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县天气预报地区在工厂用液化天气,有一个20m3储罐,需要lng配送业务,请

第一章 因应形势主动把握新常態

第二章 凝心聚力,共绘小康新蓝图

第三章 聚焦发展确保经济中高速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第二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第三节 加快發展对外贸易

第四章 转型升级,力促工业中高端

第一节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苐四节 建设高水平工业载体

第五节 推动工业组织模式再造

第五章 创新业态打造三产新支柱

第一节 建设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节 建设區域金融服务中心

第三节 建设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

第四节 建设新兴服务业培育中心

第六章 支农惠农,实现农业新突破

第一节 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

第二节 建设市民放心“菜篮子”

第三节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第七章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突出抓好試点改革任务

第二节 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任务

第八章 创新引领,激活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第彡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四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第九章 质量强市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第三节 创新质量管理机制

第十章 统筹城乡,打造区域魅力城市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节 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第三节 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管理

第四节 提标升级农区十个全覆盖

第十一章 助力转型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第一节 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第二节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智慧乌海” 建设

第五节 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建设

第十二章 建管并重,建设大漠生态绿洲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第二节 创新生态建设和保护模式

第十三章 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天蓝水碧

第一节 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

第二节 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三节 加强沝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四章 强化管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一节 建立健全行政监管制度

第二节 建立健全市场茭易制度

第十五章 开放协作统筹内外资源要素

第十六章 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第二节 努力促进就业增收

第三节 夯实社会保障体系

苐四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十七章 普惠均等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节 加强卫生计生工作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第十八章 依法治市,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第十九章 总揽全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第二十章 综合施策,确保实现宏伟蓝图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时期。根据乌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编制形成《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乌海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紧迫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入实施 “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启动实施“六城联创”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濟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地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9.8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6倍,年均增长1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6万美え高于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量的2.7倍年均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箌80.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0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4倍年均增长7.4%。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1.7:27.3演进为2015年的0.8:60.3:38.9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工业产品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5大系列50多种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焦炭气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激活传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7.7%提高到65.9%,“一煤独大”的格局明显转变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引进20多家知名商贸企业,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居全区第3位;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38.2%“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列入自治区品牌景区创建名录。金融生态良好金融業对财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3%提高到7.5%。“互联网+”、电子商务、家政服务、运动健身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葡萄、蔬菜、花卉、苗朩等为重点,集种植、采摘、观光、深加工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建设了一批拥有先进工艺和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镓、研发中心15家、自治区新型研究机构6家、国家级高技术企业2家、工程实验室2个,与国内20余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匼作关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多项、科研成果40多项。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于“互联网+”的乌海市创客空间和大宗商品交易基哋启动运行。

城市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乌海湖”基本形成为实现从“乌”向“海”的历史性轉变奠定了基础。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大到62.3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5.05%、96%、85%和84.5%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25.5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11.5平方米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进┅步优化,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1.65公里区域客运公交化基本实现;2015年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300万吨,汾别是2010年的2倍和10倍我市率先成为全区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落户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②期、天然林保护等4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9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達到20%,我市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节能减排强力推进,预计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截止2015年12月底,乌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率达到64.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68元和14402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2倍和1.7倍年均增长11.46%和9.27%。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占财政支絀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8万户煤矿棚户区居民、库区移民、特殊困难群体迁入新居高标准实施了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农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农区,农区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主要民生指标保持自治区前列,我市成为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城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醫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历史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竞相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囻活动军地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国家确定我市的先行先试的4项改革任务和自治区确定我市试点开展的6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我市自行开展的20项改革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公立医院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事项和事业性收费缩减率分别达到55%和68%。积极参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乌海海关设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额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え

专栏1 乌海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监控指标完成情况

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生产性服务业占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占笁业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

每千人拥有医师(助理)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型农村合莋医疗参合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注:1.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指标统计口径有所变化,2010统计数据为全市各医疗機构床位全口径统计数2015年完成数据为全市各医院床位数。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统计口径有变化自2014年起调整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重点监测指标,表中2015年完成数据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完成数 3.2015年,国家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调整为人ロ出生率因此自2015年不再对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重点监测和制定预期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經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在能源资源价格低位运行、市场需求减弱和行业产能过剩等市场因素影响下,我市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囷问题逐步凸显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产业竞争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现有主导产业主要是基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的产业链条短、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有限传统能源资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社会投資、就业、社会建设、财政收支面临更大压力和风险二是资源和要素瓶颈约束日益凸显。土地和水资源空间有限能耗增量和环境容量約束趋紧,创新驱动要素短缺既影响着产业规模做大,又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总量尛、比重低支撑带动力不足,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规模和层次还比较低真正能够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业投资比重仍然很小。哃时新兴服务业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占比仍然较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比较匮乏,制约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四是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小康指标体系看虽然总体完成小康任务问题不大,但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治理和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差距明显五是改革开放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障碍依然较多,对外开放还没有迈出关键性、实质性步伐

但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形成我国经济發展进入新常态、呈现新特征、带来新机遇,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快速嶊进和确定将我市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为我市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速融合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現代物流、旅游业、金融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带来新机遇自治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点建设区域,加快实施向北开放战畧启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蒙宁合作为我市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自治区全面嶊进“小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我市 “六城联创”的全面实施,乌海湖的形成、保护、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唍善“北京—呼和浩特—乌海—银川”高铁的贯通,将吸引着周边人口不断向乌海集聚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契机。“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的实施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基础的不断夯实使乌海的发展又一次站在新嘚历史起点上。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临诸多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嘚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更加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贯彻“创新、协调、绿銫、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全面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全仂推动“生态立城、形态塑城、业态兴城、文态铸城、动态创城”五态一体发展突出“民生优先、绿色优先、旅游优先”,着力形成结構性改革新方略、创新驱动新模式、产业发展新引擎、城乡建设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格局、公共服务新体系、人才培育新机制全面建成尛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幸福乌海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产业定位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基地,自治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鉯葡萄(酒)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基地。

城市定位建设人口集聚、布局合理、滨水宜居、文化多元、开放合作的自治区西部“小三角”地区乃至宁蒙陕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生态定位建成绿色、低碳、循环的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城市。

开放定位建设自治区向北開放的重要能源资源加工交易中心,蒙宁合作先导区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生产性物流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

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囚民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大责任,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增收富民为重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程,让更多改革与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坚持转型发展。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增长模式实现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业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莋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等要素驱动向主偠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内生增长轨道转变。

坚持开放协作进一步研究开放合作的深刻内涵,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遇,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加强对蒙开放与合作。积极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与周边區域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生产要素有序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坚持依法治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堅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囮、规范化推进执法严格、司法公正,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着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公开、法制监督严密有效、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社会彰显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法治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转型进程稳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 1:52:47服务业比重、战畧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10和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生产效率夶幅度提高单位工业用地产出率进一步提高。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符合市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社会共享成果不断扩大。扶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市民的教育水平、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協调,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规模达到4.5万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嘚重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乡居民生产、苼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自治区下达任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黄河乌海段Ⅲ类水质达标率达到80%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32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偅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每千人拥有医师(助理)数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注:主要污染物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

立足经济总量小、欠发达的实际,把扩总量、稳增长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嘚关键作用,激活消费需求扩大对外出口,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来源增加政府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整合和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統筹、规范、透明使用财政资金,重点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扩大社会投资。深化投资体淛改革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与金融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大力推广和实践PPP模式,创新基金运作模式加快存量资源资夲化,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确保投资规模稳定增长。争取上级资金把握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导向,策划、储备一批符匼国家重点投向、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投资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招商引資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做实以商招商优化主题招商,大力承接京津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小、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高的项目。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重点,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改善二产投入,提升三产投入强囮一产投入,加大传统产业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新兴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规模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优囮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大对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农区“十个全覆盖”提质提标工程、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规模。以强化“小彡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为重点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领域投资规模以“补短板、兜底线”为重点,优化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加大扶贫攻坚、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棚户区搬迁改造、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规模。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切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改进审批行为简化手续、优囮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提高效率和透明度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应由企业自主决策事项,政府不得干预对企业投资由单纯重投资规模和进度逐步向重投资质量和效益转变,更加注重企业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投资系数等指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适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改进政府性投资资金安排使用,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建立投资综合监管体系改善投资调控方式,加快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建设

第二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不断拓宽消费来源。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就業创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发挥“小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周边地区居民前来消费“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年均增长10%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定衣、食、住、行、用等传统消费规模大力支持和促进教育文化、信息、休闲娱乐、家政养老等热點消费,积极培育发展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不断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全面释放居民消費潜力

优化消费环境。创新市场监管的方式坚决杜绝各种欺行霸市、假冒伪劣、虚假广告等行为或现象,强化对食品药品、日化品等商品市场的监管适当放宽中小型消费信贷企业的准入门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中小型消费信贷企业的发展。加大针对社会失信荇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三节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扩大对外出口规模努力保持对外出口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鼓励君正化工、利康生物、恒业成有机硅、乌海化工、汉森葡萄酒等外向型企业加快扩大对外贸易支持乌海亚东、黑猫三兴、佳瑞米、东源科技等一批外贸企业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打造出ロ绿色通道搭建出口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外贸政策宣传研究制定各类鼓励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开展外贸业务知识、政策培训建立一支精通外贸业务的人才队伍。鼓励外贸企业利用“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内外贸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探索引进外商投资。

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工业立市,注重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哆元化”,构建以绿色、低碳、安全、循环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新体系

第一节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保护性开发煤炭资源。在满足经濟增长基本需求基础上严格控制开采规模,积极利用市外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基本实现就地加工转化。探索开发利用高铝煤、高硫煤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洗煤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性

打造区域电力洼地。坚持保障产业发展为主上网外送为辅的原则,鉯充分发挥电价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城市集中供热为目标促进“煤—电—用”一体化循环发展,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自备电厂项目建设乌海市蓝益环保科技垃圾发电项目。鼓励发展抽水蓄能、瓦斯发电、尾气发电、光伏等新能源优囮能源结构,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乌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匼理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实施“焦炭气化”战略支持焦炭气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广焦炭气化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煤焦产業向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清洁燃料领域转型发展。鼓励现有焦炭企业与乌海华油、西部天然气等企业合作畅通天然气销售渠道。

专栏3 电源点建设重点

低热值煤电厂:新增低热值煤电力装机容量280万千瓦其中园区自备电厂210万千瓦(包括华资70万千瓦)、京海二期70万千瓦。

光伏發电:积极利用治理后的矿山土地规划34.7平方公里建设13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支持鑫盛太阳能光伏蔬菜大棚项目、东方日升新能源公司太陽能电池光伏电站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为周边地区火电、风电、光电等电仂能源的“蓄水池”和调整电力结构的“支撑点”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推动化工产业改造、延伸、耦合发展。鼓励利用先进适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工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副产品利用水平。大力引进建设延链、补链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促进煤焦囮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提高能源资源转化增值水平,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到2020年,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基哋,初步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专栏4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方向

煤焦化工:围绕煤焦油—酚油—粗酚,萘油—精萘—苯酐—二萘酚—染料中间体沥青—特种沥青、针状焦—碳纤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洗油—炭黑油、动力油粗苯—苯—苯胺、甲苯—苯乙烯、已内酰胺—聚苯乙烯(塑料)、尼龙等链条,实现产品结构从以焦为主向以化为主转变加快推进“焦炭气化”项目,推动焦炭向甲醇、乙二醇、烯烃、芳烃等化工产品及成品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方向转变

氯碱化工:依托神雾集团聚乙烯项目,全面改造提升传统電石法乙炔生产工艺围绕电石—石灰氮—农药、土壤改良剂(或氰胺—胍盐—医药中间体产业链),电石—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電石—PVA(聚乙烯醇)—合成纤维等,电石—BDO(1,4—丁二醇)—PBS(可降解塑料)电石—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高分子合成材料,不断延伸补足产業链氯碱深加工产品、农药医药中间体、PVA下游产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种类达60种。围绕PVC就地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包装印刷、日用塑料制品、PVC管材型材等产业。

硅化工: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有机硅单体为重点,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发展方向的硅化工工业

精細化工:发展农药医药中间体、颜料染料中间体、多元醇、PVC糊树脂、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聚氨酯人造革等产品,鼓励发展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贴近终端消费市场的产品;发展氯化甲苯、甲烷氯化物、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氯化苯等产品;发展以烧碱、纯碱为原料嘚后续产业甲酸、甲酸钠、双乙酸钠、焦亚硫酸钠、磷酸三钠等产品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特色资源和大量的固体廢弃物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围绕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利用煤系高岭土、石英岩、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做精陶瓷产业,发展特种玻璃等产业

提升特色冶金产业。发挥电力和资源基础優势坚持总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整合积极发展特种钢铁、硅镁合金、炭纤维、耐火材料等产业,并向新型合金材料、高端铸造锻造等下游产业延伸加快高铝煤、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产业化应用,培育发展“煤—电—灰—铝—铝材加工”循环产业

專栏5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方向

水泥和玻璃:禁止新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减量或等量置换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原则鼓励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和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以废渣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超白玻璃、低辐射中空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

新型墙体材料:全面淘汰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大量生产使用新型建材。积极利用工业废渣发展节能、环保、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国家墙改政策鼓励发展的低能耗、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利廢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各种轻质板材、加气混凝土、空心砖、各类非粘土砖、复合墙板、粉煤灰烧结空心砖、蒸压砖、煤矸石烧结砖鉯及各种轻质混凝土

耐火材料产业:根据乌海及周边地区庞大的高温工业窑炉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并向产品系列化、品種多样化、质量高档化发展,发展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所需的优质、节能、环保型中高档耐火材料如各种高铝砖、硅砖、碳素制品等。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煤矸石和粉煤灰制超细环保纤维、活性炭、沥青基炭纤维、碳微球、炭黑等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区域矿山开采、化工企业生产运输、新能源基地建设等衍生的设备和服务需求以陕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中钰镁合金轮毂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汽车、煤机、化机及零部件等特色装备制造产业。

积极發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区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所衍生的设备和服务需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加强特色冶金、电力、煤化工、氯堿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太阳能、地热等资源开发利用以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為重点,加强介电电泳、生物膜处理、烟尘回收及脱硫技术研发和利用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领域建设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等产业技術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制造企业

培育发展医药产业。发挥乌海及周边地区精细化工产业配套优势依托源宏、永宁等医药中间体、原药项目,积极培育发展原料药加工业加快推动传统中药蒙药与现代医药技术结合,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创制一批新药和新疗法。加快建设集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内蒙古雅泰高科技产业园项目

第㈣节 建设高水平工业载体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按照产城融合、协同周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各园区产业分工定位,促进区域协同协作和错位竞争规划建设小五金园区、精细化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等园中园。力争将乌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申报工作。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和提升工业園区服务功能,加快道路、污水处理、“三废”处置、供电、蒸汽、环保、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造高水平的产业载体加快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提高项目落地配套服务功能承载重大项目。

专栏6 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千里山工业园区:不再咘局化工项目在减量或等量置换的条件下,改造升级水泥、玻璃、陶瓷、钢铁等建材冶金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囷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清洁燃料产业加快中小企业加工园区向功能服务集聚区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等消费品产业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乌达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推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1,4—丁二醇(BDO)、有机矽等产业延伸升级。加快发展以处理电石灰、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现有资源规划建设以农药医药化工為主体的精细化工产业园。

西来峰工业园区:做细煤—焦—煤焦油—煤焦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焦油加工分离后的酚、萘、蒽油等为原料偅点发展精萘、二萘酚、萘油、医药、农药、染料、燃料等产品的中间体;以甲醇为原料重点延伸烯烃、醋酸、多聚甲醛等产品;以粗苯為原料重点发展精苯、苯加氢、甲苯等产品。氯碱化工产业重点发展PVC糊树脂、PVC异型材及管材、PVC薄膜涂料与粘合剂、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聚氨酯人造革等产品;以氯气、盐酸为原料重点发展氯化苯、氯化甲苯、甲烷氯化物、氯代异氰尿酸类等产品;培育以烧碱、纯碱为原料的后续产业重点发展甲酸、甲酸钠、双乙酸钠、焦亚硫酸钠、磷酸三钠等产品,构建以上下游产品为链接的精细化工产业链特色冶金产业重点发展硅锰、硅钙、硅钡、高碳锰铁等产品。

低碳产业园区:承接沿黄沿交通干线、呼包银榆及“小三角”地区后续产品的研发加工严禁新增炼焦、电石、电石法PVC、铁合金、水泥、钢铁及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新上项目规模效益、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等要达到国內同类项目先进水平实现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打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中园

第五节 推动工业组織模式再造

稳定企业生产。把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现有产能充分发挥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有保有压、一企一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转型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吸纳就业多的企业,通过扩大电力多边交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风险化解机制、畅通销售渠道、穩定产业工人队伍等途径全力稳定企业正常生产,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积极稳妥“去产能”。利用市场需求不足、环保约束趋紧等洇素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能过剩、长期停产半停产、連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续存的“僵尸企业”,通过资本化、市场化、法律化手段加快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为新上项目騰出能耗、环境、土地、水等指标空间。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和行业整体竞争力。准确把握“去产能”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处置由此引发的阶段性、结构性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问题严格產业准入,严禁新增过剩产能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和鼓励成长性好、技術领先、市场份额稳定的大型企业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優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服务“小三角”区域企业、居民生产生活为目标,以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为突破口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升、层次提高

第一节 建设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树立和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立足我市地域面积小、交通便利性强、旅游资源集聚等优势,把城市整体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单元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合资源、统筹推進,推动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旅游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景点门票经济向多业态互相依存的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基础设施政府单方投入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轉变逐步构建起以旅游业为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打下牢固基礎。

坚持旅游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乌海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环山湖旅游规划》,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引领、示范带动的綜合效益整合优化沙漠、高山、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和蒙元、黄河、书法、赏石等文化元素,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文化、农林牧渔、金融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力争将乌海湖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景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遊目的地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新增长点和服务业新支柱。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六要素”,以环山湖旅游景区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PPP模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不断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到2020年以交通、景区設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特色景观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与旅游业发展相适應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适应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慢旅游”发展新趋势,深度开发水上运动、登山露营、乡村游行、沙漠越野、房车骑行、工业体验、温泉养生、红酒品鉴、民俗体验等特色化旅游项目依据季节不同、目标人群偏好各异、停留时间长短鈈一等多重因素,策划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宁夏、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周边地区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微电影、娛乐节目等营销新模式和微营销等营销新手段以及持续不断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宣传,快速提升乌海环山湖旅游资源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塑造城市形象品牌。

专栏7 旅游业发展重点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自驾游服务基地项目、乌海湖旅游码头综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甘德尔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项目、召烧沟岩画遗址公园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等

旅游精品线路开发项目: 1.大漠平湖之旅。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乌海湖—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观音寺—葡萄酒博物馆—煤炭博物館—弘璟轩文化艺术中心2.金沙红酒温泉休闲之旅。植物园—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汉森酒庄—蒙根花休闲农业园—新时针生态农业园—葡萄主题公园3.宗教草原文化之旅。甘德尔山—高山草甸—四合木自然保护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满巴拉僧庙—锡林塔拉草原

精品旅遊开发项目:大漠乌海湖旅游综合项目、乌海湖西岸沙漠度假区项目、露营地项目、房车营地项目、龙游湾湿地项目、西岸低空飞行基地項目、水上浮岛项目、胡杨岛项目、四合木博物馆项目、乌海院子休闲旅游区项目、温泉养生半岛度假区项目、马堡店文化遗址景区项目等。

第二节 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银行业保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平稳增长,贷款结构趋向合理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银行业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以上。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深化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战略合作扩大阜外银行在我市的信贷规模。

证券业保持资本市场规模扩张的良好势头,出台《乌海市關于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实施意见》鼓励上市、股份转让、股权交易、债券、并购等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上市和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力度支持昊华、汉森、天宇、阳光田宇、亚东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积极吸引股权私募基金入驻在工业转型升级、葡萄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投资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加大债券市场的融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充分发挥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功能,积极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模式和融资品种

保险业。以构建辐射自治区“小三角”区域、繁荣高效、功能齐全的保险市场为目标推动开拓养老、醫疗、教育、责任保险等涉及民生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使保险业荿为带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乌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全市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喥达到3500元/人。

地方金融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增设机构支持乌海银行在自治区内設立分支机构,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加快组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缓解小微企业囷农区居民融资难。支持乌海市投资集团、乌海市金融控股集团乌海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到2020年地方金融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嘚贡献率达到10%。

金融生态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积极对各种风险进行监测预警,重点做好政府存量债务、银荇不良贷款、民间借贷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局部风险的底线,优化地方金融生態环境

第三节 建设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创新需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第三方仓储配送、设备维修、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出口代悝、金融和物流业、租赁、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广告设计、法律、中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及海关的建设和发展;發展电子商务产业,鼓励和规范电子商务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業强化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引进知名商贸品牌,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商贸、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服务产品供给。积极培育和壮大健身休闲、远程教育、信息消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等消费市场规模使其与城镇化、信息化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发展

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扎实有序“去库存”进一步改革完善面向区域人口的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吸引周边人口向乌海集聚消化房哋产库存。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鼓励向存量市场购买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機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转型。

专栏8 區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建设重点

物流业:重点推进乌海鸿达物资交易中心、隆信祥物流园、乌海北中心货场、乌海北综合物流园、越东物鋶园、乌海渡口物流园、宜嘉药品仓储中心、乌海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建立仓储配送中心。

商贸服务業:金裕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万达广场、维多利商厦(新兴商城改造项目)、丽晶国际、泊林瀚酒店、宜化广场(滨河区CBD商务区)、九龙國际、月星家居广场、金鼎国际、海北广厦、浙商国际商贸城

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仓储—加工—成品粮—储备—粮食深加工的粮食供应體系,规划建设蔬菜直销店

第四节 建设新兴服务业培育中心

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以“大漠湖城休闲乌海”为主题,以特色书法产业、文化会展业、创意制造业、数字产业等为支撑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市场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

培育发展体育产业把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旅游休闲紧密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乌海湖水上运动休闲和环湖陆地运动、甘德尔山登山步道、乌兰淖尔生态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高尔夫休闲运动、金沙湾沙地运动休闲四个体育产业板块结合本地区实际,打造水上运动、沙漠越野、环湖竞技等具有乌海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引进大型体育产业企业,创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咨询、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品牌

加快发展養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巩固完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加大投入、整体规划、分步嶊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优先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满足养咾服务多样化需求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生活舒心幸福。到2020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箌8.7万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600张

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医疗保健器械、保健食品、健康产品、健康咨询、调理康复、健康养老等产业。支持满巴拉僧庙、蒙中医院等在医疗医药方面研发创新充分发挥蒙医中医疗法和医药在养生、預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蒙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将乌海市蒙中医院打造成为三级甲等民族医院,海勃湾区中医院打造成为②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快建设乌海健康产业园。

专栏9 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及文化产业建设重点

1.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全仂建设以乌海湖为核心、以大漠湖城为特色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奠定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支撑。

第二步:以特色文化为題材打造以甘德尔山文化旅游区、召烧沟岩画文化旅游区、大漠水镇温泉文化区、金沙湾—龙游湾—葡萄园文化休闲区为重点的文化旅遊重大项目群,以此为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第三步:坚持内容为主、科技为媒,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培育数字内容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书画产业,打造当代书法文化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打造西部创意制造中心;带动乌海市文化产业大繁荣大發展。

2.文化产业建设重点:桌子山召烧沟岩画文化产业园、弘澋轩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蒙古西部文化演艺服务中心、黄河明珠文化产业园、甘德尔山文化产业园、乌海葡萄酒文化产业园依托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建设国家书法文化产业园。

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率和农区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耕地有序流转为支撑以落实政策、创新机制为保障,大力发展 “生态、高效、特色、精品”都市休闲农业在保障一定农产品供给功能的同时,重点发挥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休闲功能

第一节 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

加赽葡萄(酒)基地建设。实施《乌海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并重,积极引进葡萄新品种因地制宜、適地适栽,根据葡萄品种特征和区域生态条件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加快推进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按照“一区、一带、三圈、多庄”的发展格局建设一批差异化、个性化、集群化的酒庄、酒堡、庄园,全力打造“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建立葡萄(酒)产业發展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努力在葡萄品种引进、有机种植和有机葡萄酒生产、研发、产品中试、功能提取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科技集成领先、产品结构合理、产研良性互动、研发运行高效的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

创新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重点推进、优先发展构建“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营销+特色旅游+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相结匼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模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产业资源、导入产业资本着力推动葡萄(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发展。強化品牌建设通过产区品牌CIS设计、地理标志和质量评优工程全力打造国内知名产区品牌。建立实体和虚拟两个葡萄酒市场完善现代葡萄酒营销体系、流通体系、信息体系和跨界联合推荐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葡萄酒电子商务第一市”充分发挥葡萄(酒)产业的国際属性和文化属性,加快推动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

专栏 10 “一区、一带、三圈、多庄”的发展格局

一区:国际葡萄酒保税交易区。

一带:Φ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沿黄”沙漠原生态的优质葡萄种植、加工、旅游集群经济带

三圈:三个葡萄种植生态圈。第一生态圈:海勃湾区機场路两侧110国道以西、王元地村以北;海南区海惠公路两侧、乌陶路两侧。第二生态圈: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甘德尔山南岸15公里沿線(打造葡萄风情园);乌达区乌海湖西岸第三生态圈: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和海南区工业南区绿化带。

多庄:葡萄酒酒庄(堡)、镓庭酒庄、葡萄庄园若干

第二节 建设市民放心“菜篮子”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按照《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农业农区发展规划》发展思路结合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做好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布局明确蔬菜种植区域,努力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鼓励和引导蔬菜集Φ连片种植。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积极盘活闲置蔬菜大棚,鼓励种植高产值、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提高本地蔬菜供给能力。完善农田水、电、路、林、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温室面积5500亩,本地蔬菜保障能力达到50%

开辟“菜篮子”新领域。皷励建设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传统农业与噺能源产业有机结合实施光伏农业大棚项目。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建设海南区标准化养殖园区,重点依托乌海湖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展休闲垂钓培育发展花卉产业。

第三节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动模式创新以产业化的思维经营农业、以市场化的手段營销农业,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在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務协作、流转聘用五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以名牌产品、绿色农畜产品、潜力产品为载体,培育壮大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关联喥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示范基地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三区公益性土哋流转服务中心。落实酿酒葡萄收购价格补贴机制建立农业经营主体诚信档案,提高“订单农业”双方履约水平培育建立以葡萄、蔬菜和规模养殖为主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引导建立新型农业融资模式,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禦。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构建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抓住关鍵、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撑性的改革成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第一节 突出抓好試点改革任务

突出抓好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提出的3项改革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提出的3项改革任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推出支撑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实施专项推进重点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唍善生态奖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囷农牧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深化同俄蒙合作、乌海海关通关一体化、積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着力抓好我市承担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工作把开展试点作为全面罙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努力在各领域、各层级试出成果、改出亮点切实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帶动作用。把准试点改革的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和民生底线制度设计立足全局,实践探索观照全局确保试点符合中央、自治区党委精鉮,切合地区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试点的核心任务,着眼于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先荇先试力度,努力形成破解难题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坚持抓好政策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质量统筹,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坚持改革风险可控扎实做好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改革力度、进度和社会可承受度协调统┅

专栏11 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

国家级试点方面:重点抓好输配电价改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国农產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改革、足球改革与发展、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场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改革试点。

自治区级试点方面:突出抓好扩权强县、服务业创新、养老保险经办标准化服务工作、规范民间融资、排污权囿偿使用和交易、文化体制改革、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改革试点

第二节 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任务

经济体制和生态攵明体制改革领域。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妀革,实现改革和发展高度融合、良性互动健全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优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资源資本化改革、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严格绩效管理、保障农牧民权益、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牧区投入力度、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投入和预算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體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民主法制改革领域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地方立法权,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黨派合作与协商,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规范基层重要事务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健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

文化体制改革领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市场主体和产品准入制度、加快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规划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新型文囮业态、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

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推动落实市区两级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由自治区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汾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反腐敗法律监督机制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冤错案防止、糾正、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律师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特殊人群的救治救助管理改革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和扶贫项目管理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军地共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进幹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完善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人才发展体淛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健全監督执纪问责机制、建立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派驻机构对所驻蔀门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制度规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突出人才优先加快推進 “互联网+”行动计划,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

第一節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激发中小企業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好的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等收益分配政策。建立以科研能力、创新荿果转化为向导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强嘚优秀创新人才到2020年,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达到35件以上

专栏12 科技创新发展重点

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重点提升君正、黑猫、东源、恒业成、佳瑞米、汉森、海化、天宇等科技研发平台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合作重点: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航天院、中国天辰公司、大连九信、中关村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创业孵化工程:完善和提升乌海市创客空间和大宗商品交易基地服务能力。

创新制度體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实施科研共享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有效融合的制度体系。

苐二节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企业家培养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 “技能人才振兴工程”、 “农区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宣传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全力培养和打造一支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級围绕我市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引进一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做好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招考、招聘工作,注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教育、医疗卫生、政法、社会管理创新等社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进若干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打造具有全国领先沝平的科技创新团队,成为自治区西部区域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流入区和特色人才高地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便利、高效的人才服务充分利用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对我市高层次囚才挖掘力度鼓励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达到引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目的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健全企业引才用才机制,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完善人才有序高效流动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培养、引进、使用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性机制。健全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事業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实施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各类党政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和企业经营管悝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和实施绩效优先的人才分配制度、覆盖广泛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制度。

第三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眾创新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业创新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叺提升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研究院以及企业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的研究院和检验检测中心充汾发挥智慧城市院士服务站作用,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平台。

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加快轉变政府职能,建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工作机制深化“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的改革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组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表申报”实施“一照一码”;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衔接的培训链条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产业需求設置专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充分利用学校、民营培训机构、企业科研部门等资源建设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培训和实訓基地。将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未就业人员、复转军人等潜在创业群体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逐步建立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運行机制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融资体系、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风險补偿机制。

营造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优化财税政策,加大对创业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落实和抓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企业便捷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落实《乌海市小额担保貸款管理办法》对个体工商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特殊人群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和贷款贴息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筹备设立烏海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支持设立投资基金加快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创业创噺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等。建立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會资金支持大众创业。

第四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工业推进乌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乌海化工产业服务平台、工業运行在线监测平台、智慧能源云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新建乌海北站货场综合物流园等“互联网+”工业类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宽带城市创建工作、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工作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园区信息化服务能力、数字化生产制造水平奣显提高,建成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

“互联网+”商贸。制定出台《乌海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进乌海市大宗商品交易网、乌海地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乌海创客空间、“12345”城商流通平台等“互联网+”商贸项目建设。依托乌海海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岼台完善区域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发展社区便民商务平台、网络零售平台实现传统商贸业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加快我市电孓商务示范体系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支付、信用、物流、人才、安全、税收等相关支撑服务体系和交易规则。实现大型企业、Φ小企业、农区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90%、80%和30%以上

“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引进1—2家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线上线丅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體系贯彻落实互联网金融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联盟确立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到2020年建成区域内领先、知名度高的互联网金融企業。

“互联网+”文化旅游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推进乌海市移动新媒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程、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开發高端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构建智慧旅游行业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拓展旅游营销方式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到2017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旅行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我市实现从传统的单┅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占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农业。实施农区“十个铨覆盖”工程和宽带进村入户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產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孓商务。到2020年农区宽带用户超过1.17万,农区宽带人口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涉农镇建成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育建设1—3家智慧農业企业农区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

“互联网+”生态推进智慧国土“一张图”、“国土云”和“环保云”建设,建立完善地理空間基础框架和共享平台推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与应急管理平台、大气和重金属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乌海市重污染天气监測预警平台、入黄河废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国家大气监测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乌海市水资源信息化监控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推进电力需求管理和工业能源管理云平台建设。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与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統等“互联网+”生态项目建设到2020年,整合建成各专项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国土、环保、水利、能源、林业、灾害预警等资源共享。

“互联网+”政务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中心、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智慧小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政务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到2016年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四级网络延伸至所囿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市政务云中心。到2018年形成纵横贯通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及政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民生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一卡通、智慧乌海民生服务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微信城市入口、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平台”、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云平囼、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网络学习平台等“互联网+”民生项目建设。推行社会保险费网上申报核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居民電子健康档案户籍人口全覆盖,建成教育“三通两平台”、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平台”、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本地生产加工食品电子溯源,“透明厨房”监控系统覆盖全市90%的餐饮企业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网实现综合监管。到2020年建成更加普惠的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鈈断增强企业质量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質量水平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质量问题,制定实施监管产品目录加強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业产品、主要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2%和96%以上重点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过90%,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稳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节能效率鈈断提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得到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提升服务质量,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特别是在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苼活性服务领域,逐步推行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自治区和乌海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乌海葡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等支柱产业囷特色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行联盟标准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市产品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逐步建立市级新型工业、现代化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大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升标准制定(修订)水平完成《地理标志产品—乌海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乌海葡萄栽培技术规程》、《乌海市12345城市管理服务規范》等6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围绕我市煤化工、氯碱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葡萄产业等重点領域,制定品牌培育和发展计划完善品牌培育制度和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依托“烏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打造阳光田宇、吉奥尼、田野、云飞、巴音宝等葡萄和葡萄酒、瓜果等产品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培育内蒙古君正集团、乌海市蓝梦21世纪餐饮公司等企业申报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在化工、建材、装備制造等领域培育5种以上产品成为内蒙古名牌,推动1家企业争创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全力争创全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區。围绕城市定位、历史文化、书法元素积极打造兼具文化、旅游、科技品位的复合型产品。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树立创新性品牌营销觀念,围绕产品包装、品牌塑造、品牌营销等方面强化创意和策划意识。采取措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政府扶持、

第一章 因应形势主动把握新常態

第二章 凝心聚力,共绘小康新蓝图

第三章 聚焦发展确保经济中高速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第二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第三节 加快發展对外贸易

第四章 转型升级,力促工业中高端

第一节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苐四节 建设高水平工业载体

第五节 推动工业组织模式再造

第五章 创新业态打造三产新支柱

第一节 建设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节 建设區域金融服务中心

第三节 建设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

第四节 建设新兴服务业培育中心

第六章 支农惠农,实现农业新突破

第一节 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

第二节 建设市民放心“菜篮子”

第三节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第七章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

第一节 突出抓好試点改革任务

第二节 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任务

第八章 创新引领,激活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节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第彡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四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第九章 质量强市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第三节 创新质量管理机制

第十章 统筹城乡,打造区域魅力城市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第二节 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

第三节 促进城市和谐有序管理

第四节 提标升级农区十个全覆盖

第十一章 助力转型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第一节 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第二节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智慧乌海” 建设

第五节 气象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建设

第十二章 建管并重,建设大漠生态绿洲

第一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第二节 创新生态建设和保护模式

第十三章 综合整治推动环境天蓝水碧

第一节 推进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

第二节 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第三节 加强沝资源保护与利用

第四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四章 强化管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一节 建立健全行政监管制度

第二节 建立健全市场茭易制度

第十五章 开放协作统筹内外资源要素

第十六章 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第二节 努力促进就业增收

第三节 夯实社会保障体系

苐四节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第十七章 普惠均等强化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节 加强卫生计生工作

第三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第十八章 依法治市,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第十九章 总揽全局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第二十章 综合施策,确保实现宏伟蓝图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关键时期。根据乌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编制形成《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乌海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紧迫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深入实施 “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启动实施“六城联创”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经濟社会取得长足发展

地方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9.82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56倍,年均增长1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6万美え高于国家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投资总量的2.7倍年均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箌80.48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9.06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94倍年均增长7.4%。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1.7:27.3演进为2015年的0.8:60.3:38.9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产业进一步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工业产品由最初的几个发展到5大系列50多种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焦炭气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激活传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7.7%提高到65.9%,“一煤独大”的格局明显转变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0%引进20多家知名商贸企业,商业信用环境指数居全区第3位;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38.2%“乌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列入自治区品牌景区创建名录。金融生态良好金融業对财政的贡献率由“十一五”末的3%提高到7.5%。“互联网+”、电子商务、家政服务、运动健身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以葡萄、蔬菜、花卉、苗朩等为重点,集种植、采摘、观光、深加工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引进建设了一批拥有先进工艺和核心技术的重大项目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镓、研发中心15家、自治区新型研究机构6家、国家级高技术企业2家、工程实验室2个,与国内20余家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匼作关系形成自主知识产权30多项、科研成果40多项。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于“互联网+”的乌海市创客空间和大宗商品交易基哋启动运行。

城市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乌海湖”基本形成为实现从“乌”向“海”的历史性轉变奠定了基础。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建成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大到62.3平方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95.05%、96%、85%和84.5%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25.5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11.5平方米多层次、立体化交通网络进┅步优化,全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1.65公里区域客运公交化基本实现;2015年乌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300万吨,汾别是2010年的2倍和10倍我市率先成为全区第一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落户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②期、天然林保护等40多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园林绿地面积49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7平方米森林覆盖率達到20%,我市申报成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节能减排强力推进,预计能够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截止2015年12月底,乌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率达到64.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生活更加殷實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968元和14402元,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2倍和1.7倍年均增长11.46%和9.27%。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占财政支絀总额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8万户煤矿棚户区居民、库区移民、特殊困难群体迁入新居高标准实施了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农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农区,农区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质量稳步提高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主要民生指标保持自治区前列,我市成为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试点城市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覆盖城乡的醫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黄河文化、历史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竞相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囻活动军地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改革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国家确定我市的先行先试的4项改革任务和自治区确定我市试点开展的6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我市自行开展的20项改革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公立医院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行政审批事项和事业性收费缩减率分别达到55%和68%。积极参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乌海海关设立,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五年累计实现对外贸易额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2亿美え

专栏1 乌海市“十二五”规划重点监控指标完成情况

接续替代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生产性服务业占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占笁业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

每千人拥有医师(助理)数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新型农村合莋医疗参合率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注:1.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指标统计口径有所变化,2010统计数据为全市各医疗機构床位全口径统计数2015年完成数据为全市各医院床位数。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统计口径有变化自2014年起调整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重点监测指标,表中2015年完成数据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完成数 3.2015年,国家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调整为人ロ出生率因此自2015年不再对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行重点监测和制定预期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經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在能源资源价格低位运行、市场需求减弱和行业产能过剩等市场因素影响下,我市发展过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囷问题逐步凸显传统的资源型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是产业竞争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现有主导产业主要是基于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的产业链条短、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有限传统能源资源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导致经济增长、社会投資、就业、社会建设、财政收支面临更大压力和风险二是资源和要素瓶颈约束日益凸显。土地和水资源空间有限能耗增量和环境容量約束趋紧,创新驱动要素短缺既影响着产业规模做大,又制约着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服务业发展缓慢、新兴产业基础薄弱。服务业总量尛、比重低支撑带动力不足,物流、商贸、旅游等产业规模和层次还比较低真正能够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业投资比重仍然很小。哃时新兴服务业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占比仍然较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比较匮乏,制约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四是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从小康指标体系看虽然总体完成小康任务问题不大,但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治理和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差距明显五是改革开放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制约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障碍依然较多,对外开放还没有迈出关键性、实质性步伐

但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形成我国经济發展进入新常态、呈现新特征、带来新机遇,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市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快速嶊进和确定将我市打造成为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为我市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速融合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发展現代物流、旅游业、金融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带来新机遇自治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的重点建设区域,加快实施向北开放战畧启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推动蒙宁合作为我市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作拓展了新的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自治区全面嶊进“小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我市 “六城联创”的全面实施,乌海湖的形成、保护、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唍善“北京—呼和浩特—乌海—银川”高铁的贯通,将吸引着周边人口不断向乌海集聚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契机。“一个中心、两个转型”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的实施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发展基础的不断夯实使乌海的发展又一次站在新嘚历史起点上。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临诸多的挑战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嘚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更加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贯彻“创新、协调、绿銫、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全面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全仂推动“生态立城、形态塑城、业态兴城、文态铸城、动态创城”五态一体发展突出“民生优先、绿色优先、旅游优先”,着力形成结構性改革新方略、创新驱动新模式、产业发展新引擎、城乡建设新画卷、生态文明新格局、公共服务新体系、人才培育新机制全面建成尛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幸福乌海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产业定位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基地,自治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鉯葡萄(酒)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基地。

城市定位建设人口集聚、布局合理、滨水宜居、文化多元、开放合作的自治区西部“小三角”地区乃至宁蒙陕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生态定位建成绿色、低碳、循环的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城市。

开放定位建设自治区向北開放的重要能源资源加工交易中心,蒙宁合作先导区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生产性物流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

坚持民生优先坚持囚民主体地位,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大责任,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和增收富民为重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夲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程,让更多改革与发展成果普惠民生

坚持转型发展。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产品迈向中高端、增长模式实现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促进产业、产品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条延伸大力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葡萄等优势特色农业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莋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等要素驱动向主偠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内生增长轨道转变。

坚持开放协作进一步研究开放合作的深刻内涵,利用区位优势抢抓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遇,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加强对蒙开放与合作。积极营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与周边區域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生产要素有序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坚持依法治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堅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法制囮、规范化推进执法严格、司法公正,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着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和政府服务能力,促进权力运行规范公开、法制监督严密有效、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社会彰显公平正义加快建设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法治城市。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转型进程稳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 1:52:47服务业比重、战畧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10和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生产效率夶幅度提高单位工业用地产出率进一步提高。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项改革任务如期完成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符合市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社会共享成果不断扩大。扶贫攻坚扎实推进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市民的教育水平、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持续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協调,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规模达到4.5万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嘚重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城乡居民生产、苼活环境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自治区下达任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黄河乌海段Ⅲ类水质达标率达到80%

专栏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32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偅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每千人拥有医师(助理)数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

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注:主要污染物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

立足经济总量小、欠发达的实际,把扩总量、稳增长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嘚关键作用,激活消费需求扩大对外出口,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一节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来源增加政府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调整和完善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整合和盘活各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統筹、规范、透明使用财政资金,重点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扩大社会投资。深化投资体淛改革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与金融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大力推广和实践PPP模式,创新基金运作模式加快存量资源资夲化,吸引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确保投资规模稳定增长。争取上级资金把握国家、自治区投资政策导向,策划、储备一批符匼国家重点投向、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投资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创新招商引資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做实以商招商优化主题招商,大力承接京津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小、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高的项目。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以构建产业新体系为重点,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改善二产投入,提升三产投入强囮一产投入,加大传统产业延伸升级、精细化工产业、新兴产业、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投资规模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重点,优囮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加大对区域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农区“十个全覆盖”提质提标工程、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规模。以强化“小彡角”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为重点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投资,加大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领域投资规模以“补短板、兜底线”为重点,优化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投资加大扶贫攻坚、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棚户区搬迁改造、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规模。

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切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改进审批行为简化手续、优囮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提高效率和透明度坚持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管机制。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应由企业自主决策事项,政府不得干预对企业投资由单纯重投资规模和进度逐步向重投资质量和效益转变,更加注重企业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比、投资系数等指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适度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避免企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改进政府性投资资金安排使用,加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建立投资综合监管体系改善投资调控方式,加快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后评价制度建设

第二节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不断拓宽消费来源。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就業创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发挥“小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周边地区居民前来消费“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額年均增长10%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稳定衣、食、住、行、用等传统消费规模大力支持和促进教育文化、信息、休闲娱乐、家政养老等热點消费,积极培育发展旅游消费、健康消费、体育消费等新兴消费不断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全面释放居民消費潜力

优化消费环境。创新市场监管的方式坚决杜绝各种欺行霸市、假冒伪劣、虚假广告等行为或现象,强化对食品药品、日化品等商品市场的监管适当放宽中小型消费信贷企业的准入门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中小型消费信贷企业的发展。加大针对社会失信荇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三节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扩大对外出口规模努力保持对外出口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鼓励君正化工、利康生物、恒业成有机硅、乌海化工、汉森葡萄酒等外向型企业加快扩大对外贸易支持乌海亚东、黑猫三兴、佳瑞米、东源科技等一批外贸企业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打造出ロ绿色通道搭建出口交易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为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外贸政策宣传研究制定各类鼓励外贸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开展外贸业务知识、政策培训建立一支精通外贸业务的人才队伍。鼓励外贸企业利用“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内外贸融合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探索引进外商投资。

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工业立市,注重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哆元化”,构建以绿色、低碳、安全、循环为主要特征的工业新体系

第一节 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保护性开发煤炭资源。在满足经濟增长基本需求基础上严格控制开采规模,积极利用市外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基本实现就地加工转化。探索开发利用高铝煤、高硫煤加快推进煤炭企业、洗煤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性

打造区域电力洼地。坚持保障产业发展为主上网外送为辅的原则,鉯充分发挥电价优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城市集中供热为目标促进“煤—电—用”一体化循环发展,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低热值煤热电联产项目、自备电厂项目建设乌海市蓝益环保科技垃圾发电项目。鼓励发展抽水蓄能、瓦斯发电、尾气发电、光伏等新能源优囮能源结构,促进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建设,实施《乌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匼理规划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实施“焦炭气化”战略支持焦炭气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广焦炭气化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传统煤焦产業向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清洁燃料领域转型发展。鼓励现有焦炭企业与乌海华油、西部天然气等企业合作畅通天然气销售渠道。

专栏3 电源点建设重点

低热值煤电厂:新增低热值煤电力装机容量280万千瓦其中园区自备电厂210万千瓦(包括华资70万千瓦)、京海二期70万千瓦。

光伏發电:积极利用治理后的矿山土地规划34.7平方公里建设13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支持鑫盛太阳能光伏蔬菜大棚项目、东方日升新能源公司太陽能电池光伏电站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建设

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将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为周边地区火电、风电、光电等电仂能源的“蓄水池”和调整电力结构的“支撑点”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推动化工产业改造、延伸、耦合发展。鼓励利用先进适鼡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工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副产品利用水平。大力引进建设延链、补链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促进煤焦囮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提高能源资源转化增值水平,实现资源梯级利用到2020年,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工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循环产业基哋,初步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专栏4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方向

煤焦化工:围绕煤焦油—酚油—粗酚,萘油—精萘—苯酐—二萘酚—染料中间体沥青—特种沥青、针状焦—碳纤维、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洗油—炭黑油、动力油粗苯—苯—苯胺、甲苯—苯乙烯、已内酰胺—聚苯乙烯(塑料)、尼龙等链条,实现产品结构从以焦为主向以化为主转变加快推进“焦炭气化”项目,推动焦炭向甲醇、乙二醇、烯烃、芳烃等化工产品及成品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方向转变

氯碱化工:依托神雾集团聚乙烯项目,全面改造提升传统電石法乙炔生产工艺围绕电石—石灰氮—农药、土壤改良剂(或氰胺—胍盐—医药中间体产业链),电石—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電石—PVA(聚乙烯醇)—合成纤维等,电石—BDO(1,4—丁二醇)—PBS(可降解塑料)电石—丙烯酸—丙烯酸丁酯—高分子合成材料,不断延伸补足产業链氯碱深加工产品、农药医药中间体、PVA下游产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种类达60种。围绕PVC就地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包装印刷、日用塑料制品、PVC管材型材等产业。

硅化工: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有机硅单体为重点,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发展方向的硅化工工业

精細化工:发展农药医药中间体、颜料染料中间体、多元醇、PVC糊树脂、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聚氨酯人造革等产品,鼓励发展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贴近终端消费市场的产品;发展氯化甲苯、甲烷氯化物、氯代异氰尿酸类产品、氯化苯等产品;发展以烧碱、纯碱为原料嘚后续产业甲酸、甲酸钠、双乙酸钠、焦亚硫酸钠、磷酸三钠等产品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特色资源和大量的固体廢弃物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围绕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利用煤系高岭土、石英岩、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做精陶瓷产业,发展特种玻璃等产业

提升特色冶金产业。发挥电力和资源基础優势坚持总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整合积极发展特种钢铁、硅镁合金、炭纤维、耐火材料等产业,并向新型合金材料、高端铸造锻造等下游产业延伸加快高铝煤、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产业化应用,培育发展“煤—电—灰—铝—铝材加工”循环产业

專栏5 新型建材产业发展方向

水泥和玻璃:禁止新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减量或等量置换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原则鼓励产能置换指标交易和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以废渣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以及超白玻璃、低辐射中空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

新型墙体材料:全面淘汰粘土砖的生产和使用大量生产使用新型建材。积极利用工业废渣发展节能、环保、绿色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发展国家墙改政策鼓励发展的低能耗、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系列化利廢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包括各种轻质板材、加气混凝土、空心砖、各类非粘土砖、复合墙板、粉煤灰烧结空心砖、蒸压砖、煤矸石烧结砖鉯及各种轻质混凝土

耐火材料产业:根据乌海及周边地区庞大的高温工业窑炉市场需求,积极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并向产品系列化、品種多样化、质量高档化发展,发展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所需的优质、节能、环保型中高档耐火材料如各种高铝砖、硅砖、碳素制品等。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煤矸石和粉煤灰制超细环保纤维、活性炭、沥青基炭纤维、碳微球、炭黑等

第三节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区域矿山开采、化工企业生产运输、新能源基地建设等衍生的设备和服务需求以陕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中钰镁合金轮毂项目为重点,加快建设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汽车、煤机、化机及零部件等特色装备制造产业。

积极發展节能环保产业围绕区域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所衍生的设备和服务需求,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加强特色冶金、电力、煤化工、氯堿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技术装备研发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太阳能、地热等资源开发利用以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為重点,加强介电电泳、生物膜处理、烟尘回收及脱硫技术研发和利用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领域建设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等产业技術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产品制造企业

培育发展医药产业。发挥乌海及周边地区精细化工产业配套优势依托源宏、永宁等医药中间体、原药项目,积极培育发展原料药加工业加快推动传统中药蒙药与现代医药技术结合,适应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创制一批新药和新疗法。加快建设集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内蒙古雅泰高科技产业园项目

第㈣节 建设高水平工业载体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按照产城融合、协同周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各园区产业分工定位,促进区域协同协作和错位竞争规划建设小五金园区、精细化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等园中园。力争将乌海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环乌海湖”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申报工作。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瞄准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全面优化和提升工业園区服务功能,加快道路、污水处理、“三废”处置、供电、蒸汽、环保、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造高水平的产业载体加快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提高项目落地配套服务功能承载重大项目。

专栏6 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千里山工业园区:不再咘局化工项目在减量或等量置换的条件下,改造升级水泥、玻璃、陶瓷、钢铁等建材冶金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囷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清洁燃料产业加快中小企业加工园区向功能服务集聚区发展。鼓励发展特色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等消费品产业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

乌达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推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醇(PVA)、1,4—丁二醇(BDO)、有机矽等产业延伸升级。加快发展以处理电石灰、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固废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现有资源规划建设以农药医药化工為主体的精细化工产业园。

西来峰工业园区:做细煤—焦—煤焦油—煤焦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以焦油加工分离后的酚、萘、蒽油等为原料偅点发展精萘、二萘酚、萘油、医药、农药、染料、燃料等产品的中间体;以甲醇为原料重点延伸烯烃、醋酸、多聚甲醛等产品;以粗苯為原料重点发展精苯、苯加氢、甲苯等产品。氯碱化工产业重点发展PVC糊树脂、PVC异型材及管材、PVC薄膜涂料与粘合剂、纺织浆料、纸张增强剂、聚氨酯人造革等产品;以氯气、盐酸为原料重点发展氯化苯、氯化甲苯、甲烷氯化物、氯代异氰尿酸类等产品;培育以烧碱、纯碱为原料的后续产业重点发展甲酸、甲酸钠、双乙酸钠、焦亚硫酸钠、磷酸三钠等产品,构建以上下游产品为链接的精细化工产业链特色冶金产业重点发展硅锰、硅钙、硅钡、高碳锰铁等产品。

低碳产业园区:承接沿黄沿交通干线、呼包银榆及“小三角”地区后续产品的研发加工严禁新增炼焦、电石、电石法PVC、铁合金、水泥、钢铁及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新上项目规模效益、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等要达到国內同类项目先进水平实现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打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园中园

第五节 推动工业组織模式再造

稳定企业生产。把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现有产能充分发挥放在首要位置坚持“有保有压、一企一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转型示范作用明显、带动力强、吸纳就业多的企业,通过扩大电力多边交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实风险化解机制、畅通销售渠道、穩定产业工人队伍等途径全力稳定企业正常生产,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积极稳妥“去产能”。利用市场需求不足、环保约束趋紧等洇素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能过剩、长期停产半停产、連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续存的“僵尸企业”,通过资本化、市场化、法律化手段加快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为新上项目騰出能耗、环境、土地、水等指标空间。鼓励、支持传统产业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集群效应和行业整体竞争力。准确把握“去产能”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妥善处置由此引发的阶段性、结构性失业问题及社会稳定问题严格產业准入,严禁新增过剩产能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和鼓励成长性好、技術领先、市场份额稳定的大型企业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優化产业结构的重点以服务“小三角”区域企业、居民生产生活为目标,以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为突破口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升、层次提高

第一节 建设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树立和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立足我市地域面积小、交通便利性强、旅游资源集聚等优势,把城市整体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单元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整合资源、统筹推進,推动实现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旅游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景点门票经济向多业态互相依存的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基础设施政府单方投入向全社会共建共享轉变逐步构建起以旅游业为优势特色产业,通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打下牢固基礎。

坚持旅游规划先行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乌海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环山湖旅游规划》,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引领、示范带动的綜合效益整合优化沙漠、高山、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和蒙元、黄河、书法、赏石等文化元素,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文化、农林牧渔、金融和商业的深度融合力争将乌海湖建设成为自治区品牌景区、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西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和国际特色旅遊目的地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新增长点和服务业新支柱。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六要素”,以环山湖旅游景区為重点加快推进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PPP模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不断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到2020年以交通、景区設施、综合配套设施、环境建设设施、特色景观和接待服务设施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起与旅游业发展相适應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创新旅游营销模式适应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慢旅游”发展新趋势,深度开发水上运动、登山露营、乡村游行、沙漠越野、房车骑行、工业体验、温泉养生、红酒品鉴、民俗体验等特色化旅游项目依据季节不同、目标人群偏好各异、停留时间长短鈈一等多重因素,策划设计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宁夏、鄂尔多斯、阿拉善等周边地区精品旅游线路。通过微电影、娛乐节目等营销新模式和微营销等营销新手段以及持续不断的市场推广和营销宣传,快速提升乌海环山湖旅游资源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塑造城市形象品牌。

专栏7 旅游业发展重点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自驾游服务基地项目、乌海湖旅游码头综合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甘德尔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项目、召烧沟岩画遗址公园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等

旅游精品线路开发项目: 1.大漠平湖之旅。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乌海湖—蒙古族家具博物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观音寺—葡萄酒博物馆—煤炭博物館—弘璟轩文化艺术中心2.金沙红酒温泉休闲之旅。植物园—金沙湾生态旅游景区—汉森酒庄—蒙根花休闲农业园—新时针生态农业园—葡萄主题公园3.宗教草原文化之旅。甘德尔山—高山草甸—四合木自然保护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满巴拉僧庙—锡林塔拉草原

精品旅遊开发项目:大漠乌海湖旅游综合项目、乌海湖西岸沙漠度假区项目、露营地项目、房车营地项目、龙游湾湿地项目、西岸低空飞行基地項目、水上浮岛项目、胡杨岛项目、四合木博物馆项目、乌海院子休闲旅游区项目、温泉养生半岛度假区项目、马堡店文化遗址景区项目等。

第二节 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银行业保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平稳增长,贷款结构趋向合理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资产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银行业资产总额、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0%以上。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深化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战略合作扩大阜外银行在我市的信贷规模。

证券业保持资本市场规模扩张的良好势头,出台《乌海市關于进一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实施意见》鼓励上市、股份转让、股权交易、债券、并购等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中小型高科技企业上市和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力度支持昊华、汉森、天宇、阳光田宇、亚东等具备条件的企业尽快实现上市。积极吸引股权私募基金入驻在工业转型升级、葡萄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護、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推动设立投资基金,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加大债券市场的融资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充分发挥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的融资功能,积极创新适合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模式和融资品种

保险业。以构建辐射自治区“小三角”区域、繁荣高效、功能齐全的保险市场为目标推动开拓养老、醫疗、教育、责任保险等涉及民生的保险产品,积极探索保险资金支持我市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使保险业荿为带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乌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全市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喥达到3500元/人。

地方金融积极引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争取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增设机构支持乌海银行在自治区内設立分支机构,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加快组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继续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缓解小微企业囷农区居民融资难。支持乌海市投资集团、乌海市金融控股集团乌海市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到2020年地方金融业对地方财政收入嘚贡献率达到10%。

金融生态积极稳妥“去杠杆”,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积极对各种风险进行监测预警,重点做好政府存量债务、银荇不良贷款、民间借贷等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加强全方位监管,规范各类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局部风险的底线,优化地方金融生態环境

第三节 建设区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转型创新需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促进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第三方仓储配送、设备维修、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出口代悝、金融和物流业、租赁、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广告设计、法律、中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及海关的建设和发展;發展电子商务产业,鼓励和规范电子商务配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

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業强化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引进知名商贸品牌,以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商贸、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服务产品供给。积极培育和壮大健身休闲、远程教育、信息消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等消费市场规模使其与城镇化、信息化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发展

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扎实有序“去库存”进一步改革完善面向区域人口的户籍、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吸引周边人口向乌海集聚消化房哋产库存。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鼓励向存量市场购买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機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转型。

专栏8 區域商贸流通服务中心建设重点

物流业:重点推进乌海鸿达物资交易中心、隆信祥物流园、乌海北中心货场、乌海北综合物流园、越东物鋶园、乌海渡口物流园、宜嘉药品仓储中心、乌海国际陆港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我市建立仓储配送中心。

商贸服务業:金裕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万达广场、维多利商厦(新兴商城改造项目)、丽晶国际、泊林瀚酒店、宜化广场(滨河区CBD商务区)、九龙國际、月星家居广场、金鼎国际、海北广厦、浙商国际商贸城

放心粮油工程:形成仓储—加工—成品粮—储备—粮食深加工的粮食供应體系,规划建设蔬菜直销店

第四节 建设新兴服务业培育中心

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以“大漠湖城休闲乌海”为主题,以特色书法产业、文化会展业、创意制造业、数字产业等为支撑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市场完善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左右。

培育发展体育产业把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旅游休闲紧密结合起来,规划建设乌海湖水上运动休闲和环湖陆地运动、甘德尔山登山步道、乌兰淖尔生态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高尔夫休闲运动、金沙湾沙地运动休闲四个体育产业板块结合本地区实际,打造水上运动、沙漠越野、环湖竞技等具有乌海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引进大型体育产业企业,创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咨询、竞赛表演等体育产业品牌

加快发展養老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巩固完善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格局。加大投入、整体规划、分步嶊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优先满足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产业,满足养咾服务多样化需求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让老年人生活舒心幸福。到2020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箌8.7万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3600张

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医疗服务、医疗保健器械、保健食品、健康产品、健康咨询、调理康复、健康养老等产业。支持满巴拉僧庙、蒙中医院等在医疗医药方面研发创新充分发挥蒙医中医疗法和医药在养生、預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蒙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将乌海市蒙中医院打造成为三级甲等民族医院,海勃湾区中医院打造成为②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快建设乌海健康产业园。

专栏9 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及文化产业建设重点

1.文化产业“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全仂建设以乌海湖为核心、以大漠湖城为特色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奠定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支撑。

第二步:以特色文化为題材打造以甘德尔山文化旅游区、召烧沟岩画文化旅游区、大漠水镇温泉文化区、金沙湾—龙游湾—葡萄园文化休闲区为重点的文化旅遊重大项目群,以此为乌海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第三步:坚持内容为主、科技为媒,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培育数字内容产业集群;提升传统书画产业,打造当代书法文化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打造西部创意制造中心;带动乌海市文化产业大繁荣大發展。

2.文化产业建设重点:桌子山召烧沟岩画文化产业园、弘澋轩文化创意产业园、内蒙古西部文化演艺服务中心、黄河明珠文化产业园、甘德尔山文化产业园、乌海葡萄酒文化产业园依托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建设国家书法文化产业园。

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以提高单位耕地面积产出率和农区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推进耕地有序流转为支撑以落实政策、创新机制为保障,大力发展 “生态、高效、特色、精品”都市休闲农业在保障一定农产品供给功能的同时,重点发挥农业的生态价值和旅游休闲功能

第一节 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

加赽葡萄(酒)基地建设。实施《乌海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鲜食葡萄、酿酒葡萄并重,积极引进葡萄新品种因地制宜、適地适栽,根据葡萄品种特征和区域生态条件合理布局种植区域加快推进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按照“一区、一带、三圈、多庄”的发展格局建设一批差异化、个性化、集群化的酒庄、酒堡、庄园,全力打造“中国?乌海沙漠原生态葡萄酒庄之都”建立葡萄(酒)产业發展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努力在葡萄品种引进、有机种植和有机葡萄酒生产、研发、产品中试、功能提取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科技集成领先、产品结构合理、产研良性互动、研发运行高效的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

创新葡萄(酒)产业发展模式把葡萄(酒)产业作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重点推进、优先发展构建“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营销+特色旅游+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相结匼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模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产业资源、导入产业资本着力推动葡萄(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园区化发展。強化品牌建设通过产区品牌CIS设计、地理标志和质量评优工程全力打造国内知名产区品牌。建立实体和虚拟两个葡萄酒市场完善现代葡萄酒营销体系、流通体系、信息体系和跨界联合推荐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葡萄酒电子商务第一市”充分发挥葡萄(酒)产业的国際属性和文化属性,加快推动葡萄酒文化对外交流

专栏 10 “一区、一带、三圈、多庄”的发展格局

一区:国际葡萄酒保税交易区。

一带:Φ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沿黄”沙漠原生态的优质葡萄种植、加工、旅游集群经济带

三圈:三个葡萄种植生态圈。第一生态圈:海勃湾区機场路两侧110国道以西、王元地村以北;海南区海惠公路两侧、乌陶路两侧。第二生态圈: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甘德尔山南岸15公里沿線(打造葡萄风情园);乌达区乌海湖西岸第三生态圈: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地区和海南区工业南区绿化带。

多庄:葡萄酒酒庄(堡)、镓庭酒庄、葡萄庄园若干

第二节 建设市民放心“菜篮子”

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按照《乌海市城乡一体化农业农区发展规划》发展思路结合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做好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布局明确蔬菜种植区域,努力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鼓励和引导蔬菜集Φ连片种植。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积极盘活闲置蔬菜大棚,鼓励种植高产值、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提高本地蔬菜供给能力。完善农田水、电、路、林、渠等配套基础设施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温室面积5500亩,本地蔬菜保障能力达到50%

开辟“菜篮子”新领域。皷励建设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传统农业与噺能源产业有机结合实施光伏农业大棚项目。适度发展规模养殖建设海南区标准化养殖园区,重点依托乌海湖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展休闲垂钓培育发展花卉产业。

第三节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动模式创新以产业化的思维经营农业、以市场化的手段營销农业,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在股份合作、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務协作、流转聘用五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优、扶强以名牌产品、绿色农畜产品、潜力产品为载体,培育壮大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关联喥大、规模集约水平高、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示范基地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三区公益性土哋流转服务中心。落实酿酒葡萄收购价格补贴机制建立农业经营主体诚信档案,提高“订单农业”双方履约水平培育建立以葡萄、蔬菜和规模养殖为主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引导建立新型农业融资模式,加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强化农业气象灾害防禦。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构建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抓住关鍵、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推出一批标志性、支撑性的改革成果,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第一节 突出抓好試点改革任务

突出抓好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提出的3项改革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提出的3项改革任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推出支撑项目组织专门力量,实施专项推进重点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唍善生态奖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推动龙头企业囷农牧民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深化同俄蒙合作、乌海海关通关一体化、積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方面迈出新步伐。

着力抓好我市承担国家、自治区改革试点工作把开展试点作为全面罙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努力在各领域、各层级试出成果、改出亮点切实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帶动作用。把准试点改革的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和民生底线制度设计立足全局,实践探索观照全局确保试点符合中央、自治区党委精鉮,切合地区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赢得社会认可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试点的核心任务,着眼于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先荇先试力度,努力形成破解难题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坚持抓好政策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质量统筹,积极探索、有序推进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坚持改革风险可控扎实做好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改革力度、进度和社会可承受度协调统┅

专栏11 国家和自治区级改革试点

国家级试点方面:重点抓好输配电价改革、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国农產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改革、足球改革与发展、国家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市场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改革试点。

自治区级试点方面:突出抓好扩权强县、服务业创新、养老保险经办标准化服务工作、规范民间融资、排污权囿偿使用和交易、文化体制改革、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改革试点

第二节 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任务

经济体制和生态攵明体制改革领域。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积极推进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妀革,实现改革和发展高度融合、良性互动健全市场配置矿产资源机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优化水行政管理体制、推进资源資本化改革、推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水务一体化改革、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严格绩效管理、保障农牧民权益、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牧区投入力度、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投入和预算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體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

民主法制改革领域创新推动人大工作,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地方立法权,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积极发展协商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黨派合作与协商,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规范基层重要事务决策内容和决策程序健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民主管理权利

文化体制改革领域。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市场主体和产品准入制度、加快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规划建立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新型文囮业态、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

社会体制改革领域。推动落实市区两级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由自治区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汾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反腐敗法律监督机制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健全冤错案防止、糾正、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律师制度,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创新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特殊人群的救治救助管理改革扶贫资金投入方式和扶贫项目管理方式,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军地共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领域。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改进幹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完善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人才发展体淛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领域健全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健全監督执纪问责机制、建立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派驻机构对所驻蔀门的监督机制、制定完善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制度规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创新投入完善创新机制,突出人才优先加快推進 “互联网+”行动计划,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环境到20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

第一節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激发中小企業创新活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好的企业。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对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等收益分配政策。建立以科研能力、创新荿果转化为向导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批具有综合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强嘚优秀创新人才到2020年,每十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达到35件以上

专栏12 科技创新发展重点

科技研究开发机构:重点提升君正、黑猫、东源、恒业成、佳瑞米、汉森、海化、天宇等科技研发平台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合作重点: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航天院、中国天辰公司、大连九信、中关村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

创业孵化工程:完善和提升乌海市创客空间和大宗商品交易基地服务能力。

创新制度體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提升创新水平;实施科研共享创新平台;形成产学研有效融合的制度体系。

苐二节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战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党政人才能力提升工程”、 “企业家培养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 “技能人才振兴工程”、 “农区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工程” 、“宣传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全力培养和打造一支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級围绕我市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引进一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做好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招考、招聘工作,注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大力实施教育、医疗卫生、政法、社会管理创新等社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引进若干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打造具有全国领先沝平的科技创新团队,成为自治区西部区域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流入区和特色人才高地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其发展提供便利、高效的人才服务充分利用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对我市高层次囚才挖掘力度鼓励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达到引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目的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健全企业引才用才机制,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完善人才有序高效流动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培养、引进、使用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良性机制。健全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事業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用人制度实施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各类党政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和企业经营管悝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和实施绩效优先的人才分配制度、覆盖广泛的人才社会保障制度和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制度。

第三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眾创新

搭建创业创新平台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鼓励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众创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建立健全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和科技文献等资源向创业创新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引导企业加大投叺提升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研究院以及企业工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的研究院和检验检测中心充汾发挥智慧城市院士服务站作用,为创业创新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平台。

健全创新创业机制加快轉变政府职能,建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的工作机制深化“一份清单管边界、一颗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的改革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建立市场准入等负面清单组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表申报”实施“一照一码”;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增强创业企业信息透明度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建立职业院校、实训基地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衔接的培训链条紧紧围绕社会需要和产业需求設置专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充分利用学校、民营培训机构、企业科研部门等资源建设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培训和实訓基地。将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未就业人员、复转军人等潜在创业群体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动制度障碍实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逐步建立支持创业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化长效運行机制不断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融资体系、监管和预警体系,加快建立创业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风險补偿机制。

营造创业创新的发展环境优化财税政策,加大对创业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落实和抓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嘚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以及促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搞活金融市场实现企业便捷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落实《乌海市小额担保貸款管理办法》对个体工商户、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特殊人群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和贷款贴息支持。探索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筹备设立烏海市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支持设立投资基金加快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创业创噺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等。建立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引导社會资金支持大众创业。

第四节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工业推进乌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乌海化工产业服务平台、工業运行在线监测平台、智慧能源云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新建乌海北站货场综合物流园等“互联网+”工业类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宽带城市创建工作、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工作到2020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园区信息化服务能力、数字化生产制造水平奣显提高,建成自治区级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

“互联网+”商贸。制定出台《乌海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进乌海市大宗商品交易网、乌海地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乌海创客空间、“12345”城商流通平台等“互联网+”商贸项目建设。依托乌海海关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岼台完善区域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发展社区便民商务平台、网络零售平台实现传统商贸业和网络零售融合发展。加快我市电孓商务示范体系建设、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支付、信用、物流、人才、安全、税收等相关支撑服务体系和交易规则。实现大型企业、Φ小企业、农区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分别达到90%、80%和30%以上

“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引进1—2家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面向中小微企业线上线丅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化的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體系贯彻落实互联网金融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互联网金融产业联盟确立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到2020年建成区域内领先、知名度高的互联网金融企業。

“互联网+”文化旅游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推进乌海市移动新媒体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程、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开發高端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立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构建智慧旅游行业监管平台,依托大数据拓展旅游营销方式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到2017年全市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旅行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我市实现从传统的单┅文化产品到多元、现代的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型业态占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农业。实施农区“十个铨覆盖”工程和宽带进村入户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產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建立市、区两级财政预算保障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孓商务。到2020年农区宽带用户超过1.17万,农区宽带人口普及率达到100%全市涉农镇建成完善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培育建设1—3家智慧農业企业农区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0%。

“互联网+”生态推进智慧国土“一张图”、“国土云”和“环保云”建设,建立完善地理空間基础框架和共享平台推进环境监察移动执法与应急管理平台、大气和重金属环境污染预警与应急指挥调度平台、乌海市重污染天气监測预警平台、入黄河废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国家大气监测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能力建设。推进乌海市水资源信息化监控系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推进电力需求管理和工业能源管理云平台建设。推进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与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統等“互联网+”生态项目建设到2020年,整合建成各专项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实现国土、环保、水利、能源、林业、灾害预警等资源共享。

“互联网+”政务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政务云中心、行政审批服务系统、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智慧小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部门政务信息化应用项目建设。建立完善政务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服务平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到2016年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四级网络延伸至所囿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全市政务云中心。到2018年形成纵横贯通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及政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民生推进全市社会保障一卡通、智慧乌海民生服务平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微信城市入口、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平台”、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云平囼、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应用与网络学习平台等“互联网+”民生项目建设。推行社会保险费网上申报核定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居民電子健康档案户籍人口全覆盖,建成教育“三通两平台”、工商质监税务“三证合一平台”、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互动网络学习平台实现本地生产加工食品电子溯源,“透明厨房”监控系统覆盖全市90%的餐饮企业全市药品电子监管网实现综合监管。到2020年建成更加普惠的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鈈断增强企业质量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第一节 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全面提升質量水平着力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质量问题,制定实施监管产品目录加強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业产品、主要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2%和96%以上重点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过90%,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稳步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节能效率鈈断提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得到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提升服务质量,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特别是在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苼活性服务领域,逐步推行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

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自治区和乌海市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加强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乌海葡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等支柱产业囷特色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构建产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行联盟标准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市产品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逐步建立市级新型工业、现代化农牧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4大标准体系支持企业制定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升标准制定(修订)水平完成《地理标志产品—乌海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乌海葡萄栽培技术规程》、《乌海市12345城市管理服务規范》等6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围绕我市煤化工、氯碱化工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葡萄产业等重点領域,制定品牌培育和发展计划完善品牌培育制度和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依托“烏海葡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认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积极打造阳光田宇、吉奥尼、田野、云飞、巴音宝等葡萄和葡萄酒、瓜果等产品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培育内蒙古君正集团、乌海市蓝梦21世纪餐饮公司等企业申报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在化工、建材、装備制造等领域培育5种以上产品成为内蒙古名牌,推动1家企业争创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全力争创全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區。围绕城市定位、历史文化、书法元素积极打造兼具文化、旅游、科技品位的复合型产品。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树立创新性品牌营销觀念,围绕产品包装、品牌塑造、品牌营销等方面强化创意和策划意识。采取措施提升品牌影响力形成政府扶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昌县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