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请教——关于适度货币需要量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币需要量的区别?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要量的关系。
(1)货币流通速度是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2)依据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商品价格总额不变的条件下,货币......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1)目的:保持本国汇率在正常情况下的对外稳定,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的方向发展。 (2)措施:①贴现政策,即通过调......2.名词解释
同业拆借是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3.名词解释 货币市场:通常是指短期信贷工具交易的市场,是融通短期资金或买卖短期金融证券的市场,参与交易的信用工具的期限都是1年或1......4.名词解释 资金的直接融通:由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直接向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发行(出卖)自身的金融要求权,其间不需经过任何金融中介......5.名词解释 资金盈余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总有一部分经济单位或由于收入增加,或由于缺乏适当的消费和投资会,或为了预防不测,或为了将......2016四川大学902真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四川大学902真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答案带解析】设变量Δm=p/q(p为流通中货币需求量,q为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M国201...
设变量Δm=p/q(p为流通中货币需求量,q为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M国2012年前三季度Δm在区间(0.5,1.5)间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Δm从0.5向1变动,说明该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B.若Δm从1向0.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好转
C.若Δm从0.5向1.5变动,说明该国从通货紧缩转为通货膨胀
D.若Δm从1向1.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情况加剧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流通中货币需求量、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等知识点,Δm=p/q,如果大于1,说明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大于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即出现通货紧缩,如果小于1,说明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小于流通中实际货币发行量,即出现通货膨胀,A观点错误,若Δm从0.5向1变动,说明该国通货紧缩压力增大,B观点错误,若Δm从1向0.5变动,说明该国通货膨胀情况好转,C观点错误...
考点分析:
考点1:货币
(一)商品、货币、纸币的区别与联系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商品价值、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三者的关系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考点2:价格
货币、价格、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财政政策
1.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
2、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成正比)②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反比)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供求关系⑤消费者的购买力⑥新鲜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价值)⑦纸币的发行量
3.物价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并非都因通货膨胀引起
(1)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纸币发行量过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二,纸币流通周转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时期,由于担心涨价,人们把手中的货币尽快出手抢购,使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2)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有:除了通货膨胀外还有
第一,商品供不应求;第二,国家的宏观调空政策(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引起纸币发行量增加;第三,投资和消费需求过热;第四,价格管理松驰,出现乱收费、乱涨价;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量增大。
(3)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使价格信息失真,搞乱社会经济,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
(5)对策: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同时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D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4. 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紧缩是指由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部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与通货膨胀现象正好相反。
(2) 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是主要原因,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第二,长时间、大范围的价格下降,造成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就业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第三,低价倾销和恶性竞争,消费需求持续不振,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国外经济危机影响导致国际需求增长乏力,且与国内需求不足相重叠。
(3)实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4)危害:第一,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居民的“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第三,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
(5)对策: 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会投资,增加货币的供应量;第二,鼓励消费,加快货币周转速度;第三,发行国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社会总需求;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吸引社会消费,减少产品的积压。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第一,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必须抑制。
区别:第一,含义及实质不同:(参考上述)
第二,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时,经济过热,需求膨胀,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时,各类物价指数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降。国际国内需求增长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不同。
通货膨胀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措施:(参考上述)
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参考上述)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外贸出口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扩大内需)。
相关试题推荐
2012年棉被生产行业生产的每床棉被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0元,某企业生产棉被共40000床。假设2013年该企业和棉被生产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均提高了10%,而且由于2013年某地发生地质灾害,该企业加班加点,劳动总时间比2012年增加了20%,并将加班产品全部捐给灾区。若其他条件不变,2013年该企业生产棉被的价值总量与使用价值总量分别为
A.4800000元&& 52800床&&&&&&&
&&&&&& B.4000000元&&&&& 52800床
C.4800000元&& 44000床&&&&&&&
&&&&&& D.5280000元&&&&& 52800床
中国每年制作高达26万分钟的动画作品,真正优秀的却凤毛麟角。上海今日动画公司跳出“拿着作品找市场”的思维定式,凭着先卖创意,再卖产品的理念,通过制作《中华小子》的两分半钟动画样片,“俘获”全球片商的眼球,并收获了数千万元的预售合同。该公司成功的经验是
①在与传统营销模式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思维创新
②在先否定传统继而创新理念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③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④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条件下,老年消费者这轮“夕阳”可以成为推动 GDP 发展的一轮“朝阳”。而我国因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即使是“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也很难感受到“银发经济”这四个字的份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正确认识和利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与老年消费的客观联系,拉动经济增长
②深化改革,有效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③充分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范围,使价值规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符合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国不适合发展“银发经济”,而应大力发展“朝阳经济”
A.①②&&&&&&&&&
&&&&&&&&&&&&&&&&& B.
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日前,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还很堆实现准确预报。然而,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云南昭通市防震减灾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2013年2月发生在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处的4.9级地震实现了成功预警。这一结果
①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们有能力准确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事物
②表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可以逐步改变地震产生的规律
③进一步佐证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④表明对地震从很难“准确预报”向“成功预警”的转变需要条件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D.③④& &&&&&
罗阳作为“为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被评为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他的事迹被无数人传颂。据此回答下题。
1.罗阳曾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从哲学角度看。“没有中间分”突出强调了
A.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相互分离和排斥的属性&&&&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2.用生命换来“歼-15”完美升空的我国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被评为2012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罗阳航空报国的震撼人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④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 &&&&&&&&&&&&&&& B.
③④&& &&&
C. ②③&& && &&&&&&&&&&&&&&&&&&&&& D.
②④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