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个股二次探底如果探底回调,能不能抄底

图锐:不可轻言回调结束和抄底良机
证券时报网()02月25日讯
证券时报网财苑社区()认证资料为&财经观察人、名博&的图锐发表观点认为,周一股市反弹,但却不可轻言回调结束和抄底良机。以下为全文:
&二次上扬,即冲高回落之后再起升势,甚至一度逾越前次高点,往往是彰显多头实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它能够说明多头部队增援是连绵不绝的。今天午后走势就出现了这样一幕:早盘市场受到的制约主要来自全息三要素中&量能&和&热点&两方面,虽说多头元气未完全恢复,但空方打击也没能让大盘再走低多少,反而出现了逐波衰竭的小时图背离迹象,反映在分时图上大概就是出现了斜率趋缓乃至走平的&平底&。这和期指所反映出的迹象是相符的:期货多空主力大幅平仓,已经降到弱博弈水平,此时往往会有新生力量显威,于是指数就在跌不动的情况下逐步上扬。
既然多头在弱势纠结中逐渐掌控趋向,那&热点&情况也会略好一些,春节大时段从小年(甚至从腊八)开始,到元宵结束,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如此一来空气污染,水污染也就提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今天和等环保、和等水处理、和等PM2.5、和等尾气概念,甚至还具备高送转题材等都有活跃走势,环保主题也成为早间市场最大的热点所在。午后这一概念趁势继续扩大升幅,占据了涨停股的半壁江山,再加上银行股的火上添柴,似乎行情热度又回到了曾经我们熟悉的&龙摆尾&时。
这就至少能够证明一点,那就是两个&看似恐怖&的国内利空并未对股市心态产生实质影响,本来有很多人说股市因此而下跌只是借题发挥表示不满而已,大盘又怎能真的按此而动呢?一来权重股已经在上周的过分下跌中充分排解了风险,油价上调对某些蓝筹可不是坏事,看看早盘就一度冲高4%,正是大盘&高开拔起&的主力贡献者之一;二来当前并非没有其他利好相冲抵,利空可能是心理层面的,利好则往往是实质性的,如&证金公司增资扩股获准将新增股本115亿股&以及&大陆地区港澳台居民可直投A股&的消息均是绝对的促进做多力量之举。
此外,社保基金开户速度创金融危机后新高;大部制改革方案或已起草完成,交通部将优先调整;中国研制的铀浓缩离心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新前滩规划编制完成,将成世界一流商务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城市达武汉共识,将建城际铁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公布;深港合作打造前海&绿色保税物流园区&;浙江发布氟硅产业创新试点方案;环球影视城项目有望近期获批;体感交互设备上市在即;春节后尚无IPO申报,目前IPO在审企业仍有869家等消息也都构成行业或整体利多。&国家统计局称房价不具备大幅反弹基础&其实是给惴惴不安的地产股吃了一颗&定心丸&,尽管万科今天依然领跌,但其已经在率先构造&底部背离形态&,在前缺口半补的情况下,企稳反攻只是时间问题。
万科的动向,是否就是大盘的缩影,面对着久违的&开门红&,我们是否可以确认上周五的2308点就是阶段低点?即便不是,看深成指两度接近年线而回,这&第二只脚&也该踏下去了吧?的确,沪深两市的二次上扬,包括整体重心不再下移都是好现象,但这些都只是上周四就预测过的&超卖过后再下探必有反抽&的结果而已,至于这种行为是上周五还是本周一出现,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我们反倒要看看,深成指今天已经率先&破例&收出了三连阴,这会对后市产生怎样的影响?从人气恢复角度看,二浪调整彻底结束的标志应该是一根实体较大,并具备放量特征的阳线,回头看看去年的4月5日,市场的&V型小拐点&正是这么来的。由于有着去年上半年的回调又摸顶的样板,很多人就不肯低位交筹码了,因此回调的幅度将比去年浅,时间比去年短,但这并不表示&阳线标志&不需要,不重要,今天两市大体收阳,但深成指的表现严重拖累了小盘股的精彩,并且量能继续萎缩,说明如此反弹不具备说服力,反而很像是空头趁机歇脚构筑中继。
从主力思路来看,大反弹由于主力机构参与的比普通反弹的更深,就是说资金投入更大,那么再弱也必然有阶段顶再次确认的过程,强的话就将超过2444点进入主升浪,因此至少2400点还会重现。但这波卷土重来的前提是通过回调,资金主力能够充分拿到相对低位的筹码,如果说很多人真的如同上段所说&不肯低位割肉&,那么主力就愈发需要营造出像行情结束的信号,逼迫恐慌初现,而往往恐慌来临时就是我们反向思维成行之际。去年2132后的相似行情能给我们许多启发,在3月16日反抽之后,股指还经历了加速下跌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哄骗散户在低位让出筹码&,目前股指已经有了第一波确认出逃的过程,还缺乏第二波诱空的过程,再拉起来砸下去会更为可怕。从个股分化来看,目前反弹主要底气由权重股的超跌引起,但小板反而出现连阳,它们该提防的绝不是&超跌反弹&,反而是&亢龙有悔&,此时部分强势股(财苑)的庄家行为是值得我们警醒的,如,等等。如果说共振跌透后有反弹机会,那时候可以&放心抄底&的话,那现在说这一点是否还早了些?
由此产生一个很有趣甚至诡异的结论,今天两个小板的阳线很漂亮,可正是由于创业板的连阳(最近十天里只有两根阴线,相对应的是深成指最近十天里只有四根阳线)太具标志性了,反而使得这样的走势构不成&标志性的成底信号&,更没法谈V型拐点了,所以现在不可轻言二浪回调就此结束,现在就是抄底良机。这不表示当前行情就不能参与,但是否该担心一下&大盘止跌了,个股倒开始补跌&呢?只要用心参与八股,多数股友在二浪中难有受损,反而会有获利,在主板难现逼空之前,虽未到必须绝对见好就收的地步,但适当的落袋为安后观望是必须的。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实时热点专区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财苑社区()融聚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执业分析师、企业高管、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顾问等专家人士,致力于打造中国资本市场高尚社区。赶快加入吧!。
&&&&中国资本市场信披平台实时发布上市公司、基金、港股、监管文件等各类公告,提供免费订阅功能,手机短信提醒。信息公告,即刻知道,详情请登录。
  声明:此栏目文章为证券时报网()原创资讯,不构成投资建议,证券时报网拥有完整版权。经证券时报网授权转载的,必须正确标注来源。侵权必究。
24小时快讯排行大盘回调补缺口 短线或迎抄底良机
我的图书馆
大盘回调补缺口 短线或迎抄底良机
现价:<font color="#76.22&涨跌:-51.18&涨幅:-1.13%&总手: 金额(万):96 换手率:0.00%&&&&&&&&领涨行业1、涨幅:3.15%上涨:14家下跌:1家领涨股:涨幅:8.77%2、涨幅:1.96%上涨:3家下跌:1家领涨股:涨幅:3.1%  点击查看&&&&&&  ===本文导读===  【大盘分析】&|&  【风险提示】  【券商策略】  【后市预测】    【今日小结】  全天看,两市双双高开,开盘后展开震荡。此后,两桶油开始拉升,金融股集中表现,指数一度再次走高,但随后,开市跳水,题材给纷纷走低,午后小幅反弹后再次跳水,指数最高下跌近百点,短期大震荡或将延续。  【明日策略】  大盘如期突破4500点整数关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大涨后的回调。尤其是在石化双雄双双涨停的局面下,指数的回调似有接力两桶油做空之意。回顾近期行情,创业板震荡后出现下跌,而蓝筹股相对较强,跷跷板效应依旧。但对于大盘来说,牛市中任何的回调都是补缺口的性质,今日也不例外,指数回调仍是买进的机会,而牛市的核心就是轮番上涨,今日创业板回调之后,短期或迎来抄底良机,但仅限于快进快出。总体上,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对于连续逼空后的调整,实属预期之内,近期提示的4500点战略性休息就是很好的佐证。但对于大盘来说,行情还会延续,逢低仍是调仓以及布局的良机,重点还是低位的蓝筹个股。  【短线关注】  具体操作上,金融股逢低继续跟进,首选仍是券商;煤炭、有色、电力、化工也可逢低关注;此外,军工、传媒等题财股或反复活跃,可波段关注。  【仓位配置】  减持题材股,加仓蓝筹股。60%中长线,以蓝筹股为主,20%仓位小盘题材股。(巨丰投顾)    上证综指周一再迎百点上涨,一举攻上4500点,大盘强势一览无余。在指数强势背后,市场向投资者释放出三大信号:一是,在央企合并预期热的背景下,刮起“大风”,不过能否符合预期尚待确认;二是,指数大涨,个股却未普涨,涨跌个股分化显著;三是权重股,特别是上证50权重股,强势吸金,其他品种出现资金离场。分析人士说,这三大信号暗示市场波动将难以避免。  强周期行业领涨  承接上周强势行情,沪综指周一再演百点逼空大戏,上涨133.71点,盘中快速突破4500点,最高上探至4529.73点,此后维持高位震荡,收报4527.40点。与沪综指走势趋同,深证成指上涨210.73点,在上周攻克14000点后,本周开始向15000点发起冲击。小盘股指数呈跟涨态势,上攻步伐有所放缓。其中,指上涨0.51%,收报8935.34点。创业板指上涨0.47%,收报2747.50点。  从行业板块看,中信石油石化、建筑和国防军工指数涨幅居前,分别上涨6.52%、5.23%和4.51%;中信轻工制造、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指数涨幅相对较小,分别上涨0.08%、0.09%和0.32%。强周期行业板块成为昨日领涨龙头,新兴产业板块表现相对较弱。  从个股来看,在昨日正常交易的2361只股票中,有1405只股票上涨。其中,有123只股票涨停,271只涨幅超过5%,472只超过3%;在下跌的925只股票中,跌停,、、和4只股票跌幅超过8%,34只股票跌幅超过5%,134只超过3%。指数大涨未带来个股普涨,涨跌个股分化显著。  分析人士说,、、、、等一批中字头股票强势涨停,此类品种市值普遍较大,分布在不同行业中,但却有“央企合并”这一共同主题。继南北车合并掀起涨停潮后,二级市场对央企合并的预期一直较为浓厚,而昨日资金更是将央企改革题材炒作演绎到极致。  三信号暗示波动加剧  4月以来,沪综指已上涨779.50点,股指连续突破4100点、4300点和4500点,牛市行情明显加速。不过,在指数强势的背后,市场的分化开始凸显,这暗示行情将进入波动阶段。  首先,在央企合并预期热的背景下,刮起大风,“中字头”股票在资金风口上热舞。不过,预期能否兑现,这无疑为这股风潮打上个问号。此前,、中海发展、发出澄清公告表示未收到整合消息,但资金还是照炒不误。“合并风”刮向何方、能刮多久,尚存不确定性。基于预期炒作,一旦不达预期可能会引发“中字头”股票集体回落,此类品种以权重为主,它们的大幅震荡会放大市场波幅。  其次,指数大涨,个股却未普涨,涨跌个股分化显著。一方面,这种“指数牛、个股弱”的情况在2014年12月底出现过,随后股指便步入高位震荡期,开启3000点的整固。这次指数与个股背离同样发生在一波快速逼空行情后,这显示市场内部整固压力已凸显。另一方面,昨日领涨品种以中证50为主,此类品种的AH溢价已显著拉大。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为例,这两只股票A股价格为14.65元和8.56元,对应的H股价格仅为10.64元和7.63元,溢价率分别为74.30%和42.02%。这种高溢价短期领涨品种已被显著高估了,继续上涨空间料有限,带动指数上攻持续性待考。  最后,、建筑装饰、采掘昨日成为仅有的获资金板块,具体金额为35.01亿元、11.33亿元、9.31亿元,其余行业板块均出现资金净流出,传媒、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板块昨日资金净流出额居前,超过29亿元。此类品种是典型的权重品种,中国中铁凭借15.52亿元净流入金额位居两市首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这样“中”字打头的企业更扎堆获得资金青睐。权重吸金热,其他品种遭遇资金抛售,资金发力点过于单一,一旦出现震荡,可能会引发资金快速退潮,市场将就势震荡。(中国证券报)  券商观点&&&        专家点评&&&          机构持仓&&&          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今日发布“投资者风险警示词条”,提醒投资者“保障基本生活,切勿冒险投资”。  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提醒您:  1、股市潮来潮往,投资还须谨慎。  2、理性看待牛市,稳健价值投资。  3、多一分谨慎,少一分风险;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损失。  4、牢记“买者自负”原则,理性管理个人财富。  5、保障基本生活,切勿冒险投资。  6、做足功课再炒股,明明白白做股东。  7、股市存波动,配资有风险。  8、“小道消息”不可信,“概念炒作”危害大。  9、抵制“暴利”诱惑,防范“非法证券活动”。  10、非法发行不可信,投资常理不可违。  11、自觉远离非法证券活动,切实保护自身利益。 (中国新闻网)    上周大盘跌宕起伏,天量成交推升指数重心再度上移,尤其是周五在新股扩容消息冲击下沪指回抽近百点,但当日依然强势企稳,牛市特征再度得以强化。截至上周五,上证综指收报4393.69点,一周累计上涨2.48%;深成指收报14598.70点,一周累计上涨3.18%;创业板指报收2734.75点,一周累计上涨10.99%。从行业板块表现来看,传媒、钢铁和通信等涨幅居于前三,分别涨15.42%、10.94%和9.26%;建筑材料、非银和银行等涨幅靠后。主题投资方面,网络安全、养老产业和蓝宝石等表现最为活跃。  湘财证券 :  随着IPO规模和节奏的进一步加大加快,将推动市场风格转向中小板和成长股。建议关注计算机、软件、医药、环保、军工、传媒等成长性行业的投资机会,以及受益国企重组及资产整合的主题机会。  &:  近期市场热点切换速度加快,个股操作难度增加,频繁操作可能容易陷入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境地,短线需注意适当控制仓位。  &:  当前市场主基调仍然是普涨背景下寻找补涨机会,自上而下相对看好银行和食品饮料(补涨空间大,有事件催化)和周期性行业(包括地产、建材、钢铁、有色、煤炭、机械、化工等,修正空间大,有政策刺激预期).  中金公司 :  资金的趋降有利于推进实体经济复苏,支持股市表现。与此同时,监管层对市场态度的边际变化已经出现。若市场继续快速上涨,不排除更多管理市场预期的举措出台,这将加大市场短期波动。  长城证券 :  短期市场将从快牛向慢牛甚至震荡市迅速转换,经过一轮充分的调整后大小股票仍将延续上涨趋势,但后续个股涨幅的分化会非常大。  &:  管理层加强监管、禁止伞形以及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加大打击,对盲目亢奋、将政府信用背书于股市的投资逻辑形成一定的制约。预计市场将高位震荡、波动有所加剧,未来回撤风险增大。    莫待深调莫待复苏  上周结束了三地路演,在与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广泛交流后我们发现,大家现在的主要分歧有两点:1、由于考核机制带来的交易分歧——考核相对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满仓,其心态是“要死一起死,要活就要活得比别人好”;而考核绝对收益的机构投资者在上周均有所减仓,其心态是“等待一次类似于”5·30“的短期深调,然后再抄底进入”。2、对基本面和股市关系的分歧——一部分投资者在等待经济复苏带来牛市的“第二波”,在他们心里牛市还很长;另一部分投资者关注政策放松的时间和空间还有多少,在他们心里牛市是“只争朝夕”。对于这两个分歧,我们现在的观点如下:  在“增量资金”环境和“学习效应”影响下,大家都在等着抄底的“深度回调”近期也许并不会发生,反而在股市高杠杆环境下一旦真的发生“深度回调”,其影响将是致命的,“抄底”时机将非常难以把握。近期投资者的情绪高涨,不断有增量向股市,这使得市场趋势有很强的“韧性”。而很多现在减仓的投资者也只是想等有个类似于“5·30”的回调之后再舒服的买入,因此他们并不是真的看空,反而是在等回调作为全面加仓的信号。由于市场有“学习效应”,当大家都在等着回调再加仓的话,也许回调就迟迟不会发生了。再退一步来看,一旦真的发生了类似于“5·30”的深度回调,很多杠杆交易的投资者可能会被强制平仓,进而引发市场“踩踏”。届时市场下跌的深度将难以预测,要想完美“抄底”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存量经济”模式下,本次牛市和基本面的关系并不会太强,甚至可能反向,现在唯一能够借鉴的历史经验也许是年的A股牛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存量经济”模式以后,基本面波动变得很弱,但股市波动却很大,因此驱动股市波动的核心因素已不再是基本面,而是估值。而再往后看,即使中国经济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最终实现了复苏,其向上弹性肯定也不会太大,这时候已经大幅上涨的股市还会对这种微弱的基本面改善做出非常正面的反应吗?我们认为可能性并不大。相反,由于经济复苏会带动通胀和房价上行,这反而会制约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进而抑制A股估值上行趋势。  从历史上来看,A股年的牛市可能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够参考的经验——在当时的牛市中宏观经济一直都比较疲弱,反而在年经济开始复苏以后股市进入了四年大熊市,可见当时的牛市和熊市都和基本面是反向的。而回顾年的宏观环境确实和现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1996年开始进入了降息周期,且1997年启动了第一轮国企改革 。但是在2001年6月,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没有收紧,通胀水平仍然很低,牛市怎么就戛然而止了呢?我们认为当时终结牛市的两大因素分别是行政上的压力,以及出现了新的高收益率资产分流了股市资金。从行政压力上来看,证监会暂停了近两年的新,斩断了机构资金入市渠道;而2001年6月发布的《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保方案》则引发市场对股市“抽水”的恐慌,这是进入熊市的直接导火索。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在2001年以后出现了强复苏,实业投资的收益率越来越高,而在低通胀环境下资金成本又很低。因此,当时出现了投资实业的热潮,实体经济的复苏反而分流了股市资金。  如果是年牛市重演,那么我们现在要观察的风险指标,第一是有没有比较强的行政压制,第二是有没有出现新的高收益率资产分流股市资金,我们认为第二个风险尤其值得密切关注。在牛市的时候,股市在经济中的地位还不高,直接融资功能还很不完善,且各种不规范行为盛行,这使监管层不断加大对股市的监管力度;当前股市总市值已经接近总量,且直接融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的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认为这次很难再出现对股市很强力的行政压制。我们反而更加担心的是第二个风险,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种新的高收益率资产分流股市资金?我们认为下半年的市场值得密切关注。  无论如何,二季度都属于风险相对较低的阶段,继续对市场保持乐观。下半年要密切关注风险因素,届时可能引发大盘股的向下拐点,但又可能推升小盘股进入真正的“泡沫化”阶段。目前来看二季度宏观经济仍然比较疲弱,再加上通胀压力还很低,因此一定还有进一步的货币宽松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地产市场还未进入全面复苏阶段,也暂时不会大量分流股市资金,因此,二季度A股市场还有进一步的估值向上空间。但是下半年如果宏观经济真的由于宽松政策而企稳,这反而可能引发通胀回升,进而使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受限。且如果下半年地产市场全面复苏还可能分流股市资金,从而开始压制A股估值。若此,届时首先受到压制的将是对政策敏感的大盘股,从大盘股中流出的资金甚至可能继续流向对政策不敏感的小盘股,从而推升小盘股进入真正的“泡沫化”阶段。因此行业配置方面,二季度推荐银行、化工、煤炭、有色等大盘股;下半年推荐软件、医疗、环保等小盘股。    向上趋势未变从大胆跑到悠着走  趋势未变,刺激加大。(1)上周股指再创新高,短期看市场向上趋势未变,宏观政策面继续积极,发改委称“政策预研储备比较充分,还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只要应对得当,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赚钱效应驱动下增量资金不断入场,这种正反馈趋势延续,银证转账、融资余额均在增长。(2)发生微妙变化,波动和刺激加大。牛市最终结束源于主导产业发展动力耗竭,目前还很远。牛市的中期调整多由管理层调控股市、宏观政策调整、海外金融风险三因素导致,目前来看后两个因素没有任何迹象,但第一个因素出现微妙变化,需密切跟踪。从4月份多家主流媒体发表的股市相关文章看,对股市评论一直正面积极,不过证监会的“警示”仍然不断。此外,随着市场热度上升本身波动就会加大,密切跟踪股市政策,随着登山海拔的上升风也会变大。  创业板是飞蛾扑火,还是重返正途?(1)公布完毕,前十大重仓股中创业板市值1510亿,按照2014年年报数据中重仓股占比倒推,基金全部持仓中创业板市值3465亿,占创业板自由流通市值的22.5%。回顾过去牛市,一轮牛市都会孕育、发展一批新蓝筹,如年的家电、年的金融和地产链。目前国内主导产业正处于从地产向以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更迭的开始阶段,新的主导产业仍在孕育和扩散中。(2)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上的赚钱效应驱动增量资金进一步投向创业板,推动创业板“升升不息”。当下基金追逐新兴成长的行为与2007年偏好蓝筹的行为如出一辙,本质上是对主导产业未来前景的看好。行业角度看,一轮牛市涨幅排序可分为四个层次,年地产有色等地产链(主导产业)为第一梯队、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为第二梯队、消费品为第三梯队、TMT为第四梯队;本轮牛市的主导产业发生变化,一、四梯队对调,以TMT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作为主导产业,长期看是本轮牛市主角。  应对策略:从大胆跑到悠着走。(1)密切跟踪股市政策动向,相比3月初投资从闭着眼睛大胆跑进入睁大眼睛悠着走阶段。(2)市场风格经历近一个月的摇摆后重新再平衡,成长主角与价值阶段性表现的特征仍将持续。(3)主题看好大上海、长江经济带。    普涨格局未改顺势而为  在央行宣布降准100个BP之后,无论是银行间的资金面还是反映实体信贷需求端的票据转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在国内其他投资渠道受限环境中,银行间或实体间资金面的宽裕使得资金源源不断的流入权益类资产。  站在当前时点并剔除主观因素,A股未来演绎可以分为三种情景,第一种情景,A股较长时间内处于流动性推升的市场,企业盈利改善的能见度很低,这种模式下更多的是靠PE提升来推升股价;第二种情景,接下来半年左右时间经济周期启动,投资自身进入正反馈,这个时候盈利驱动将接棒流动性推升市场,未来市场上涨更多地从企业盈利改善逻辑来推荐;第三种情景,经济转型受阻,海外需求长期萎靡,那么A股市场将步入类似2008年、2012年的市场。从目前来讲,我们更倾向于第一种情景。  投资建议:洛阳纸贵、顺势而为。当前A股市场存在多大的泡沫很难有个定量的分析,但客观上讲当前A股市场估值的确处于历史高位,不算便宜。如按加权平均法计算,沪深300PE(TTM)达22倍,但若采取中位数计算,沪深300(剔除金融、两油)后的PE(TTM)高达45倍,创业板指数PE(TTM)高达130倍。大的环境决定了“求多于供,货缺而贵”。而从当前实体经济高频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旧,我们大概率在近期会看到。从周期性角度而言,只要我们仍处于“被通缩”的大环境中,“被通缩红利”的持续释放决定了市场不太可能止步于4300点,同时市场“普涨”格局不会发生变化。  齐鲁证券  站在风口等风来  本轮行情是典型的资金市,尤其是3月份以来不论是新增入市的资金还是市场成交量都超出了2007年那轮牛市的量。对于当下市场我们并不过度担心,不论从政策宽松角度还是从管理层对股市的态度来看,目前市场运行仍然是安全的。我们强调,在对宏观经济下滑已成一致预期之时,政策风口以及管理层对市场的呵护将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拉动市场上攻时,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很快会完成自我调整,轮番上涨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能攻能守的投资路径。  我们现在观察扰动行情的因子主要集中在监管层对入市资金的管控上。对于资金推动的牛市,一旦入市资金规模出现枯竭,后续投资动力和当下政策热点结合出现衔接问题,市场将会进入调整期。所以如果监管层没有出台对资金的管控,如上调银行税和恢复资本利得税,市场流动性仍然是宽裕的,短期并不需要对市场上涨有太多担忧。当然,我们需要继续密切关注接下来公布的信贷数据,如果没有继续放量,我们对市场将逐渐转向谨慎。  我们认为短期刺激股指上行的主要逻辑仍然没有被破坏,政策刺激力度和频率仍然较高,在经济见底复苏无法证伪阶段,维持强烈看好短期市场行情的观点。短期建议关注前期滞涨的行业,主题投资建议关注央企混改以及国企改革机会。站在当下市场来看,投资者仍然继续等风,寻找接替“”以及南北车合并之后的新主题。市场不缺想象力,只等政策指引。    出现小尖顶概率大增  当前经济疲弱,短期A股市场有望继续被“溺爱”而“任性”上涨,“小尖顶”情景出现的概率大增,即未来数周行情有震荡但仍将继续冲高出现“小尖顶”,二季度中后期调整,三季度反弹。因为经济疲弱,政策调控就算不是严重滞后也不会贸然下狠手,而是循序渐进。  上升趋势仍旧延续,但政策微调已开始,增量资金相对增量筹码的优势有所削弱,导致波动加大。近期乐观情绪继续强化,杠杆上的牛市已经亢奋,余额突破1.75万亿,日均A股交易账户占比超过历史最高点。我们提醒需关注的政策信号已出现并在逐渐加力,包括:(1)证监会要求券商 “两融”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等;(2)引导A股资金向港股 、新三板市场分流;(3)2启动,允许个人投资者获得QDII额度,自行决定所投资股票;(4)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新股每月一批改为每月两批;(5)加大并购重组融资力度,将募集配套资金比例从25%扩大至不超过拟购买资产交易价格的100%。相较于积极涌入的增量资金,短期监管层调节或分流增量资金,以及股票融资节奏变化仍难以阻挡市场的上涨步伐,但是牛市中也不要低估大波动的杀伤性,所以跟踪资金和筹码边际上的平衡关系尤为重要。真正的“大杀器”是,未来数周继续大涨后,可能出现针对券商“两融”及银行、信托等对股市配资业务“去杠杆”的监管,比如一行三会联合行动压缩融资杠杆,那么上证综指很可能出现10%以上的大波动。  国泰君安  降息窗口打开  新平衡进一步确立  一、降息是推动资金“脱虚入实”的最有效政策工具之一  推动“脱虚入实”的根本不是抑制股市价格,而是要建立更为稳定的转型预期,降息是有效的政策选项。一种有代表性的论点是,A股市场无法形成社会有效融资,不利于实体经济增长与转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只看到了静态的结果,而没有看到变化的趋势。短期A股对资金的分流确实存在,但原因是对增长转型以及流动性环境的长期预期并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避险情绪。降息及持续性的降准有助于明显改善企业预期,增加投资及转型。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是美国 2009年以来市场及经济的复苏,以2013年3月份数据看,美国企业现金储备高达1.45万亿美元,企业在转型早期并不喜欢花钱。如果没有持续的量化放松QE,现金储备不会转化为持续投资。  二、降息窗口正在打开  本轮降息周期始自2014年11月,已经两次降息。但是从政策效果看,通胀水平仍然偏低(一季度只有1.2%),经济增长仍然不振,包含国开行回归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非常规型调控手段正在启动。从各个市场观察可以看到,市场对于短期利率、调控效果存在信心,而对于中长期转型信心仍然不足。可以预见,美国可能在三季度中后期进入加息周期,最为有利的中国降息时间窗口在二季度打开,我们认为二、三季度各有一次降息将是大概率事件。降息的启动以及监管层对于更加稳定的长期调控目标的沟通将是驱动上市公司转型、加速A股融资功能启动的重要前提。  三、降息预期加强,A股“新平衡”进一步确立  我们之前分别上调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数目标到4600点和3000点,我们认为接下来市场平衡化特征更加明显,降息及相关调控政策预期也会催化市场新平衡的建立。新平衡格局下我们推荐金融地产估值洼地组合(&、&、&),周期资源洼地组合(&、&),并维持年初以来对工业物联网、传统行业转型两大领域的推荐。主题方面,推荐供应链金融主题(&、&),长江经济带主题(&、&)、国企改革主题(&、&)、“”之核电主题(&、&)、大环保之链条(&、&).    不必继续追高  融资融券余额超过1.7万亿,如果券商不弥补资本金,两融余额逼近上限。目前券商的净资本大概在6000亿,根据证监会要求,券商净资本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因此券商的风险资本金最大值应该为6000亿。在券商各类业务中两融部门按照35%的比例进行分担的话,两融部门的风险资本准备金约2100亿。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按照规模的10%计算风险资本准备,因此理论上融资融券规模的上限在2.1万亿。要提高这个上限除非券商在业务安排上提高两融部门的风险资本分担比例,而券商现在的业务中除了两融外还有自营、资管、经纪业务和投资银行等,进一步提高两融部门的风险资本比例可能性不大。如果券商不选择或发短融补充资本金,两融则将逼近2.1万亿上限。  管理层的态度变化预示着增量资金将放缓。目前新股上市节奏加快,而当融资规模逼近上限,券商要进一步增加融资规模可选择与银行合作,通过银行授信不走券商资产负债表提高融资规模。但只要管理层加紧管制,未来的融资规模必然放缓。另外,深港通的预期加上港股的确是一个价值洼地,也可能导致国内资金分流至港股。  目前市场仍在加速冲高,但我们必须提示市场风险。虽然长期看多观点不变,短期主板和创业板也还会继续冲高,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目前没有必要继续追高。市场阶段性顶部正在形成,5月份市场很可能发生调整,边打边撤是好的选择。(上海证券报)    去年三季度至今,上证综指已经由2000点左右升至目前的4300点上方,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股指涨幅超过120%,日均交易则由2000亿大幅提升至万亿左右,所以说股市已经大牛几乎是一句废话。身边的股民越来越多,仿佛一夜又回到了2006年—2007年,而我听到议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什么时候是牛市的顶”。  由此,我虽不是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但作为一个市场的旁观者,还是想尝试理解一下这轮牛市,揣测一下牛市什么时候见顶。  先看看上一轮大牛市的情况  上一轮大牛市的时间跨度大体上有2年的时间(2005年四季度至2007年10月份),期间上证综指由1000左右升至6000点以上,当时的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不断上行的态势(正处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经济增速连续超过5年的阶段,2003年3季度至2008年3季度,GDP平均增速为12%),货币政策在方向上逐渐由稳健趋向紧缩(期间动用了加息、升准、发行央票以及恢复贷款限额控制),所以在融资结构上出现的一个变化就是,信贷融资比重下降,股票融资和其它融资比重上升的局面。  2005年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量的12个月滚动累计额3万亿,其中人民币信贷2.4万亿,占比80%,股票融资为360亿,占比1%左右,其它融资量(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债券等)为6000亿左右,占比19%。 2007年10月份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社会融资总量的12个月滚动累计额6.4万亿,其中人民币信贷3.7万亿,占比60%,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为5200亿,占比8%左右,其它融资量为2.2亿左右,占比34%。  如果再细算一下,在为期两年的牛市过程中,社会融资额年平均增加量为4万亿,其中股票融资平均增加量近5000亿,占到超过10%,上市公司增加了240多家,从而实现了股票市场的一次大扩容,尤其是诸如中国远洋、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国中铁、中国神华、、等大型企业均完成了IPO,A股总市值在2007年曾一度达到33万亿,是当年GDP的1.2倍之多。所以客观的讲,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实现了政策意图。  这一轮大牛市宏观背景有什么不同之处  首先,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期。自2011年三季度开始经济增速开始低于两位数,而从2012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低于8%,2014年一季度开始增速开始低于7.5%。  其次,社会融资结构出现逆转。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信贷在社会融资的比重曾一度降至45%,当时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的比重不到2%,债券融资比重14%,而以银行表外融资为主的其它类融资比重则曾一度达到40%以上。当时社会融资的12个月滚动累计额也达到最高值的近19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融资8.5万亿,债券融资2.8万亿,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2000多亿,以银行表外融资为主的其它类融资则高达5.5万亿。当时宏观层认为融资中出现了明显的“脱实向虚”的问题,所以开始对于银行理财、同业、非标等加强了监管,受其影响,社会融资额一路下滑,至目前已降至16万亿左右,而以银行表外融资为主的其它类融资量则降至不足2万亿,并且还间接影响了债券融资,降至2.3万亿,虽然人民币信贷融资升至10万亿以上,但仍然还有约2万亿的融资缺口满足不了。  第三,货币政策逐渐由稳健趋于宽松。针对经济转型依然需要增长中高速的保驾护航共识的形成,自2014年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由稳健向宽松转变,包括创设了SLO、SLF、MLF、PSL等一系列流动性管理工具,但是伴随融资成本仍处高位和外汇占款带来的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央行从去年四季度加大了宽松的力度,从11月份至今,已经两次降息和两次降准。  牛市的道理  与经济上行期出现大牛市相比,这一轮牛市启动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市场,即宏观经济运行和股票市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背离,那么牛市究竟有什么道理。  对此问题,已有很多分析,诸如“改革牛”、“红利牛”、“政策牛”等等,我想从融资结构变化谈谈此问题的看法。  首先,虽然自去年11月22日降息之后,A股市场几乎没有出现大幅调整一路上涨,而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在内的官方媒体则一直持着呵护市场热情的声调,显示目前市场行情是决策层所乐见的。决策层究竟是怎么想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的理解,首先是宏观层面,去年三季度之后,经济运行出现的加速下滑的态势已经超出了决策层的“区间调控”范围,例如,去年三季度至今,GDP季调环比增速依次为1.9%、1.5%和1.3%,相对应的季调环比折年率依次为7.8%、6.1%和5.3%,几乎是一个季度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在下降。 其次是货币供给机制层面,今年3月份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出现了方向性的重大拐点(截至3月末外汇占款12个月滚动累积新增额为-2000亿人民币,是由数据以来的首次出现负增长),央行需要增加主动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予以对冲。  另外从微观层面来看,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不降反升。4月14日,人民银行调统司盛松成司长在就一季度金融数据答记者问时,曾披露截至3月末,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6.83%,较去年底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2个基点和50个基点,但若用当期GDP平减指数来剔除通胀因素,去年一季度、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成本分别为6.8%、5.9%和8%,而一季度GDP名义增速仅有5.83%,显然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已经超出了经济运行应有的承受力。  最后从融资层面分析,如上文若言,自2013年对于银行表外融资渠道的收紧,客观上出现了近2万亿的融资缺口,而银行体系在资本金和风险的约束下,很难通过增加信贷和债券购买来缺口补起来。  所以综合起来看,经济运行要想止住加速下滑态势,就必须解决实体融资的问题,这里面既包括融资难,也包括融资贵,而单纯依靠银行体系的融资能力很难短期内达到效果,而货币加大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并被市场所共识。因此,股票融资在市场资金预期、政策主观和居民要求高回报客观现实共同作用下,其成为填补融资缺口,降低融资成本的功能被重视起来,而市场的行情也说明这种重视已经变成了现实(上一轮大牛市也是在此种重视下形成的).  接下来,回到文初的第二个问题,此轮牛市的顶部怎么判断,我认为如果股票融资完成了牛市启动之初的初衷,那么顶部也就出现了,例如,上一轮牛市发生拐点发生在2007年10月份,当时股票融资占新增社会融资的比重已经由牛市之初的1.1%升至6%(至金融危机爆发前,占比升至9%之后开始下降)。而自去年11月份至3月份的5个月期间,股票新增融资累计量是2800亿,而股票融资12个月的滚动新增累计额占社会融资的比重还不到4%。由此来看,当前股票市场还没有完成任务,要知道截至3月末,我们的社会融资一年的新增量也就16万亿左右,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出发,依然有近2万亿的融资缺口没有补起来,而这一缺口无疑就是后市的想象空间。  当然市场永远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例如,很多担忧市场走势的人士,近来纷纷指出,本轮牛市有巨额杠杆资金的进入,所以这一次的股价崩溃对投资者的伤害一定是史无前例的。受此启发,我把股票融资占比和两融余额占市值的比方在一张图中,有意思的地方发生在2013年8月份之后,两个指标的曲线快速的重合,而且保持着相同的斜率在上升,那么一个问题抛给大家,究竟股市在加杠杆,还是整体经济需要加杠杆呢?(凤凰网)
馆藏&18386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针探底的票能不能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