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了是不是没补助不脱政策什么意思

>> 内容阅读
咸宁日报: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 崇阳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
申明:本站新闻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崇阳网脱贫不脱政策 享受到2020年---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新闻热线:028- 订报:028- 广告:028-四川日报网新闻热线:028-&&&&四川日报网商业合作:028-
08特别报道日
脱贫不脱政策 享受到2020年
扫二维码看访谈视频
张谷(中)、瞿永安(右)在直播间。 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 黄瑶 摄
&&&&代表委员走进川报全媒体集群“民生直通车?两会特别报道”直播间――&&&走进直播间&&& 脱贫攻坚是我省的“头等大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第二年,我省已明确要新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如何更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1月16日,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省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走进川报全媒体集群“民生直通车?两会特别报道”直播间,回应脱贫攻坚热点问题。□本报记者 王域西A发“红包”进入贫困户档案,政策将享受到2020年&&& 2016年,我省打响了脱贫攻坚开局之战。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初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完成,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 喜报背后更有关切,脱贫后原先的扶贫政策是否继续享受?记者了解到,由于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能得到各级相关政策扶持,部分贫困户担心,若不能继续享受扶贫政策,难以稳定脱贫,甚至出现返贫。&&& 对此,张谷在直播间为贫困群众解惑,脱贫攻坚期内,我省将保持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2020年享受的扶贫政策总体不变,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适当支持,脱贫不脱政策。“除了一次性政策,比如修房、改造、新修等(不能享受以外),医疗、教育、低保、生产性扶持等方面的政策,都持续到2020年。所以达到脱贫标准,就高高兴兴地脱贫。”张谷说。B补短板提升“插花贫困”人口帮扶力度&&& 从全省来看,今年将重点补上“插花贫困”这块短板。在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四大片区”以外,还有72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还有即使在贫困县内,但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属于“插花贫困”。&&& “今年我们在派人上要增加,要提高这些方面的帮扶力度。”张谷表示。我省今年计划摘帽16个贫困县,身为“国贫县”的北川县就是其中之一。瞿永安透露,经过脱贫攻坚,到去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6%,但要达到贫困县“摘帽”的要求,北川仍面临区域性贫困、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短板。&&& “今年将加强金融和产业扶贫的对接,同时进一步做好做实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专合社、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瞿永安表示。C抓精准不断完善脱贫政策,确保“一户一策”&&& 根据安排,今年我省除了计划摘帽16个贫困县,还计划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任务很重,但是我们有信心。”张谷表示。&&& 信心何来?更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扶贫政策,我省脱贫攻坚将进一步迈向“精准”,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对象更精准。部分参会代表反映,有的老年贫困户实际上有子女,收入不错,但由于分了户,识别的政策规定是以户为单位,事实上造成了政府“代行孝”。对此,张谷表示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帮扶措施也要更精准,要以一户一家一村,根据特点和需要来制定脱贫的规划和举措。”张谷表示。“对于基层来说,政策必须精准落实到贫困户、贫困人口头上。”瞿永安很赞同“一户一策”,他表示,具体到北川,这些政策包括继续巩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坚持对贫困生、贫困家庭的帮扶,推行医疗保险,特别是对贫困户住院费用支付,在县内达到10%以下,甚至达到零支付的要求;低保兜底实现“两线合一”等。
在线投稿邮箱:兴宁镇:脱贫不脱政策 扶贫更扶人心
您现在正在浏览:当前位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兴宁镇:脱贫不脱政策 扶贫更扶人心
编稿时间: 日&& 来源:
兴宁镇 &&作者:
李岳轩&& 字体:
(双击滚屏)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但是,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的一个重点问题、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制高点,着重强调抓扶贫,更是创新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理念,精准到地区、精准到乡村、精准到户口,精准的选择农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和养老扶贫,将一个个难问题、大问题细细的、精准的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个体问题,逐一解决问题、逐步深入扶贫、逐步帮助脱贫。
自2015年、2016年起始,陆续有贫困人口达到脱贫要求,成功摘去贫困的帽子。兴宁镇和安村东岭组的贫困老人黄汉先,于2016年被列入脱贫对象,在当年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但是,脱贫不脱政策,黄汉先老人虽然成功脱贫,但是政府的帮扶政策依然实行,从而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再度返贫的后顾之忧。当黄汉先老人的帮扶责任人、兴宁政府干部李岳轩同志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慰问带到黄汉先老人的家中时,黄汉先老人紧紧握住李岳轩同志的双手,眼中吟着泪光,动情地说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习总书记,感谢政府干部小李同志,让我们这些困难家庭也能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生活的曙光!”
扶贫是近几年来我国重点要抓的大事,贫困是一块发展的短板,我们只有群策群力、群心共聚,才能够把这块短板补齐,才能够真正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生出获得感、幸福感。
收藏本页】脱贫不脱政策 享受到2020年
扫二维码看访谈视频
张谷(中)、瞿永安(右)在直播间。 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 黄瑶 摄
代表委员走进川报全媒体集群“民生直通车&两会特别报道”直播间——
走进直播间
脱贫攻坚是我省的“头等大事”,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第二年,我省已明确要新实现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如何更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1月16日,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省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瞿永安走进川报全媒体集群“民生直通车&两会特别报道”直播间,回应脱贫攻坚热点问题。
□本报记者 王域西
发“红包”
进入贫困户档案,政策将享受到2020年
2016年,我省打响了脱贫攻坚开局之战。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年初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完成,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
喜报背后更有关切,脱贫后原先的扶贫政策是否继续享受?记者了解到,由于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能得到各级相关政策扶持,部分贫困户担心,若不能继续享受扶贫政策,难以稳定脱贫,甚至出现返贫。
对此,张谷在直播间为贫困群众解惑,脱贫攻坚期内,我省将保持脱贫攻坚支持政策的延续性,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2020年享受的扶贫政策总体不变,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适当支持,脱贫不脱政策。“除了一次性政策,比如修房、改造、新修等(不能享受以外),医疗、教育、低保、生产性扶持等方面的政策,都持续到2020年。所以达到脱贫标准,就高高兴兴地脱贫。”张谷说。
提升“插花贫困”人口帮扶力度
从全省来看,今年将重点补上“插花贫困”这块短板。在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四大片区”以外,还有72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还有即使在贫困县内,但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属于“插花贫困”。
“今年我们在派人上要增加,要提高这些方面的帮扶力度。”张谷表示。我省今年计划摘帽16个贫困县,身为“国贫县”的北川县就是其中之一。瞿永安透露,经过脱贫攻坚,到去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66%,但要达到贫困县“摘帽”的要求,北川仍面临区域性贫困、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发展、自然条件等诸多短板。
“今年将加强金融和产业扶贫的对接,同时进一步做好做实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专合社、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参与,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瞿永安表示。
不断完善脱贫政策,确保“一户一策”
根据安排,今年我省除了计划摘帽16个贫困县,还计划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任务很重,但是我们有信心。”张谷表示。
信心何来?更扎实地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扶贫政策,我省脱贫攻坚将进一步迈向“精准”,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对象更精准。部分参会代表反映,有的老年贫困户实际上有子女,收入不错,但由于分了户,识别的政策规定是以户为单位,事实上造成了政府“代行孝”。对此,张谷表示想办法解决,“我们的帮扶措施也要更精准,要以一户一家一村,根据特点和需要来制定脱贫的规划和举措。”张谷表示。“对于基层来说,政策必须精准落实到贫困户、贫困人口头上。”瞿永安很赞同“一户一策”,他表示,具体到北川,这些政策包括继续巩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坚持对贫困生、贫困家庭的帮扶,推行医疗保险,特别是对贫困户住院费用支付,在县内达到10%以下,甚至达到零支付的要求;低保兜底实现“两线合一”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新闻热线:021-
【脱贫攻坚日记】让脱贫政策家喻户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2月27日,朱磊(右一)到贫困户家了解扶贫情况。记者邓放摄&nbsp&nbsp&nbsp&nbsp滑县脱贫攻坚督查二组组长朱磊12月27日星期二&nbsp&nbsp&nbsp&nbsp“孩子在外打工,知道不知道有路费补贴,可以报销来回的路费?”&nbsp&nbsp&nbsp&nbsp“知道,知道。”&nbsp&nbsp&nbsp&nbsp上午在白道口镇西英公村,面对督查组的提问,贫困户潘章顺对自己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说得一清二楚。&nbsp&nbsp&nbsp&nbsp今年脱贫攻坚开始后,县里成立了7个督查组,对全县22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督查的主要内容。前段时间,主要督查精准识别是否到位,精准帮扶是否到位。如今滑县到了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重点督查贫困户对脱贫政策是否知晓。&nbsp&nbsp&nbsp&nbsp今年11月,滑县自找“毛病”,主动“挑刺”,邀请第三方对脱贫工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很多贫困户对精准脱贫的政策不清楚,该享受的脱贫“红包”没有享受到。而扶贫政策知晓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滑县能否脱贫摘帽。&nbsp&nbsp&nbsp&nbsp贫困户为啥不知道?这其中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客观原因。比如,有的贫困户户主长期在外打工,因而不清楚脱贫政策。如今,正值年底,在外务工的人员开始陆续返乡,因此,要抓紧这个时机,一方面督查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进一步宣传脱贫政策。&nbsp&nbsp&nbsp&nbsp从潘章顺家出来,我们又到贫困户潘留安家。潘留安患有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儿子有智障,家里原先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土坯房,一下雨就漏。在今年的脱贫攻坚中,县里给他新盖了3间砖瓦房和厨房、厕所,为他和儿子办了低保,还给他在村里安排了一个保洁员的公益岗位。通过这一系列精准扶贫,潘留安今年已经脱贫。&nbsp&nbsp&nbsp&nbsp虽然墙上贴的有明白卡,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列得明明白白,但潘留安只知道享受了很多,说不清楚到底享受的都是啥。经过我们不断的讲解,他才明白了不少。&nbsp&nbsp&nbsp&nbsp从白道口镇出来,又到赵营乡的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当天马不停蹄,一共走访了18个贫困家庭。这不算多,最多的一天我们走访了50个贫困户。&nbsp&nbsp&nbsp&nbsp等把今天的督查情况写成文字材料报给县督查办公室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真的很累,但是心里很踏实。③4(本报滑县报道组整理)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脱贫攻坚日记】让脱贫政策家喻户晓
日 07:4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2月27日,朱磊(右一)到贫困户家了解扶贫情况。记者邓放摄&nbsp&nbsp&nbsp&nbsp滑县脱贫攻坚督查二组组长朱磊12月27日星期二&nbsp&nbsp&nbsp&nbsp“孩子在外打工,知道不知道有路费补贴,可以报销来回的路费?”&nbsp&nbsp&nbsp&nbsp“知道,知道。”&nbsp&nbsp&nbsp&nbsp上午在白道口镇西英公村,面对督查组的提问,贫困户潘章顺对自己该享受的扶贫政策说得一清二楚。&nbsp&nbsp&nbsp&nbsp今年脱贫攻坚开始后,县里成立了7个督查组,对全县22个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并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调整督查的主要内容。前段时间,主要督查精准识别是否到位,精准帮扶是否到位。如今滑县到了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刻,重点督查贫困户对脱贫政策是否知晓。&nbsp&nbsp&nbsp&nbsp今年11月,滑县自找“毛病”,主动“挑刺”,邀请第三方对脱贫工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很多贫困户对精准脱贫的政策不清楚,该享受的脱贫“红包”没有享受到。而扶贫政策知晓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滑县能否脱贫摘帽。&nbsp&nbsp&nbsp&nbsp贫困户为啥不知道?这其中有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客观原因。比如,有的贫困户户主长期在外打工,因而不清楚脱贫政策。如今,正值年底,在外务工的人员开始陆续返乡,因此,要抓紧这个时机,一方面督查扶贫措施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进一步宣传脱贫政策。&nbsp&nbsp&nbsp&nbsp从潘章顺家出来,我们又到贫困户潘留安家。潘留安患有气管炎、心脏病等疾病,儿子有智障,家里原先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盖的土坯房,一下雨就漏。在今年的脱贫攻坚中,县里给他新盖了3间砖瓦房和厨房、厕所,为他和儿子办了低保,还给他在村里安排了一个保洁员的公益岗位。通过这一系列精准扶贫,潘留安今年已经脱贫。&nbsp&nbsp&nbsp&nbsp虽然墙上贴的有明白卡,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列得明明白白,但潘留安只知道享受了很多,说不清楚到底享受的都是啥。经过我们不断的讲解,他才明白了不少。&nbsp&nbsp&nbsp&nbsp从白道口镇出来,又到赵营乡的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当天马不停蹄,一共走访了18个贫困家庭。这不算多,最多的一天我们走访了50个贫困户。&nbsp&nbsp&nbsp&nbsp等把今天的督查情况写成文字材料报给县督查办公室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真的很累,但是心里很踏实。③4(本报滑县报道组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贫后的贫困户的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