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你有这个想法和信心麽?

88后创业者高嘉希:对赚钱有天生的兴趣, 对机会天生敏感
我第一次创业是在网吧。2007年的时候网吧很火,每次去上网的时候,电脑的开机时间至少要一两分钟。我就想,这个空闲时间为什么不在电脑上放点广告呢?就在显示器上打造一个广告平台。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把沈阳网吧的数量,包括大概多少台机器,初步调研了一下,觉得这件事靠谱。
2014年1月中旬,沙龙——88后创业者专场火爆了整个创投界,邀请的嘉宾有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乐播创始人高嘉希、一起唱创始人尹桑、V电影创始人尹兴良、泡否科技创始人马佳佳、创始人高阳、惠龙韭园创始人柴会龙等七位88后创业者。当大家还把90后当作小孩的时候,实际上,人家已经玩了好几把了,当你听了他们的故事,会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儿晚了?回味无穷的《》杂志回访了这次大火的88后创业者们,2014年3月刊刊载了少年创业者系列报道。本文作者高嘉希19岁开始创业,目前26岁高龄,已经创业四次,看完本文,一个对机遇有天生高度敏感的奋斗者跃然纸上。口述:高嘉希 整理:吴琴 陈晨原文载于《创业家》杂志2014年3月刊,天猫店近期可以购买到。网吧里创业:赚了点小钱我第一次创业是在网吧。2007年的时候网吧很火,每次去上网的时候,电脑的开机时间至少要一两分钟。我就想,这个空闲时间为什么不在电脑上放点广告呢?就在显示器上打造一个广告平台。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把沈阳网吧的数量,包括大概多少台机器,初步调研了一下,觉得这件事靠谱。当时没有任何组建团队的意识,我花几千块注册了一个媒体公司,也是我的第一个公司,直接跟老板谈:我们是专门为网吧启动增值广告业务的,你现在赚钱都是收上网费,我在你这上面放一块广告牌,不影响正常的用户体验,一台机器每个月给你多少钱,给你增加额外的收入。网吧老板还是相对愿意的。我自己先做了一个样本,拍了一些照片,接下来继续找别家,说这是可口可乐跟我们合作的。就谈有多少台机器,一台机器多少钱,一年差不多几千块。不需要拿他钱,零成本,这就有吸引力。后来把将近大半个沈阳的网吧都谈下来了,能有80万台机器。拿下资源后,我就去找广告商了。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门槛比较高,不适合19岁小孩背着书包跟人谈。在沈阳的可口可乐、蒙牛、百事,都是地方性的,很多东西需要总部审批。而且这些公司有固定的媒体投放规划,觉得我这块还比较新兴,就不愿意投。最后我只能通过网吧周边的小商户,赚了点小钱。试水餐饮和团购后,加入美团第二次创业是在半年后。那时我发现有很多大学生从寝室搬出去住,对平价餐馆的需求挺大。当时其实没有什么成熟的商业模式,但觉得这个东西差异化挺大的。我就租了个小民居,开始打造高端品牌。我小的时候还是比较注重品牌这个东西的,引进了台湾的很多品种。围绕大学生,给他们送饭。这个干得挺火的,小有名气,也挣了一些钱。后来我们学校边上新开了一个商场,当时水吧挺旺的,我觉得做餐饮可以做水吧,就在商场挑了一个最中心的店铺,有150平米,租金几万块。租金把我赚的钱也花光了,没有装修和启动的钱。我就干了一件挺牛的事儿:把店分成四块,其中三块对外招商,收租金。一个月就招满了。我拿他们的租金来装修,投了几十万。这个对我是稍微大点的生意了,是零成本净赚的钱。商场开业前几天非常火,之后人就逐渐少了。做过商业的都知道,这种大型商场,除非开在黄金地段,像王府井、西单这种地方,才会一直紧俏,否则都要有个养的过程,至少要两三年。不做刚性需求的商户,都有很大的风险。加上商场到时间就强制收租,逼跑了商场80%的商户,我们招的租户也没有幸免。这算是一次失败的经历。2 010年,团购爆发了。我觉得这个东西挺牛的,门槛也很低,就组建了一个团队,做了一个团购导航网站。这个比较成功,成为辽宁最大的团购导航网站,后来卖给了杭州的一个电商公司。做团购网站时我接触到了美团的业务员,后来就跟着加入了美团。从业务员做了4个月,做到了城市经理,主管整个城市,后来又差不多4个月业绩翻了20多倍。整整工作了1年半后,2012年5月底我便辞职了。我来美团不是为了赚点钱,更多的是学习点东西。那时候团购已经三分天下了,增长不会再有大爆发了。到北京创业——乐播辞职之后就直接跑到了北京来创业。那时候是6月份,没地儿住,我就找我朋友,在中国地质大学的宿舍住了一个星期。这期间我就碰到了我的创业伙伴,一个保送到清华的研究生。拉他到麦当劳聊了3个小时,一拍即合。我在清华整整住这哥们儿寝室一个月,吃他的、住他的、喝他的。最开始我们是想做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产品,后来发现陌生人之间对彼此的信息是并不感冒的。一直到去年年初,由vine模式的借鉴,我们才想到了乐播这种形式,觉得很有颠覆性,马上抓住这块去做,也成为全国最早做这块的团队,一步步走到了现在。乐播从成立以来,一直抓紧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差异化竞争;一个就是保证自己做的是用户需要的。比如我们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提出了视频版微博的概念,只不过微视证明了这个途径。而且我们也开发了视频评论的版块,与其他的微视频模式有所差异。虽然竞争对手挺多、挺大,但我觉得竞争是好事,把整个行业做起来了。一家无法把这个独吃,我相信。这次创业中,我遇到了很多贵人,一个是清华的哥们儿,还有就是杨宁杨总。杨总在我创业初期就给我投资。我大概17岁的时候,有一次在被窝里用手机上网,就看到了杨宁的名字。那时候他也不到30岁,任空中网总裁,被誉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上市公司总裁。正式认识杨总是在2012年的天使投资会的现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天使投资人大会,第一天是创业者见面会,第二天是投资人的会。我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去的。要到投资人的那个会议现场,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买一个比较贵的门票。像杨总这种人就不需要买门票。我当时就直接买了个VI P票,创业者一定要舍得投入。我这个人还是挺自信的,就觉得肯定能搞来钱,肯定有有慧眼的人来投。我跟杨总彼此留了联系方式,后来又和他聊了几次我的创业想法,到了8月份他就给我投资了。以下为2014年1月中旬i黑马沙龙——88后创业者专场,嘉宾高嘉希的分享以及现场互动内容乐播创始人高嘉希演讲口述:我为什么而创业第一个关健词是勇气。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我19岁上大二的时候,那时候网吧很流行,我去网吧每次开机都要等一两分钟,我当时想为什么不趁这一两分钟在电脑屏幕上放个广告牌呢?所以当时背着书包谈下了沈阳差不多4/5的网吧资源,也赚了些钱。所以,当你有一个想法的时候,如果你不采取行动,那你可能没有机会,我就是抱着这一腔热血踏上了创业之路。第二个关健词是体验。创业者有的时候总是很犹豫,总是怪市场不行、没有钱不行、资源不行,但作为创业者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创造条件。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第一周的时候蜗居在地大,然后到了清华,非常苦逼的情况下做到了14、15个人,有一次我们寝室睡不下我睡了三四天办公桌,开始的时候我员工死活不让,我觉得这是非常一种很好的体验,我觉得这是一种财富经历。不知道有多少创业者睡过地铺和办公桌的?恭喜你们,你们即将要爆发了,正是因为这种经历真的是难能可贵。第三个关健词:好奇。好奇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驱动力,包括所有你们在的任何一个场所,用的每一种软件和东西,都是抱着对原始的好奇。所以,作为创业者一定要问清自己我们为什么创业,这样也就想清楚了我们为什么不。很多人想我就是为了创业,我可能打工打不下去了逼不得已下海创业,还是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想通过创业改变世界,就算改变不了世界我也想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一切。作为创业者当你相信这个世界、坚定这个梦想、坚定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创业?是源于内心的这一团火焰?当你拥有了这三个关键词以后,恭喜你已经可以成为一名创业者。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聪明的人、比我们有能力的人有很多,但真正能把自己的事情干好的人只有你自己。【现场互动】问:当年您是怎么吸引投资的?高嘉希: 我跟你分享两点吧:第一,你要找对人,每个投资人的风格是不同的,首先要我们两个的性格比较匹配,杨总作为知名投资人,他更多的是想投一些比较big就是那种大的企业,希望投中未来能够变成平台的东西。但蔡文胜是希望找到好的产品,如果你找到徐小平徐老师他希望跟你谈梦想,所以要找对合适你的投资人。第二,在你见投资人之前我建议你摸清这个投资人的习惯和喜好。问:你是怎么找你的合伙人的?高嘉希:好多时候还是吸引法则。在你企业创立的时候不能吸引牛人,在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时候,你没法找牛人,所以只能找到跟你相对匹配,并且在价值观方面跟你能有共同追求的人。如果你要让创业成功的机率加大,找到好的投资人也会增加你的成功机率,我第二个合伙人就是杨宁杨总给我推荐的。据说创业公司有这18种死法,你中招了吗?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混迹于创投圈的女王大人,公众号:FintechQ","urlToken":"fintechq","id":13731,"imagePath":"650da648dadf51616b2b.jpeg","slug":"fintechq","applyReason":"0","name":"金融女王","title":"金融女王","url":"/fintechq","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5046,"avatar":{"id":"650da648dadf51616b2b","template":"/{id}_{size}.jpe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650da648dadf51616b2b_l.jpeg","articlesCount":379},"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v2-3bebdae3cec43be18a5d209ad4f06cfc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v2-3bebdae3cec43be18a5d209ad4f06cfc.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5,50,66],"summary":"本文译自,译者(译言|拙尘),经创伙伴编辑整理发布。 Paul Graham,一个在美国互联网界如日中天的教父级人物。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和技术作家,以下这18条是来自他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创业失败的错误只有一个…","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0,"publishedTime":"T21:47:18+08:00","sourceUrl":"","urlToken":,"id":1234172,"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据说创业公司有这18种死法,你中招了吗?","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13731,"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v2-3bebdae3cec43be18a5d209ad4f06cfc_r.jpg","author":{"bio":"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isFollowing":false,"hash":"d67f9fecc9d701e687b4b18b46ddaac0","uid":407300,"isOrg":false,"slug":"fintechq","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为创业公司提供媒体公关和投融资对接服务。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name":"金融女王","profileUrl":"/people/fintechq","avatar":{"id":"bdbbc20badf25d260519c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438368}],"title":"据说创业公司有这18种死法,你中招了吗?","author":"fintechq","content":"本文译自,译者(译言|拙尘),经创伙伴编辑整理发布。Paul Graham,一个在美国互联网界如日中天的教父级人物。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和技术作家,以下这18条是来自他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创业失败的错误只有一个:没人需要你做的东西。如果你在做的东西是用户需要的,那么你应该能够生存下去,其它的问题都无关紧要。但如果你在做的东西不符合用户的需求,那么你死定了,任何事都改变不了这个结局。所以,这个清单里列出的18个错误,实际上是导致初创公司不能满足用户所需的因子。几乎所有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结到这里面来。1. 孤家寡人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极少有成功的初创公司是由一个人创办的?一些你可能会以为是单一创始人的公司,比如说甲骨文(Oracle),实际上是由多个人一起创办的。这似乎不是一个巧合。单一创始人有什么问题呢?最起码,这反映了一种信心的缺乏。隐含的信息是,创始人无法说服他的任何一个朋友跟他一起打天下。这很值得玩味:别忘了,他的朋友是最了解他的人。就算朋友们都错了,公司实际上可能很有前途;但是,单一创始人的不利仍然是很明显的。一个人创业实在太难了。就算你无所不能,你也需要同伴们来集思广益,避免愚蠢的举动,以及在遇到挫折时互相鼓励。最重要的一点是,创业的过程中你可能遇到难以承受的低点。当你有多个创始伙伴时,彼此信念上的支撑就好比捆成了一捆的箭。每个人都暗暗给自己打气:“我绝不能让我的朋友们失望。”这是一个人最强大的动力之一。而单一的创始人则缺少了这一动力。2. 缺少地利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创业的。硅谷是创业的最佳地点,波士顿其次,再其次是西雅图、奥斯汀、丹佛和纽约。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选择了。就算在纽约,初创公司的密度也已经降到了硅谷的二十分之一左右。而在像休斯敦、芝加哥和底特律这样的地方,创业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其它的业界也有类似的情况。全美第六大的时装中心在哪儿?第六大的石油,金融,出版中心又分别是哪里?不管答案是什么,可以肯定,这些中心的规模要远远小于榜首的规模。为什么某些城市会成为初创公司的聚集地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答案与在其它业界得出的结论类似:因为那里聚集了大批的专业人士。那里的专业水准较高;人们对你所做的东西更容易产生共鸣;你能更容易地找到你想要雇用的人;周边工业也较发达;你有更多的机会碰上跟你在一个领域内的人;等等,等等。天知道这些综合因素是怎样促成了初创公司在硅谷的繁荣,又是怎样让底特律这样的城市黯然失色。不过,数字能够说明一切:在硅谷的初创公司密度远远超出了在底特律得到的数字。3. 领域偏狭在向Y Combinator申请风投的团队里,大多数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为了避免竞争而刻意选取那些很狭隘、很冷僻的领域。如果你看过孩子们打棒球的话,你会发现,在某个年龄段以下的孩子会有些怕球。面对来球,他们的本能反应是躲避。我在八岁的时候当过外野手,不过没有接到过多少球,因为每次球朝我飞来的时候,我总是闭上眼睛,举起手套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去力争接到球。一个初创公司,如果净是挑选那些偏狭的项目来做的话,就跟我在八岁时对付来球的策略一样。要知道,如果你能够有所成就的话,就必然会有竞争者,早晚都要面对。所以说,如果你不想竞争的话,那么你想出来的点子好不到哪儿去。我想,这种遇到大的困难就退缩的举动,往往是人们在潜意识下作出的。这跟你有一个很大的构想但却决定追求一个较小的较稳妥的目标不同,因为你在潜意识里就拒绝大的构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假装你在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做策划。想想看,有什么好的主意适合某人去进行创业呢?4. 拾人牙慧我们收到的许多申请都是在效仿一些已经存在的公司。现有的公司的确能够给你一些想法,但绝对不是最好的。如果你回顾一下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很少是从模仿别人起家的。他们的灵感来自哪儿呢?通常是由创始人发现了一些尚未解决的特定问题。我们自己的初创公司的业务是编写软件,使之能够生成在线商店的网站。当初我们是独此一家;少数几家支持在线交易的网站都是由互联网的专业设计人员手工编写的,成本很高。我们认识到,一旦在线购物红火起来的话,这些网站必然是要由软件来生成的,所以我们就写了这样一个软件。这个想法的起源很直接,如此而已。那些对你个人产生影响的问题应该是最好的问题。苹果(Apple)的诞生是因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需要一台电脑;谷歌(Google)则是由于拉瑞(Larry)和谢尔盖(Sergey)在网上找不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Hotmail是因为沙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和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无法在工作中互发电子邮件。所以,不要去照搬Facebook,在上面做些零敲碎打的工作;你应该到别的方向上去发掘灵感。也不要受已有的公司的影响,去炒他们的冷饭;你应该去找寻未解决的问题,然后设想一下什么样的公司能够解决那些问题。你需要弄清楚,人们在抱怨什么以及期待什么?5. 固执己见在某些领域里,成功的途径需要你认准了想做的事情并坚持到底,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而创业则另当别论。如果你是想要赢得一块奥林匹克金牌的话,那么你应该咬定目标,决不放弃;因为你的目标十分明确。但是,创业更像是从事科学研究,你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主观臆断。你应该避免过于坚持原来的计划,因为它可能是错误的。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最后做的都不是他们刚开始企图做的——而且差别往往很大,以至于你很难把他们同最初的公司联系起来。在创业的过程中,你应该准备好接受任何更好的主意;而最难做到的就是放弃你已有的想法。当然,这里也有一个度的问题。每周都换一个想法显然也不可能成功。有什么标准能够帮助你做决定吗?一个办法就是衡量那些新的想法是否代表了某种进展。如果你能够利用大部分你所做过的东西,那么你可能是在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反之,如果你需要从头开始的话,那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幸运的是,你可以向你的用户寻求建议。如果你转向一个新方向,而用户又对此反响热烈的话,那么你很可能押对宝了。6. 遇人不淑在早先的清单里我忘了列上这一条了,因为我所碰到的创始人大多是程序员。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就算他们偶尔雇用了一两个差劲的程序员,也不至于天就塌下来了。紧要关头,他们都可以亲自操刀上阵,力挽狂澜。不过,当我回溯90年代那些倒闭的电子商务初创公司时,却发现正是差劲的程序员毁了那些公司。很多公司都是由商业领域的人员创办的。他们以为初创公司就是有个好的点子,然后雇用一批程序员来实现它。这真是想得容易做的难。这些商业领域的人员根本就无法区分程序员的好坏。他们甚至接触不到最好的程序员,因为没有哪个程序高手愿意去实现一个商人的构想。事实是,这些人招募了一些他们以为是好的程序员(至少这些程序员的简历是这样吹嘘的,什么微软认证的开发人员了,等等),但实际上却难副其实。接下来他们就会很困惑地发现,自己的公司就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吱嘎吱嘎,而竞争对手们却跟坐了火箭一样。这种初创公司具有那些大公司的所有缺点,却没有那些大公司所具备的优势。如果你本人不是程序员的话,怎样才能挑选好的程序员呢?我不认为有什么好办法。我本来想说,你可以找个程序高手来帮你做这件事儿。但问题是,你怎么找到这个最初的程序高手呢?7. 开发平台选取不当同上面一条相关的问题是开发平台选取不当(通常差劲儿的程序员都会犯这个错误)。我认为,在经济泡沫时期,很多初创公司都因为在Windows的平台上构建基于服务器的应用而身陷泥沼。Hotmail在被微软收购若干年之后仍然运行在FreeBSD(译者:一个Unix平台)上,估计是因为Windows无法胜任其负荷。假如Hotmail的创始人选择了Windows的话,他们很可能早就失败了。PayPal 刚刚躲过了一劫。在同某个网站合并后,新的CEO想要转到Windows上——尽管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莱文奇恩(Max Levchin)向他展示过他们的软件系统在Windows上的处理能力只有在Unix上的百分之一。幸运的是,最终他们换了CEO,而不是操作系统平台。平台是一个很模糊的词。它既可以指操作系统,也可以指编程语言,或者是编程语言之上的框架结构。它所隐含的意义,既包含了支持,也包含了限制,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样。你不得不慎而又慎地选择平台。有些平台,对外行来说,似乎是很好的、很负责的选择,就象90年代的Windows一样;一旦你选了他们,就无异于自掘坟墓。Javaapplets大概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它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发布应用的新途径。结果却是,100个对此深信不疑的初创公司里,就有100个被毁掉了。怎样选取正确的平台呢?通常的办法是招些好的程序员来让他们选择。如果你自己不是程序员的话,也有一个小窍门:到顶尖的计算机系里参观一下,看看他们在科研项目里都使用什么。8. 发布迟缓所有的公司,不论大小,在完成软件之前都会有一段困难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固有的特性;软件的完成度永远都是在85%左右。你需要有极大的毅力来推动软件的完成并向用户发布。初创公司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推迟发布辩解。这些借口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的迟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异:总是有一些事儿要在这之前办好。也许吧。不过假如你的软件已经全部完成,按个按钮就可以发布的话,你还会等吗?尽快发布的一个目的就是迫使你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一个软件,只要还没有发布,就不算真正完成。不管你认为这个软件已经如何完善了,在临发布之即,总还是有一大堆的事儿要做;这种情形已经司空见惯了。发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只有通过用户反馈,你才能真正明白要做什么。有一些问题,同发布延迟是有联系的:工作节奏太慢,没有真正搞清楚问题,惧怕同用户打交道,害怕别人的评论,分心过多,过于完美,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推动自己尽快发布一些东西就可以了。9. 发布过早发布过早的情况比发布迟缓要少见得多,不过并不是没有。发布过早的危险是有可能毁掉了你的名誉。早期的使用者在试用了你发布的东西后,如果发现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可能就不会再来了。如果你想发布一样产品的话,最低要求是什么呢?我们建议初创公司认真考虑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确定其核心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既要本身就能够有用处,又要能够作为基础,在此之上逐渐地拓展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一旦确定了这些,就应该尽可能快地完成它们。我和很多其他的程序员就是按照这一办法来编写软件的。思考一下总的目标,然后动手编写一些有用的最小模块。这些模块早晚是要写的,所以不用担心作无用功。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实现这些模块既能够在精神上获得鼓舞,又能够帮助你对余下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其实,你需要打动的那些早期的试用者们是很宽容的。他们并不期待一个新发布的产品无所不能;但是,多少它应该有点儿用处。10. 没有明确的目标用户如果你不了解用户,就不可能作出他们喜欢的东西。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是从解决创始人遇到的问题开始的。这里面有这样一条规则:你所创造的财富是跟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条理论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试图解决一个你不懂的问题,那无异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绞索。但是还是有很多创始人,喜欢假定存在某些用户愿意用他们的产品,至于这些用户会是谁,他们也不很清楚。那些创始人需要这些产品吗?不,他们不能算是目标市场。那么会是谁呢?年轻人?对本地活动感兴趣的人?还是商业领域的用户?什么样的商业领域?加油站?电影制片厂?还是军工采购商?你当然可以为与你不同类型的用户打造产品。我们就曾这么做过。问题是,你必须认识到你踏入了一个危险地带。这就好比你在借助仪表在飞行:你自己的直觉将帮不上任何忙。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小心谨慎,并且要经常查看你的仪表。这种情况下,用户就是你的仪表。你必须遵循“从实践中来”的原则。任何主观猜测都是不允许的;你必须接触用户并考察他们的反应。所以,当你为别人而不是你自己设计产品的时候,你必须去说服一些特定的用户来使用你的产品;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失败是必然的。11. 筹集的资金太少大多数成功的初创公司到某一阶段都会接受投资。这就跟要有多个创始人一样,从统计上来说,是一个保靠的举措。那么,你应该接受多少投资呢?初创公司的资金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每个还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几乎所有的初创公司在刚开始时都不可能盈利)在钱花光之前都会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有时候被喻为“跑道”(runway)。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当你钱花光的时候,要么起飞,要么撞毁。太少的钱意味着你没有足够的跑道起飞。当然,起飞的概念也需要视情况而定。通常你需要更上层楼:从仅仅有个想法和正在实现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发布;到已经发布了产品,正处于显著的增长期。这也要看投资者的想法,毕竟他们是你在实现盈利前要说服的人。如果你是从投资人那里接受资金的话,那么数量至少应该能够支撑你到下一个阶段。幸运的是,你对下一个阶段是什么以及需要花费多少都有所控制。我们建议初创公司在刚开始的时候把这两项指标都设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么钱,以及把初期目标定为构造一个坚实的原型。这样做会给你最大的灵活性。12. 花销无度有时候很难把花销无度和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开来。如果钱不够用了,你既可以说是开销太多,也可以说是筹集的资金太少。区分这两条的唯一办法是跟别的初创公司做个比较。如果你筹集了五百万的资金却还是不够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销无度。现在那些乱花钱的烧包们要比以前少多了。创业者们似乎已经学到了教训;再加上创业越来越便宜。所以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几个初创公司是在烧钱。我们投资的公司里一个都没有。(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投资都比较小,也因为许多公司都进行了多轮筹资。)最经典的烧钱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这么做会对你造成双重伤害:既增加了成本,又减慢了速度。所以说,钱花得越快,你就得想办法让它撑下去的时间越长。许多软件大师们都懂得这一道理;弗雷德·布鲁克斯(Fred Brooks)在他的《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中作过详细的解说。对于招人,我们有三条基本的建议:(a)能免则免;(b)用股份代替工资,这样做不仅仅省钱,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挂钩的人;(c)招的人应该仅限于两类,或者写代码,或者出去拉客户,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你只需要做这两件事情。13. 筹集的资金太多筹集的资金太少显然是不行的,那么太多的资金是不是也有问题呢?是,也不是。关键不在于钱的本身,而在于随之而来的问题。一个风投曾经说过,“一旦你从我这拿了几百万的资金,那么计时就开始了。”风投们给你投资,并不是让你把钱放在银行里然后整天泡碗面;他们希望钱用在工作上。最起码,你也要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工作人员。而这会改变你的工作氛围——并不一定是朝有利的方向。现在,你的大多数人马都是你的雇员了,而不是合伙创始人。他们不可能像你那样投入;他们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做些什么;更糟的是,有人会开始玩起办公室里的那些猫腻。当你筹集了很多钱的时候,你的公司就会搬到繁华地段,并且开始拖家带口。而更危险的是,一旦你拿到了一大笔钱,那么你就会尝到船大难掉头的滋味。假设你最初的计划是向公司们出售某种产品。从风投那儿拿到钱后,你雇用了一些销售人员来做这事儿。后来你发现,应该把力量投入到消费者身上而不是那些商业公司。销售方式会有根本的不同。这时候,你怎么办?在实际当中,你甚至可能根本认识不到这点。招的人越多,你就越倾向于沿着既定的方向而不做改变。争取大笔投资的另一个缺陷就是耗时太长。你能筹到的钱跟你所花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当投资达到上百万时,投资者会变得相当谨慎。风投们从来不会明确地说是或不是;他们会没完没了地约你谈话。因此,从风投那里筹集一笔相当规模的资金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可能比你创业所需的时间还长。当你的竞争者们争分夺秒于开发产品的时候,我想你不会愿意把你的时间都花在投资人身上。我们建议那些寻求风投的创业者一旦遇到合适的协议就接受它。如果你能够从一个有信誉的基金那里拿到一笔基本合理的钱,并且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条条框框的话,那么成交好了;然后投入到建设你的公司里去。就算你能够从别的地方拿到多三成的钱,又怎么样呢?创业是一个要么赚得盆满钵满,要么输得精光的游戏。为了一点点小利而在投资者间四处游走无疑是在浪费时间。14. 受制于投资者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你应该掌握公司的投资者。你不应该忽略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提供有见地的建议。但你绝不能把公司运作交到他们手上;那应该是你的职责。如果投资者对于运作其所投资的公司有足够的见地的话,那他们干吗不自己创立一个公司呢?由于忽略投资者而惹恼他们的后果,要比向他们缴械投降的后果轻得多。我们创业的时候,曾经错误地忽略了投资者。结果,跟投资者的争吵牵扯了我们的很多精力。不过,这也要好过投降许多,那样的话,公司可能就完了。一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创始人,就算只花一半的精力在产品上,也比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花上全部的精力要强。掌握投资者所花的工夫通常取决于你从他们那里拿了多少钱。如果你筹集的资金有相当规模,那么投资者也相应的得到了相当规模的控制权。如果他们在董事会里占了大多数,那么他们就是你名义上的老板。更常见的情形是,创始人和投资者的权重相等,决定性的投票来自于外部的中立董事。这时候,投资人只需要说服那些中立董事,就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如果一切都很顺利的话,那么这也无所谓。只要你的进展看上去很迅速,大多数的投资者不会插手你的事情。问题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不可能指望一帆风顺。就算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都曾经被投资者找过很大的麻烦。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苹果。它的董事会曾犯过一个致命的错误:解雇了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译者:1985年,因为权力斗争,Steve被赶出了苹果电脑;1996年,随着他的NeXT公司被苹果收购,他又回到苹果,并在1997年重掌大权。请参见wikipedia词条。)即使是Google,早期跟投资者也有过很不愉快的经历。15. 为(不存在的)利润而牺牲用户我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过,如果你做的东西是用户需要的,那么应该没什么问题。你可能注意到,我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正确的商业模式的事情。这并不是说赚钱并不重要。我并不建议创业者们搞那些更本就没有希望赚钱的公司,然后希冀着在倒闭前把公司卖掉。我们告诉创业者们不要担心商业模式的最初原因是觉得搞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这难得多。我并不清楚这件事儿为什么这么难。看起来应该是一件很直截了当的事情。不过,只有为数不多的初创公司做到了这一点。从这儿你就可以看出这件事儿有多难。正是因为做出一个人们需要的东西要比赚钱难得多,所以你应该稍后再考虑商业模式的问题,就好比你把一些琐碎而麻烦的功能留给第二版一样。在第一版里,解决那些最核心的问题。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来创造财富(=人们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你的产品*需要你的产品的人数),而不是怎样把财富转变为钞票。能够获胜的都是那些用户至上的公司。以Google为例,他们先是开发了搜索引擎,然后才考虑怎么赚钱。总有一些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认为,不在一开始就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动。这些创始人通常是被那些思想僵化的投资者所蛊惑。如果说不考虑商业模式是不负责任的举措,那么不考虑产品本身的不负责任性要十倍于此。16. 自命清高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写代码上而另找人去处理商业上与钱有关的龌龊事儿。这并不是因为懒。Larry和Sergey在刚开始的时候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开发了新的搜索算法后,他们所作的第一个尝试就是找一家公司买下它。创办一个公司?算了吧。大多数的程序大师们更满足于仅仅有个点子。不过,正如Larry和Sergey所发现的,点子是没有什么市场的。没人会去相信一个点子,除非你把它用在你的产品里,并以此获得用户。这样人们才会给你更多的关注。也许这一点会有所改变,不过我很怀疑。对收购者来说,没有比用户更具说服力的东西了。这不仅仅是因为风险降低了;要知道,收购者们都是人,他们很难把几百万的美金砸到一堆年轻人身上,就为了他们机灵。当点子被一个公司实现并且拥有很多用户时,投资者们可以安慰自己,他们买的是用户,而不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机灵。这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些。如果你想要吸引用户的话,你可能不得不离开你的计算机,到外面去寻找一些用户。这的确不是一项愉快的工作;不过,如果你能够做下来的话,那么成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2005年夏天,在我们资助的第一批初创公司里,绝大多数的创始人都埋头于编写他们的应用程序。只有一个创始人,花了一半的时间去同手机公司的执行长官们交谈,以敲定一些买卖。对于一个程序员来说,你能想出比这更痛苦的事情吗?不过,他的付出是有回报的:那家初创公司看起来是那一批里最成功的,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订单。如果你要创办一家公司的话,就必须面对一个事实:你不可能只是坐在那里写程序。至少你们当中的一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商业上面17. 内部争斗创始人之间的争斗出乎意料地普遍。我们资助的初创公司中,大约20%的公司都有创始人退出的现象。这种频繁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倾向于股权授让(vesting)。尽管不是必须条件,我们还是建议创始人们授让股权,这样,中途有人退出的话,也不会造成什么混乱。一个创始人的离开并不会毁了公司。许多成功的初创公司都有过类似的情形。幸运的是,离开的通常都是投入最少的。假如有三个创始人,其中一个不是很积极的退出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两个创始人,其中的一个走了;又或者离开的那个具备关键技术,那么就可能会有麻烦。就算这样也还不至于天塌下来。Blogger曾经走得只剩了一个人,但最后又振作了起来。如果创始人们能够更加谨慎地选择他们的创业伙伴,那么大多数的争吵都可以避免。多数的争吵并不是因事而起,而是因人而起。也就是说,是早晚会发生的。而大多数因为争吵而一怒离开的创始人,可能从一开始就信心不足,只不过被掩饰起来了。不要掩饰你的疑虑。在公司成立前把问题解决掉要容易许多。所以,不要因为怕疏远你的同屋而拉他入伙;也不要因为某人有某种用得上的技能就一起开公司,而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一个初创公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所以不要在这上面有什么将就。18. 不能够全时投入你所听说过的失败的初创公司,都是一些很特殊的例子。他们实际上是失败者中的佼佼者。最通常的失败者并不是因为犯了这些很特殊的错误,而是因为没有做什么事儿——我们从未听说过这些失败者;他们往往是两三个人,在工作之余,玩儿上一把;从未取得过什么真正的进展,渐渐地也就放弃了。从统计上说,如果想要避免失败的话,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辞掉你的日常工作。绝大多数失败的初创公司,其创始人都属于业余性质;而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都是全副身家扑在了上面。假如把初创公司的失败比作是疾病的话,疾病控制中心就会贴出一张告示,警告大家辞掉日常工作。这是不是说,你必须辞掉你的日常工作呢?也不一定。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一下。我想那些还没有辞掉工作的创始人,大多缺少一种创办公司所必需的决心;他们的意识深处是知道这一点的。他们之所以不敢投入更多的时间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我还猜测,有相当多的人,如果能够迈出这一步而全时去做的话,是能够成功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不知道这样的人有多少,不过,如果把成功者/骑墙者/毫无希望者做个分布的话,那些如果辞掉工作就可能成功的人,要比那些现实中的成功者多出一个数量级。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大多数有可能成功的初创公司最终失败的原因都是其创始人不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在上面。这跟我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一致的。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做不出用户需要的东西;而之所以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不够。换句话说,创业跟做其它事情一样,你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够努力。如果有什么成功的秘诀的话,就是不要否认这一点。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发邮件到;-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一定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否则不予通过)。","updated":"T13:47:1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lastestTipjaror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3bebdae3cec43be18a5d209ad4f06cfc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创业公司"},{"url":"/topic/","id":"","name":"CEO"},{"url":"/topic/","id":"","name":"风险投资(VC)"}],"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1000,"height":50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fintechq","name":"金融女王"},"tipjarState":"activated","tipjarTagLine":"真诚赞赏,手留余香","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tipjarorCount":0,"annotationAction":[],"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1:47:18+08:00","url":"/p/","lastestLikers":[{"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d9ef7b70","uid":483000,"isOrg":false,"slug":"liang-li-68-8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梁力","profileUrl":"/people/liang-li-68-83","avatar":{"id":"716f4e8e517e60fa24fea9fe35f8eca3","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本文译自,译者(译言|拙尘),经创伙伴编辑整理发布。 Paul Graham,一个在美国互联网界如日中天的教父级人物。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和技术作家,以下这18条是来自他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创业失败的错误只有一个…","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d161e84c15e94dea6d35358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互联网思维"},{"url":"/topic/","id":"","name":"CEO"},{"url":"/topic/","id":"","name":"互联网创业"}],"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isFollowing":false,"hash":"d67f9fecc9d701e687b4b18b46ddaac0","uid":407300,"isOrg":false,"slug":"fintechq","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为创业公司提供媒体公关和投融资对接服务。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name":"金融女王","profileUrl":"/people/fintechq","avatar":{"id":"bdbbc20badf25d260519c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fintechq","name":"金融女王"},"content":"文章来源“投资界”,作者:张良计。女王点评:我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沟通上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而是不知道如何用逻辑清晰的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比如我经常遇到面试时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应聘者,路演时东拉西扯讲了半天结果都没把自己项目讲清楚的创业者,还有问了很多问题都不知道他们的投资思路是什么的投资人。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下面这篇文章将给你答案。你现在是一名助理,老板告诉你需要帮她订周日机票飞往北京,可是你发现周日机票几乎全部卖光了。此时你手上还有三封邮没有发,下午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当你信心满满把你的解决方案呈现给你老板时,绝不能是”老板,我给您订周五晚上8点的票吧“这样一句话。简单先说一下我对逻辑思维的理解。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法。因此,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都是无用信息,都需要剔除。我很喜欢《教父》这部电影,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至今: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举个例子,我在工作中经常会给高层领导做汇报PPT。这种PPT通常需要控制在10-15页以内,因为越高层的人,时间越宝贵,就越需要尽快了解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关键。底下的人动不动写上十百来页的PPT,没有一个领导愿意看,反而会觉得你工作能力差,废话连篇。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质的人,能够抢得先机。在别人还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职场中自然就成长地比别人快了。下面是我在平时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心得:一、Be MECEMECE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发音读作“Me See”。起源于麦肯锡的一位资深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她在《金字塔原理》中第一次将这个概念提出,成为后来战略咨询行业的重要原则之一。相互独立,意味着将能够影响问题的原因拆分成有明确区分,互不重叠的各个因素。完全穷尽,意味着全面周密,毫无遗漏。通常运用MECE都是从一个最高层的问题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分解。首先列出你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将问题拆分成子问题,并保证它们之间互不重叠和干扰。同时保证你把能够想到的子问题全部列了出来。实际运用中你只用不停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是不是把所有的可能因素都考虑到了,有没有遗漏的?如果有,再去找。这些因素之间有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如果有,进行去重。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该不该现在跳槽?”那么对这个问题的分解可以如下图所示:二、归纳和演绎这是两条基本的认知事物和思考的逻辑法则。简单通俗来说归纳,是把具备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寻找共通点。演绎,是把互相之间形成影响的因素,按照事物因果顺序、时间先后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排列出来,再寻找突破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归纳(龙,风,老鼠各为一类)。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演绎(由太极开始,向后递推的顺序)。工作中所有的问题,你都可以把它用演绎或者归纳的形式进行拆分。我喜欢把这个过程称为“解构”。归纳演绎和前面提到的MECE经常会搭配使用,在归纳演绎的过程中,坚持MECE的原则,能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种单一的因素,这个过程犹如抽丝剥茧,将一团乱麻理地条条顺顺。下面是我思考问题时会遵循的一个思维提纲,大家可以参考:1. 核心问题是什么?(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很多,找到最重要的那个)2. 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来龙去脉,历史原因)3. 和现在这个问题有关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记住MECE法则,用归纳法,一一并列出来)4. 哪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5. 哪些是次要原因?6. 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用归纳法,写出所有可能。用演绎法,找到每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7. 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欠缺哪些条件或者资源?8. 如何去弥补这些条件上的欠缺?9. 你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10. 最后一步,just do it.以上是我思考问题时通常会遵循的思维方法,多运用几次之后,你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个逻辑去面对任何你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复杂,让人不知所措的问题,都能轻松化解。应用举例:你现在是一名助理,刚刚老板告诉你需要帮她订周日的机票飞往北京,可是你发现周日的机票几乎全部卖光了。此时你手上还有三封邮件没有发,下午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1. 核心问题是什么?(只能有一个)老板周日要去北京,可是航班机票都订光了。2. 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来龙去脉,历史原因)周日公司在北京将有一场重要的宣传活动,持续两天,因此老板必须在周日之前赶到。另外,周五老板早上有一个会议,下午就没事了。因此周五下午到周六是老板可以前往机场的时间。3. 和现在这个问题有关的人物和因素有哪些?(记住MECE法则,用归纳法,一一并列出来)你是老板的唯一助理,这个事情只有你一个人负责。老板要坐飞机,因此关键因素是各大航空公司周末飞北京的航班时刻表以及剩余座位信息。4. 哪些是导致这个问题的关键原因?你得知这个事情的时间太晚,错过了最佳订票时间。5. 哪些是次要原因?最近是旅游旺季,周末前往北京的人很多,导致航班紧张。但是改期去是不可能的。6. 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方法?(用归纳法,写出所有可能。用演绎法,找到每种方法实施的具体步骤)自己订票。花一下午时间将中国所有航空公司和旅行网站的信息整理出来,将周五、周六两天飞往北京的航班剩余座位信息做成一张统计表,包括起飞降落时间,座舱等级,机场信息,机票价格,然后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委托自己在旅行社的朋友帮忙,搜寻航班尾票,同样按照起飞降落时间等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准备备选方案。如果周日所有飞往北京的机票被订光或者时间不好,那么改去搜寻高铁的时刻表,同样将时间、火车站等信息做记录。7. 解决这个问题,你现在欠缺哪些条件或者资源?时间。因为错过最佳订票时间,因此需要尽快在网上搜寻剩余的航班座次信息。你一个人忙不过来,需要人手帮忙。8. 如何去弥补这些条件上的欠缺?叫同组的同事或者实习生一起帮忙,告诉他们事情的紧迫性,请暂时手上空闲的人一起帮你搜寻,然后你做信息汇总。9. 你的时间规划是怎样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今天是周二。早上你还需要发送三封邮件,下午两点之前你有一个紧急会议要参加。三点以后到下班前你都有时间。因此现在先委托同事帮忙搜寻航班信息,三点以后你来继续做接下来的工作以及汇总。10. 最后一步记住,当你信心满满把你的解决方案呈现给你老板时,绝不能是”老板,我给您订周五晚上8点的票吧“这样一句话。相信我,如果你这么回答,你这个助理干不了多久的。聪明的助理首先会把之前搜集好的信息做成一张简单清楚的表格,将所有航班的起飞时间、机场、航空公司等全部纳入其中,并且还有高铁作为备选方案。当她把这个表格呈现给老板的时候会说:老板,根据我的研究,我觉得最适合您周末去北京的时间是周五下午3点或者周六下午3点半。因为周五早上您有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之后赶往机场刚好能赶上飞机,降落北京之后您到达酒店的时间刚好赶上晚饭。而周六您一般起来比较晚,如果是下午三点半起飞,中午您可以好好吃一顿午饭,从您家里到机场的时间也刚好,不会太赶。这两个航班的航空公司也是您之前经常坐的,相信他们的服务您也会满意。如果您觉得这两个时间都不好,其他的航班时刻就比较尴尬,所以我还准备了备选方案,如果您不建议坐高铁的话......呵呵,不要以为给老板订机票很简单,做好了也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啊!这都是血和泪的教训。更别提工作中比这复杂得多的问题了。但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培养了自己这样一套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以后再遇到问题就能很高效地去分析和解决了。三、先说结论简直是最有用也是最简单的一条经验!先讲结论,把你要阐述的观点一开始就抛出来,这能节省所有人的时间。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电梯理论:在进入电梯的30秒钟内向客户卖掉自己的方案。这么短的时间里没人会听不相干的废话,因此第一句话就要把自己的核心观点传递出来:我们的方案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是最佳的选择。记住按照总分总的原则,首先抛出核心观点,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可能是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分析。当阐述完核心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解释,即“为什么这么做”。就像写论文一样,首先是核心论点,接下来是支持核心论点的分论点,然后是二级分论点,依次向下排列。如下图所示:“演绎归纳和MECE”,是你的分析思考过程;“先讲结论”,是你思考完以后的表述方法。先讲结论的人,能够在一开始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接下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听众就不会迷失方向。这种例子在日常工作中比比皆是。比如:结论:我应该转行去做销售论据:首先,目前这份工作收入不高,在一线城市生活比较吃力(经济收入低)。其次,现在这份工作是文职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和人接触的机会较少,不适合我性格(主观原因)。第三,我希望未来能够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能够帮助我快速成长。而销售,无疑是非常具备挑战性的,虽然工资不会比现在高多少,但是能得到很大锻炼(强调未来成长性)。最后,现在已经有两家不错的大公司销售缺人,他们也对我表示出强烈兴趣(强调已经有机会向自己靠拢)。结论:中午我决定吃色拉论据:首先,昨天我吃的是火锅,吃完之后上吐下泻肠胃不好,今天不能再吃重口味的食物了(主观因素)。其次,最近我在健身减肥,这周已经连续三顿都吃的大鱼大肉(主观因素)。第三,今天下午一点有一个重要的会议,如果吃其他的可能需要排队排很久,时间来不及(强调客观条件)。最后,听说楼下西餐店新推出了几款色拉,看过介绍我很有兴趣尝尝(主观因素)。结论:我现在应该立即租下这个房子论据:首先,这个房子离我公司距离不远,地铁只要三站路(强调距离)。其次,这个房子的房东人很好,配给我的电器家具都是最新买的(强调居住条件)。第三,房租很合理,相对于周边的房子,他的价格虽然贵一点点,但还算公道(强调价格)。最后,虽然这个房子周围生活设施不是很方便,但是一公里以外有一个大超市,我一次性买好生活用品就好(虽然不便,但是可以克服)。无论是谁,都会喜欢这样的陈述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当你给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们绝不可能听你长篇累牍的解释分析,他们只会听你的结论,或者解决方法。当他们有兴趣的时候,会追问细节,当他们很忙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听到最重要的东西。而当你养成这个习惯以后,相信我,你的领导将会非常喜欢听你汇报工作,因为他会觉得“你和我是一个频道的人”。升职的时候不选你选谁啊!四、培养洞察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经验。洞察(Insight)这个词,在广告行业用的很多。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换句话说,就像上一篇文章开头说到的,“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质。但是很可惜,洞察这个东西,没有理论和模型可以参考学习。我更愿意把它归咎为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当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身在一个团队,处理一个项目。你可以思考的是不同项目之间的规则,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常做法和特殊做法,为什么会这么做,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等等。当你的职位升上去之后,手下会开始管理人,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和谐地相处,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工作,如何调动起手下人工作的积极性等等。当你在一个行业浸淫时间比较久了之后,你可能会对这个行业有自己的理解,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的是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自己,这个行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等等。你所处的岗位不同,需要洞察的事物就不同。这个时候需要脑洞大开,不要给自己设限制,发散去想:1. 事物的现状是怎样的?2. 为什么会这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哪些?3. 有哪些原因是客观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4.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事物会怎样发展?5. 如果改变其中两个因素,又会怎样发展?......这是我通常想问题时的习惯,培养洞察不能只依靠逻辑推理,更需要发挥想象力。而想象力这个东西,训练是训练不出来的,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勤奋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果这样...会怎样...,如果那样...又会怎样...,久而久之,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无比活跃。我自己平时会有一个“资料库”,当我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图片,好的视频,甚至好的段子,我都会搜集起来,这样保持自己的大脑里一直有新鲜的东西,当你寻找洞察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涌现。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发邮件到;-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一定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否则不予通过)。","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21:32:38+08:00","url":"/p/","title":"如何通过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summary":"文章来源“投资界”,作者:张良计。 女王点评:我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沟通上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而是不知道如何用逻辑清晰的语言将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比如我经常遇到面试时罗里吧嗦说了一大堆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应聘者,路演时东拉西扯…","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2,"likesCount":32},"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50/v2-1b26daa864be_xl.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互联网金融"},{"url":"/topic/","id":"","name":"金融科技"},{"url":"/topic/","id":"","name":"CEO"}],"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isFollowing":false,"hash":"d67f9fecc9d701e687b4b18b46ddaac0","uid":407300,"isOrg":false,"slug":"fintechq","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为创业公司提供媒体公关和投融资对接服务。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name":"金融女王","profileUrl":"/people/fintechq","avatar":{"id":"bdbbc20badf25d260519c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fintechq","name":"金融女王"},"content":"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创新工场,作者:卫冰飞。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已经不太提,说得更多的是“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也回归到金融的本质,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创新。金融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尤其现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如何通过金融的创新来刺激消费增长,帮助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从而助推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从金融监管层到创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资金端的创新在中国,大资管的时代在逐渐到来,数据显示,个人可投资资产年均增长16%,配置逐渐多元化。08年,居民的现金及存款的比例达到约70%,发展到现在,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产品已超越了现金及存款,达到了约60%的比例,中国的中产阶级崛起给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根据BCG的调查,有80%的高净值人群接受互联网产品,其中包括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产品、智能投顾、P2P、众筹等。在中国,理财人群的数字化程度是相对比美国更高的。中美的财富管理的发展路径比较:虽然美国上百年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值得借鉴,但通过最近20年互联网的发展,80、90后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力军,可能给中国的财富管理模式带来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可以看到第一阶段中美都是个人主动性炒股,二级市场基本以散户为主,市场波动较大,投机性强。第二阶段是中国机构化投资的壮大以及信托、基金销售模式的发展,比如像华夏基金、天天基金网等机构的崛起,中国目前所缺失的是美国机构化投顾的模式和投资组合的产品形态,核心原因是信任的缺失。随着美国基金管理策略从主动型向被动型演化,基于ETF产品的智能投顾得以在过去的3年里得到迅速发展;在中国,随着新一代80、90后的崛起,他们对大型互联网公司(如阿里的蚂蚁金服)的信任度甚至会超越传统财富管理机构,随之而来,线上的智能投顾模式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机会,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是美国先是有了几百年历史的财富管理行业,再有P2P网贷平台的兴起。在美国固收产品长期低收益率的市场环境下,资金在寻找相对高收益率的另类资产,所以一部分机构资金就涌入了P2P信贷市场,更确切地定义应该是P2FI(个人对金融机构)。但是中国过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先有P2P的网络借贷,而且是真正的个人对个人,然后随着信贷风险的加剧和监管的出台,P2P网络借贷平台逐渐转型,扩充自己的产品线,成为了财富管理公司。所以我最近观察到的不仅是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口径的变化,也是“P2P网贷”到“网络理财”这样一个口径的变化。比较了中美在资金端的不同发展路径和模式后,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信息平台:大家很熟悉,中国自从有了PC互联网就兴起了比如东方财富、和讯、雪球等平台,在美国也有Yahoo Finance、Barron’s这样比较成熟的平台。美国这几年有一家独角兽公司叫Credit Karma,它的模式比较创新,它通过免费查个人信用来获客,再把客户线索导给金融机构进行收费。在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中,个人信用的查询还不是很普遍,所以这个模式在中国暂时还没有看到。记账工具:这也非常成熟的模式,美国有Mint,它主要是银行及信用卡的管理,通过新开卡返佣获利。Personal Capital是在理财账户上提供了整合工具,进而对接的资管产品,中国的挖财和随手记也在走类似道路,但中国的信用卡新开卡市场较难切入,所以它们直接切入到了个人理财市场上,用户信任的建立和理财产品销售的转化是关键。支付工具:美国的支付场景主要被三大信用卡公司占领,他们收取2-4%的手续费,相当得高。所以在美国就有大量的创业公司进入支付领域,其中包括PayPal这样的Fintech始祖;在中国,支付领域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所占领,他们以千分之几的费率,加上极强的地推和产品体验,使中国的移动支付超越了美国,并在渗透到印度甚至欧美市场。但在B2B支付这个领域美国更强,有一家独角兽公司叫Stripe,因为两端的B都相对分散,使得Stripe成为了连接支付场景和支付机构的聚合工具;在中国也有几家公司,代表性的有PING++,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支付机构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寡头的局面所以B2B的聚合工具市场相对有限,但我判断随着小米、华为、联想、三星等几家占据移动终端入口的公司进一部进入移动支付领域,支付机构的多样性会加大,B端的整合需求也会有更大。证券经纪和平台销售:经纪业务的费率在美国也是挺高的,这几年随着Robinhood等几家零费率平台的兴起,经纪费率也趋向为零;在中国经纪费率本身已经非常低了,再加上一人多户的放开,造成券商经纪业务的竞争压力加大。未来,不论传统还是互联网券商的经纪业务只是一个引流获客的手段,收入利润的来源和重心将逐渐转向融资融券、投顾、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业务。智能投顾:在美国的两家智能投顾公司Wealthfront和Betterment已经发展了近十年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包括京东金融、宜信、品钛、挖财,都在投入研发智能投顾产品,我预计这将成为大平台吸引初级用户的标配产品,但作为初创企业想通过智能投顾产品开拓新用户的难度在加大。美国智能投顾相比传统投顾的核心竞争力是低费率,只有20-40BP,传统投顾要收取约2%的咨询费或管理费。美国人已经普遍接受了被动型理财,所以这块领域迎合了很多人低费率、标准资产配置的需求。在投资上,美国的智能投顾组合基本上是基于ETF产品,在中国ETF的流动性和规模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很难做基于ETF产品的智能投顾,现在我们看到更多是固收+公募基金浮动收益产品的配置。在技术上,基于ETF或公募基金的配置方式在智能化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进入门槛并不高。目前在美国,许多券商和基金的巨头也纷纷进入了这个领域,对初创公司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有一些公司如SigFig、Future Advisory也刚被UBS和Black Rock收购。第三方财富管理:在美国有家上市的金融公司叫LPL Financials,是一个独立理财师的平台,在中国有很多公司尝试做了这块领域的创新,但是目前并不是特别成功,究其原因是目前中国的理财师的专业度偏低,只是进行简单的产品售卖,没有真正建立起客户的信任,所以在此基础上做独立理财师平台还是有点困难,但是像诺亚财富、宜信财富等通过大量线下理财师来服务中高端客户的市场依然非常巨大。资产端的创新目前互联网上资金端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和高收益率虽然吸引了一批用户,但e租宝事件和几千家P2P问题平台的负面影响,以及目前严格的监管,造成P2P平台资金端的萎缩,资金又流回了相对比较安全的银行,以及大机构背书的平台,如蚂蚁聚宝、陆金所、京东金融等。很多领先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在进行业务转型,由原来的线上资金+线上资产平台的模式,转型成自营线上和线下资产的模式(尤其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领域),业务回归了金融的本质,即: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我把资产端的创新分为一级市场股权、二级市场股权、消费信贷、房产信贷、中小企业信贷和传统资管模式6大类。一级市场股权的众筹及交易一级市场股权众筹是风险投资(VC)的一种衍生模式,这些年在美国兴起了像Angel List等股权众筹平台,在中国,京东众筹、36氪众筹等平台也发展迅速。但是我认为一级市场股权众筹还是一个小众的市场,只有少部分专业的合格投资人和机构才适合此类高风险的投资,就像成为VC的LP一样,是属于一种另类资产和私募产品的配置。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融资的金额有限,核心在于其媒体和电商的属性,比如36氪和京东给企业在市场推广、产品销售、融资尽调以及后续的工商注册、投资者沟通等增值服务上带来的帮助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另一个在初创企业股权众筹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模式就是一级市场针对相对大型企业(即“独角兽”)的股权交易。在过去几年,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二级市场都出现了估值倒挂情况。部分一级市场的独角兽企业到下一轮融资或登陆二级市场时,无法支撑上一轮的估值,所以这些一级市场独角兽的股权价值受到了质疑,此类交易平台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行业标杆企业Second Market被纳斯达克交易所收购了。一级市场的股权交易模式在公平和透明的基础上,在小范围内是一个创新,但是如果到大范围,比如把一些独角兽的股权通过一些渠道销售给不合格的散户,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二级市场股权的社会化交易如果监管开放,社会化的交易模式在中国是被相对看好的,因为中国的股市目前是一个散户主导的市场,股民有一个学习和被教育的过程,美国股市作为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社会化信息和交易平台的市场容量就会小很多。无论是虚拟交易还是实盘交易,是个股跟买还是组合配置,社会化炒股是一个新兴的获客方式,但证券业务还是要回归到它的本质,要有长期盈利还是需要延伸到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上。海外的社会化平台如eToro、Motif虽然拥有经纪和投顾牌照,但其客户的留存和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一直是个难点。中美信贷结构比较对比中美的信贷结构,我来分析一下信贷领域的一些创新机会。其中美国有一类“学生贷款”占了信贷规模的9%,中国目前也有几家平台在做学生信贷,但模式和美国完全不同,中国学生以消费贷款为主,美国学生信贷以助学贷款为主,之前爆出的大学生开“裸条”贷款,催收后跳楼等现象说明了中国目前的学生信贷市场很不成熟。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是在汽车贷款领域,在美国占比8%,中国占比4%,中国整个汽车市场保有量突破了1.5亿台,新车销售的金融渗透率还会进一步上升,二手车2015年的交易量接近1000万台(去除重复交易估计为400万台),金融渗透率估计在10%左右,市场才刚刚起步。中国的消费信贷渗透率在不断上升,目前在20%左右,低于美国和韩国的水平,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目前没有信用卡的蓝领人群。消费信贷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美在消费信贷领域的创新型公司:美国的Affirm开展的主要是家居和奢侈品消费领域的分期业务,Capital One切了蓝领以及sub-prime(次级)和near-prime(近次级)人群的金融服务,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大数据分析控制风险,在美国消费金融市场异军突起。在中国,依托电商平台,比如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金融的白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线下消费场景,捷信进入中国也有近十年时间了,通过3C产品的分期在蓝领消费金融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个人小额信贷领域,美国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美国有非常完善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FICO和三大征信局的数据模型,基于完善的信用体系Lending Club等网贷平台才得以发展。但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覆盖率低,数据及评分系统还不健全,个人信贷的欺诈率相当高,需要首先利用消费场景获取客户数据,培养客户信贷习惯,再进一步发放信用额度,转化成长期的消费信贷客户。房产信贷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房产贷款量急剧下降,经历了一个痛苦地去杠杆过程(大家可能看过“99 Homes”这部电影的故事)。但在去杠杆化之后美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健康发展期,随之也带来了新的房产信贷的市场机会,比如Lending Home切入的中小开发商过桥信贷业务。对于中国的房产信贷市场,居民购房贷款率已经超过60%,虽然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高,并且有家族几代人联合购房的习俗,风险短期内还不会爆发,但是房贷资产也在风险加剧的过程中,需要防范二线以下城市的房产抵押贷款和首付贷等模式的风险。中小企业信贷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2015年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占比只有38%,但小微企业数量占比为76%,创造的GDP占比超过60%。数据显示,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降低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而目前中国银行业随着信贷质量的下降,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金额也在下滑,但这与此同时也给金融科技企业带来了机会。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英国大批涌现的金融科技公司,如OnDeck、Funding Circle有效地开展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在中国,也有金融科技企业在餐饮、零售、酒店等领域通过控制供应链和交易流水数据实现了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在电商及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交易闭环的实现和大数据的运用,供应链金融规模得以迅速扩大,如Kabbage、蚂蚁小贷、京东-京小贷等。在美国,电商平台更多采取和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在中国,电商平台或产业供应链平台+自营金融几乎成了电商和产业巨头的标配。从本质来看,供应链和金融的业务模式和利益诉求有其矛盾性:供应链追求规模,金融要控制风险;这也是美国的供应链金融更多由银行主导,而非产业内金融公司主导的原因。在贸易金融领域,美国的贸易合同和应收账款透明、真实,贸易保险的渗透率高,这几年也涌现了像Prime Revenue等应收账款交易所。但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相差较大,贸易金融很难大规模开展。虽然中国有银票和商票的体系,但是银票成了贴现的工具,催生了庞大的银票贴现市场,票据验真难,贸易合同做假、关联交易、刷单的现象难以控制。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级征信体系,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电子票据、电子税务等新技术,希望未来能逐渐打破目前国内贸易金融的困局。从科技驱动的角度看过去10年来金融创新的发展进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融业务的信息化所产生的新渠道和新模式,比如直销银行和金融超市,代表公司如Bankrate和ING DiBa。它的技术驱动力是金融机构核心系统的应用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第二个阶段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支付宝、PayPal等线上支付工具的普及和金融大数据的应用,催生了P2P网贷、大数据风控和智能投顾/投研等模式的创新。智能投研工具KENSHO希望通过建立更智能化的信息数据平台服务于证券分析师和交易员,目前产品只在高盛内部试运行,没有正式上市。在现有体系下如何商业化,以及如何和现有产品(如Bloomberg、万得资讯)实现差异化值得商榷。在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领域中国和美国可能会走不同的路径。美国三大征信局(Experian、Equifax、TransUnion)有着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成立初期,互联网还没有发明,他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收集了各个行业的数据,并购了分散在美国各州区域型的征信局,才达到了现在的数据量和行业三足鼎立的地位。但中国整个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正好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个人征信行业今后可能会由互联网公司来引领,因为互联网公司的人群的覆盖率、画像的精准率将大大超过传统征信公司。第三个阶段是货币及资产的革新,随着电子货币的兴起和区块链作为金融底层架构的应用,基于区块链的支付、清结算和交易得以实现,并将大大提升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其完整性和安全性。比特币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电子黄金,从比特币的产生到发展,经过一轮黑市交易,炒作,到监管的打压,现在正在回归到一个理性的价值区间,它的波动性也逐渐趋于稳定。由于今年上半年发行量的减半,所有比特币又有了一波新的行情。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具有了黄金的属性,即:比特币本身有使用场景(如网上购物),就像黄金可以用来做装饰品一样,但用处并不是十分广泛。类似于黄金的储备量有限,比特币的发行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人们逐渐也会把它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资产类别。它的体系在逐渐主流化和多元化,一些银行(比如花旗、UBS等)也发行了自己的电子货币,中国的央行也在进行国家发行电子货币的研究。所以,电子货币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货币或资产类别,并逐渐融入到主流的金融体系之中。电子货币背后的技术是区块链技术。其技术(主要由分布式算法、公私钥匙和哈希算法、共识算法组成)并不复杂,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商业的中心垄断,形成多中心、去信任的商业体系。目前区块链的主要应用在支付、汇款、信贷、交易等金融领域,未来在记录保存(如产权版权、电子病历等)和智能合约领域都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将从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演进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有链的技术服务,花旗、UBS、VISA、蚂蚁金服、阳光保险等领先的金融机构都已内部组建区块链技术的团队,更多的机构会采用外包的形式,委托区块链技术服务公司帮助搭建机构内部的私有链应用。在美国,ripple、Blockstream、Chain;在中国,布比区块链等公司都自主搭建了私有链系统,服务于他们的客户。第二阶段是联盟链的商业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区块链联盟R3已经接纳了40多家金融机构会员,其中包括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中国市场上正在逐渐形成中国的几个区块链联盟,其中包括由万向主导的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和由微众银行主导的金链盟。第三阶段是基于公有区块链的平台,指基于比特币/以太坊/HyperLedger等公有区块链开展独立的平台业务,比如支付领域的Circle。这类以区块链为技术基础的新兴公司与现有平台公司以后的竞争格局值得关注,比如Circle与PayPal之间以后的竞争,是业务嫁接技术有优势,还是由技术驱动业务更有后劲?对金融科技本质的总结和思考这次演讲把金融科技的各种模式做了一个分析,最后提出对金融科技本质及其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1. 金融科技,是颠覆?是改良和补充?还是骗局?从金融历史可以发现,银行出现问题甚至倒闭主要是合规和风控出现了问题,或者爆发了大的金融危机。没有一家银行只是因为科技没跟上而倒闭的,所以金融科技谈不上颠覆传统金融,更多的是改良和补充。今天讲的资金端的创新主要是改良了用户的体验,从柜台到ATM机,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在资产端的很多创新模式,如消费金融、中小企业信贷等,其实是传统金融机构在现有体系做得不够好或者做不了的,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在改良和补充创新的同时,我们要严格监管,提防打着金融科技的旗号进行的伪创新和庞氏骗局,比如e租宝,以及最近一部电影“Money Monster金钱怪兽”里描述的量化投资的骗局。2. 金融科技监管尺度。P2P网贷的监管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经过了近2年的制定和修改终于颁布了。政府需要把握好“普惠金融”和“过度金融”这把双刃剑,一方面金融可以刺激消费和经济发展,放大杠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经济泡沫,甚至引起金融危机,如何把握这个尺度是一门艺术。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政策监管的真空地带,所以造成了过去野蛮生长的情况。现在到了需要加强监管,回归金融本质的时候了。3. 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机会在哪里?回顾金融科技的创新,从最早ATM机、计算机的发明,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再到目前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发展,每过5-10年都会有新的科技热点出现。金融行业由于其数字化的属性也将引领数字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最近一波的机会已经过去了一半,后面的创新更多从技术本身出发,服务于传统金融机构,或者由传统金融机构自发地通过科技进行自身的革新,在这里蕴藏了大量的创新机会。金融科技的创新大赛进入了下半场,到了真正考验团队专业性和系统作战能力的时候了,最后的赢家并不一定是开始跑得最快的,体力最好的,而是保持创业的初心,回归“科技驱动金融,金融助推经济”核心的团队。在此大家共勉!作者个人简介:卫冰飞先生现担任创新工场投资总监,他专注在金融科技和汽车交通行业,曾主导了PINTEC品钛/积木盒子、布比区块链、91金融、途虎养车等项目的投资。欢迎相关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或者给我们投稿:-在“金融女王”微信订阅号(ID:FintechQ)里留言;-发邮件到;-搜索微信号“DingDing_TheQueen”添加金融女王个人微信(加微信请一定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添加原因”,否则不予通过)。","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21:45:39+08:00","url":"/p/","title":"深度长文:金融科技,是创新还是泡沫?","summary":"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创新工场,作者:卫冰飞。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已经不太提,说得更多的是“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也回归到金融的本质,用科技手段来进行创新。金融还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尤其现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如何通过金融的创新来刺激消…","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8}},"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FULLINFO":true}},"User":{"fintechq":{"isFollowed":false,"name":"金融女王","headline":"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为创业公司提供媒体公关和投融资对接服务。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avatarUrl":"/bdbbc20badf25d260519cf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fintechq","bio":"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hash":"d67f9fecc9d701e687b4b18b46ddaac0","uid":407300,"isOrg":false,"description":"混迹于创投圈的抖S女王,为创业公司提供媒体公关和投融资对接服务。问我问题请用值乎。公众号:FintechQ","profileUrl":"/people/fintechq","avatar":{"id":"bdbbc20badf25d260519cf","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nwebAnswerRecommendLive":"newVersion","newMore":"new","sendZaMonitor":"true","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qrcodeLogin":"qrcode","newBuyBar":"liveoldbuy","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fintechq":{"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fintechq","name":"金融女王","creator":{"slug":"fintechq"},"url":"/fintechq","slug":"fintechq","avatar":{"id":"650da648dadf51616b2b","template":"/{id}_{size}.jpe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成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