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数据统计需求,2006~2016年,辽宁省大米产量,消费,及利用情况!!

权威智库报告:2015年辽宁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预测
权威智库报告:2015年辽宁经济形势分析与2016年预测
【题记】这是辽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总报告的摘要。报告总结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过程的简短历史,特别是对2003到2012年的十年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成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2015年辽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经济下滑趋势明显的具体表现,同时提出了辽宁经济下滑原因的理性和实证解释。结合2016年国内外经济的变化趋势,初步判断了2016年辽宁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促进未来辽宁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看法和策略安排。
全书主编:曹晓峰、梁启东。本报告执笔人:张天维、姜瑞春、姜岩。
一、2015年辽宁经济形势的分析
(一)2015年经济下滑趋势明显
辽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继续下滑的一年。1-9月辽宁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远低于2014年同期的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居末位。
这是辽宁全年GDP实际增速在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降至5.8%,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居倒数第三的基础上,经济形势进一步超出预期的表现。同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低于全国1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低于全国31.5个百分点;出口低于全国11.3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低于全国35.5个百分点。
2015年前三季度辽宁经济主要指标与全国比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出口增长率
进口增长率
财政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月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1、工业经济大幅下滑,企业盈利能力降低。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四大支柱产业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装备制造业下降6.6%,冶金下降5.6%,石化下降0.5%,农产品加快下降6.5%;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9%)21.1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回落29.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增幅同比回落18.7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由于全省新开工项目减少,支撑能力减弱,以及投资资金不足,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2%,幅度比上半年有所扩大。此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同期下降26.9%,下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1.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5.7%。
3、出口大幅回落,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全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1%,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1.9%)。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钢材、高新技术产品降幅明显,同比分别下降9.2%、19.5%和7.7%;从出口国别看,前三季度,全省对美国出口下降11%,对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出口下降1.1%,对47个陆上丝绸之路国家下降53%。
4、财政收入降幅较大,财税压力较为突出。前三季度,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23.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4%,降幅比上半年(-22.7%)有所扩大。受经济下行,结构减税等因素影响,全省冶金、采矿业税收降幅较大,房地产业税收下降40.5%,涉土税收下降57%,各项非税收入下降25.6%。此外,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截至2014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10632亿元,地方政府到期债务数额巨大,近两年偿债压力较大。
5、“负数效应”不断发酵,整体经济困难度超出预想。由于辽宁省内宏观经济内生性收缩力量的不断强化,“稳增长”政策没有取得实效,基层财政困难陆续显化,行业和企业盈亏面趋大,去产能与去库存不断持续,微观现象刺激效果明显,低迷周期延长,很多人对调整的路径和方向缺乏信心,整体经济的困难度比实际情况所显示的更为困难。
(二)近两年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原因分析
课题组认为,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一年,全国经济增速均有所下降的时候,国内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矛盾凸显,房地产市场收缩,部分农产品和钢铁、石化、冶金、建材等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为何辽宁变异巨大,下降明显。从统计数字分析,我们应得出实证性的解释。如下:
1、受需求侧“三架马车”不给力的影响。在振兴战略实施的十年中,辽宁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比重先上升后下降,2008年达到最大比例5.93%。从2012年始,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下滑明显,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
2013 年辽宁省
GDP增长速度较慢。2014年,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为占全国比重的4.89%,仅较2003年高1.09个百分点,略高于其
GDP 占全国4.3%的比重。
&&&&&&&&&&&&&&&&&&
辽宁省与全国投资增长率比较暂略)
辽宁省消费和出口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国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51.6%,拉动 GDP
增长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46.7%,拉动 GDP
增长3.4个百分点。而同期辽宁省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 的贡献率达到
6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6个百分点, GDP
增长率的 6 个百分点来源于投资拉动,消费和出口贡献率则偏低。
&&&&&&&&&&&&&&&&&&(图2&
2003年以来全国和辽宁省 GDP的贡献来源 暂略)
2、受供给侧工业增加值明显下降的影响。辽宁历来就是工业经济大省,目前第二产业增加值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3%。工业的具体表现直接影响全省的经济运行情况。2003
年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辽宁省的工业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自
2014年7月以来,辽宁工业增速大幅度下降,到 9
月形成负增长,位于全国31个省区市末位。2015年在宏观政策作用下,虽有小幅度增长,但2015年8月以来,持续下滑,目前仍未见到停滞的迹象。
&&&&&&&&&&&&
近年来辽宁省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比较 暂略)
3、受中观产业结构偏重的影响。辽宁省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十分明显,2014年其工业比重仍占50%,较
年反而提高了2个百分点,这与经济发展规律的常规相反。2013年开始,全国服务业的比重开始超过工业,达到
46%。2014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达到了9:43:48;而辽宁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了8.0:50.2:41.8,其中第三产业低于全国6个多百分点。
4、受全国基本面产能过剩的影响。在国际经济低迷和我国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工业领域呈通缩迹象,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普遍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过剩。2013
年以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 6 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基本低于
80%,产能过剩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向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扩展,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
75%,但一些过剩行业投资增长仍然较快,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而以为煤矿、石油、冶金等产能过剩产业等服务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在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又占据较大比重,由此导致了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石化行业的生产、投资增速回落,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状况下降,生产增势放缓。&&&
2014年以来全国装备制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暂略)
5、受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价格下行的影响。2014
年,全国煤炭企业亏损面超过 70%,有
50%以上的煤炭企业出现减发、欠发和缓发职工工资的现象。同时,钢铁、电解铝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2012
年底,我国钢铁和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 72%和
71.9%,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因此,自
年以来全国层面的煤炭、有色冶金和石油开采行业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都呈现了负增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增速也从
2010 年左右的 30-40%下降到
20%以下;石油加工和黑色冶金行业的增速也呈现跌宕下降趋势;由此导致辽宁的部分能源主产城市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
2014年以来全国能源基础原材料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暂略)
6、受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2014年以来,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随着发展思路和重点发生的转变,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新的发展周期出现。在此时,世界经济也进入调整的周期、中国房地产也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各级地方政府进入的偿还债务周期、企业竟如库存积压周期、新产业尚在培育周期、政治和社会治理新的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周期。在这些周期的作用下,辽宁宏观经济在2015年出现比全国更加深度的下滑就可以理解。
7、受投资环境缺乏竞争力的影响。在辽宁省2015年前三季度的固定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3%,而同期的民间投资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控股占全部投资的77%。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变化来看,国有企业在过去的振兴时期对基础设施、技术改造等方面起到了全方位的拉动作用,但现在市场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情况下,更要发挥民间、港澳台以及外商投资的作用。要善于吸引全世界、全中国的生产要素到此,缺少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一切都是不可能。但应承认,辽宁投资环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如市场发育不足、开放程度不够、产业层次较低、政府服务不到位、创新能力不强、投资效率不高,特别是文化氛围和体制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很大等。
8、受对外开放度低的影响。对外开放度往往表现为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更是一个区域的市场的开放程度。2002年至2012年,辽宁对外依存度平均值为26.3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46.80%。理论和实践证明,一个区域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往往与其整体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成正比。中国南方沿海的一些省市之所以走在全国的前面,其原因之一就是对外开放发展得好,由此吸引了创新人才等大量的先进生产要素等。对于这种现象,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竞争优势》中给予了证明,他认为:生产环节和要素之间的整合能力,在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既定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起决定作用。所以,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仍是辽宁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一个重点。
(三)经济运行中也有诸多亮点
课题组在回顾2015年辽宁经济发展运行态势时,也发现了诸多经济发展中的亮点。虽然2015年是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严重,不断探底和全面步入艰难期,但在辽宁宏观经济新常态中,从供给角度来看,在工业萧条的持续冲击下,第二产业回落幅度进一步加大,但第三产业逆势上扬,增长较为强劲;从总需求角度来看,三大需求都呈现疲软,其中投资和出口增速的回落较为明显,但价格水平回落也明显。预计全年CPI增速为1.4%,远低于国家3.0%的政策目标。
1、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省CPI延续了自2013年3月的低位运行态势,1-9月同比累计上涨1.3%,涨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PPI自2012年6月至今仍持续负增长,1-9月同比累计下降5.8%。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3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6266.3万亩,比上年增加18.37万亩,增长0.3%。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顺利,国家和省对农业的扶持措施到位,为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做出了贡献,为稳定经济发展形势起到了决定作用。
3、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快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5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增速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持续高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滞后效应正在逐步加大。
4、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1-9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4%。同时在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比去年同期下降,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3.5个百分点。
5、就业等民生指标总体平稳。三季度,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66.6万人,新增就业3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4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52元,实际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36元,实际增长6.8%。
6、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省召开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现场会,结合落实国务院放权文件和权力清单审核工作,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2016年辽宁经济发展的预测
(一)2016年经济发展预测的三种情景
课题组把2016年辽宁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划分为三种情景,即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三种情景的详细描述。
基准情景:国内没有巨大的自然灾害出现;我国较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实施,但有微调的迹象。工业增长弱势反弹,金融业继续平稳增长,房地产业增速有所提升,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长速度;消费规模不见明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落,但仍达到一定的增长,货物与服务净流出继续维持缓慢发展。
乐观情景:国内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出现;我国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后转向温和;工业增长平稳,但好于预期;金融业出现较快增长,房地产业平均出现5。0%左右的增长;消费规模增长保持平稳略快,固定资产投资摆脱低位增长区间后有所加快,全年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呈明显回升势头。
悲观情景:国内没有巨大的自然灾害出现;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得非常严厉;工业增长明显回落,平均增速低于1.0%;金融业增长回落,在低位徘徊,房地产业增长出现接近零或负增长;消费规模没有回归常态,出现较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维持低水平或负增长,全年货物与服务净流出继续回落。
在基准情景下,课题组预计2016年辽宁最终消费支出增长率在7.8%左右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预计全年达到3.0%左右的水平;全年货物与服务净流出将下降5.0%左右,下滑势头有所收窄。同时,课题组运用贡献率分解法结合时间序列分析和计量经济模拟等方法,分别模拟了乐观情景下、悲观情景下的相应指标情况。
2016年辽宁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实际增长率&&&&&&&
&资料来源:《辽宁统计月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二)促进2016年辽宁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认为,2016年,要促进辽宁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实现乐观情景和避免悲观情景,在全省上下认识上应做调整,这样才能对出台的对策和措施做些相应的调整和重新修订。课题组认为,以下观点应该在促进经济走势方面会起到好的推动作用。
1、应高度重视下滑的风险和衰退带来的各种冲击和系统性风险。2016年,对辽宁经济发展来说,不仅要面对继续下滑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面临微观主体加速下滑的风险和衰退带来的各种冲击以及系统性风险。为此,辽宁应在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实质性的存量调整、全面的供给侧改革以及更大幅度的需求性扩展等方面有大的做动,从而为经济周期的逆转,为“十三五”中高速经济增长的常态化打下基础。
2、应高度重视三大需求在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目前辽宁处于工业化中期后段。处于这个阶段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还应是投资和技术创新。2016年辽宁应切实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关系,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作用,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新常态促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从长期是正确的,但短期内要防止转型过猛和政策不连贯出现的系统性风险。为此,要继续重视投资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3、应千方百计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比重加大。辽宁宏观经济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比重在逐渐加大,这是经济在低迷中繁荣的萌芽,在疲软中崛起的新气象,在旧动力衰竭中新动力的形成,更是为新一轮中高速增长铸造的基础。为此,全省应在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发展方面形成合力,大力推动。
4、应高度重视人才和各级精英在辽宁经济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以往辽宁经济主要依靠大量资本投入和较高资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持续。同时,技术进步与人才应该更加受到重视,避免人才大量外流,并使其不断为辽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做出更大贡献。在这个阶段,对经济的重视就应该对人才和创新发展的重视,并将此项工作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要尽快解决投资环境建设,以及人才外流和公务员作为的问题。
5、应高度重视宏观经济下滑情况下的就业和民生问题。在经济新常态情况下,经济可以低迷,但就业和民生问题不可低迷和下滑。2016年,辽宁应在反腐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在稳定经济形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方面下达力气,特别是要在解决百姓就业和切实提高民生生活水平方面下大力气。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促进GDP实际增速的提高。其中第一产业增速基本持平的情况下,第二产业应促其尽快提高增速和第三产业大幅增长,使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始转化,为解决就业和民生问题奠定经济基础。
(三)2016年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辽宁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时期,实现辽宁经济的全面振兴,要在坚持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加减乘除法,即做好:用投资、需求、创新做加法;用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用创新驱动做乘法;用市场化程度做除法。摆脱辽宁经济发展困境,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同步实施“四个驱动”。
1、创新驱动——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而产业结构调更能助推科技创新。因此辽宁应继续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政府营造创新环境,更好服务创新创业。只有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才能够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激情,才能实现“抓住创新就是抓住发展,谋得创新就是谋得未来”这一目标。因此,各级政府要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改变原有的依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直接插手企业运营等工作方式,而应积极努力为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提供服务。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要重点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财政贴息的支持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示范引导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升级政府补贴。出台一些列政策举措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配套中介服务机构,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2015年辽宁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辽宁工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工业比重依然很高,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因此,辽宁产业结构优化迫在眉睫,必须加快辽宁传统优势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的步伐。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创新驱动辽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以实现向中高端迈进的目标。
——实施创新“引才”举措,实现 “孔雀东北飞”。提振辽宁经济,要靠创业创新,而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因此留住人才是辽宁发展的根本。辽宁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储备条件,但却留不住人才。因此,期盼“大雁北归”的同时,想办法引来“孔雀东北飞”是辽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制定财政补贴大学生创业政策、建立完善的体力智力价值分配机制等杜绝人才的流失;通过制定优惠的引进政策并打造一个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汇集到辽宁。
2、改革驱动——简政放权,继续深化改革
改革是实现辽宁经济走出低迷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在推进辽宁经济发展中曾起到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体制改革已经落后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已经出现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一直以“大政府、小市场”被广泛诟病。因此,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职能,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换。正确定位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转变管理职能,严格落实简政放权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及社会管理能力,避免过多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及时改变原有的硬性下发经济任务和指标、直接组织参与招商引资等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模式,设置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使真功夫。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就要彻底解决政府“越位”和“错位”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的职能,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首先,杜绝“越位”。政府要建立现代市场管理的理念,不直接或间接管理经济事务。即不再行政主导,直接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下达指令性经济指标、产品指标等。其次,拒绝“缺位”。政府应在公共服务功能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培养和发挥中介组织的同时要依法对其进行监管。
——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目前,辽宁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央企改革。央企在辽宁无处不在,其数量多、领域广、块头大、投资多,为了带动辽宁经济快速发展,应当以推动辽宁央企改革为突破口,引导这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切实破除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弊端,主动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在推动辽宁央企改革的过程中,辽宁应当学习和借鉴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为已经在辽落户的央企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央企及重大项目落户辽宁,创造新型的“央地对接”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市场活跃度及发展水平。
3、市场驱动——依靠市场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振兴辽宁经济的根本在于紧密依靠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并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激发市场驱动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充分激发市场的驱动力。而激发市场驱动力就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即由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坚持由市场自主选择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要不断丰富市场经济主体,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既要充分发挥辽宁国企、央企等的主导性、主体性作用,保持辽宁企业的总体市场竞争力,又要善于培育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新兴的主体,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市场活跃程度,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发展格局。
——培育和巩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受到传统的市场发展模式以及固有观念、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辽宁的市场要素培育和发展不够充分,市场体系发展不健全。必须着力培育和巩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到相应的市场领域之内,实现平等竞争,有效打破各类传统的市场垄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化和充分化,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要保持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负担,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办法,让更多市场商品的价格定价机制实现完全市场化,并根据辽宁实际情况,制定一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的税费优惠政策。充分鼓励民间资本实施创业,简化审批流程,创新监管机制,尽快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着力消除各项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
——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提高辽宁经济发展增速的有效驱动力。在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紧密围绕辽宁产业链条,合理部署推动技术创新的各种要素。要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将省内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纳入创新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其智力优势,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除此以外,在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目前,辽宁在机器人、轨道交通、石墨、航空装备、半导体装备、生物制药等领域,有一批发展基础好的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还有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创新产业平台、技术创新园区和基地。因此,为了尽快打造成熟的技术创新产业链条,应当充分依托现有的成熟模式和体系,发挥孵化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开放驱动——依托“一带一路”,助推全面开放
为全面分享“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辽宁应当实施开放驱动战略,培育国际竞争力。要以宽广的国际视野,长远的战略眼光,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把国内外优质资源高水平引进来,让辽宁的产品和技术大规模走出去,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
——大力推动辽宁核心优势产业“走出去”。辽宁具有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能源产业等技术优势,通过分享“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政策红利,让这部分优势产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是带动辽宁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有力抓手。在推动核心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辽宁应当抢抓机遇,注重合理引导投资消费,同时打造“辽宁制造”品牌,逐步提高优势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优势核心产业的产业链条,鼓励创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优势产业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当然,在推动辽宁核心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研究国际市场贸易规则,逐步将“产品输出”转化成为“产业输出”,以此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有效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为基础,巩固传统的对外贸易优势,不断培育和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进一步强化外贸在辽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作用。为了实现贸易强省的目标,应当做到如下转变: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通过实施“五大转变”,全面优化辽宁现有对外贸易格局,扭转对外贸易劣势,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
——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关键节点。辽宁有着十分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成为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之一。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布局之中,辽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辽宁省应当充分利用境内的沿海港口群及铁路、公路、民航线路,承担起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对外贸易枢纽的任务。要进一步突出区位优势,完善各货物运输交通枢纽的功能,巩固现有的运输资源优势,同时积极开拓新的运输线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外贸出口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完善对外出口贸易政策支持体系。要将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推动辽宁经济复苏的有力抓手和崭新契机,一方面为辽宁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政策支持,提高辽宁外贸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到辽宁落户发展,形成推动辽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的更多文章:
( 06:20:59)( 01:29:46)( 05:27:52)( 05:23:01)( 08:21: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地求生 数据统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