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识别功能 摄像头 为什么能做得那么小

问题来了 虹膜识别的正确使用姿势是啥?
来源:手机中国CNMO
  三星Galaxy Note7发布后外界对其评价颇高,相比Note5来说升级之处可谓颇多,其中双曲面屏幕、正反对称玻璃面板的设计,成为了Note系列诞生以来最美的一代产品。一起而来的还有升级的S Pen、支持HDR视频以及在S7上颇受欢迎的全机身防水功能。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地方,对于三星Galaxy Note7(下称三星Note7)来说,其配备的虹膜识别功能似乎更吸引人。虹膜识别功能其实早在微软Lumia 950XL上采用(当然更早的还有富士通一款机型),但对于这么一款小众的机型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好的普及这一功能,了解的人甚少,这次三星Note7采用这一功能有望让更多的用户去了解并真正去使用。
  虹膜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单一个体中具备了许多独一无二的信息特征,其细节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的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指纹。通过虹膜识别的安全性应用目前多用于高级别的安防、国防等普通消费者很少接触到的领域,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消费者能够用上、或者说有必要用上虹膜识别的用户并不多,现阶段虹膜识别属于相对新鲜的事物,尚未普及,它需要一个相当成熟的使用环境。
  那么现在虹膜技术应用到主流旗舰智能手机产品上,将会有怎样的作为呢:我个人认为当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后,虹膜识别似乎才能发挥出它的真正作用。那么回到三星Note7产品本身,虹膜识别功能的加入更多的是在技术层面上展示成果,从使用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在解锁手机屏幕本身的过程上是要比指纹识别消耗更多时间的,那么虹膜识别是否就是鸡肋了呢?
  实际上三星Note7前置镜头同侧上多出了两个相应的组件――IR LED和虹膜摄像头,并且在整个识别过程中前置摄像头会辅助虹膜摄像头先行确定用户的大体轮廓,尤其是脸部以及眼部的位置,经由IR LED发射红外光源,虹膜摄像头通过光源扫描个人的虹膜特征,实现匹配、解锁。
IR LED以及虹膜摄像头
  所以相比指纹解锁按下Home键的同时就扫描指纹实现解锁的零点几秒过程,虹膜识别的整个过程是要显得更“漫长”一些,但是整个的解锁过程相比此前的体验已经有很很大提升,相对解锁速度和识别率已经空前提高。
  所以,在我们“吐槽”,甚至怀疑虹膜识别的实用性后,回过头来再结合三星Note7本身产品的定位(高端商务与个人娱乐的兼顾)以及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来看:相比虹膜识别解锁手机(屏幕),它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应该是在用户手机中敏感信息的加密防护上。也就是说在指纹能够提供快速解锁手机,并具备很高安全性的同时,虹膜识别给你在进入手机后更高一级的安全防护。
三星Note7在安全应用方面的升级
  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把指纹作为第一道安全防护,用于最初步、表面的锁定方式,它可以方便快速地进入手机,这也是目前我们最为常见、习以为常的一种方式。接下来,系统底层还提供了安全文件夹功能,来保护绝对的个人隐私,而这部分你不想让人看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更安全的虹膜识别加密来保护。
  虹膜识别目前最好的展现方式就是和指纹识别同时出现,假如少了能够快速、方便解锁的指纹识别功能后,虹膜识别并不能在现阶段提供如同指纹识别一样的方便体验,单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下一篇内容我们来谈谈新一代的S Pen
  虹膜识别的推广,在初期、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更需要手机厂商去推动,毕竟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内容是需要从系统底层去设计和优化的,第三方程序永远是基于系统应用层面去开发的。你觉得它实用不实用在当下来讨论似乎有些过早,就像当年摩托罗拉率先推出指纹识别手机后,短时间内无法被消费者接纳,功能不能很快普及一样,虹膜识别目前来看更像是三星在“秀技术”以及一种前沿的做法。
(责任编辑:罗园 UT003)
&&&&&&</div
都是全面屏,他们有什么不同?...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解析Win10面部/虹膜识别的区别
来源:IT之家 责任编辑:lixin
据了解,Win10生物识别系统Windows Hello具有三种识别模式:面部、虹和指纹。对于指纹识别来说,很多老型号设备都具备这一能力,Windows
Hello也能够利用已有设备进行识别。但对于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来说,很多用户都不是很了解。这两种识别方式究竟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
Intel RealSense F200
这项功能目前只能通过Intel RealSense
F200实感摄像头实现,某些新型号的的已经集成这款设备,2016年将有更多此类新品上市。这款设备由三部分组成:红外线模块、3D模块、普通摄像头。它不仅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还可以用作指纹追踪、语音识别、增强现实以及背景分割研究等。
F200与微软体感设备Kinect比较相像,都具有3D图像扫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F200“刷脸”登录Windows10。这款设备的工作距离在0.2米至1.2米之间,这可以让你比较自然的完成“刷脸”验证。
这种方法的效率要远高于传统密码登录方式,瞬间即可完成。而且安全性更高,省去了密码记忆的困难。
其实眼部可用于身份识别的常见至少有两种,分别为视网膜识别和虹膜识别。前者需要专业设备扫描眼睛后部的血管图案进行识别,特点是精度高,可靠性强,但设备要求也非常高。相比之下,虹膜识别就简单得多,只需要扫描眼睛前部的虹膜就可完成,普通相机/摄像头就可胜任。
理论上说,现有摄像头就可以完成识别功能,也就是说现有Windows Phone手机升级Win10
Mobile后无需添加或者改造硬件就可以使用虹膜识别,你需要等待的就是硬件厂商通过固件更新等方式在技术层面开启这项功能。如果摄像头要用于此类识别,需要使用一个发光和光接收传感器。这些用于扫描虹膜的光通常为不可见光(近红外线),以便摄像头能够执行扫描过程。扫描可在低亮度(甚至是暗室)条件下进行,被扫描者可佩带清晰的、传统以及不具有反光镜面的太阳镜。
从硬件层面来说,虹膜识别要比指纹识别更易推广,因为它所需要的普通摄像头已经非常普遍,而指纹识别还需要专用设备支持。和人脸识别相比,普通摄像头体积较小,一般来说相当于F200的一半。
不过在使用虹膜识别的时候,用户需要离摄像头近一些,以便摄像头能够捕捉到虹膜信息。正因为这个特点,它更适合用在手机上。最新的Lumia950和Lumia950XL即将使用这项技术。
相比之下,虽然人脸识别更精准,更方便,但由于目前技术并不成熟,摄像头体积较大,不易整合到手机中,也许将来技术进步后可以考虑移植到手机上。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
相关事宜请联系:4 邮箱:
大家都爱看
天信投资:千股跌停再现无须过度反应
指数午后遭......
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推进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尽管自打乔帮主去世之后,每年的苹果发布会似乎都会变成吐......
中商情报网讯,今天沪指大跌2.67%,破净股增加至34只,比上一......
2015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正在北京举行,小编向来对球类项目......
本次大众之夜活动上,大众新一代Tiguan(国产车型为途观)正式发......
自《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公布以来,陆......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做了一次演讲,主要......
《调皮王妃》是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穿越剧,天伊人......
在丽都商场附近的一家酒吧内意外地发现了陈金飞虹膜识别 能否取代指纹识别成主流?|指纹识别|视网膜_新浪科技_新浪网
虹膜识别 能否取代指纹识别成主流?
  近年来,虹膜识别因其具备的多种优势而日益受到人们追捧。在应用中,微软应该可以说是虹膜识别的力推者,不仅在Windows&10中引入虹膜识别为主的生物识别技术来代替密码,旗下旗舰手机Lumia&950和Lumia&950&XL也都搭载了基于Windows&Hello的虹膜识别功能,并且微软已经宣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虹膜识别。
  而在Android阵营,也有支持虹膜识别的产品,比如中兴的AXON天机以及努比亚新发布的布拉格&S。有人预言说,虹膜识别未来在手机上,将成为比指纹识别更为普及的生物识别方案。然而这有可能吗?
  虹膜识别的优势有哪些?
  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是眼球中瞳孔周围的深色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等等细节特征。而虹膜识别则是直接对人眼前部的虹膜进行扫描,从而实现生物识别的目的。
  相比较另一个眼部识别方案——视网膜识别来说,由于后者扫描的是眼睛后部静脉的血管图案,因此在精度方面要更胜一筹。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此,因为它对于硬件的要求更高一些,而虹膜识别则不存在该问题,普通手机摄像头就可以完成。从硬件的角度上说,虹膜识别的门槛要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微软能够通过升级的方式让之前推出的Lumia手机或PC也用上虹膜识别的原因。
  为什么说虹膜识别不太可能取代指纹识别?
  而虹膜识别最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就信息量来讲,虹膜是指纹的4.5倍,更适合用来做生物识别。而且虹膜识别的过程会采集虹膜是否随瞳孔收缩而震颤,还会通过调整光照环境来检测瞳孔是否随之变化。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是活体才能够成功识别,录像、照片等是无法拿来破解的。
  并且人类的虹膜和视网膜也是生而不同的,具备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手机上的指纹识别虽然也发展到了活体检测的级别,不过由于指纹太容易被采集和利用,相比较眼部识别,在安全性上还是要差一些。
  而且,无论是近视眼、白内障等眼部疾病,都不会影响到虹膜的完整性,而指纹识别的劣势是手指皮肤一旦被磨损或潮湿,就有可能导致指纹识别实效。
  除此之外,虹膜识别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无需给手机特别开孔,也不会额外占手机内部用空间来配置指纹识别模块,直接利用原有的摄像头就可以。
  可为什么我们对虹膜识别还是不满意?
  尽管在安全性上,虹膜识别可能能够胜过指纹识别,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指纹识别在当下的流行,不仅仅在于它让设备更安全,更在于它在易用性上也达到了一定高度。
  就拿iPhone来说,其将Touch&ID模块直接做在Home键里,按压即可实现解锁。这对用户而言不存在什么学习成本,直接上手就能用,并且实体键设计让用户甚至在黑暗环境和手机放在口袋里时,仍然可以快速实现解锁。
  而虹膜识别在易用性上则有点问题。首先它需要你的眼睛对准手机摄像头,并且要保证一定的距离(实测距离需要在30公分左右,过远则不能识别)。这就对握持姿势有一定的要求,不像指纹识别那么方便。除此之外,虹膜识别的成功几率还和环境光线、眼部遮挡有一定关系。虽然现阶段Lumia950已经可以实现在暗光环境下和佩戴墨镜的前提下成功识别,但是仍然存在着较高的延迟和较低的成功率等问题,解锁速度仍达数秒。而反观部分指纹识别手机的解锁速度已经达到了0.5秒甚至更低,这就使得虹膜识别在“快准稳”三个要素方面,都不如指纹识别来的方便。
  更主要的是,部分搭载虹膜识别的手机为了便于用户验证,还会专门设计两个定位框来引导用户对准眼部。这点就好像当年的人脸识别一样,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大部分场合当中,把手机举起来以对准眼睛和面部的举动还是显得有些浮夸(另一个例子就是语音识别)。偶尔玩玩可以,实际体验比指纹识别还是差了很大一截。
  虹膜识别有用武之地,但不会取代指纹
  总的来说,易用性和用户习惯,是虹膜识别想要大规模普及的主要难题。看看指纹识别,在安全性上它不一定比数字密码强到哪里去,但是易用性和人性化程度上却完爆前者。这才是指纹识别能够在iPhone5s之后形成潮流的关键。而往后与移动支付的结合,更是进一步加固了指纹识别在手机上的地位。
  更别说,指纹识别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隐藏式,直接将识别模块做进屏幕里。这样一来,对于手机开孔和设计也就不再有影响,虹膜识别的优势又少了一项。
  另外,虹膜识别虽然硬件门槛较低。但是其仍然需要在摄像头周边另外配备红外发射器以及接收器,才能保证低光下的虹膜识别,本身又会带来一定的硬件和开发成本、量产产能及工业设计能力方面的困扰。毕竟手机正面开孔过多也不是件讨喜的事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虹膜识别在技术上虽然更为领先和炫酷,但其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还是无法匹敌指纹识别的原因。至少在最近几年,虹膜识别更多还是个噱头和玩具,而无法成为主流。
最近Magic Leap和HoloLens很火。它们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什么...
现在的盛大渐渐接近陈天桥构想的投资控股集团。对于他来说,网络...
以臃肿和不完美为代价,软件工业换取的是更快的迭代速度。这样才...
配备了速度更快的处理器的升级版iPhone 5s。
CNNIC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自1997年至今已成功发布了36次,本次是第37次报告。指纹识别与虹膜识别对比 哪个更好用?
=====推荐阅读=====小 米手环2代评测:不再廉价的它真的值得入手吗?
能对飚Garmin?小 米智能手表性能首曝 续航惊人
智能音箱好不好?叮咚发布两款智能音箱新产品
=====全文阅读=====
至诚财经网()06月07日讯
2013年苹果率先发起手机指纹之战,推出自家首款指纹机型iPhone 5s并随即引发安卓阵营集体跟风。随后的2年中,在移动支付还没正式打开大门之前,指纹在国内一直很受局限,只能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处境。
今天当我们再次谈论智能手机的创新时似乎变得有些困难。传统硬件已经很难博消费者的眼球,反倒是一些看似是噱头的功能有望成为指纹之后又一个黑科技,而虹膜识别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
还记得去年MWC上富士通展示了装备虹膜识别技术的原型机,你只需要盯着前置摄像头就可以被红外线检测识别用来解锁。很快就有一些新机利用该技术大做文章,比如微软推出的Lumia 950系列,还有一些国内的眼球识别机型例如vivo、中兴、努比亚等。那么虹膜识别相比指纹识别到底有何优势与劣势呢?本期硬碰硬我们就找来微软Lumia 950XL与苹果iPhone 6s Plus现身说法。
对比体验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科普一下两者的定义。
虹膜识别是基于人眼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的,主要应用于安防设备以及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
我们知道,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
虹膜识别需要四个步骤,分为虹膜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特征匹配。
虹膜/眼纹识别不一样
说到手机虹膜验证,我们就不得不说说虹膜、眼纹、眼球识别之间的区别。虽然叫法相似,但其实三者有较大区别。相同点是都需要借助前置摄像头完成信息获取,但虹膜识别是通过对瞳孔外面的环状虹膜进行识别的,而且要搭配红外线进行采集。
眼纹与眼球识别其实都属于一类,主要是通过摄像头识别眼白部分的静脉血管图案进行识别。一般情况下,虹膜由于自身的独有性,因此比眼白的准确度更高。
在所有生物识别中,指纹识别是很常见的一种。它包括指纹图像获取、处理、特征提取和比对等模块的模式识别系统。指纹识别常用于需要人员身份确认的场所如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笔记本电脑、银行内部处理、银行支付等。
指纹是灵长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也可指这些纹路在物体上印下的印痕。纹路的细节特征点有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由于每个人的指纹并不相同,同一人的不同手指的指纹也不一样,所以指纹识别就能通过比较这些细节特征的区别来进行鉴别。从最初的滑动式指纹解锁到现在全面进入按压式指纹解锁时代,指纹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进步显而易见。
指纹的识别分为五个步骤,包括图像获取、图像压缩、图像处理、指纹形态和细节特征提取与指纹对比。
Lumia 950XL
去年我们曾评测过多款眼球、眼纹为卖点的智能手机,而这款虹膜识别的Lumia 950XL还是头一次接触。
在最新的Windows 10 Mobile系统下,点击系统、设备加密之后就可以看到登录选项。首次使用你需要为手机设置一个PIN码以防无法识别,之后可以录入虹膜信息。录入过程要保证裸眼录入,时长大概在10秒左右。另外你也能选择提高识别能力获取更准确的信息识别。
Lumia 950XL的识别方式是在锁屏状态下来激活Windows Hello。手机通过前置摄像头与红外线反复搜索用户虹膜。当你的眼睛距离设备大概750px左右时设备识别的准确度较高,识别时间大概在2秒左右。
实际测试的虹膜识别准确度不错,即使戴眼镜时设备也可以准确识别,这点非常赞,另外在光线较为昏暗的场所也可以顺利识别。不过如果你想耍小聪明用照片或视频尝试解锁是无法成功的。一旦多次扫描虹膜都无法进入系统时,你可以通过事先预设的PIN码进行解锁。
Lumia 950XL的虹膜识别场景不多,仅支持解锁操作,更别提什么代替密码、移动支付了。而且在多次识别错误之后,系统会默认锁定虹膜认证。另外由于Windows Hello是beta测试版,因此我还遇到了识别系统意外崩溃的情况。
iPhone 6s Plus
同为生物识别技术,手机指纹识别已经普及了超过2年的时间,相比虹膜识别这种黑科技显然更加成熟。iPhone 6s Plus最多支持五组指纹的录入,录入过程分为手指中心的纹路和边缘纹路认证。解锁准确度很高,支持360度任意方向按压式解锁。只是相比Android手机,Touch ID目前还并不支持熄屏模式下解锁。
功能方面,指纹识别可以用在解锁、代替密码输入以及即将在国内上线的Apple Pay移动支付领域,扩展性出色。相比虹膜识别那种比较夸张的认证方式,指纹操作更容易上手。
想想也很有意思,或许微软为了寻求差异化才和苹果与安卓阵营分道扬镳。微软选择虹膜识别、苹果与安卓则选择指纹识别。事实上,微软计划让未来所有支持升级Win 10的Lumia手机都可以加入虹膜识别功能,也就是说那些具备红外传感器的手机可以通过固件更新的方式直接开启此功能,微软的全民虹膜计划似乎正在推进着。
总结;虹膜识别很酷,但无法取代指纹
通过对比虹膜与指纹的识别方式与应用场景,我们可以看清两者的优势与劣势。硬件层面上虹膜识别要比指纹识别更简单,只需要手机前置摄像头与红外线就可以实现。指纹识别还需要单独的传感器难免增加了一定的成本。
在安全性方面,虹膜识别技术要比手机指纹识别更好,毕竟指纹识别黑客可以通过获取指纹信息从而制造出指纹贴等,但鉴于虹膜识别只能检测活体的虹膜信息才能成功识别用户,所以唯一性上更有优势。
易用程度与应用场景显然是指纹识别优势更大。经历了2年多的发展,目前手机指纹技术比虹膜识别更成熟,可以应用在除了解锁之外的其他领域,比如移动支付、密码识别、应用加密等,虹膜识别目前只能作为身份验证用在最基础的解锁等场景。
可以说用户已经习惯了指纹操作的简单,但虹膜识别的交互逻辑才刚刚起步,由于摄像头像素的参差不齐所以也存在着识别准确度低、识别时间长、场景制约等问题,长期下来可能会“挑战”消费者的耐心。这也是为什么虹膜识别看起来十分酷炫,但距离普及还很漫长的原因。
如今智能手机彻底步入生物识别阶段,以往指纹识别只在高端机型上出现,现在国产百元手机也可以搭载指纹识别技术,普及速度有目共睹。指纹盛行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手机生物认证下一个黑科技虹膜技术浮出水面。虽然目前看起来似乎不那么靠谱,但或许几年后逐渐成熟的虹膜技术将能够彻底解放你的双手,更安全地保护隐私信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虹膜识别摄像头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