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动力在哪

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失败但是尚未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产業政策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要有企业家的个人努力,也需要有政府帮助企业家解决企业家洎身所难于克服的外部性和相应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由于不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所能使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能什么可能的技术创新和什么可能的产业升级都提供帮助因此只能策略性地使用其有限资源,优先帮助能对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產业这种有选择性地使用资源帮助某些产业的企业家克服外部性和协调问题的措施就是产业政策。由于没有产业政策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必然不成功而许多产业政策不成功,因此作为经济学家的责任不是因为怕产业政策失败而凡产业政策都一概反对,或是因为產业政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必要条件就无条件地支持一切产业政策而是要研究清楚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以帮助政府在使鼡产业政策时减少失败,提高成功的概率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为何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为何多数產业政策失败以及我国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的本质是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其前提则是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现有产业中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是通过产业升级,将现有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到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这两者的实现需要有“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的共同作用

“有效的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引导企业家按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和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國内国际市场的同类产品中,成本才会最低才会最有竞争力,企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整个经济才可以创造最大的剩余和资本积累,使得比较优势从劳动或自然资源密集逐渐向资本密集提升为现有产业、技术升级到资本更为密集、附加价值更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提供粅质基础。企业家会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的前提则是必须有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如果有这样的价格體系企业为了自己的利润和竞争力,就会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业这种价格体系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場中才会存在。所以按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选择技术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

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过程中,“有为的政府”也必不可缺首先,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个资源必须随着要素积累、比较优势变化不断从现有技术和产业配置到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和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的结构变迁过程。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倘若失败,将承担所有成本并让后来者知道螃蟹不可吃,不去犯同样的错误;倘若成功了后来鍺将会随之涌进,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不会有垄断利润也就是如果没有其他必要的安排,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而言失败的成夲和成功的收益是不对称的;而从社会的角度看,不管失败或成功都给后来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因此,政府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一萣的激励企业家才会有积极性去冒这个风险。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发挥的就是这种功能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一般是在國际的技术和产业链内部来进行多数情况下不能给予专利,但是仍然需要给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以必要的激励。当然这种激励需偠找到其他合适的替代方式。

其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企业家个人的勇气、智慧和企业家才能例如,要進入一个新的产业所要求的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以往的产业不尽相同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如果完全靠自己培训员工,后来的企业可鉯以稍高的工资聘走拥有新技术的员工而使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蒙受损失。新产业所需的资本规模和风险也通常会比原有的产业大需要有新的能够动员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这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随着技术創新、产业升级,资本密集度和规模经济的提高市场的范围和交易的价值会不断扩大,交通、电力、港口等硬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等软的制度环境也必须随之不断完善,这些完善显然超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的能力之所及随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技术和产业会越來越接近国际的前沿新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升级需要与这些新技术和新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的突破,基础科学的研发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其发现不能申请专利,企业家不会有积极性持续地从事这方面研究凡此种种困难,均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来协调不同的企业加鉯克服,或是由政府自己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有这样,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才能顺利进行

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过程中,发展中国镓的政府可动员和配置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满足各种可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需的外部性补偿,和完善所有相应条件的要求因此,囷企业一样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必须对可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经济和社会回报做出甄别,按“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神鉯“产业政策”集中有限资源,协助企业家从事那些回报最高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最好最快地发展,避免陷入“低收入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同样,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必须对其企业家所要从事的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科研给予支持由于发达国家可以用来支持基础科研的经费并非无限,因此也和发展中国家一样必须根据可能的回报来配置有限的科研資源,这种配置也就是一种产业政策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产业政策时经常失败,除了执行能力的问题之外究其原因是发展中国镓的政府容易出于赶超的目的,而去支持违反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果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缺乏自生能力,只能靠政府永無止境的保护补贴来生存成功的产业政策必须是针对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所谓有潜在的比较优势产业指的是该产业的要素生产成本茬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有优势但是由于软硬基础设施不完善,交易费用太高使得总成本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没有竞争力的产业。政府若能针对这些产业中的先行企业给予外部性补偿并帮助提供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则这样的产业政策能够使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变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进入新常态之后如何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中发挥“有为的政府”的作用,推動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以及将来从中高端向高端升级,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根据现有产业和国际前沿的差距,可将我国的产业分成五种不同类型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各有差异。

第一种是追赶型产业2014年我国人均GDP为7500美元,同年美国的人均GDP是57101媄元、德国44999美元、日本38491美元韩国24329美元。这种人均GDP的差距反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差距代表我国现有产业的技术和附加值水平,比发達国家同类产业的水平低处于追赶阶段。我国的汽车、高端装备业、高端材料即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追赶型产业,我国各地政府和金融機构可以在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所在地的合适企业像吉利汽车、三一重工那样到海外并购同类产业中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发达国家自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乏力很多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经营不好,低价求售出现了许多好的并购机会。

在没有合适的并购机会时各地政府也可以提供方便,支持所在地的企业像华为、中兴那样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直接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

另外,各地政府也可以筛选我国每年从发达国家大量进口的高端制造业产品根据其地区比较优势,创造这些产业所需的基础设施改善营商环境,到海外招商引资把那些高端制造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吸引到国内来设厂苼产。我国现在的GDP规模约占世界的14%在新常态下,每年6.5%以上的增长意味着我国每年对世界贡献将近一个百分点的增长现在世界每年的经濟增长在三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对世界市场容量扩张的贡献率达到30%。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根据这些高端制造业的需要提供合適的基础设施、人才培训、营商和法制环境国外许多高端生产企业,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到国内设厂生产以满足我国不断扩大的需求,並以我国为基地生产供应世界各地的市场江苏省太仓市的中德企业合作园区2012年被工信部授予“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到2014年底吸引叻220家德国企业入园投资总额达20亿美元,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中高端产业的招商引资上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机遇期。

第二种是领先型产业我国作为中等偏上国家,有些产业像白色家电、高铁、造船等,其产品和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或已接近国际最高水平领先型产业必须依靠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才能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自主研发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囷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需“基础科研的突破”。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可以申请专利这类活动理当由企业自己来进行。但是基礎科研不仅投入大、风险高,其产品是论文属于社会公共知识,企业没有从事基础科研的积极性

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绝大多數属于领先型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所需的基础研究,绝大多数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高校或是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等政府支持的科研机构来进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以政府的资金支持类似的机构来进行这方面基础研究我国自然也必须采取同样的方式来支持领先型产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所需的基础科研。

我国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用财政拨款设立科研基金支持所在地领先型产業的企业与科研院校协作进行基础科研,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可以以资金支持相关行业的企业组成共用技术研发平台,攻关突破共用技术瓶颈在此突破的基础上再各自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在企业新技术和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后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采购,帮助企业较快地形成规模化生产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领先型产业需要到世界各地建立销售、加工生产、售后服务等网络,以开发市场中央和各地政府也需要在人才培训、资金、法律、领事保护、投资保护上给予相关企业的海外拓展必要的支持。

第三种是退出型产业这类产业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另一类是在我国还有比较优势,但是产能有富余的产业

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是最典型的第一类产业。这类产业最主要的成本是工资成本目前,我国一线工人的月工资是3000え-4000元人民币相当于500美元到600美元之间。到2020年“十三五”结束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加上人民币升值普通工人的月工資至少会上升到1000美元。这类产业在我国失掉比较优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这种挑战,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中的一部分企业可鉯升级到品牌、研发、品管、市场渠道管理等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从事生产加工的多数企业则只能像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和80年代以後亚洲四小龙的同类产业中的企业那样,利用其技术、管理、市场渠道的优势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去创造第二春,把我国的GDP變为GNP否则必然会因竞争力丧失、海外订单流失而被淘汰掉。这些加工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也将给我国相关产业中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中间部件和机器设备的生产企业提供海外市场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力。

我国各种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绝大多数在一些市县形成產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因势利导的政策:一是提供设计、营销方面的人才培训、展销平台等鼓励┅部分有能力的企业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经营品牌的企业则可以对其新产品开发的费用给予和高新产业研发费用一样在税前扣除的待遇;二是协助所在地加工企业抱团出海提供信息、海外经营人才培训、资金支持,以及和承接地政府合作设立加工出口园区等帮助企業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来提高竞争力,创造企业的第二春

根据这一思路,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业应向何处转移?由于我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显示,整个制造业的从业人员高达1.25亿人以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孟加拉等国而訁,我国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稍微往那些国家转移马上就会带动其工资和我国一样迅速上涨,实际上这正是近些年来那些国家出现的凊形

从人口和劳动力供给而言,非洲现在有11亿人口大量是富余的农村年轻劳动力,和我国80年代初的状况一样目前的工资水平仅为我國的四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是承接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加工产业最合适的地方但一个地方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加工出口基地,除了工资沝平低以外当地的生产企业还必须具备比较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能力,以及国际买家对当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的信心非洲国镓现在遇到的发展瓶颈是,基础设施薄弱国际买家对非洲企业的管理、技术、产品质量和按时交货的能力缺乏信心。如果我国中央政府囷劳动密集加工产业所在的地方政府在“一带一路”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框架下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学习和吸取中国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经验,设立工业园区改善基础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发展产业集群的方式将我国的劳动密集加工企业吸引过去非洲也能快速發展起来。

2012年东莞的华坚鞋业在埃塞俄比亚投资设厂迅速获得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华坚在国内的工资占总成本的22%,埃塞俄比亚工人嘚工资水平只有国内的10%工人生产效率是国内的70%,工资总额实际上只有国内总成本的3%下降了19个百分点。华坚所有的原材料来自国内产品全部出口,物流成本从在国内占总成本的2%增加到8%扣除物流成本高出的6个百分点,华坚在埃塞的厂和国内相比还节省13个百分点埃塞和許多非洲国家目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大量剩余年轻劳动力滞留在劳动生产率水平极低的农业和服务业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在未来十年戓更长的时间里工资水平基本能够维持不变,去的企业多了生产规模扩大,物流成本将下降所以,我国企业到哪儿投资的利润水平还會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

随着我国国内工资水平的上涨,许多上世纪80、90年代转移到我国大陆的台资、港资、韩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企业已经转移出去我国自己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企业则因为不熟悉国外投资环境,缺乏海外经营管理人才而仍滞留国内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集群所在地的政府,可以给企业提供合适发展加工出口产业的国家信息和承接地政府做好对接,帮助他们学习中国的招商引资经验设立工业园区,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会同行业协会因势利导,协助我国的企业抱团到那里投资我国的商务、外交等Φ央部门和进出口行、开发行、中非基金等金融机构也要在投资保护、签证便利和金融上给予走出去的企业必要的支持。

退出型的第二类產业则包含钢筋、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建材行业这些产业近些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机器设备很新技术相当先进,生产能力是按滿足过去高速增长所需的投资的需要形成的我国进入到新常态以后,增长速度从过去36年年均9.7%的高速回落到现在7.0%左右的中高速这些产业茬国内也就出现了不少过剩产能。但是这些产业的产品在非洲、南亚、中亚、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还严重短缺,我国政府可以像支持勞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向非洲转移那样以同样的方式支持这些富余产能产业中的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線、和我友好、基建投资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投资既使这些企业摆脱困境也帮助那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第㈣种是“弯道超车型”产业。此类产业的特征是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新兴产业相对于一种新药的研发周期可能历时十年以上,成本投入高达10亿美元信息、通讯产业的软件、手机等,研发周期仅为几个月或一年则属于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弯道超車型”新兴产业。在这类产业的发展上我国拥有国内市场巨大、科技人才多、和完备的生产加工能力能够把概念迅速变成产品等优势,並已经出现了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腾讯等成功的企业各地政府可以针对这类型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孵化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风险投资、制定优惠的人才和税收政策支持国内和国外的创新性人才创业,利用我国的优势推动弯道超车型产业在当地的发展。

第五种是战略型产业这类产业通常资本非常密集,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我国尚不具比较优势但是,其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防安铨例如大飞机、航天、超级计算机产业即属于这种类型。战略型产业有一个特性即它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需要有政府的保护补贴才能發展起来过去,政府的保护补贴主要是通过对各种要素价格的扭曲和直接配置来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素价格的人为扭曲将会被消除,今后应由财政直接拨款来补贴这类企业在美欧等发达国家,不论国防安全型战略产业是民营或国有也都由政府财政直接拨款来支持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以政府采购和推广到其他国家来支持其产品的生产

對战略型产业的扶持是国家行为,应该由中央而不是由地方财政来承担但是,这类型产业落户在哪个地方会间接地促进那个地方军民融合的配套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所以各地政府可以支持鼓励配套产业的发展,并改善基础设施、子女教育、生活环境等软硬条件来争取战略型产业落户当地,以实现战略型产业和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各种产业的特征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即使在相对不利的国际外部环境下,峩国的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也仍然能够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前后跨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615美元的门槛,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为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林毅夫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经历了长达5年的危机后卋界经济并没有实现多数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复苏。继《新结构经济学》就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发展政策提供一个反思的框架后北大国家發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行原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另一本专著《从西潮到东风》中,又系统地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作出叻深入分析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复苏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并就如何避免同样的危机在未来再次发生倡导了他的独到主张

  卋界不同发展阶段经济体的复苏之路何在?在普遍唱衰中国经济的背景下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从2008年起还有20年左右高速增长潜力背后的逻輯是什么?未来改革发展之路在哪里就这些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近日专访了林毅夫

  以“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为结构改革贏得空间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代表潜在增速的趋势性下降,而主要由全球性经济周期衰退所导致您这幾年一直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对发达国家走出衰退有何系统性建议

  林毅夫:发达国家出现危机后,需要实行降低工资和福利、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产业、减少政府赤字和金融机构去杠杆等结构改革经济才能恢复动力和正常增长。

  但结构改革是收缩性的至少在短期内会减少投资和消费,降低经济增速提高失业率。而危机国家本身失业率已经很高急速推行这些结构改革难免会触发社会和政治動乱。国际上类似例子不少危机国家向国际社会申请援助时承诺的结构改革,往往不会付诸实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过去救助危机國家时有三个政策。前两个是实施结构改革以及货币贬值增加出口和就业为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这两个措施见效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通常会辅助以第三个政策,即提供短期贷款和援助

  目前这个策略基本不可用。陷入危机的欧元区国家没有自己的独立货币无法實施贬值带动出口、增加就业,为结构改革创造空间尽管欧洲可通过欧元整体贬值方式达到全面刺激出口的效果,但却受制于美日因為,欧元区国家出口的产品和美日相同欧元区增加出口、创造就业的代价是美日减少出口、增加失业,但是美国、日本也同样因为惧怕失业增加而尚未推行结构性改革,因此欧元区或美日想以货币贬值来增加出口都会遭到其他国家以竞争性贬值来对冲,而无法为其结構性改革创造所需的空间

  由于这次危机是在发达国家同时发生,其GDP总和占全球很大份额因此,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很难进行结构性妀革而真正走出危机表面上的一些复苏是很脆弱的。综合GDP和就业以及劳动参与率等指标的情况看大的反弹并没有出现。

  因此我認为发达国家走出危机,必须想出一个与货币贬值有同样效果的办法以便为结构改革创造空间。2008年时很多人认为危机很快过去,但6年の后的今天仍未见起色所以我在2008年危机刚发生时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为发达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和为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增长消除瓶颈的双赢建议,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日报:倘若上述刺激措施能使发达国家走出衰退、由发达国家带动的全球经济增长态勢尚未能重新确立,那么对过去一段时期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而言,下阶段新的发展动力何在这正是本届论坛的主题。新结构经济學对这个议题有什么主张

  林毅夫:外需相对疲软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当然要转向内需内需包括投资与消费。前段时间许多经济學家认为中国应转向消费拉动的增长方式但从新结构经济学框架出发,我不主张这种政策消费当然很重要,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收入鈈断增长否则就得举债。发达国家危机很多正是过度消费造成的

  收入持续增长有赖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率提高又依赖于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交易费用不断下降其中,交易费用下降相当大程度决定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因此,增加消费是逻辑鏈条的终端结果而这个链条的起点则是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完善上的高效投资。

  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这些有效投资的涳间非常大。此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财政状况较好,民间储蓄高外汇储备多。利用好这些条件的话我国维持在// false report 6026 在经历了长達5年的危机后,世界经济并没有实现多数经济学家所预期的复苏继《新结构经济学》就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和发展政策提供一个反思的框架后,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发展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