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马云持股比例会是马云的第二个阿里巴巴吗

马云的蚂蚁金服为什么要从阿里巴巴里剥离出来?
随着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蚂蚁金服融资也悄然开工,作为马云布局的三驾马车之一,这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相比此前阿里巴巴一路坎坷、多年深陷控股权之争,这次蚂蚁金服融资乃至上市,既有阿里电商业务背书,又有未来金融想象空间,谁又能搭上这一班顺风车?
阿里享有绝对话语权
12月10日,市场传闻,蚂蚁金服正在进行首轮战略融资,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国字头”基金,绯闻对象分别有社保基金、国开金融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分别入股5%、3%和3%。在这次融资中,蚂蚁金服估值有望达到300亿美元规模。
其中,绯闻之一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属于中国邮政集团旗下业务。2014年6月,阿里巴巴曾与中国邮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就包括金融业务部分。另一大绯闻对象国开金融,曾在2012年阿里巴巴股份赎回中参与入股。
对于首轮融资传闻,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并未直接置评,不过同时表示,“这个事情很快就会有结果。”
根据此前蚂蚁金服官方披露信息,在股权结构上,40%由阿里员工持有,剩余60%股权则用以引进战略投资者。蚂蚁金服CEO彭蕾曾经表示过,如果支付宝上市,出于政策原因,投资者将以内资为主。但另一方面,阿里上市前夕重新签订的支付宝补偿协议又埋下了伏笔。
相比2011版协议,新协议最大变化就是为阿里重新入股蚂蚁金服提供了可能。协议约定,在监管许可情况下,阿里巴巴可以选择继续分享蚂蚁金服每年37.5%的利润,或者获得33%增发股份。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阿里获准入股,只有剩余20%多股权可以用来引入机构投资者,而目前传言3家投资机构,合并股份已经达到了11%。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蚂蚁金服40%股份都属于阿里系统,其中,马云个人持有7.3%股份,如果未来阿里再入股,或者可以继续分享蚂蚁金服37.5%利润,则马云和阿里巴巴对蚂蚁金服依然有绝对话语权。即便有第三方战略融资进来,其话语权微小,就像之前入股阿里巴巴一样,只是搭乘顺风车。
“蚂蚁”身价值多少
经过两年多筹建、扩张,蚂蚁金服已然成为全业务金融集团。
目前蚂蚁金服已涉足支付、微贷、基金、保险、理财、征信等多个业务领域,旗下拥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小贷业务、众安保险等多个品牌,此外,包括网商银行、芝麻信用等新兴互联网业态,2015年初以来也在陆续筹备、测试之中。
相比之下,支付宝依然是蚂蚁金服最为闪耀的资产,经过10年发展,业务最为成熟、完善,尤其是最近两年以来,开始规模盈利,被认为是阿里系最值钱业务。
根据阿里招股书披露信息,三个会计年度,支付宝支付给阿里巴巴集团的税前利润分别为2700万元、2.77亿元和17.64亿元,按照双方49.9%利润抽成比计算,则支付宝在相应会计年度,税前利润分别为5411万、5.55亿和35亿。
随着支付宝规模盈利,不断拓展新的金融业态,其市场估值也一路水涨船高。投行机构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去年12月份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支付宝估值大约在600亿美元左右,而整个蚂蚁金服估值大约在700亿美元。
今年1月,蚂蚁金服以“首家互联网个人征信服务”的噱头,在支付宝平台上,启动了芝麻信用测试服务,并初步实现与租车、酒店入住等消费场景打通;另一大业务微商银行,据前述蚂蚁金服人士透露,3月份是筹建期限,公司希望在5、6月份能够开业。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芝麻信用、微商银行未来正式启动商用,蚂蚁金服就可能切入到更深入的金融业务,一旦形成平台架构效应,不再限于现有阿里生态,其未来增值空间就会更大。
值得注意是,和之前阿里巴巴四处投资,被质疑是为补齐短板、巩固资本市场高估值一样,蚂蚁金服相关布局投资也遭遇了估值猜疑。
在最新一轮传闻中,蚂蚁金服估值已经达到了300亿美元规模,同时,也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最新估值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规模。
上市地点迷局
但与此同时,蚂蚁金服上市也已兰舟催发。
2014年双十一期间,马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提及过金融业务上市问题,称未来支付宝一定会上市,并表示希望在A股。“由于各种原因,阿里巴巴没有办法在A股上市,希望支付宝有这个机会。”
马云这一表态引发了关于蚂蚁金服A股上市的猜想。不过,本月初,有外媒传言,蚂蚁金服计划在2016年IPO上市,并称其估值已经达到500亿美元。当时身在香港的马云,则有了另一番说法,“希望蚂蚁金服某个时候,在亚洲市场挂牌上市。”
相比A股市场,这一说法模糊了许多。同时,马云延续此前阿里巴巴上市太极风格,不就上市时间、地点做出评价,并声称,“蚂蚁金服今天还只是婴儿,现在就说它会嫁入谁家还为时尚早。”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恐怕最终上市,蚂蚁金服也会像阿里巴巴一样上演选择迷局。
“理论上,只要符合美国证交所上市条件,蚂蚁金服也可以赴美国上市。”一名业内律师人士告诉记者,不过蚂蚁金服因为属于金融业务,如果上市就不是单纯的企业上市条件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国家金融安全和行政管理。
同时,阿里巴巴去年在美股IPO创纪录融资250亿美金,成为市值最大上市公司之一,曾引发国内资本市场错失IPO大单、肥水外流的争议。如今,蚂蚁金服作为纯内资公司,回归A股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如果在A股上市,对蚂蚁金服而言,同样存在政策障碍。
据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尹中余介绍,A股IPO一直存在股份发起人不超过200人限制,包括联想控股、华为等公司,都存在员工集体持股的情况,严格意义上,不能去A股IPO。
按照目前蚂蚁金服的激励机制,其40%股份也有很大部分由员工持股,如果前往A股,政策壁垒又如何突破?
本人(威//信:yxdj440295)是一位大宗商品技术分析师,以白银和天然气为主,之所以会每天发表这样的国际政治事件评论,主要是因为本人往往在分析行情趋势的时候,需要考虑国际消息的影响,有时候就忍不住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所幸的是得到的好评不少,真心地谢谢各界精英朋友一路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近期天然气中线布局,我也相信在下半年还会有更多精英加入本人的指导战队,博弈利润,胸有成竹。无论你是现货投资(天然气、原油 、白银等)、投资迷茫、还是亏损中,我定当尽我所能的帮助你;了解每日财经资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支付宝是蚂蚁金服的。马云占蚂蚁金服的90%多,和阿里巴巴没有关系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的。马云占蚂蚁金服的90%多,和阿里巴巴没有关系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的。马云占蚂蚁金服的90%多,和阿里巴巴没有关系
  我国线下支付领域的“老大”——中国银联,即将发起对线上支付的猛攻。  日上午,中国银联在官方网站宣布将与苹果合作,在中国推出Apple Pay。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当天上午也在新浪微博上传了一个6秒钟的短片,演示通过苹果手机实现线下移动支付“就这么简单”,确认了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当天中午,中国银联还宣布与Samsung Pay将实现同样的合作。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其实不止Apple Pay和Samsung Pay,Android阵营的华为Pay等,也将成为中国银联的合作伙伴。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银联正在打造线下移动支付业务闭环,在B端,也就是商户端,银联与合作伙伴一起发动了互联网POS运动——即将线下商户使用的传统POS机换为支持银联NFC“云闪付”的智能POS;在C端,通过与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巨头合作,手机用户只需将银联卡账户与内置在手机中的Apple Pay 、Samsung Pay、华为Pay客户端绑定,即可在应用场景中靠近智能POS机、实现一“闪”而付。  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表示,随着O2O的快速发展,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在线下场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银联的目标是基于NFC支付的“云闪付”在移动支付时代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三分天下”。  互抱“大腿”  银联与苹果、三星在支付领域的合作为何如此引入注目?  按照IDC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三星以23.8%的份额排名第一,苹果以13.5%的份额位列第二。  即使在竞争更为白热化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按照赛诺的最新预测数据,苹果、三星2015年也将分别以11.0%、7.7%的份额排名第二、第四。  另有数据显示,在中国,银联卡持卡量已超过50亿张,2014年银联卡跨行交易规模超过40万亿元,2015年很有可能突破50万亿元。  通过与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厂商合作,银联已经奠定了发力线上支付的坚实基础。而通过与银联合作,Apple Pay、Samsung Pay也将很容易对接数以亿计的中国银联卡用户。  不过,Apple Pay在入华事宜上选择与银联合作,可谓一波三折。  苹果在2010年10月份就已经推出Apple Pay,并内置于iPhone6、iPhone 6s、新一代iPad Air和Apple Watch中,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  推出Apple Pay之后,蒂姆库克曾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有过一次会面,他们的合影也在网上疯传,业界普遍推测,Apple Pay可能接道支付宝进入中国。  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2014年11月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也透露,阿里确实正在与苹果谈合作,切入点是Apple Pay,可能的合作方式是,支付宝账号和后台服务接入Apple Pay,用户使用Apple Pay的时候,可以直接调用自己的支付宝账户。但此后,Apple Pay与支付宝合作的声音逐渐沉寂。  到2015年4月,发布新版操作系统iOS8.3的时候,苹果重新发出信息,Apple Pay将支持中国银联系统。5月,蒂姆库克访华,其中一项日程就是与中国银联谈判。但据相关报道,那次谈判最终不欢而散,因为苹果在利润分配问题上要价太高。现在最终达成合作,业界预计,是苹果做出了让步。  虽然已与银联达成合作,但Apple Pay仍然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相关检测和认证,因此最快也要到2016年年初才能真正在中国市场上商用。  对照苹果,三星电子早在2014年就宣布在NFC支付上与中国银联合作,曾推出多款具备NFC功能的手机。不过,Samsung Pay实际上是步Apple Pay的后尘,于2015年9月才在美国和韩国上市;在中国,通过与银联合作,Samsung Pay将实现与Apple Pay的同步商用。  三星电子大中华区一位人士表示,与Apple Pay不同,“Samsung Pay不仅支持NFC移动支付,也支持磁条卡移动支付,所以中国几乎所有的POS机都可支持Samsung Pay的使用。”  对于苹果、三星与银联的合作,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表示,“银联布局大量带有NFC功能的POS机,而苹果、三星拥有大量手机用户,双方合作可以很快完善NFC支付的产业生态。”  前述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也认为,“苹果、三星在C端有优势,银联在B端线下商户和线下支付终端方面有优势,各自的一条腿加上对方的另外一条腿,才能在支付市场跑得更快。”  另据记者了解,在本土手机厂商中,第一家宣布支持NFC移动支付的是联想,最早发布兼容NFC移动支付的是华为Pay,但联想NFC支付手机发布一拖再拖,华为此前也未向中国银联提交手机评测认证。业内预计,三星、华为与银联达成合作以后,华为Pay等也将加快商用进程。  “三分天下”的考验  与强势伙伴合作,有助于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攻破支付宝、财付通把持的“堡垒”,但银联最终能否如愿仍有待观察。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数据,在PC端,支付宝、银联、财付通已在中国互联网转接交易市场“三分天下”——2015年第三季度,分别以36.73%、34.93%、12.87%的份额占据前三;但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可谓支付宝、财付通“双雄并立”——2015年第三季度,分别占据71.51%、15.99%的份额,银联的份额微乎其微,只占0.49%。  未来,中国用户的手机一出厂就内置了Apple Pay、Samsung Pay、华为Pay等客户端,但用户仍可自己下载支付宝、微信,那么,银联能否成功挑战支付宝、财付通的领先地位?受访的支付业界人士认为,这将取决于NFC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银联在补贴、推广上的力度。  在线下支付场景中,支付宝的交易流程是:用户打开手机,打开支付宝客户端,打开“付款码”,商户营业员用扫描枪扫描一下完成支付。同为“扫码支付”的微信支付,也要经过类似流程。  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Apple Pay实现线下移动支付的步骤为:将iPhone靠近支持NFC“云闪付”的POS机,手指接触Touch ID通过身份验证,完成付款。Samsung Pay的步骤是:手机底部边缘向上滑动,指纹解锁,支持NFC“云闪付”的POS机完成交易。  Apple Pay和Samsung Pay都可以在不需“唤醒”手机、不需手机上网的情况下完成支付,“就像刷公交卡一样,在便捷性上更胜一筹”。前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人士表示。  不过,能否让用户在更多线下场景中使用Apple Pay、Samsung Pay,还取决于具有NFC“云闪付”功能的互联网POS机的推广程度。  微智全景是首个获得银联认证的NFC“云闪付”POS机厂商,该公司CEO李岩告诉记者,互联网POS在POS机领域,就相当于iPhone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革命意义,因此这是个开放的领域,未来将有更多厂商进入,大家一起快速推动传统POS机的更新换代。  据了解,微智全景2015年推出的互联网POS机,在150天的时间里,就达到了5万台的规模,目前已达10万台,预计2016年将达到60万台规模。“未来三到五年将是传统POS向互联网POS迭代的周期。目前我国POS机拥有量为1600多万台,未来可能达到3000万台的规模。”李岩告诉记者。  李岩还表示,虽然是银联的合作伙伴,但其实互联网POS机上可以“跑”各种应用,包括支付宝、微信等,所以究竟谁将赢得更多用户,最终将由市场决定;但从技术上来说,银联与支付宝、财付通的竞争,实际上是NFC支付与“扫码支付”的竞争,而NFC是公认的更安全的支付技术。  不过,并非先进的技术,最终都能成为市场上的胜利者。基于补贴的“红包大战”和各种O2O推广活动,支付宝、财付通已经捆绑了大量账户,在线下移动支付场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划强势切入线下移动支付领域的中国银联,虽然已在成都等地启动推广活动,但其推广的力度、效果,仍有待市场检验。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近日据资料显示,蚂蚁金服实际注册用户已经超过4.5亿,
  业务涉及支付、信贷、保险、理财、征信等多个领域。
  据美国彭博社9月引述分析师观点指出,蚂蚁金服的市场估值已经高达750亿美元,
  已经超过了美国大名鼎鼎的金融巨头高盛集团。
  而根据蚂蚁金服官方发言人说,蚂蚁金服预计将在2017年上市!
  如果蚂蚁金服将会在2017年上市,
  一旦蚂蚁金服上市了其市值的增长将会使得马云超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现在很多人都说蚂蚁金服就是马云的第二个阿里巴巴,
  因为蚂蚁金服一旦在香港上市成功,
  其市场估值有很大的希望突破1000亿美元
  下面看看网友怎么说的
  马云的世界格局观念不是一般人能比似的
  马云金服旗下支付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也改变了银行的态度,同时也遭到了严厉的打压
  如果马云蚂蚁金服这次顺利上市,
  马云的“第二帝国”蚂蚁金服是否可以超越阿里巴巴?
  对于蚂蚁金服超越阿里巴巴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imoney专栏】起底蚂蚁金服:马云再造一个阿里的野心_凤凰财经
【imoney专栏】起底蚂蚁金服:马云再造一个阿里的野心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阿里集团,市值两千亿美金;而在上个月paypal上市了,国内与它对标的是蚂蚁金服的支付宝。既然paypal都值500亿美金了,那么支付宝以及它的蚂蚁金服呢? 下一个阿里,呼之欲出,马云的荣耀与野心,能够实现吗? 本文将详细剖析下一个阿里&&蚂蚁金服,文章分为五个板块,从支付宝的起源开始,以及以它为核心的蚂蚁帝国。 一、支付宝的诞生 马云最先在做阿里巴巴时候,由于对接的是企业端,而企业的账务,在银行这边是有VIP服务的,例如承兑汇付、商业票据等;当时的国际业务,已经有paypal这种工具,即使做不到目标效果,也有银行国际汇兑业务,去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说在做阿里巴巴时,对支付工具的需求不大。 但是,做淘宝时,马云面临的境况是不一样的,它对接的是商户与个人。个人在银行这边是享受不到VIP服务的,而且相关的兑付业务金额太小,银行根本不屑于做这个业务。 阿里做淘宝,大概是在2003年上半年;而此时ebay风头正盛,前面已经以15亿美金豪购paypal,作为当年最了解电商的人,马云自然清楚的知道这个意义在哪里。依葫芦画瓢,2003年年底,马云设立了支付宝相关业务。当然,本土化创新是少不了的,例如基于国内的情况,把paypal偏向于卖方的设定改为偏向于买家、把承兑汇付收费模式改为免费模式等等。 马云做的这件工具性的事情,却意外的成长为蚂蚁金服最先的基本业务&&支付宝。甚至到了今年3月,马云在贵阳国际数博会提出DT时代,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蚂蚁金服积累的大量数据。 小结:起源是一个工具性的东西,成就了马云当下的蚂蚁金服,甚至以后的DT时代。今天的蚂蚁的历史就是源于此处。 二、蚂蚁金服正在进行&去阿里化& 现在蚂蚁金服按照最新的估值,大概在500亿美金左右;这个估值和当下paypal的市值差不多,显然这对于马云而言,是无法满足的。 说难听点,支付宝单项就是paypal,而蚂蚁金服的业务范围比这个宽广的多,具体请看下图: 当然,它的业务逻辑,这里就不予阐述了。 仔细一想,马云的蚂蚁金服,一个paypal怎么能够满足呢?它俨然是下一个阿里,奔着2000亿市值去的啊。 分析一下他们做了什么,显然可以一些端倪。笔者先前写过阿里入股第一财经的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当然笔者看过同样主题其他作者的一些文章。 例如,在魏武挥老师的笔下,他注意到,这轮投资的主体是阿里而不是蚂蚁金服,在文章末尾(他微信公号的文章)大概讲了一下,以阿里为主体而不是蚂蚁为主体,主要是红色政治原因。 笔者注意到了这个信息,同时也阅读了很多蚂蚁金服最近的信息,发现了一个趋势:目前蚂蚁的公关在新闻报道时,尽最大可能的&去阿里化&,也就是把和阿里的关系撇清。这背后的动机值得深思,笔者大致思考了一下,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政策因素 由于目前国内对于管制,本质上是不愿开放太多。在蚂蚁金服前一轮的投资者名单中,我们发现了社保基金、国开金融等&国字号&资本,要是在以往,投资者肯定是顶级私募或者投行啊,这里很是令人匪夷所思。不同之处,反常的地方,往往值得特别关注,可能有特殊情况。 这一次,更确切的说,马云在金融上创新,是一定要让这些国有资本分到一杯羹,否则只有&呵呵&了。 余额宝撕开了银行的口子,恒生HOMS撕开了券商的口子,下一个会是哪呢?没有国资入股还想创新?这可是在天朝啊! 而且500亿美金的估值,再对比paypal,真的很低。甚至笔者怀疑,受让方只知道国资而没有外资,就是利益均沾,防止被绞杀。 而&去阿里化&,就是给大家讲,蚂蚁金服是有野心的,不局限于阿里旗下。以后就是阿里和蚂蚁并排。 笔者预测,下一轮融资,应该会出现顶级私募或者投行的身影,但是估值会很高,低价入股蚂蚁,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二)、摆脱阿里的纠缠 在阿里身上,马云的表现应该说是&劣迹斑斑&,商业逻辑方面,他做的没有问题。更多的苛责源于对于马云这种明星企业家的&道德纯洁&要求。 调侃一下,可能马云&在大是大非面前(商业利益),没有问题;但是,个人作风方面(道德纯洁),就不太检点了&。 单独造一个蚂蚁,正好改变了这一点。马云此举,无疑是向大众重新展示自己的&道德纯洁&。 三)、单造蚂蚁,实现吸收更多资源 蚂蚁想发展,造出2000亿市值,肯定需要想象空间啊。 如仅仅局限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始终是比阿里体量要小。甚至有一天,阿里的发展速度慢于蚂蚁。当下paypal分拆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分拆后,蚂蚁金服就可以服务更多的业务和人,而不仅仅是阿里体系,对接的资源也更多。这对于蚂蚁的成长,长期大有裨益。 四)、综合性集团分拆,更受资本市场欢迎 阿里属于电商,蚂蚁金服则是金融,两者业务估值方法不同。 对于很多综合性集团,估值是高不起来的。例如复星、平安等,当然,你要说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个例外。 估值不高的原因,主要就是发展速度问题。 &去阿里化&,有分拆的意思,这对于蚂蚁2000亿美金的估值,是必经之路。 小结:实现&去阿里化&,是为了解决蚂蚁帝国的一些基因问题。一方面解决政治顾虑,另一方面是链接更多资源,当然也帮助马云&立德&,摆脱不利的名声。 三、应用场景寻求多元化,O2O贯穿蚂蚁金服 在解决了发展基因问题后,排除了前进的潜在障碍。下面就要解决怎么发展的问题,笔者结合最近蚂蚁的一些动态,发现了一些情况: 一)、扩充应用场景 以支付宝为例,最近这一年,开始规模入侵线下支付。 扩张理财场景,例如余额宝和招财宝 线下超市推广支付和无人超市应用,让支付宝进入更多企业和家庭 芝麻征信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大规模应用 由于央行的数据,天生就不适合应用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芝麻征信一方面是开放资源,另一方面也是获取合作伙伴信息,你的数据资料将会成为里面的一部分。 6亿入股paytm,控股印度版支付宝40%股份 这是外围,也就是蚂蚁已经不局限于国内了,开始出海,征战四方。 支付宝9.0后的版本,开始引入社交概念 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蚂蚁深入人心 二)、O2O贯穿蚂蚁 滴滴快的搭上,支付宝的应用 投资60亿元于快要报废的口碑网 这个事件,笔者要好好给大家剖析一下。目前本地O2O的领头羊,无疑是美团。虽然目前被天下围攻,但是老大show出自己的数据,告诉大家怎么样。 百度糯米,李彦宏准备投资200亿去搞(这样充分说明O2O的重要意义);大众点评有干爹腾讯; 美团没上市,目前已得资金&缺渴症&。阿里在美团上有投资,但不是控股股东,马云投资先前的&弃子&,即将死去的口碑网,无疑是向美团逼宫。 马云这一招很妙,和围点打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直接强行控股,而是以曲径方式进行。 O2O核心,一方面是入口;一方面是数据,还有应用场景。对于蚂蚁金服本身而言,谋求控股美团是必经之路,因为这些对于蚂蚁的作用实在太大了。 小结:这一段分析了蚂蚁是如何走好当下的路,也通过场景,获取了足够多的数据。这对下一阶段的DT时代,意义非凡。 四、小蚂蚁成长为帝国,需要资源哪里来 分析蚂蚁当下要做的事情后,大家也想象得到,这个事业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我们来分析一下马云的发家史,就能知道马云是如何做的: 1994年,马云创立海博翻译社,第一次让他接触到了商业,也理解了商业。此时他30岁,这家翻译社至今还存活的很好。 中国黄页,第一代互联网创业,时间是1995年,有了互联网创业经验,此时他31岁。 1998年,34岁的马云在政府那边做项目,知道了如何和政府打交道。 前面这三段经历,让马云知道了什么是商业,什么是创业,以及如何和政府打交道。这是马云最早的商业经历,也为后期的成功打下了经验基础。 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开启了电商创业时代。 2003年,创办了淘宝,由于和ebay正面竞争,面临缺钱的困境。05年雅虎以10亿美金+雅虎中国,成为了阿里的控股股东,但这也为后来的支付宝事件埋下了祸根。 当时淘宝不值钱,值钱的是阿里巴巴,这也是07年,阿里巴巴可以上市的原因,阿里此后就不缺钱了。 这段历史,也就是告诉大家阿里巴巴饲养了淘宝以及后来的天猫。 04年年底,创立了支付宝,蚂蚁金服就是围绕支付宝展开扩张的。 这一段细节是告诉大家,淘宝和天猫饲养了支付宝以及蚂蚁金服。 可以预测,DT时代阿里云等等,将会由蚂蚁金服来培育。 这有点类似三级火箭,总是一层又一层。当然,里面有涉及资产转移的问题,甚至严重的如支付宝分拆事件。 但是在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这个问题上,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相关合约是这么说的:在蚂蚁金服上市之前,阿里巴巴集团将获得37.5%的蚂蚁金服的税前利润;一旦蚂蚁金服上市,阿里巴巴集团可以选择&利润分享&终止,从而一次性获得IPO时蚂蚁金服总价值的37.5%。 小结:蚂蚁金服的资源从哪来,如何培育?它的饲养者是淘宝、天猫,也就是目前纳斯达克上市主体阿里巴巴集团。 笔者甚至预测,有可能阿里云从阿里集团分拆出来,成立一个新公司。组成部分由阿里云、芝麻征信、中国版彭博社(具体可参见笔者先前拙著《马云2亿美元入股第一财经,吹响中国版&彭博社&集结号》)等构成,这就是马云传说中的DT时代。 五、帝国成长路上的一些潜在问题 蚂蚁成长为2000亿美金,下一个纳斯达克上市的阿里巴巴,也面临很多问题。笔者下面解析一下: 一)、政策法律问题 马云现在做的这么大,继续把生意做大,面临的更多是政治和法律问题。 由于一切听党的指挥,继续做大,显然面临政商关系问题。即使现在让国资入股,分一杯羹,但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对于红顶商人,笔者一直觉得那不是一个好的归宿。沈万三、胡雪岩、盛宣怀(这位结局或许好点),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摆在这。 李嘉诚目前直接撤离大陆和香港,进入欧洲,选择换市场,这是他老人家的方法。 还有一个被赤化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他的父亲是荣德生,后代荣智健,现在的中信集团就是时刻由他们家族身影。 但是马云这边,甚至蚂蚁金服,目前情况不明。当然马云还年轻,最后的破解之道大家看马云以后的动态吧。 政策法律问题,如能顺利解决,蚂蚁超过阿里集团的估值,笔者认为完全有可能。DT时代,数据消费金融时代,这里的想象空间远比淘宝阿里大。 二)、国际化问题 入股paytm ,间接试水国际化。但是重要的需求是像paypal一样,成为全球第三方支付宏伟目标。 当然,里面最重要的问题是:国际化和资本可自由兑换。 这两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的许可,如外汇管理局在这一问题上,可以松开管制。 Paypal能够通行全球,这两点具有先天条件。类似的Facebook也是这样的原因。 当然,我们也看到今年6月,马云美国行,国际化的问题造势先行。蚂蚁金服全球化的步子,也渐渐开始了。 小结:分析蚂蚁的问题,大概涉及的都是政策方面,生意达到一定程度,限制它的就是人类社会目前最高的政治因素了。 总结:马云的野心很大,这一次荣耀能否实现呢?相信各位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 文章的逻辑很清晰,让大家看到蚂蚁金服是如何由支付宝诞生的;发展前景上的基因问题是如何调整的;现阶段是如何做的,以支撑下一个阿里,下一个2000亿美金的市值;在前进的过程中,资源是如何导入的,使其顺利发展;当然最后也分析了一下,以前潜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baixue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674
播放数:439983
播放数:1386749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云占蚂蚁金服3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