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银行官网在其储备中持有英镑吗

当今世界七大货币之英镑
自古以来,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使用,然后黄金和白银也具有不少缺点,例如携带不便,会磨损等等。因此,使用一种支票来代表一定量的黄金白银便成了一种可以接受方法。银行里存有黄金白银,持有这种支票可以去银行兑换,于是黄金白银没有必要一直带在身上了。
以下部分皆为转载:
英镑: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
“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强国就是英国了,所以从英镑的实力,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是一个强国的象征,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知道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
在人类货币史上,使用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货币是黄金。到了近代,大英帝国崛起,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人类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诞生,并且一时称霸全球。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爆发,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于1931年9月放弃金本位。而美国在二战之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时至今日,在金融危机之下,美元已经存在严重的危险性,威胁到了全球经济……
战争催生了英格兰银行
1609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随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大约比英国的英格兰银行早一百年,主要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稳定荷兰的经济。发达的金融市场使得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荷兰成为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世界经济体系,荷兰盾也没有搭上荷兰称霸的顺风车。在不列颠人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这段历史首先要从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开始。
17世纪的欧洲,战争成为所有国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每一个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其他国家的战争威胁,而军队的建设和战争的军费开支,都必须从民间筹得。在16世纪打一场战争需要几百万英镑,到17世纪末,则需要几千万英镑,到拿破仑战争末期,开支更要达到上亿英镑。当时最繁荣的国家都无法靠平时正常的收入来应付这一时期的战争开支,于是国家便开始借款打仗了。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说:“在这之前国王是可以随意借贷的,你有钱我跟你借,你不借也不行,我借的时候可能讲好三年还的,但到那时候我就可以不还,利率也可以随意更改。”
如何筹到战争款项成为了英国王室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个时候,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将国王詹姆士二世废黜。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决定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因为这场革命未发一枪、没有流血,后人称之为“光荣革命”。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从此,国王借了国民的钱也必须归还。
陈祖洲说:“在光荣革命这个解决方案当中,它也是一个权力法案,对这个做了明确的规定,国王不能随意侵犯国民的财产。”
“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英国就卷入了同法国长达百年的战争中,而所有英国有钱人,都不能不关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尽管当时伦敦的民间借贷非常活跃,但他们仍然不愿意贷款给王室,因为有两点担心:一是王室赖账不还,二是王室打了败仗,自己将血本无归。以至于开战时的1689年,英国王室只筹集到了很少的一笔钱。法律规定国王不能赖账之后,一个为战争筹款的机构应运而生。
陈祖洲说:“在1694年,当时伦敦有1286个商人,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贷给国王一笔钱,当时的利息是8%,于是促使了英格兰银行的诞生。”
在短短的11天内,英格兰银行就为政府筹借到120万英镑,极大支持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活动,但为了避免英国王室滥用这笔资金,同时建立起银行的信任体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1811年,英国财政部拿着议会刚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支取,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发现上面没有盖国王的印章,拒绝支付一笔上百万英镑的军费。
陈祖洲说:“那是什么原因,因为国王当时正在拉肚子,没办法,他生病,没办法盖印。所以尽管政府军队正在前线在打仗,很需要这笔钱,但是由于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里面,这笔钱时任审计长格伦威尔并没有付给财政部。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就是英格兰银行在它建立以后,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它能够得到这个信用,取得这种信任。”
正是有了如此严格的法制化银行信用体系,源源不断的民间资金才流入到英格兰银行资助英国进行战争,而一次次胜利又给这些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英国当时的对手法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都比英国要强大,为什么英国在战争中总能获胜,就是因为法国财政在筹集军费中遇到了困难,而英国的军费却非常充足。因此当时的欧洲有一句名言: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拥有最后一块金币。
南京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律说:“英国的对外战争基本都能获胜,人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能够一本万利的战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它这个战争,也可以称之为货币战争,就是通过钱来打败自己的对手,从而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
“牛顿局长”对英镑的贡献
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前,英国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银币和金币,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但那时的英镑还不能算真正的货币。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王松奇说:“当时的英镑只是一种纸钞,因为当时黄金还在流通,它只是记录黄金的单位,本身没有价值,所以电影《百万英镑》的故事就是说,一个英镑的纸币可以印成一百万,它可以换黄金。”
<font COLOR="#FF年,牛顿出版了自己最著名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本深奥难懂的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大定律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然而这个著名的科学家在12年之后成为了英国皇家铸币局的局长,并工作长达30年之久。1717
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对金融贡献虽然可能是偶然的,但他提出的金本位制最早雏形对后来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英国史学会常务理事陈祖洲说:“很多学者讲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其实在1717年的时候,英国已有实行金本位制度,它是这样讲的,那从这里面看,至少牛顿在英镑和黄金之间建立这样一种比例关系的话,它对金本位的实行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
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
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这一制度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公民可以将持有的纸币按照货币含金量兑换为金币,各国之间不同的金铸币按各自含金量形成固定比较,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联系,并允许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金本位的确立,加上英国在当时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快也确立了英镑的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英国实力令英镑称雄全球
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最终迫使荷兰接受了《航海法》,《航海法》规定:输入英国及其附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从此,荷兰船只逐渐退出驰骋了近一个世纪的茫茫海域。在打败了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英国人将海上马车夫荷兰也赶下了海上霸主的位置。
有了国内军费源源不断地支持,英国已显示出不可阻挡的强劲力量:连续的征战中,英国建立起一支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它的商业触角已经伸向全世界,1686年时的一个统计表明,当时有近一半的英国船只都在从事美洲或印度贸易,而在1914年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曾高达40亿英镑,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
大量的商品需求促进了英国生产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产业大国,利用自身首屈一指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起了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它率先采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也就是用取消别国产品输入英国的限制,来换取别国取消对英国产品的限制。自由贸易成为英国的国策。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金融系主任王长江说:“从全世界来说,当时唯一一个强国就是英国了,所以从它的实力,它的信用,从它的制度完善上面,它是一个强国的象征,所以当它这样表示的时候,当一个老百姓拿到一个英镑的时候,那就知道它能够代表,因为它有一个信用在那儿,它能够代表多少黄金,所以所有人对它就是一个信任。”
“南海”股票泡沫事件
英镑走向全球化,不仅是基于世界对英国经济实力强大的信任,更有赖于英国完善的金融制度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1720年爆发了史上著名的“南海”股票泡沫事件,也就成为英国完善金融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开端,科学家牛顿也成为南海泡沫事件的受害者。
1711年,英国政府为了向南美洲进行贸易扩张,而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南海公司。为了迅速筹集还债资金,英国政府决定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在政府的默许下,公司管理层为南海公司编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也唤起了英国人超乎寻常的狂热。从1720年3月到9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举从每股330英镑涨到了1050英镑,此时股票市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货币流通量的五倍。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禁不住购买了南海公司股票,当年作为皇家铸币局局长的牛顿年薪为2000
英镑,这笔钱能够建造4个格林威治天文台,然而随着南海股票泡沫破裂,牛顿损失超过2万英镑,事后,他不无伤感地写道:我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天体的运动规律,但我却无法计算出股票市场的变化趋势。之后英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货币发行、监管制度。
王长江说:“最终影响政府出台了一个反泡沫法,这个实际上是一百年英国政府在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样完善一个制度,所以通过一个货币英镑制度,那么英镑这么一个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不断地完善英国的金融制度,所以我觉得一个国家的货币发展实际上是有利于国家的金融制度的不断修改相关的法案。”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为其他银行在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维护了英国经济的稳定。
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英国让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英国央行预计首次加息在2017年初 英镑快速跳水_经济_宏观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英国央行预计首次加息在2017年初 英镑快速跳水
本文来源于 
英国央行维持QE规模不变,维持关键利率不变,均符合预期;加息-不变-降息投票比例为1-8-0。英国央行下调今明年通胀预期,上调2017年通胀预期,预计2017年初将首次加息。声明公布后 ,英镑快速跳水。
英国央行维持资产购买规模3750亿英镑不变;维持关键利率0.5%不变,符合预期。
英国央行会议纪要显示,在11月利率决议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委员们关于加息-不变-降息的投票比例为1-8-0,委员McCafferty投票支持加息。
英国央行称,预计首次加息时点为2017年初。英国央行的预测是基于关键利率在2017年二季度为0.8%、2017年四季度为1%的假设之上的。只有在关键利率达到2%时才会开始APF出售。
该行在通胀报告中还称,CPI压力并不足以让大部分MPC委员认为需要加息。自8月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走软。预计未来两年CPI有下行风险,三年内才能平衡。强劲的英镑将持续对通胀施加下行压力,但这种效应将只会缓慢消失。
英国央行还表示,预计CPI在2016下半年之前都将低于1%。2017年四季度通胀率料为2.1%,2018年四季度料为2.2%。此外,英国面临来自新兴市场的下行风险。走低的能源价格和国债收益率将支持英国国内需求。
英国央行在通胀报告中表示:
下调2017年上半年CPI预期,称英镑强势的影响将持续。
将英国2015年GDP增速预期从2.8%下调至2.7%。
将英国2016年GDP增速预期从2.6%下调至2.5%。
将英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从2.5%上调至2.7%。
英国央行发布上述声明后 ,英镑进一步走低,较利率决议公布前跳水约100基点,刷新一周新低1.5290。
【作者:祁月】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全球视野的中文财经网站
英国央行并不急于升息 英镑/美元跌破1.6800
FX168讯 周三汇市的焦点集中于英镑之上,日内公布的英国至3月三个月ILO失业率再创近年新低,表示英国就业市场复苏势头强劲。然而随后英国央行在通胀报告中仍暗示并不急于加息,并强调了闲置产能问题。这也令英镑多头大失所望,英镑/美元快速下跌,最低下探至1.6759,刷新1个月低位。英国失业率再降至近年新低 薪资增速放缓英国统计局(ONS)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至3月三个月ILO失业率录得6.8%,符合预期,前值为6.9%。英国至3月三个月ILO失业人数减少13.3万人,前值减少7.7万人。数据同时显示,英国4月失业率录得3.3%,符合预期,前值为3.4%;英国4月失业金申请人数减少2.51万人,预期减少3万人,前值减少3.06万人。不过,英国的薪资增速依然缓慢。数据显示,英国至3月三个月包括红利的平均工资年率增长1.7%,不及预期的增长2.1%,前值为增长1.7%;英国至3月三个月不包括红利的平均工资年率增长1.3%,预期增长1.5%,前值增长1.4%。毕马威会计事务所(KPMG)的金融服务负责人Bernard Brown在数据公布之后就指出,“更多的人参加就业,这将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薪资水平将持续增长。”求职网站totaljobs.com的主管John Salt则表示,“就业市场的潜在问题依然存在,青年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政府需要加大投资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找到全职工作。”英国央行前官员、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 Bank)的经济学家Rob Wood表示,“维持利率于历史地位正越发变得没有必要,英国央行或将心照不宣地接受提前升息。”尽管失业率降至近年新低,不过薪资增速缓慢显然令市场担忧英国央行将维持利率于历史地位。数据公布之后,英镑/美元快速走低,汇价快速下跌,最低下探至1.6806,创4月10日以来低点。英国国债期货在就业数据公布后扩大涨幅约20个跳动点,报110.68,日内上涨33个基点。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 AG)的资深外汇策略师Peter Kinsella表示,“英镑显然对于这次的数据‘不太满意’,薪资增速让人感到失望。英国央行将有借口维持利率于历史低位。”BK Asset Management的总经理Kathy Lien也指出,“强势的英镑汇率同样给通胀带来了压力,英国央行或将暂时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央行通胀报告暗示仍不急于加息 镑/美跌至1月新低英国央行日内公布了二季度通胀报告,强调了在升息之前,需要进一步削减闲置产能。这也透露出,尽管英国经济改善,但是央行仍不急于加息。这也令英镑多头大失所望,英镑/美元随后跳水,最低下探至1.6759,刷新近1个月新低。英国央行在报告中指出,“英国经济正在回归正常水平,预计2014年GDP增长3.4%,预计2015年GDP增长2.9%,2016年增长2.8%。”(英国央行对于GDP增速的预期)对于外界关心的升息问题,央行表示,“在升息之前,央行要看到闲置产能进一步削减。”这是央行再一次强调闲置产能这一问题。英国央行副行长毕恩则指出,“闲置产能是一件高度不确定的数据,但央行认为其在1.0%至1.5%的范围内。”央行还在报告中提到了英镑汇率,并表示了出了忧虑,“强势英镑将会阻碍短期内通胀的回升。”通胀报告公布之后,英镑/美元大跌逾60点,最低下探至1.6759,刷新1个月新低。((英镑/美元 小时图;来源:FX168财经网)日线图上看,英镑/美元仍处于上行趋势,趋势支撑位于4月15日低点1.6682,汇价若跌破该水平或进一步下探4月4日低点1.6555;汇价上行的初步阻力位于1.6875,进一步阻力位于1.6900,更关键阻力位于1.7000。&
关键词阅读:
重要性指标内容预测值英格兰银行与英国金融霸权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英格兰银行与英国金融霸权
英格兰银行与英国金融霸权
长江商报消息 孙兴杰(经济学博士后)
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进入“百年和平”,英格兰银行的主要业务也从为战争筹资转向一种常态的经营与管理。进入和平时期,英国的金融货币体系更加复杂,银行越来越多,但是英格兰银行在其中扮演的地位却愈发重要,从而成为英国乃至欧洲金融体系的“重心”。英格兰银行为英国金融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信用支撑,进而扩张了英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权力,其它国家和地区对英国形成了依赖感,而这种依赖就是一种霸权。从19世纪后半期,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出现了一个愈加成熟的金融霸主。
一、谁来承担公共责任?
英格兰银行一直是一家私人银行,但是为什么人们将它称为中央银行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家私人银行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责任,维持金融货币市场的稳定。到20世纪之后,经过大危机的洗礼,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中央银行理论,英格兰银行在19世纪之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业务,比如发行货币、调整利率、提供流动性等等。
英格兰银行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誉和声望,通过岁月的洗礼与检验,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体系的轴心,而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或说纸币)也就成为英国的通货,英格兰银行的“老大”地位也使它必须在危机时刻站出来,维护市场的稳定。
1821年英格兰银行恢复兑换之后,英国银行业发展迅速,伦敦内外涌现出数百家银行,这些银行有不少也发行银行券,也就是说那个时候的英国货币市场是一种丛林状态,小银行为了逐利而发行过度,难免会遭到挤兑,从而引起货币市场的不稳定。为了缓解这种不稳定性,政府也在思考货币发行机制的问题,放任各个银行发行银行券,金融体系动荡不安,如果要英格兰银行出面救助,但是又受制于利率法定限度,当时规定英格兰银行的利率不超过5%,英格兰银行毕竟是个商业银行,又不是慈善机构,所以根本不愿意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1825年的时候英国也在讨论要不要让财政部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在金融恐慌期间发行国库券,但是政府承担这样的角色多少让人担心,政府过度发行债券岂不是又会引起危机?
二、货币发行权的集中
1826年颁布的银行法案中规定合股银行在距离伦敦65英里之外可以发行钞票,合股银行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但是政府还是没有解决最后贷款人的问题。1833年英格兰银行的特许权又要到期了,政府和银行进行谈判,每个人都知道,英格兰银行必须存在下去,但是要英格兰银行承担更多的责任,那就要给它权利。首先要给它更多的货币发行权,1833年的银行特许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的钞票成为所有大于5英镑(包括5英镑)支付的法定货币。财政大臣奥索普勋爵还试图废除地方银行发行钞票,但是阻力非常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如果英格兰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那怎么防范它过度发行造成通货膨胀呢?
整个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货币稳定性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英格兰银行还是没有名正言顺地变成中央银行。时任英格兰银行行长的帕尔默提出了英格兰银行的定位及其运行规则:英格兰银行持有的储备三分之二是证券,三分之一是金块,而英格兰银行平时的功能就是提供充足的按需可以转换成硬币和金块的纸币,作为公共和私人金钱的安全存款银行。帕尔默拒绝承担国家货币流动的职责,在他看来货币应该由“商人组成的公司”来管理,因为商人团体要比一家由政客或者委员们组成的银行更了解这个国家的商业交易情况。帕尔默在回答议员关于银行发行纸币遵循的原则时答道,首要的原则就是银行本身的安全。
1844年,英格兰银行的特许权就要到期了,首相罗伯特·皮尔给英格兰银行写信声称,未来的目标在于将国家的总体流通放在一个更加可靠的基础上,尽力防止货币波动。1844年银行法案将英格兰银行业务进行分拆,货币发行业务和银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的利润归政府所有。另外,货币发行权进行了集中:其他发行钞票的银行可以继续发行,但是每个月发行量不能超过日前12周的平均发行量,没有发行钞票的银行就不能再开始发钞了,而那些放弃发行权的银行将发行业务转移给英格兰银行。
1844年的银行法案虽然没有明确英格兰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但基本将货币发行权集中于英格兰银行一家。这也是一种自然竞争的结果,因为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货币可信度高,很多银行愿意在英格兰银行保留储备,以防挤兑。金融史学家金德尔伯格说:“不管私人银行起始于伦敦还是别的地方,向心力的作用很快使全国分支机构网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起来,最后将总部设在伦敦。”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白芝浩的研究也表明,其他私人银行事实上已经被迫退出货币发行这个领域。也就是说,在相关法律的条款发布之前,英格兰银行事实上已经获得公认的垄断权。
三、英镑霸权初长成
随着英格兰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转型,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也开始变成英国的通货,伦敦之外的乡村银行、苏格兰银行都在英格兰银行有储备金,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小额英镑纸币,扩大了货币的流通领域。英国人和外国人都信任这个以英格兰银行为支点和基础的信用体系,信用是可以成长的力量,经过岁月的洗礼成为人们的普遍直觉,因此就带有了些许神秘感。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伦敦银行的利率水平一直低于伦敦之外的乡村银行利率,那个时候英国也存在利率的双轨,直到1920年代,才形成了全国性统一的利率水平。
被认为是中央银行理论奠基人的白芝浩在《伦巴第街》一书中写道:“存放在英格兰银行的准备金,既是英格兰银行也是伦敦全部银行的银行准备金,不但是全伦敦银行的准备金,而且还是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所有银行的准备金。自法德战争以来,据说,我们还保管着欧洲大陆的准备金。”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格兰银行扮演着世界央行的角色,除了调整贴现率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走向之外,英格兰银行为核心的伦敦金融市场还为欧洲乃致全世界提供流动性,到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也就成了霍布森描述的金融帝国主义。
英镑霸权呈现出不同的圈层:伦敦金融城是核心,第二层主要是英国的殖民地,第三层是英镑的使用国,比如英镑贷款的接受国或者在伦敦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国家。这些国家或者地区进入英镑的流通圈,从而对英镑形成了依赖,受制于英国的货币金融政策。当然,伦敦并非一家独大,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巴黎一直不甘屈居人后,货币霸权的“双城记”一直持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