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目录的19类产品是哪些

19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取消 质检总局谈如何确保质量非诚勿扰 封峰_长沙婚庆新闻网
19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取消 质检总局谈如何确保质量非诚勿扰 封峰
在国新办今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指出,19类产品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后,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中新网6月16日电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今天表示,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放管结合、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加大取消下放力度、给企业松绑,热门话题健德堂,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国新办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介绍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这次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取消了19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这么大的力度,请问取消后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呢?
  李元平表示,这次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放管结合、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加大取消下放力度、给企业松绑,枕边的男人 席绢,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实践证明,监督抽查是事中事后监管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放开事前、管住事中事后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通过抽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二是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和市场第三方,探索开展基于行业自律的质量保障能力评价,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实施“黑名单”制度,支持质量守信企业发展,增加质量失信企业生产成本,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对于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推动建立对企业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形成对不诚信、不自律、不履行主体责任企业的高压态势,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分隔线----------------------------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19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取消 质检总局谈如何确保质量|质检总局|生产许可证|质量_新浪新闻
  中新网6月16日电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李元平今天表示,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要放管结合、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加大取消下放力度、给企业松绑,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国新办今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介绍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有记者问:这次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取消了19类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这么大的力度,请问取消后如何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权益呢?  李元平表示,这次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放管结合、并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方面加大取消下放力度、给企业松绑,另一方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风险。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加大产品监督抽查力度。《产品质量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实践证明,监督抽查是事中事后监管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放开事前、管住事中事后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在风险监测的基础上,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抽查力度,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通过抽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  二是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质量信用评价,支持和鼓励行业组织和市场第三方,探索开展基于行业自律的质量保障能力评价,组织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实施“黑名单”制度,支持质量守信企业发展,增加质量失信企业生产成本,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推进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对于在事中事后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推动建立对企业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形成对不诚信、不自律、不履行主体责任企业的高压态势,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宿迁19类101种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
&&快报讯(记者 杨亦文)9月14日上午,在宿迁市便民服务中心,江苏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新忠从宿迁市质监局局长赵晓莉手中接过了全国第一张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暂停行使类)风险告知单。这标志着宿迁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
&&这张告知单明确告诉兔宝宝公司,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属暂停行使许可类产品,在宿迁市范围内生产不再发放生产许可证。唐新忠当场签订了承诺书,表示德华兔宝宝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确保销售的产品合格。
&&我国现行的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涉及质监、食药监、卫计委、发改、经信、农委、安监、公安、烟草、盐务等10个部门共25项117类683种生产许可,存在着许可种类多、许可流程多、许可成本多、政府管控多等问题。宿迁这一轮进行的改革,实现了从登记到生产的全流程简化,最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力和创新力。
&&经梳理确认,宿迁将许可证产品划定为三大类:暂停行使类(19类101种产品)、先证后核类(8类39种)和暂时保留类(90类543种产品),计划到2018年12月完成改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浙江等5省份将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务院常务会议昨日还决定,取消蓄电池等19类工业产品的事前生产许可
【摘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正加快出台,虽然目前绿色金融的推进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没有本质差别,却要申请两个不同的许可证或者强制认证,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这些重重叠叠的许可,不仅让企业不堪重负,也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6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针对上述现象强调,必须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简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审批程序,并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促进中国制造品质升级。
  会议同时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正加快出台,虽然目前绿色金融的推进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再压减50%生产许可证
  就在本周二的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基层考察时听到的企业呼声举例,说明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家生产猪饲料的企业告诉我,他们已经拿到了饲料生产许可证,但还有部门来检查,问这个饲料是喂大猪的、喂小猪的还是喂乳猪的?连饲料要喂多大的猪都设定了不同的标准,而且还要求企业提交工艺和配方!讲到这里,总理加重语气责问道,政府要配方干什么?这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啊!
  短短半年多时间,李克强已经三次部署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等相关事宜。本周二,李克强明确要求今年要再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天后,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
  李克强表示,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已经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度取消。但掰开来看,这60多个大类里面还套着一些小类,小类里面还有单元,单元里面还有品种,林林总总有近千个。而且多个部门还存在高度重复许可的问题。
  而在本次会议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由60类减至38类。李克强特别强调,本次改革中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的强制性认证,必须严格规范,绝不能搞成变相许可。
  会议决定,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对能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输水管、蓄电池等19类产品取消事前生产许可;对产品质量较稳定,但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强制性认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经上述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减至38类。同时,对仍需实施生产许可,且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化肥等8类产品,将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
  但是,取消并非意味着减轻了政府责任,会议指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覆盖面,尤其对此次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要实现抽查全覆盖。
  一定要明确,我们今天确定取消和下放这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李克强说。
  鼓励绿色企业发债、上市融资
  绿色金融发展一直是近年来业界探讨的焦点话题之一,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政策相继出台。
  会议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金融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的支持,对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扎实履行中国政府对《巴黎协定》的承诺,应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有序探索推进。
  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要求,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创新生态环境责任类保险产品。鼓励绿色企业通过发债、上市等融资,支持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加大绿色金融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绿色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广和应用电子汇票、手机支付等绿色支付工具,推动绿色评级、指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对此,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市场开发处高级研究员言鲲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国家层面在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政策出台越来越多,我国绿色金融环境将会越来越好,今后几年绿色金融的发展值得期待。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以绿色信贷为例,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8.08万亿元,其中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0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2%,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68%。
  不过,我国绿色金融的诸多领域仍有待完善。以绿色股票指数为例,建立和推广绿色股票指数是国际上通行的推动机构投资者提高绿色投资比重的做法。我国在建立和推广绿色、可持续指数与投资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新三板挂牌上市中小绿色企业,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从近几年情况看,一些绿色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即便是一些绿色小微企业,只要有经营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就能吸引资本方的关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申请生产许可证材料多流程慢?总理今天发话砍掉三成审批_凤凰资讯
申请生产许可证材料多流程慢?总理今天发话砍掉三成审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申请生产许可证材料多流程慢?总理今天发话砍掉三成审批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个啥?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不过对于工业产品生产企业来说,这张许可证可以说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有证才有生产,没证就不能开工,简直是卡在了企业的七寸上。
  虽然只是薄薄一张纸,但这个证办起来可真不容易。
  先不说申请所需要准备的繁杂材料,即使进入了审批流程,单个时长动辄四五十天的企业实地核查、产品抽样与检验、申报材料汇总等环节,也足以让申请企业等上好几个月。保不准,签下的订单就没了。
  煮熟的鸭子不能飞,靠的就是时效。这不,在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繁杂冗长的问题,就得到了及时又明确的回应。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对19类产品取消生产许可,对部分产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强制性认证,将8类产品的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同时授权质检总局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已经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度取消。
  而在本次会议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由60类减至38类,这就意味着取消了了37%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没了前置审批,企业可以动工在前,查验在后,对于那些满足质量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来说,这块蛋糕不仅美味,更是专享。
  申请生产许可证为何这么慢?材料多流程长
  其实,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工业许可证到底是个啥。
  都说如今是智能时代,可除去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数据、物联网,小如眼镜头盔、食品添加剂,大到港口机械、通信铁塔,老百姓日常接触到的东西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工业制成品。
  那么,这些工业品的质量是如何控制的?靠的就是生产许可证制度。据了解,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彼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些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企业一哄而起,盲目上马,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流向市场,既冲击了合法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许多恶性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984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至此,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正式确立,在全国范围开始推行。2005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提出从事产品生产加工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按规定程序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从长期来看,生产许可证制度明确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主体监管职能,有助于提高重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贯彻了国家产业政策。但由于中国企业数量多,行业类别广,相关法制建设的滞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实施,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而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效率问题。在生产许可证制度下,强化审查流程、保证检验结果导致了审查流程拉长、效率降低。有研究显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具体要求,企业从申请到领证的时间应不超过 70 个工作日(产品进行监督检验的时间除外),而实际操作上,从申请办理到最后取证要五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
  多地工业品生产许可改革进行中,未来红利现实可期
  市场经济,需求是导向,企业是主体。正是看到形势的新变化与企业的新诉求,结合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潮流趋势,近年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2015年8月,质检总局发布关于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用1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责任、政府依法监督、社会共治质量”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管体系。具体来看,要最大限度取消生产许可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生产许可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生产许可审批流程。
  而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目前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3月,全国首张含多个类别产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在上海诞生,这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改革试点正式落地。
  据介绍,改革前,企业的生产许可证需按产品类别逐个申请、逐一颁发,改革后,企业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能领到一张包括多个产品类别的许可证,即由“一企多证”调整为“一企一证”,由此,企业的申请材料大幅减少,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此外,在一些地区,围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改革工作也在推进当中。浙江省出台《关于深化企业减负担降成本改革的若干意见》,从4月1日起停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费、计量收费;江苏宿迁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力争用3年时间取消市场可以自主决定的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实现市场化认证;山东蓬莱取消了沿用多年的企业年度审查制度,采取企业自查报告公示制度……这些地方的尝试,都给全国层面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推进“放管服”改革,还有哪些内容
  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推进“放管服”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明确要求“今年要再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天后,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
  会议决定,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是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对能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质量安全的输水管、蓄电池等19类产品取消事前生产许可;对产品质量较稳定,但与大众消费密切相关、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强制性认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经上述调整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将减至38类。同时,对仍需实施生产许可,且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化肥等8类产品,将许可权限下放给地方质检部门。
  二是授权质检总局在部分地区和行业试点简化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环节,改由企业提交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将前置审查改为后置,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可以先领取生产许可证再接受现场审查,实行“先证后核”。后续监管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销许可证。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覆盖面,尤其对此次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要实现抽查全覆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2498
播放数:89933
播放数:186863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许可证产品类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