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本人的手机什么情况才能取保候审下怎么才能知道他聊天记录

(原标题:【津云调查】两闺蜜反目,到底谁骗谁150万?北京离奇诈骗案件一审判10年,二审驳回重审)

这一般是电影中才有的情节——

“女二号”为了钱,涉嫌伪造微信聊天记录,向警方称她被骗150万元,民警将“女一号”抓获。随后,有人以帮忙“捞人”为名从“女一号”母亲手中获得150万元人民币。然而这笔巨款并未将李安琪救出,她最终还是被推入狱中。

很遗憾这不是电影,是发生在李安琪身上的真事。

2016年,李安琪被捕,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李安琪有期徒刑10年。李安琪母女不服,提出上诉。2018年9月1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法官当庭宣判:李安琪一案发回重审。

身患癌症的李母说,她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到女儿重获自由。

李安琪和张馨月本是相交甚好的闺蜜,两人年龄相仿,同在澳洲留学,一起读书,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玩耍。李安琪回国后,甚至带张馨月到长春老家玩,李安琪母亲对女儿这个姐妹照顾有加,曾经觉得女儿一个人生活在异地他乡,有这么个伙伴,是女儿的福气。

与很多闺蜜关系更不同的是,俩人经常有大额资金往来。李安琪有自己的服装公司,还在国外做代购,张馨月经常找她买东西,也经常找她借钱。有时候,张馨月称父母的钱给她转不方便,还专门从李安琪账户中转账,再由李安琪给她,有时单笔资金就高达数十万元。

有了男友、或是出了交通意外、或是捅了篓子,张馨月总是第一时间寻求闺蜜的帮助,或许在她看来,这个闺蜜是跟父母一样亲近的人。

然而,两个闺蜜的感情在2016年3月划上句号。直到李安琪被警方抓走,依然不敢相信是张馨月报警抓她,直到她入狱,才彻底相信发生的这一切……

两个相识七八年的闺蜜为什么突然反目呢?

津云新闻记者发现,这一切,似乎与一个字有关:钱。

2016年3月28日,张馨月向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报案。同年4月5日,李安琪被带走。

张馨月以诈骗为由报案,在李安琪被抓后,她给警方提供大量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还提供了一些银行流水等电子信息,试图证明李安琪骗走她150万元。

按照张馨月的供述,李安琪注册了4个微信名,分别冒充李安琪同学的妹妹、算命大师、张馨月男友袁某宇以及其妹袁某琦,多次以张馨月或其家人有难为由,收取钱财消灾,总金额达150万元人民币。

2017年1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李安琪有期徒刑10年。法院认定,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间,李安琪利用微信虚构多人与受害者交流,骗取被害人120余万元。

法院还认定,2016年3月24日,张馨月发现被骗后与李安琪对质,李安琪于当日归还59.5万元。同年4月27日,李安琪之母代李向张还款80万元。

一审结束后,李安琪提出上诉。

二审代理律师徐昕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仔细阅读卷宗及张馨月提交的“证据”,发现有很多疑点。

李安琪一人分饰四角不合常理

依照正常逻辑,如果一个人有4个微信号,这4个微信号想要同时和一人交流,必须配备4部手机,但李安琪只有两部手机,也就是说,她必须在同一时间不断切换微信登陆账号。如果用手机验证码登录,手机会收到验证码,这些都会在手机、微信系统留下大量痕迹。然而,检方和原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李安琪一人分饰四角。

案发后,张馨月向警方提供了一系列“聊天记录”,证明自己被骗。但经查,“聊天记录”中张馨月所使用的微信号,根本没有注册记录。

鉴定报告显示,李安琪的手机登录过很多人的微信,包括张馨月。李安琪多次说起,张馨月以及张馨月男友袁某宇都知道她手机的开机密码,并经常使用她的手机。然而,腾讯公司提供的证据表明,袁某宇没有在该手机的微信登录日志。

值得一提的是,案发后,李安琪手机并没有到案,公安机关给出的说明是:因未将李安琪的手机认定为作案工具,故未予扣押。此外,张馨月也以其手机内存有个人隐私为由,拒绝向公安机关提供手机,以上“聊天记录”为自行打印后提交给公安机关的。

李安琪母亲说,李安琪曾回忆,她被警方带走时,警察(或辅警)将其手机抢走。

张馨月男友是否真实存在

张馨月的口供提到,她从未与“聊天记录”中所谓的男友袁某宇见过,袁某宇等4人都是李安琪冒充的。

但李安琪母亲接受采访时说,张馨月向警方称,袁某宇系经李安琪同学的妹妹介绍他俩认识的。而张馨月的海量聊天记录显示,她与一名网友关系亲密,双方互称“老公”、“老婆”,且有一定经济往来。

李母提供的证据显示,张馨月曾说男朋友袁某系“煤老板”之子,有证据显示张馨月曾在报案前去过山西太原探望男朋友,曾有一次开车往返,不料中途将车撞毁,还曾找李安琪借钱修车。

同一时间两份案卷口供完全相反

李安琪辩护律师徐昕说,李安琪在北京市西城分局广外派出所第一次被讯问,是2016年4月5日17时10分至21时38分。但他发现了时间、人员完全相同,但内容完全相反的两份供述,一份承认诈骗,另一份否认诈骗。

然而案件审理时,两份供述的时间都被修改,一份变为17时10分至19时0分,另一份变为19时10分至21时38分,页码也遭到涂改。按规定,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均无权直接在案卷上做修改,因此这两份笔录,不能作为定案根据。

徐昕认为笔录存在问题,需要合理解释。

李安琪母亲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李安琪被警方抓走后,曾有一名"民警"塞给她一张字条,写有联系电话和姓名,李安琪也对当时的代理律师提到此事,但代理律师没有理会。

后来李母接到一名自称为办案民警李某的电话,对方称可以帮忙解决此事。不久李母又接到自称车律师的电话,两人还见了面。

车某拿出证件给李母看,自称受人委托调理此案,如果李母支付150万元,李安琪便会被释放。随后,李母向张馨月账户打款80万元,向车某支付现金70万元,并签下和解书。然而,钱给了,李安琪却没有重获自由。

和解协议中涉及的80万元转账记录

徐昕说,张馨月于2016年3月28日报案,西城分局于2016年4月5日立案,立案的依据除了张馨月3月28日的报案笔录,3月30日提交的微信截图,公安机关3月29日调取到的银行流水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证据。

立案要审查的第一大重点就是认为有犯罪事实,这必须靠证据来证实。徐昕认为,本案立案证据明显不足。

因此徐昕认为,该案明显是急于立案,甚至违法立案。

加上前面张馨月提供的海量聊天记录中所提到的,“白某(张馨月前男友)帮忙立案”的说法,让该案更加疑点重重。

张馨月提交的聊天记录显示,张馨月对李安琪说,白某找关系立案

调查发现,李安琪和张馨月确实有频繁经济往来。李母称,李安琪有自己的代购渠道和服装公司,张馨月没有正式工作,父母均在内蒙古,父亲是某政府部门处级干部,无论从家庭背景还是收入基础来看,均无法支付张馨月高额开销,张馨月一直在“拆东墙补西墙”。张馨月曾对李安琪说,她妈妈在燕郊卖了一套房子,其中80万存在她手中。她爸爸托人在北京给她办事,给了她50万元。这些钱被她花光了,但她不敢让父母知道。2016年初,张馨月曾说母亲即将到北京看她,她担心父母问到钱的事儿。

徐昕介绍,张馨月自行列举的转账账目显示,她先后转账李安琪的钱款60余万元。李安琪转给张馨月的钱款80余万元。如此计算,张馨月欠李安琪20余万。

李母介绍,张馨月习惯了大手大脚,曾经多次向李安琪借款,甚至想向她本人借款。

张馨月曾经向李安琪和李母借款

徐昕称,张馨月提交的“聊天记录”也存在问题,正常的聊天记录截图有ID、时间、联系人、微信号、状态、类型、消息。

而张馨月提交的“聊天记录”却没有“微信号”一栏,如果张馨月证据造假,她将构成伪证罪。

张馨月提交的聊天记录和辩护人提供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同一软件调取的记录中,二者相差了“微信号”这一栏

二审当庭宣判:案件发回重审

9月13日晚,徐昕从外地赶回北京,与律师团队及李母等人一起研究案情到深夜。9月14日早,一行人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津云新闻记者在法院见到李母时,她说到,心情无比紧张,不知道一会儿会发生什么,但她坚信女儿无罪。2年多来,她去过很多地方上访、投诉,甚至去过最高法院,工作人员也破例接待了她,给了相关建议,并给予她强大的信念。

开庭前,有一点小插曲。徐昕律师准备连接电脑数据线,但法院工作人员称:不必,原因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10:00,法院开庭,书记员首先宣读法庭纪律。随后,法官称直接宣判,在场所有人都显得十分震惊。李母回忆说,那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她心里顿时几乎崩塌,在她看来,当庭没有其他流程,直接宣判,可能意味着维持原判,那么李安琪还会蒙冤。

李安琪走进法庭后,一直看着徐昕的脸。李母觉得,李安琪的脸明显肿了,显然是哭的,她坐在旁听席上,不确定女儿是否看到了她,但她一直盯着李安琪看,眼睛从未从她身上离开。李安琪一直盯着徐昕,即将宣判时,她的神情显得极为紧张。远处的徐昕对她点点头,口型告诉她:别紧张。

很快,法官当庭宣判:案件发回重审。

庭审后,徐昕申请和李安琪说几句话,被驳回;李安琪母亲想和她说话,也被驳回。法官称,接下来可以去看守所会面,法庭上不允许交谈。

走出法庭,拿到判决书,李母松了一口气。在她看来,二审刚刚如此宣判,是对一审存疑,这意味着女儿有望重获自由。

她和徐昕商量,下一步到西城区人民法院申请取保候审。

李安琪母亲(右)、律师徐昕(中)

李母说,案发后2年,她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一夜白头、什么是对生活绝望、什么是对生活重燃希望。此前,她被查出患有癌症,手术没有成功,以致癌细胞扩散,她说,余生最大愿望就是看到女儿重获自由。

记者曾联系张馨月母亲,对方获知采访意图后挂断电话。

辩护律师:二审结果在意料之中

李安琪辩护律师徐昕接受津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将为李安琪做无罪辩护。徐昕提到,作为所谓的被害人和关键证人张馨月本该出庭指正,但一审并未出庭,这不符合常理。因此,二审前就请求法院传唤张馨月当庭对质。但是,仍然不见其人。

对于当庭宣判,徐昕有点意外,他说,因为开庭通知写的是“开庭审理”。不过他对“发回重审”的判决结果并不意外。几个月前和李安琪会面时,他就说过,这个案件最大的可能就是发回重审。

二审“发回重审”的判决,意味着一审法院错了,所以撤销了一审判决,需重新审理。一般来讲,是事实严重不清或程序严重违法,二审才会做出如此判决。仅就这个案件来看,显然属于事实严重不清必须发回重审。二审判决也意味着未来李安琪案件会向有利于她的方向发展。

在徐昕看来,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李安琪是无罪的。下一步,除了申请取保候审,他们准备再和西城区检察院沟通,希望检察院能够主动撤回起诉。

原标题:震惊!名校女硕士接到神秘电话,瞒着老公不停借钱……半年不到家都要没了!

“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啊?”35岁的陈莎(化名)谈起自己的遭遇仍然觉得难以想象……

陈莎本科毕业于一所211高校,研究生毕业于一所985高校,现在是武汉东湖高新区某中学教师,生活和工作也一直很顺利,可谓是人生赢家。

但就在去年11月份接到一个电话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剧变,到了倾家荡产的边缘........

女硕士接到陌生的神秘电话

陈莎她回忆说,去年11月18日下午,生活就像往常一样进行着,这时她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查到她的社保卡丢失,被人拿到湖南长沙消费了八千多元

因为自己的社保卡确实在几天前丢了陈莎连忙追问怎么办。

电话中的男子称,可能是被人盗刷了,让她赶紧报案,对方并将电话转至“湖南省公安厅”。

接下来,自称湖南省公安厅刑侦大队民警的“陈伟”称,他们在帮陈莎查询社保卡遗失过程中,意外发现她名下有张银行卡,卡内有250多万元,牵涉到一桩诈骗洗钱案。

“你这是电信诈骗吧?”陈莎起了疑心。

电话很快被另一名男子接过去,这人自称叫李清,是湖南省公安厅刑侦大队队长。为了打消陈莎的疑惑,李清准确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及其老家地址,这下她彻底相信了

背着老公给对方打了120万

李清告诉陈莎,他们正在侦办一起特大诈骗洗钱案,某银行经理张静用他人名义办卡洗黑钱,陈莎就是其中之一。

李清追问她的财产状况,陈莎称自己只有一张工资卡,里面大概有2万元。李清以资金优先清查为名,让她转钱到银监局安全账户。于是,她转账了第一笔钱:19110元。

李清叮嘱,因为张静团伙势力很大,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他还“贴心”地让陈莎每天早中晚三次短信汇报行踪,以让他们知道她的安全。

去年11月24日,李清再次来电,称陈莎原本应该被拘留,但是他们相信她,可以让她在外面配合办案,前提是要交10万元的取保候审费家里丈夫管钱,陈莎没将此事告诉丈夫,只好以投资为由,找几个闺蜜借了10万元打过去。

陈莎的银行流水,打红勾的是给对方的转账

后来李清又称,陈莎为了证明自己有财力、没必要参与洗钱,她还要往安全账户转账,金额最少要达到银行卡金额250万的一半。

为此,陈莎以换车为由找丈夫要了25万元,又说母亲患重病,分别找20多位朋友借了钱。钱没凑够,陈莎还按李清的指示,找银行贷款

从去年12月2日到今年3月2日,陈莎将120万元转到了“安全账户”。记者从银行流水单上看到,骗子收款的账号不停在变。

她从21家贷款公司借钱转了253万

收到钱后,李清又说,法院发现李清等公职人员从中帮助陈莎,他们被停职。因此,此前争取到的打款一半的“便利”也被驳回,陈莎必须往安全账户补足250万元。随后,被“停职”的李清称不便再介入,新人出场和陈莎联系,他自称是湖南省检察院刘副检察长。

陈莎与对方的微信聊天记录

无奈,陈莎开始找借贷公司。她几乎跑遍了武汉,还去了黄冈,找了40多家贷款公司,最终在21家公司成功贷款,其中包括高利贷

截至目前,她累计转账253万元,加上利息和手续费,已经欠款300多万元

直到上个月,刘副检察长等人彻底失联,陈莎才感觉到不对劲。6月22日一早,她坐高铁到长沙,亲自核实李清等人身份。

找到公安厅、检察院才发现,根本没有李清、刘副检察长等人的存在。这时,她才确信自己受骗了。

警察来电提醒被她当骗子

半多年时间里,难道没有一丁点怀疑吗?陈莎说,有过两次。

1月17日,她曾找到武汉市人社局查询,得知自己的社保卡并未被盗刷对此李清解释说,最初给陈莎打电话的社保局工作人员,应该是张静团伙成员冒充的。那些人将电话转接至公安厅,就是故意想陈莎被抓,以减轻张静的罪责。她相信了。

还有一次怀疑,是今年3月,陈莎提出要去湖南见李清。李清脱口而出:“我们在长沙市八一路110号,来了直接找我。”陈莎上网查询发现地址属实,就再次相信了对方,便没有去长沙。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在3月9日一早,陈莎收到来电提醒,一个福建的电话曾在前一天晚上10点来电。她回拨后,对方称是晋江市公安局,他们在侦办一起电信诈骗案时,发现陈莎曾向一个骗子账户里打过钱他们提醒她可能遭遇诈骗,建议尽快报警。不过,陈莎认为对方是假警察,没有在意。

根据陈莎记下的电话,记者查询发现,这确实是晋江市公安局深沪边防派出所电话。记者拨打过去,蔡姓警官证实他给陈莎打过提醒电话。

普通家庭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为何不向亲人朋友说实话?

陈莎说,她担心亲朋知道后,也会被卷入进来,可能会被逮捕。

你这就是不信任我们,你弟弟当过警察,现在又在法院工作,你问都不问一下!丈夫云雷气愤不已。

云雷说,这半年他发现妻子异常忙,询问时,她总说带高三事多,没想到是在跑借贷公司

他们是一个普通家庭,儿子才5岁,无力承担这么大一笔债务,只能卖房子先还上100多万。在他看来,妻子学历高,智商也不低,但一直以来生活环境都很单纯,也容易相信别人。

多家借贷公司均称,他们当时也觉得奇怪,为何一名教师需要这么多贷款,陈莎的解释是要和同事合办高考辅导班。后来陈莎知道被骗,在丈夫的陪同下,逐一找到贷款公司求情,部分公司答应免除利息。

记者又辗转联系上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民警赵步青,他说他们部门不叫刑侦大队,也没有叫李清、陈伟的民警。而且,民警不可能通过电话办案,不会在湖南办湖北的案子,更不可能让人转账他为陈莎整理了报案材料,并叮嘱陈莎尽快回武汉报案。

目前,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已立案,案件正在侦办中。

@高处不胜寒:这剧情真是让人醉了……

@香水只为陶醉你的嗅觉:这么chun怎么考上的大学?

@A王的荣耀:还高学历,这智商没得说啊!

@尘土:这样的智商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

@泳哥:天啊,还是名校硕士。这种老掉大牙的骗术还中了招,这说明文化高智商低,平时看来也不读书看报,真是误人子弟。这些骗子也许都是文盲。无语。

经常看新闻的小伙伴,肯定可以看出,这个骗局十分老套!但陈莎还是中招了,而且被骗得这么惨,可见骗子是多么狡猾,真是让人防不胜防!陈莎的经历再次提醒大家,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小心,对付骗子也要防患于未然……

1、不要轻信自己欠钱、涉嫌非法之类的无稽之谈遇到不要慌张,打个电话去银行及相关部门查询即可真相大白。

2、不要轻信陌生人提供的投资机会。所谓的“特码”是骗子瞎猜然后发送出去的,而“中奖”则是骗子随意瞎掰然后发送至事先已制作好的兑奖网页上。

3、不要贪图便宜,天下间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的虚假中奖信息越来越多,目的却只有一个:通过收取税金、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4、终极大招!不要点开陌生链接!!不要点开陌生链接!!

每一个被骗的故事看上去都似曾相识,点个提醒的大拇指,千万别不小心着了骗子的道!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ID:ln

|编辑:李娜、董雪 |技术:翟晓敏

|责任编辑:于洋 |审核:徐永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情况才能取保候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