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格局怎么办

G20开幕!全球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习近平主张这样干-习近平 全球经济增长 世界经济 全球金融 全球发展-中国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G20开幕!全球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习近平主张这样干
原标题:G20开幕!全球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习近平主张这样干  今天下午,备受关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在欢迎了前来参会的多国领导人并拍全家福照片留念后,习近平主席敲锤宣布峰会开幕。随后,习近平致开幕辞。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分钟,致辞全文不过两千字左右,但满满的都是干货。  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习近平提出五个“应该”。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习近平表示,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如何建设好二十国集团,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  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  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4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以下为讲话全文:  各位同事:  我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杭州。首先,我谨对各位同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开得很成功。我也愿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去年主席国土耳其的出色工作和取得的积极成果。土耳其以“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作为峰会主题,从“包容、落实、投资”三方面推动产生成果,中国一直积极评价土耳其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开展的各项工作。  未来两天,我们将围绕杭州峰会主题,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  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二十国集团聚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国际社会对我们充满期待,对这次峰会寄予厚望。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第一,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结合本国实际,采取更加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兼顾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扩大全球总需求,全面改善供给质量,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应该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第二,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二十国集团应该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今年,我们已经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第三,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二十国集团应该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用。应该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在金融监管、国际税收、反腐败领域合作,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今年,我们重启了二十国集团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希望继续向前推进,不断提高有效性。  第四,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十国集团应该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我们应该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第五,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今年,我们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各位同事!  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我们要努力把它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二十国集团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  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  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各位同事!  在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理念,同各成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外围对话,倾听各方利益诉求。  我期待在接下来两天的讨论中,我们能够集众智、聚合力,努力让杭州峰会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二十国集团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  谢谢大家。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G20开幕!全球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习近平主张这样干
日 19:41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G20开幕!全球经济不景气怎么办?习近平主张这样干  今天下午,备受关注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在欢迎了前来参会的多国领导人并拍全家福照片留念后,习近平主席敲锤宣布峰会开幕。随后,习近平致开幕辞。虽然只有短短十五分钟,致辞全文不过两千字左右,但满满的都是干货。  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习近平提出五个“应该”。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  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习近平表示,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如何建设好二十国集团,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习近平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  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  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4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并致开幕辞。以下为讲话全文:  各位同事:  我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杭州。首先,我谨对各位同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去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安塔利亚峰会开得很成功。我也愿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去年主席国土耳其的出色工作和取得的积极成果。土耳其以“共同行动以实现包容和稳健增长”作为峰会主题,从“包容、落实、投资”三方面推动产生成果,中国一直积极评价土耳其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开展的各项工作。  未来两天,我们将围绕杭州峰会主题,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  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最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受命,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把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和复苏轨道。8年后的今天,世界经济又走到一个关键当口。上一轮科技进步带来的增长动能逐渐衰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尚未形成势头。主要经济体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增长率下降,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压力。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金融监管改革虽有明显进展,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二十国集团聚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国际社会对我们充满期待,对这次峰会寄予厚望。希望杭州峰会能够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药方,让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第一,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结合本国实际,采取更加全面的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兼顾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政策,努力扩大全球总需求,全面改善供给质量,巩固经济增长基础。应该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  第二,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二十国集团应该调整政策思路,做到短期政策和中长期政策并重,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今年,我们已经就《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达成共识,一致决定通过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新方式,为世界经济开辟新道路,拓展新边界。  第三,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二十国集团应该不断完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优化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用。应该完善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在金融监管、国际税收、反腐败领域合作,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今年,我们重启了二十国集团国际金融架构工作组,希望继续向前推进,不断提高有效性。  第四,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十国集团应该恪守不采取新的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加强投资政策协调合作,采取切实行动促进贸易增长。我们应该发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  第五,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据有关统计,现在世界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7左右,超过了公认的0.6“危险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今年,我们把发展置于二十国集团议程的突出位置,共同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同时,我们还将通过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提高能源可及性、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青年创业等方式,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各位同事!  二十国集团承载着世界各国期待,我们要努力把它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二十国集团应该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面对重大突出问题,二十国集团有责任发挥领导作用,展现战略视野,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开拓路径。  第二,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我们应该让二十国集团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今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诸多领域制定了行动计划,要把每一项行动落到实处。  第三,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我们应该继续加强二十国集团机制建设,确保合作延续和深入。广纳良言,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  第四,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我们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只要我们坚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就能够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各位同事!  在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开放、透明、包容的办会理念,同各成员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我们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外围对话,倾听各方利益诉求。  我期待在接下来两天的讨论中,我们能够集众智、聚合力,努力让杭州峰会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二十国集团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以杭州为新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航船,从钱塘江畔再次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大海!  谢谢大家。当前的世界经济怎么了
日14:35&&&来源:
原标题:当前的世界经济怎么了
2014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突然给出了令许多人颇感意外的数据。首先是油价暴跌,国际原油价格6月份的时候还是100多美元一桶,到了年底却已经掉到了每桶50多美元,跌去了一半。其次是卢布暴跌,上半年,卢布还徘徊在30到35卢布兑1美元,到了冬天,却跌到了50多卢布兑1美元,12月中旬甚至还跌破过80卢布兑1美元。再次是美国经济增速创下11年新高,2014年3季度美国GDP增速达到了5%。看着这些数字,人们不禁要问,当前的世界经济怎么了?中国会怎样?
关于原油暴跌
阴谋论者认为,油价暴跌是美国一手策划的。他们认为,为了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作所为,美国联合多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除了公布的那些措施之外,还打压石油价格。因为只要把原油的价格压下来了,俄罗斯的经济就会崩溃,俄罗斯就会退让。于是,美国故意压低石油价格。另一类阴谋论者认为,油价暴跌是沙特们的诡计。因为对于常规石油生产者来说,最大的对手是页岩油的生产者,而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大约六七十美元一桶。因此为了把页岩油赶出市场,以沙特为首的石油生产商故意压低石油价格。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恐怕要复杂得多。第一,考虑世界经济的问题,必须先看大势。国际油价的涨跌和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是紧密相关的。第二,考虑世界经济问题,应该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经济决定世界政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全面一些。第三,当然也不能忘记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是有反作用的。认识世界经济的变化,不考虑世界政治的变化不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大趋势无疑是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表现为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全球配置和扩散,导致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只是这个结果在2008年以前因牙买加体系的缺陷而被名义货币估值等假象所掩盖和约束。但是,被掩盖和约束,并不意味着名义向真实回归的力量不存在。而且,当这个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因制度缺陷而产生的假象对真实的掩盖必然会被冲破。“回归”从台下上到了台面。只是这个过程颇为痛苦。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年的“欧债危机”,都是“回归”过程中带来的破坏,是经济现实对制度缺陷的报复。为了减少各种危机的损失,世界各国纷纷出手试图稳定局势,这包括了中国的“四万亿”,美国的QE,日本的“安倍经济学”,“欧债危机”的救援等等措施。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第一,这些都只是缓解痛苦之策,是带着三分毒的药;第二,名义财富向真实财富回归是一个必然趋势,偏离得越远,回归时的痛苦会越大;第三,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是世界和平、经济全球化的成果,只要基础条件不变,这些发展中国家还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油价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经历了1999年到2008年的持续上涨,是顺势的。但是,如果没有牙买加体系的制度缺陷,能涨成那样吗?在一定意义上,这种顺势推高是对包括高速增长国家在内的石油消费大国们征收石油特别税。不仅是石油,其他大宗商品在这阶段都大涨特涨,抑制的就是高速增长大国的发展。这不,沙特的大臣最近说,实际上他们原油的生产成本是几个美元。也就是说,他只要卖个十几二十美元的,就大赚了。当然世界原油生产的平均成本不可能只有几个美元一桶,但就算要十多个美元一桶,这个顺势也还是顺势推得太高了,100多美元一桶啊!当然,这影响不了世界经济的大势。只是为积蓄“回归”的能量多尽了一分力量而已。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虽然在世界经济因再平衡开始而导致危机,油价出现了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暴跌,但是各国狂吃了一通“金融止痛片”后,油价也就顺势重新走高。但是,真的应该走得那么高吗?当然不应该,但也可以理解为这只是再一次为“回归”积蓄力量。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世界和平、经济科技进步迅速的当代,一个商品的高额利润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尤其这个利润率已经高到了百分之几百。替代品一定早就跃跃欲试了。当“四万亿”结束了,QE结束了,“欧债危机”结束了,“回归”的力量一定会追问石油的高额利润是否真的是即期需求和供给平衡的必然。更何况,经过十多年的准备,替代品当然要出来瓜分超高利润了。如果不是页岩油,也一定会有其他替代品;不是2014年,也逃不过2015年、2016年的。
关于卢布暴跌
有了上述基本判断,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卢布的暴跌了。“回归”是回归什么呢?当然是从虚高的名义价值向实际价值回归了,油价是虚高,把自己的价格定到了远远高于成本的位置上,并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坚持在高位。于是终于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下来了。俄罗斯经济呢?是不是也同样存在虚高问题?
如果我们剔除政治考虑专心看经济,我们的回答就会是“是的”。俄罗斯的什么产品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当然只有能源资源和军火。虽然普京送给习近平总书记的手机也很好,但是在世界市场上占了多大份额?俄罗斯没有阿里巴巴、苹果、孟山都和辉瑞,也没有富士康、小米、格力和华为,连7亿吨钢铁、20亿吨水泥、5亿吨粮食的产能和市场都没有。这样的经济体能源资源和军火的估值当然在所有资产的估值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了。其结果是:如果这两者在世界上的估值高了,整个经济体的估值也就高了;如果两者的估值低了,整个经济体的估值也就下来了。因为军火在经济中的比重实在不大,因此俄罗斯经济是否虚高便决定于能源资源的估值是否虚高。既然如此,当人们发现能源资源的价格跌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时候,卢布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
当然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的反作用也不能忘记了。要说估值出了问题,虚高就要立即“回归”本也并不尽然。为了避免短期了爆发“回归”造成巨大痛苦,世界实际上已经准备了很好的缓冲机制。因此,即使是国际金融危机那么大的冲击,通过世界各大经济体分头以金融手段为国际金融危机“托市”,破坏也被减少到了最小;对付“欧债危机”时也是各国纷纷相助,硬生生阻止了“欧猪五国”的崩溃,欧盟还干脆为五国吸掉了大部分危机能量。但是,俄罗斯却没那么幸运。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不仅没有给俄罗斯提供一点帮助,反而还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幅度,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在政治的推波助澜下,短期“回归”,卢布怎能不面临断崖。还好,除了西方阵营以外,现在也还有了其他力量,所以卢布应该能够稳定一阵。但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仍然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俄罗斯经济本身又确实存在问题,因此,如果西方阵营加大政治和经济力量的使用,卢布再下一个台阶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关于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速
依据同样的逻辑,我们再来看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
首先是美国目前的繁荣。5%是一个可持续的增长速度吗?当然不是。一方面,美国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得益者,但与世界上其他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的国家不同,美国得到的好处更多的是依据其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通过早就设定的制度来获得的。比如通过美元向全世界征收了无数的铸币税,而且全球化越发展,使用美元越多,美国得益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美国是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手段最大的发明者,是许多成熟管理模式的拥有者,使得他除了自己通过高投入创造出来,很难通过引进来实现发展。因此,即使包括20世纪90年代的战后最长繁荣时期(年均增长率高达3.8%),冷战结束23年以来美国的年均经济增速也不过2.5%多一点。由于我们看不到美国任何能在未来十年达到1990年代那9年繁荣的可能性,因此,只能把当前的繁荣看作危机后的报复性反弹。若论持续,未来十年顶多也就会有个年均3%左右。
再来看中国。与美国一样,中国也从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但同美国不一样的是,中国之所得来自于自身的制度改进和经济要素投入,而非收取好处费。因此,看中国经济发展就得看这两个方面。从制度改进方面看,中国年的改革对应的是约10%的增长,当然这是和人口红利,技术引进,高储蓄、高投入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中国从2013年又展开了一轮新的更全面深刻的改革,这一轮新的改革所能带来的新的正面效应应该不小于上一轮。因此,对比便主要转移到了经济要素方面。显然,中国的人口红利在未来十年将进入持平并略有下降,与前三十年的不断增长相比是不如的。储蓄、投入增长速度也不会比前三十年差,引进技术方面也还有一定余地。但环境容量的余地和前三十年已经无法相比,因此增长只能更多地依赖于产业结构的提升,这就预设了比前三十年高得多的成本。这些叠加的结果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会高速增长,但这个高速是“新常态”下的高速,大约会比前三十年的平均增速低3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相信,未来的2015年会比2014年稳定得多,美国虽然难以达到年增5%的增速,但继续复苏是可见的。中国经济虽然还会面临许多成长中的烦恼,但在“新常态”下“稳中求进”一点问题都没有。在美国的带动下,欧盟的经济同样会转好。为了不往下走,日本会不断自我刺激,以待更远的未来经济对刺激麻木。由于2015年还不至于麻木,因此日本经济也会延续2014年的状况。麻烦的是各能源资源出口大国。好在这些国家实际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全加起来也到不了10%,在世界已经有了2014年底的心理准备之后,他们的麻烦已经不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太大的冲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G20前瞻:世界经济如何走出长期低迷_网易财经
G20前瞻:世界经济如何走出长期低迷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G20峰会首先要讨论的问题依然是全球经济进一步可持续性复苏问题。金融危机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远未实质性复苏。危机和萧条旷日持久,不仅战后以来绝无仅有,在整个世界经济史上也十分罕见
(原标题:G20前瞻: 世界经济如何走出 长期低迷)
再过几天,二十国集团()领导人2016年峰会就将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20个经济体最高领导人的大聚会,作为我国第一次主办的G20峰会,这次会议在中国无疑引起了格外关注。而当此全球经济疲弱依旧,又麻烦不断、横生枝节的多事之秋,本次G20峰会更是背负艰巨使命,引发全球关注。那么,G20杭州峰会有可能就哪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有可能取得什么共识和进展呢?可以想见,作为全球最高规格、最具代表性的经济峰会,要讨论的自然是当前全球经济中最重大、最具有全局影响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大多不是什么新问题,在过去两年的各种峰会中已多有讨论,成果不少,分歧依旧。一些问题对各国各地区利益攸关,不能指望本次峰会就让大家放弃分歧,达成共识。但各国领袖借这一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各自立场,表达自身关切,减少以邻为壑,避免形势误判,至少可以不让形势变得更坏。G20峰会首先要讨论的问题依然是全球经济进一步可持续性复苏问题。金融危机8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远未实质性复苏。危机和萧条旷日持久,不仅战后以来绝无仅有,在整个世界经济史上也十分罕见。为使世界经济能够尽早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持续复苏,各国领袖多次聚首,也取得了一定共识。各国都认为世界经济处于模式转型和结构重塑期,但对如何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如何确定未来的国际经济规则,并未达成一致,也没有采取多少共同行动。某些国家甚至推出以邻为壑的排他性政策,试图为一己私利遏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独霸权力,排斥改革。这就使全球经济复苏遥不可及,一再拖延。本次峰会依然会把全球经济实质性复苏作为主要议题,虽然未必能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如果说全球经济复苏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话题,那么,近期经济政策协调则是短期的对策性问题。如今,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经济息息相关,牵一发动全身。这就产生了各经济体之间政策协调的问题。譬如,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几次量化宽松曾经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如今美国有可能进入加息周期,货币政策开始收紧。但各国经济复苏很不同步,多数国家包括欧元区、英国、日本、中国等金砖国家都在加码宽松,形成宏观政策背离的局面。此时,美国的过度紧缩,很可能会对各国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因此,政策协调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就急欲采取扩张性政策走出萧条的国家而言,如果各国都期望通过宽松政策压低汇率取得优势,只能是几败俱伤,并无实质性好处,反而会危及全球经济。显然,通过政策协调,避免宏观政策背离,避免以邻为壑两败俱伤,是G20领导人峰会的主要任务之一。避免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回潮也是本次G20峰会的一个艰巨任务。如常言所说,“大难临头各自飞”。每当世界经济发展比较顺利时,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精神与利他主义便得以发扬,而当经济发展较为困难时,为了各自利益便回归利己的本性。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困境,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保护主义和新孤立主义的潮流。WTO多哈回合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各种贸易保护和贸易救济措施的滥用、各成员在开放市场和投资自由化上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做法,都是此种潮流的表现。至于英国脱欧,以及某些政治家宣称要退出WTO等等,则是保护主义走到极致的新孤立主义表现。此次G20峰会,将会重点讨论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反对保护主义等问题,这从峰会主席国中国的多次公开表态中可见端倪。当然,现有的多边体制未必是最好的,但相比起来,如果大家都效法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情况会更差。作为一次全球性重大会议,一般不会在大会上讨论双边议题和个别问题。不过,此次会议可能例外。如果大会专门讨论英国脱欧及其经济影响问题,应该不会太令人意外。即使大会不专门讨论,各种双边和小范围的会议上也会谈及。一个不再是欧盟成员国的英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是什么样的关系?英国会是一个比欧盟更开放、更自由的经济体,还是一个更保守封闭的经济体?当各国之间不再适用欧盟的协定时,如何签订新的协定?不仅如此,英国本身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也需要加以讨论和厘清。虽然英欧之间自有许多渠道和场合讨论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英国和欧盟主要国家都是其成员的国际组织和全球平台,对问题的讨论也许会有更广阔的视野。
在世界经济大势低迷、纷乱嘈杂的当下,G20有太多问题需要讨论。无论如何,以上问题一定是要加以重点关注的。不过,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中的G20峰会,本身具有应急机制的色彩,各国之间缺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利益诉求也未必相同,使得G20峰会年年开,真正的成果并不多。当危机已经不那么迫在眉睫的时候,这一常态化的机制有可能变为一个常设性论坛。论坛固有其意义,但远非世界大国领袖兴师动众、远涉重洋的最高目的。期待G20机制发挥更大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跃生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经济各国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