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芯片需要拉布拉多多大才能懂事的量才才能有价格优势

华为的麒麟芯片需要台积电代工,华为自己建厂生产有多大困难?
总的来说,困难很大,因为国内技术还不到位,现在是被国外垄断的。下面来详细介绍下这个事情。先简要科普一下芯片的本质。芯片又称微电路(microcircuit)、微芯片(microchip)、集成电路,其英语叫integrated circuit, IC。一般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大概指甲大小。通常是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的一部分。再来说华为为什么要用麒麟970芯片。麒麟970芯片是华为海思推出的一款采用了10nm工艺的新一代芯片。10nm是指芯片的工艺制作流程已经达到了10纳米级别的精细程度。这意味着华为使用这种芯片的手机或者平板,就会有更多的空间,可以设计更大的电池或更纤薄的机身。同时,我们要看到,苹果等手机霸主发布新的旗舰级手机芯片,其性能提升也和芯片制程的进步离不开关系。这里要提到,华为麒麟 970 真正的对手,是高通的骁龙 835。它用的也是最先进的 10nm 制程。如果华为不在麒麟 970 上使用 10nm 制程工艺,就会被对手战胜。再来说制造芯片工艺的事情。目前,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工艺,垄断在美国的英特尔、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台积电手中。而美国的英特尔不做芯片代工业务,只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华为想要生产 10nm 工艺芯片,只有找三星或者台积电帮忙。另外,芯片生产的核心是光刻机,光刻机所属的半导体加工业,基本都是被荷兰ASML 垄断。ASML,可以说是这个行业不太出名的垄断巨头。ASML 的光刻机,用于生产芯片,不过其造价太高。而且由于瓦森纳协议的限制,ASML 不能卖给大陆能生产 10nm 芯片的高端光刻机。所谓,《瓦森纳协定》又称瓦森纳安排机制,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安排》 目前不包括中国。这个协定很大程度上,受美国控制。所以即使中国有心购买,也买不到。于是,就目前而言,华为要自己建厂有很大困难,但在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有所考虑,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国家正考虑把包括高端芯片技术在内的一些基础但核心的技术,纳入技术攻关进程。1评论陆家嘴文青科技专栏作家12-31 20:28598赞踩对半导体领域很了解,可以回答下这个问题。华为自己建厂生产麒麟芯片,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大陆地区目前都无法生产。本质上,这涉及到半导体制程工艺的问题,大陆目前还比较落后。华为的麒麟 970 芯片,工艺制程是 10nm,这在当下的手机芯片中,是非常先进的制程。我们手机里的芯片,其制程工艺可以说是决定了芯片的性能。10nm 制程的芯片,相比 20nm、32 nm 这些落后制程,性能更强,功耗却反而降低了。高通、苹果发布新的旗舰级手机芯片,其性能提升也和芯片制程的进步离不开关系。显微镜下的处理器表面▼和华为麒麟 970 同时期竞争的手机芯片,是高通的骁龙 835 ,用的也是最先进的 10nm 制程。如果华为不在麒麟 970 上使用 10nm 制程工艺,就无法和竞争对手抗衡。而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最先进的 10nm 制程,垄断在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手中。(下图中的 TSMC 就是台积电)本质上,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工艺,是垄断在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省手中。美国的英特尔不做芯片代工业务,只给自己生产芯片。所以华为想要生产 10nm 工艺芯片,只有找三星或者台积电帮忙。为什么大陆无法生产 10nm 最先进工艺的芯片?这个芯片的生产,最关键是需要光刻机。光刻机所属的半导体加工业,基本都是被荷兰ASML 垄断。ASML,一家提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供应商,在大众眼里是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但对于从事半导体行业的朋友而言,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行业垄断巨头。下图是 ASML 的光刻机,可用于生产芯片,每一台都是天价▼能生产 10nm 工艺的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这三家芯片生产商都是从 ASML 进口高端的光刻机,才能生产 10nm 的芯片。大陆的芯片生产商,比如中芯国际等晶圆厂,其光刻机主要也是来自 ASML。 但是由于瓦森纳协议的限制,ASML 不卖给大陆能生产 10nm 芯片的高端光刻机,只卖中低端的光刻机,因此大陆目前只能生产工艺落后的芯片。像美国的英特尔和韩国的三星,即使没有制造高端光刻机的能力,但仍能从荷兰ASML进口,生产最先进的手机芯片。大陆想要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就一定要能自己生产高端光刻机,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到来。觉得有帮助欢迎点赞~ (??ω`?)277评论萌哈科技头条号优质科技原创作者12-12 12:2363赞踩花钱太多,没有人,买不到设备,还做不出来,就这么简单。先来看几条新闻吧:南韩媒体etnews2017年3月报导,三星计划投资 69.8 亿美元扩充先进制程,除追加 10 nm预算,也计划开设 7 nm新产线三星电子2016年8月宣布,计划在未来7年花费33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该公司计划在韩国华城建造8条半导体生产线。台积电(TSMC)3月28日宣布,已与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将投资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5亿元)在南京建立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及一个设计服务中心,生产16nm制程。知道建晶圆厂多么花钱了吧,这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后面还有设备和人才呢?你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吗?你能买到先进的设备吗?你知道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SMIC)吗?华为芯片是台积电代工的对吧,那就以上面台积电的例子来说好了,先扔30亿美元盖厂房,假使一切顺利而且马上盖好投产,这个生产的也是16nm的,怎么跟别人竞争?更关键的是自己盖连16nm的都量产不了,因为没有人和设备。人就不说了,都集中在Intel、台积电和三星半导体了,你只能跟他们去抢人还要开比他们高的薪水,能不能抢过来还不好说。再说设备,晶圆厂生产芯片需要光刻机,高端光刻机主要有两家一家是尼康(就是卖相机那个)一家是荷兰的ASML,这两家里ASML也是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想生产芯片就要向ASML买设备,而晶圆制造领域最领先的三家公司Intel、台积电、三星都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你能从他们手中抢到先进设备?明显不能。半导体的产业分工不需要自己生产芯片当今半导体界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就是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甚至推广都是自己做,典型的例子就是Intel;另一种是垂直分工模式,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专门的公司去做,比如ARM公司只做IP核,海思等半导体公司从ARM购买IP核授权(也有自己的IP核与ARM之外的IP核)设计自己的芯片,这种只做设计的公司通常就叫做Fabless;芯片设计好要生产就交给专门做代工的Foundry(代工厂),芯片制造完成再进行封装测试。上面也提到了,海思是一家只负责芯片设计的fabless厂家, 要想生产好的芯片必须要跟上下游紧密合作,选择晶圆制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手机已经进化到10nm了,如果制程落后就毫无竞争力了,甚至会有“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现象。30评论蓝瘦香菇952708-14 22:57835赞踩实际华为的芯片也不是,独立的知识产权,架构都是ARM授权的。为啥不自己生产,归其原因是成本太高啦,另外制造门槛也很高。世界上,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为数不多的公司掌握核心机密技术,他们都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华为若想自己制造,没有十年的研发投入很难量产。我觉得,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是制造的研发费用。还有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等到华为自己可以量产CPU 的时候可能错过很多机会。即使华为有意愿自己生产CPU 我估计他的做法是,先用代工的同时自己建生产线同时研发制造技术,等到自己的技术积累到可以实现批量量产后再自己生产,这需要很多时间,不是说做就能实现的。商业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利益的投资我相信一个企业不会随随便便做,与投资的。芯片生产不仅是一个高技术门槛行业,更是一个高投入行业。一台顶级光刻机一亿欧元一台,一年产销不过十八台。一个厂的投资要几十亿美元。关键是,从建厂到量产要五年,到收回投资要十几年,以华为目前的资金能力根本无法自己投资。目前芯片生产行业,只有美国的厂是完全企业投资。台湾的台积电,台联电最早都是政府投资,韩国三星本身就是国家级企业,投资芯片厂还马马虎虎。海力士是韩国两大国家级企业SK和现代的联合投资。欧洲意法半导体是意大利和法国两个国家投资。目前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也是国家投资的,未来华为也会在中芯的芯片厂生产一部分芯片。全世界可以生产纳米CPU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美国的英特尔和AMD是制造电脑CPU的,几乎是垄断,而手机CPU的生产工艺更高,目前可以生产并大量出货的手机CPU生产商,就是台积电,三星,国内有中芯国际,但中芯国际的技术远不如台积电,苹果也研发了自己的CPU.为什么不自己制造呢?因为生产CPU的工艺非常高,投入一条生产线至少要100亿美元以上,而且台积电和三星是全球最大的代工手机CPU企业,他们的工艺才是最顶级的,要是华为投入巨资,几年内也不一定可以有产量,一但失败600-700亿人民币就泡汤了,这样子还不如授权给到台积电生产,高通和联发科都是给台积电授权生产手机CPU的。一条芯片生产线,特别是高世代的线,投入非常大。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否把产能填满,能否把良品率提的很高,对成本是决定性的。假如华为投入巨资搞了一条14nm的生产线,并把研发人员都搞到位,生产自己的麒麟芯片,就算年产1亿枚,但对这条线的产能是根本填不满的。那么能够用上这条线的芯片设计公司,目前看,也就是苹果,高通和MTK,但作为竞争对手,会把业务放给华为?即使不考虑良品率,浪费的产能就会使华为单个芯片的价格要翻几倍,远远高过让台积电代工了,有什么意义呢?!不是一个正确的商业逻辑了。现在全球化,讲究分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是最佳选择!不是华为没钱,也不是没技术,关键是芬兰ASML愿不愿意卖光刻设备给你。inter是ASML大股东,西方封锁我们芯片业发展路人皆知。大陆的华为,台湾的台积电在芯片业可以说实在难得,台积电作为代工厂在芯片业相对滋润,华为找最大对手之一的三星不靠谱,找美国人inter阴死你,只有台积电相对保险。全世界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公司我看了看大概就只有英特尔跟三星两家。生产芯片投入巨大,以最近刚投产的厦门联芯来看,一条12寸的生产线就需要几十亿美金,而且后续投入运营的维护费用和运营成本非常高,大多数公司付不起这个钱。别说华为多有钱,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砸。而且实话说华为的芯片其实也算不上数量非常多,他的芯片仅供自产自销。跟高通,联发科相比,数量还是有些差距。三星之所以又设计又自己生产是因为他还接代工,苹果的CPU、高通的CPU很多都是由三星代工的。不得不说三星是真的强,设计水平一流,生产也是世界顶尖的。英特尔虽然移动端没赶上好时代,但桌面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等仍然被他霸占着绝大部分市场。市场都是他的,为了使处理器性能更好,英特尔一直坚持自己设计自己生产。集成电路行业是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各个环节投入都是天文数字,所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集成电路行业已经形成了设计、生产、封装等一整条的产业链,有人负责生产,有人负责代工,有人负责封装测试。华为在国内绝对第一的水平,去年我看的数据,华为海思已经到的设计公司全球第十的位置了。芯片设计是由华为完成,但是台积电是专门生产芯片的。就例如苹果,自己设计芯片,但是生产也是交给台积电和三星来做,这样做的好处是1.不用单独建设生产线,有利于节省成本2.不用投入物力人力研发芯片生产技术,直接利用台积电的方案3.目前芯片代工厂据我所知只有三星和台积电是比较厉害的,三星也是挖了台积电的墙角才能把芯片制造做成今天这个成绩。台积电始终是最厉害的芯片代工厂1,买不到14nm以下的光雕机,2,芯片制造业投入巨大,3,即使你买到光雕机,投入几百亿,但是你没技术,国内缺这方面人才,你也挖不倒人,人家跟你华为一样签有保密协议,4,即使你完成前面3项,但是你没产能,光你自己麒麟芯片那一点产量还不够交水电费,intel,博通,高通,苹果,amd,这几家巨头的芯片绝对是不会给你生产的,说的不对请指正。首先,世界上能够生产22nm以下制程芯片的厂商,貌似也就三家吧,三星,intel,还有就是台湾的台积电!他们能够自研更先进的光刻设备,而且是对外技术封锁的!中国的几个芯片制造企业,和intel合作,美国也要要求运来的设备,最起码要和intel的设备差两代!华为是没有能力自己制造主流芯片的!没有设备!包括苹果和高通也一样!只能找人代工生产!台积电 专门生产cpu,代工生产,设备和技术都比较高。所以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苹果的cpu也是台积电生产了,但是三星也在为苹果生产cpu,但是14纳米工艺时候台积电从三星嘴里抢到了很多苹果的订单,有这样的一个生产商,和流程化的专业生产线,而华为只需要提供设计和方案架构就行了,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灵活性也比较高。并且台积电也不会成为他的竞争对手。只因为台积电专注这个领域,并定位了自己的客户群,这比华为自己开生产线来得更便宜,更方便。品控也更好管理。这叫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185评论蠕虫毛笔08-15 00:42251赞踩典型的华为黑吧你?文章是那里这里抄一点,那里弄一点拼凑起来的?我质疑你其中一些问题: 1:华为是一家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你按照一家芯片制造企业的标准来和华为量身做什么?神经病吧你。2:华为海思是无晶圆生产设计公司(和高通,苹果)一样,按照你的逻辑,你告诉我苹果不会被技术封锁,也有钱,能买到所有它能买到的东西和想挖来的大咖和团队,为什么苹果也没有自己的晶圆制造?3:一个晶圆厂的产能数据你都没有弄清楚,就在那里下结论,我只告诉你 华为非主力的一款芯片 麒麟970一个订单4000万片 (华为自己的通讯,解码,机顶盒等强势产品没有评估)。我告诉你,华为所以自己的芯片假定都一种尺寸自己生产,养一个一定规模的晶圆厂一点问题都没有。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你要对自己的发言负责任,不知道在哪里东拼西凑些东西(有些数据一看就是数年前的数据)以一家通讯设备企业为蓝本,又把一家芯片制造企业的标准往它身上靠,你说你是不是过份?我简单说几个方面,供你思考。1:芯片行业是整个国家之前落后很多的一个行业,西方国家再加上已经站稳脚跟的芯片制造企业和芯片设备生产企业一起来联合打压和限制中国的。是对我们整个国家,不是需要你拿华为来填坑(你把中国最厉害的一家企业来填坑我不知道你的意图,我告诉你,华为不仅不能被用来填坑,相反在没有国家关照的情况下,默默无闻的海思居然可以打进无晶圆生产设计公司世界前十是多么的不容易)2:走在前面的国外企业为后进企业在专利和标准上面做了很多限制,任何后进企业进来一定是非常艰难困苦,华为的主业不是这方面,中国是超级大国,不是棒子那样的小国家,一个企业占全国22%在中国不可能,现在像紫光,中芯国际等,都是真正你文章拿出来要比的中国企业,它们的路一定非常艰辛,我们一起祝愿它们快速成长。所以你拿中芯国际来对比台积电就是合理的。3:芯片制造以后会关乎国家安全,一定要有国家意志在里面,现在的芯片行业,在诸多限制和之前拉下太多功课的情况下,哪怕是巨资投产一代,马上落后一代,我们也要去做,培养人才,工艺,技术储备。。。。。相信中国工科有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一定也可以最终走出一条康庄大道。。。。31评论傻瓜凯08-15 08:11116赞踩华为自己生产芯片基本不可能,芯片产业的趋势越来越集中,三十年前有几十家能有自己生产芯片的企业,二十年前只有一半了,现在只有十来家能生产了,未来只有少数几家能生产,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和大陆靠政府支持的一两家,这几十年间倒闭的芯片工厂不计其数,每家工厂的倒闭伴随的都是巨亏,日本和欧洲的芯片制造产业基本以全线奔溃,日本,欧洲的芯片设计公司订单基本都在台积电,美国的芯片制造只有英特尔,设计公司订单也在台积电,有家格罗方德是中东土豪收购amd成立,有ibm给芯片制造部门再加送十五亿美元,已经投资数百亿美元生产芯片,但近年来也年年亏损,三星把它最新的技术卖给它还是不行,有传闻这家公司要卖了。台积电靠着对行业的专业对客户的绝对保密忠诚,获得了和客户的联合研发,相互学习稳定提升工艺的优势提升业绩利润等,前六七年的在28nm的一战成名,使其获得大量的利润得以有资格进入下代工厂的投资,英特尔的凌动处理器有些也是台积电生产的。三星靠着韩国政府的支持加上自身的战略成功在半导体近几年也站稳了脚跟,单单一个内存项目,三星就让同行巨亏四百亿美元以上,自己现在一家独大,这两年利润爆涨,终于在今年超过英特尔成为世界第一芯片公司。现在的三家芯片巨头,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每家每年的设备投资都在一百亿美元左右,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累积的投资都在千亿美元以上。现存的芯片制造企业想活下去都很难了,格罗方德有钱有技术有背景支持都亏损连连快混不下去了。芯片制造难度远超过芯片设计,两百多项关键工艺难点,一座工厂投资就在四五十亿美元,下代工厂投资额在120亿美元以上,而且一座工厂的产量还不是很大。一般要想立足没有十座八座都不行。一个像日本或者欧盟这样大的经济体都不能保障芯片的生产,华为想自己生产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16评论用户08-15 00:41174赞踩看了下回答,都是泛泛而谈,没有戳中要害。华为为什么不建自己的芯片厂?其一:华为一旦建厂,等于把自己推到台积电三星联电等芯片代工企业的对立面,他们害怕芯片制造行业出现一个竞争对手,那么很有可能不再帮华为生产芯片,或者缩减华为芯片的产能。这样一来,就会给华为终端销售带来巨大影响。一块屏幕就可以影响华为手机的销售,更何况芯片?中芯是大陆企业还好说,台积电三星联电就难说了,而且这个中芯技术水准远远落后它们三家,华为指望不上它,华为有求于别人。所以说华为不建芯片工厂第一个原因是不敢,同样的理由可以照搬到高通身上。其次:华为芯片的数量不足以支撑一家芯片工厂的运作。而且由于华为也做手机和芯片,其他手机或者芯片企业出于保密,能不给华为生产肯定不给华为生产,这一点从三星身上可以看出。高通和苹果是能不给三星生产就不给三星生产,没办法的情况下才给三星生产,订单尽量给台积电。三星芯片代工部门连联电业绩都比不了。因为三星世界第一大存储芯片工厂,芯片代工部门可以靠芯片存储生产维系。而华为有什么?华为需要大费周章去带个百分百巨额亏本的拖油瓶?华为肯定考虑过,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吧。就好比种地的,你的耕地只需要一辆拖拉机,你会考虑设立一个百分百亏损的拖拉机工厂吗?这种情况下有没有拖拉机技术重要吗?其三,华为表面上是民营企业,但是本质上依然属于国家企业。国家企业有其国家规划。我已经有了两家芯片代工公司(中芯和华润?忘记叫啥了),为何还要在做一个?这种东西又太费钱,我重复投资,我是傻?我想这三点才是华为不建芯片代工部门的核心原因。至于技术和钱,不是核心的问题。缺钱缺技术,但是更缺理由和时机。补充:有人说华为不建芯片工厂是因为技术问题,诚然,技术问题是个问题,然而它却不是核心问题。华为不建芯片工厂,没有技术,但是比起没有技术,上面几个原因才是最最核心的原因。盖一个芯片工厂要多少钱?动辄几百亿美金,花这么多钱肯定需要国家帮忙,那么这个问题又回到上面我讲的,从政府心理来说,我中国已经有了两家芯片代工企业,我为什么还要重复投资再去弄个华为?在从华为的心理解读,我浪费那么大精力,去搞一个得罪业界,肯定亏本,而且是巨额亏损的产线,树敌于天下,我何必呢?任正非曾经和日本元件厂说过,华为不涉及化学的,你们放心。华为有共赢的思想。而不是吃独食,他不会得罪产业界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至于技术,那不是主要原因,华为肯定是没有类似台积电那样的芯片制造技术的,但是人家如果下决心做,能不能搞出来,谁都不好下定论。56评论Hero-1208-15 19:1931赞踩大概看了一下,只有小部分人回答对了,我通俗的讲下。芯片行业,包括材料、设备、芯片线路设计(包括内核、外围扩展)、制成研究等过程,现在的产业是专业细分、大规模生产的世界,如果产业不细分、不大规模生产,那么你的专业领域将比不过其它竞争者,全产业链的公司现在基本上没一家能玩的转,以前可能还行,现在极难了,有也是成本极高,尤其是高深大产业链,将导致战线过长、生产成本过高,于是arm专业研究精简指令内核,其它公司买它授权进行生产,加快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不用也没办法养活这么大一帮专业人,小规模的话,你还做的没人家好,成本还比人家高,推向市场的速度你还比人家慢,找死啊?),当然,如果你足够强大,比如苹果等,你可以买来针对你的系统需求进行内核优化,或者直接自己研发,生产层面,交给代工厂去生产芯片,由于制程研究、生产线建设成本极大、时间极长,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产能支持,建成后的运维天价亏本是必然的,所以苹果请代工,但是尽量不给敌人三星做,Inter全产业链,战线过长,现在制程方面也落后三星了(有接单及自己的内存等产能支持,敢投入),AMD一直就是亏本(当然CPU的性能也没Inter好),所以你想华为会这么玩吗?于是内核买arm授权、代工请台积电、中芯等做。这里涉及的很多,短时间内,一句两句说不清,只能大概这么解释了。4评论梦回月圆时08-15 00:5454赞踩楼主可以去百度下芯片生产的流程,个人认为:1.目前芯片主要生产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按顺序排列产品的档次,国内代工的都是合资或外资企业,并且都是最低档的产品。大家可以查下2000年左右台湾地震,国内所有低档芯片涨价或缺货的事情。2.技术封锁问题对于国内的芯片企业来说,这个是最大的问题,比如其它大神提到的光刻机等等,国内企业想购买难度太大。对于第一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如果中国可以从研发到生产芯片自主化,他们的控制能力也会查差很多。3.研发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自主的母片和架构(就比如空房子,大家就明白了,如ARM),归根结底在于,花费数十亿美金研发出来的东西,可能还没有商业就落后了,华为的麒麟应该也是和母体公司合作开发,在母体公司的其它平台上延伸出来的定制产品,但目前看来,已经很牛了。(提华为要求的硬件要求,功能要求,在加最底层的软件环境,母体公司先定制空白母片)4.生产问题可以看下目前华微、中芯微等花费多少钱,也可以看看他们的利润情况,基本都是在给其它人代工比较低级的产品。华为建厂,投资不说,生产什么产品,就是一个麒麟?再说如果国内的代工公司经过10多年的生产还无法代工更高级产品或者说代工华为的产品,华为建厂意义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这家初创公司想挑战谷歌攻克量子芯片,还有多少难关要闯?-控制器/处理器-与非网
距离初创公司 Computing位于加州Fremont办公室不远的地方,屹立着一个类似蒸汽朋克的机器。这个装饰怪异的&怪兽&是通过电力供电的。没有煤,也没有水。据介绍,它是用来制造超导电子的。Rigetti借助这台机器和密封在玻璃房实验室内的,价值数百万美金的其他设备,旨在打造一种新类型的,运行在上的超级电脑。
Rigetti并不是这个想法的唯一践行者,包括Google、微软、IBM和Intel都有同样的计划。每一个湾区的初创公司都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但经过了多年的攻克,Rigetti的量子电脑似乎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所有被投资的初创公司都要面临建立一种商业模式的挑战。除此之外,对这个项目而言,则需要解决更多的技术难点。
Rigetti Computing打造的一个八量子位的处理器
Rigetti Computing拥有八十位雇员,为了推进量子项目,他们已经募集了7000万美金。不同于电子计算机(或称传统电脑),量子计算是一种使用量子逻辑进行通用计算的设备,它使用量子算法来进行数据操作,其存储数据的对象是量子比特。该公司的创始人Chad Rigetti表示:&量子计算机将会衍生一个庞大的产业,世界上每一个大型的企业都在思考怎样使用这种技术。&在成立这家公司之前,这个身形魁梧的物理学博士一直在Yale和IBM从事量子硬件的研究,2013年在Y Combinator的支持下,他们成立了这个企业。
根据《麻省科技评论》在2016年三月份的报道,Rigetti Computing公司已经制造了有三个单位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芯片,代表了使用量子态的数位该量子计算芯片包含一种名为量子比特的连接设备,这代表采用精确的量子力学态的数据数位。它们可以像常规电脑一样使用0或1进行编码------也可以同时有效进入两种编码状态。当量子比特处于&叠加&交互状态,它们可以采用常规计算机无法实现的快捷计算。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提供万事俱备的量子计算机,去执行一些传统电脑不能处理的任务,这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点为难。但谷歌承诺,会在五年内将这个技术投入使用。IBM则提供了一个云平台,并把其看做未来商业服务的一个预热。他的目标是让开发者和研究院能够借助布置在&Big Blue&实验室的原型芯片进行研发。
在这个市场沉寂了多年之后,Rigetti又引起了一番争论。在本周二,Rigetti Computing发布了他们的自有云平台Forest,开发者可以在上面写代码模拟量子计算机,一些合作伙伴已经获得授权在其量子硬件上进行开发。Rigetti告诉《连线》,他们在Fremont 的FAB1已经开始制造量子芯片。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在量子信息技术阐述和硅谷的商业演讲中都拥有很高的天赋,在他之前的讲演中提到,相对于其他航空母舰级别的竞争对手,他们很弱小,但这恰好是他们的优势。&我们是一个拥有紧急但是很清晰目标的初创公司,我们全力以赴,这是很多巨头公司难以匹配的。&,Rigetti说。&例如谷歌是在开拓一条新的产品线,而我们是在寻找一个目标&,他强调。
未来量子处理器的wafer
迄今为止,因为将信息编码成量子效应能够带来很大的价值,很多企业在量子计算研发领域投入了很庞大的资金。在这个云平台里,一个手掌大小的量子芯片能够提供的计算能力是远超一组大型的超级电脑。Rigetti和谷歌、IBM、Intel一样,认为这会将云计算革命推到一个新的阶段。装备量子处理器的数据中心能被用来高效地执行化学处理设计和药品设计,也可以用来布置更高效的机器学习。
但到现在为止,量子计算芯片还是太小,而不能去超过传统计算机,做一些更困难的任务。IBM发布过一个16量子位的处理器,这个元器件可以用来搭建一个量子电脑。谷歌想在今年达成一个50量子位的任务。但是Rigetti已经做出了一个八量子位的芯片。他表示,他们的Fab1将会加速,以提高这个芯片的生产数量。虽然没有人能够确认,但是据预估,我们需要数百位甚至更多的量子位,才能有效地解决一些化学研究问题。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
Rigetti的新云平台Forest能够支持很好的应用。他的做法是通过采取措施,让程序员可以为量子处理器写程序,一旦这个技术走向成熟,他们就能发布杀手级的应用。Forest的设计支持使用量子计算器去获得一个传统软件无法比拟的能力。这有点像一个计算机可以拥有一个独立显卡一样,Rigetti认为&混合模式&对这个技术走向现实非常重要。Forest允许程序员在一个36量子位的处理器上写量子算法,并仿真。
被选中的合作伙伴可以很快透过Forest去了解其量子芯片的实力。这和IBM将其量子芯片放在线上的做法有点相似。从某个角度看,这和APPLE在iPhone面世之前,公开App Store的做法类似,但是Rigetti认为这个技术不是同一个量级的,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整。
该公司的技术主管Andrew Bestwick表示,为这些懂得这个硬件技术的人搭建一个社区,和打造一个成本同样重要。两者结合才能打造一个更好的生态。
位于Rigetti Computing办公室的量子设备
Rigetti需要更多的钱和时间,还需要更多的&硬科学&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产品,但毫无疑问,最近的量子硬件已经获得了真正的加速和突破。悉尼大学的量子计算教授 Michael Biercuk表示。但我们依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搞清楚。
&进入这个领域的商业玩家和初创公司都没有改变这个行业的基本现状&,他强调。&当中一个巨大困难是在被封装成大的集群的时候,量子位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运行,但这个目前还没达到&,Biercuk补充说。量子态是很&脆弱&,让量子位存储信息很有挑战,这就需要研究员更全神贯注的投入。
在问到关于产品、客户和挑战的时候,Rigetti的创始人并没有躲避。
&在过去,没有人做过这样的东西,至于社群和公司,我也不知道需要耗费需要多久才能更进一步&。该公司的投资人Vijay Pande表示不担忧,他指出,在公司芯片真正投入使用之前,这个初创企业已经获得了收益,因为有些组织和公司会付款去获得在其上面进行研发的授权。Rigetti已经和NASA谈过,后者也认为量子计算机会帮助提升其效率。
物理学家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制造量子比特。但即使是学术机构和政府的研究人员联合攻关,也仅得到少量的量子比特。一家名为D-Wave的加拿大初创公司已经向包括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和谷歌在内的客户销售一种有一千余单位量子比特的芯片,但该项技术是否能够体现量子计算机的优点尚未得到证实。
量子比特很难成组运行,因为用于代表数据的量子态极其精确,且设备间会相互干扰。瑞格提说他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可规模化的稳定量子比特设计,并且可以使用常规芯片制造技术制造出来。
量子计算领域的其它研究人员也坚信,量子比特技术已经可以整合大量的组件。谷歌量子计算实验室和Rigetti提一样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其负责人预言在未来几年,他们将能够开发出100单位的可靠的量子比特芯片。IBM、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以及其它组织均开发出了高质量的超导量子比特。Rigetti前就曾任职于IBM量子计算研究小组。
量子计算距离我们也算并不会太远。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2月1日,联想集团今日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联想集团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增长6%,净亏损2.89亿美元。
发表于: 11:09:34
美国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称,新研发的超导开关不久可使电脑像人类一样做出决策,实际上可使电脑成为人工大脑。终有一天,这种新技术可使高级人工智能(AI)系统应用到从交通到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表于: 11:17:31
技术的深度应用在给人类带来“光”的同时,也有“暗”在生长。科技风险已成为各行业主要的风险之一,从电信诈骗,到钓鱼木马、买卖个人信息,再到如今有组织的羊毛党,欺诈者一直在开拓攻击手段和领域,这也要求着安全和风险分析技术的更迭换代。
发表于: 10:00:18
由硅制成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利用大规模制造技术,更简单方便地制造出商用设备。
发表于: 10:29:43
电动汽车应该有未来的样子——或者至少看起来像未来的汽车。那么现在已经出现的电动汽车,为什么仍然看起来像普通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而不是科幻电影里的那些耀眼的汽车道具?
发表于: 10:46:50
德州仪器(TI)近日推出C2000(TM) Piccolo(TM)微控制器(MCU)产品组合的最新产品。新型Cx MCU系列针对电动汽车车载充电器、电机控制逆变器和工业电源等成本敏感型应用的电源控制进行优化,具有卓越的性能。
发表于: 16:12:09
专注于新产品引入 (NPI) 与推动创新的领先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与Espressif Systems签订全球分销协议,此后贸泽将授权分销Espressif基于ESP8266和ESP32的低成本通用型低功耗无线片上系统 (SoC)、模组和开发板,为物联网 (IoT) 应用提供支持。
发表于: 16:10:54
领先的嵌入式分析技术开发商UltraSoC日前宣布:其RISC-V处理器跟踪解决方案开始全面供货,这是业界首款商用RISC-V处理器跟踪IP产品,也是RISC-V生态系统中关键的推动性技术。该跟踪功能的加入意味着UltraSoC可以提供最全面的RISC-V商业化调试解决方案。
发表于: 16:08:25
AMD去年推出了Ryzen锐龙处理器,事隔多年之后总算重返高性能处理器市场,性能比前代FX处理器有了明显提升,再加上性价比不错,以致于AMD 2017年都能扭亏为盈了。
发表于: 16:07:40
提起威盛公司,你可否还记得在曾经奔腾4的时代,拥有与英特尔相抗衡能力的这家公司?作为台湾的老牌芯片公司,威盛电子曾经凭借主机板晶片组等硬件名噪一时,曾和英特尔、AMD一样齐名,在海内外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发表于: 15:46:34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茎多大才能到达子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