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经的朋友们,给非洲小朋友的一封信真的那么可怕吗

越来越多的中国老板更愿意去非洲做生意,究竟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都是黄色的沙漠,经济也极为落后,但实际上非洲有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是很不错的。我们国家有一部分人去了非洲做生意,那么他们在非洲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图为一个男士站在游泳池边,旁边的佣人正在清理泳池,明显可以看出他生活的极为惬意。
图为非洲的一个私人宴会,中国女士正在和一位女士相谈甚欢。从他们的穿衣打扮就可以看出他们颇为富裕。
图为中国的工程师正在指导非洲的工人操作,作为技术性人才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很受欢迎的。
图为一家三口在尼日利亚的照片,他们在当地做生意并且购置了一套豪宅。看起来过得很不错。
图为尼日利亚的中国籍企业家,他有着私人保镖,还有着众多的工厂。他对于尼日利亚的市场非常了解,能够洞悉其中的商机。
图为中国工人的生活区,管理人员正在摆手,大概是不允许拍照吧。倘若不说这是在非洲拍摄的,看起来和国内的工厂建设的工人生活区也没有什么不同。
图为非洲的企业家在一起聚会时的画面,他们看起来年纪都不大,但是在非洲的生意做的都不错,很富有。
智商小测试:聪明的你,知道吗?
转载来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十五年“掘金”非洲:一位中国商人的“生意经”
  签约台上,王毅的红色西装特别显眼。9月7日,在第二届对非投资论坛上,9个累计协议金额达到25.58亿美元的经贸投资项目正式签约,王毅正是其中一个项目的投资方。当天,作为佛山市南海惟合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毅,与非洲刚果(金)总统办公室国际关系顾问马普达并排坐到了签约台上,在“咔嚓”“咔嚓”的闪光灯下,签署了一份5亿美元的投资协议。
  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下,“中国制造”正掀起一股奔赴非洲的投资热潮。但与这几年才刚刚把投资目光转向非洲的企业不同。今年,已经是王毅与非洲“做生意”的第十五个年头。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奔赴非洲掘金的企业家,十五年前,王毅基于市场的低门槛走进非洲投资设厂,十五年后,这位凭借把自主汽车品牌与代理汽车卖进非洲的南商,马上要迎来公司在非洲兴建的第二个汽车厂。
  谈到在非洲投资设厂的十五年,王毅已经有着自己的一门“生意经”。“非洲市场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王毅看来,非洲拥有低廉的人力和土地资源,当地还有许多曾前往中国留学的地方国家总统。他建议企业可以轻资产的模式,切入非洲的民生产业,“这在目前,仍旧是非洲一个很值得投资的领域。”
  A 发现“不一样”的非洲
  十五年前,当王毅第一次走出非洲机场,看着眼前这片土地时,他与许多后来才奔赴非洲投资设厂的企业家一样,发出了同样的感叹,“非洲,和想象中的并不同。”
  “很多人一开始就把非洲看成一个国家。”王毅对记者说,实际上非洲有53个国家,而53个国家之间的差别很大。他举例道,比如南非,当地的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而在非洲,类似这样的国家还有十几个。“一些产油国、只要是资源很好的非洲国家,都是很富裕的。”
  以王毅后来选择作为投资设厂地的安哥拉为例,王毅表示,安哥拉是非洲产油大国,土地面积是广东省的六倍,但人口仅有2000多万。“拥有石油这样的资源优势,安哥拉是一个很富裕的国家。”
  当王毅第一次走进非洲安哥拉进行投资设厂时,当地的华人仅有1000多人,且大多还是此前留下来的老华侨。如今,十五年过去,光是安哥拉当地的华侨已经达到了20多万人。
  谈起当地的环境,在王毅看来,也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他甚至拿出了手机里面的照片向记者展示。“这是安哥拉的自然风光”“这是安哥拉首都的夜景”“光看这个照片,你能联想到是非洲吗?”
  非洲确实还有20多个属于极不发达且贫穷的国家。王毅强调,“但至少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非洲。”
  “当然,15年前,我在非洲并不认识人,还不知道实际情况。”王毅坦言,当初选择非洲市场,更多是看中低门槛。
  早年,王毅是原佛山国有企业佛斯弟摩托车集团下岗职工,与其他合伙人创办了佛山市南海惟合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惟合”)。“我们之前在佛斯弟的时候就负责国际贸易,熟悉全球很多市场,但发现非洲的增长率最快,门槛也低。”王毅说道。
  “合作门槛低,而非洲的人也很朴实。”基于这样的原因,这家以出口汽车、进口木材为主的南海企业,正式开启了他们的非洲之旅。
  B“两条腿走路” 把汽车卖到非洲
  十五年间,南海惟合足迹遍及非洲三十多个国家,与安哥拉、塞内加尔、马里、冈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保持着长期友好关系,不断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和高层接触。在积极发展对非贸易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投资与合作。
  指着非洲地图,王毅熟悉地在中部画了一个小圈,“这就是刚果(金),我们准备在这投资2亿建立第二个汽车厂。”王毅颇为自豪,这是南海惟合在非洲投资建设的第二个项目,此前,王毅已经在刚果(金)南边的安哥拉国建立起第一家汽车厂。
  在非洲做汽车生意,王毅看中的是这里未开发的市场。一开始,他选择的是最常见的代理模式。目前惟合国际在安哥拉代理江淮汽车、福迪汽车的销售与服务,也是潍柴、锡柴、康明斯、玉柴、朝柴等发动机厂家在安哥拉的维修服务中心。
  但王毅在代理销售汽车的过程中发现,以高原为主的非洲大陆,地势并不平坦,国内汽车一般底盘较低,高原行驶很容易被刮花。“国内的汽车不一定都很适合在非洲使用,我们可以自己来改造。”于是,王毅开始生产自己的品牌。
  在国内采购好发动机、车架和汽车配件,装船沿着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来到印度洋上的安哥拉沿海港口。长途跋涉的汽车配件随后被运往工厂,通过改造组装,一辆辆皮卡、特种车从工厂开出。
  “我们会根据目的国的气候、大陆条件、使用习惯和法律要求,在国内成熟车型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造,生产出适合非洲人的车型。”王毅介绍。
  目前,南海惟合在安哥拉的汽车工厂有一百多名员工,不仅建成了汽车生产体系,还在安哥拉拥有覆盖全国的汽车销售服务体系,包括4S旗舰示范店2个、7000平方米大型配件中心库、配件批发销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整车物流基地和已建成的汽车生产制造工厂,各种新设备陆续进场,总装、焊接、涂装、冲压、机加工工艺逐步完善齐全,汽车改装厂也在加紧建设中。
  而此次在论坛上签约的刚果(金)工厂已经接到了6000台汽车的订单,王毅估计这个大项目将需要招纳5000多人。规模迅速扩张,但王毅一点也不担心人力的问题。
  在广阔的非洲大陆上,低廉的劳动力绝不是稀缺资源。在非洲的纺织厂里,一个当地工人,做着与佛山工人相同的活,一个月只收25美元的工资。这就意味着,在当地,几百元人民币就可以养活一个非洲工人。
  除了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外,非洲大陆还有熟悉的乡音在吸引着中国资本。在拜访刚果(金)总统时,对方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流利的中文:“你们今天来了,很好,虽然人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对于这样的场景,王毅已经不再惊讶。“现在非洲的很多总统都是中国留学生。”王毅一个个数给记者听,刚果(金)的总统是中国军事学院毕业,还有一个国家的总统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
  C 破解人才与法律难题
  “到非洲去!”随着大型央企的带路,一股非洲热在中国兴起。“所有产品利润几乎都是百分百,早期甚至是百分之三百,现在利润低于百分之三十的订单我们都不做。”王毅说,我们试过一个螺丝钉卖了50美元,一个客户的汽车某个螺丝坏了,怎么都找不到匹配的,来到我们这里也没有,只能在一辆车上拆给他,我们开价50美元,他也要了。“这背后说明当地的很多需求品仍然是非常短缺。”
  但对于这块新大陆,更多人还停留在这样的印象:战乱、贫穷和没有法制。因此,一边像王毅这样的商人“掘金忙”,另一边企业动员了两年,高端技术人才还是拒绝前往非洲。
  南海惟合早就建立起国内国外的轮换工作制,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样外向沟通机制。“能干的人都不愿去,啥也不能干的人去了也没用。”想在非洲开拓市场,人才成了老大难问题。
  “这可能需要几方面去努力。”王毅建议,一是与当地华人和华侨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帮助国内项目走到非洲投资;企业也要积极培训外向型队伍,让员工自愿走出去。此外,王毅希望,商会和政府平台能发挥更多作用,帮助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互补。
  不过,即使这片大陆已被开垦,“这趟‘冒险’还是要注意安全和法律的问题。”王毅提醒。对于非洲,有些中国企业还存在一种误区,“把非洲当原始社会看待,遇到事情就找个朋友给点钱,但其实他们把殖民时期的法律系统完整延续下来,有着健全的法律管理。”王毅说,这就让一些企业常常“碰壁”。
  “之前还有在非洲投资的企业说赚到的钱拿不回中国,其实主要是没有按照当地法律合法合规经营。”王毅说,在商务厅注册了对外投资的证书,同时在当地合法注册,所有进出口货物都是合法合规,那么就可以向当地的中央银行申请购汇。
  而带着“中国式思维”到非洲,还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国内企业很多都不重视安保,但在非洲,情况就不一样。”王毅说,在安哥拉设厂都要聘请专门的安保公司负责企业的保安工作,“光是每个月花在安保方面的费用就需要一万美元以上。”王毅说。
  “高利润是与高风险并存的。”尽管如此,王毅认为只要合法合规经营,非洲仍然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区域。未来,他希望能致力打造综合性的跨国投资和贸易平台,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投资非洲。(叶洁纯、蓝志凌、李慧君、吴霜)
【编辑:齐倩茹】
>相关新闻: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部落的可怕性风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