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
  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
  3、增强基金支撑能力
  李忠称,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基金稽核征缴,不断提高参保缴费率;二是提高统筹层次,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按照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增强基金的共济能力;三是进一步拓宽基金筹资渠道。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推动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还将采取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增强筹资能力;四是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五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
  养老保险基金是群众的养命钱,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和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绝对安全始终是第一位要考虑的问题。国家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于侵占和挪用社保基金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
  延迟退休方案实施时间表
  2015年:制定延迟退休方案
  2016年:上报中央同意并公开征求意见间
  2017年:公布方案
  2022年:最早实施时间
  哪些人受退休年龄最新规定影响
  如果2022年落地实施,那么以下三个群体将会受到退休新政的影响。
  1、小于等于50岁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
  2、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和男性工人,主要是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
  3、小于等于60岁男性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是70后和80后,根据人社部方案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每年延长几个月退休年龄,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对于90后出生的人来说,到退休时估计已经完全赶上了新政。
  具体到每个人会工作到何时退休?比如说,如果从2022年起实施延迟退休,每年延迟六个月,按照现行的退休框架(女职工50岁、女干部和男工人55岁、男干部60岁),那么2022年退休年龄将分别是50.5岁、55.5岁和60.5岁。原本在这一年退休的人就要多干半年。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新的退休年龄为止。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什么样?
  1、在单位参保,并且从单位办理退休的:男同志,工人和干部的退休时间是相同的,都是60岁退休;女干部,退休年龄是55岁,工人是50岁。
  2、在个体窗口办理退休的:男同志是60岁退休;女同志进入个人窗口参保缴费超过3年的,一律按工人办理退休手续和待遇,50岁退休。没有超过3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干部55岁退休,工人50岁退休。
  3、从来没有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直接进入个人窗口参保并且退休的:男同志60岁退休;女同志55岁退休。
  渐进式延迟退休对表自查:你要工作到何时退休?
  以55岁退休为标准,假定每年延长退休时间为6个月,自方案实施起,逐年累计递增,直到达到新拟定退休年龄。
  假如每年延长退休时间2个月,1986年出生小伙伴退休年龄将为58.3岁,到达新的法定退休年龄前,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将波及90后。按照现有预测,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是65岁。
  延迟退休热点问题关注
  每年到底延迟几个月退休?
  延迟退休的方向已经确定,具体怎么延迟有很多看点。每年延迟几个月,那么到底是几个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每年延迟的时间比较长,那么达到新退休年龄的过渡期就会缩短。反之,如果每年延迟的时间比较短,比如两个月或三个月,那么达到新退休年龄的过渡期就会比较长。
  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对普通大众来说,过渡时间长的话适应期相对就要长一些;过渡时间短则适应时间更短,到底如何改,这部分也应考虑民意。
  男女是同龄退休还是仍然进行区分?
  除了每年到底延迟几个月之外。还有一点是延迟到多少岁退休,以及是否延续现在的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框架。目前我国男女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但有些国家男女退休年龄一样,比如美国日本等。实际上,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这也是部分人要求男女至少一样年龄退休的一大原因。
  如果男女实行一样的退休年龄,是统一延迟到60岁还是65岁?如果延长到60,那实际上只是延迟女性和男工人的退休年龄。而如果同步延迟到65岁,对于女性特别是女性工人,这个跨度还是很大的,受影响的人会有很多。如果男女仍然是区别年龄来退休,这个间隔是不是还是现在的五岁,也值得关注。
  养老金待遇是不是会降低?
  对于延迟退休,当前公众关注的焦点还集中于养老金待遇。对此,李忠说,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不过,从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中,财政补助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少数历史欠账较多、基金支付能力较弱的老工业基地省份,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另外,五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到要加大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力度,养老金应该会有保障。
  (中金在线综合中国经济网(ID:ourcecn)、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中新网)
养老金将要这样发,算算你的够花吗?
人社部:各地改革方案备案工作已完成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自日起实施,至今已超过一年。
  2015年3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抓紧研究制定改革实施办法,在2015年5月底前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10月27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备案工作已完成。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至少已有云南、甘肃、陕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龙江、四川、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吉林、辽宁、山西、江西、广西、浙江等18个省份公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方案。
  改革涉及哪些人?
  改革涉及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具体包括:
  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
  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是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改革后的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
  对于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编制外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要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待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后再纳入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费交多少?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1、单位交多少?
  ①单位缴费比例:
  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
  ②单位缴费工资总额:
  本单位工资总额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
  2、个人交多少?
  ①个人缴费比例: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
  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关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国家每年根据上年度职工工资增长等因数,确定并公布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②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
  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基数的项目)、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西藏特贴、特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绩效工资。
  其余项目暂不纳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③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地方标准:
  各地对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规定各有差异。例如,上海在实施办法中规定,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确定。
  职业年金
  1、交多少?
  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承担。
  ①缴费比例
  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
  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
  ②缴费基数
  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致。
  2、领多少?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领取职业年金:
  ①工作人员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由本人选择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的方式。
  可一次性用于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依据保险契约领取待遇并享受相应的继承权;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本人选择任一领取方式后不再更改。
  ②出国(境)定居人员的职业年金个人账户资金,可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③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退休有多少养老金?看你是新人、“中人”还是老人
  1、“新人”
  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
  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
  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2、“中人”
  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对于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
  保底: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
  限高: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20%,依次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日至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
  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经+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3、“老人”
  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决定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来源:工人日报(ID:grrbwx))
在人生的各个年龄段,该如何储备养老退休金?
从30岁开始,尝试这样做
  1.积极地开源节流
  首先努力工作、提高自己、提升收入,同时养成记账的习惯,通过记账规划预算,可以减少很多随意性支出,家庭支出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现在有很多手机终端的记账软件,每笔消费随手记录,月底就能生成一份详细的报表,还有预算超支的提醒功能昵!
  2.每月结余用于基础养老金储备
  养老金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生活养老金,通常包括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所需费用,这部分需求是非常刚性的,所以一定要用保证性强、非常安全的方式来准备。保险是一种合适的工具。每月拿出收入的10%做一个20年期以上的养老年金,到了退休的时候,基本生活养老金就准备好了。
  3.准备生活晶质养老金
  退休后旅游、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有较大弹性。在确保正常开销和基本养老储蓄的基础上,可以关注一些有一定波动性和收益性的投资严品,比如定期定额的投资某个熟悉行业的龙头股票,买入并长期持有。当然,也可以定期定额投资基金。
  4.只需留出3个月至6个月生活费
  如果你习惯于把结余直接存进银行,这就降低了投资性收入。如果你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建议预留3个月生活费,其余资金可以考虑投入你的投资组合。如果你的工作并不稳定,那么预留的资金可以增加到6个月生活费。
  5.略为激进的投资偏好
  这一阶段的投资组合可以略为激进。根据100法则,你可以考虑把30%资金放在现金、债券、保险、年金,40%资金放在价值型股票、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30%资金投入不动严、衍生性商品。如果你认为不具备股市投资知识和运气,被动投资型的指数型基金可以尽量规避主动投资风险,长期投资平摊风险。
  从45岁开始,调整投资组合
  人到中年,收入的增长开始慢慢放缓,"养老"的脚步却越走越近。你可能已经事业有成,一切都上了轨道,养老金有关的投资组合就需要重新调整了。在不考虑丰土保养老金的情况下,如果你从45岁开始进行养老金储备,到60岁退休,同样按照每年4的投资回报计算,希望退休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60,你现在每年需要存110858元,大约是5.5个月的收入。
  在这个年龄阶段,你需要重新考虑购买或者增加商业养老险。很多人不买商业养老保险,或是不愿意缴纳养老金。人们普遍担心现在就失去对钱的控制,但是一个人所掌控的财产远比他不能掌控的要来得重要,即使那些不能掌控的财严确实有价值。
  退休金的存储就存在这种偏见,因为你需要从银行卡里拿出一部分钱,存上30年以后再用。抛开偏见,你会发现养老保险的优点不仅在财务上。有保证收入的退休者会比没有这些的人过得更加开心。
  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要高估了通货膨胀。在预算未来的生活费时,你一定会把通货膨胀考虑进去,这是正确的做法。但如果你太高估通胀,会给自己造成无谓的压力,甚至失去存钱和投资的信心。合理的通货膨胀率可参照过去10年的平均标准,预估在4至5之间。
  不愿意看到财富白白贬值,你就得开始研究和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计划。就像72法则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财富的贬值,还可以用来计算财富增值。所以你不必过于为通货膨胀担忧,因为你所积累的财富罔时在收获投资收益。
  从45岁开始, 尝试这样做
  1.考虑一些中长期投资
  如果你已经积累了一定财富,可以考虑投资一套可获得稳定租金收益的住宅或商业房严。建议租金超过本金的4以上。如果资金量不大,可以投资银行承兑汇票基金、债券类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用5年至10年的投资心态,定期回顾投资组合的收益情况,每年收益目标和买入目标可预先设定(如相比年初的价格上涨6%和下跌15%),达到收益目标就抛出,达到买入目标就买入。
  2.增加节余投入养老储备
  每月的收入节余中要预留部分资金用于养老金的准备,一般建议不少于30%。可以采用商业养老年金险与基金定投相结合的方式,做一个15年至20年的长期投资组合。这样既确保了基本生活养老金的安全性,同时一部分养老金投向有一定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可能的基金,正好用子生活品质养老金的准备。这种组合适合中年人的风格,不会太激进,也不会太保守。
  3.新增三项投资品种
  适合这一年龄段投资的品种除去前一阶段的,又多了几项:信托、收藏与房产。养老金的储备有很多种方式,这几项投资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类型,信托属于约束性较高的品种,而收藏与房户属于流动性较差的品种,需要好好组合,而不是鸡蛋全集中在一个篮子里。
  4.调整投资组合比例
  总体来看,这一阶段的投资组合大致可 以参考如下的比例: 总资产40投入现金、债券、保险、年金,总资产40投入信托、指数型基金、价值型股票、银行承兑汇票基金,总资产20不动产、收藏、衍生性商品。
  从临近退休开始,注意风险
  当你临近退休,财务风险承受能力也面临大幅下降。你的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安全、安全。你的状态: 积极面对养老课题,在不考虑社保养老金的情况下,如果你在55岁才开始养老金储备到60岁退休,按照每牢4的投资回报计算,希望退休后收入是退休前收入的60,每年需要存41.1万元,大约是20.5个月的收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幸,大多数人在退休前都还是有些积蓄的,如果要考虑养老,那么管理好之前的积蓄就变成重中之重了。
  如果你已经意识到未来会变老、认知能力会下降这一点,你迟阜会直面这些威胁,那就在你还有足够能力的时候提前开始采取行动。如果你愿意把资金交给儿女打理,自己安享晚年,那你还要注意,不要让儿女的风险承受力代替了你自己的风险承受力,造成投资偏好上的错位。养老金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进行规划,在理财品种的选择上应该偏向于稳健型。
  从临近退休开始,尝试这样做
  1.保本、定期是投资关键
  首要推荐投资方式以保本、定期型的理财产品为主,在目前的市场上,4至5的年收益的保本理财产品还是很多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债券类和部分短期的保险产品都是可选的对象。
  2.远离高风险股权投资、抵押融资
  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 下,不建议老年人购买高风险的股权投资类、抵押融资类的理财产品,因为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投资者的本金都面临的部分甚至全部亏损的风险,虽然这些产品预期收益率有时高达10以上。如果是100万元以上的大资金,可以考虑信托类投资品。但是信托一样存在到期兑付的风险。
  3.少量涉足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这些权益类的投资品,需要花时间做一些研究,并且以中长期的心态去投资,老年人也是可以少量涉足。但切忌投入太多资金,一般20%的家庭可投资资金足矣。
  4.考虑终身领取的分红递增型养老金
  用养老保险金约束住 未来的养老金是一种可行的选怪,但是只能选择一次性储蓄的方式,而且将能领取至终身的分红递增型养老金作为唯一可考虑对象。
  5.调整投资组合比例
  这一阶段,你的投资组合大致可以参 考如下的比例: 50总资产可以放在现金、债券、保险、年金),总资产的30可以考虑信托,不高于总资户的20放在银行承兑汇票基金。(第一理财)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中金在线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融资融券最低门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