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与oppo是怎么吊打魅族小米华为vivooppo,击败华为,成为

似乎已经战胜传统渠道的小米 今年为什么被OPPO、vivo 打败?
传统大公司仍在努力接近年轻消费者,对于那些曾是行业领跑者的跨国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不管是品牌信息,还是产品和服务,到达消费者的路径都不再顺畅了。数字化成为了它们在 2016 年适应变化的关键。
有的公司选择与互联网服务商结盟,保住市场份额甚至获得了持续增长,但牺牲掉的可能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机会,比如麦当劳;
有些公司将自身转移到线上,但往往患得患失,比如奢侈品;
这个过程中,传统优势企业可能眼睁睁地看着新进入者就此改变游戏规则,而自己疲于奔命。
传统公司信心犹在之处可能还是:在数字化彻底改变产业链和商业组织之前,它们多年形成的规模服务的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稳定让它们还有生机,尽管试错机会已经不多。
这是《好奇心日报》推出 2016 年终数字化系列报道的原因,这个系列将会在 1 个月的时间里,用 10 篇文章,聚焦大公司在数字化过程中的得与失。这是第二篇。
“你看看想要什么样价位的手机?”手机店的销售人员问我。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就从 OPPO 的展示柜里拿出来一台刚推出的新款旗舰 R9s 递给我看。
北京东五环这家手机店很难让人叫出名字——店名写着天翼、联通、中国移动,门口竖着 OPPO 绿色超大横条气球,还有跟一个普通人一样高的 vivo 吉祥物。
我没打算买新手机,但这位销售身后,一个女孩子已经买了一台 OPPO R9s,正在柜台上签单。
OPPO 又多卖了一部 2800 元的手机。它到今年 9 月底已经卖掉 7000 多万部手机。按现在的速度,今年会超过一亿部。而去年一整年,OPPO 也不过才卖掉 4220 万部手机而已。
根据数据咨询机构IDC 的统计,目前中国市场手机销量前两名是手机厂商 OPPO、vivo 这两个资本上有血缘关系的公司。甚至在全球市场,它们也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华为。
相比起来,两年前风光的小米情况却很惨淡,2016 年他们的出货量不升反降,在 IDC 今年第二季度报告里“小米出货量同比下跌 38%”成了最大新闻。
小米不只是个手机卖得多一点的公司而已
2011 年,雷军刚开发布会说小米要造手机的时候,没多少人真正相信这事情。尽管有大笔投资,但一个毫无制造业积累的新公司,用了 3 年做成是中国第一大手机制造商,这样的公司也只有小米一家。
关于小米的创新,他们如何在互联卖手机,以及怎样省去中间商是被谈论最多的几点,但小米对手机业的数字化改造没有停留在互联网这个渠道。
首先是软件的差异化。小米每周都会更新一版本的 MIUI,不仅增加新功能修复问题,还留了窗口给用户提交反馈和改进想法。
按照雷军的说法,2011 年时 MIUI 已经有 50 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而 MIUI 里三分之一的改进创意来自网友。对于早期体验糟糕、而且界面难看 Android 操作系统来说,MIUI 是具有先锋性质的产品。
小米产品发货的节奏也很有讲究。每一周用户预定数字,社交网络的数字,甚至包括黄牛价格都决定了小米要给工厂下多少订单。
因为小米手机产品用的最新的芯片和技术一开始还是昂贵的,所以用这种方式控制住出货的数量和速度,等到真正大规模开放购买时,芯片和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就已经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小米的成功一度成各个厂商的效仿对象。2013 年后,中兴、联想、华为都各自成立了“互联网手机子品牌”,要在电商和手机软件体验上跟小米竞争起来,公司 CEO 都要像雷军一样在微博自我营销。
而小米就在此基础上,努力解决供应链。从 2011 年到 2014 年,他们从 42 万年出货量卖到 6000 万台,每年最少的时候都翻三倍。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解决了整个供应链的问题,产品终于可以大规模供应。之后就发现遇到了天花板,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是渠道问题出来了。”雷军采访说,“对手机市场的变化速度,我们估计得不足。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雷军说的“渠道问题”其实主要就是指 OPPO 和 vivo 两家公司。他们在城乡的街头开了 20 万家手机品牌店,用巨大的充气人、气球还有韩国明星的广告吸引人们的关注。
卖手机这事,现在拼的还是品牌和线下渠道
雷军提到的“时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是因为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已经慢下来了。
还没买第一台智能手机的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是实体店、电视而不一定是互联网。而两年前购买了第一台 Android 智能手机的人们,也到了换手机的时候。
这是 OPPO 和 vivo 更熟悉的市场。
依靠小霸王、步步高时代积累的资金,OPPO 从 mp3 时代就常常利用明星效应做宣传,2011 年拉着莱昂纳多打起了第一款手机的广告。今年他们一口气请了杨幂、杨洋、李易峰、TFBoys。
vivo 则延续了步步高点读机的广告攻势,每年挑选最热的明星代言,例如宋仲基,那些热门综艺节目,如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国好声音,赞助商名单里都少不了 vivo 的名字。
躲不开的广告还只是一部分。
看完这些电视广告,OPPO 和 vivo 的线下渠道确保消费者一出门就能看到专卖店。
在中国没有第三个公司像 OPPO、vivo 一样,从 2013 年开始用代理加盟店方式扩展乡镇的线下门店,用了 3 年时间,从 5 万家扩张到 20 多万家。
根据 OPPO 首席市场官刘磊的说法,OPPO 在天猫、京东等电商上销售比例不足 5%,95% 的手机都是在线下销售的。如果加上 vivo,两个品牌线下渠道销售比例达到了 97%。
线下渠道不是为了慈善的,对于加盟商来说,给用户推荐 OPPO、vivo 是因为他们自己能赚钱。
卖了一段时间的低端手机 OPPO A31、R7 目前售价比红米 2、红米 2A 要贵一两百元;同样是今年 3、4 月份上市的手机, OPPO R9 现在的价格还是足足比小米 5 高出了 500 元左右。
至今两家公司低端手机普遍差一两百、中高端差至少五百。
依靠差价,OPPO 和 vivo 可以分给渠道商更多钱。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消息,销售人员每卖掉一台 OPPO 手机,拿到的分成在 100 元左右。一般认为,OPPO 手机有超过 20% 的销售额分给了店家、店员、省级代理商等环节。小米没有足够的毛利做这件事。
结果是,不管你问线下店员什么手机,最后绕了一圈都会推荐 OPPO、vivo。
我们在迪信通的店内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问起三星、华为等品牌的手机的时候,店员对他们的优点一带而过,然后回到 OPPO、vivo 上,这是一套最常见的话术了。
“华为 P9 这个摄像头是跟莱卡合作的,不过,R9s 的摄像头像素是 1600 万的,更高拍照更清晰。”一位店员这么告诉我。
OPPO 和 vivo 有这么多钱补贴渠道的原因,在于他们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我们看到的数据是,从 2014 年到现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手机均价大概上升了 30%。这个数据包括了 iPhone 和 Android 手机两个平台,所以将价格高的 iPhone 剥离出去之后,Android 智能手机的均价增长数据更加明显。”Gartner 分析师 CK Lu 告诉《好奇心日报》。
这背后当然有雷军所说的换机潮来临的原因。
“OPPO 和 vivo 今年的成功,主要归因于换机市场来临。买过第一台手机之后,人们不只追求低价,而是综合手机品质、售后服务,品牌、体验等等。消费者的态度正在改变。而 OPPO 和 vivo 两家长期在线下渠道耕耘,比较能快速捕捉以及适应消费者的这种变化。”CK Lu 说。
但提升了手机价格之后,也能将更多的钱投入渠道商,然后卖出更多的手机,这对于 OPPO 和 vivo 来说是个不错的正循环。
至少现在数据上说,效果不错。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OPPO 留住了 45% 的换机用户、vivo 则是 34% 左右,分别是 Android 手机品牌里的第一和第二。
雷军也承认,自己进入线下市场晚了。
“(OPPO、vivo)这是两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是我觉得小米跟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两家公司的理念不一样。我们完全不会学习,因为他们的模式跟我们的是反着的。”
虽然说不会学习,但小米实际上已经动了起来。小米 5s、小米 Note 2 的售价都比上一代产品高出数百元。同时小米一边打起广告、请梁朝伟代言,一边宣布了与苏宁的战略合作,首发新机型。
只是这个转变不会太容易。在小米的战略合作伙伴苏宁,OPPO 和 vivo 还是占了位置最好的柜台。OPPO 柜台的两位销售人员向我们倒背了 5 分钟 R9s 的参数之后,使出了杀手锏:
“苏宁这个 3200 元的标牌实际上只卖 2799 元,现在购买还有大礼包赠送,终身免费贴膜、保修……还送一个小包包。”
技术创新停滞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最近 6、7 年,智能手机产品都已经没有什么大创新了——就像今天我们走进任何一家手机线下店,放眼看过去都是大大小小的“迷你平板”那样。
价格相近的手机,硬件技术上也不会有天壤之别;而随着 Android 本身的完善、各家定制系统都补上了必须的功能,软件上能创新的部分越来越细节,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小米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的软件优势就不复存在了。看着产品销量下跌不止,雷军 7 月在达沃斯论坛上给小米敲定了新方向: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这些无印良品其实就是小米投资或者合作的生态链企业,他们共同组成了“米家”品牌:
3 月 29 日,米家电饭煲,售价 999 元;
4 月 12 日,米家小白智能摄像机 399 元;
5 月 11 日,米家 iHealth 血压计 399 元;
5 月 27 日,米家 LED 台灯 169 元;
6 月 14 日,米家恒温电水壶 199 元;
6 月 23 日,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车 2999 元;
8 月 31 日,米家扫地机器人 1699 元。
但米粉不一定会买这些无印良品,至少不是非买不可。
大家都想要的海外市场,也更依赖线下而非线上
当国内手机市场增长越来越慢,厂商都想海外寻找新市场。
在拓展海外市场上,华为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家。最近两年,华为旗下近半的手机销量来自于海外,也是在高收入区西欧唯一一个做得不错的中国公司。
大部分公司盯上了距离比较近的印度和东南亚。OPPO 已经拿下了东南亚 10% 的市场份额,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都进入了前十。
今年,你知道的国内手机厂商都去印度建厂了,如小米、华为、OPPO、一加、金立、华硕,虽然大部分的建厂方式,都是跟富士康、伟创力这种代工厂合作来降低成本,同时应对印度政府给进口数码产品增收税费的政策。
在印度,小米尝试用 OPPO 和 vivo 的办法把手机卖起来。从 2014 年宣布进军印度市场以来,小米在印度的运作方式和传统手机厂商无异——尽管也设置了印度官方网站,他们也很快调整,在报纸上买版面做广告,增加了线下渠道,有时甚至比国内更用力。
今年 4 月,他们与分销商 Redington 建立了合作关系;7 月,小米与线上的分销商 Just Buy Live 和富士康旗下的 InnoComm 联合,一起建立 5000 家实体店。负责海外业务的小米副总裁 Hugo Barra 说,他们希望这个数字最终达到 1 万家——国内米家实体店数量的 10 倍。
但在海外市场,小米同样要面对国内的老对手 OPPO、vivo,华为甚至更多。
OPPO 海外公关负责人谭宏涛表示,OPPO 将印度市场当做另外一个中国市场在做,印度的组装厂将要用掉 1 亿元。今年,他们还投资了 8000 万元比在印度打广告,聘请印度电影演员赫里尼克·罗斯汉和时尚达人索娜姆·卡普尔担任品牌大使。
vivo 在印度的动作也不少,除了冠名赞助印度观众爱看的板球超级联赛(IPL),还打算用 1 亿人民币卖广告。华为在不同海外地区的广告攻势也跟这两家公司越来越像,例如在中国找到知名度很高的斯嘉丽·约翰逊,在美国,则是贝克汉姆的儿子布鲁克林。
到最后,又和中国一样,还是要拼品牌和线下。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发私信给杨波
导语:调研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6年第三季度 OPPO 和 vivo 同时超越华为,成为国内前两大智能手机厂商。
同步到新浪微博
最后一只小鱼干
当月热门文章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oppo与vivo的好日子快到头了?华为小米可轻松复制OV模式
日 15:54 来源: 作者: (0)
从来没有哪两个手机品牌会像oppo、vivo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线上口碑偏负面,在线下销量之高却是出乎人意料。在一二线城市,尤其一线城市无人问津,却在三线以下的城市挤满各自的专卖店。
以oppo为例,据调研机构Kantar Worldpanel Com Tech统计,在oppo的总销量中,T3占据34.7%的份额,T4-T5占据47.8%的份额,而T1-T2的仅仅只有17.5%。如果单把T1拿出来,很可能会四舍五入成为&0&。
  苹果为什么在中国败给了OPPO和vivo近几年的发展势头非常猛,今年第三季度销售了约4000万部手机,占到了中国市场的34%,iPhone不到vivo的一半,曾经的老大三星更是只有5%。
  OPPO和vivo也是一样。如果说OPPO和vivo去和苹果、三星竞争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体验,那么肯定早挂了;如果去和小米、华为竞争性价比,那么也会死的很惨。但是OPPO和vivo偏偏选择了其他人没有走的道路,采取把重心放在营销上的策略,搞起了非对称的竞争。
从我个人观察而言,一度怀疑OV销量造假。因为在北京的地铁上,甚至可以经常看到锤子的T1、T2,却几乎看不到oppo、vivo的影子,要知道前者加起来的销量估计也只有50万台左右。
而当我这段时间在外,通过对3座省城,3座地级城市,2座县城,5处乡镇农村观察情况看,从二线城市开始,越往下走,oppo、vivo的用户出现的频率会越高,在地级市和县城,随处可见使用oppo、vivo的用户。
不过在乡镇和农村,oppo、vivo却又很少见身影,很多人用的都是营业厅的定制机型,充话费送的,配置相对落后(样本是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最常见竟是小米旗下的红米系列。
之所以我会写这个话题,是因为OV两家的公关太烦人了,天天在知乎上各种刷营销话题,吹嘘自己产品质量好,各种技术创新,所谓&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结果被&啪啪&的打脸,还是不死心。可见OV两家现在不仅想闷声发财,还想在线上口碑上逆袭,妄图进入一线市场,做梦呢吧。
OV两家之所以在口碑和销量上呈反差,无非靠的就是两点:信息差和渠道。
oppo、vivo是如何闷声发大财的?
 一方面,OPPO和vivo大打广告战,在宣传成本上一掷千金,几乎所有电视台上都可以看到两家不断滚动播放的广告。而且OPPO和vivo还大手笔赞助冠名各类综艺节目,请来最火的明星代言博关注度。当然,这种天价投资在广告上的做法也足以说明,OPPO和vivo成本中相当一部分用在了广告,其性价比自然不可能像其他国产厂商一样高。不过好在的是,中国大多数手机用户对手机性能本就一窍不通也用不着,所以单靠外型和某个如拍照或充电的卖点,就可以支撑市场对手机性能虚假认知很久。
  另一方面,OPPO和vivo的线下销售渠道几乎可以完胜其他厂商。笔者上周去一中部省份的非省会城市开会,隔壁会场恰巧正在搞某家的新手机发布会,场面极大,来的人很多,而且大家激昂的喊口号,就像传销一样。笔者还以为是该手机的全国发布呢,结果一问连全省范围都算不上,只是当地的一次发布。在较小且不发达的一个区域内居然能有这么多热情的销售人员,那么OPPO和vivo的线下功课做得成功可见一斑。
  这可能也正是OPPO和vivo可以从其他大厂商嘴里撕下一块肥肉的根本原因。有媒体称OPPO和vivo的线下销售利润达到了近200元左右,倘若属实,这就解释了其销售人员不遗余力的动机。说起来,OPPO和vivo的这种方式很像曾经的王老吉,如今的加多宝。他们都是一边在电视上大量砸下广告,获得消费者的高认知,一边给予经销商高额的返利和各种优惠政策,从而快速占领了市场。
一直以来三四线城市都是隐藏的大金矿,首先它不像一二线城市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其次,用户的平均收入处于一二线城市和乡镇农村中间,并且由于生活压力小,可支配资金反而更为充足,在消费领域并不低于一线二线城市。
正是基于此,oppo、vivo在三四线城市大行其道。可以说这两年OV的爆发,占据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三四线市场给OV一个很好的机会,随着诺基亚的败退,前两年三星的作死,而华为又处于转型,而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因为产量问题和对成本的控制,一二线城市的用户都无法满足,自然无法顾及三四线城市。这片市场出现了空白。
其次,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是递推式的,在一二线用户完成更新换代的时候,三四线才刚刚开始。而三四线大部分用户对互联网的接触程度远远不及一二线城市,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因为自身无法推动用户,最终导致这部分用户的丧失。
可以说,线上对oppo、vivo的负面评价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到线下,拿知乎为例,三四线的用户有几个上知乎的?相比大多数人都没听过。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OV对市场的判断非常准。迅速抓住了这个时机,利用从步步高时代留下的渠道优势,迅速在三四线全面铺开,长期以来的巨额广告投入为OV打开了知名度,而给予代理商丰厚的渠道利润也打败线下一众对手,让OV两家&假装国外品牌&的手机厂家尝到甜头。
一款OV的旗舰手机,每台会留给渠道商300-400元左右的利润,而销售人员每台则会拿到150-300元不等的提成。对于信息不透明的三四线用户而言,他们本来对手机硬件便缺乏了解,曾有记者暗访发现,许多用户本来是想买其它品牌的手机,但是到了卖场后,却被销售忽悠买了OV的手机。
比如,OV的销售最喜欢强调好看、屏幕大、内存大、自拍好、运行流畅等,而事实上如我在知乎上回答的,OV的机型在外观上往往非常接近iPhone,握住手机的情况下足以以假乱真。
吹嘘的4G大内存,八核处理器,隐藏的却是DDR3内存,联发科中低端处理器的事实。而所谓的自拍好可以看测评,而运行流畅就呵呵了,你把微信等应用常驻内存,你点开看快不快&&
这些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常识的信息,三四线的用户而言却几乎毫不知情。当然你可以说用户不需要知道,但我认为手机厂家有义务把产品的参数明白无误的告知用户,而不应该采取故意误导的语言对用户撒谎。
关键是同等配置,OV的价格比互联网手机贵元,甚至更高,这些多出的钱就是用于投放广告、渠道费,给销售的提成。
OV的渠道之强堪比当年的诺基亚,渠道强的好处就是可以迅速大面积的铺货。小米这种&买不到&,不会出现在OV身上。说到这里,作为一个前诺粉不得不说一句,诺基亚的代理商渠道真是白白浪费了,当年Lumia刚出的时候,没过几天我在县城就能看到最新的机器。
但是渠道的存在却与互联网的本质相悖。所谓的&互联网手机模式&是要去中间环节,省掉代理商费用补贴给用户。所以,这也成为魅族虽然有线下店,却迟迟打不开局面的原因。
魅族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线上,一条腿线下。但是刚开始魅族没想明白一件事就是,同样的手机是不能放在线上和线下一起卖。
原因在于对用户的感受不同。比如一台MX5线上价格1799,但是线下店往往会出现变相的&套餐价&,毕竟线下店有租金和人力成本,也盈利。可是加钱卖,用户会感到不舒服:明明1799的手机,为什么要加300买套餐价,奸商!
转过头就被OV的销售忽悠过去了,虽然OV的机型价格也高,但是人家都是一个价啊,买了不会有吃亏的感觉。
所以,现在魅族也想明白了,把当初的千元机魅蓝直接变成主要面向线下的机型,给线下店留下足够的利润。所以,在线下玩不能单纯的用互联网的打法。
话说回来,一个现象的存在,肯定比如有它存在的价值。比如OV的存在给三四线用户一个看似不错的选择。苹果、三星的价格贵,在三四线的售后又不健全,而小米最初主推千元的红米系统却颜值太低,小米系统又常常缺货,最终看上去又好看,又好买,性价比看上去还不错的OV成为用户的选择。
oppo、vivo不仅一线梦碎,估计大本营不保
《三体》上有一种打法叫&维度攻击&,维度低的想升维难,而维度高的则很轻易通过降维学习传统行业的打法,很容易打败对手。
OV就是想升维的,开始在知乎等社区进行口碑营销,并尝试进入一线城市。而华为、小米等一众厂商则开始降维,对三四线市场虎视眈眈,通过自建和合作渠道的方式意欲吞食这片市场。
OV想升,却一点也不容易,你听过果粉、米粉、花粉、煤油,却很少听到有自称是oppo、vivo粉丝的,用户对这个品牌其实并没有产生归属感。很多人买,一是三四线市场可供选择少,二是因为把偶像艺人的人气转移到代言产品上。
更何况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更高,可供选择的品牌更多,OV并没有突出的优势。OV的软文特别喜欢和苹果拿来作比较,却忽略苹果最大的竞争力在于iOS这个系统,并依据苹果的生态而建立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苹果从软件到硬件,基本都牢牢占据最高层,OV拿什么作对比?
苹果比不了比三星,论起砸广告来,OV在三星面前也得甘拜下风,更何况三星在硬件上的优势比苹果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去年开始,三星终于一改往日作死的风格,推出GALAXY系列备受好评,并且今年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C5、C7等机型发力中端市场,在线下强势复苏的架势恐怕OV也得做好准备。
所以本质上,OV只是借助三四线用户更新换代的机会,并利用市场的暂时空缺,用十年前国产手机的打法暂时取得一定的胜利而已,并且这种胜利已然岌岌可危。
首先,对手还没动手OV自己内部就先乱了。oppo、vivo两家虽然师出同门,却已经是两家独立的公司,并因为模式相同竞争非常激烈,双方促销人员经常会进行&友好&的交流:
如果玩的开心的话,还会进行多对一的交流:
此外,OV的门店分布之广也远远超过市场区域的承受范围,一座县城商业街上的oppo、vivo门店多达十几家,已经不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门店与门店之间的竞争,带来的后果就是渠道开始陷入混乱,并且渠道商的利润开始走低。
更何况,华为、小米、魅族等一众厂商已经把OV的套路摸透了,不仅也开始请代言人、做广告,并推出针对线下用户的机型,虽然留了一定的空间利润,但是对比OV两家,价格仍然占据优势。比如采用联发科P10处理器的oppo R9卖2499,但同配置、同主打自拍、快充等功能的魅蓝E却只有129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信息差会越来越小,而随着互联网手机品牌强势进入,用户的选择自然会越来越多,并对手机信息有更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OV能保住多少优势不得而知。
千元机市场,OV做不起来,赔本赚吆喝的事OV也不做。而在OV利润最高的这个系列,不仅会迎来华为(荣耀)、小米(红米)、魅族(魅蓝)等品牌的冲击,并且苹果、三星也一定会进入这个市场,毕竟苹果现在的股价得靠中国市场撑着了。
对于华为、小米这些互联网品牌而言,进入线下是顺势而为的事情,毕竟单靠互联网是无法把一个品牌深入到相对偏远的地方。华为、小米可以玩的手段还有很多,而对于oppo、vivo而言,残酷的线下竞争才刚刚开始。
OV现在面临的对手不是之前的山寨机、定制机,而是从一线厮杀而来,作战经验丰富、装备更为精良的对手。随着信息差逐渐被抹平,新的渠道规则建立,OV会不会消失,这个很难下结论,但是闷声发大财的日子肯定一去不返,对于OV而言,是否会是新的开始呢?
相关技术文章:
相关资料下载:
上周热点文章排行榜
上周资料下载排行榜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可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问答专家问答
经典电子创意设计欣赏OPPO、vivo、小米、华为,谁才是真正的营销老司机?
Peabody,数据分析师
被人嘲笑为厂妹机的 OPPO、vivo, 2016 年 Q3 挑翻华为、小米,踏上市占率第一二名的宝座。2016Q3,OV 两家出机量年增长携手翻倍,华为 5.1% 的 YOY 聊胜于无,小米则暴跌 42.3%(src: IDC)。
三季度 OPPO、vivo 出机量力压华为、小米登顶。然而考虑到手机存量,谁是第一尚未定论。
对 2016 年 9 月 93,025,501 条微博,18,661,516 微博用户进行分析,微博用户数在国产四子中分布如下:
就微博数据来看,如果引入存机量,国产四子中华为占比最高,四大品牌之间差距不大。
国产四子缠斗正凶,OPPO、vivo Q3 的好销量自然让其它两位坐不住。
找小鲜肉赞助、综艺冠名、电视剧软植入&&不就是砸钱吗?小米找来了梁朝伟、刘诗诗、吴秀波、刘昊然,华为斥资 1.5 亿冠名真人秀、集邮吴亦凡、张艺兴、关晓彤&&小米华为两位土豪纷纷用行动证明,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OPPO、vivo 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只是砸钱代言赞助而已?华为小米照猫画虎,到底能否伤及 OV 两家根本?国产四子斗法的背后,谁笑到最后,笑得最好?
按照四大品牌的出招类型,我们将今天的讨论分为以下四个单元:
- 向下求索
- 上下求索
OPPO、vivo 两家的推广,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和&小鲜肉&们的合作。
OV 的这招棋,逻辑直接:将年轻偶像的粉丝作为产品的种子用户,和传统营销方式外免费传播安利产品的水军;粉丝的自主传播,常常能深入到传统营销无能为力的亲密型社交媒体和线下社交关系,从而放大产品影响。
这种合作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在于品牌目标客户是否和粉丝群有着较大重合。
这里以接到手机品牌橄榄枝的小鲜肉,李易峰(OPPO)、吴亦凡(华为荣耀)的粉丝群作为采样源,选取约 16 万条微博评论(6~9 月)。
在特定明星无特重大相关新闻的情况下,明星微博下留言评论的粉丝通常较为活跃,忠诚度较高。因此,将这批人作为粉丝样本人群是合理的。
微博用户分布如下:
OPPO 超出竞争对手一个身位,好学生华为在这里却垫底。
再看看粉丝群的画像:
可以看到,李易峰、吴亦凡的粉丝群,女性比例远高于男性。北上广深四个超一线城市用户占到 10%左右的比例,更多用户下沉在其它城市。
&&这些喜欢高颜值年轻偶像的消费者,正是 OV 的核心用户群。OV 的营销推广,和消费人群的审美趣味、社交环境发生共振,成功也是理所应当。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在这些人群中的劣势,华为开始了自己集邮&小鲜肉&、向下求索的道路。
向下求索:
华为在成功占领中高端市场后向下求索,旗下荣耀品牌旨在与 OV 一较高下,收割那些钟情中低端机,但整体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的人群。吴亦凡的粉丝群,确是华为想要进攻的那批人。
效果是否如华为所愿?
7 月华为公布了和吴亦凡的合作。这里选取 6~9 月吴亦凡微博粉丝评论来观察这一动作的发酵。
先看评论:
再看用户:
通过华为客户端发布的评论比例有较大上升;使用华为客户端的用户同样上涨,但仍然不能撼动 OPPO 的统治地位。
吴亦凡代言的荣耀 8 机型使用者,人均发布评论数为 2.155,远高于粉丝群 1.367 的评论均量。单人评论量越高,说明粉丝更经常去偶像微博下报道,通常意味着忠诚度越高。从华为和吴亦凡的合作可以看出,粉丝路线的推广,往往驱动的是铁杆粉丝的消费。
值得玩味的是,吴亦凡的粉丝群中,华为比例的增长,伴随着小米比例的下降,OPPO、vivo 两家却依旧坚挺&&可见,OV 两家在年轻偶像粉群中地位之坚挺,并非简单集邮&小鲜肉&能够扭转。
上下求索:
相比华为努力提高自己在中低端市场的存在感,小米在代言人的选择上,体现了上下求索的双线作战策略:影帝梁朝伟代言小米 Note2, 刘诗诗、刘浩然、吴秀波为红米 pro 发声。
先看梁朝伟代言。小米公布梁朝伟代言的微博下,活跃的还是以小米用户为主,比例高达 89.96%。
梁朝伟相关的搜索指数中,红色箭头指出的两个波峰,分别为小米宣布梁朝伟代言和小米发布会,其高度远低于图中 B 点处(传梁朝伟将加盟真人秀),与 A 处(梁朝伟替身晒合影,相似度 90%)类似。换言之,热度不够。
如果小米邀请梁朝伟,只是为了让其追随者扬眉吐气,来一句&厉害了我的米&,并完成在小米生态内部向中高阶产品的进化,效果不错。如果是为了进攻华为的核心用户群,俘获中年消费者的芳心,却仍停留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阶段:单是 Note2 一直缺货的状态,就无法让中年消费者放心的付下货款。
再看刘诗诗、刘昊然、吴秀波对红米的代言。看到这三个人名,我心里总有个疑问:小米如此举动,究竟想弥补哪块短板?
刘诗诗、刘昊然、吴秀波的选择,自然有高招的地方:他们在男性消费者中的好感度普遍高于李易峰、吴亦凡等人。
然而稳妥选择,效果常常是不功不过。
以刘诗诗微博下评论为例。小米的市占率在代言公布后,只维持了原有水平&&给人的感觉就是,这钱,小米花得有点鸡肋。
或许是雷军&为自己代言&效果太过惊艳,再看小米请来代言人,总有画蛇添足之感。新的目标客户是谁,似乎是小米悬而未决的议题,才让人觉得小米在代言人的定位上如此模糊。
说了那么多,最后还是回到标题上来:谁是营销老司机?
单就吸引中低线城市的年轻女性消费者来说,OV 无愧老司机之称。之前也提到,华为签下&小鲜肉&,抢夺的也只是小米的市场份额,对 OV 两家的撼动微乎其微。
为什么会这样?
不提 OV 在各种电视节目通过赞助、合作的形式频频出现,也不说其对网络节目、颁奖盛典、微博热搜、校园活动的赞助,只看以下截图,大概就能见微知著。
点进左图红框中客户端跳转进入右图画面:
华为小米都非常直接,链接官方商场,点我你就买买我。
而 OPPO、vivo 两家链接的是品牌的官方微博。促使点击者关注自己的官方微博,有利于其进行内容营销,建立情感联系。OPPO 的内容营销账号&网绿小欧&,是品牌中难得的金 v(月阅读量超千万)。
情感营销、内容营销为什么重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剁手不停。
最后就以利基市场的讨论做结吧。
手机市场往往一阵风,虽然当红炸子鸡是 OV,当年小米被捧上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我对小米是怀有极大敬意的:小米在自己的利基市场做到了极致。只是这块细分市场,不够大,持续性不强: 所谓的&宅男屌丝&,随着经济实力变强,终将从小米毕业,向更高端的产品流动。而这块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数码相关比较有研究、挑剔、总是&不高兴&。
而 OV 有的,是一群从青少年时代跨入大学或社会、对手机要求不高、在数码领域有些&没头脑&的&韭菜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几乎每年都可以割上一茬。
而华为,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从&没头脑&和&不高兴&中选择了前者,其深意不言自明。
OV 向上求索,华为向下求索,小米上下求索&&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国产四子的求索精神,都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能作为它们的见证者,就足够让人热血。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吊打苹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