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有没有做空的基金季节性

四大因素或加剧季节性资金波动
来源:申万宏源宏观
作者:李慧勇邱涤凡
  结论或者投资建议:
  历史上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月末、季末和节假日前的短期资金面趋紧。以2010年至2016年为例,我们统计发现,每月下旬R007波动中枢较其他时间高约38个BP,而如果恰巧也是季末或者节假日前的话则高出更多,达到65个BP。从各月来看,春节当月以及各季度最后一个月资格中枢抬升较为明显,其中又以春节当月、6月和12月压力尤为巨大。从波动性来看,月度资金价格的波动基本和中枢的季节性表现一致,在春节当月和年中、年末往往剧烈波动,其波动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2016年之前,流动性呈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银行存贷比考核。第二,存款准备金时点法考核。第三,节假日现金需求增加。此外,我国财政存款的上缴与投放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征。每季度末月财政存款的投放会对季末流动性紧张将形成对冲,但总体效果有限,主要是因为财政存款的上缴和投放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影响并不对称。
  随着银行考核结束和节后现金回流,资金面的季节性紧张一般在“跨季”结束后就会逐渐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会回到此前的均衡水平,但极端情况下流动性剧烈波动也有可能引发风险。为防止风险扩大,央行往往会通过降准、逆回购、MLF、SLF、SLO等调控工具熨平流动性季节性波动,表现为货币投放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季节性特征,一般在春节前、年中、国庆前和年末明显增加。
  理论上而言,在监管的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月末季末“冲时点”的动机和能力应该大幅降低,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稳健,短期资金面将更加平滑,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年度对比来看,以波动性衡量的流动性季节性特征在2014年和2015年确实一度逐渐收窄,但自2016年以来再次出现扩大,2017年一季度已显著高于年钱荒时的程度。
  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并未如预期中的消失或收窄,近两年反而出现逐年加剧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第一,在资本外流和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资金面更易受到冲击。第二,央行投放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由降准转向公开市场操作。第三,MPA考核趋严加剧流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紧张。第四,监管趋严导致商业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暴露。
  在今年在货币政策趋紧、金融“去杠杆、防风险”、外汇占款趋势性下行的大背景下,MPA考核和节假日等因素的冲击将造成较大影响,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或将成为常态。季末和节假日前资金面压力上升的情况预计仍将频繁出现,尤其是6月和12月,应谨慎提防季节性波动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1 季节性资金面波动的表现和原因
  今年3月中旬开始,流动性显著趋紧,短期资金价格大幅波动。其中,3月15日至21日,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从2.93%快速攀升208个BP至5.01%,创下近三年新高。隔夜、14天和28天等其他期限回购利率,以及银行同业拆借和交易所等其他短期资金价格也都出现明显上行。资金面极度紧张导致银行间市场部分机构甚至出现违约。3月下旬后,资金压力有所缓解,截至月底R007回落至3.42%,但仍显著高于今年前两个月价格中枢。
  3月资金面波动和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元旦、春节双节期间出现的情况如出一辙,都是季节性因素,如MPA考核、节假日、银行缴准,叠加短期事件冲击,如光大转债、(000750,)萝卜章事件,以及加剧资本外流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看似复杂,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金融去杠杆和流动性紧平衡背景下,资金面更加脆弱和敏感,更易受短期冲击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其中季末和节假日是常见的冲击来源,表现为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
  历史上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月末、季末和节假日前的短期资金面趋紧。以2010年至2016年为例,我们统计发现,每月下旬R007波动中枢较其他时间高约38个BP,而如果恰巧也是季末或者节假日前的话则高出更多,达到65个BP。从各月来看,春节当月以及各季度最后一个月资金价格中枢抬升较为明显,其中又以春节当月、6月和12月压力尤为巨大。
  由于资金面趋紧后,央行往往会出手释放流动性来进行平滑,所以有时资金成本呈现先扬后抑走势,例如今年3月就是如此,这种情况下资金价格中枢变化可能并不明显,但波动巨大,因此考察其离散系数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数据来看,2010年至2016年月度资金价格的波动基本和中枢的季节性表现一致,在春节当月和年中、年末往往剧烈波动,其波动性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2016年之前,流动性呈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银行存贷比考核。在存贷比硬性约束下,商业银行会在月末和季末出现“冲时点”行为,即在临近考核时点时加大揽储力度,通过增加自身存款规模使存贷比等考核指标达标。尤其是在重要考核时点,如季末、年中和年末,商业银行普遍“冲时点”的结果就是存款增量在这些月份呈明显的季节性脉冲,银行间拆借市场压力增加,短期资金面趋紧,资金成本上升。
  第二,存款准备金时点法考核。央行按旬来考核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余额与存款基数之比是否达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每月5、15、25日是银行补缴或调整准备金规模的时点。商业银行在缴准日集中缴准会对流动性造成扰动,尤其是在资金面本就紧张的情况下,将会放大资金面的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准备金考核从时点法转为平均法后,鉴于每日存准率有1%的缓冲区间,只需要考核期内平均值能达标即可,理论上给予了商业银行更大的流动性管理自主性,有助于平滑短期波动。然而,在考核期前期“透支”的准备金必须在后期从市场融入更多资金来保证平均余额达标,这反而加大了后期市场资金面的压力,因此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平均法考核仍然有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
  第三,节假日现金需求增加。居民在每年节假日期间尤其是长假期间的现金持有意愿增强,流通中现金数量往往明显增加。MO规模变动会显著影响银行的准备金水平,一般而言在每年春节当月和9月、12月M0环比均会大增,导致流动性在节前趋紧,而节后大量现金将会回流银行又会推动M0在春节次月和10月环比下降。从历史上来看,春节对资金面的扰动最为显著,其次是元旦,而国庆的影响相对较小。
  此外,我国财政存款的上缴与投放也具有极强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每年的1、4、5、7、10月是财政存款的积累期,而3、6、9、12月财政存款的投放期。每季度末月财政存款的投放会对季末流动性紧张将形成对冲,但总体效果有限,主要是因为财政存款的上缴和投放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影响并不对称。根据我国的税收制度,财政存款需要全额上缴至国库,因此财政存款的上缴直接造成银行可用资金同等规模下降。但财政存款划拨并不会直接变成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而是进入专用账户,依据财政计划而逐渐投放。因此,对于短期流动性而言,财政存款上缴的影响立竿见影,而财政存款投放对于资金面压力的缓解则需要更多时间。
  随着银行考核结束和节后现金回流,资金面的季节性紧张一般在“跨季”结束后就会逐渐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会回到此前的均衡水平,但极端情况下流动性剧烈波动也有可能引发风险。为防止风险扩大,央行往往会通过降准、逆回购、MLF、SLF、SLO等调控工具熨平流动性季节性波动,表现为货币投放一定程度上也具有季节性特征,一般在春节前、年中、国庆前和年末明显增加。
  2 四大因素或导致今年流动性季节性波动加剧
  近年来央行对商业银行和流动性的监管发生了重要变化。2014年推出存款偏离度考核,2015年相继取消了存贷比考核,同时将存款准备金考核由时点法转为平均法,2016年以来推出了MPA框架并不断完善。
  理论上而言,在监管的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月末季末“冲时点”的动机和能力应该大幅降低,流动性管理将更加稳健,短期资金面将更加平滑,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年度对比来看,以波动性衡量的流动性季节性特征在2014年和2015年确实一度逐渐收窄,但自2016年以来再次出现扩大,2017年一季度已显著高于年钱荒时的程度。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并未如预期中的消失或收窄,近两年反而出现逐年加剧的现象,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资本外流和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资金面更易受到冲击。一方面,近两年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以及人民币贬值,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下行,资本外流加剧,境内流动性被动收紧压力上升。另一方面,随着保持稳定,物价回升尤其是I快速冲高,货币政策重心转向去杠杆和防风险,自2016年二季度开始边际收紧,同时金融监管开始趋严。在内外双重压力下,短期资金面总体维持紧平衡,资金价格中枢也在央行引导下持续上行,流动性对于短期冲击更加脆弱和敏感。
  第二,央行投放流动性的主要手段由降准转向公开市场操作。相比降准,以逆回购和MLF为代表的公开市场操作期限较短且需要不断滚动,这种特征也对短期资金面造成了一定扰动,尤其是在央行有意施压金融机构去杠杆的背景下。例如今年春节前央行通过逆回购、TLF等方式缓解流动性紧张,造成节后出现逾2万亿流动性到期需要回笼,短期资金价格居高不下,一直持续到2月下旬才逐渐回落,季节性紧张的结束时间较以往延后。
  除了结束延后,开始提前也是当前的新变化。经历了去年底今年初的剧烈波动后,市场对季末或节前流动性趋紧、央行干预程度有限已形成一致预期,众多机构选择提前应对,导致流动性趋紧开始的时间较往年提前5-10天,其影响往往在中旬就开始显现(图9),这也使得财政存款投放对冲资金紧张的效果相应减弱。财政存款一般在划拨月的25号后投放,因此流动性开始趋紧和财政存款投放之间的几天往往成为流动性压力最大的时期。开始提前、结束延后使当前流动性的季节性紧张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大,一般所认为的利率走廊上限SLF利率去年底以来也多次被突破。
  第三,MPA考核趋严加剧流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紧张。2017年一季度银行面临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的首次大考,从前期央行将几家银行剔除出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名单来看,今年的MPA考核央行开始“动真格”。前期广义信贷扩张较快的银行,尤其是部分农商行和城商行,在临近考核时点时将面临较大压力。此时,延后贷款投放、压缩非银拆出、压缩票据债券等资产成为这些银行控制广义信贷的主要途径,商业银行自顾不暇的结果是加剧短期资金面的结构性紧张,非银机构和部分中小银行在季末的资金拆入能力遭到严重挤压。
  第四,监管趋严导致商业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风险暴露。今年来对商业持续加强,银监会密集出台多项监管文件,标志着此前部分银行通过表外理财、同业存单等快速冲规模,再通过加杠杆和期限错配冲利润的扩张模式开始受限。目前表外理财已纳入MPA考核,但同业存单尚未纳入广义信贷和同业负债考核,对发行方和投资方而言均具有较大吸引力。由于对相关监管措施即将出台且可能会采取新老划断的预期,银行打时间差冲规模的动机较强。3月份银行间同业存单发行超过2万亿,发行利率也攀升至4.5%左右,量价均创下历史新高,且期限越来越短。部分银行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的情况下,同业存单到期将带来巨大的资金滚动缺口,例如3月份同业存单到期量1.5万亿,创下历史新高,巨额滚动需求加大了短期资金面波动。
  在今年在货币政策趋紧、金融“去杠杆、防风险”、外汇占款趋势性下行的大背景下,MPA考核和节假日等因素的冲击将造成较大影响,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或将加剧。季末和节假日前资金面压力上升的情况预计仍将频繁出现,尤其是6月和12月,应谨慎提防季节性波动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基金改革刻不容缓
阅读:194 &
阅读:191 &
阅读:176 &
阅读:236 &
阅读:272 &
阅读:269 &
阅读:248 &
阅读:260 &
阅读:277 &
阅读:238 &
基金改革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
自上周下半周开始,A股连续大幅下挫。从各家基金的公开表态上看,兴业银行停贷与杭州楼价下跌事件成为讨论的焦点,而经济基本面疲弱的现状被当做了根本性的原因。整体上看,各家基金普遍不看好近期行情,只认为“两会&”将带来一些结构性机会。
兴业停贷与杭州楼价下跌引发热议
上周下半周以来,股市疲态明显。从各家基金公司的表态上看,兴业银行停贷与杭州楼价下跌事件成为讨论的焦点。有基金公司认为,这是非常强的风险;但也有的基金公司认为,人们过度解读了。
“杭州楼市降价及兴业银行停贷事件是暴跌主因。”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这样说。本月18日,杭州楼市接连出现降价传闻。本月22日,又有传言称兴业银行停止房地产贷款,这就是所谓的兴业银行停贷与杭州楼市降价事件。国海富兰克林这样看待这两件事情的影响:“(1)增加了经济下行风险的预期。节后从周期性大宗商品多数呈现库存上升而价格下行的走势,预示着经济增长的偏弱态势,而部分银行暂停地产夹层融资业务以及杭州等地房价下跌则使得市场担忧房地产投资可能会有较大的下行压力,从而加大经济的短期下行风险。(2)信用风险压力攀升的预期。部分银行暂停地产融资,将会增加市场对于房地产类信托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周期性行业的资金链断裂的预期。考虑到钢铁、煤炭和有色等行业信用债在二季度到期兑付压力较大,市场对此的信用违约担忧可能加大。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仍然宽松,信用风险压力的再次攀升可能会对后续市场影响或较明显,但更多集中在二季度。(3)短期对市场心理层面的冲击较大,这将增加预期的不确定性,冲击风险溢价的调整,从而放大市场的波动。”
大成基金也表示,银行停贷的收紧政策超出预期,将影响到基本面的加速下行。“地产股自去年6月份以来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央行主动控制下流动性不断收紧。现阶段负面新闻的不断爆出,是前期市场预期的不断兑现,目前的股价反应了大部分的悲观预期。后续板块还需要消化诸如信贷收紧、房价下跌等负面消息,大概率在底部震荡。此外,此次的政策不仅仅是针对房地产,而是包括了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因此对产业链上的行业也会有负面影响。”他们说。
“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看,杭州等地楼盘降价促销及银行地产融资控制将对房地产企业的态度产生微妙的变化。预计房地产企业会适当控制拿地速度和开工速度,尤其是对三、四线城市的投资可能会略有放缓,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落,或将从去年的20%下降至15%-16%的水平。如果房地产投资增速如期放缓,其对上游产业链的传导预计会在下半年显现出来,传统行业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大摩华鑫基金这样说。
然而,在各家基金公司关于这两件事的公开表态中,《大众证券报》记者还看到了一些较为乐观的意见,认为该事件被过度解读。
“地产方面的信息被过度解读。根据实地调研信息反馈,杭州降价的楼盘为地理位置不佳较为偏远的楼盘,且为尾盘甩卖,并未出现大面积降价的情况。此外,银行对于地产链条信贷收紧确实存在,但目前也仅限于部分银行和夹层融资的限制,对于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并没有停止,只是有所收紧。我们认为媒体的大肆报道使得市场的恐慌情绪加剧,导致暴跌。事实情况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夸张。”汇丰晋信这样说。
广发基金祝俭也表示,如果地产板块继续走弱,政府或出台大力度保增长的政策,会使这些行业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尤其是地产股,假设未来地产销量继续萎靡,那么它的估值底、基本面底和政策底都会出现,那时地产股也会迎来介入的良机。
经济羸弱 股指缺乏上行空间
多数基金公司认为,房地产相关事件引发了市场悲观情绪的集中爆发,但这只是导火索。从根本上看,经济基本面的羸弱表现才是主要根源。
“从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是比较偏弱的。包括M1数据偏弱,2月份上旬发电量弱于GDP,以及汇丰PMI初值从49.5降至7个月的低点48.3,所以说从经济层面和数据层面来看有不确定因素。”博时基金投资经理招扬这样说。
“暴跌本质上是对经济增长乏力负面情绪的一次短暂宣泄。当前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状况是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如何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将呈现平稳放缓的态势来倒逼进一步的改革。经济放缓倒逼改革会时不时让大家对经济产生悲观的情绪,更易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扰动,而目前市场的短期调整就是这种悲观情绪的体现。”泰达宏利基金这样表示。
“2月汇丰PMI预览值超季节性下滑至48.3,所有指标全面下滑至枯荣线以下,尤其是新订单有2个百分点的下滑。结合较为疲弱的发电量数据,显示整个经济局势较为疲弱,而政府对于转型和改革的决心较为坚定,经济可能出现超预期的下滑。”&汇丰晋信基金认为,经济增速或会超预期下滑。PMI数据可能预示着经济疲弱超出之前市场预期。去年支撑经济的房地产和基建今年可能难以继续支撑经济。
在多数基金预期悲观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对行情的预期也偏向保守。多数基金公司认为,市场缺乏上行空间,只有一些结构性机会。
“我们对短期调整持中性态度。对于未来的市场判断,我们认为整个股指缺乏上行空间,但其中也有不少结构性的机会。”泰达宏利基金指出。
“短期来看两会改革相关的主题和经济数据不确定性交错使大盘短期以窄幅震荡为主。”博时基金的招扬说。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认为,结合经济、资金和政策面的变化,节后风险溢价回落驱动的反弹行情可能难再继续,由此市场情绪或将乐中生变,意味着市场难免有所调整。
“改革”成为布局的关键词
多数基金公司认为,在大盘疲软的背景下,市场中只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除了新兴成长行业被持续性看好以外,国企改革的曝光率明显提高。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可能是2014年比较重要的一个主题机会,因为除了中石化引入民营资本举措外,近期上海八部委联合发文培育国有的跨国公司,所以上海的数家大型国企上周纷纷通过股权激励引入战略投资者并拥护互联网等方式推动相关改革。此外珠海国资委通过转让格力集团的股权向混合国有制迈出了改革的重要一步,广东省强调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将有明显的提升,而且不设国资持股比例下线,加之引入互联网思维、负面清单制度,促进整个国企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所以我们认为2014年是改革开局之年,两会中改革可能是一个核心关键词,所以我们重点关注打破垄断和混合所有制这两个行业主题方向。”博时基金招扬表示。
大摩华鑫基金表示,在继续看好优质成长股的同时,他们认为估值合理的传统行业公司的转型是下一阶段尤其需要重视的投资方向,而国企改革和制度创新则是全年有望持续的投资主线。
“资产配置上,传统周期行业将继续承压,高利率下的高弹性策略将会强化,市场的风格仍偏向于新兴成长行业,如传统与新兴的跨界融合、景气度较好的LED、媒体整合及供需结构改善的电力设备等,以及两会政策相关的农业、国企改革和养老主题等。”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这样说。
综合各家观点来看,有没有丰厚的家底已经不再重要,是否符合潮流或改变自己去符合潮流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正如泰达宏利所说:“不断提升的行业景气度,以及成功的商业模式是我们在未来进行行业和个股选择的标准。”
来源:大众证券报
400-678-5518
稍后您将接到号码为的来电,
该通话对您完全免费,请放心接听。
立即免费通话> 打新产品或现季节性 年化5%无风险收益依然诱人
打新产品或现季节性 年化5%无风险收益依然诱人
转载自:每日经济新闻
&&阅读:75
每经记者 李娜
28只新股上市在即,打新基金又热了起来。在这一波打新浪潮中,机构资金成为捧场的主力军。预计三轮打新后的绝对收益率不过1%,那么机构资金云集,究竟图的是什么?
据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了解,年初以来,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降,打新基金的低风险、高收益仍然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机构资金借道C份额涌入
IPO重启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又开始在打新基金身上动脑筋,新发混合型基金、增设原有打新基金的C份额,为机构资金进场开了“绿灯”。
挂着公募基金C份额之名的打新基金,正吸引着大量的机构资金跑步进场。仅在11月17日一天,就有10只基金成立,均为清一色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合计募集资金达到210.7亿元,单只基金平均募集金额为21.07亿元。在这10只产品中,有9只产品的发行期为1天,均为闪电般结束发行。
从募集金额来看,7只新基金募集规模超过20亿元,最高的为国投瑞银新收益,合计募集规模为29.42亿元,最低的光大保德信睿鑫混合基金也接近15亿元,其余几只混合型基金的规模都在20亿~ 30亿元。
统计显示,这10只基金的平均户数仅为340户,其中,融通新机遇、中融新经济、中欧琪丰等认购户数不足250户,若按照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21亿元计算,每只基金每户认购金额超过6000万元,显示机构申购踊跃。
而从新基金A类和C类份额来看,其认购资金规模悬殊,招商丰裕A类份额为7万元,而C类份额为25亿元,国投瑞银新活力A类份额为3500万元,而C类份额为26.91亿元。
同花顺(91.310, 8.30, 10.00%)数据显示,11月19日又有8只基金成立,创金合信鑫优选、国富新机遇、南方利安等偏股混合型基金就占了6只,其余2只分别为债券型基金、保本混合型基金。而这6只基金也是发行时间极短,绝大多数都以A类和C类份额同时募集,发行时间不超过2天。
南方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公司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偏向打新,产品是定制的,早先就拿到批文,只是当时IPO暂停了。产品资金来自银行理财的资金池。
“我们公司的新基金主要是券商等机构的资金、散户比较少。新基金发行前,发行规模、申购、赎回费率基本上都是谈好的,机构资金走一下就行了,散户的资金很少,基本不用太多考虑。”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另外,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随着经济下滑,一些P2P资金没有寻找到好的投资标的,也会进入打新基金。
此外,原有老的打新基金,包括诺安创新驱动混合、交银周期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安信平稳增长混合等多只打新基金纷纷增设C类份额,此类基金的规模也是明显增长。沪上也有基金公司打新人士向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表示,公司打新基金规模控制在30亿元以内,目前份额已经全满,未来会根据打新政策的调整,发行新的产品。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上半年打新基金在银行端的资金成本为6.5%~ 7%,目前已降至4%~5%。随着市场打新规则的变化,以及之前少数杠杆打新产品出现由于新股发行暂停无法覆盖打新成本而出现亏损,目前公司没有参与杠杆打新产品,主要还是劣后端客户找不到了。
与此同时,市场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本轮打新基金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银行理财的资金池。尽管IPO重启,打新基金热情有所回升却很难恢复到原先的火爆场面,尤其是上半年火热推出的杠杆打新专户。
诱人的无风险收益率
尽管新股发行的交易规则还未出台,在普遍预计明年打新基金收益将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按照旧规则,年底前28只新股将会成为2015年度的最后盛宴。
究竟最后三轮打新能给机构资金带来多高的收益,以至于机构如此疯狂涌入打新基金?
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打新人士向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表示,年底三批新股发行,第一批还可以,后面两批量还是太小。
“我们预估三轮收益应该在0.6%左右,年化收益可以达到4.8%。假如新股中签率在0.7‰,新股上市卖出涨幅为3倍,资金循环利用3次,那么年底28只新股可以带来收益为0.7‰×3×3=0.63%。不过,今年5月新股涨幅最高曾达到5倍,到时还需要看市场对新股追捧的程度和当时的市场情绪。”该人士进一步指出。
也有基金公司打新人士给出乐观预计,假如新股中签率不低于IPO暂缓前水平即0.10%,以新股上市3倍的涨幅、资金3次使用,参与年末新股申购可获得0.90%的收益,扣除0.10%的申购赎回费用,净收益0.80%,考虑到仅占用资金一个月,年化净收益率有9.6%。
尽管即将开启的三轮打新盛宴,并不能给机构带来多么具有诱惑力的绝对收益,但其仍赢得了机构资金的青睐。在多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当下打新基金热度回温和今年上半年的火爆背后有着不同的背景。
2015年新股低价位发行,极高的打新收益成为追求低风险收益投资者的不二选择,保险公司、央企等机构资金蜂拥而至。目前打新基金的回暖则是无风险收益下行、“资产配置荒”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回顾2015年以来,央行[微博]连续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原来的2%以上降至1.5%,市场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最为明显的是,过往投资者疯狂追逐的宝宝类产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余额宝[微博],其近期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停留在3%附近,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上已实属不易。与此同时,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较年初也明显下滑。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本周投资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6%,较上周下降0.37个百分点;投资期限为1~3个月的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8%,较上周上升0.02个百分点。
毫无疑问,从资金的使用效率来看,打新基金带来的无风险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其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满足了机构资金配置的需求。
打新基金或成季节性产品
事实上,机构云集打新基金,一是资产配置的结果,二是源于年底基金公司冲规模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对于机构而言,资金额达到500万元以上,打新基金C份额可免申购费,持有一个月就可以免赎回费。而在多家基金公司的激烈竞争下,打新基金的销售服务费也是一降再降,已降至0.1%左右,基金公司盈利已十分微薄。
从上半年风光无限,到中途遭遇大规模赎回,再到年底颇受机构青睐,2015年打新基金的命运可谓变幻莫测。在不少基金业内人士看来,打新基金未来的命运仍难以预料。
“就现有情况来看,打新基金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多方面,包括新股发行政策,打新基金的投资策略等等,而最为关键的就是不断变化的新股发行政策,其直接决定打新基金的应对策略。大家都认为,新股发行新政的出台,会使得纯粹的打新基金将告别舞台。”前述沪上某基金公司打新人士表示。
由于打新基金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债券+新股申购”的模式,短期而言,打新基金的收益由债券部分的收益和打新部分的收益共同构成。而对于2015年债券市场走势,中欧基金[微博]认为,目前的债券市场危、机并存。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之间资本流动再均衡的风险,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导致投机性资本阶段性流出中国;第二,股市回暖、IPO重启后,资本市场对权益资产的配置需求重燃,资金可能流出固定收益市场;第三,在当下“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杠杆养券模式导致债券市场整体杠杆较高,一旦资金面或资产价格出现超预期波动,可能会引发跟风式抛售行为。不过,债券价格波动非但不是债券牛市的终结,反而可能会是中长期配置的不错介入时点。
伴随A股市场的涨跌,打新基金命运随之起伏,或许未来其将成为季节性产品。打新基金规模中C份额占比较高,机构撤退与进场都让打新基金净值存在某天一飞冲天的潜在可能性。此前鹏华等基金公司旗下的打新基金就已上演过净值暴涨的情况。或许,在市场风险较高时,打新基金会成为抵御风险的主要选择;而在市场情绪高涨时,它又变成机构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
参与讨论,请先|
他们还喜欢
简介:行业的最新资讯,以及行业金字塔顶尖人物每日为各位推送最新行业动态,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
该话题其他文章
投资理财热门
理财小知识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有没有风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