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桑德新环卫待遇怎么样市场空间待释放?

中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四亿吨 环卫市场大幕开启_中国网
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四亿吨
距离环保部要求的9月底全面完成“装、树、联”任务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政府环境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城市垃圾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特别是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与此同时,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2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资料图:受长江上游强降雨影响,长江重庆段江面上出现大量垃圾。周毅 摄
城市垃圾治理将迎技术革命
“我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大于两亿吨;还有1500多个县城产生了接近0.7亿吨的垃圾;至于村镇垃圾方面,由于村镇数量太分散,暂无准确统计数据。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四亿吨以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在近日召开的2017(第五届)城市垃圾热点论坛上指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频发。为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目标,推动环保设施改造升级,环保部部署了“装、树、联”任务,即依法依规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烧炉运行数据、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并要求垃圾焚烧企业于日前全面完成。
如今,“装、树、联”任务即将收官。环保部近日通报,截至8月23日,全国246家已建成垃圾焚烧企业中,除去已关停、即将关停和半年内技改的10家企业,有176家完成“装、树、联”工作,完成率74.58%。
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焚烧、填埋或者生物处理技术路线都面临一些问题。“以焚烧发电为例,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发电仍有抵触情绪,项目落地非常难,富集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焚烧飞灰安全处理率低,技术路线不明确;此外还有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高含水率垃圾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刘建国表示。
垃圾处理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重新认识垃圾处置。
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原来垃圾处置都是点状突破,尤其是垃圾焚烧、填埋的突破,长期忽视前段收运、分类以及系统设计。现在逐步关注垃圾处置全产业链的系统思维,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挑战。
从环保角度来看,以前垃圾处理设施,是环境的治理者,是给环境加分的,现在却是污染的转移者、二次污染监管的重点。伴随着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对垃圾设施规范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化、纵深化、社会化,会成为垃圾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角度来看,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垃圾处置在完成无害化的同时,还要着力在技术纵深化和资源化上有所突破。
厨余垃圾已开发项目仅5%
据了解,城市垃圾有两大来源,一是工业,二是农业。除了在生产地的处理处置和自循环以外,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中的大部分都将进入城市范畴来消费和作为废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置。而进入生活垃圾范畴的,则需要通过环卫系统来帮助分离和收集,比如农业源的厨余垃圾和工业源的装修垃圾等。
杭州金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郭彧指出,由于顶层“强制分类”政策的推动,中国的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已开发的项目仅占空间总量的5%,未来空间巨大。
刘建国指出,我国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超过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至80%。对比欧美国家,他们最主要的垃圾是纸张,厨余垃圾只占到25%。因为这样的差异,我国垃圾的最大特点就是湿,含水率很高;另一特点是臭,容易腐烂降解。
整体来看,厨余垃圾终端处理有两个难点。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杰分析指出,首先是技术难点。技术难点在于分选,分选是厨余垃圾处理的根本和前提,但由于原料杂质过多,难以实现完全分选;另外,投资高、成本高也是制约厨余垃圾处理的瓶颈。
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唇齿相依。黄杰表示,前端垃圾分类效果,扼住了厨余垃圾处理的“咽喉”。但目前情况是一个恶性循环,分类较差、后端实施困难、投资成本高、运行困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落地困难。
黄杰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普遍忽视清扫清运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清运分类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产业链分割,厨余垃圾清运与处理产业链分割,通常分属不同运营商;第二,没有利益驱动,清运只按量计费,是否分类不影响效益;第三,增加清运成本,清运分类将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垃圾清运效益降低。
黄杰建议,将垃圾清运与厨余垃圾处理“打包”服务。“这将打通产业链,解决清运分类无动力问题;提高厨余垃圾分类效果及供应量;降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和成本。这些事项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质量提升,那么后端投资和运营成本必然会下降。”黄杰说。
2000亿环卫市场空间待释放
“2017年是环卫市场真正的元年。”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指出。
据介绍,市政水处理市场化的元年是,在2005年之后逐渐有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出现;垃圾处理领域大概比水处理晚三年,垃圾焚烧企业在2005年启动他们对市场的分割占领。目前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后期,环卫市场却处在春秋列国时代。根据E20数据中心近期的统计数据,目前有四五千家企业参与环卫,有一定规模的环卫企业大约有140家左右。
PPP浪潮也给环卫市场带来了巨大利好。据了解,今年1月到7月,环卫市场每个月都会有PPP项目推出,每个月约6-12个,总金额合计大概在五亿左右。政府购买服务的数量还要更多,项目数量约是这个数据的九倍。
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E20研究院的测算,到2020年,会有2000亿元的环卫市场化空间,包括县城清运41亿元、城市清运230亿元、水域保洁356亿元等。
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高婧宇表示,环卫市场正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在环卫领域布局过程中,机械化水平、管理能力、智慧环卫系统不断更新。首先,在环卫市场化层面,过去往往聚焦于大中城市,现在出现下沉趋势,目前很多项目来源于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区县、镇;其次,运营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环卫一般是传统的服务外包,现在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去综合考虑一个地区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投资和运营。
环卫市场化大幕开启,环卫项目加速落地,但环卫市场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
高婧宇指出,目前环卫市场存在无序竞争、考核不合理、低价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
北控城市服务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潘立本认为,环卫行业目前在诸如人员管理、社保管理、资产接收上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随意性比较大。大公司初进环卫行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标准给予扶持。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news@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距离环保部要求的9月底全面完成“装、树、联”任务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政府环境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城市垃圾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特别是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与此同时,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2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城市垃圾治理将迎技术革命
“我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大于两亿吨;还有1500多个县城产生了接近0.7亿吨的垃圾;至于村镇垃圾方面,由于村镇数量太分散,暂无准确统计数据。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四亿吨以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在近日召开的2017(第五届)城市垃圾热点论坛上指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频发。为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目标,推动环保设施改造升级,环保部部署了“装、树、联”任务,即依法依规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烧炉运行数据、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并要求垃圾焚烧企业于日前全面完成。
如今,“装、树、联”任务即将收官。环保部近日通报,截至8月23日,全国246家已建成垃圾焚烧企业中,除去已关停、即将关停和半年内技改的10家企业,有176家完成“装、树、联”工作,完成率74.58%。
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焚烧、填埋或者生物处理技术路线都面临一些问题。“以焚烧发电为例,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发电仍有抵触情绪,项目落地非常难,富集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焚烧飞灰安全处理率低,技术路线不明确;此外还有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高含水率垃圾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刘建国表示。
垃圾处理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重新认识垃圾处置。
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原来垃圾处置都是点状突破,尤其是垃圾焚烧、填埋的突破,长期忽视前段收运、分类以及系统设计。现在逐步关注垃圾处置全产业链的系统思维,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挑战。
从环保角度来看,以前垃圾处理设施,是环境的治理者,是给环境加分的,现在却是污染的转移者、二次污染监管的重点。伴随着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对垃圾设施规范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化、纵深化、社会化,会成为垃圾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角度来看,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垃圾处置在完成无害化的同时,还要着力在技术纵深化和资源化上有所突破。
厨余垃圾已开发项目仅5%
据了解,城市垃圾有两大来源,一是工业,二是农业。除了在生产地的处理处置和自循环以外,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中的大部分都将进入城市范畴来消费和作为废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置。而进入生活垃圾范畴的,则需要通过环卫系统来帮助分离和收集,比如农业源的厨余垃圾和工业源的装修垃圾等。
杭州金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郭彧指出,由于顶层“强制分类”政策的推动,中国的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已开发的项目仅占空间总量的5%,未来空间巨大。
刘建国指出,我国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超过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至80%。对比欧美国家,他们最主要的垃圾是纸张,厨余垃圾只占到25%。因为这样的差异,我国垃圾的最大特点就是湿,含水率很高;另一特点是臭,容易腐烂降解。
整体来看,厨余垃圾终端处理有两个难点。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杰分析指出,首先是技术难点。技术难点在于分选,分选是厨余垃圾处理的根本和前提,但由于原料杂质过多,难以实现完全分选;另外,投资高、成本高也是制约厨余垃圾处理的瓶颈。
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唇齿相依。黄杰表示,前端垃圾分类效果,扼住了厨余垃圾处理的“咽喉”。但目前情况是一个恶性循环,分类较差、后端实施困难、投资成本高、运行困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落地困难。
黄杰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普遍忽视清扫清运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清运分类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产业链分割,厨余垃圾清运与处理产业链分割,通常分属不同运营商;第二,没有利益驱动,清运只按量计费,是否分类不影响效益;第三,增加清运成本,清运分类将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垃圾清运效益降低。
黄杰建议,将垃圾清运与厨余垃圾处理“打包”服务。“这将打通产业链,解决清运分类无动力问题;提高厨余垃圾分类效果及供应量;降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和成本。这些事项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质量提升,那么后端投资和运营成本必然会下降。”黄杰说。
2000亿环卫市场空间待释放
“2017年是环卫市场真正的元年。”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指出。
据介绍,市政水处理市场化的元年是,在2005年之后逐渐有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出现;垃圾处理领域大概比水处理晚三年,垃圾焚烧企业在2005年启动他们对市场的分割占领。目前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后期,环卫市场却处在春秋列国时代。根据E20数据中心近期的统计数据,目前有四五千家企业参与环卫,有一定规模的环卫企业大约有140家左右。
PPP浪潮也给环卫市场带来了巨大利好。据了解,今年1月到7月,环卫市场每个月都会有PPP项目推出,每个月约6-12个,总金额合计大概在五亿左右。政府购买服务的数量还要更多,项目数量约是这个数据的九倍。
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E20研究院的测算,到2020年,会有2000亿元的环卫市场化空间,包括县城清运41亿元、城市清运230亿元、水域保洁356亿元等。
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高婧宇表示,环卫市场正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在环卫领域布局过程中,机械化水平、管理能力、智慧环卫系统不断更新。首先,在环卫市场化层面,过去往往聚焦于大中城市,现在出现下沉趋势,目前很多项目来源于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区县、镇;其次,运营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环卫一般是传统的服务外包,现在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去综合考虑一个地区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投资和运营。
环卫市场化大幕开启,环卫项目加速落地,但环卫市场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
高婧宇指出,目前环卫市场存在无序竞争、考核不合理、低价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
北控城市服务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潘立本认为,环卫行业目前在诸如人员管理、社保管理、资产接收上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随意性比较大。大公司初进环卫行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标准给予扶持。
责任编辑: 李福森
加载更多新闻我国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四亿吨
距离环保部要求的9月底全面完成“装、树、联”任务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政府环境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城市垃圾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特别是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与此同时,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到2020年将产生2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资料图:受长江上游强降雨影响,长江重庆段江面上出现大量垃圾。周毅 摄
城市垃圾治理将迎技术革命
“我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城市垃圾统计数据,每年,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已经大于两亿吨;还有1500多个县城产生了接近0.7亿吨的垃圾;至于村镇垃圾方面,由于村镇数量太分散,暂无准确统计数据。总体来看,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在四亿吨以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建国在近日召开的2017(第五届)城市垃圾热点论坛上指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关于生活垃圾处理的各项政策频发。为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目标,推动环保设施改造升级,环保部部署了“装、树、联”任务,即依法依规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烧炉运行数据、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并要求垃圾焚烧企业于日前全面完成。
如今,“装、树、联”任务即将收官。环保部近日通报,截至8月23日,全国246家已建成垃圾焚烧企业中,除去已关停、即将关停和半年内技改的10家企业,有176家完成“装、树、联”工作,完成率74.58%。
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焚烧、填埋或者生物处理技术路线都面临一些问题。“以焚烧发电为例,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发电仍有抵触情绪,项目落地非常难,富集重金属和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焚烧飞灰安全处理率低,技术路线不明确;此外还有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问题,以及高含水率垃圾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刘建国表示。
垃圾处理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重新认识垃圾处置。
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原来垃圾处置都是点状突破,尤其是垃圾焚烧、填埋的突破,长期忽视前段收运、分类以及系统设计。现在逐步关注垃圾处置全产业链的系统思维,对技术服务提出了挑战。
从环保角度来看,以前垃圾处理设施,是环境的治理者,是给环境加分的,现在却是污染的转移者、二次污染监管的重点。伴随着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对垃圾设施规范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化、纵深化、社会化,会成为垃圾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撑。
从产业角度来看,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因此垃圾处置在完成无害化的同时,还要着力在技术纵深化和资源化上有所突破。
厨余垃圾已开发项目仅5%
据了解,城市垃圾有两大来源,一是工业,二是农业。除了在生产地的处理处置和自循环以外,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中的大部分都将进入城市范畴来消费和作为废物需要得到妥善处置。而进入生活垃圾范畴的,则需要通过环卫系统来帮助分离和收集,比如农业源的厨余垃圾和工业源的装修垃圾等。
杭州金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郭彧指出,由于顶层“强制分类”政策的推动,中国的餐厨垃圾市场急剧放量,已开发的项目仅占空间总量的5%,未来空间巨大。
刘建国指出,我国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超过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至80%。对比欧美国家,他们最主要的垃圾是纸张,厨余垃圾只占到25%。因为这样的差异,我国垃圾的最大特点就是湿,含水率很高;另一特点是臭,容易腐烂降解。
整体来看,厨余垃圾终端处理有两个难点。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投资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杰分析指出,首先是技术难点。技术难点在于分选,分选是厨余垃圾处理的根本和前提,但由于原料杂质过多,难以实现完全分选;另外,投资高、成本高也是制约厨余垃圾处理的瓶颈。
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唇齿相依。黄杰表示,前端垃圾分类效果,扼住了厨余垃圾处理的“咽喉”。但目前情况是一个恶性循环,分类较差、后端实施困难、投资成本高、运行困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落地困难。
黄杰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普遍忽视清扫清运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清运分类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产业链分割,厨余垃圾清运与处理产业链分割,通常分属不同运营商;第二,没有利益驱动,清运只按量计费,是否分类不影响效益;第三,增加清运成本,清运分类将造成人工成本增加,垃圾清运效益降低。
黄杰建议,将垃圾清运与厨余垃圾处理“打包”服务。“这将打通产业链,解决清运分类无动力问题;提高厨余垃圾分类效果及供应量;降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和成本。这些事项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质量提升,那么后端投资和运营成本必然会下降。”黄杰说。
2000亿环卫市场空间待释放
“2017年是环卫市场真正的元年。”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指出。
据介绍,市政水处理市场化的元年是,在2005年之后逐渐有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出现;垃圾处理领域大概比水处理晚三年,垃圾焚烧企业在2005年启动他们对市场的分割占领。目前这两个领域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后期,环卫市场却处在春秋列国时代。根据E20数据中心近期的统计数据,目前有四五千家企业参与环卫,有一定规模的环卫企业大约有140家左右。
PPP浪潮也给环卫市场带来了巨大利好。据了解,今年1月到7月,环卫市场每个月都会有PPP项目推出,每个月约6-12个,总金额合计大概在五亿左右。政府购买服务的数量还要更多,项目数量约是这个数据的九倍。
在PPP模式的推动下,环卫市场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E20研究院的测算,到2020年,会有2000亿元的环卫市场化空间,包括县城清运41亿元、城市清运230亿元、水域保洁356亿元等。
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高婧宇表示,环卫市场正处在爆发增长阶段。在环卫领域布局过程中,机械化水平、管理能力、智慧环卫系统不断更新。首先,在环卫市场化层面,过去往往聚焦于大中城市,现在出现下沉趋势,目前很多项目来源于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区县、镇;其次,运营模式发生改变,过去环卫一般是传统的服务外包,现在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去综合考虑一个地区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投资和运营。
环卫市场化大幕开启,环卫项目加速落地,但环卫市场也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
高婧宇指出,目前环卫市场存在无序竞争、考核不合理、低价竞争等不规范的现象。
北控城市服务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总监潘立本认为,环卫行业目前在诸如人员管理、社保管理、资产接收上存在很多不规范问题,随意性比较大。大公司初进环卫行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标准给予扶持。
责任编辑: 黄富友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广发证券__环卫行业深度思考系列之一:千亿空间市场化大幕开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环卫行业深度思考:环卫服务千亿空间市场化大幕开启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 导读:本文为环卫行业深度思考系列之一:环卫服务千亿空间市场化大幕开启。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一、大空间、低渗透、政策催化,环卫服务千亿空间加速市场化;二、海外经验:市场化、全产业链布局、集中度高,孕育千亿市值大公司;三、以史为鉴:环卫服务行业有望全面爆发。
低渗透、政策催化,千亿环卫服务空间加速市场化
多重压力倒逼,千亿环卫服务市场亟待转型升级
环卫服务市场空间超过千亿。我们测算15年我国城市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市场规模分别达920亿元、180亿元和150亿元,合计达1250亿元。未来随人口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及交通基础设施扩建导致环卫服务范围拓展及质量提升、环卫单价上涨,2020年环卫市场空间有望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0%。
环卫市场化的驱动因素我们认为有:?
政府环保压力大、执行力不足。政府过去环卫投资不小,但效果不好,现在面临财政、环境压力,有意愿交给高效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进入意愿较强。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提升机械化率,降低人工成本,投资智慧环卫系统提升精细化管理,较长的特许经营年限也给社会资本增加机械化投入提供保障(过去1-3年合同制下环卫公司是不愿意投入设备的),社会资本愿意进入环卫领域。环卫机械化提升后,环卫不再是“脏累差”的工作,年轻人有动力进入该行业,解决老龄化等问题。
政府环卫部门承受财政投入、环境评价等多方压力。传统的环卫模式下,政府环卫部门负责城市环卫的投资、建设、运营、监管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同时,运营队伍缺乏投融资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升级改造进展缓慢。由此造成城市市容“脏乱差”现象,环卫管理水平、作业水平都很低。另外,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15年财政支出大幅增长,地方财政面临较大压力。
环卫工人工资福利水平低,老龄化严重。我国环卫工人普遍工资较低,在很多城市仅略高于最低工资水平,其行业大部分工作还停留在“脏乱差”的阶段,缺乏吸引力,新进入者较少,环卫工人老龄化严重。据统计,我国环卫工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超过20%,现在环卫工人的年龄结构难以为继。
人力成本快速上升,机械化水平亟待提升。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工资从2005年的不到2万元/年上涨到2014年的5.6万元/年,人力成本实现翻倍增长,人力成本大幅增长给环卫带来较高的成本负担,也推动行业“机器换人”的发展。过去几年我国环卫机械化率提升较快,机械化清扫率从2006年23%提升到2014年的50%,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机械化率,我国环卫机械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市场渗透率不足15%处于成长初期,政策加速市场化进程
环卫行业市场渗透率不足15%,预计未来有望快速提升至60%以上。我国环卫行业类似于美国1990s初期,除少数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卫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市场渗透率不到15%。参照美国经验,我国环卫服务市场化程度有望提升至60%以上。环卫行业目前处于成长初期,将迎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为提升环卫服务质量、效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加速推进
?国家层面上,12年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我国服务型政府定位,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大幕全面开启;随后出台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政策支持。?地方层面上,已有上海、福建、北京、天津、江西等多省市出台政策将环卫作业推向市场,例如15年1月江西省住建厅《江西省城镇环境卫生市场化作业监管(暂行)办法》指出,全省全面推进环卫作业向社会购买服务,将清扫保洁、公厕管理、垃圾清运推向市场,并规定50万元以上环卫项目须公开招标。
随政策推进,一大批环卫作业市场化项目正加速落地。例如,15年1月以来,升禾环保、深圳玉禾田、北京环卫工程集团、福建龙马环卫及启迪桑德相继签约多个环卫服务项目,金额达15.03亿元。随改革不断深化,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省市的环卫作业市场化政策出台,加速推进环卫服务项目市场化进程。
海外经验:市场化程度高、集中度高,孕育千亿收入大公司
环境标准提升推动美国环卫服务快速市场化,行业集中度较高
填埋场标准提升,率先实现市场化。在美国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美国垃圾填埋占比1990年为69%,2014年为54%),91年美国环保署(EPA)颁布一系列固废管理标准。固废终端处理建造和运营要求大幅提升,美国填埋场数量减少3/4,社会资本运营的填埋场数量占比从1984年的17%提升至2004年的83%。
成本压力倒逼政府环卫服务市场化。受提标改造影响,85-95年期间美国垃圾填埋场倾倒费从18美元/吨涨至50美元/吨,为控制财政支出成本,市政部门逐渐将垃圾收运等环卫业务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环卫行业市场化程度从88年的15%迅速提升至92年的65%,并在97年达到70%。
垃圾填埋业务具有规模效应,单位处理成本随处理量增加而减少。日垃圾处理量200吨的填埋场,单位处理成本38美元/吨,日处理量1200吨的填埋场,成本可降至21元/吨。通过切入环卫领域,终端处置企业可获得持续稳定的垃圾来源,降低处置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拥有终端处置能力的环卫企业在参与环卫项目竞标时,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提高环卫业务竞争力。相对于行业内业务类型单一的企业,固废全产业链布局公司通过对收集、运输、处置环节垃圾流的全程控制,可建立显著竞争优势。美国最大的3家环卫公司WasteManagement、RepublicServices和WasteConnections均为固废全产业链布局。
凭借规模优势展开收购兼并,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固废管理标准持续提升导致的成本增加超出小企业的承受能力,小企业主动要求被并购,大企业希望通过资本整合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及业务协调作用。19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业掀起一波巨大的并购整合浪潮。以RegionalWasteSystems(缅因州最大的政府性质固废处置企业)合作的上游商业垃圾运输企业的构成变化情况为例,小企业被并购或者挤出,到2000年WMI、PineTree(Casella)和Troiano三家公司几乎瓜分了流向RWS的商业垃圾的全部运输业务。
环卫行业竞争壁垒高,市场格局稳定。美国环卫服务特点:1)合同期限长,西海岸地区多为30年;2)行业普遍采用“自动展期(evergreen)”合同,初始服务期满后,合同自动展期1-3年;3)合同附有“竞争权利条款”——现有环卫服务提供商面对竞争时,将被保留与对手进行价格竞争的权利。美国环卫行业建立起较高的竞争壁垒,市场格局具有稳定性特征,14年美国前3大环卫企业占据约40%的市场份额。
环卫巨头WM成长之路:外延扩张做大规模
从国际来看,几个最大的环保公司,威立雅(273亿美元收入)、苏伊士环境(165亿美元收入)、WM(130亿美元收入)、丹纳赫(206亿美元收入),两个来自水务,一个来自环卫(固废),一个来自环境设备。
抓住市场机遇迅速扩张,WM成美国固废管理行业龙头。WM前身为成立于87年的USAWasteServices,90年至97年公司通过上百次的固废管理资产收购,并与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成为美国第3大固废管理公司。98年通过与原WasteManagement,Inc合并后更名为WasteManagement,Inc而成为美国固废管理行业龙头,业务涵盖固废收运、中转站、回收、填埋、垃圾焚烧发电等固废全产业链内容。
业务迅速扩张,WM成美国固废管理行业龙头。WM前身为成立于1987年的USAWasteService,90年至97年公司完成上百次的固废管理资产收购,并与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成长为北美固废管理行业的龙头,业务涵盖固废收集、运输、中转站、回收、填埋、垃圾焚烧发电、危废收运及填埋、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等固废全产业链内容。98年因被曝出子公司以前会计年度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降。为完善管理,99年公司开始执行新的战略,将部分北美难以整合的业务进行剥离,并通过盈利能力改善的内生增长方式代替外生增长,是美国最大的固废管理公司,占据美国市场23%的份额。
覆盖固废全产业链,环卫业务占比超过55%。WM业务覆盖固废全产业链,01年至15年垃圾收集、转运和填埋三项业务占WM总收入比重一直在80%以上。15年WM拥有转运站279个、垃圾填埋场249个,回收中心126个,垃圾收集业务收入占比55%,转运收入占比9%,填埋收入占比为19%。
以史为鉴:环卫服务投资正当时
寻找环保行业投资范式:大空间、低渗透率、行业催化,对应订单放量
梳理垃圾焚烧和脱硝行业发展历程,我们总结出环保行业的投资范式,即寻找大市场空间、低渗透率且行业有催化剂的行业/阶段,对应行业/公司订单加速释放,提升市场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增速的预期,此阶段公司股价往往有较强的表现。
CASE1:垃圾焚烧:千亿市场,政策推动订单快速释放
2010年垃圾焚烧空间超过1000亿元,渗透率仅为18%。2010年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置方式是填埋,占比78%,垃圾焚烧占比仅为19%。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特点,相对于填埋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根据“十二五”规划,各种垃圾处理方式中,垃圾焚烧获得支持力度最大,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计划由2010年的8.96万吨/日提升至30.7万吨/日,处理能力较2010年增加243%,按照40万元/(吨*日)的单位投资测算,垃圾焚烧新增市场空间近1000亿(870亿元左右)。
催化剂:上网电价补贴上调,推动行业订单快速释放。12年3月发改委出台《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规定每吨垃圾折算上网电量为280千瓦,发电一般上网电价补贴价格0.65元/KWH(之前各省执行补贴电价多在在0.49-0.69元/KWH之间)。按照1000吨/日的垃圾焚烧厂、每吨垃圾发电280KWH、85%上网率、垃圾处置补贴50元/吨测算,垃圾发电企业收入中发电收入占总收入的76%,上网电价补贴大幅提升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盈利能力,推动行业订单快速释放。
启迪桑德、盛运环保12、13年垃圾焚烧处理连续斩获大单巨大的市场空间、较低的市场渗透率,在政策鼓励下垃圾焚烧行业订单快速释放,对应上市公司订单快速增长。启迪桑德、盛运环保在12年、13年垃圾焚烧订单合同金额不断增加,获得显著超额收益。
CASE2:脱硝领域:千亿市场,12-13年订单快速释放
2011年脱硝行业千亿市场,渗透率不足17%。2011年我国火电脱硝率不足17%,十二五规划要求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按照11年7.6亿千瓦、单位投资200元/千瓦测算,十二五对应新增脱硝市场空间达800亿元。
催化剂推动行业订单加快释放。2011年9月环保部出台全球最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新建机组日实施,现役机组日实施,改造须在3年内完成;发改委提升脱硝补贴电价,从13年9月25日起,燃煤发电脱硝电价补偿由原来的0.8分钱/KW提升到1分钱/KW;此外,大气治理政策的持续加码催生市场对于“大气十条”政策的出台预期。受“火电排放新规”、脱硝补贴提升、“大气十条”出台预期等政策推动,脱硝新增装机容量增速持续攀升并,13年脱硝装机同比增速达87%,同期脱硝渗透率攀升至50%,对应行业订单大规模释放。
龙净环保:脱硝业务收入弹性大,股价反应明显。随国内脱硝市场启动,公司12年脱硝工程订单规模首次超过脱硫工程订单。据中电联数据,12年公司签订的火电烟气脱硝合同机组容量为14430MW,是11年的3.2倍。
脱硝订单持续增加带动股票获得显著超额收益。订单收入持续增加,12年11月至13年8月期间,龙净环保、远达环保获得超额收益。
环卫服务行业已具备启动条件
大市场空间、低渗透率、且行业有催化剂的行业/阶段,对应行业/公司订单加速释放,提升市场对于公司未来业绩增速的预期,此阶段公司股价往往有较强的表现。
启动条件已齐备,16、17年环卫行业订单有望加速释放:政策推动下,我国1000亿规模环卫服务加速市场化进程,未来市场化程度有望提升至50%以上。传统环卫模式难以为继,地方政府正积极推动环卫行业市场化,引入社会资本。因此,未来3-5年是环卫行业跑马圈地关键时期,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将催生行业龙头企业。15年主要上市公司环卫服务收入大幅增长,增速达153%,预计16、17年主要上市公司环卫服务订单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原标题:环卫行业深度思考系列之一:环卫服务千亿空间市场化大幕开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注于电力领域,为电力行业人士提供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极星电力官方微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卫工人待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