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斯驰驰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司上理财,可“保本保息”吗?

斯驰投资为您带来最给力的理财攻略
08:59来源: 网络整理
  赵先生每个月投资不多,把生活中结余的资金存进去,就能自动产生收益。日化2%的收益相比银行定存那是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根据赵先生说,这项技能还是从单位的年轻同事那学来的,原来在年轻人群体中,互联网投资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之前是月光族的小年轻们有了理财意识后,投资比一些上了年纪的成熟投资者还要老道。  时至中年,总觉得钱不够用。工资几年一涨,物价一年一涨,存在银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如何打赢财富保卫战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老李赶忙忍不住向老朋友请教,原来在斯驰平台,只要下一款手机APP,就能轻松完成投资理财的过程。斯驰投资的所有投资项目均有业内资深的专业团队把关,严格的风控措施确保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并有实力雄厚的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可以有效的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家住上海的李先生今年马上到了不惑之年,也到了压力最大的时期。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到了瓶颈期,开车连油钱都要算算,颇为辛苦。李先生的同事赵先生也处在这一阶段,每个月过的却宽裕很多。作为相识多年的老有,李先生忍不住打听了一下其中的秘密。  如今,李先生也加入了在斯驰投资理财的大军,刚起步,每个月就有两千多的收益。加油钱、菜钱、水电钱都出来了,妻子看见甜头也开始跟着投资。如今一家人的闲钱都放在斯驰。李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大学,也开始把生活费的结余放进去,一学期下来连问家里要钱的次数都少了。孩子的理财意识要从小培养,大人更不能落后,打赢财富保卫战,彻底拯救月光族,斯驰投资为您带来最给力的理财攻略。  原来赵先生一直在斯驰平台进行投资。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新型理财平台涌现,斯驰投资便是国内口碑风评较好、深受投资者信赖的一个。赵先生每个月将零花钱与剩余的资金放在斯驰投资,收益颇为可观,至少家里的菜钱是不愁了。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与之合作的机构实力强大、信用优良还要">
与之合作的机构实力强大、信用优良还要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上海驰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上海驰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上海驰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于日在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钱明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等。根据“2.5公告”,8月1日是那些已登记不满一年且尚未备案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销大限。数据统计,大约有14584家。加上此轮被宽限的1100家,约有1.57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面临8.1大限。
分享专题至:
自8月1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http://gs.)已不再公示被注销机构的登记信息。若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公告》实施以来,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在募集新规实施、保壳大限即将来临的双重压力下,私募产品备案数量明显增加。上周(7月11日-7月15日),共有1251只私募基金产品在协会登记备案,而较前一周(633只)几乎翻番。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对所谓“私募壳”的炒作已经超过理性范围,私募的壳实际上并无太多价值,因为监管层并没有禁止登记备案。
基金业协会提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信息不做实质性事前审查。公示信息不构成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能力、持续合规情况的认可,不作为基金资产安全的保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8月1日通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业内人士认为,经过此次清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事实上,若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自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实施以来,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二是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三是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藉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
“2015年,民间借贷、P2P等企业以私募基金名义进行非法融资,或者盲目注册私募基金但并无意愿开展业务,这类质量比较低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了上万家。”允能基金投资总监刘磊表示,这都是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自私募基金新规实施以来,这类注册的途径被完全堵住了,行业整体明显得到进一步规范。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的质量显著提高。
但新规发布后,注册机构也出现显著下滑。刘磊列举数据表示,从今年2月5日到目前,注册私募机构约800家,但2014年同期有1500家,2015年同期注册的有3500家。
刘磊接着指出,由于股市低迷、且当前并不是太低的点位,投资者进入意愿不强;叠加金融衍生品方面的监管依旧没有放松,一些对冲型投资者的要求无法满足,所以私募基金的注册意愿不强。
另一方面,因为私募基金都要提交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所以延缓了上半年私募基金的登记数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告》实施以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一直按规定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从未停止或暂停。对于被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业协会重申,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实缴规模约6.5万亿。
规模为零私募机构5590家 有备案资格私募机构24742家
规模为零私募机构1721家
有备案资格私募机构16494家
前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最新数据显示,仍有备案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为16494家。而在7月31日晚间,这一数字是24742家。这意味着,一夜过后,已有8248家私募机构被驱逐出列。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名下的普思资本,也在被注销之列。
数据 累计超万家私募已被注销
记者前日对比中基协官网数据发现,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机构有1721家,与7月31日晚5590家相比减少了3869家;管理人实缴资本低于注册资本25%的私募机构有3463家,与7月31日晚6970家相比减少3507家;管理人实缴资本低于100万元的私募机构有1515家,与7月31日晚4405家相比减少2890家。而据中基协公告,目前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今年2月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圈随之掀起一股“保壳”热潮。根据新规,已登记满12个月且未备案首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必须在日前备案首只基金产品;如果登记时间不满12个月,则可以延后到日前备案首只基金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就要被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
今年以来,针对私募圈的乱象,监管层先后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等多部新规予以规范。
说法 部分机构借私募之名行骗
前日,中基协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告指出,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借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
公告称,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
协会郑重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另外,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协会表示,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本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关注 明星们名下的私募有喜有忧
记者注意到,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创办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基协网站已经无法查到。该公司无备案产品,而且普思投资的一众高管均无基金从业资格。备案资料显示,普思投资于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于日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普思资本由王思聪本人100%控股。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已对22家公司作出投资,其中包括云游控股、大众点评、网鱼信息、乐视体育、汉拿山等企业。
新规之后,明星投资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歌手胡海泉在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显示已经办结法律意见书,胡海泉作为法定代表人已取得从业资格。但是监事、副总经理王昱却没有从业资格,目前也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和天津普思一样依旧存在被注销的风险。
而由演员黄晓明担任董事长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无法在基金业协会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查询到。
明星投资机构的先行者,由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章子怡、黄渤共同出资创建的Star VC,在此前也遭遇了注册办公地址无法联系,没有备案产品和唯一公开的高管任泉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三无质疑”。但是Star VC通过更换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满足了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从而在新规下安全落地。据北京青年报
  新浪科技 余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8月1日发布公告称,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8月1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已不再公示被注销机构的登记信息。
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公告》实施以来,已经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按照基金业协会的新规,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且要有备案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新浪科技查询公示系统发现,由于王思聪想要坚持普思资本家族投资的定位,不愿意对外募集资金,现在普思资本已经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此外,普思资本投资过的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也几乎全灭,这十家公司中仅有两家存活,其中一家还存在年底之前被注销的风险。
在新规之下,明星投资风潮也遭遇了一场“寒流”。黄晓明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消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
胡海泉靠成立新基金公司和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方式,躲过了这一轮的注销危机,但是注销风险并没有完全过去。而Star VC则是通过变更执行事务合伙人等方式也获得了备案。
王思聪“军团”几乎全灭
在新规颁发之后,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由于不满足备案条件,命运一直备受关注。现在基金业协会网站已经已经无法查询到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
普思资本在几天前曾发布过一则声明,称普思资本采用家族投资公司模式,所投项目资金均为自有资金,并非对外募集资金,未来也不打算通过该平台对外募集资金。普思资本溢价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管理人备案,但是鉴于普思资本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将按照规定主动放弃管理人备案资格。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普思资本说,已经单独成立了资本管理平台,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对外直接募集,已经申请获得了私募股权备案资格,高管也完全符合基金业协会对高管团队的规定和要求。
有媒体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发现,普思资本投资过的公司中,资产、投资管理的公司总共有10家,分别是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普惠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普达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昌盛四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普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朗盛二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达德厚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汇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新浪科技查询公告系统发现,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宁波朗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能查询到之外,其他的资产投资公司都被清理。这两家公司的其中一家,很可能就是普思资本所谈到的资本管理平台。
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法定代表人是普思资本董事总经理何志坚。但是基金业协会也给出醒目提醒,改管理公司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依旧有被注销危险。
而宁波朗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暂行办法实施前成立的基金为宁波朗盛二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朗盛之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是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但执行董事、风控总监平凡也被提醒无基金从业资格。
明星投资人冰火两重天
最近两年内,娱乐明星跨界投资人也成为一时热潮。新规之后,明星投资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
胡海泉在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显示已经办结法律意见书,胡海泉作为法定代表人已取得从业资格。但是监事、副总经理王昱却没有从业资格,目前也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和天津普思一样依旧存在被注销的风险。
基金业协会规定,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而由黄晓明担任董事长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新浪科技已经无法在基金业协会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查询到该公司。
明星投资机构的先行者,由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章子怡、黄渤共同出资创建的Star VC,在此前也遭遇了注册办公地址无法联系,没有备案产品和唯一公开的高管任泉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三无质疑”。
根据Star VC的中文名北京大咖联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新浪科技通过查询公示平台发现,Star VC成功度过了本次危机。
虽然任泉没有像胡海泉一样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但是Star VC通过更换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满足了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之前在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媒介经理的刘丹,2016年5月开始担任Star VC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任泉是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股东。
Star VC公示的两位高管,刘丹和段文琦都取得了从业资格。而暂行办法实施后,在今年7月,Star VC也备案了新的私募基金产品北京众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从而在新规下安全落地。
虽然注销听起来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基金业协会表示,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被注销登记的机构也依旧能重新申请登记。
“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本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每经记者 杨建
从2015年起,私募行业的监管就日趋严格。继今年5月首批空壳私募机构被清理后,第二批清理空壳私募的大限也在8月1日变为现实。截至7月31日,基金业协会统计系统还有24742家私募机构在公示系统中,然而到了8月1日,基金业协会公示系统就只有16569家私募机构了,有8173家私募机构被清理。
每经投资宝注意到,虽然前期忙于保壳的私募在7月15日前后出现一波备案高潮,但随着私募基金募集新规实施,让私募基金再度陷入发行遇冷的尴尬。据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募集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发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计发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前两周发行均破百只,尤其是7月15日的当周发行量更高达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仅发行16只。
一夜间8173家私募“消失”
据了解,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5461只。但已登记但未开展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总量的69%。这意味着空壳私募机构的数量超过三分之二。一些私募机构滥用协会登记备案信息,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对私募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于是协会提出三个期限,敦促空壳私募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管理人资格。
第一个大限就是今年的5月1日,登记满一年的“空壳”私募要求在5月1日前备案首只产品;第二个大限就是今年的8月1日,登记不到一年的“空壳”私募要求在8月1日前备案首只产品;第三个大限则是要求今年2月5日后新登记的私募要在6个月内完成首只产品的备案。同时要保住私募的“壳”还要在首次申请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之前,补提法律意见书,同时私募的高管要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而随着私募新一轮洗牌的开始,私募行业如何变革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对此有私募表示,从八条底线、私募新规,到最近正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都体现出监管部门对私募行业的关注。从近期频出的监管政策和自律行为看,私募行业的格局或将重新洗牌,新成立、规模小、投资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私募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而现有的合规私募,尤其是实力较强的私募则将因此享受到财富管理需求的大蛋糕。
对此,基金业协会在此前曾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不是“一备了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履行基金产品备案,按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协会报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等义务,避免“临时抱佛脚”似的草率登记备案,给自身经营带来后续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与基金服务机构、投资者的纠纷。
备案高潮后发行骤降93%
每经投资宝发现,从年初开始历时半年的私募“保壳”运动后,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许多私募管理人抢在大限之前备案产品,由此导致私募备案产品数量达到井喷状态。
据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已备案私募基金有41748只,其中13635只是在今年2月5日以后完成备案的。虽然现在市场不景气,私募产品不好发,但私募“保壳”的热情并未消退,平均每个月备案的私募产品数量超过2000只。尤其进入7月以来,私募更是进入备案产品的高潮,7月的单月产品备案数量就达到5133只,其中在7月15日之前备案3296只。
但随着私募基金募集新规的实施,让私募基金再度陷入发行遇冷的尴尬。据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募集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发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计发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的前两周,发行量均破100只,尤其是7月15日当周,发行量更是高达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却仅发行16只,同比减少93.82%。
而在新规之下,私募发行骤减是否会成为常态呢?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之所以发行数量大幅下降,主要源于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募集新规要求,7月15日后成立的私募基金将采用新版基金合同,备案难度有所提高,此前出现的备案高潮更多的是有私募在新规生效之前抢着突击备案的结果。随着新规执行,部分私募选择观望,所以发行遇冷只是暂时的。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导致7月15日前后私募基金发行数量差距较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15日之后新规开始正式实施,所以部分近期有发行产品计划的私募机构,均努力将产品的成立日期提到了15日之前,导致15日之前产品发行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新规实施后,产品在发行、募集等方面监管趋严,大部分有计划发行产品的机构处于观望状态,导致了15日之后产品成立相对较少。同时该人士也指出,监管层近期出台的相关制度仅会在短期内对产品的发行量造成一定影响,长期来看,私募产品的发行量其实主要取决于市场情况、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以及私募机构的募资难度等。这种私募基金发行遇冷现象只是暂时的,市场需要时间去消化,私募需要时间去适应。
Star VC变更法人和高管 任泉“退居二线”只做股东
◎每经实习记者 叶晓丹
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被“华心夫妇”的婚礼刷屏了,霍建华和林心如十年挚友蜕变挚爱,引得无数欣羨,而娱乐圈内另一对明星组合——任泉和李冰冰的动向也牵动着外界的关注。
7月10日凌晨,李冰冰晒出和任泉去看周杰伦演唱会照片,网友们纷纷调侃“咋还不在一起”、“前阵子老干部和林心如去听演唱会,今儿个你俩也一起看演唱会,有啥事儿该宣布啊”……
实际上,与霍建华和林心如的婚姻组合不同,任泉和李冰冰在相交多年后成了明星投资合伙人,目前他们正忙着更重要的事情。此前,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创办的明星风险投资基金Star VC屡遭从业资格的质疑,其中的焦点是任泉作为高管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已不符合当前的基金监管要求。
8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获悉,明星风险投资基金Star VC刚刚经历高管和法人的变更,其中高管已经由任泉变成了两位通过基金考试的人士,而新的法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大咖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大咖联盟)则成立于今年6月份,或许任泉他们眼下正在忙着处理这家新公司基金备案的事情。
Star VC变更法人和高管
据了解,Star VC成立于日,是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共同出资组建的明星风险投资机构。日,章子怡和黄渤加入Star VC,成为新合伙人。但随着私募行业的新规日益从严,此前Star VC的高管不具备证劵从业资格被外界所诟病。
按照中基协的新规,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而按照备案新规的要求,有三类空壳私募如果不在相应截至日期前备案产品,就会面临被注销资格的风险。
Star VC的中文名称是北京大咖联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北京大咖联盟)。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任泉是公司唯一公开的高管,职务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但还没有基金从业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8月1日致电Star VC品牌副总张明,其表示“该考的我们都考了,该有的我们都会有,基金从业资格我们按照国家法规来操作。”
记者随后登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官网查询得知,最新公示消息显示,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为刘丹,已具备基金从业资格。从刘丹的工作履历来看,其此前在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媒介经理,2016年5月开始在Star VC任职。
今年6月27日,Star VC的法人也发生了新变化,原本的法人为深圳市厚德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后的法人是宁波大咖联盟,其成立时间是日,法人代表是刘昊,股东是任泉。
广泛投资秒拍等8个项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公共资料整理获悉,Star VC创立以来,对外投资项目包括秒拍、韩都衣舍、坚果电影院、明星衣橱、财加、融360、每日视界、商汤科技等8个项目,涉及短视频、女性时尚电商、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现在这些项目经营状况如何?
韩都衣舍目前已获批登陆新三板,变现渠道打通。秒拍C轮融资5000万元的时候,Star VC出现在了跟投的名单之中。2014年8月那场“冰桶挑战”,让秒拍一夜爆红。2015年秒拍又开发了小咖秀。据了解,此前秒拍的估值曾达到了10亿元。
2015年5月,Star VC宣布战略入股明星衣橱,这款女性时尚电商APP在创立三年的时间中,共积累5000多万女性用户。但在今年6月份,明星衣橱一度陷入了融资不顺利又拖欠员工工资的舆论漩涡之中。
另外,Star VC于2015年4月和10月分别投资了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加”和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其中财加此前曾估值为25亿港元,同时太平洋实业以24亿港元价格收购财加96%股权收购,Star VC也间接成为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东。
从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来看,黄晓明在榜单排名第五,收入7900万元,而李冰冰名列第13,收入5500万元。任泉因早年宣布息影,专注于做投资项目,据说目前已经身价过亿。
“他们大多数都是演而优则投,有一些关系、能力和资源,这样他们的投资会带上很强的烙印,会比较倾向于原本从业的背景有关的行业。”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过,高剑峰告诉记者,“近几年明星投资大多还是在影视、娱乐这块,同质性比较严重,另外他们投资的项目和互联网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大,他们还是受制于行业的背景。”
  逾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登记 目前备案产品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
□本报记者 刘夏村
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根据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8月1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8月1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不再公示被注销机构的登记信息。
《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5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二是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三是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藉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强调,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有利于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针对2月5日前已登记且在8月1日前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公示办理状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年底前予以注销。
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质量显著提高。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元,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
  本报记者 何晓晴 广州报道
袁立志坦言,目前的规则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侧重于证券基金,未能根据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各种另类基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规则;中央层面集中监管与地方延续原来监管体制的冲突;私募基金与整个资管行业的协调发展等,这都需要未来进一步完善。
“近期,尤其是最近两周,大量存量私募机构以近乎冲刺的方式,向基金业协会报送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申请,形成了一个高潮。与此同时,基金业协会也加班加点审核,批量通过了申请。”8月1日,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立志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官网数据显示,仅7月29日,就有52家私募管理人完成登记备案。
当天,中基协在最新发布的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相关事宜的公告中也表示,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截至目前,在中基协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自协会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的质量显著提高。
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实缴规模约6.5万亿。
“8月1日到期的私募备案制,至少使三分之一的私募失去了产品发行资格。备案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意见书,基金或证券从业资格证等。”当天,广州一家私募机构董事长称。“不过,与前几个月相比7月最近一周,管理层对新产品的批复有所放松,业界有几个朋友收到了新产品的核准。”
袁立志表示,对于大型成熟的私募机构或者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来说,满足上述要求并不困难,但对于许多成立不久、尚不成熟的小型民营私募机构来说,有较大压力。主要困难包括运作不规范、基本条件欠缺、募资困难。此外,今年以来各地冻结投资类工商注册的政策也加大了操作困难。
7月334家获准登记
当天,中基协官网统计数据表明,就在过去的7月份,当月备案登记私募管理人累计已达334家,占公告出台后备案私募数量之比超过四成。
“新规实施后,虽然较之前在审核上趋于严格,但只要申请人按照协会的要求准备好申请材料,在公司的运营和投资上操作合规,则不影响正常备案。” 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称。
另据中基协官网统计数据表明,截至8月1日,在已登记私募管理人中,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有4309家;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共有1721家。
对此,中基协8月1日也强调,按照《公告》要求,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将被注销。协会特别提醒相关机构登记后做好及时展业的筹划安排。
袁立志称,此前既未报送法律意见书也未提出产品备案申请的机构,在8月1日被注销登记。而对于已提出申请尚未完成审核的机构,协会已公告给予宽限期,直至今年年底。
“目前,中基协官网显示的管理规模为零的四千多家机构,应该就是这批手续尚未完成的机构,预计今后会陆续完成手续。” 袁立志认为。
当天,协会亦重申,依据《公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公告》实施以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一直按规定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从未停止或暂停。
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该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在8月1日前已经提交法律意见书,并已申请产品备案,但尚未通过的私募管理人,中基协也并未“一刀切”的严格执行未完成产品备案即注销的标准,而是公示了以下三种情形,即已经提交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申请,但均尚未通过;法律意见书已经通过,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法律意见书已经通过,未显示产品备案正在办理。
“不过,此类私募管理人的未来并不明朗,因为按协会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于未完成产品备案的管理人,中基协依然有可能随时注销登记,除非中基协另有公告变更此项规则。”对此,上述业内人士称。
8月1日,中基协也强调,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协会郑重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产品发行难度增加
当天,明曜投资一位负责人直言,私募备案制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剔清过去两年里形成的一些乱象,可以说,国内私募基金业正式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入到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最终是有利于行业中长期的发展壮大、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国内资本市场法制化、健康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今年以来的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和进一步完善,私募产品备案趋于严格,门槛有所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增强,短期内私募产品发行的难度有些增加,私募机构需要加强法规学习和适应。”该负责人称。
李春瑜也称,不可否认,包括法律意见书、人力合规成本在内的行业合规成本将有所增加,但并不是不能承受。相反,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净化行业环境,吸引长期资本注意。
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认为,2014年私募登记备案制实施以来,由于当时协会对备案私募并未做出严格规定,大批量的私募机构获得了私募牌照,其中不乏一些从事与投资不相关业务的机构,甚至有部分机构拿着协会颁发的牌照作为协会的信用背书去欺骗投资者,最终导致了众多行业乱象的产生。
此次清壳行动将大部分“不务正业”机构的管理人牌照注销,减小了投资者筛选机构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从产品备案上来看,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7月15日新规实施后,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数量达到了3027只(包括证券类和股权类)。
另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7月私募基金全部产品发行规模合计为43.32亿元,较6月发行规模104.03亿元相比,环比大幅缩水近六成。
“现阶段,行业面临监管加强和A股大环境低迷,导致产品发行周期延长,募集规模亦受到影响。” 李春瑜表示。
此外,袁立志坦言,目前的规则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侧重于证券基金,未能根据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各种另类基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规则;中央层面集中监管与地方延续原来监管体制的冲突;私募基金与整个资管行业的协调发展等,这都需要未来进一步完善。还有,目前运动式的集中治理也需要及时转变为持续长效监管。
  编者按:证券市场越来越收紧的监管趋势已然明确,与之相关的市场主体也渐渐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8月1日逾八千家私募机构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则是这种压力最直接的注脚。虽然短期来说这种看似粗暴的方式令市场感到忧心忡忡,但长期而言,A股市场正是亟需这样雷厉风行的监管手段。(郑世凤)
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8月1日,对私募行业来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日子,大浪淘沙,空壳私募迎来了一次监管大清理。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当日晚间的公示信息显示,目前仍有备案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为16494家,相较于7月31日晚间的24742家减少达8248家。也就是说,只一夜过后,就有三成原已登记的私募机构被驱逐出了“正规军”行列。
而除了清理空壳公司外,目前整个私募行业都在经历着“最严监管”的洗礼。7月15日《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业内称之为募集新规)正式生效,7月18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业内称之为资管新规)接续出台,这些都强烈拨动着私募机构及私募人士的神经。
在有些私募人士看来,严格的监管有效促进了私募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发展,但也有的小型私募人士则认为,监管过严已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投资的热情。
过万家私募遭清理
8月1日下午,基金业协会公告称,按照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第二阶段,即8月1日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若加上5月1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其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自《公告》实施以来,已累计有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截至目前,仍具有备案登记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约为1.65万家,相较而言,注销比例已经超过60%。“如果说前两年是私募基金踩上‘风火轮’的两年,那么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去伪存精的‘淘沙’年。”
“空壳私募清理是中国私募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客观上能够提升已取得私募登记机构的含金量,在私募产品、人员业务要求和法律合规上提出准入门槛,也能够起到保护合格投资人的作用”,证大集团私募投资总监谈佳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基金业协会也在公告中称,清理整顿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具体现象则包括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甚至非法集资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因此,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小私募热情受影响
“不过不可否认,短期内私募行业受政策影响,必将有一定的波动,也可能因此影响投资操作,进而影响市场”,上海一家中型私募总经理表示。
在其看来,在监管新政和“保壳”大限叠加之下,大型私募可能受影响小些,但中小型私募大多会因此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产品、投资等方向上的调整,如想保壳的按要求抓紧补交材料,想发结构化产品的放弃发行或改变产品方案,投顾产品改为争取自主发行,投研队伍小的抓紧时间招人或寻求变通方案等等。
上述应对方式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中小型私募的运营成本,这让很多私募人士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毕竟在他们看来,既然看不到发展壮大的希望,还不如自己私下里炒炒股票。
“最近接触了几位同行,大家都忙着‘应付’监管新政,但由于新规缺少明确细则,大家的理解也是靠推测。目前来看,直接的冲击还没有出现,按基金业协会的意思还有两类私募机构超过4000家需要清理,这些阴影确实有些影响心情和投资热情,加上市场有转弱的趋势,加仓意愿较低,减仓意愿增强。”上述私募公司总经理坦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多家私募的调查了解,相较于上个月,目前私募机构的看多情绪的确有所降低,对本月抱乐观态度的私募已为数不多。
而目前来看,私募行业监管是否也影响到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情绪还不确定。但此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明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会将私募动向作为投资的一个参考指标,因为私募资金运作灵活,对市场走势影响不容小觑。
事实上,从7月27日至8月1日,沪深两市已有近4个交易日表现不振,前者累计跌幅超过3%,后者累计跌幅超过6%。这让投资者对监管层近期在各资管行业力推的“从严监管”,与市场走弱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联想。
对此,关于私募方面,深圳市融智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李春瑜还是认为,长期来看,从严监管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净化后的私募行业有利于长期资金关注和参与。
另一位上海私募人士则认为,客观地说,市场近期下跌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私募监管。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现在市场上有一些还没有清盘的私募基金,大多是在去年上半年成立的,那么一年或一年半的产品期限,目前到期不少,自然会形成一些抛盘。
此外,诸如私募监管新规中对投顾的要求提出“3+3”,即需要三位有三年以上可追溯投资业绩的投资经理,这一条使得即将到期的投顾产品只敢做“减法”,同时不敢吸收增量资金。这也难免让这些私募产品吸纳增量资金的能力受限,从而影响他们的做多动能。 (编辑:郑世凤)
  ■本报记者 赵学毅
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告,自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来,两次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8月1日注销了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机构。
基金业协会表示,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二是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三是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藉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基金业协会强调,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有利于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基金业协会重申,依据《公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公告》实施以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一直按规定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从未停止或暂停。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此外,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业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
目前,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的质量显著提高。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元,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按照《公告》要求,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将被注销。基金业协会特别提醒相关机构登记后做好及时展业的筹划安排。
基金业协会还表示,下一步将抓紧建设行业信用积累和失信约束机制,全面覆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私募基金产品和基金从业人员三个方面,为有信誉的基金管理人赢得社会公信和行业信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基金业协会将尽快完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和分类公示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自律管理的规则体系,营造规范、诚信、创新的私募行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行业人士:目前符合投顾要求的私募机构不多
昨日是《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实施以来第二阶段不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登记的大限之日。当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告称,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公告》实施以来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基协称,被注销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基协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
据了解,目前在中基协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元,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
近一月来,私募基金募集新规、资管业务运作新规的先后施行,以及中基协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的规范,使私募机构忙着做各种调整,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
“虽然我们已经按要求备案了产品,也保住了私募牌照,但资管运作新规针对投顾的要求,让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投顾业务只能暂时停下了。”上海一家通过登记备案的私募机构人士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原来我们做投顾的时候,走券商或期货公司通道发产品非常简单,现如今我们只能自己发产品了。我们要一边学习新规,一边寻找新的出路。”
在不少私募机构看来,8月1日之前通过中基协登记备案也只是暂时轻松了一些,资管运作新规中对投顾的严格要求成了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展业面临的新问题。一些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反映,这也给期货公司资管通道业务造成了影响。
“私募监管趋严后,对类似通道性质的资管业务的影响很大,不只是结构化产品杠杆降低的问题,还有就是现在通过中基协登记备案的私募机构数量减了不少。”申银万国期货资管业务总部产品总监董海洲说:“现在大多数投顾都已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但并不是所有投顾都满足‘拥有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等条件。”
长江期货机构客户部总经理李令强也认为,产品杠杆倍数调低对期货公司资管通道业务确有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资管运作新规对投顾的要求更严格,符合该要求且能做投顾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变得更少了。
“中基协对私募机构的规范和资管运作新规对投顾的规定,剔除了一批不符合要求的投顾。很多私募机构虽已通过中基协登记备案,但他们并不都是中基协会员,那些不是中基协会员的私募就不能开展投顾业务。而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是顾问型投资产品,包括期货公司的一些资管产品。”李令强表示,因此虽然目前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一万多家,但完全符合投顾条件的不多,“新规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很大,现在包括期货公司、券商等在内资管通道业务都比较难做”。
李令强同时表示,资管运作新规有助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但大家对其中的投顾要求(比如具有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证券、期货投资管理业绩)的理解还不统一,希望中基协能进一步进行说明。
规模为零私募机构5590家 有备案资格私募机构24742家
规模为零私募机构1721家
有备案资格私募机构16494家
前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最新数据显示,仍有备案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为16494家。而在7月31日晚间,这一数字是24742家。这意味着,一夜过后,已有8248家私募机构被驱逐出列。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名下的普思资本,也在被注销之列。
数据 累计超万家私募已被注销
记者前日对比中基协官网数据发现,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机构有1721家,与7月31日晚5590家相比减少了3869家;管理人实缴资本低于注册资本25%的私募机构有3463家,与7月31日晚6970家相比减少3507家;管理人实缴资本低于100万元的私募机构有1515家,与7月31日晚4405家相比减少2890家。而据中基协公告,目前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今年2月5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圈随之掀起一股“保壳”热潮。根据新规,已登记满12个月且未备案首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必须在日前备案首只基金产品;如果登记时间不满12个月,则可以延后到日前备案首只基金产品。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就要被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
今年以来,针对私募圈的乱象,监管层先后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合同指引》等多部新规予以规范。
说法 部分机构借私募之名行骗
前日,中基协发布《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相关事宜的公告》,公告指出,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借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
公告称,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
协会郑重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另外,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协会表示,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本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关注 明星们名下的私募有喜有忧
记者注意到,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创办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在中基协网站已经无法查到。该公司无备案产品,而且普思投资的一众高管均无基金从业资格。备案资料显示,普思投资于日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于日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普思资本由王思聪本人100%控股。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已对22家公司作出投资,其中包括云游控股、大众点评、网鱼信息、乐视体育、汉拿山等企业。
新规之后,明星投资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歌手胡海泉在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显示已经办结法律意见书,胡海泉作为法定代表人已取得从业资格。但是监事、副总经理王昱却没有从业资格,目前也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和天津普思一样依旧存在被注销的风险。
而由演员黄晓明担任董事长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无法在基金业协会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查询到。
明星投资机构的先行者,由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章子怡、黄渤共同出资创建的Star VC,在此前也遭遇了注册办公地址无法联系,没有备案产品和唯一公开的高管任泉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三无质疑”。但是Star VC通过更换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满足了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从而在新规下安全落地。据北京青年报
  新浪科技 余一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8月1日发布公告称,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8月1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已不再公示被注销机构的登记信息。
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公告》实施以来,已经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按照基金业协会的新规,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且要有备案的首只私募基金产品。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国民老公”王思聪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新浪科技查询公示系统发现,由于王思聪想要坚持普思资本家族投资的定位,不愿意对外募集资金,现在普思资本已经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此外,普思资本投资过的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也几乎全灭,这十家公司中仅有两家存活,其中一家还存在年底之前被注销的风险。
在新规之下,明星投资风潮也遭遇了一场“寒流”。黄晓明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消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
胡海泉靠成立新基金公司和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方式,躲过了这一轮的注销危机,但是注销风险并没有完全过去。而Star VC则是通过变更执行事务合伙人等方式也获得了备案。
王思聪“军团”几乎全灭
在新规颁发之后,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由于不满足备案条件,命运一直备受关注。现在基金业协会网站已经已经无法查询到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
普思资本在几天前曾发布过一则声明,称普思资本采用家族投资公司模式,所投项目资金均为自有资金,并非对外募集资金,未来也不打算通过该平台对外募集资金。普思资本溢价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管理人备案,但是鉴于普思资本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将按照规定主动放弃管理人备案资格。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普思资本说,已经单独成立了资本管理平台,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对外直接募集,已经申请获得了私募股权备案资格,高管也完全符合基金业协会对高管团队的规定和要求。
有媒体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发现,普思资本投资过的公司中,资产、投资管理的公司总共有10家,分别是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普惠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普达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昌盛四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横琴普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普思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朗盛二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达德厚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汇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新浪科技查询公告系统发现,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宁波朗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还能查询到之外,其他的资产投资公司都被清理。这两家公司的其中一家,很可能就是普思资本所谈到的资本管理平台。
天津普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日,法定代表人是普思资本董事总经理何志坚。但是基金业协会也给出醒目提醒,改管理公司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依旧有被注销危险。
而宁波朗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暂行办法实施前成立的基金为宁波朗盛二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朗盛之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是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但执行董事、风控总监平凡也被提醒无基金从业资格。
明星投资人冰火两重天
最近两年内,娱乐明星跨界投资人也成为一时热潮。新规之后,明星投资人的命运也是大不一样。
胡海泉在暂行办法实施后成立的基金—北京海纳百泉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显示已经办结法律意见书,胡海泉作为法定代表人已取得从业资格。但是监事、副总经理王昱却没有从业资格,目前也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和天津普思一样依旧存在被注销的风险。
基金业协会规定,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而由黄晓明担任董事长的北京明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新浪科技已经无法在基金业协会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查询到该公司。
明星投资机构的先行者,由任泉、黄晓明、李冰冰、章子怡、黄渤共同出资创建的Star VC,在此前也遭遇了注册办公地址无法联系,没有备案产品和唯一公开的高管任泉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三无质疑”。
根据Star VC的中文名北京大咖联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新浪科技通过查询公示平台发现,Star VC成功度过了本次危机。
虽然任泉没有像胡海泉一样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但是Star VC通过更换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方式,满足了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之前在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媒介经理的刘丹,2016年5月开始担任Star VC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任泉是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股东。
Star VC公示的两位高管,刘丹和段文琦都取得了从业资格。而暂行办法实施后,在今年7月,Star VC也备案了新的私募基金产品北京众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从而在新规下安全落地。
虽然注销听起来是件很恐怖的事情,但是基金业协会表示,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被注销登记的机构也依旧能重新申请登记。
“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本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每经记者 杨建
从2015年起,私募行业的监管就日趋严格。继今年5月首批空壳私募机构被清理后,第二批清理空壳私募的大限也在8月1日变为现实。截至7月31日,基金业协会统计系统还有24742家私募机构在公示系统中,然而到了8月1日,基金业协会公示系统就只有16569家私募机构了,有8173家私募机构被清理。
每经投资宝注意到,虽然前期忙于保壳的私募在7月15日前后出现一波备案高潮,但随着私募基金募集新规实施,让私募基金再度陷入发行遇冷的尴尬。据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募集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发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计发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前两周发行均破百只,尤其是7月15日的当周发行量更高达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仅发行16只。
一夜间8173家私募“消失”
据了解,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5461只。但已登记但未开展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1.7万家,占已登记私募总量的69%。这意味着空壳私募机构的数量超过三分之二。一些私募机构滥用协会登记备案信息,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对私募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于是协会提出三个期限,敦促空壳私募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管理人资格。
第一个大限就是今年的5月1日,登记满一年的“空壳”私募要求在5月1日前备案首只产品;第二个大限就是今年的8月1日,登记不到一年的“空壳”私募要求在8月1日前备案首只产品;第三个大限则是要求今年2月5日后新登记的私募要在6个月内完成首只产品的备案。同时要保住私募的“壳”还要在首次申请备案私募基金产品之前,补提法律意见书,同时私募的高管要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而随着私募新一轮洗牌的开始,私募行业如何变革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对此有私募表示,从八条底线、私募新规,到最近正征求意见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都体现出监管部门对私募行业的关注。从近期频出的监管政策和自律行为看,私募行业的格局或将重新洗牌,新成立、规模小、投资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的私募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而现有的合规私募,尤其是实力较强的私募则将因此享受到财富管理需求的大蛋糕。
对此,基金业协会在此前曾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不是“一备了之”,私募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履行基金产品备案,按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向协会报告更新季度、年度和重大事项信息等义务,避免“临时抱佛脚”似的草率登记备案,给自身经营带来后续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与基金服务机构、投资者的纠纷。
备案高潮后发行骤降93%
每经投资宝发现,从年初开始历时半年的私募“保壳”运动后,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许多私募管理人抢在大限之前备案产品,由此导致私募备案产品数量达到井喷状态。
据基金业协会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已备案私募基金有41748只,其中13635只是在今年2月5日以后完成备案的。虽然现在市场不景气,私募产品不好发,但私募“保壳”的热情并未消退,平均每个月备案的私募产品数量超过2000只。尤其进入7月以来,私募更是进入备案产品的高潮,7月的单月产品备案数量就达到5133只,其中在7月15日之前备案3296只。
但随着私募基金募集新规的实施,让私募基金再度陷入发行遇冷的尴尬。据格上理财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募集新规实施后,私募基金发行量不及前一周的10%。7月私募共计发行463只基金,其中在7月的前两周,发行量均破100只,尤其是7月15日当周,发行量更是高达259只,而到了7月最后一周却仅发行16只,同比减少93.82%。
而在新规之下,私募发行骤减是否会成为常态呢?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私募基金之所以发行数量大幅下降,主要源于中国基金业协会私募募集新规要求,7月15日后成立的私募基金将采用新版基金合同,备案难度有所提高,此前出现的备案高潮更多的是有私募在新规生效之前抢着突击备案的结果。随着新规执行,部分私募选择观望,所以发行遇冷只是暂时的。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导致7月15日前后私募基金发行数量差距较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15日之后新规开始正式实施,所以部分近期有发行产品计划的私募机构,均努力将产品的成立日期提到了15日之前,导致15日之前产品发行数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新规实施后,产品在发行、募集等方面监管趋严,大部分有计划发行产品的机构处于观望状态,导致了15日之后产品成立相对较少。同时该人士也指出,监管层近期出台的相关制度仅会在短期内对产品的发行量造成一定影响,长期来看,私募产品的发行量其实主要取决于市场情况、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以及私募机构的募资难度等。这种私募基金发行遇冷现象只是暂时的,市场需要时间去消化,私募需要时间去适应。
Star VC变更法人和高管 任泉“退居二线”只做股东
◎每经实习记者 叶晓丹
这两天,整个朋友圈都被“华心夫妇”的婚礼刷屏了,霍建华和林心如十年挚友蜕变挚爱,引得无数欣羨,而娱乐圈内另一对明星组合——任泉和李冰冰的动向也牵动着外界的关注。
7月10日凌晨,李冰冰晒出和任泉去看周杰伦演唱会照片,网友们纷纷调侃“咋还不在一起”、“前阵子老干部和林心如去听演唱会,今儿个你俩也一起看演唱会,有啥事儿该宣布啊”……
实际上,与霍建华和林心如的婚姻组合不同,任泉和李冰冰在相交多年后成了明星投资合伙人,目前他们正忙着更重要的事情。此前,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创办的明星风险投资基金Star VC屡遭从业资格的质疑,其中的焦点是任泉作为高管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已不符合当前的基金监管要求。
8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获悉,明星风险投资基金Star VC刚刚经历高管和法人的变更,其中高管已经由任泉变成了两位通过基金考试的人士,而新的法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大咖联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大咖联盟)则成立于今年6月份,或许任泉他们眼下正在忙着处理这家新公司基金备案的事情。
Star VC变更法人和高管
据了解,Star VC成立于日,是由任泉、李冰冰、黄晓明共同出资组建的明星风险投资机构。日,章子怡和黄渤加入Star VC,成为新合伙人。但随着私募行业的新规日益从严,此前Star VC的高管不具备证劵从业资格被外界所诟病。
按照中基协的新规,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而按照备案新规的要求,有三类空壳私募如果不在相应截至日期前备案产品,就会面临被注销资格的风险。
Star VC的中文名称是北京大咖联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北京大咖联盟)。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任泉是公司唯一公开的高管,职务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但还没有基金从业资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8月1日致电Star VC品牌副总张明,其表示“该考的我们都考了,该有的我们都会有,基金从业资格我们按照国家法规来操作。”
记者随后登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官网查询得知,最新公示消息显示,公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为刘丹,已具备基金从业资格。从刘丹的工作履历来看,其此前在上海强胜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担任媒介经理,2016年5月开始在Star VC任职。
今年6月27日,Star VC的法人也发生了新变化,原本的法人为深圳市厚德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后的法人是宁波大咖联盟,其成立时间是日,法人代表是刘昊,股东是任泉。
广泛投资秒拍等8个项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公共资料整理获悉,Star VC创立以来,对外投资项目包括秒拍、韩都衣舍、坚果电影院、明星衣橱、财加、融360、每日视界、商汤科技等8个项目,涉及短视频、女性时尚电商、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广泛领域。现在这些项目经营状况如何?
韩都衣舍目前已获批登陆新三板,变现渠道打通。秒拍C轮融资5000万元的时候,Star VC出现在了跟投的名单之中。2014年8月那场“冰桶挑战”,让秒拍一夜爆红。2015年秒拍又开发了小咖秀。据了解,此前秒拍的估值曾达到了10亿元。
2015年5月,Star VC宣布战略入股明星衣橱,这款女性时尚电商APP在创立三年的时间中,共积累5000多万女性用户。但在今年6月份,明星衣橱一度陷入了融资不顺利又拖欠员工工资的舆论漩涡之中。
另外,Star VC于2015年4月和10月分别投资了互联网金融平台“财加”和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其中财加此前曾估值为25亿港元,同时太平洋实业以24亿港元价格收购财加96%股权收购,Star VC也间接成为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东。
从2015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排行榜来看,黄晓明在榜单排名第五,收入7900万元,而李冰冰名列第13,收入5500万元。任泉因早年宣布息影,专注于做投资项目,据说目前已经身价过亿。
“他们大多数都是演而优则投,有一些关系、能力和资源,这样他们的投资会带上很强的烙印,会比较倾向于原本从业的背景有关的行业。”中略资本创始合伙人高剑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过,高剑峰告诉记者,“近几年明星投资大多还是在影视、娱乐这块,同质性比较严重,另外他们投资的项目和互联网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大,他们还是受制于行业的背景。”
  逾万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登记 目前备案产品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
□本报记者 刘夏村
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根据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8月1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8月1日起,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平台不再公示被注销机构的登记信息。
《公告》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5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自该公告发布之日起,已登记不满12个月且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8月1日前仍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注销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表示,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二是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三是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藉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强调,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有利于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针对2月5日前已登记且在8月1日前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公示办理状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年底前予以注销。
目前,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质量显著提高。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元,实缴规模约6.5万亿元。
  本报记者 何晓晴 广州报道
袁立志坦言,目前的规则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侧重于证券基金,未能根据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各种另类基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规则;中央层面集中监管与地方延续原来监管体制的冲突;私募基金与整个资管行业的协调发展等,这都需要未来进一步完善。
“近期,尤其是最近两周,大量存量私募机构以近乎冲刺的方式,向基金业协会报送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申请,形成了一个高潮。与此同时,基金业协会也加班加点审核,批量通过了申请。”8月1日,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立志律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官网数据显示,仅7月29日,就有52家私募管理人完成登记备案。
当天,中基协在最新发布的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相关事宜的公告中也表示,日,第二阶段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加上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期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目前已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截至目前,在中基协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自协会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发布后新登记机构超过800家,机构登记的质量显著提高。
在所有登记机构中,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超过1.2万家,备案私募基金产品超过4万只,认缴规模约7.8万亿,实缴规模约6.5万亿。
“8月1日到期的私募备案制,至少使三分之一的私募失去了产品发行资格。备案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意见书,基金或证券从业资格证等。”当天,广州一家私募机构董事长称。“不过,与前几个月相比7月最近一周,管理层对新产品的批复有所放松,业界有几个朋友收到了新产品的核准。”
袁立志表示,对于大型成熟的私募机构或者政府背景的引导基金来说,满足上述要求并不困难,但对于许多成立不久、尚不成熟的小型民营私募机构来说,有较大压力。主要困难包括运作不规范、基本条件欠缺、募资困难。此外,今年以来各地冻结投资类工商注册的政策也加大了操作困难。
7月334家获准登记
当天,中基协官网统计数据表明,就在过去的7月份,当月备案登记私募管理人累计已达334家,占公告出台后备案私募数量之比超过四成。
“新规实施后,虽然较之前在审核上趋于严格,但只要申请人按照协会的要求准备好申请材料,在公司的运营和投资上操作合规,则不影响正常备案。” 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称。
另据中基协官网统计数据表明,截至8月1日,在已登记私募管理人中,管理规模为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有4309家;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共有1721家。
对此,中基协8月1日也强调,按照《公告》要求,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仍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将被注销。协会特别提醒相关机构登记后做好及时展业的筹划安排。
袁立志称,此前既未报送法律意见书也未提出产品备案申请的机构,在8月1日被注销登记。而对于已提出申请尚未完成审核的机构,协会已公告给予宽限期,直至今年年底。
“目前,中基协官网显示的管理规模为零的四千多家机构,应该就是这批手续尚未完成的机构,预计今后会陆续完成手续。” 袁立志认为。
当天,协会亦重申,依据《公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公告》实施以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一直按规定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从未停止或暂停。
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为便利被注销机构查阅其登记的历史信息,自注销之日起的6个月内,被注销机构仍可通过注销之前的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用户端,查询及下载该机构的相关申请材料。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在8月1日前已经提交法律意见书,并已申请产品备案,但尚未通过的私募管理人,中基协也并未“一刀切”的严格执行未完成产品备案即注销的标准,而是公示了以下三种情形,即已经提交法律意见书和产品备案申请,但均尚未通过;法律意见书已经通过,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法律意见书已经通过,未显示产品备案正在办理。
“不过,此类私募管理人的未来并不明朗,因为按协会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对于未完成产品备案的管理人,中基协依然有可能随时注销登记,除非中基协另有公告变更此项规则。”对此,上述业内人士称。
8月1日,中基协也强调,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协会郑重提醒相关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尽快完成登记备案工作,针对无法满足《公告》相关要求的机构,协会将于2016年底前予以注销。
产品发行难度增加
当天,明曜投资一位负责人直言,私募备案制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剔清过去两年里形成的一些乱象,可以说,国内私募基金业正式从野蛮生长阶段转入到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最终是有利于行业中长期的发展壮大、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国内资本市场法制化、健康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今年以来的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和进一步完善,私募产品备案趋于严格,门槛有所提高,信息公开程度增强,短期内私募产品发行的难度有些增加,私募机构需要加强法规学习和适应。”该负责人称。
李春瑜也称,不可否认,包括法律意见书、人力合规成本在内的行业合规成本将有所增加,但并不是不能承受。相反,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净化行业环境,吸引长期资本注意。
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认为,2014年私募登记备案制实施以来,由于当时协会对备案私募并未做出严格规定,大批量的私募机构获得了私募牌照,其中不乏一些从事与投资不相关业务的机构,甚至有部分机构拿着协会颁发的牌照作为协会的信用背书去欺骗投资者,最终导致了众多行业乱象的产生。
此次清壳行动将大部分“不务正业”机构的管理人牌照注销,减小了投资者筛选机构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从产品备案上来看,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7月15日新规实施后,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数量达到了3027只(包括证券类和股权类)。
另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7月私募基金全部产品发行规模合计为43.32亿元,较6月发行规模104.03亿元相比,环比大幅缩水近六成。
“现阶段,行业面临监管加强和A股大环境低迷,导致产品发行周期延长,募集规模亦受到影响。” 李春瑜表示。
此外,袁立志坦言,目前的规则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侧重于证券基金,未能根据股权基金、创投基金和各种另类基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规则;中央层面集中监管与地方延续原来监管体制的冲突;私募基金与整个资管行业的协调发展等,这都需要未来进一步完善。还有,目前运动式的集中治理也需要及时转变为持续长效监管。
  编者按:证券市场越来越收紧的监管趋势已然明确,与之相关的市场主体也渐渐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压力。8月1日逾八千家私募机构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则是这种压力最直接的注脚。虽然短期来说这种看似粗暴的方式令市场感到忧心忡忡,但长期而言,A股市场正是亟需这样雷厉风行的监管手段。(郑世凤)
本报记者 王丹 上海报道
8月1日,对私募行业来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日子,大浪淘沙,空壳私募迎来了一次监管大清理。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当日晚间的公示信息显示,目前仍有备案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为16494家,相较于7月31日晚间的24742家减少达8248家。也就是说,只一夜过后,就有三成原已登记的私募机构被驱逐出了“正规军”行列。
而除了清理空壳公司外,目前整个私募行业都在经历着“最严监管”的洗礼。7月15日《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业内称之为募集新规)正式生效,7月18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业内称之为资管新规)接续出台,这些都强烈拨动着私募机构及私募人士的神经。
在有些私募人士看来,严格的监管有效促进了私募行业向更加规范化发展,但也有的小型私募人士则认为,监管过严已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投资的热情。
过万家私募遭清理
8月1日下午,基金业协会公告称,按照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要求,第二阶段,即8月1日有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若加上5月1日第一阶段被注销机构以及其间主动申请注销登记的机构,自《公告》实施以来,已累计有超过1万家机构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截至目前,仍具有备案登记资格的私募机构数量约为1.65万家,相较而言,注销比例已经超过60%。“如果说前两年是私募基金踩上‘风火轮’的两年,那么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去伪存精的‘淘沙’年。”
“空壳私募清理是中国私募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客观上能够提升已取得私募登记机构的含金量,在私募产品、人员业务要求和法律合规上提出准入门槛,也能够起到保护合格投资人的作用”,证大集团私募投资总监谈佳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基金业协会也在公告中称,清理整顿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具体现象则包括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甚至非法集资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因此,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
小私募热情受影响
“不过不可否认,短期内私募行业受政策影响,必将有一定的波动,也可能因此影响投资操作,进而影响市场”,上海一家中型私募总经理表示。
在其看来,在监管新政和“保壳”大限叠加之下,大型私募可能受影响小些,但中小型私募大多会因此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产品、投资等方向上的调整,如想保壳的按要求抓紧补交材料,想发结构化产品的放弃发行或改变产品方案,投顾产品改为争取自主发行,投研队伍小的抓紧时间招人或寻求变通方案等等。
上述应对方式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中小型私募的运营成本,这让很多私募人士开始考虑要不要继续从事这个行业,毕竟在他们看来,既然看不到发展壮大的希望,还不如自己私下里炒炒股票。
“最近接触了几位同行,大家都忙着‘应付’监管新政,但由于新规缺少明确细则,大家的理解也是靠推测。目前来看,直接的冲击还没有出现,按基金业协会的意思还有两类私募机构超过4000家需要清理,这些阴影确实有些影响心情和投资热情,加上市场有转弱的趋势,加仓意愿较低,减仓意愿增强。”上述私募公司总经理坦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对多家私募的调查了解,相较于上个月,目前私募机构的看多情绪的确有所降低,对本月抱乐观态度的私募已为数不多。
而目前来看,私募行业监管是否也影响到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情绪还不确定。但此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明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会将私募动向作为投资的一个参考指标,因为私募资金运作灵活,对市场走势影响不容小觑。
事实上,从7月27日至8月1日,沪深两市已有近4个交易日表现不振,前者累计跌幅超过3%,后者累计跌幅超过6%。这让投资者对监管层近期在各资管行业力推的“从严监管”,与市场走弱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程度的联想。
对此,关于私募方面,深圳市融智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李春瑜还是认为,长期来看,从严监管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净化后的私募行业有利于长期资金关注和参与。
另一位上海私募人士则认为,客观地说,市场近期下跌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私募监管。只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现在市场上有一些还没有清盘的私募基金,大多是在去年上半年成立的,那么一年或一年半的产品期限,目前到期不少,自然会形成一些抛盘。
此外,诸如私募监管新规中对投顾的要求提出“3+3”,即需要三位有三年以上可追溯投资业绩的投资经理,这一条使得即将到期的投顾产品只敢做“减法”,同时不敢吸收增量资金。这也难免让这些私募产品吸纳增量资金的能力受限,从而影响他们的做多动能。 (编辑:郑世凤)
  ■本报记者 赵学毅
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公告,自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来,两次累计超过1万家机构已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其中8月1日注销了超过7800家既未提交法律意见书也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机构。
基金业协会表示,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在私募机构登记备案前期也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等问题。一是部分机构盲目登记,实际并无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真实意愿;二是部分机构没有基本展业能力,不具备基本的从业人员、营业场所、资本金等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或条件,长期募集不到资金或未受聘成为投资管理人;三是部分机构借私募基金之名,从事P2P、民间借贷、担保等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或利益冲突的业务。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假藉私募基金的名义招摇撞骗,欺诈公众。前期大量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长期未真实展业、“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影响了私募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基金业协会强调,两个阶段的注销工作将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私募基金行业机构的规范运作水平,有利于保障合法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声誉,对行业发展起到“扶优限劣”的作用。基金业协会重申,依据《公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工作,不是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公告》实施以来,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一直按规定正常开展,相关工作从未停止或暂停。被注销登记的机构若有真实业务需要,可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和《公告》的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此外,针对日前已登记,且在日前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申请或提交首只私募基金产品备案申请、正在办理过程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业协会将适当顺延办理时间,并将公示办理状态。
目前,在基金业协会登记并公示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超过1.6万家,其中《公告》发布后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驰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