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平台哪个比较好投资平台?我最近手里有笔钱想做点投资

如何把投资人的钱要到手?这有几个建议给你 : 经理人分享
如何把投资人的钱要到手?这有几个建议给你
融资这件事情,很多人以为把钱融到就完事了。其实融资是企业战略的延伸。这种延伸又分为对外延伸和对内延伸。对外做战略融资,创业者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你要用愿景去教育、感染那些投资人。就像周鸿祎每到一个地方,就要把电脑装上360一样。其次是吸收外脑,激发战略思考。融资的时候,与其花钱请咨询公司做顾问,倒不如花点时间和投资人聊一聊,哪怕他不投你,仍然是很宝贵的。这就是借助外脑的力量,来激发企业对外的战略思考。然后,你需要测试估值,验证公司价值的风险与收益。最后是测试市场,估值定价。这是对外做战略融资最重要的几点。对内做战略融资,最重要的是增加资金,降低风险。钱是公司的命,当然越多越好。其次是管理公司发展节奏,提升信心,吸引人才。对投资人来说,他们只在乎风险报酬系数关于融资,很多人对于估值这件事想不明白,以及不知道如何跟投资人高效沟通。其实投资人骨子里面,就在衡量两件事,一个是定性分析,一个是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说,到底这个公司有什么价值?比如,“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件事虚吗?其实一点都不虚,它和产品、业务逻辑一挂钩就不虚了。但是投资人首先会考量,这个事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承担这个风险。其次他会看你的执行能力怎么样。这全是在做定性分析,它是非常主观性的东西,是一种思辨。定量分析说完定性分析,我们再来了解下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说,和竞争对手相比,你的执行能力怎么样。不管你今天的业绩是比去年增长了五倍,还是十倍,这个数字可能都不够吸引投资人。所以投资人主要通过定量的分析来横向分析你的执行能力和战略的清晰度。虽然越早期的公司越依赖于定性,越晚期的公司越依赖于定量。但实际上,不管是早期公司还是晚期公司,投资人都在做定性、定量的分析。只是对早期公司的定量分析很难确定利润,但是它依然可以定量分析你的用户规模和用户体验。风险报酬系数不管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其实投资人背后真正关心的是风险报酬系数,即他投资给你,要承担的风险与收益的比例。作为投资人,你给我讲一个巨大的愿景没用,我更关注你是怎么一步一步分解,完成你的巨大愿景的?A轮要验证什么?B轮要验证什么?C轮要验证什么?第二,在你验证了一些东西之后,这是一个风险在逐步降低的过程,风险逐步降低隐含的意思就是公司估值的上升。对投资人来讲,估值上升,虽然降低了风险,但他赚钱的倍数也在下降。所以投资人心里永远在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倍数平衡。这就说明,创业者想和投资人高效沟通,就要帮助投资人构建很好的风险报酬系数。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有感触。每次雷军跟我一起商量小米融资的时候,他花十分钟就能让我明白:为什么他需要这笔钱;这笔钱给了他之后,他能做什么样的东西,公司的价值会怎样提升;哪些风险已经被降低了,哪些风险还在后面。我觉得好的创业者要能够迅速地让投资者理解企业风险和报酬之间的系数变化。对创业者来说,拿到现金比估值更重要接下来我从融资目标、融资时机、融资估值、融资思维四个方面说下融资管理。融资目标:现金为王融资有很多目标,我按照优先级分别说下。第一,现金为王,融到钱是最高的目标。钱乘以使用钱的能效等于最终的结果,如果能效很高,钱是零,那么最后结果也是零。所以别听投资人瞎忽悠,不给你钱的投资人都不是对的投资人。第二,提升公司战略能力。如果有两个投资人,都愿意给你钱,建议你选择能提升公司战略能力的投资人,这样能让你的钱花得更高效。第三,给公司带来稀缺资源。最近有一家做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司,就碰到一个能够给他带来医疗资源的投资人。他跟我说,我们本来都不想对外融资了,但一定要让这个投资人进来。我也同意了,所以我们把主投者的角色让了出来。第四,估值与股份的稀释。有些创业者是因为纠结于估值与股份的稀释而发展不起来的。但我觉得,有时候市场热,就应该厚着脸皮要高估值,至于估值背后的其他价值,是不是你想要的,这是你要衡量的。创业者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优先级考虑上面这四个融资目标。融资时机:越早越好融资的时机,分为主动时机和被动时机两种。一种是主动融资。有些企业融资的主动性比较高,创业者会花8-9个月融一笔钱,提升业务能见度,降低业务风险,这是比较好的主动融资的方法。另外一种是被动融资。当一个公司手上的现金最多能用9个月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去融资。为什么?因为一般的融资过程,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环境不好的可能需要9个月,等到你快没钱了再找投资人要钱就很难。所以最好在自己不缺钱的时候,准备更多的资金。对创业者来说,融资越早越好。融一笔钱可能也就给你24个月,但是你又必须得剩下九个月的被动融资时机。因此当你拿到第一笔钱,启动下一轮融资的时候,在宝贵的12-18个月,能不能做出对投资人有益的风险收益报酬曲线,这是最核心的融资要素。例如,我投资的某个企业,虽然它的业务没有发生明显的质变,但它剩下的钱只够用一年半了,所以我还是劝它做一个融资。企业管理者问我,你不纠结估值吗?我说我都不纠结,你纠结什么?钱是创业公司的命。融资估值:拿到钱更重要刚才讲到,融资有现金、战略能力、稀缺资源、估值四大目标。对创业者来说,估值最重要的是能拿多少钱,钱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估值本身。而投资人更敏感的是估值,他会觉得估值高了,收益不够。所以我觉得一个好的融资过程,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投资人愿意换位思考把钱给到公司,创业者愿意换位思考,帮助投资人构建好的风险报酬系数。两边只要换位思考就很容易达成一致,否则都是很痛苦的。融资思维:平衡理性和情绪过去两三年,很多人喜欢做2VC的融资,不能说没道理,但是我觉得好的创业者要学会平衡理性和情绪。左脑是理性思维,右脑是情绪思维。一个好的创业者,既要学会利用好市场的情绪,也要会甄别市场的理性,这两点不可偏废。因为感性而追逐热点,产生羊群效应,情绪传递,这是市场容易出现的。这种情况下,投资市场有时候冷有时候热,有时候极度悲观什么也不投。我觉得好的投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价值点。投资人利用市场的悲观拿到便宜的价格,创业者利用市场的热度,拿到好的价格,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由供需决定的,但是不要因为供需关系,而丧失了能找到理解自己价值的投资人的信心,这很重要。融资贴士:FA不是救世主,自己才是救世主关于融资,我最后再送给大家几个小贴士。好的商业计划书:15分钟原则首先,我觉得商业计划书的形式不重要。我碰到千奇百怪的现象,有的人没有商业计划书,上来就在黑板上面给我写;有的人商业计划书是一个PPT;有的人商业计划书是一篇Word文件。作为投资人,其实我不关注你有没有商业计划书,我关心的是,见面15分钟,你能不能把这件事讲得明明白白。15分钟原则很重要,因为投资人在每个项目上的专注时间就是15分钟。小范围投资人:测试风险报酬系数其次,融资是需要测试的。刚开始不要大规模地去融资,先找三五个对你这个项目容易认同的投资人,先跟他们聊一聊,让他们给你反馈。比如,你可以问他们,你喜欢我这个方向吗?你觉得我的愿景怎么样?你觉得我的战略分解怎么样?我在这一阶段降低风险,对你有吸引力吗?你期待的风险收益倍数是多少?通过一个小样本来描绘风险收益曲线,往往比你上来就大规模融资,见谁都发商业计划书要有效得多。和沟通的数量比起来,我觉得沟通的质量要重要得多。所以小范围测试,测试完了再回来想一想,大家怎么看我这个故事,别人给我提的意见有没有道理,我要不要做调整。专注市场接受的融资金额而非估值本身然后就是专注市场接受的融资金额而非估值本身。如果能拿到钱,融资的时候就不要纠结,创业者要专注于市场能接受的融资金额而非估值本身。两年前,我们投资的某家企业,因为第二年业绩比前一年增长了10倍,因此希望估值也有2-3倍的增长。那一年美团的融资不顺利,估值从原来120亿美金跌到只有80亿美金。我跟这家公司说,整个估值体系会发生崩溃的,我们要快速融资,他不相信。结果两周之后被我说中了,在估值没有任何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又融了一轮。当投资市场发生反转的时候,整个投资市场就在右脑里面,已经完全进入冬眠状态,什么项目都不敢投,所以这时候一定要赶在市场冻结之前融资。融到这笔钱之后,这家公司的业务又有了三五倍的增长。及时判断,及时调整我觉得创业者要更关注融钱,而不要在估值上面纠结。如果市场对你有利,当然要拿好估值;如果市场对你不利,要及时判断,及时调整。比如,你本来想做一个B轮融资,但做不了也不要气馁,就做一个A+轮的融资也不错。选择投资人时,记住现金为王选择投资人的时候,要记住现金为王,给钱就是大爷。但如果两个投资人给的钱都差不多,你就要做筛选,为什么?因为创业者要想,钱拿到之后,谁能帮助你更高效地花钱,这是乘法。FA不是救世主,自己才是救世主创业者不要想着,我找一个牛逼的FA(财务顾问)就能够把融资搞定。错了,我从不认为FA能够帮你把融资搞定,真正地能够把融资搞定的只有你自己。FA只是你的顾问和助手,他能够帮你去沟通,但是千万不要让FA完全主导整个融资。因为有一些非常艰难的取舍,只有你才能做,FA是做不了的,让FA来主导整个融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所以,FA不是救世主,你自己才是救世主。资金不到账,不能放松创业者融资的时候,要保持高度警惕,直到最后签完合同,都不能放松,钱到账才行,这叫现金为王。做融资就像跨栏跑,你要不停地跨栏、奔跑、跨栏,中间是不能停的,直到到达终点。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道理,但是这些道理一定要和你的业务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我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如果这个思考方法对大家有帮助,我希望大家注意以下两个方法:第一,我希望大家争取每个环节都比竞争对手优秀10%,这样几个环节下来,你的成功概率就提升了一倍。第二,尽早让你的业务进入一个稳定状态,构建护城河,同时不要忘记发挥复利效应。复利效应可以让你的公司成为时间的朋友,只要每天你的业务提升1%,形成复利效应后都是惊人的成功。以上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核心观点。原文标题:晨兴资本刘芹:如何把投资人的钱要到手?我有几个建议给你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刘芹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要是我现在有一笔钱,投资哪种动画才好?
轻改动画,漫改动画,原创动画都有何优势及劣势?今天的日本动漫界哪种竞争优势最大?
知乎用户,动画宅数据厨。不懂动漫。
声明:本答案不设转载。(知乎日报已获得授权)
轻改卖再好,集英社、小学馆会不管自己旗下一堆漫画,把钱都拿去投轻改吗?
漫改再稳定,角川集团会不管自己旗下一大堆文库,把钱都拿去投漫改吗?
轻改漫改再赚,Aniplex 、SUNRISE、东映动画、I.G Port 甘心为他人打工,自己手上一部作品都没有吗?
本题 20 余个答主,有几个的答案可以回答得了上面 3 个问题的?
什么叫优势,什么叫劣势?有比较才有优劣,那么是谁和谁在比较,比较的是什么内容?题目说,是「竞争优势」,那么是谁和谁,或者说什么和什么,在为什么东西进行竞争?这个问题,纵观 20 余个答案,都没有说清楚。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第一步,我们要理清楚在动画这一块,都有什么相关者;第二步,看这些相关者的需求都在哪里;第三步,看三种不同类型的原作对于满足上述的需求有哪些利点和不利点。
一、动画节目的相关者
1、创作环节
2、流通环节
二、相关者们的需求
1、广告主(赞助商、原作方)
2、映像出品公司
3、动画制作公司
4、电视台的收视率及广告传播效果
三、不同原作类型对于满足需求的利弊
1、产品&动画无关的赞助商
2、产品&动画相关的赞助商
3、出版社(赞助商、制作委员会立场)
4、出版社(原作方立场)
5、映像出品公司
6、动画制作公司
& 一、动画节目的相关者
我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简单提及了目前日本动画业中的商业模式,其中有这样一个简略的关系图:
└──────────────────┼─────────────────┘
动画制作公司
┌──────────────────┼─────────────────┐
影视出品公司
电影出品公司
光盘生产商
光盘销售店、出租店、网络销售
广告主、观众
广告主、观众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环节:创作、流通、消费。
以电视动动画为例,动画制作公司和动画出品公司属于创作环节,电视台之类的流通商属于流通环节,观众就是典型的消费环节。
1、创作环节「制作」和「出品」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概念,在日本动画这一块,就是「制作」和「製作」的区别。
还是以电视动画为例。
首先电视动画是一个「电视节目」,而一个电视节目最终在电视上面播,需要经过很多个环节的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必须和电视台商定好一个播放时间,如果自己缺钱,需要去找到出钱的赞助商,在开播之前,你需要进行宣传。比如建一个官方网站,建立一个官方的 twitter 账号,在秋叶原挂各种海报(这些海报当然是要联系相关的从业公司进行制作,也要和挂海报的大楼协商外墙广告许可),和各种动画商品店铺协商播在店面播一下宣传动画,贴一点动画宣传海报。还要找杂志社做些专题,刊登些版权绘,为作品做介绍和预热等等。
这样,一个观众才能知道,哦,原来即将有这么个作品要播放了,大概是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看起来是什么样的。从而让这个观众在节目开播的时候去看看,而不是百无聊赖随便转台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不明所以的片子,然后又转到其他台了。
还有就是,如果之后这片还要出 BD、DVD,还得联系光盘生产商,请他们把内容制作成一张张的光盘。光盘生产好,还要联络物流公司,把光盘配送到各个店铺去,当然店铺也是要提前打好招呼的,不然人家还不一定卖你的盘。
但是,这些事情显然不是一般动画制作公司有能力、有精力、有资金去做的,他们拿到的那点钱恨不得都砸到制作上面去了。所以就有了专门的动画出品公司,比如 Aniplex ,一些影视出品公司也会开展动画相关的业务,比如 NBC 、华纳。一些大规模的动画公司能自己把出品也做了,比如东映、SUNRISE、Production I.G、TMS、龙之子等。
2、流通环节
把创作好的成品交到消费者手上的,就是流通环节。电视动画中,就是电视台,制作好的动画原片交到电视台,电视台导入他们的编播系统,到时到候就广播出去,这个时候观众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这部动画了。
而光盘也是类似的,消费者不会自己跑到光盘生产公司去买光盘,他们要么是上网买,要么是到 animate 之类的店去买。
可以说,如果没有流通环节,作品和观众之间是不会有联系的。而另一方面,流通环节早被各家大鳄垄断,无线电视网络除了 NHK 就是被盘踞东京辐射全日本的核心台占据,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实际上很多也有核心台的身影;网络渠道有 Amazon 这样的巨头;终端销售店铺则是 Animate 。
相比之下,除了那些已经被电视台收编的,动画公司就弱小得多。流通商可以有很多的选择,不会没了哪个动画公司就活不下去,动画公司如果无法和流通商达成合作,往往连动画都做不出来。这就是我做很多答案中提到的,处于产业链最下游的动画制作公司的窘境。
观众就不用多说了,很好理解。在这里要着重说一下的,是特殊的消费者:广告主。
如果对电视节目的商业模式有所了解的话,应该就很容易理解到,在整个产业链中,资金直接来源就是广告主。
广告主有两大类:动画行业相关的,动画行业无关的。
先说动画行业无关的。就是比如明治雪糕、三洋电机这种的,通常是单纯的赞助商。他们的产品实际上和动画本身没有关系,但是却和动画的观众有关系&&就是小朋友,或者陪着小朋友看动画的家长。为了吸引小朋友购买自己的产品,就必须先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的产品。电视就是一个很合适的平台,小朋友会来看动画片,只要在动画片前后中间插上自己的广告,那么就很容易被潜在的消费者看到。
一个进阶形式就是,和动画内容相关的,可以插入软广。比如 Pizza 呀、耳机呀、乐器呀。
另一种,就是和动画行业相关的,作为原作方的情况很多。比如各种出版社、玩具公司、游戏公司。他们的产品直接和动画有关系,借动画的势头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能看这部作品的人很可能对相关产品感兴趣,所以这个广告效果就特别好。
广告主通过投资制作动画,获取投放广告的权利,最终转化为产品销量的提升。
& 二、相关者们的需求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部动画有哪些相关者,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他们各自都会有怎样的需求。
1、广告主(赞助商、原作方)
赞助商的需求实际上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就是产品销量的提升。但是,产品好不好卖不能光靠宣传,宣传也不能光靠电视广告。所以赞助商对于广告值不值的衡量标准往往就是收视率。收视率高,说明看的人多,说明看到他广告的人也多,广告的投放效果就好。
对于 animate 、SONY 娱乐、角川集团这样的赞助商,他们在广告时间是能够卖其他动画的广告的。虽然他们主要集中投资深夜档电视动画,收视率相对而言相当低,但是因为观众几乎都是目标消费者,而且是消费能力强的 20 ~ 30 岁观众,所以广告的精准程度要比全日档、黄金档高不少。
而对于 King Record、Lantis、NBC 之类卖 CD 、卖光盘的赞助商,就会很看重 CD 的销量或者是 BD/DVD 的销量。
原作方呢,所求就相对多了。首先,他们当然也是赞助商,要评估广告对于提升产品销量的效果,这里不光是指原作销量,还有各种衍生产品的销量,因为原作方是版权方,是有著作权的,衍生产品有著作权的分成,这是很大一块钱,当然是卖得越好分得越多。其次,因为拥有著作权,所以还有动画本身的收入分成:比如销售光盘的收入,电视台重播时的二次使用费,其他电视台购买动画播放时的播放权费,网络、海外之类平台的播放权费用等等。
2、映像出品公司
这里主要说 Aniplex 这种做出品不参与直接制作的公司。动画出品公司是沟通各方的桥梁,特别是在制作委员会体制和多媒体项目大行其道的时候,更是如鱼得水。和 IT 行业的产品经理一样,动画出品公司也有类似产品经理的角色&&制片人。他们凭借对于市场的嗅觉,判断什么作品可能受欢迎,有哪个配音演员可能火起来,这部作品是不是合适出游戏,这部作品的角色是不是可以让配音演员有好的发挥,这些配音演员可以搞个广播剧什么的吗,可以组成什么组合然后出 LIVE 吗,可以卖好多好多角色歌吗?
所有所有这些加起来,是不是能够吸引到各个领域的业者过来,大家投钱一起做呢?作为从中牵线搭桥的出品公司,是不是能够拿到这个 IP 的使用权,进而开拓更多其他业务呢?这些会是动画出品公司会关心的内容。
3、动画制作公司
日本的达到总承包级别(元请)的动画制作公司往往还是有很多匠气在那里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情怀。对于未能独立完成一部动画动画公司,生存是第一要务,电视台也好、动画出品公司也好、制作委员会也好、总承包公司也好,能争取从这些甲方拿到项目来做是最要紧的。而对于总承包公司,往往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试着去做「想要做的作品」。特别是那些已经达到集团规模,或者是被电视台收编了的大型动画公司,在这方面还有更多的余裕。
所以对于动画制作公司的需求,应该就是生存,和制作想做的作品这两点。
电视台可以说是整个产业链的最上游了,因为占据了无线电频段这个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频段本身是不会变钱的,反而会吃钱(日本《电波法》规定,使用无线电频段是要交纳相应的「电波费」的)。要赚钱,主要在两条路:卖广告、卖节目。
卖广告很简单,就是出售节目前后的广告时段。因为无线电波本身是公共资源,法律是不允许电视台都由来卖广告的,30 分钟的节目里面只能带 3 分钟的广告。就相当于,这 3 分钟广告赚的钱,必须撑得起 30 分钟长度的节目制作费(广告本身也要制作费),否则就亏了。
所以,电视台的需求很简单,广告时段要高价卖出去。那么广告时段怎么卖才卖得好?当然是越多人看的时段卖得越好,越多人看的节目卖得越好。这就又回到了收视率上面来了,收视率高,就证明看的人多嘛。
而卖节目,就是把自己制作的节目卖给其他电视台。因为有很多地方电视台是没有能力自己制作节目的,特别是新闻节目,所以必须向有能力制作节目的电视台购买节目来播放。
作为整个链条中最终掏钱的一群人,观众的需求自始至终就是一个: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至于怎样的作品才会受到观众欢迎,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 三、不同原作类型对于满足需求的利弊
在这一节,我们将会大致梳理一下不同的参与者分别具备怎样的需求,而不同的原作类型,有大概有什么利弊。
为了让比较更清晰,我将会用格式化的文本来表示,因为会比较简略,这里先作出一点说明:
【需求】指参与者参与动画项目的主要诉求,参与者可以是出资方、版权方、流通方、创作方和消费方等等。
【原创动画】指完全原创的动画,比如《高达》《 EVA 》《光之美少女》等。也包括共用概念、设定、预定媒体包括电视动画的多媒体项目。不包括使用了现存角色、设定,但故事是原创的作品,比如《数码暴龙》《 Black Rock Shooter 》《圣魔大战》(指 1987 年以同名零食玩具为基础改编的作品,港译《仙魔大战》);不包括使用了现存故事、设定,但重新设计角色的作品,比如《世界名作剧场》《强盗的女儿》《阿松先生》。
【改编动画】指有相应漫画、小说原作的动画,「小说」包括了一般小说、轻小说和网络小说。因为题目的关系,不包括游戏、图画书等其他改编作品。
【例】指参与者选择该种原作类型的实例,该实例与利、弊点无关。
【利】指参与者选择该种原作类型的动画时,比选择其他原作类型更有利于满足需求的点,但只会不会列出全部有利点。
【弊】指参与者选择该种原作类型的动画时,比选择其他原作类型相对不足的点。只是相对的不足,并不一定是缺点,同样,不会列出全部的弊点。
※ 利、弊点具体到特定项目很可能不成立,此处仅提供一个考虑问题的参照和导向。
1、产品&动画无关的赞助商
需求:高收视率
原创动画: 例:《 EVA 》(世嘉)《少女革命》(世嘉) 利:收视较难预期,友商竞争相对小,赞助费用有压低的空间。 弊:观众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
改编动画: 例:《阿童木》(明治雪糕)《数码暴龙》(森永製菓)《蜡笔小新》(日本水産株式会社) 利:有原作人气作为依据,收视较容易预期。 弊:原作越热门的作品竞争越大,为了争取到广告位可能要投入较多资金。
2、产品&动画相关的赞助商
需求:产品销量
原创动画: 例:《高达》( BANDAI )《战斗之魂》( BANDAI )《光之美少女》( BANDAI ) 利:动画内容可以直接商品化,甚至可以根据已有的产品概念制作动画。动画本身是个大广告。 弊:观众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
改编动画: 例:《游戏王》( KONAMI )《数码暴龙》( BANDAI )《宠物小精灵》( TOMY ) 利:有大众的认知基础和人气基础,宣传难度较低,预期收益会比较好。 弊:授权费用相对较高。
3、出版社(赞助商、制作委员会立场)
需求:杂志、书籍销量
原创动画: 例:《夏洛特》(角川)《 EVA 》(角川)《世界征服 谋略之星》(一迅社) 利:容易取得采编权和改编权,如果动画受欢迎,资讯杂志、改编的漫画、轻小说也能冲出一定销量。 弊:市场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
改编动画: 例:《凉宫春日的忧郁》(角川)《进击的巨人》(讲谈社) 利(本社产品):有原作人气作为依据,市场接受程度容易预期。 弊(本社产品):无。 利(他社产品):开展业务合作、交流;对他社的宣传起到一定的限制。 弊(他社产品):同样的资源不如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4、出版社(原作方立场)需求:提升原作销量,增加原作 IP 的价值
原创动画(多媒体项目): 例:《死后文》(角川)《滨虎(ハマトラ)》(集英社) 利:开拓新的增长点,多个媒体同时铺开,降低整体的风险。 弊:市场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对自己已有的原作资源造成浪费。
改编动画: 例:《 One Piece 》(集英社)《 OVERLORD 》(角川)《〈物语〉系列》(讲谈社) 利:有效利用已有的产品,对原作进行宣传,有利于提升原作销量,随着人气的提升,周边产品也更容易推广。 弊:无。
5、映像出品公司需求:开拓新的产品,谋求 IP 的多媒体授权收益。
原创动画: 例:《魔法少女小圆》( Aniplex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Aniplex )《在盛夏等待》( NBC 环球娱乐)《白箱》(华纳) 利:拥有作品的主导权,由于没有原作版权方,几方的 IP 授权收益可以最大化。 弊:市场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
改编动画: 例:《学战都市》( Aniplex )《监狱学园》(华纳)《要来点兔子吗??》( NBC 环球娱乐) 利:原作受众群体明确,有原作人气作为依据,市场价值和风险较容易评估。 弊:需与原作版权方进行分成,收益相对较少。
6、动画制作公司
需求:赚取制作费;满足创作欲望
原创动画: 例:《天地无用》( AIC )《创圣的大天使 EVOL 》( SATELIGHT )《夏色奇迹》( SUNRISE ) 利:可以创作自己希望制作的作品;拥有作品 IP ,能够有 IP 授权收入。 弊:市场接受程度较难预期,风险相对较大;需要自己争取赞助商和合作方;通常自己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改编动画: 例:《 JOJO 的奇妙冒险》( david production )《健全机斗士》( TNK )《吹响吧!上低音号》(京都动画) 利:受委托制作的,己方不必承担太多市场风险;己方立项制作的,可以选择成熟的、己方擅长创作的作品。 弊:受委托制作的,为了争取订单,可能在收益上要作出让步;己方立项制作的,不一定能取得原作的授权,或者授权费用太高无法承担。
需求:看有趣的作品,或者是自己希望看到动画的作品
原创动画: 利:有新鲜感;制作方可能更用心;不用怕被剧透。 弊:雷的可能性难以预测;如果看不懂没处问去。
改编动画: 利: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作品,或者期待已久动画化的作品;排雷较容易,可以事先了解有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看。 弊:接触过原作的,故事都知道了,画面表现也不怎么出彩,看着没意思;如果没有接触过原作的,容易被剧透一脸;自己的喜好和制作组不符,改编得不合心意。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好投资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