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中的剑网3科举考试答题器主要选拔武士还是文士,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

冯学荣:科举制度,武士,封建割据及尚武文化
我的图书馆
冯学荣:科举制度,武士,封建割据及尚武文化
冯学荣:科举制度,武士,封建割据及尚武文化
问:近代史上的日本鬼子,是十分凶残的一群兽兵,这群兽兵在中国的土地上,杀人不眨眼,屠杀战俘就不必说了,经常性地屠杀中国的妇女、老人、幼儿,在侵华日军里,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答: 是的,日本鬼子的凶残,在历史上已经是定案,这一点是没什么好争议的,不但作为受害方的中国有大量的档案记录,而且有相当多的侵华日军官兵,也在自己的日记和回忆录里,留下了海量的屠杀战俘和平民的自述。实际上,不但在中国战场,就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鬼子对待英、美、澳等国的战俘,也是相当的凶残,拿战俘当靶子练习刺杀的事情,无论在中国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是相当普遍的事情。
问:而且似乎日本鬼子从古代历史以来,一直都是这个德性?
答:远的不说,就从日本战国时代开始讲,倭兵就是十分凶残的,明朝抗倭历史留下来的文献也经常性地提到倭兵的勇猛与凶残。
问:他们不但对敌人残忍,而且对自己也相当残忍。
答:战死不投降,是日本鬼子的传统,这个传统并不是在近代冒出来的,而是日本从古代就一直继承下来的。比如说切腹现象,这个是众所周知了。倭兵对自己,也是很残忍的。
问:这是日本这个民族的特性?
答:更严谨地来说,是旧日本时代大和民族的特性。
问:这是不是一种很奇特的文化?日本这个民族,为什么会有这种格外“好勇斗狠”的民族特性?
答:这个问题很大,如果要展开谈的话,可以写一本几十万字的专著。但是一言蔽之——日本民族,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尚武的民族。
问:能否详细讲讲?
答:古代日本社会的等级划分,是“士农工商”,注意了,这里的“士”,指的是“武士”——换句话说,武人在日本传统社会,其社会地位是居于第一等的。自古以来的日本,第一等人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商人,更不是农民,而是“武士”。日本武士在他们日本国内,是第一等的国民,是受人敬仰的。
问:据说古代日本武士从小就要观摩死刑。
答:古代日本武士的培养,从小就十分残忍。从他们小的时候,成年武士们就带着小武士,带他们去观摩杀头,观摩切腹,从小就给他们灌输一种凶残的思想。在古代日本有一种说法,叫做“好男儿不能死在病床上”,这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你是不是一个日本男儿?如果是,你就不要老死在病床上,老死在病床上是丢人的。那么你应该死在哪里呢?你应该死在战场上。
问:好凶悍的文化。
答:正是。日本古代最有名的、质量最好的产品是什么?日本古代在世界上最闻名的产品,就是日本刀,当时其实也不叫“日本刀”,而是叫“倭刀”。为什么是日本刀(倭刀)最好呢?因为日本这个民族尚武,他们最优秀的工匠,被市场配置到制刀行业去了。
问:刚才你谈了日本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似乎我们中国也有“士农工商”的分级。
答:中国的“士农工商”,和日本的“士农工商”,完全不同。中国“士农工商”里面的“士”,指的是“文士”、“文官”、“文人”、“读书人”、“诗人”。也就是说,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第一等人不是武人,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商人,而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换句话来说,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文人社会。而日本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武人社会。这两个民族,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完完全全就是两群不同的人。
问:可不可以说说,日本人的这种尚武文化,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答:说来也是话长。一个民族的文化,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的结果,但是如果长话短说、直指要点的话,那么我认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没有科举制度,它是依靠武人来辅助君王的。
问:也就是说,中国有科举制度,这个制度使中国人变成了文人。而日本没有科举制度,所以他们保留了人的原始本性:尚武。
答: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中国有科举制度,什么叫做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就是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制度,它是告诉全体中国人:你是不是精英?你想不想出人头地?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是精英,如果你想出人头地,那么你就应该进书房去、好好读书,给我头悬梁,锥刺股,参加科举考试,考取了功名,就可以当官,辅助皇帝。我们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科举制度,一个国家在引导什么,它的国民就会变成什么。古代中国就是通过这个科举制度,引导全中国的精英去当读书人、当文人了,写诗作词去了,这样一来,整个中华民族,就成为了一个文人民族。
问:也就是说,不要问日本人为什么尚武,而要问中国人为什么尚文。
答:对了。我们看人家尚武,觉得很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家反而觉得我们“尚文”很奇怪: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里面,汉民族几乎是整个民族都在写诗,这不奇怪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诗吗?
问:可是好象日本也仿照中国、实施过科举制度?
答:的确。那是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曾经尝试仿效唐朝在日本实行科举制度,可是日本人很快就发现,科举这个东西不符合日本的国情。为什么呢?因为科举制度是一种较为平等的考试制度,无论你出身多么卑贱,只要你把书读好了、把考试给通过了,你就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而当时的日本是一个有着贵族传统的社会,日本贵族的势力非常庞大,此外,日本地方庄园主、豪强的势力也很大。所以中国的科举制度刚刚进入日本没多久,就遭到了日本贵族的抵制,结果可想而知,没实行多久,科举就在日本废了,不搞这个了。
问: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科举制度、鼓励国民都去当文人呢?
答:我觉得这个跟皇帝要维护自己的皇权有关。中国的皇帝,向来是中央集权的皇帝,一人独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全中国都是皇帝的。中国的皇帝是绝对的威权。拥有了这种绝对威权之后,皇帝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民造反。人民会不会造反?怎样才能防止人民造反?答案就是——科举制度。它叫中国的精英都念书去、当文弱书生去。你们都当秀才了,我这个当皇帝的,就安全了。你比如说,唐太宗有一次去视察进士的考试院,他看到许多进士们鱼贯而出,很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说:“全中国的精英,都进我的圈套了,你们这些傻逼,都上当了,我让你们念书考科举,就是让你们远离刀剑,远离造反”——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实质——你们都受骗了,我搞一个九品文官制度出来,诱使你们都放下武器、都念书去了,皇帝就我一个人做,你们都给我打工,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问:也就是说,科举制度是中国皇帝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法宝。
答:正是。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样的国家,和平和稳定是常态,农民暴动是非常态。在一个中央集权、稳定是常态的国家,显然要用文人来治国,因为不需要那么多的武人。所以我们中国的王朝,其实常态是稳定的,只是偶尔遇到天灾,农民吃不饱了,才起来造反。总之一句话,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农耕国家,这样的国家没有尚武的基础,也没有尚武的必要。
问:这么说,那么日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中央集权?
答:密码就在这里了。古代日本社会和中国社会,是截然不同的。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皇帝独大,不提倡老百姓尚武。而古代日本社会呢,要知道日本天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弱势皇帝,很多时候甚至就是一个傀儡。古代日本是一个封建国家,天皇是个虚的,在地方,则有着以贵族、大名、庄园领主、幕府将军等地方势力为主的封建割据,你称王,我称霸,各据一方,需要大量的武士来维持封建割据的社会形态,所以他们逐渐培育出极端尚武的文化。
问:好像甚至在明治维新的元老之中,也有不少的武士。
答:是。你看,吉田松阴、山县有朋、松方正义、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大隈重信……这些明治维新时代的红人元老,都是武士,都是从小看杀头长大的、从小练习倭刀长大的、从小观摩切腹长大的人。所以明治维新,从一开始就遗传了日本古代社会的尚武之风,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之后,立马开始咄咄逼人,因为当时的日本就是一个武士之国,是一群武人在领导这个国家,所以它咄咄逼人——武人的思维方式和文人的思维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问:可不可以这样说,古代中国的周边,有好几个尚武的民族,匈奴、契丹、蒙古、女真,这日本民族,其实也是其中一个。
答:说对了。这正是中国的不幸之处。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尚武民族包围。你说的匈奴、契丹、蒙古、女真,都是尚武民族。其实还有一个日本。
问:刚才谈了这么多,都是谈的近代以前的日本。可是,现在的日本人怎么样,还尚武吗?依我看,似乎是大不如前了?
答:尽管日本从古代一直到近代,都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但是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战败之后,日本民族的尚武之风,被废除了。或者说得更通俗一点,日本这个尚武民族,在1945年之后,被美国阉割了。日本投降短短一年之后,就公布了《日本国宪法》,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和平宪法”。这部宪法的最显著特点是“和平主义”,它在《前言》部分就明确规定:这个宪法的主旨是要“消除因政府的行为而再次发生的战祸”、“日本国民期望持久的和平”。这部宪法的第二章,就是叫做《放弃战争》,其中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一条,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尚武精神。
问:此外还废除了天皇、贵族、军阀的权力。
答:不但如此,还杀了一批战犯,判处入狱的战犯就更多了,而且还实施了“政教分离”,同时还铲除了被视为军国主义经济基础的日本财阀,此外,还修改了日本中小学的教科书,将日本穷兵黩武的思想根源,整个都给铲除了。所以,七十年以来,就产生了现在的新日本人。
问:所以现在的日本人,和战前的日本人,是既然不同的两类人。
答:完全变了。因为现在这一代日本人,和战前的日本人,他们成长的土壤截然不同,在明治乃至昭和时代前期,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人可算是绝大多数,而近些年日本的一些网络上以及街头的随机调查则显示,现在愿意为国捐躯的日本青年人,已经沦为了极少数。
问:所以我们谈“日本鬼子”,只是在谈近代史上的日本鬼子,而不是谈的现代日本人,不能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日本人?
答:是。时过境迁 、物是人非了。时代已经变了,日本人也已经变了,不但肉体上不是当年的鬼子,就是在思想上,也完全变了。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日本人。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刻舟求剑”,说的就是这个思想:船都走远了,河水不是那片河水了,水底下也没有剑了,时空变了,一切都变了。
问: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松对日本的警惕?
答:千万不要误解我的文意,也不必过分解读我的文字。我并没有说现在的日本人都是好人,也没有说过我们现在可以放松对日本的警惕。但是,现在的日本人,的确已经丧失了战前日本人一直以来的尚武之风,他们已经完全变了,和历史上的“日本鬼子”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日本丧失警惕,事实上,保持对一切邻国的适度警惕,是一个国家国防事业的应有之义,如果我们都丧失警惕了,那还要我们的军队干什么?哪怕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一样,你、我、他可以交往,但彼此之间能不留个心眼吗?防人之心不可无。
关注冯学荣的公众号:fengxuerongdushi
馆藏&25615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如题:  从古书上了解,周朝以前中国是有武士的。  据说:墨家都是失业武士。(照这么说:儒家可能是失业公务员)  可是历史到后来,中国怎么没有武士了?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就知道中国已经是没有武士阶层了!这是怎么搞的?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先秦的时候,(甚至到汉朝三国魏晋南北隋朝时,也就是没有科举之前)文武不分家的,基本没有文官武官之分,大家都是出将入相。大家随身佩剑的,社会风气不仅尚文也尚武。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之后,有几种情况,以宋朝之后最典型。  开国的时候跟着老大一起打,立国了自然就是武将了,这个不难理解。  科举制度基本只考文科,当然都去读书考试当官了。打打杀杀能当官?打起仗来统帅基本是文官,临时翻翻兵书查一下资料搞一下排兵布阵。真正指挥士兵在前线拼杀的是小武弁,像明朝的游击,带着兄弟们冲进去砍人的游击们猛不猛通常能决定战役的胜负。看明史里记载的那些游击,异常凶猛,带着弟兄们把倭奴的栅寨一个个击破。这种游击不死,立功后就能往上升。  还有种就是朝廷募兵,比如岳飞,宋军招人,工资颇高,岳飞就去投军了,他能打能杀,立功了就能往上升。  还有种就是世袭的武官,比如戚继光,他爷爷的爷爷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封了世袭的武官,他接了位置,去打仗,立功了就往上升了。  有些朝代的科举也有武科,但远不如文官科举,可以忽略不计。  
  很早从武士打仗过渡到文官打仗了。因为中国人打仗考的智慧。
  教学大纲,把射箭锻炼身体删除了!武士变成流氓的选修课!傻B文化部部长从来不知,练功通三关对智慧增长助力更大!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颠倒,天灭可期!  
  五代十国,南北朝可以给你解释  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是最后的结果
  因为死不认穷的武士的嘴炮打不过死不认穷的文士的嘴炮,所以死不认穷的武士见到死不认穷的文士就像死不认穷的老鼠见到死不认穷的猫。  
  @死不认穷   日本所谓武士,在平安朝时庄园主的侍卫,在战国时是领主养的打手,而在江户时代则是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  武士的正式称谓是“侍”,“武士”这个说法来源其形态---背着弓和刀枪,为“大人”站岗。  源氏物语中形容平安朝的武士一钱不值。天皇和贵族晚上睡觉怕被鬼闹,就让武士在门口整夜“鸣弦”(拉弓而发出响声----日本人相信这种声音能驱鬼)。
  因为死不认穷他妈强奸了所有武士,武士们都脱阳而死,绝了后。。。
  @lafayette-16 09:59:42  @死不认穷  日本所谓武士,在平安朝时庄园主的侍卫,在战国时是领主养的打手,而在江户时代则是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  武士的正式称谓是“侍”,“武士”这个说法来源其形态---背着弓和刀枪,为“大人”站岗。  源氏物语中形容平安朝的武士一钱不值。天皇和贵族晚上睡觉怕被鬼闹,就让武士在门口整夜“鸣弦”(拉弓而发出响声----日本人相信这种声音能驱鬼)。  -----------------------------  谢谢!  难怪武士铳也叫做侍者铳!(注:古代日本的火器比中国发达)
  君子六艺 包含射,御 。。。可惜太偏科了只能称为文人  真正的君子还是出则未将,入则为相,文武双全
  武人易乱法,难为世所容。  史上做乱的,哪个不是武人?   文人读书,君主只要用儒家思想控制住文人就行了  懂了吗?
莫名其妙死了
后世想当然联系到潘仁美
文人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文人有分歧是动嘴,武人有分歧就是动刀了。做为统治者来说动嘴好过动刀,要文斗不要武斗
  儒以文乱邦,侠以武犯禁。本来都不是统治阶级喜欢的人物。  不过此后儒家投靠帝王兴旺发达了,代表侠的墨家被持续打压直至销声匿迹。  
  十万个为什么又开始发问了啊  
  一旦有了战争环境就会自动出现武士文化,自古如此。
  选票自由人权竞选议会三权分立的制度里,和平派鹰派都可以随时发表演讲宣传各自的见解,让人们自由投票选择,大部分人会在和平时期选择和平派,战争时期选择鹰派。专制集权制度里和平派跟鹰派的作用取决于垄断群体的利益,所以和平时期鹰派恐怖统治,战争时期和平妥协非到生死关头不用鹰派。
  发现舔到狗腿上了以后,楼主又往上扒了扒终于又舔到日本的狗屁股上了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6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明初一循元代旧制。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  孙忠,宣宗家小孙的父亲。生前是伯爵,景泰三年卒,年八十五,赠会昌侯,谥康靖。英宗复辟,加赠太傅、安国公,改谥恭宪。成化十五年再赠太师、左柱国。  (这才是外戚家第一个父以女贵的公爵么,不过是追赠。)  小孙的哥哥  孙继宗:景泰初,进都指挥佥事,寻袭父爵。天顺改元,以夺门功,进侯,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世袭侯爵。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郯国公,谥荣襄。(已经是成化年间了,孙家第二个追封的公爵)  吴安,吴贤妃的兄弟。景泰七年封安安平伯。英宗复辟,太后复称贤妃,降安为府军前卫指挥佥事。……寻命安为锦衣卫指挥使,子孙世袭。  (从伯爵变指挥使世袭~~)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lafayette-16 14:45:10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  -----------------------------  那看来外戚也可以封爵,但不能世袭吧。
  门客与刺客。  
  @无敌鸡翼
01:54:56  五代十国,南北朝可以给你解释  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是最后的结果  -----------------------------  好处是武士难再为祸,坏处是几次被外敌灭国。
  日本首相喜欢写亲笔信,书法好不好?
  要是国家有需要的话,我愿意为国当武士!!!每天都能抽村长两嘴巴子解恨嘿嘿
  @wxs777
14:25:38  -----------------------------  @
14:44:41  -----------------------------  @制高点A
时间: 14:56:32  -------------------------------  @倒影的夏天
14:04:47  ---------------------------------------  langht2
15:03:11  反思:为什么我不相信你了?  1,在让人民言论自由之前,我选择不相信你。  原因:你不让人民说话。
你若不撒谎,为什么不让人民说话?
真相只有一个。  你拥有枪杆子笔杆子,却不让几乎一无所有的百姓张口说话,只能说明:你在撒谎。  2,在让世界媒体记者采访之前,我选择不相信你。  原因:真相就在那里,谁采访都是一个样子。难道,外媒就能把一个尸体变成五个十个?  只有你,才数不清数字。从......  -----------------------------  @拖后退的
15:12:47  你丫这不是在说话吗? 谁阻止你说话了?  难道我在学狗叫?  -----------------------------  倒影的夏天 已经把我拉黑。
  近千万的复员军人都是预备役。这股强大的力量足以打折日本鬼子武士道的狗腿。
  @wxs777
14:25:38  -----------------------------  @
14:44:41  -----------------------------  @制高点A
时间: 14:56:32  -------------------------------  @倒影的夏天
14:04:47  ---------------------------------------  langht2
15:03:11  反思:为什么我不相信你了?  1,在让人民言论自由之前,我选择不相信你。  原因:你不让人民说话。
你若不撒谎,为什么不让人民说话?
真相只有一个。  你拥有枪杆子笔杆子,却不让几乎一无所有的百姓张口说话,只能说明:你在撒谎。  2,在让世界媒体记者采访之前,我选择不相信你。  原因:真相就在那里,谁采访都是一个样子。难道,外媒就能把一个尸体变成五个十个?  只有你,才数不清数字。从......  -----------------------------  @拖后退的
15:12:47  你丫这不是在说话吗? 谁阻止你说话了?  难道我在学狗叫?  -----------------------------  @langht2
15:15:40  倒影的夏天 已经把我拉黑。  -----------------------------  下贱的逗比, 连尼玛的说话都不会了...  俺教你:  "你丫这不是在说话吗? 谁阻止你说话了?   难道你自己觉得你是在学狗叫?"
  楼上的去天安门拿个大喇叭喊选票自由竞选人权呗!敢说出来么?网上都是打字,你能听见声音了?抗日神剧看多了意淫?
  蒙元满清不允许汉人习武  
  因为中华文明,历代王朝组织管理完善所以不需要武士阶层做打手,打同僚害百姓。西方文艺复兴前,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管理那叫一团糟,出现武士阶层是社会权力分散贵族地主各自为政相互斗争的结果,有什么可值得夸赞的,真是奇了怪了。别老抱着连西方人都抛弃的垃圾舔个不停,你也不觉得恶心!谈历史要找到比中国好的还真不多,建议你多从近现代入手,那时中国确实落后了。
  @死不认穷 是从宋朝贬低武人,抬高文人开始。 全社会以习文为荣,以习武为耻开始的。
所以有必要来一次,极端的抬高武人,贬低文人的运动。
  @lafayette1124
09:59:42  @死不认穷  日本所谓武士,在平安朝时庄园主的侍卫,在战国时是领主养的打手,而在江户时代则是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  武士的正式称谓是“侍”,“武士”这个说法来源其形态---背着弓和刀枪,为“大人”站岗。  源氏物语中形容平安朝的武士一钱不值。天皇和贵族晚上睡觉怕被鬼闹,就让武士在门口整夜“鸣弦”(拉弓而发出响声----日本人相信这种声音能驱鬼)。  -----------------------------  @死不认穷
10:20:50  谢谢!  难怪武士铳也叫做侍者铳!(注:古代日本的火器比中国发达)  -----------------------------  日本是火绳枪比中国先进,甚至像现在的日本车一样,虽然来自西方,但是性能比西方原产的要好,日本的火绳枪来自葡萄牙水手的传授。后来日本人改进了,性能比葡萄牙人的还要好。 不过日本的火炮不如中国,可能是因为他们缺铁。
  何妨查下武士来源。  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文官政治,而中国的文官制度发展较早并且完善。  还有什么,继续。
  @无敌鸡翼
01:54:56  五代十国,南北朝可以给你解释  宋朝的杯酒释兵权是最后的结果  -----------------------------  @一米稀饭
15:02:45  好处是武士难再为祸,坏处是几次被外敌灭国。  -----------------------------  也不能这样说,  宋朝灭亡是没有产马地,武力上的缺陷,抵抗蒙古人比其他地方人持久,  元朝不评论(与我们不同心),  明朝灭亡是党争,武力值充足,起初打后金不要不要的,但执政者问题很糟糕,崇祯执政很糟糕,不是国内混乱,后金是打不进来的  清朝也是不同心,保大清与保中国竟然是二选一,那就去死吧。  党指挥枪,文官执政是正确之路,当然军力也要强化,国外的军政府也能给参考意见,没有一家值得称赞的。
  是从宋朝贬低武人,抬高文人开始。 全社会以习文为荣,以习武为耻开始的。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lafayette1124
14:45:10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  -----------------------------  @langht2
14:54:07  那看来外戚也可以封爵,但不能世袭吧。  -----------------------------  外戚的爵位也是能世袭的。一直到明朝中期,有个皇帝认为给外戚封伯爵太奢侈了,弄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军职(当时军职是可以世袭)也就够了......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lafayette1124
14:45:10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  -----------------------------  langht2
14:54:07  那看来外戚也可以封爵,但不能世袭吧。  -----------------------------  @lafayette-17 10:55:07  外戚的爵位也是能世袭的。一直到明朝中期,有个皇帝认为给外戚封伯爵太奢侈了,弄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军职(当时军职是可以世袭)也就够了......  -----------------------------  不过想想也难怪,人家与皇帝结婚,身份就是皇后,那她的直系亲属也起码有个爵位,这样不寒蝉吧。而且皇帝女人很多,不是每个女人的亲属都封爵吧。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lafayette1124
14:45:10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  -----------------------------  langht2
14:54:07  那看来外戚也可以封爵,但不能世袭吧。  -----------------------------  @lafayette1124
10:55:07  外戚的爵位也是能世袭的。一直到明朝中期,有个皇帝认为给外戚封伯爵太奢侈了,弄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军职(当时军职是可以世袭)也就够了......  -----------------------------  @langht2
14:41:07  不过想想也难怪,人家与皇帝结婚,身份就是皇后,那她的直系亲属也起码有个爵位,这样不寒蝉吧。而且皇帝女人很多,不是每个女人的亲属都封爵吧。  -----------------------------  一般是皇后个贵妃的家人会封爵,一般的轮不到。  红楼梦中,元妃得宠加了“贵”字,贾家已经是“国公”不便加封,就让贾政(元妃他爹)升了官。这就是“裙带”。
  @死不认穷  ...从明朝一品武将见了四品文官,跟老鼠见了猫一样畏惧,...  -------------------------  langht2
10:43:16  没有这种事。历代只有有军功的人才能封“爵”,即可以世代相传,而没有军功的人(如文人)官位直到自己。  -----------------------------  @lafayette1124
11:20:35  明清的爵不一定是军功,只有汉代才有“无功不得封侯”(原文为: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汉高祖白马之盟的原始含义,这个“功”指军功,即没有军功不得封侯,不过没有延续多久,不是军功只要有其他功劳也能封侯,甚至如宦官蔡伦,因为参与宫廷政变推翻权臣而被封了侯。十常侍中张让等人,居然也是侯!  -----------------------------  langht2
14:37:37  王阳明,先新建伯后新建侯,靠的就是军功----平定宁王叛乱。明朝还有谁封的爵不是凭军功?  -----------------------------  @lafayette1124
14:45:10  明朝世职都是军功上来的?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  -----------------------------  langht2
14:54:07  那看来外戚也可以封爵,但不能世袭吧。  -----------------------------  @lafayette1124
10:55:07  外戚的爵位也是能世袭的。一直到明朝中期,有个皇帝认为给外戚封伯爵太奢侈了,弄一个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军职(当时军职是可以世袭)也就够了......  -----------------------------  langht2
14:41:07  不过想想也难怪,人家与皇帝结婚,身份就是皇后,那她的直系亲属也起码有个爵位,这样不寒蝉吧。而且皇帝女人很多,不是每个女人的亲属都封爵吧。  -----------------------------  @lafayette-17 15:09:12  一般是皇后个贵妃的家人会封爵,一般的轮不到。  红楼梦中,元妃得宠加了“贵”字,贾家已经是“国公”不便加封,就让贾政(元妃他爹)升了官。这就是“裙带”。  -----------------------------  除了皇后家人(直系),贵妃家人应该是不会被封爵的,如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就没被封爵。至于红楼梦,那是小说,而且贾家的爵位是先祖的军功而世袭的。
  士是世家,科举后大家机会均等,士族消失  
  先说宋吧,太祖是从周世宗手上接手政权的,柴荣的政策是先北后南,先难后易,武人显贵。到了太祖,杯洒释兵权,文官开始掌政了,大方向变了,太宗之时北代将精兵强将全部葬送。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网3科举考试答题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