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占gdp比占中国gdp总值是多少

沪深两市总市值达63万亿 相当于去年全年GDP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4月30日据万得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63万亿,而2014年中国GDP首破60万亿,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沪深市值已等于去年全年GDP。
  目前,上证指数已经连续七周上扬,股民进场速度也越来越快。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上周新增A股开户数环比增近三成,首度突破400万户,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4月20日至4月24日新增A股开户数为413.03万户,环比再增26.81%,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该数据已经连续五周保持百万户级别增长。同时,期末股票账户数首次突破两亿,达到2.01亿户。
  此外,上周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继前一周突破4000万户后,环比再增8.05%,连续6周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同时,期末持仓A股账户数为6236.98万户,环比略升3.7%,再刷十年内新高。截至4月28日,沪深共有A股账户1.99亿户,其中有效账户1.6亿户。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公布的统计情况还显示,上一季度新增股票账户增加4.3倍,达到795万户,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占比近62%;55岁以上人群占约5%;90%以上账户持股市值低于50万元。投资者交易活跃,两市交易金额增长逾两倍,散户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占80%以上,换手率超过100%。
  编者注: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四只个股的总市值超过万亿元,分别达到2.18万亿元、1.46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2万亿元。而在总市值前十位的股票中,银行股占据半壁江山。
    相关阅读:沪深市场超千亿企业
     
     
     
    股市最新动态
     
     
     
     
    证监会提醒:要理性
     
(责任编辑:杨明)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gdp中国企占多少比例
gdp中国企占多少比例
09-08-30 &匿名提问
对中国股市涨落效应的分析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张宏良日股市上涨分析一:中国老百姓对未来预期的改变大家都很关注目前的中国股市,推动这场2年涨4倍大牛市的各种积极消极因素很多,但是最首要的因素中国社会公众对未来预期的改变,胡温新政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们对未来不再感到恐慌和绝望,如同在漫长的隧道中终于看到了一丝亮光,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经济高速增长去年才爆发大牛市的原因。中国在持续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极其荒唐的反常现象,就是股市和工资双双下跌,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荒谬现象。本来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应该反映中国经济魔法般的增长;发展经济是为了过好日子,更应该表现为工资的上涨。可是中国去截然相反,股市连续多年惨烈下跌,80%的股民亏损超过80%,平均股价从20多元跌到了4元多,其规模相当于一场历史大股灾。工资占GDP的比重更是创出了世界最低和历史最低两个吉尼斯纪录,工资占GDP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连非洲都占30%以上,西方国家一般都在55-65%之间,就是和精英集团天天咒骂的文革时期相比,也是惨不忍睹的。中国文革期间货币工资占GDP比重是17%,如果再加上没有计算在货币工资之内的各种实物工资,工资占GDP比重至少在40%以上,如果再考虑到对老百姓的价格补贴部分,实际工资占GDP比重更高。而现在的工资比重如果再扣除医疗教育住房等本应由社会承担的各种福利保障和价格掠夺部分,实际工资比重恐怕连5%都不到。关于价格掠夺部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就是改革前后的价格体系是完全相反的,改革前中国价格体系特点是高档商品价格高于价值,老百姓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低于价值,也就是价格倒挂,这样就能让富人消费时多掏一些钱,在穷人消费时补贴给穷人,和西方国家的转移支付功能完全一样,区别只不过是毛泽东时代通过价格调节贫富差距,西方国家是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文革失败后,第一波改革对象就是价格改革,通过价格改革形成了与过去完全相反的价格体系,其特点就是老百姓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价格不断上涨,而富人消费的高档商品却是价格下跌,由改革前&劫富济贫&的价格体系变成了后来&劫贫济富&的价格体系,穷人消费的基本生活资料越来越成为世所罕见的暴利产业。大家不要以为工资下降和股市下降没有关系,其实这两个指标密切相连,刚才讲过,股市涨跌不像其它商品那样是由供求决定的,股市涨跌是由人们心理预期决定的,过去在价格,企业、住房、医疗、教育及养老等一系列改革问题上,单方面由老百姓承担全部改革风险,由精英集团独占全部改革成果,这种&精英吃饭百姓买单&的改革方式,不断恶化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导致社会预期越来越悲观,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谁都不能断定自己明天会怎样,再加上改革精英又天天叫喊:为了保证少数人的享乐&要牺牲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在这种无助、困惑、悲观、恐慌及绝望的社会情绪氛围中,股市怎么能不持续下跌!通过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发言人们才知道,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国家教育医疗投入的人均指标居然落到了非洲后面,改革前的口号还是赶超英美,现在可好,不仅英美没赶上,反倒落在了非洲后面,这大概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国老百姓的人文指标第一次落在非洲后面。现在胡温新政提出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同当初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一下子点燃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心理预期由悲观到乐观的巨大反差,便形成了如井喷般爆发的中国股市。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导致股市多年大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和上市公司完全把股市当成一个超级提款机,无视投资者利益,按照改革精英的说法,就是管理上&以老百姓不造反为底线&,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和庄家串通勾结起来欺诈投资者,在制度设计上实行风险和收益相分离,投资者只有风险没有收益,上市公司和庄家则没有风险只有收益,中国股市诞生至今,投资者每年交易的手续费都数倍超过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也就是说即便把上市公司的利润全部分给投资者,也不够投资者交易付出的手续费,一个全部利润加在一起都不够手续费的市场,注定了投资者的亏损地位。不仅在法律和制度设计上确认和保护违规违法者的收益,甚至向各级法院下达红头文件,禁止受理股票诉讼案(当时法院三个不受理:股票诉讼、国企改制诉讼、房屋拆迁诉讼),让遭受欺诈亏损的投资者求告无门。这种投资者单方面承担亏损风险,庄家和公司大股东单方面享有投资收益的市场,导致投资者越来越绝望,对未来预期越来越悲观,必然造成股市连续多年持续下跌。所以今天要特别珍惜投资者的乐观预期,尽可能避免以往政府那种动不动就用行政手段砸盘的恶劣做法,不是说不能搞风险教育,而是不能人为制造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不在于股价指数高低,而在于非法投机,人为制造市场风险,遭受打击的是全体中小投资者,在客观上对非法投机者反倒有利。最近老百姓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既然政府有能力砸盘,就应该把房价砸下来,而不应该把股价砸下来,房价砸下来对老百姓有利,股价砸下来对老百姓有害&。这次政府砸盘的政治损失极大,是胡温新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重创民意,为什么调高2个点印花税就形成连续暴跌,关键不在于调高印花税本身,而是沉重打击了老百姓对胡温新政的乐观预期,让老百姓感觉到以往那个&苛政猛于虎&的政府又回来了,以至形成巨大恐慌。这次事件也反映了以后不能简单延续现有证券监管体系了,现有证券监管体系是精英立法中最糟糕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两种精英立法:一是清官立法,也就是&包公立法&,虽然不能反映公众意志和利益,但至少对罪恶具有震慑和约束作用;二是&西门庆立法&或称&高俅立法&,这是最糟糕的一种立法方式,其主要特点就是保护坏人打击好人,《水浒传》108将就是被这种恶法逼上梁山的。中国证券监管的&西门庆立法&最为典型,不仅对违规者没有震慑作用,相反成为违规者打击受害者、抗议者或质疑者的法律武器。一个典型事例就是被美国新桥集团低价收购的深圳发展银行,现价30多元的深圳发展银行被美国人3.5元收购后,利润一年暴增4倍多,股价也一路上扬,由于美国新桥集团本身就是一个股市大庄家,有些媒体自然会质疑这种一年翻4番的业绩是否属于利润操纵,这种质疑完全是正确的,道理很简单,中国银行又没有衍生品等表外业务,不过就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怎么可能短期内利润数倍暴增?可是无论任何媒体只要一表示质疑,这家被美国人以十分之一现价买走的深圳发展银行就立刻勒令媒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道歉,否则就要承担包括股价下跌市值损失在内的所有法律和民事责任,到现在为止,所有被勒令的媒体无一不唯唯诺诺地表示服从,后因利润暴增越来越邪乎,才不得不解释说利润暴增的原因,是冲销以前提取坏账损失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把银行卖给美国人之前巨额提取坏账损失,隐匿资产数额压低资产价格,美国人低价买走后再用冲销坏账的办法恢复原有资产的真实价格,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实行&有罪推定&的美国,肯定会震惊司法界,形成一场司法风暴。可是在我们这里,连质疑都要被勒令道歉,你说现在中国人有多窝囊,拼死拼活干出来的资产被美国人低价买走,连问一句都不能问,谁问谁就要被强迫道歉,这还有天理吗!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家的财产被邻居拿走了,你只是问一句就要被强迫忍辱道歉,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如此专横?因为精英立法赋予了他们欺负中国人的合法权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日 《人民日报》首次发表“股评”引发“股票地震”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针对股票市场情况所发的“准社论”,本意是提醒股民对我国股票市场目前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却引发了一场“股票地震”,股票市场全线下跌,股民们都懵了。  评论员文章说,当前,炒股已成社会热门话题,各界人士争相入市,证券交易所几个月来新增投资者开户数800多万,总数超过2100万,股民已占城市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今年4月以来,股票市场逐步回升,10月以后出现暴涨。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这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罕见的。这样的暴涨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  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股市超常暴涨的主要原因:第一、机构大户操纵市场。一些资金大户利用股市飚升和散户跟风,频频坐庄,轮番炒作。这些大户多属国有企业,凭借其地位、关系,呼风唤雨,牟取暴利。第二、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第三、证券机构违规透支。第四、新闻媒介推波助澜。一部分报刊、电台、电视台、声讯台的股评节目和证券咨询机构极少进行风险告诫,而是一味鼓噪,有的甚至传播谣言,误导股民。一些非法出版物信口开河,发布“大牛市赚大钱”一类毫不负责的言论,以此招徕读者,牟取利益。第五、误导误信股民跟风。实际上股票市场没有永远的多头,总是有涨有落,暴涨必暴落,各国股市无一例外。由于相当多的投资者在股票上升时期新入市,没有摔过跤,缺乏风险意识,轻信舆论误导,误认股市必能不跌。还有一个心理因素不可忽视。由于今年抑制通货膨胀成绩显著,银行对新增储蓄取消保值贴补,又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不少市民认为储蓄存款收益率低了,不如炒股,风险不大,获利更多。这是一种误解。  评论员文章说,考察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缓涨可能缓跌,暴涨必然暴跌,这是各国股市的一条共同规律。暴涨所以会导致暴跌,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价格决定于价值,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情况只会是暂时的、短期的和有条件的,而不可能是长期的、永久的和绝对的。但在中国,由于上市公司的数量少,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大,股指的暴涨暴跌并不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而主要是反映了市场的投机程度。换句话说,在市场发展初期,股市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参与者的过度投机。  评论员文章强调,股市出现暴涨暴跌,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社会,后果都是相当严重的。对于股市暴涨必然带来暴跌,不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不以为然,他们众口一词,说明年香港要回归,十五大要召开,政府一定要把经济搞好,绝对不会让股市掉下来。这是一种对股市的估计是十分糊涂的看法。政府要把经济搞好是真,但绝对不会在股市暴跌时去托市,也托不起市。投资者对此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投资股市,风险自负,赚钱自得,损失自担,这在任何国家都一样。目前的股市已到了很不正常的状况,孕育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需要引起投资者足够的重视。  评论员文章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做好八项工作:第一,进一步加强监管。第二,继续公开处理违规案件。第三,实行涨跌停板制度和完善市场信息公开制度。第四,建立证券行业禁入制度。第五,加强风险管理。第六,增加供给。第七,做好舆论导向工作。第八,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各地方、各部门不能自行其事,干预股市,要与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管理体制,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证券市场的方针政策,维护好本地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人民网资料) 1996年初,中国股市已经走熊三年,许多股票已跌到极点。春节过后,股市连连跳空高开,宏观政策也利好不断。3月30日,央行宣布4月1日起停办新的保值储蓄业务。4月1日,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加油打气的还有两个交易所之间的较劲儿。6月20日,央行上海分行宣布,欢迎异地券商在沪开办营业部。上海还推出上证30指数。在沪市的挤压下,深圳推出30家绩优公司相抗衡。此后,深沪大盘全线飘红,从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成指涨幅达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种。两个领头羊更是雄纠纠气昂昂,深发展从6元起步,到12月12日达到20.5元,四川长虹从7元开练,12月上旬涨到27.45元。 从10月起,管理层一团团冷风吹来,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等。 十二道金牌其中还有一个: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上交所和深交所决定从既日起,对在该两所上市的股票、基金类证券的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10%限制并实行公开信息制度。而恰在当天,《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文章,结果当天绝大部分股票跌在了跌停板上。
噢 &#160; &#160; 我不知道 &#160;想听听
我也想听一下.
股市三大风险凸显 四大调控措施浮现国信证券 何诚颖  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到走到了4000多点,大盘一路高歌猛进,许多个股翻了几番,记得在3000点左右,警示风险声不绝于耳,到了今日似乎灭迹,而且从今年春节以来著名的“空军司令”们和主流媒体对“泡沫论”突然都闭口不谈,一片“健康发展”的调子。   当前股市的三大风险  尽管本人年初认为2007年大盘将突破5300多点,而且以中国的经济总量来讲,4000点实属正常,不能认为有什么泡沫。但涨速如此之快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目前说风险似乎很有必要。  风险之一:从1000点到4000点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增长速度过快;  风险之二:股市如此狂热,吸引了大多数对股市没有任何认识的新股民盲目入市,使投资从一种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变成了投机,甚至时尚。可以肯定地讲,凡是现在才想到进股市的人,将造成中国股市的一大风险;  风险之三:在多数大盘蓝筹股及权重股滞涨之际,而一大批毫无基本面支撑的绩差股、微利股也要凭借着稍微带有一丝一毫的交叉持股概念、券商股权概念等反复炒作,成为大红大紫的小“明星”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旦后续资金跟进乏力,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调整,这都为大盘后续行情发展埋下了阶段性调整的伏笔。  目前A股市场估值泡沫最大的可能就是源于此类板块中的某些既无实质内容也无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非常值得防备。稳健投资者还是要防范或规避目前所出现的结构性泡沫,耐心等待大盘阶段性调整后的更大投资机会。耐不住寂寞的投资者通病,就是大家都玩“击鼓传花”游戏,都相信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并不成熟,中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尽管低于美国、英国等市场,但在2001年这一数据还只有15%。这意味着如果现在A股发生30%的回调,整体宏观效应有限,但是小股民却将承担重大痛苦。因此我们认为,在股指从4000点向5000点挺进的时候,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概率将显著增加。如果调控措施出台得太慢,今年股市出现规模更大、损失更加惨重的调整的风险将会提高。  ZF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  近期ZF可能采取的调控措施包括:一些官员可能站出来公开重申股票投资的风险、征收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 tax)、鼓励大盘股企业出售国有股份、出台“双加息”等等。  在亚洲其他市场中,市盈率能达到中国的水平的少之又少,从而提示投资者股市的回调可能会出现。但这种做法实质性的干预很少,更多的是尽到监管的责任。如果不伴随一些政策的话,可能对当今市场没有作用。  征收资本利得税这一做法在全球范围内被广为争议,中国的许多机构投资者表示反对。但是采取税收政策并不是在适当的时间所使用的适当的工具,因为税收框架的制定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贯彻执行,并且将长期存在。  出售国有股份这项政策不会对市场干预太多,而且迎合目前企业募资的需求。  央行可能出台“双加息”(1次加息54个基点)政策来冷却股市。这种方法当然会引起短期的抛售,因为它意味着ZF的态度有所改变,但我们认为基本不可能。因为利率不会仅仅为了一个市场而被调整,而且1次加息54个基点是史无前例的。加息27个基点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但是也是为了调控强劲的宏观经济。我们预期今年央行还会再加息2次,每次27个基点。但是这两次加息,如果不结合其他措施的话,也基本上不会改变市场情绪。  “政策市”特征仍然明显  纵观中国股市,“三大政策”、“十二道金牌”,都是“政策市”的“杰作”。“一抓就死,一放就活”这是人所熟知的。目前的股市行情特征已经进入政策市“一放就活”的阶段。“政策市”指的是管理层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管理层控制市场规模,管理层控制市场价值中枢。而“市场市”是市场调控市场规模和价值中枢。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政策市”从中国股市退出或者是逐渐开始退出了吗?答案是没有!中国股市的“政策市”特征非但没有因为股权分置的解决而减轻,而且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反而加强了。  以往的“政策市”开始的时候,往往是股市极度低迷,政策资金会掌握到大量的廉价筹码,而随着股市行情的高涨,这些筹码就会在高位重新回到投资者手中,这从以往熊市中90%以上的投资者亏损可知。管理层如果在高位不采取有力的政策抑制股指,股市继续表现下去往往会相当疯狂,就好像1996年股市的疯狂,需要管理层“十二道金牌”来打压一样。目前的股市基本又到了疯狂上涨的阶段。  目前股市大涨难调的原因之一,就是政策资金基本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抛空了手中的筹码,现在只能调控股市的下跌,已经不能调控股市的上涨了,当然涨到了一定高度再跌下来就不是一回事了。政策市没有市场化发行新股的市场调节,所以股市估值水平继续偏离。如果是这样,管理层肯定会加快扩容速度的。  应当认清系统性风险  从以往股市的几次回调来看,股指下跌都被强大的力量托起,这使得本来不能合理定价的市场风险意识进一步钝化,每一次股市回调都是最佳建仓良机。这几乎和以往“政策市”管理层承担风险是一样的。而一个“政策市”掩盖系统性风险的市场,有了强大的政策资金支撑,市场就会再度疯狂。这样的市场怎么走投资者根本是没有辨别能力的。现在股市连续大涨,就有投资者看高8000点甚至10000点了,这和2001年股评看高3000点何其相似。系统性风险一旦爆发,“政策市”下最终将无赢家。  对中国这么一个特殊国家来说,这些新投进来的股民的资金就是一生的积蓄,如果一旦破灭之后就拿不回来,到时候可能造成的社会矛盾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中国股市是一个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市场,中小投资者若要生存下去,就应把认清风险,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    四大高官:雷声震震   “管理层第一次提示风险的时候,你可以当他是放屁;第二次提示风险的时候,你还可以当他是放屁;然而,当他第三次提示风险的时候,你不仅不能当他是放屁,而且应当引起高度警觉。”1月24日,一位分析师朋友对记者如是说。他不仅在24日前清掉了自己2/3的仓位,而且为了防止自己“手痒”,此前的一天,他还把资金账户上的余额,全部用于申购兴业银行,对自己实行“强制性”冻结。   他的判断最早来自于主流媒体的约稿。据称,这些来自不同媒体的约稿取向高度一致,要求“警示风险”。在与媒体打交道多年的他看来,这不像是“英雄所见略同”,更像是授意而为。   话音甫落,当天晚上,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对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红周刊》荣誉顾问吉姆·罗杰斯的专访,罗杰斯的“A股泡沫论”被市场解读为1月25日暴跌的引线。然而,细心的人们发现了节目制作日期与播出日期时间差中的玄机——“央视是否有选择性地在冲击3000点的当晚播出节目”,成为一个既无法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悬疑。   还是让我们整理一下近期来自四大高官的警报吧(见资料链接1),当这些警示性言论劈空而来,汇聚成疾风骤雨的时候,近期股指的飞流直下,也就不出意外。   四大部门:骤雨袭袭   与很多时候监管层的“雷声大雨点小”不同,有迹象表明,这次管理层绝非“光说不练”。就在“雷声大震”的同时,“骤雨”也从天而降。   证监会:要求各券商对账户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进行一遍普查,逐一核实资金来源,对不能有效证明资金来源合规的,可以先暂时冻结该账户,将情况上报,交由专门机构侦察。   银监会:继日下发《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后,日银监会新闻处表示,当天已经公告,明确要求银行不得违规操作,严禁贷款资金流入股市。   国资委:2006年11月曾发出通知,要求央企规范股票投资业务运作和管理,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业化操作,严格禁止以个人名义或个人账户买卖股票。在日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李荣融还透露了“为了让国资增加对牛市诱惑的抵抗力,国资委计划联合证监会组建一个监控信息网络,加强对国有企业进出股市、转手交易的实时监控”的消息。   央行:从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月21日召开会议,提出2007年工作总体要求之一是“加强对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严格控制短期外债”;1月23日,在公开市场上共发行700亿元1年期央票、600亿元3年期央票和200亿元7天正回购,共回笼资金1500亿元。   政策解读:敲山震虎   四大部门四大措施的精义其实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节流”入市资金。不过有券商人士表示,“在没有制度体系依托的情况下,查实资金来源是否合规相当困难。”   另据了解,目前通过银行贷款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手段有信用卡透支取现、部分银行“加按揭”或“循环贷”等创新授信业务、包括保单质押在内的贷款,以及通过典当行进行融资等。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已根据该份文件开始部署贷款违规挪用的自查工作,不过,在对个人贷款用途的核查方面,难度稍大。   有银行方面人士表示,“个人贷款贷后管理薄弱一直是一个问题”、“银行很难监控个人客户贷款的真实用途”。而在界定国企入市资金是否参与炒作方面,其评价标准就更为模糊。比如去年备受关注的“宝钢系”大规模介入钢铁股、“三一系”狂扫工程机械股,是正常的资本运作还是不良的蓄意炒作?如果标准本身难以肯定,那么监管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因此,从短期效应来看,上述三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更多还是反应在心理层面“敲山震虎”。而央行发行央票尤其是3年期央票,表现了其长期回笼资金、缩减流动性的决心,这对市场资金供应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在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炼提出,今年将放宽中国的资本流出政策,同时加大资本流入的难度,“要加强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特别是投机资本的有效监控。”一旦监控被有效实施,将大大遏制境外游资在中国市场上的作为。此外,尽管1月15日存款准备金上调的利空已提前于去年年底被消化,但加息之忧始终是悬在A股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声音   我听说,办公地点就在证监会附近的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像卖家具一样,把车开到居民小区,拉上一车人,然后开回证券营业厅去开户。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风险揭示做了没有?做到位了没有?   — —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1月22日在证券业协会第四次会员大会上   如果说对广大股民朋友有什么样的告诫或者是警示的话,无论在股市高涨还是在股市低落的时候,都永远记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1月25日在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资委正在制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的相关办法,使国有企业成为健康股市的核心力量,而不是泡沫的制造者。   ——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月25日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   泡沫正在形成,投资者应关注风险……从利润、回报率和其他指标来看,70%的内地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1月3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中国-中东峰会上   研报精解 做空力量明显增强   ■本刊记者 林中   市场的争论仍会延续下去,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意识到牛市中也需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或许比得出市场到底是涨还是跌的结论更加重要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股民最熟悉同时又最容易忽视的话,竟然被中信证券拿来作为本周初策略报告的题目,而近期市场动辄百点的大幅震荡,也证明了即便在牛市中这句话的份量也不可小视。因为这种巨大震荡与变化的背后,是来自于政策面的变化和市场巨大的分歧与争论。   估值之争:泡沫论VS黄金十年   在A股市场持续上涨了2倍之后,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升至35倍左右,市场对于A股估值的分歧骤然加剧。而此种争论和舆论转向是前期所没有的,显示出做空的力量正逐步加强,而这种激烈的多空分歧也并不是通过一日的大跌就能够化解的。   总体来看,外资投行的观点比较偏空,其中高盛的观点最有代表性:他们认为,2007年A股预期市盈率应在16-20倍的水平,显然有一棍子打死的意味,而一些海外媒体也不多见地“集体唱空”中国股市(见资料链接2)。   不单是外资投行,境内机构也资料链接对市场的估值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疑问,近期很多券商纷纷对市场上涨过快表示了担忧。中金公司在最新的2月份名为《防御为上》的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股市上涨的流动性驱动特征明显,近期股价上涨之快远远超过了市场预期,显然脱离了基本面改善的支持,估值水平本身就面临着一定的调整压力。”   这一观点也得到中信证券的认同。他们建议投资者应当将注意力着重放在风险控制上,而不再是一味追求高收益,同时提醒价值投资者应适当降低股票配置比例。申银万国在本周初的报告中,也强调“在估值压力不断加强的当前,我们需要对市场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像招商证券这样比较乐观的代表也认为多方面因素指向一季度之后本轮价值重估行情可能趋于结束。   市场的争论不光在A股整体估值上,各券商机构对市场重要股票的估值也是分歧巨大。以中国人寿为例,在以招商证券为代表的“人寿多头”将该股的一年目标价至上调至52元后,一向冷静理性的中金公司罕见地言辞激烈、并有针对性地指出“这是严重不切实际的未来投资收益率急速提升的预期,中国人寿A股股价已失去基本面支撑”,并将其评级由推荐降级至中性,2007年底的目标价为36.17元。而就在机构研究员激烈论战之时,中国人寿A股比H股溢价仍远在50%以上。   从近期数据来看,38只A+H股份再次出现了A-H全部溢价的现象,有A股明显被高估的嫌疑。   资金之争:流动性VS政策调控   A股市场由业绩和成长推动过渡到资金的流动性驱动,已经成为市场的共识,显著的赚钱效应吸引着场外资金蜂拥入市,以至于2006年12月份和2007年1月份股东新开户数出现爆炸性增长。   可以清晰地看出,2006年6月行情高点的形成时点就在日均A股开户速度窜升至上证综指涨速之上时。应该说,市场持续一年半的上涨和去年末的加速大幅上涨,以及已经形成的整体过热、资金流动性泛滥,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今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甚至形成部分蓝筹股局部高估,由此可能引发的风险显然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关注。   管理层新年后的政策倾向明显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投资者也把近期调控政策与1996年的“十二道金牌”相比。但仔细分析,这两段行情的背景和政策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1996年的“十二道金牌”的政策明显是打压过度表现的股市,而现在的行情有着当年所不具有的人民币升值、制度变革等新的背景,而管理层调控的是股市过热的现象,而并非要把刚刚一手扶持起来的牛市彻底摧毁。   因此,申万研究员在策略报告中分析认为,“这还只是第一阶段的关注监控,对市场直接的影响作用不会太大,但如果市场估值继续大幅提升,调控力量将会逐渐加强。一旦政府调控力量加强,影响到资金的预期,市场必然会出现较大的波动。”而中金的报告也指出,“1-2次加息并不会改变国内市场流动性充裕的状况,政府如果希望抑制股市泡沫,仅采取抑制过剩流动性的单方面措施将很难奏效,需要多项措施综合运用。”   可见,短期关注管理层的实质调控动向,或许已经暂时比研究个股价值更加重要。   热点之争:地产金融VS其他   根据有关统计,1月份板块轮动效应明显,行业相对表现与12月正好相反,小盘股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大盘股股票,基金平均净值上涨幅度不及大市。其中金融、地产、能源板块涨幅落后于大市;消费、科技股表现跑赢大市。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最近刚刚公布的基金2006年四季度投资组合显示,基金刚刚在去年四季度对金融和地产股进行了加仓   显然,在这一个月的市场巨量换手之中,机构以及根据最新的情况进行了猛烈的调仓。有关报道也显示QFII自12月底就开始减仓金融和地产股,而本周的震荡也让一些基金强力减仓甚至全部卖出调控意味浓重的地产股,以万科为代表的地产股本周也显现出破位的迹象。   可以说,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地产和金融板块是本轮行情最大的两个支柱,众多机构对这两个板块的短期转向,必将引起市场对于中期走势的争论,并引起大盘运行节奏和热点的变化。   再从盘面来看,自12月以工行、中行为代表的金融股的狂飙,新年后茅台冲上百元、节后个股大面积涨停以来,可以说这一轮牛市在市场宽度、高度和广度上都已经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适当的休息也是有必要的。   所以,出于加息等调控措施的考虑,中金的策略报告提出,投资组合要转向分散投资并以防御性为主,并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对利率不敏感、业绩增长明确、防御性较强行业,如钢铁、机场、铁路、航运、黄金、造纸包装、化工等;而对于银行、地产、航空等对利率变动敏感性较强等行业与个股,采取短期回避或逢低买入的投资策略。   市场的争论仍会延续下去,对于投资者来说,尤其是更多的新入市投资者来说,意识到牛市中也有较大的阶段性风险,也需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措施,或许比得出市场到底是涨还是跌的结论更加重要。   资料链接2   老外“集体唱空”   德意志银行:预计监管部门对通货膨胀的压力、A股股市过热、固定资产增速反弹等问题,可能采取紧缩流动性、加息、制止非法资金流入股市等对策。此外,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令人失望的数据,中东和朝鲜半岛等地缘政治风险及国际汇率市场的突然波动等,也都可能成为全球新兴市场调整的导火索。尽管中长期市场前景乐观,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兴市场有可能在今后几个月内出现调整。   韩国:韩华证券公司调查中心负责人李钟雨预测说:“中国政府至少会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采取措施,使过热的景气降温,中国股市会出现一次大的调整。”Road投资咨询公司代表高承德说:“我正在劝说投资中国基金的朋友抛售一半。”   日本《产经新闻》:中国正在出现股票泡沫。在上海等中国沿海地区,正在出现令人咋舌的投资基金热。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一直是巨额投资,而支持高投资的就是国民的高储蓄率。但是,由于异常高红利投资基金的出现,储蓄会转而减少。中国选择了实现市场化的前所未有的道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面临超乎想象的严峻局面。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谁也拦不住吗?如果你相信这种观点,那我可以把长城卖给你。中国上市公司的面貌并没有在一夜之间发生奇迹改变,而谣言、内幕交易、庄家哄抬股价,这些都让目前的中国股市注定仍是短期投机者的天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玩下面这个游戏。首先调出一份14个月前至今的中国深圳股市综合指数走势图,然后在另一个屏幕上调出截至日的14个月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走势图。两个指数走势图几乎一模一样:不到一年涨幅超过100%;最后几个月近乎直线上升。上述对比让人有理由担心:中国股市要转向了。   法国《论坛报》:外国经纪公司的分析师们比他们的中国同行要谨慎得多。在他们看来,企业获得的利润根本不能解释股市目前的迅速上涨。   数据说话  2007年巨幅震荡将成常态   ■本刊记者 侯纯   本周三,市场在恐慌气氛中下跌,单日上证综指下跌144点,是中国证券市场有涨跌停板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一次,依百分比算,在历史单日跌幅中排行中列第六位,而深成指更是下跌7.62%,在深成指跌幅榜上位居第一。股市真的就岌岌可危了吗?短线大跌后还可能上涨。   从历史统计数据看,在短线大跌之后,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上涨。比如日开始,沪综指连续8天快速下跌,8月17日当天下跌8.36%,但其后就大幅反弹,30天后上涨了14.9%。其实,市场中真正可怕的是连绵不止的阴跌,而快速下跌往往会引发一轮报复性反弹。指标股领跌指数。   从上周四(1月25日)大盘冲击3000点失败至本周四的6个交易日,沪综指3阴3阳,累计下跌了190点,跌度为6.38%,同期的深成指也下跌了7.96%,但是个股的平均跌幅只有4.25%。下跌幅度较大的主要是深沪两市的大盘指标股,例如,沪市的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中国银行“四大金刚”就拉低沪综指109点,对此次下跌的贡献率达57%。这些股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前一时期涨幅偏大,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因此近期的下跌应该可以看成是对前期疯狂走势的一种修正,而工行等权重股其实早已经提前进入调整周期。   大部分股票还在上升通道中。   由于去年底的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二八”状态中,大部分股票是在1月份开始才有大量资金进入其中,从而使其走出底部,运行在上升通道中,而在短线的大跌中,他们是很难出局的,而且也不愿意半途而废。在1月31日大跌当天,仍有多达32只个股以涨停板报收,说明仍有主力在坚决做多。   结论:当前市场的调整是暂时的,市场趋势还没有发生根本的逆转。就短线来说,在获利盘被大量清洗,市场结构得到调整,特别是消息面的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以后,市场将重新走强。不过,虽然投资者对本次大跌大可不必恐慌,但可以预见,一旦股指期货出世,将会改变现在只能做多盈利的状况,到那时候,一天上下1、2百点将是很平常的事。因此,本次大跌也可看作是未来指数期货对股市影响的一次预演,尤其是2007年开市不过仅一个月,却在历史20大跌幅中占了4席,或许已经揭示出这种趋势的变化。投资者今后要习惯于这种巨幅震荡,做好防范风险的心理准备和应对之策。   投资高手面对“巨震”的应对之策
以前在清泉老师的文章中读到过,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现在才知道,谢谢.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市值占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