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指的是什么

证卷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的由来和发展
证卷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的由来和发展
09-10-09 &匿名提问
简单地说 一级市场是指新发行股票的市场。 二级市场就是发行结束后在正规的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市场。三级市场就是退市的股票和因历史遗留问题而未能上市交易的股票交易的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已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以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市场。三级市场没听说过,你可以查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沸沸扬扬的A股市场股灾和人祸,有望因政府机能的混乱,市场参与者厚望、希望、失望、绝望后的物极必反,暂告段落。回过头看,一个季度内的10万亿市值损失带来了国家集体个人财富的巨大浪费。其间暴露的监管层的玩忽职守和麻木不仁、部门之间的利益分歧和内讧纷争、核心层的掌控大局不力和应急办法不多,使新一届政府再次跌入信任危机的冰点。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30周年。一条条立足于发展中解决发展中问题的鲜活经验,因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误区和自身狭隘,丧失殆尽;一幕幕片面强调客观性和复杂性、将错就错、无动于衷、无所作为失职和渎职,被引申为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伪命题;一场场前后口径大相径庭、煽风点火、含沙射影的言论,引发了A股市场的崩塌。人们不禁要问,是政府的机能出了问题,还是宏观经济的架构出了毛病?   资本市场不是微观问题。“宏观经济好了,股市也就好了”是一种逻辑错误。就如控制物价结构性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来说,首先在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上涨的原因既有历史上的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结构上取舍带来的市场矫正因素,也有近年来的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的拉动因素,而农产品结构性的调整,反过来又有辐射和环比拉动相关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能说控制不了源头的矛盾,单纯解决通货膨胀的压力么?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上市公司代表了产业行业中的姣姣者,你宏观经济调控的优劣可以直观地从上市公司的整体赢利水平的上升还是下降直观地反映出来。从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看,涵盖和辐射1/3的总人口,是扩大内需和增加消费的重要主体,从构成看,一部分是社会的中产阶级,一部分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一部分是城市各阶层的市民,多数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拿出毕生的积蓄,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国有、民营企业的转制脱困,期待分享改革与发展的资本性成果,承担着新股申购、交易成本的不公正待遇,这部分群体的利益理当受到保护,投资的环境理当得到优化。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种零和游戏,国家税收、券商交易成本,远远高于当期的分红,股价只有上涨,才能完成融资再融资的市场基本任务,也才能平复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所以只要这个上涨没有脱离了宏观经济的整体走势,不必拿不符合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来谈虎色变和如临大敌。既然决策层能有保持中国宏观经济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为什么不能对长期不能反应宏观经济走势的资本市场恢复性上涨抱一个宽容的态度?   市场化调节需要前提和条件。市场化调整是对规范和运行平稳的常态行情来说的,你证券市场,在短短的5个月的时间,暴跌幅度超过50%,就不能说是一种常态的行情。脱离基本面走势的暴涨和暴跌,都是一种风险加剧的走势,反过来作用于宏观经济,给经济社会的均衡带来不可测因素。既然市场脱离了基本面的走势,暴涨你5.30抛弃市场化调节的原则而采取行政干预,为什么就不能在证券市场严重背离宏观经济走势的暴跌中采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加以遏止?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国富民强的误区、与民争利的狭隘。一个中平安,非国家国计民生的主干行业,动辄推出1600亿巨资的再融资,可抵全国教育预算,你证监会就没有一点导向的作用?你保监会就没有一点指导措施?证券市场是什么?是国家、集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还是市场参与者举家之财填充不尽的无底洞?且不说我们的证券市场只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制度、功能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多方呵护,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积极应对和化解。   监管层有稳定市场提供公平投资平台的义务。在证券市场还有这样那样问题时,步子不要迈得太快。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史上的历史性突破,解决了一系列同股不同权的问题,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多赢局面,但配套政策上的细节问题,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例如大小非解禁的问题,就有一定的修复必要,在市场的上涨期可以适当宽松,在市场的调整期就不能任由过度和放纵。基础性、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不要搞什么政绩工程,贪大求全,忙于创新。创业板也好,股指期货也罢,需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否则一边夹生,一边仓促,到头来,首尾不能兼顾,反而孕育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不是人大拉票时的一句口号,也不是谋取媒体廉价掌声的沾沾自喜,而应该化为扎扎实实地改进政府职能,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主观行动上来。不能汇聚民意、化解民忧、凝聚民心、达成民享,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上愧对组织、下愧对群众,说轻了是渎职,说重了是犯罪。   综观此次股灾,由裁判员自身的角色定位错乱引发,因宏观经济调控的不确定性放大,为与民争利的不恰当市场化调节加剧,兼别有用心的人为利空坍塌。希望政府决策层总结经验,注意宏观经济调整的方向、节奏、力度和重点,调和好部门利益的纷争,形成行使国家职能的合力,不要因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上操作不当,引发整个经济社会的动荡。&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
世界股市有一条救市铁律:减利息则属于救股市,因为股市里的上市公司负担减轻和股民红利收获凸显,那么无需纳喊就能自然救市,就此利息率和红利率的对应操作就是投资市场的救市基础,而中国式股市没有红利基准,那么自然就没有了救市基准,那么也自然不是广义性的投资市场;其次股民迫切的想免印花可以救市,实际免印花只体现总市场利益的公平性,但是中小散户要是将此理解成救市,那么反而会被杀戮在抢盘中;于是救市就成了中国式股市特有的难题:一面是没有红利市场的救市基础;一面又得面对落难的中小散户;再面对的是理解中国股民的赌性在富人穷性中;最后一面就是救市利益的背后狼群效应。于是救癌症病人被动用化疗,主动用食物性以毒攻毒疗法;救“漏肩风”被动用膏药,主动用强迫性运动疗法;救股市被动用政策救市,主动则“大恐慌必有大行情”,这难道不是救市形式吗?---难道当前不就是在救市性质中运行吗?----如果不懂这就是救市,那么去查查历史所有大底处的内涵则必会豁然开朗。
救市是散户的心愿,利益集团在高位早已减持,套牢的是散户们。现在谈救市是稳定市场的一种战略和手段罢了,现在市场底部已经形成,反弹即将开始的时刻,新股大批上市已拉开序幕,就是不让大盘上涨。 目的是要将大盘稳定在点的位置,是政府稳定股市的目的。
要看如何救?只是忽悠式的救市,那跑得越快越好,如果是一系列的实质性有效措施救市,那有一个投资健康公平的市场,那肯定会增强投资者信心,跑入来的会比跑出去的多.
今年的中国是经济决策最困难的一年,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很大,国际环境复杂;另一方面国家又不愿减缓GDP增速,提高失业率(因为失业的人多了,自然花钱的人就少了,市场中RMB的供给量就少了)。众所周知,通货膨胀就是RMB票子印多了,而降低通货膨胀压力就是使市场的票子减少,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然而,不凑巧的是,RMB升值,美元持续贬值,如果盲目实行前两者的政策是必会加重出口负担,导致失业率上升,提高热钱回流中国。 因此,让中国股市市值缩水(既:紧缩的货币政策),股指下跌,便成了有效的发泄场所。一方面它有利于国家蒸发大规模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且不至于引起社会晃动(不会降低失业率);另一方面也为今后平稳推出股指期货取得一个良好的指数环境。毕竟大多数IPO已经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已经落袋为安;加之3月4月有巨量的大小非解禁股上市流通和多家上市公司增发获得批准。所以,个人感觉,近3月内市场的资金链压力巨大,很难形成绝地反弹。因而,时至今日,这一轮下跌还没有宣告结束,至于什么时候是底部,还需要政府政策面的有力支持。 ---3月18日 夜
目前有些人的嘴脸一看就清楚,只要看他正面回答这几个问题就明白是什么货色:1、否认现在是熊市的:所谓慢牛牛在何处?否认熊市还在唱牛,典型拉人下水,掩盖陷阱。2、否认中国经济出现大问题:所谓软着陆是不可能的,着陆必然会有碰撞会受伤,骑墙解决不了问题,不根除毒瘤不可能根治顽疾。3、否认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影响:美股跌了2%,A股跌了45%,如此放大的程度还说次债对中国影响不大不是实事求是地作法,一味推卸责任而不进行实质的整治工作是不负责的行为,管理层应该反思反省,深刻检讨。4、新基金发行和新股发行应该停止,在目前股价估值混乱的情况下对股民利益应该采取保护措施,不要让某些恶意炒作坑害投资者,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而不是用所谓的教训来代替教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三级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