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中性假设是收益-成本分析的适当假设吗?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呢?对于某些环境问题是否比其他问题更合适?

> 问题详情
下列有关风险中性定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所有证券的预期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下列有关风险中性定价的说法正确的有()。A.假设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中性的,所有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都应当是无风险利率B.风险中性的投资者不需要额外的收益补偿其承担的风险C.在风险中性的世界里,将期望值用无风险利率折现,可以获得现金流量的现值D.在风险中性假设下,期权价格与标的资产的期望收益无关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2011年3月,钢材贸易企业与其下游长期合作企业签署了2011年9月份的供货合同。鉴于担心二季度钢材现货价格进一步下降、库存贬值,目前一季度不宜进货。但是,预期三季度经济转暖,钢材需求尤其是建筑用钢材用量大增,钢材价格会迎来一波上涨,某期货公司特制定钢材贸易企业套期保值方案,其操作流程应包括(  )。A.在期货交易所开设法人账户B.确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数量C.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卖出期货合约D.进行实物交割或者保值平仓操作2保证投资分析报告客观公正的方法是(  )。A.以数据为依据B.以控制风险为底线C.以经验为辅助D.借助小道消息3在半强式有效市场中,市场当前价格完全反映下列所有信息,包括(  )。A.市场价格和成交量信息B.国家公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C.政府公布的产业信息D.未经披露的粮库抛储计划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苹果/安卓/wp
积分 129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3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设置帖子权限道具: 提升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悲催签到天数: 3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5]常住居民I
载入中......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但我觉得还是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觉着还是有价值的吧,因为既然可以知道风险厌恶者会为了躲避风险的策略,那么风险中性者和风险爱好者可以从中获得相对的由厌恶者逃避风险而支付的额外收益吧。如果不知道风险厌恶者的行为,则中性者和爱好者可能就不能获得这个额外的收益吧……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2346, 订阅: 28
& |主题: 2305, 订阅: 12
& |主题: 1865, 订阅: 8
fyuyyhuhuj 发表于
你这个问题哈——如果你问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我只能说——你简直就是白痴!!!
无论是哪个成功的投资家 ...朱叶老师会鄙视你的,这是他《公司金融》里的课后题
asdassfgsgf 发表于
所以,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拿我的事情来说——
比如我必须拿自己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才可以换取高额 ...同学,你来就是吐槽来的吗?
呵呵!都别激动哈,其实楼主这个讨论没涉及到多少个人隐私的问题,而且只是个讨论也不是调查!还有就是希望大家谈论的时候别人身攻击!
对于经济学中假设的理性人来讲应该是值得的,但对于大部分特别是像我这样冲动的人来说一般不进行分析,脑袋一热,一拍,决定已经出来了,管他风险几何收益几多!
一平米的思想自由王国,够了!
风险是投资收益的回报 中性的就有价值 爱好者就好像没什么价值
谢浩钧 发表于
风险是投资收益的回报 中性的就有价值 爱好者就好像没什么价值风险中性不是指不关心风险只关心收益吗?那研究风险跟收益的关系还有什么意义?只挑收益高的就行了
虽然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但我觉得还是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觉着还是有价值的吧,因为既然可以知道风险厌恶者会为了躲避风险的策略,那么风险中性者和风险爱好者可以从中获得相对的由厌恶者逃避风险而支付的额外收益吧。如果不知道风险厌恶者的行为,则中性者和爱好者可能就不能获得这个额外的收益吧……
总评分:&经验 + 5&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商业银行性质的再思考——基于交易成本分析的新阐释的论文.pdf 5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商业银行的存在,对于每一个健康运行的经济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最重要的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它改善了信息结构,吸纳和转换风险,提
供流动性,从而为便利各种交易创造了条件。其次,在现代金融体系,银行
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一家商业银行的倒闭、破产将会
引起整个银行行业的“连锁”反应,并且最终会对整个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
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是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
学的分析框架中却被忽略掉了。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被简单的归结于为资金
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中介服务。问题是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新古典经济学里
面,既然“市场交易可以无成本地进行”,为什么会存在像商业银行这样的中
介机构呢?这是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一个难题,于是商业银行“理所当
然”地被“合理抽象”掉了,甚至干脆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消极&地接受中
央银行指令的组织。
为了弥补理论界在这一领域的缺失,本文试图采用交易成本经济分析方
法对商业银行的性质进行分析,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回答“商业银行为什么
会存在?’’这一问题,这将对于商业银行理论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根据Lewsi(1991)的观点,目前有关商业银行的理论文献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早期的研究文献,。关注解决“为什么存在银行”的这个问题,又称
之为“金融媒介理论”。这类研究文献分析了借贷市场的交易成本(Bentson,
smith,1976)、不对称信息以及在此之下产生的借款者的“逆选择”和“道
1983)等问题。最新的研究则关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在消费者消费
商业银行性质的再思考——基于交易成奉分析的新闸释
们认为银行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纵向管理风险的工具,消费者拥有银行
资产防止了资产价格的过分波动,从而避免了在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波动。而
与此相对应的通过金融市场建立的投资组合只能够解决横向的风险分担问
第二类研究文献关注“在商业银行存在的前提下,商业银行某个方面的
行为分析&。这些行为包括风险管理、建立投资组合以及约束条件下银行的成
本和产出优化等。Swakn(1996)对第二类研究文献做了一个很好的文献综述,
并把这些“银行行为”理沦分为四个类别的理论或模型:(1)银行风险管理理
论;(2)银行投资组合理论;(3)银行的不完全市场模型;(4)银行的投入产出
模型。有关银行准备金管理、资本决策、缺口管理、协议贷款、信贷配给理
论是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虽然每个理论探讨的主要问题各不一致,但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交叉重叠,
就Kelin(1971)的银行不完全市场模型来说,他不但对准备金管理和贷款风险
做了合理的假定,而且优化得出了银行“合理”的投资组合形式,所以Swakn
(1986)认为以上理论或模型的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显。
以上所有的这些文献虽然能够在某些方面对商业银行的性质进行一些描
述,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商业银行为何存在这一问题进行回答。但是商业银
行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和作用,并不能作为对其为何存在这一问题的经济解释。
本文试图解决各种难题,完成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为此,本文分为四章组成。首先,第一章导论将提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
题:为何借贷市场上除了债券合约还存在以商业银行作为中介的存贷款合约
呢?指出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缺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分析。
随后,在第二章中阐述了交易成本经济分析范式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分
析范式之间的差异,并且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如果在忽视交易成本存在的新
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下,是无法解释商业银行演变的过程以及存在的原因。
由于本文将要采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所以接下来文章进一
步阐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要素,同时对传统新古典经济理论做了一般的
批评。其中主要讨论了罗纳德·H·科斯的著作,并介绍其基本观点。作为本
文的背景资料,在帮助理解交易成本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异方面有着
重要作用。
在本文的第三章,则阐释了目前经济学界用于解释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
理论和模型,并指出这些理论和模型在解释商业银行为何存在这一问题上的
不足和缺陷。尽管本文针锋相对的认为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腐败的制度分析与反腐败的制度设计-第一范文网
腐败的制度分析与反腐败的制度设计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中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市场化经济 改革。经济转轨的同时腐      败现象越来越严重。研究表明腐败能削弱政府的公信力,破坏社会公平,侵蚀 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当前中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力 度不断加大,然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腐败越治理越严重的现实悖论值得研究 和深思。本文在委托一代理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腐败现象中政府和监管者的相互 作用。 首先分析在不存在监管者与腐败官员合谋的情况下政府对监管者的激励: 其次分析在监管者与腐败官员合谋 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约束监管者的行为; 最后本文分析治理腐败配套措施,它们包括:政府政务公开,完善的家庭财产 申 报制和金融实名制,还有对递延权力的监督。 【 关键词】 腐败 制度 合谋 委托一代理 经济人1 文图 类号 F1 中 书分 I 04.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 ta t sr C C r Pl s Pe r r     n aP a mo 能 qet a r h al n e t cnmi o to U e unl f C I a Cd h y 6 n uh eeO o c阳 r 而m t n f 17祖 li l rh crPo anb ab 伯 m h do 90 tsc a t ou tnc e ee e a t i l gh Inef h vmm nadte hI o e T e saPr o h t Caeg o t oe e t n h w o s I . h r i a d ta l r eg ec t y e ax h m r oo t te o a l s h o mm ntksmo sr u tecr Pl wl . e t n eg v e et e , r ei s ou to lb a e o h n l e T lPpr P r s t a d t n roos te nh O e et n h a . u Oe o t y el at n b w s e s p d u h t I e e t egv mm na d h p l xc七e co n o h l i l nmo l eaa s te l eeuvsacrl t t rc a e t de. h nl l 5 e C y d g ePn P 一g T y s. d l d i t e P r T e 丽 Pr i o d us t P b m o a ld n h e a ’ h r a st l s h r l t ve t 『 o S t t s t c s e o e gv m e tn nv m ca I d s nad l I u n o o rm n 0e m n i b e c e eh n m eI n t n ec ngv n e t s g S 们 e e 。 cr w e h r i oclb r O etent oe e t nu o 角 s hnt e sn o l o 七 nbw e e a a h v mm n c dC r eg o ts a dt om P do c r T es cn a Io dsr t Oe m n n h J t 币 s h e o dPr st e I h ec e e . t c b eg vm e t e 以旧 g fr晰 crb hv rcnt i w e t r a c lbrtn e t yo e e a o o srn i a t hn h e r o l o l s S e e a ao 比 细e nc nu 0 ad cr P d o cr A U o Po e o dC r n o ut f s n- r tnmesrsa d ts e i . Cu l e au e n h i 伟 l C r n l e nt s et te e c n a a a zdih a pr r ey e y el tK y rs C r Pi l t tn C Is n E nmc n e wb : o t n n l i d u o st o u oui Io o c o imaClS nC i NO : F01 a Si at on . 4,‘.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1 . 选 题意义 ,引言腐败是一种古老的现象 。      国家的历史发展与腐败现象纠缠在一起 . 巨著《 二 十四史)所载的历史记录 中不乏吏治腐败 的历史教训。纵观中国的历史演进和 制度发展,腐败始终是影响国家存亡的关键。每个时期的思想家和富有远见的 政治人物都将治理腐败当作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历史经验表明 “ 吏不廉则 政治削”“ , 官吏贪残则邦本倾摇” 只有采取正确 的策略约束官员的行为和提高 。 政府的监管效力才能减少腐败现象。 腐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腐败能削弱政府的公信力, 破坏社会公平 , 侵蚀 社会资本,从而浪费经济资源和降低市场效率;腐败使投资降低,使教育和健 康支出减少;更为严重的是腐败使市场和政府功能扭曲,政府被削弱校正市场 失灵的能力;腐败还会扭曲激励机制并降低政府在契约履行和产权保护上的基 本功能:腐败能降低市场经济制度或民主制度的合法性并加剧穷人的贫困。另 外,腐败现象对制度转轨国家的影响更加严重。研究表 明,转轨国家在逐渐实 现市场化的过程中,国家的腐败程度和经济增长直接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 当前 中国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和力度不断加大,        从改革体制、 机制、 制度 入手试图减少腐败的发生,然而结果并不理想。腐败越治理越严重的现实悖论 值得研究和深思。是因为制度本身不够完善? 因为监管机构不能尽量避免腐 是 败的发生?本文将从制度层面分析腐败现象 。 这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而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目        前国内外对腐败问题缺乏系统、 完整、 深入的 研究,国内研究者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多基于新古典 “ 经济人”的范式对腐败者 的行为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本文将基于新制度 “ 经济人”的假设,试 图在委 托一 代理关系的框架下,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腐败现象进行研究。2 文章结构与创新之处 .首先,笔者有两点需要说明: 1 在本文的重点章节 (    . 第四、五章)里 , 笔者从政府与监管者的委托一代 理关系的角度出发,    研究政府如何激励监管者监督官员腐败 , 并约束监督者 避免   自身腐败。 因为针对腐败官员的反腐策略 已 有很多研究了, 而从这一角 度入手的研究不是很多。    然而, 反腐败是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 单个制度 并不能真正起到反腐败 的作用,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章里 , 笔者论述了几个重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的相配套的制度安排.    2 对于本文中 “      . 官员” 一词的范畴, 没有特别说明的时候,包含政府机构 所有的官员,    监管机构的官员也属于 “ 官员”的范畴。 在第四、 五章中,为 了分析的方便, 官员”一词仅包含非监管机构的官员,到时会有说 明.      “ 本文结构如下:      第二章对腐败经济学 已      有文献进行归类综述和分析, 从中获得研究腐败现 象的思路。 第三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对‘      经济人” 的三大假设和制度的功能, 分析 “ 经 济人”腐败行为的 制度原因:转型期制度的缺失、缺 陷,腐败的监督发现和惩 罚机制的不完善。 第 四章和第五章从政府与监管者的委托一代理关系,      研究政府如何激励和 约束监管者监督和避免腐败。按照经济学上分析 问题的思路,从简单的情况到 复杂的情况依次分析。第 四章分析在不存在监管者与腐败官员合谋 的情况下, 政府如何激励监管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监督腐败。第五章运用博弈论分析存 在监管者与腐败官员 合谋的情况下,政府又如何约束监管者的行为。第      几点 六章补 充 重要的 套性的 安排: 配 制度 政务公 增加 开, 政府工 作的透 明 利于公 及内 互监 度, 众 部相 督:家 产申 庭财 报制和金 名制的 融实 完善能 切断不正当财产的流动。 最后一章分析从制度的角度治理腐败所面临的困难。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 .从新制度经济学对 “ 经济人”的三大假设出发对腐败进行制度分析。 现有的 很多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新古典 “    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新古典的假设认为人是完全理性的利己      主义者, 相比新制度经济学的 “ 有限 理性   ”以及 “ 机会主义倾向” ,后者显得更为接近现实。而有效的制度设计 的关键在对 人性 , “      “ 和 人的行为 ” 的准确把握 , 本文正是从在这一更为接 近现实的 “    经济人”的假设出发进行研究的。 2 .运用委托一 代理关系来分析政府对监管者的激励约束。 委托一代理关系原本 是解释企业管理的问题的,      而公共权力的授权与执行呈现出多层的委托 一代 理关系,    所以 委托一代理的基本思路很适合用来分析政府的腐败问题 。 己有 的腐败文献也曾运用过这一理论 ,但是本文运用的角度与已有文献有所不      同。      已有文献引入委托一 代理理论是从委托人失灵的角度去分析的腐败发生 的原因,      木文是运用委托一代理关系来解决政府如何激励和约束监管者努力 工作,并且不与腐败官员形成合谋的问题。      3 .在对监管者的行为进行博弈论分析时, 引入了制度约束系数n ,认为制度 的/,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严密程度对监管者的行为形成实际的约束, 制度安排的越严密, 监管者进行 合谋的风险越大,负担的风险成本C越高。第二章 文献综述. 2 . 腐败的界定 ,经济学对腐败的界定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普适的定义(a ,rc 和 ,br      Ns P e eo, i ,8) 所 以腐败的经济学定义是多样 的。阿诺德 ? 96, 海登海默 (的0 从腐败的 1 ) 类型的出发定义腐败的特征:以公职为中心的、以市场为中心 的 以公共利益 和 为中心第一种腐败指官员违反公职规范,背弃公众的信托责任 。 第二类腐败指 官员滥用权力,不顾社会公众的福利而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后一类腐败指官 破坏公 益为 利 员 共利 特定 益集团 谋利的 行为.h i r i n ( 9 行政 Sl f &s y 1 3 eev h 9 ) 将 定义为 “ 府官 腐败 政 员为了 人利 个 益出 政府 售 财产” J nt (0 将腐 ;O o 2 1 h n s )败定义为 “ 为了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与资源的行为” Ad (03 从腐败 。 t2 ) i 出 现的原因出发, 提出了腐败出现并且持续的三个条件:第一,官员拥有 自由 裁量权;第二,这个 自由裁量权可 以被用来抽租和创租:第三,政治、行政和 立法制度对官员运用 自由裁量权起到激励作用。坦茨 (01 具体描述了 自由 2 ) 裁量权, 他认为其包括:土地使用决策 、 国有企业私有化及其推进过程的决策、 信贷或者税收的优惠政策等. 上面 的几个定义基本上都强调腐败和政府官员权力的滥用紧密相连,然      而,苏珊 . 罗斯一 阿克曼 (盯8 在 “ 1 ) 委托一代理 ” 理论的框架下对腐败的界定 超越了传统公权滥用的范畴,她从代理人与第三方之 间的关系出发界定腐败 , 指出所有未上报上司而由代理人收受支付 的行为都是腐败,原因是许多第三方 的支付的确是非法的。 纳依 U .. 〔 97 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上 5N ,1 ) Y 6 做出说明。他指出,腐败是于考虑私人的金钱或地位利益而偏离作为一个公共 角色所具有的正式职责的行为,或者是违 反那些 旨在反对谋求私利的规则的行 为。 为 了突出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仅研究公权的腐败, 所以在本文中, 腐败 一词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界定:第一,腐败 的 主体是政府官员;第二,腐败的 行为是违反 自己 正式职责,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第三,腐败的结果是官员收受 第三方非法 的支付或者支付非法金额而损害委托人 的利益。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 腐败问题的寻租理论分析 2用“ 租      寻 活动”( n一 k a i te) 念来 那种维 e r 姗i t g ti n c v s 的概 描述 i 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的理论即是寻租理论 。寻 租理论的思想最早萌发于 1 7 6 9 年经济学家图洛克的 《 关税 . 垄断和偷窃的福利 成本》一文 . 在这篇文章里,图洛克认为人们会竟相寻租,疏通各个方面 ,争 取收入最大化,并且认为这种花费是值得的。 布坎南 ( 8 等西方学者崇奉 9) 19 个人 自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事务,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弊病是 由于政府 缺陷造成的,政府不但不能弥补市场缺陷,而且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 布坎南、图洛克等把寻租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 。 政府拥有各方面的 特权、垄断权和优惠权,寻租活动的 目的就是通过影响各种 公共权力的运用来获取巨额租金。 寻租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用来分析腐败 问题,        并分别从行贿者和受贿者的 角度 出发,分析了寻租、设租的动力机制。安妮 ? 克鲁格 ( 7 和 巴格瓦蒂 9) 14 (9    )认为准入障碍越高, 9 16 经济主体越有动力缴纳租金 快由s n D T l a Ie l d , a, ,以 经 究支持了 鲁格 9 7 9 新的 验研 克 和巴 蒂关 府干预 格瓦 于政 与腐败 之间有 密 切联 系的论 。 证) 鲍莫尔 B 119 的“ 性行为” ( 娜 ,9 ) 理 a 0 模型指出 当 : 政府以 质量要求或市场准入为手段干预市场时,经济主体就有积极性贿赂官员进行非法 市场交易,把资源配置到非法生产性领域。正如鲁特 (01 指 出的那样,腐 2 ) 败主要集中许可证办理处。 更多的理论从政府创租的角度对寻租进行分析的。        一般来说, 政府创租活 动分为三类 ( 贺卫,99 , 19 ) 一是政府无意创租: 政府为了良 好的 目 标干预经济, 但是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完善,给寻租活动创造了机会;二是政府被动创租:拥 有政府租金的利益集团为 了 保护 自己的即得利益,竭力反对政府出台不利于 自 己利益的政策 , 政府称为利益集团的 “ 俘获物” ;三是政府主动创租:因为政府 官员本身已经是分租者 了。腐败往往就发生在第三类的寻租过程中。巴      9 认 如果 格瓦 ( 9 为, 权力主 权设定 蒂1 6 ) 体有 市场准 碍时, 入障 他必然会同时设租,所以政府 的权利结构对权利寻租有重要影响。政府的权力结构分 为三种类型:“ 无为之手”法律主导型权利结构、 扶持之手 ”行政主导型权利 “结 及 “ 夺之 的 组织 构以 掠 手” 非法 主导型 ( 如黑手 权 党) 力结构 。 伊和施 。 弗赖 莱 (卿e sli r 1 7 系统 弗 「 和 h f , 9) ee 性的概 在这 括了 三种权力 下官 结构 员的腐败程度 。在第一种权力结构下,政府最低程度的干预市场,并在法律之下提供 最低程度的公共品, 市场管制程度低, 腐败程度也较低; 在第二种权力结构下,政 有权力扶 业, 种特 致集体 败 ( g i cr Pi ) 在 府 持企 这 权导 性腐 o az o r o : rn e u d t 第 权力结构 无 三种 下, 序的 败 (i r i t cru i ) 腐 d sg z o o P o 产生. 据 o aa n n i tn 依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瓦 尔德 (n阴 C ,! r , 5 德 A d . d , 9) 分析, a e 9 他们认为 政企不 政府制 中国 分,定产业政策,支持一些企业同时限制另外一些企业,因此,中国被列为 “ 扶持 之手”之列。6 知 n o 9) r      N 1 0 G 翎 n K ( 5的 控制理 指出 s o r 和 h 9及 o ( s 和 i 9) 政府 . 1 论 :政府千预的 目的不是解决市场失灵, 而是为了实现有利于官僚集 团的资源配置。 官僚集团在其预算约束 ( 维持其支配地位 )下,可 以控制政府并选择政策来进 行权利寻租,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 。在不 同政府权利分配模式下,官僚集 团通过 进行 政府 权利寻 方式 租的 不同。 i ni 和 Z.g (9 的 「 rt n a n 1 9 研究, o e i i ) 指出 在集权体制下,政府 的权利寻租是通过直接财政收入和补贴的形式进行 :在 分权模式下,寻租行为通过 “ 竞选 ”精心安排的,特定的产业可 以通过政治支 持获得直接财政补贴,以实现边 际收益最大化 。 此外,      政府官员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对权力寻租也有影响( 希尔曼和卡茨 ,il Hl 和 K , 9 。 存在 帕n a 18 在 管制与 保护的条 z t ) 7 产业 件下, 租的 程中 寻 过 存在腐败的多重竞争. 第一重存在于私营企业之 间,为了获得保护或者垄断地位而 竟争, 贝克尔和马厄 招ekr和 Mhr ,8 ) c e ae , 96 通过进行腐败的微观博弈研究 , 提出静态竞争性贿赂模型;第二重存在于政府的官员之间,官员之间为了获得 更多的租金而进行的 “ 设租竞争” 第三重存在于政府的科层结构之间, : 这种竞 争导致了官员之间的转移支付。 寻租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都会造成 同样的危害: 它们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 的扭曲,如果政府官员在这些活动中享受了特殊利益,政府官员的行为会受到 扭曲,从而耗费更多社会经济资源。 对于腐败问        题的寻租理论分析,笔者想补充一点想法: 1        .并非所有的政府活动都会导致寻租活动 。布坎南 (98 认为,只要 1 8 ) 政府行动超出保护财产权、人身和个人权利、保护合同履行等范围,政府分配 不管在多大程度上介入经济活动 ,就会导致寻租活动,就会有一部分社会资源 用于追逐政府活动所产生的租金,从而导致非生产性的浪费。政府可以通过特 殊的制度安排来配置资源,可以使寻租活动难以发生。寻租经济学中有一种叫“ 意创租 ” 说 政府善 造租金 善 。 的 法, 意创 给予何 人不是由 握权力的 员自由 掌 官裁量,而是以受租者的绩效作为标准。 2      .并非所有的寻租活动都导致腐败 。寻租是一种通过从事直接非生产性 活动而获得利润的方法,不创造财富,只是引起财富的再分配。寻租活动并不 一定贿赂官员, 而且也不一定伴随者第三方支付, 按照我们前面对腐败的定义, 腐败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官员收受了非法的第三方支付。所 以,只有在第三 方提供 了非法 的支付,并且政府官员受贿之后提供 了 额外的租金的时候,寻租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才 致腐败。 有 会导 所 合法的 租( 游说活 ) 不在 寻 如 动等 也都 腐败之列。3      .并非所有的腐败都是政府寻租活动.腐败的内涵十分广泛 ,腐败首先 是一种政治腐败, 即公职人员在运用权力过程 中的不法行为; 其次是经济腐败, 即用政治权力换取金钱; 第三是作风腐败, 即用政治权力达到个人超常的享乐。由 腐败是 者的 利, 有权 于 有权 专 而 者独自 方是无 一 法寻租的( 制度规 然) 定使 ,所以只有官员在有 “ 合谋”者的条件下的主动创租、寻租才与腐败是一致的。 所 以,腐败与寻租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腐口 .寻. . 、败租图,1腐败与寻租的关系                          一 在腐败与寻租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交集部 分。区别腐败与寻租有利于对症 卜 药,分而治之。. 2 . 腐败 问 3 题在委托一代理理论框架下 的解释 郑利平(洲 )     扣 从公共权力 2 1 委托一 代理 一 失灵的 潜在原因和 现实 条件的角度来分析腐败的成因,他认为公共权力的运行特征是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在这 种委托一一代理关系下, 腐败活动发生的原因有: 信息不对称, 监督成本过高, 对腐败的惩罚和发现的概率比 较小,还有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王      ) 败视 种有 方参与 “ 满仓( 的 将腐 作一 第三 9 1 的 委托一一 代理” 为, 行 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 的行为进行分析,他认为各国市场化进程的本身并不是 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行政千预和管制导致腐败 的产生。另外,他运用博弈论对行贿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他认为行贿者为追求 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行贿 , 但是寻租者之间的竞争使得租金平均的分配到每一 个寻租者身上, 最终获得的却是 “ 平均利润” 而不是他所预期得到的收益。问 , 题是这样的平均利润却是以额外 的支付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前提的。 从委托一代理理论出发,还可 以解释腐败为什么更多的出现在地方政府。      鲁特 (01 也指出,腐败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有关地方政府官员腐败的报 2)道 也似乎 更多.u叩 (9 否 H 1 9 认了中 员比 官员有 a ) 央官 地方 更多的 庇护的 政治说法。从信息来源上看,处于一个冗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上末端的代理人拥有更多的 控制 难以 控 ( a , 9 ,同时 实际 权且 被监 Z n 1 8 hg 9) 拥有更 多真实的 息来源 信 的 渠道 (ae, 9 , 使得 具备 上的 势 (i u, 9 . H k 14 这 他们 信息 y ) 5 优 T bt 15 e o ) 6在委托一代理理论的框架下所定义的共谋 同        样会出现在腐败问题上, 奥尔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森和托尔斯维克 (l 和 Tr i, 98 所定义共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0s n o o s k1 ) v 以欺诈为 目的达成的协议。梯若尔 ( rl,18,,9 以及拉丰和梯若尔 i Toe 96 92 )( f n 和Trl 91 从 比f o t io e 9 三级科 制出 ,, ) 层体 发, 为委 无法测 认 托人 度或防止代理人与其他主体间的共谋 。霍姆斯特罗姆和米尔格罗姆 (O.t 和 H Sr I o .ig . 11 认 监 与市 体之间 与潜 共谋往 .l o, 9) 为, 管者 场主 r 9 实际 在的 往以 藏信 隐息披露的方式存在,而这必然导致对最终委托人的现实损害,或者说,委托人 无从对代理人行为构成现实的约束。 如何防范代理人与其它主体之间的共谋似乎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本文 打算对监管者和腐败官员之间的共谋做一个分析,力图能从制度上找出降低这 两者之间共谋的概率。. 2 . 腐败问 4 题的博弈论分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腐败问题也并非是一个新的创举。      已有的很多经济学家 运 都曾 用过博 弈论的 法研 败。 德维格 ( d g, 91 用简单的 方 究腐 安 ni Av 1 ) 谢 林曲 ( h ! ur ) 线 S e 1 v 描述了 败与 c l 叩ce 腐 清廉的 三重均 第一, 衡。 在官员 数量极少的情形下,纯清廉是稳定均衡;第二,当腐败与清廉的净收益相等时 ( 官 员数量适中) 该无差异点是不稳定均衡;第三,当官员数量足够大时,腐败是 , 最优选择 。并认为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因素都是影响腐败程度的制 度自 变量,并就此对腐败频度的跨国差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实证检验。卢 (u 1 6     , 8 提出了 增长的 官员交 代模型, 伊 Li 9 ) 零 两期 叠世 对腐败 和清廉的概率分布进行了数量研究。模型指出官员受贿 的概率服从完全清廉到完全 腐败间的均匀分布.如果腐败被发现,则交付一笔固定罚金。结论是如果未被 抓获并惩罚的年老的腐败官员越多,则整个官员群体的腐败越猖撅。模型的结 论在于:即使官员的偏好、惩罚机制 、政治体制完全相 同,但惩罚的预期值(声 t vl fp 5 t) 导致了 程度的 x d e 戈e a 嗯。 山1 晚n 不同 腐败 差异.沙 (h 17     , 8 完善了 伊的 赫 S 9) a 卢 模型, 提出多 叠世代 期交 模型. 官 假设 员的 命超过 2期 员行 从 “ 叶 生 且官 为服 贝 斯学习过 程” (a sa l nn B y i e ig en a r p e ) 每 一次 c o r s : 遇见 腐败行 其自 腐败可 就上调。 论与 为, 身的 能性 其结 卢伊的结论相 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认为存在多重均衡,都认为年长者更腐败,都提 出了 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沙赫的贝叶斯学习过程假定导致从高腐败 向 低腐败转移的过程非常缓慢,因此反腐败运动是一向长期工作。巴苏、巴      里亚 什拉 ( s、 ht ca 和 .s , 92 通 塔查 和米 a B u B a hr a a y 云 r 19) h a过一个简单的警匪博弈模型,从微观角度提出了反腐败策略。他们认为,誉察 在收受罪犯贿赂时,必然考虑到今后 自己被抓获而同样必须行贿以获得网开一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的局面,因此他们把被抓获概率和罚款程度这两个变量内生化,认为反腐败 必须从增强稽查以提高抓获受贿者的概率和提高罚款以降低受贿者预期收入的 角度入手。 博弈论的方法是分析腐败问题的一个利器,      笔者也试图运用简单的博弈论 对腐败 问题做一个分析。. 2 . 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从直觉上来说,      我们认为腐败与经济发展难 以 相容, 但是从中国改革的历 程来看,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这一看法。有些经济学家对腐败持欢迎态度,认为 腐败是 运转的 “ 经济 润滑剂” Lf (94 和 Hni o( 8认 腐败 . e 16) ut 闪t 1 ) 为 n9 6加速 了 僵化的官僚及其运转,实现了等待时间配置的最优化,甚至提高了 储蓄率二 鱿 rSil ( 7) 戈登? 洛克 (ul k 2 1认 赂是 e t e 9 k & g r1 4和 图 Tl , 0 ) 为贿 一种 c o补偿机制,能弥补官员的低工资,使政府在较低运作成本下实现经济增长。他 们假设企业愿意支付与其效率成正比的贿赂额,即最富有生产力的经济主体会 选择最高的行贿额,从而贿赂是效率增进型的。该结论建立的前提假设是出价 最高的人能得到其想要的项目。贝克尔和马厄 ( kr h ,18 通过进 c e B e 和山 e 9 6 r ) 行腐败的微观博弈研究论证了行贿者与受贿者的关系, 出静态竞争性贿赂模 提 型。模型指出政府在发包公共工程等项 目时的受贿行为取决于承包商的行贿出 价,出价最高者得到项 目。问题是,这一观点同样有一个前提条件 :静态竞争 性贿赂模型假设博弈双方都掌握完备的信息。 反对 腐败的还是        占绝大多数。就贿赂提高了政府办 事的效率的问题 ,吻r . 1 ) a d ( 6 提出了 疑, 9 8 质 这可能 政府官员 最 刺激 为了 大化其 贿赂额 而故意延长办事时间。 r( 5发现,腐败减缓投资,从而危害到经济增长。讹 1 如u 1 ) o 9 从很多角度阐述了腐败可能产生的危害 (9 ; 以 a 加o ) 1 9 2 犯 :2 b,腐败可能产生 的危害有:不利于收入分配;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不利于城市化水平 的发 展;不利于金融的深化;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腐败也有可能使得经济从合 法市场转向非法市场,因为企业家不能忍受来自于官员的敲诈行为. 根据胡鞍钢 2 )      (01 的保守估计, 各种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 占到中国 G 的 61%,而且腐败在中国已经成为了 , f D 一 2 一种全 民关注的焦点,这 说明腐败对中国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本文的立足点在于腐败不仅伤害到 目 前的资源配置,还伤害到整个中国经济的未来,所 以笔者 旨 在找出治理腐败 的对策。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 腐败的制度分析. 3 . 制度的涵义以及功能 ,3 , 制度的涵义 1 : . “        制度 ” 在国外的文献中被称为 “n i j ” 其涵义却不尽相同。 Ist 即 , t u t 道格拉 ? 斯 诺思( g s Nr , 94 加ul Ot 19 认为制 是一种 a h ) 度 约束规 这种约 则。 束规则由正式规则和非正 式规则组成。正式规则是人们有意识建立的以正式方式加 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 ,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 由这一系列 的 排 规则构成 的一种等级结构 。 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习俗、 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 则。非正式制度是现实世界中对人的行为的不成文限制.非正式规则由自 我实 施实现,不存在第三方强制的推行、支持和执行。违反惯例的后果只是道德 的 不安、良 心的谴责。在诺 思的定义里习俗 、惯例、行为规则、道德伦理和文化 等都属于制度范畴,范围太过宽泛。哈耶克 (01 2 】 )在 《 法律、立法与自由》 中主张 “ 行动的秩序”建立在 “ 规则系统”之上。他 定义的制度是和习俗、传 统等等是并列的正式规则。 本文中所涉及的制度是指正式的制度,      是被 “ 法化” “ 和 典章化” 的制度 。 它不包括未被典章化和法化的习俗和惯例。本文的制度包含三方面:制度的制 定机制,制度的执行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机制。 本文不研究非正式制度,        并非因为非正式制度对治理腐败不重要。 事实上, 非正式制度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 德观念和风俗习性等要素,是正式制 度的 “ 先验 ”模式。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儒家文 化的深远影响都表明中国在传统上具备完备的非正式制度。当代中国的政治经 济制度转轨所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是正式制度的缺失也包括对传统非正式制度的 重建。非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治理腐败的低成本的方法,只是非正式制度 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理论界己有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有关非正式制度治理 腐败的研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 1 3 , 制度的功能 , 在分析制度的功能之前,      让我们先用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制度对于个体 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于效率改进的作用:7个平等的人一起吃一锅粥,我们的问 题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这锅粥平均的分给每一个人 ?有以下多个备选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方案,方案一:指定其中一个人负责,结果这个人 为自己分的最多;方案二 , 何人轮流主持一天,结果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 自己 主持的那一天吃得饱且有剩 余 ,其余六天都是挨饿 ;方案 =,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开始还算公 平 ,不久该人就开始为自己 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方案四,选举一个分粥委 员 会和监督委员会 ,频繁 的争吵 ,使粥经常处于冰凉的状态;力案五,每一个人 一轮流分粥, 但分粥的 人最 后领粥, 结果 就象用 科学仪 器测量出 来的一 样公 。 平⑧从一个 “        分粥规则 ” 的例子 , 我们川以看 出制度对于人的行为的规制作用 。 就制度的功能,张字燕 (92 和卢现祥 (96 分别给 出了一个制度功能结 19 ) 19 ) 构图,他们两在制度的核心功能上保持一致 ,即:激励和约束功能 , 在具体的 功能 匕 稍有出入 。笔者在参考他们 的基础上给出 了 木文的制度结构 图:制 度拟制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有效信息外 部性 内部化降低 不确 定 性降低 交 易费 用蒙舞 爵 提 邀 与 熏 刹 寒瓤 攀镌 琪豹熬个体行动选择最 终 结果图 31 制度功能结构图                          . 制度可以说成是人们设计 出来的一套市场游戏规则,        凡是参与的人都必须 遵守。游戏规则拟制人 的机会上义倾 向、增强信息的提供从而克服环境中的不 确定性 因素,降低了交易的成木。从另一方面,制度使得外部性 内部化 ,这里 的外部性包含正的外 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的核心功能还在于激励和约束个体行为.有效率制度的核心在于对      “ 人性”和 “ 人的行为”的准确把握和界定,依赖于制度设计者对个体行为模 式的假定和认识, 通过调整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通过重新分配经济机会和经 济优势的努力,对个体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使得社会整体福利得到提升。 有效率的制度将有效地提高人们违规的成本 , 从而使违规行为得不偿 失。 因此, 制度的效率正是通过作用于其内部要素而得以体现 。 在处于制度转轨时期的当代中国,      腐败现象与制度建设有着必然联系。 下 面我们就要制度的角度分析腐败的原因。. 3 . “ 济人”的行为假设 2 经在对制度的功能进行分析的时候 ,      我们认为有效的制度在于对个体行为模 式的把握和认识, 基于不同的行为模式的假定, 制度 的有效性是不同的。 以, 所 在制度分析之前, 我们首先要对个体的行为模式做一个假定。 经济人”的假设 “ 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 但是其假设的内容又不尽相同。亚当。 密( 9 在 国 》 人具有      1 ) 《 富论 提出 斯 9 6 利己的 。 后, 首次 本性 之 穆勒定义 “ 经济人”的概念。穆勒 ( 4 指出 “ 8) 14 经济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并能 最大 获得 利益的 。 在 人 。 新古典的 济学中, 经 经 “ 济人” 义为完 被定 全理性 并且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对 “ 经济人”的假设存在苛 刻的实现条件 , 在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时力不从心。所以对于这一假设的 批判从产生之后就没有停止过。 然而 , 经济人”假设不能反映人的全貌。它不能解释现实中人的利他动      “ 机和行为,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一员的精神、道德因素. 对完全理性的批判来 自 于赫伯特 ? 西蒙。西蒙认为高昂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使得现实中的人不可能 获得完全信息;现实人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约束了他对可选方案的经济后果的判 断。 西蒙 (99 “ 1 8 有限的理性, “ ) 比 完全理性 ” 更接近现实。 由此他提出了 “ 有 限理性”和 “ 寻找满意的人”的假说。人的有限理性使得人不可能获得当前和 将来所有的信息, 所以人在能利用有利的信息时会采取机会主义追求个人利益 。 虽然经济人假设存在缺陷,但是它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没有被摒弃,        而是被不断完善和发展。布坎南 (99 认为在正常的法律制度约束下,个人 18 ) 的逐利行动能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加里 ? 贝克尔 (93 从消费 19 ) 者偏好的角度解释经济人的逐利行为。他认为个人偏好的多样性并非偏好的改 变,而是时间的价值的改变。新产 品被消费者纳入消费结构不意味着消费者偏 好的变化而是满足这种偏好的方式被改变。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完善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经济人行为的三个假设:        第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人们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同时,又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在很多情况下,人 类行为远比仅仅追求财富最大化的假定更为复杂,非财富最大化也常常约束着 人们的行为;第二, 人是有限理性的。 这个假设继承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假设。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的智力是一种有限的稀缺性资源,正是制度设立 的 重要原因。第三,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所谓的机会主义倾向是指在非均衡市 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 的 行为,而制度能使得外 部性内部化 , 拟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新制度经济学对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设更符合现实中的人的行为,      应该说 “ 有限理性”和 “ 机会主义 ” 这两个概念把握了人类的本质特征。所以笔者对 腐败的制度分析是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对 “ 经济人”的假设。. 3 . 腐败问题分析 3. . 3 , 制度供给不足或存在缺陷 . 3 当行政制度供给不足或者行政制度供给存在缺陷时,        潜在腐败者便有机可 逞,这种利用法规制度漏洞的行为往往是走向腐败的第一步。我国目前处于转 型经济时期,必然存在很多法律制度的漏洞。现在实施 的 许多廉政法规制度规 定的内容比较笼统, 可操作性低, 比如很多法规 中都存在 “ 不准” “ 、 不许” “ 、严 格遵守”之类的原则性规定,没有详细的操作性的规定,还有一些领域的法规 制度还处于空白 状态。对于违反廉政法规 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具体的、明确 的、适当的规定。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讲,依据这种模糊的规定 , 一方面,监督 者也难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这种模糊的规定使得监管者拥有很大的自 裁 空间 在 种非 由 量⑥ 。 这 均衡的 环境中, 逐利的 性以 制度 人类 本 及机会 主义的倾向必然暴露。. .制度的 行 约束 32 1 执 缺乏有些行政制度本身使得官员拥有的权力具有很大的外部性,        从而成为滋生 腐败发生的土坡.权力具有双重性,它既可 以 按照预定的发生作用,又可以产 生越轨现象。在市场化的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权力下放,当然,改革 的方向是勿庸置疑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只是在这个漫长的渐进式改革中,产生了太多的滋生腐败的土壤。在一 个转轨的国家中,市场发育还不完全 ,政府官员拥有更多的市场决定权,比如 在签订重要合同、私有化、颁发许可证、分配进出口配额、对 自然垄断实施管 制、给予补贴或软贷款、税收减免、控制外汇、为某些企业提供垄断权、制定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并影响价格等方面, 有些官员拥有很大的权力,这正是产生寻租的现实基础。 因此,一个市场机制扭曲严重的国家,腐败的猖撅是不言而喻的,原因是这种 滋生腐败的土壤, 不仅范围广阔, 而且 “ 肥力 ” 很高。 分权化和改革的不断 “ 试 错” 带给政府官员过多的任意裁量权,甚至形成了改革中的利益集团。 中国的人民        是权力的主体, 但是只能给由 自 己选举产生的官员组成的权力 机关去行使权力, 如果约束机制缺失时, 公共权力很容易成为私人谋利的工具, 正如法 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鸿说: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 这是万古不 一条 易的 经验. ”目 我国 员还是 较大的 力自 裁量 这 。 前, 宫 具有 权 由 权, 使得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行为人有机会并且有动力滥用公权,置职权本来的功能于 不顾,从而走 向腐败。 另外,官员的腐败也有很大的外部原因。因为官员拥有的资源的使用权,        相当一部分具有较大的外部性,能给一些人带来不菲的收入,这也正是寻租者 有动力寻租的关键。寻租者为了得到租金,使出各种手段,强大的攻势和腐蚀 能力使得官员防不胜防的时候,尽管有些官员知道腐败的成本很高 昂,也会在 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托下水的。. . 3 3 监督机 够完 1 构不 善监督发现机制不够完善,      腐败行为不易暴露。 一般来说, 发现机制包括政 府设立的专 门的监督机构和公众媒体的监督。然而,这两方面都不能很好的发 挥自 身应有 的监督 作用。 从监督机构来说:        第一, 监督机构没有足够的激励去获取充分的信息。 其 原因可以从布坎南 ( B )的官僚主义理论中的到启示:腐败行为的监督者在 9 19 进行工作时并不承担全部的成本,也不享受全部的收益,同时,获取相关的腐 败信息需要付 出巨大的成本,而这种成本和收益不对等的机制并不能很好的激 励监督者努力工作;第二,监督者缺乏被监督。因为监督者也是追求效用最大 化 的理性经济人, 并不能排除监督者腐败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不可能再安排 另一个监督者监督原有的监督者 ,否则这样只会无限循环下去。所 以,我们要 从监督机构内部的制衡以及外部的牵制 出发, 约束监督者在行使权力时的行为 ; 第三,监督机构难以真正发挥监督职能。我国的监督机构包括党内的纪检委还 有 17 年恢复的党的各级纪委为党内监督机构. 98 从权属关系上看, 上级纪委对 下级纪委多属业务指导关系,而 同级党委却对同级纪委从人事、编制到经费实 施全面领导。因此,纪委只是同级党委的执行部门,缺乏独立性,难以发挥应 有的监督作用。其他法院、检察院等监督机构也是如此:第 四,监督的漏洞很。 孟钧斯鸿,《 论法的精神》 ,北京:商务印书馆,1 年,第 1 页. 蛤2 4 5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多。首先是监督的范围。腐败最初发生的地方往往是 出 现在生活圈中的,但是 我们监督的范围主要局 限于官员的工作圈。再次是监督的对象。我们监督的对 象一般是官员本身, 然而,却有很多官员腐败的最初是从自己的家人腐败开始的 一发不 拾。 对 “ 权力” 的 , 可收 所以 递延 ⑧ 监督也 是不可 忽视的 。 从公众      来看, 众在行 监督 公 使自 的 己 监督权 候存在 的时 搭便车 的问 。 题,个人提供信息的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另外 ,公众对官员的行为的监督很大程度 上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进行的。所 以新闻媒体的渠道是否畅通,是公众监督 是否有效的关键。 从反腐败的实际斗争来看,        发现机制是很薄弱的一个环节。因为, 很多腐 败案件都是在它非常严重, 涉案金额非常大的时候才被发现 的。这时候问题 己 经相当严重, 国家和人 民造成 的损失也不可估量。 对 . . 5 4 惩罚机制不够完善 . 5 惩罚机制的设计也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惩罚机制的设计存在下面三个问        题: 一是腐败因为没有得到应有 的惩罚,使腐败者心存侥幸;二是惩罚机制设 计比较粗糙, 腐败者不能确切预知将来会受到的惩罚; 三是惩罚机制缺乏弹性, 使得腐败者无法回头,只能变本加厉,加重腐败程度。 如果腐败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也就是腐败行为是否被惩罚变成了概率 性事件,那么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 , 腐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风险投资, “ 机会主义倾 向”使得潜在腐败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如果腐败的惩罚机制的设计不能使得潜在腐败者 比较准确的估计将来所        要承受的惩罚, 在这种信息不对称 的情况下, 有限理性 ” “ 行为人不能很好 的计 算事情发生的概率以及全部的成本和收益。另外,人都有看轻未来、注重眼前 的利益倾向,这样,将会有一批潜在腐败者经不住眼前的利益的诱惑.置将来 可能会受到的惩罚于不顾。 如果惩罚机制缺乏弹性,        要么不被惩罚, 要么被非常严厉的惩罚。 那么腐 败的成本的边际成本增加,在短期内,腐败者的最优反应是变本加厉的加剧腐 败,提高腐败的边际收益。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死刑,腐败者最可能的反应就 是孤注一掷。所以对腐败的惩罚不是越严厉就越好 的,而是要制定更为详细更 为精确的逐步加深的惩罚措施。 分析到这里,我想可 以回答一下这个 问题:为什么我国的腐败越来越严        峻?除了中国转型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 以 以上分析的四点原因之外,还有 及 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由于制度设计 的不完善,反腐败 的机构反而可能成为 腐败行为的另一个舞台。 腐败分子无孔不入 , 在出台一个新的制度政策的时候 ,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 果新的制度安排不够严谨, 那么它很可能提供给腐败分子又一个活动的舞台。 所以,要以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新的制度安排的出台,不能让它成为滋生腐败 的新的土壤 .与此同时,应设计一套相对应的措施 :如果官员违反了制度,应 该怎么办?第二, 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另外 , 如果腐败行为没有得到 及时的惩罚,则产生 广泛的示范效应,造成腐败行为扩大化。在面对不确定性 的时候, 有 限理性” “ 的行为人只能通过观察周围的情况获得信息的传递, 而信 息的传递会使得信息不断的被强化,从而形成一致的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形成 就很难被逆转,所以腐败负的外部性是相当大的,对社会 的影响也是呈几何数 字上涨。 腐败在现在的中国已        经成为全民关注的一件事情,腐败 问题越来越严峻, 对于反腐败的策略也有好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对于如何治理官员腐败 , 理论界也有很多很好的对策,但是从政府与监管者之间的关系的角度研究治理 腐败策略的文章还是不多。所以,在下面的章节里,笔者将在委托一代理的框 架下,论述政府如何激励和约束监管者以更好的治理腐败。同样采用从简单到 复杂的分析方法,先分析不存在监管者和腐败者合谋的情况 ,再分析存在监管 者和腐败者合谋的情况。第四章 没有合谋下的腐败的委托一代理分析经济学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 ,        特别是人与人行为的相互影响 与作用,人们之间利益 的冲突与一致、竞争与合作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对信 息的研究,特别是对信息不对称对个人行为选择 以 及制度安排的影响.现代经 济学的最新发展委托一代理理论就是这样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主 要是讨论有关非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 的理论。 在经济学中,        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 比委 相 托人,代理人拥有信息优势。公众与政府、政府与官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之间的行政关系都可以被看作是委托代理关系,正如郑利平 (以 所说公共 2 幻) 权力是多层次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本章的研究角度是从政府与监管机构的官员 之间的关系出发, 研究的问 题是政府如何激励和约束腐败的监管机构查处和治 理腐败。在本章中, 委托人是指代表公众权力的政府, 代理人指的是腐败的监 管机构的监管者。在本章的分析中,官员仅指非监管机构的官员。. . 4, 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关系分析在社会契约关系中, 政府和监管机构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 他们的利益关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为图 4 所示。 假设政府、 监管机构官员的利益关系为曲线呈凸抛物线型, P 0 8 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边界, L和 匕为监管机构 官员的一组无差异 曲 线,代理 人无差异曲线与利益边界的切点为委托一代理的均衡点。 委托 人 的 利 益 E F L I 助筑差 异 曲 ‘D 及、      、、代理人的利益图4 . 1委托人与代理人 的利益关系 如图所示,我们可 以      看出: 1 当监管机构的官员谋求 自身利益小于 P时,即在曲线 即 上,      , 政府利益 与监管机构官员的利益是一致的。 2      ,当监管机构官员谋求 自 身利益超过 p 时,即在曲线 PB D 上,政府利益 与监管机构官员利益相悖,这时政府的利益受损。腐败行为就发生在 P 这一 B D段上 。3      ,委托代理的均衡点在 0 处,此时,监管机构官员所得到的利益超 出应 得利益,造成政府的利益损失为 ( 一F。 E ).. 42 监管者可能发生的 代理问题的类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 匀 的,在 委 托代理关系 中,指 的是双方 拥 有的信 息不 对称 。不 对称信 息a. ( y ri i 附 to) S .tc n o f in 指的是 某些参与人拥有另一 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在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上是指:政府委托监管机构监管腐败,监管机构拥有 更多信息优势。信息的 对称      性可以 间 不 从时 上看: 发生 可能 在当 人签 事 约之前( at) x e e, n 也 发生在 之 e t) 分 可能 签约 后( 闪s , 别称为 x 事前非 对称和 事后非 对称, 信息不 对 称从内 看: 能 容上 可 是指某 参与 些 人的行 a os, 可能 某些 动( tn) 也 是指 参与 c i 人的 识( ol g , 概 信息经 对不对 知 k e e 表, 括了 n d) w 济学 称信息的 模 基本 不同 型的分类 。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隐藏 行动 事前隐藏信息          逆向      选择模型 信号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事后隐藏行 动 的道 德风 险模 型隐 藏信息 的 道德 风险 模型表41 信息 济学的                    . 经 基本分 。 类逆向      选择问题是指发生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签约之前的代理问题. 在我们这 里,也会存在这里类型的问题,比如在选拔官员的过程成中,不能甄别官员的 类型: 是否有腐败的倾 向?但是很多时候, 官员在入职之初并不存在任何问题 , 甚至官员本身也不觉得 自己会读职甚至腐败,只是随着他对约束 自己的制度 的 漏洞认识的越清楚,这种外部的诱惑拨动了他 “ 经济人”的本性,就像邓小平 所言:制度不好会使得好人无法做好事.比如,在腐败的官员 中不乏劳模等曾 对国家和人 民有过巨大贡献的官员。从这个角度来说,逆向选择问题不是监管 者主要存在的问 题。逆 向 选择、信息传递、信息甄别都是属于逆向选择问题的 范围,所以都不属于我们这里要研究的委托一代理问题。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模型是指代理人能根据现实状况决定 自己的行为选      择,委托人只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却观察不到现实状况。在我们这里,显 然不是这种类型,政府不可能完全观测到监管者的努力程度的,但是政府却能 观测到整个社会的腐败 的程度 以 及监管机构查处腐败的程度。政府的主要 目的 是要使得监管者努力工作,而不是要监管者真实的报告监管对象的 特征。 所 以,        监管者的代理问 题主要是指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 了, 监管机构 的官员选择努力工作或者不努力工作,监管机构的行动和其他很多因素一起决 定查处与惩罚腐败的程度;政府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监管机构 官员的努力程度。政府 的问题在于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使得监管机构的官员按照 最优查处程度查处腐败。. 4 . 腐败的委托 一代理理论分析 3如上 图所示,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会出现不一致, 委托一代理理论所要 分析的问题就是:委托人如何使得代理人按照自己的利益选择行动。前提是委 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 , 只是能观测到一些变量,而这些变量只是 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 ,因为这些变量是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一些因素共 同影响的。在这样一种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委托人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根据。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 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 3 页 卯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可 以 观测到的变量,安排契约以激励代理人采取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 按照上面的分析,      监管机构可能发生的代理问题的类型为: 隐藏行动的道 德风险问题。 布坎南 的官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 中国 目前的监管者缺乏足够 的激励努力        工作,因为腐败行为的监督者并不承担反腐败的成本,也没有完全享受反腐败 的收益。 首先 ,        我们假设政府是风险中性的, 也就是说政府有动力激励代理人付 出 高的努力,所 以问题在于:政府如何在一个合理的成本上设计一组契约,更好 的激励规制结构官员达到政府所希望的努力的程度 ,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政府与监管者是博弈的双方,他们之间的博弈可以表示为:        政 府                       高工资                            低工资监 管 者 高努力低努力((H一 L, H u )v ) c ) 口 ( e ((刃一( ) c ) u )vH, H 口 e((L一( ) c ) u ) v L, L 口 e ((L v H , L u ) ( ) c) 口 一e表 42 政府 和监 管 者 的博弈                        .城 是      工资 劝 指的 水平为。, 给监管 所带 者的正的 效用;v 是指 ) e ( 付出努力水平为e 的劳动所带给监管者的负的效用;C 是政府支付 的成本 。 这个博弈的结果只能是 (      低努力,低工资) ,我们要设计合约使得博弈的 结果转向 ( 高努力, 高工资) 。如何达到我们想要的博弈结果, 这对不 同 类型的 监管者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为了更细致的讨论道德风险问题,我们将分别讨 管者为 中 风险 论监 风险 性、 规避型 混合型 和 的情况 气 政 下 府所要 取的激 采励 策略 。.. 43 . 风 险中 1 性的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分析 信息不对称对最优的合约安排没有影响。如果政府需要的低努力水平 砂,      那么道德风险的问 题也不存在,只需支付给监管者一个定额保证代理人能够参 与约束就足够了。如果政府给定一个固定的支付,那么监管者必然采取最低的努力 水平砂, 政 所以 府的支 要能 管者的 达到 付只 让监 效用 代理人的 效 保留 用U 就可以 即: 佃) v 七 所谓保留 用是指监 可以 了, u 一( U。 ) e 效 管者 从事非 工作 监管可以获得的效用。 因此如果委托人只想要一个低的努力水平 ,其支付的最优固定工资为: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口 =一v vH . L u(+( ) , e但是对于政府来说,      治理腐败迫在眉睫, 政府必然会希望代理人采取高的 努力水平e H,所以 这个 时候,需要一个合约,以使得政府达到 自己的期望。 对风险中性者来说,      不需要支付风险滋金, 其效用函数的一阶偏导为常数,即: 佃 为 = 数。如图 示: 矿 () 常 所收益风险图4 . 2风险中性者的效用图 对于风险中性的监管者,      政府要使得他们有积极性去追求 ( 高努力 , 高工 资)的均衡 。这里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给予风险中性的监管者以剩余索取权,使 得他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监管者的努力程度不可观 测,但道德风险不会成为一个问题,最优努力仍然可以被实施。对道德风险的 最优解决是 “ 赋予风险中性的代理人以利润的剩余所取权 ”( 雅克 ? 让一 拉丰, 大卫 。 马赫蒂摩, 02 17 。 2 ,第 页) . . 4 2 风险规避型时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分析 . 3 如果监管者时风 险回避 型时,他们所承担的风 险需要一 定的风险滋金 ,     ’ ‘ u( , u x = 口 ) 即:口 ) 口凡卜所以 优合约中 佃《) ’ x (/ , x ( =( 最 监管者所 获得的 支付与最终的结果无关。收益气 u2Z风险图 4 风险回避者的效用图 . 3 对于风险回避的监管者来说, 固定的工资可以保证他的参与约束, 但不能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激励他供给任何努力,因为激励努力要求监管者承担一定的风险,为了接受这 一风险,监管者必须获得风险溢金,因此在监管者的激励与参与约束之间存在 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导致 了 险与效率的权衡。为 了 保 解决这个矛盾 ,政府必须 扭曲他 自 己和监管者之间的风险分担协议。所以,对于风险回避类型的监管者 的策略就是对于不努力的人以惩罚, 曲 的最低工资水平, 扭 他 使他不能采取 ( 低 努力,低工资)的均衡 。 . . 4 3 混合型监管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分析 . 3 风险中性和风险回避的假定只是为了分析问题的简化,      在现实中, 很难定 义某个人为风险中 性或者风险回避,他可能在某些时候是风险中性,某些时候 又是风险回避,或者他的风险偏好比较模糊。我们这里研究的是监管机构官员 作为代理人的情况,由于代理者是由很多人组成的一个团体,其中必然会存在 两种类型的代理人。这里 , 我们称为混合型的监管者。 针对现实状况,      政府又如何实施激励, 使得均衡走向 ( 高努力, 高工资) ? 笔者试 图综合使用这两种策略, 让代理人获得剩余索取权的同时,      即: 对 不努力的监管者实施惩罚,进行下端扭 曲。如果监管者选择努力,那么他付 出 多少,将会得到多少。如果监管者选择不努力,那么他付 出的将 比得到的将会 少很多. 到这里,      我们只是实施了一个下端扭曲策略, 为了进一步使得不努力的监 管者人感到 “ 得不偿失” 我们这里再实施一个上端扭 曲策略: , 将不努力的代理 人所遭受的惩罚部门转移支付给努力的代理人,也就是说 ,努力的代理人不仅 得到和 自己付出相当的工资, 还得到额外一部分奖金,而这种做法也符合委托 人最小成本的收益核算,因为这部分奖金的支出并非委托人的成本,而是由不 努力的代理人所承担的。 按照以上分析的思路,      政府与监管者之间的最优合约为: 第一, 将反腐败 所得的收益 已分成的形式在监管机构与政府之间按比例分配,使得监管者有激 励进行监管 。 第二,对不努力的监管者施加惩罚,并将这一部分惩罚以奖金 的 形式分配给努力的代理人 。 我们这里需要注意一个 问 对代理人 的惩罚是可信的威胁。        题: 政府并不希 望让惩罚变成现实,只是想让他称为一个可信的威胁存在。 对不努力的监管者的惩罚应该同时包括经济上的行政上的惩罚,      比如官职 的升降罢免等。然而,就我国 目 前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来看 ,行政上的惩罚并不 可信。因为我国政府机构中,事实上还存在着 “ 能进、能上 、能高”而 “ 出、 难 难下、难低 ”的干部用人制度,只上不下,只升不降。这种中官员选拔的制度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身缺乏动力和压力, 这种制度影响人的行为选择, 使得一些人感到胸怀坦荡、 克己 奉公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褒奖,而另外一些不努力的人也没有得到惩罚。当 然, 这种没有弹性的选拔制度也在改变,一些地方 己 经尝试通过独立的第三方 选拔中高层级地方官员,这种制度不仅能更为客观的选拔官员,还有助于形成 澄清对 “ 官位”的认识 。 从理论和逻辑上来看,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而且能解决 问 的 题 办法。 然 而,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有待商榷 。由于第三方也是理性经济人,监管者 也有可能腐败 , 我们再来看这一提法,也是第三方选拔,说到底,他存在的理 由和监管机构存在的理由是相通的, 运作方式也不差别太大,那么势必会 出现 同样的问题。我们这里提出这些忧虑,并非质疑这一方案的价值,而是想提醒 有关机构在设置以及使用这一新鲜事物 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到各种可能,以及 杜绝各种可能的腐败之后再实施, 以免为腐败者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笔者建议,是否可以设置 2 个或者 2 个以上这种类型的第三方,基于其所选拔 的公务员的表现程度给与这种机构 以 信用评级?竞争可能会使得第三方机构为 了自 身的信誉放弃眼前的诱惑。 如果这一机制能很好的实施的话,        将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笔者认为, 这里的第三方的功能不仅在于选拔公务员,而且还包括追踪监管,以及对公务 员的各个阶段的考核。笔者不仅支持这一创新之举,而且还建议将独立的第三 方这种机制贯彻始终, 一是因为信息 的不对称性, 很有可能在选拔中出现差错; 其二是人都是会变的,尤其是身处巨大诱惑之中的公务员。通过阶段性的考核 确实精选出 “ 诚实本分” 能力强”的公务员,具体办法包括通过考察过去 的 、“ 记录、考试和利用外部诚实保障机制等多种途径筛除不诚实者和发现可靠的代理 人。第五章 存在合谋下的博弈论模型分析上面一章,      我们假设监管者与腐败官员之间不存在合谋, 分析了 政府如何 激励监管者努力。 但是监管者也是追求效用最大化 的 “ 经济人” 在现实中, , 不 可避免的出现监管者包庇 、串通腐败官员的情况 .所以在本章节里 , 我们允许 存在监管者与官员合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问题转化为:政府如何在制度 上约束监管者不进行合谋 ?我们要从监管者与腐败官员之间的博弈入手分析。 在本章节的分析中,官员指非监管机构的官员。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 监管者与腐败官员的博弈模型 ,本章在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框架下,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 “      经济人”假设, 通过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来分析监管者与腐败官员之间的博弈行为。 博弈的要素:      博弈的参与者; 行动集, 规定每个参与者可以采取的行动的 集合:动态博弈的时 ,游戏规则 中规定的每个参与者决策的先后次序;策略 序( r 月i : 是局中 在一 t t s s a e 策略 ) 人 局博弈中 套完整 动计 收 局 的一 的行 划; 益,中 人在不同情况下所得到的效用;信息,局中人决策所依据的信息 . 信息分为 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在完全信息中,局中人在决策时知道在此之前的全部 信息,并且局中人 A 知道局中人 B知道全部信息,并且局中人 A知道局中人 B 知道局中人 A 知道全部信息,如此以至无穷。在不完全信息中,局 中人不知道 与博弈有关的全部信息 . 本章的博弈模型为完美信息博弈。 我们的博弈模型是参考了吴一平 (05 在 《        2 ) 经济转轨、 集体腐败与政治改革 文中 析的 》一 所分 模型而 来的。 讲述的 为了 更为清 我们 晰, 先分析 一下吴一平所建立的博弈模型: 由一个监督者和一个官员组成政府,        监督者是官员的上级. 官员是权力寻 租者。官员为逃避监督者 的惩罚而对监督者行贿 。在本模型中,博弈的参与者 是监督者和官员。官员的行为集为 ( 行贿,不行贿) 监管者的行为集为 ( 。 接收 行贿 ,不接收行贿) 。博弈的策略集是:( 行贿,接收) 行贿 ,不接收) 不 ,( ,( 行贿 , 接收 ) 不行贿 ,不接收) ,( .博弈的前提假设如下:1 假设      收 租金 . 官员 到的 为B 监督 官员的 为人。 监督 , 者对 惩罚 在 者偏好行贿 的条件下,若官员不 向监督者转移支付租金时,腐败官员收到的惩罚变为人。凡 》 A > 即 , B 官员的 远远 其因为寻 而得到的 益。 , 损失 大于 租 收2      .假设官员被检举的概率为a,则其未被检举的概率为1 a 一 。3 假设      者 . 监督 工资为叭, 官员的 为叭? 工资4 假设当 员向 者     官 监督 行贿时, 员支 租金占 租金的比 . 官 付的 所收 例为p , 则0< <1 P .5        .假设官员和监督者拥有完全信息.在上述假设约束下,官员与监管者的博弈模型如下:      监管者                     腐 败 官 员  于  行  谬       不 研 行贿 确接受贿赂                             拒绝贿赂0 P巾 + ,p B 叭 一 B叭 ) *+a (A) ( a. + ,鸣 *一 Z+1 ) B 叱 一一 A ,口 a. I .a (鸿) ( 。巾 叱 ,叭 * - + 1 )B+ 一表 51 监管者与腐败官员的博弈 .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该      一的 什均衡: 官 贿, 者接受 。 个结果 不是 模型有 唯 纳 ( 员行 监督 )这 显然政府想要的结果. 我们想要的最优均衡为 ( 不行贿,不接受) 或者次优均衡为 , ( 行贿,不接受) 我们要分析的是政府采取什么样 的策略影响监管者, 。 使得博 弈结果达到 ( 不行贿,不接受)? 为了更好的分析,我们需要对上述模型做一下改进。        对该模型的改 :      进 1 监管者与官员之间的博弈为静态博弈,          . 静态博弈是博弈双方在不知 情的情况下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    我们认为在现实中, 监管者 的行为选择是 在官员选择之后的,    也就是说官员首先选择行贿与不行贿, 监管者再决定 自 己      是否接受.所以,动态博弈模型更符合现实。 2 引入监管机构内部的制度约束系数n          . ,制度安排的越严密, 接受腐败的    越大 负担的 成本c 。 风险 , 风险 越高, 昭3引 监 者 腐 的 立 数 , 员 支 的 金 例p        者 独 系 爹 官 所 付 租 比 为歹 .入 管 与 败和n    的函数。 我们改进后的模型,称为模型 2        ,约束条件如下:1假设 受到的          为B, . 官员 租金 监督者 对官员的 罚为A, > > 。 惩 且A B 。2假设 被检        . 官员 举并惩 概率为 a [1, 罚的 a(。 ] 则其未 举并惩 , 0 ) 被检罚的概率为1 a    一。3假设 者工资        为叭, 的 . 监督 官员 工资为叱 . 4 当 员向 者行          . 官 监督 贿时, 支付的 官员 租金占 租金的比 所收 例为p(。 1      假设监 p () , , 0 ) 督者与 之间 立系数歹( 。 1,古 官员 的独 咨 [ ) 越小, , 0 ] 表示    监管者与 员 官 越独立.p 的 , 成负 关关系。 为古 函数 与歹 相5假 监 机 内 制 约 系 为 , [】 n 0 示 有        的 度 束 数 。(。 1, =表 没 设管构部 , 0)制度约束或者不存在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监管者具有完全的 自由裁量权;      ” 1      = 表示制度约束很严格, 权力制衡机制很完善 , 监管者没有任何 自由裁 量权。    监管者接受腐败之后, 就会承担一定的心理成本, 而这个心理成本 C 与制度的约束系数n      成正比。 6 假设监督者和官员拥有完全信息。          . 在博弈的第一个阶段 ,官员在收到租金后考虑是否向监督者支付保险金 :      在博弈的第二个阶段,监督者考虑是否接受官员的租金。博弈树如下: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结果2结果 3结果1 l 川* + ,p B 鸣一 :( 一 B叭 *十 c 结果2 a A :一 * ,叭结果 3 a A ( a B 山 ) :一 . + 一 X + 2 ,叭 l 图 51 监管者与腐败官员的动态博弈              . 从模型 2     的博弈结果来看, 我们很难像模型 1 那样一眼看出均衡的博弈结 果,所以,模 型2 的分析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1假设1 监管        全独立 . : 者完 于官员, = : 即咨 1 如果监 完全 管者 独立与官员, 官员 的难 大, 变大。 员    那么 行贿 度加 则p 官 贿赂的 性降 更为 积极 低。重要的是,    监管者能更好的行使 自 身的权力, 而不用顾忌其他行政方面的因 素,    也不会因为无法行使监督权而被迫包庇腐败分子。 所以, 博弈的结果更 加倾   向于结果 3 . 2 假设2          . :假设监管机构 内部的权力机制很完善,即” 很大:在官员 行贿   的情况下, 如果监管机构的权力制衡机制很完善的话, 监管者选择 “ 接 受”的可能性会降低。如果监管者选择 “    接受” ,那么他所要承担 的风险将会很    这 致高 心理成 高, 将导 的 本c 在其 . 他变量 变的 都不 情况下, 如果叭 p + 一 , 就 C pB 情 下 监 者 选 不 受”    B 码 C 也 是 > * 的 况 , 管 会 择“ 接 ? ,*因   ,博弈的结果为结果 2 此 或者结果 3 03假         量, . 设呜为 常数变 随着监 非 管者的 选择 化: 监管 行为 而变 当 者选 择“    不接受” 叭取值 时, 较高,当 者选 “ 监管 择 接受” 时,叭取值 较低。这种不    同的取值也会影响博弈结果。有关叭 的取值分析,参考第四章的委 托一代理分析。    4 对变量a          . 的解释:在博弈的过程中,为了简化模型,我们假设 a 表 示检举并被惩罚的概率,    然而, 在现实中, 检举并不一定代表会被惩罚, 所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检举和惩罚应该作为两个概率分析. 5 对于完美信息假设的解释:完美信息假设是为了简化模型的分析过      . 程, 正如我们前一章指出的那样, 现实中不存在完美信息, 为了信息的获得, 我们需要完善信息机制。比如,检举制度和舆论监督。. 5 . 实践应用 2.. 52 .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1 从 国内外的反腐败经验来看,反腐败必须有一个 自      成体系的、 独立 的、 具 有相应权威 的监督约束系统。在我 国,反腐败的职能主要 由三个机关履行:一 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查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违反 《 党章》和党 的纪律的行为:二是政府的行政监察机关 ,负责查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违反行 政纪律的行为; 三是人 民检察院, 负责查处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构成的犯罪案件 。 目        前我国的监督机构虽然实行双重领导制度, 但实际上是以同级党委、 政 府领导为主。在这种体制下,监督机构的人员、编制、 费开支 以及其成员的 经 产生、任命 、调配、生活福利待遇等都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的手 中。 从结构上来说,纪委或监察审计机关本来就是党委或政府的一个职能部        门, 被监管的官员要么是 自己的下级,要么是自己的上级。监督下级还可 以履 行,但上级就难以监督了. 从资源上来说,监管机构的人 、 物的调配都隶属于地方政府,因而监        才、 管寄过对于上级以及同级的有些部门的负责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实践表明,      只要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内, 监督就无法进 行。如果监督者受被监督者领导或者其他方面的制约,监督更无法 实施,读职 型腐败将会产生。所以,有效的监督,必须以监督主体的监督活动不受被监督 者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权,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和 权威性。为此 ,监督机构应实行垂直领导,上下 自成体系,人、财、物统 由上 级机关管理,并且只向上级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最强的应该是香港的廉政公署。        这里, 我们简单的总 结一下廉政公署的独立运作结构,作为参考:第一,独立的结构和指挥链 :廉 政公署独立与警署,直接对总督负责 ,并有权制定实际的反腐败政策,只要得 到总督的同意即可。第二,资源独立 。资源独立包括人事和财政独立。从人事 方面讲,廉政公署的工作人员独立于警署,并在公共服务的管辖范围之外 ,廉 政公署的官员不能转到政府的其他部 门,因此,他们无须担心被安排到曾经调 查过的高一级官员的手下。 廉政公署 的人员的工作条件可以由署长决定, 同时,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署长也有权力不加解释的中止合 同。从财政方面讲,公署的年度预算由立法委 员会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但是廉政公署仍然比其他的职能部门享有更大的财 政活动余地和更多的管理上的便利。 . . 5 2 监管机构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 . 2 在保证 了      监管机构独立运作, 也就是赋予监管机构以更大的权力, 与此同 时,也要设置更为严密 的约束机制,这一小节是阐述从监管机构内部的权力制 衡约束,接下来的一小节是从外部对监管机构的工作实施约束。 权力制衡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本恶论,      或者人性本来是善的, 在一定的环境 中,不能保证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欲望使得他走向腐败。权 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难以避免被滥用 。权力制衡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了 防止权力的滥用, 就必须 以 权力来束缚权力,以权力来制约权力,从而形成一 组相互配合而又相互牵制的权力组合。 近年来,      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 我国的 监管机构在权力制衡上也做了很 多努力, 但是在运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 问 , 题 下面是对权力制衡的一些补充: 第一,形成一种监管机构上下级之 间,同级之间的监督关系。 权力一 ”的 “ 权力 监督制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这在传统的三权分立的理论上是很容易分析的到 的。一个上级官员和上级机构,不仅仅对 自己要求谨行慎行,对其下属机构和 官员也会有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下属行为的不当也会直接影响到 自 身或整个机 构在民 中的印象, 自 众 使 己不得不对下属或下属机构实施监督。 第二, 任何监 管机构中的领导都赋予有 限的权力,领导层应该是一个分权 的集体 ,而非权力 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身上,个人不能超越 自己的职务的权力。任何监管机构在依 法监督其他部门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人大 以 及社会公众对监管机构的监督, 并对自己的选民、组织负责并报告工作。第三,实行监督者个人负责制。一方 面会使得监督人员积极努力工作,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监督工作的要求, 注重提高工作的质量和工作的效率。同时,主动避免外界的干扰,保证法律制 度公正的实施。 . . 5 3 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 2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具体的公民或组织表达一种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评      论性言论的活动. 公众应该享有评论政府机构以及官员的言论 自由,公众作为 政府权力的最终委托人,他们有权力和义务监督代理人的行为 , 作为代理人的 政府有责任维护公民对于公共决策的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权。健康的新闻舆论也 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体现,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健康 的新闻 复旦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舆论造就的就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社会,政府治理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可 以 通过新 闻舆论的开放得到体现。 前面在分析腐败发生的原因时,      我们谈到 “ 发现机制” 是治理腐败的薄弱 的环节 , 而检举制度和舆论监督的完善对监督机构来说会形成很好的外部监督, 更早的使得腐败得到暴露。 舆论监督的优势在于:      第一, 监督面最广 。 舆论监督不受地域 、 行业 、 领 域限制,对社会进行全方位扫描。第二,千预最为迅速。发达 的每 日 新闻事业 可以 在数小时到数日内产生监督效果.第三,舆论监督的威力最大。一旦公众 都行使 自己的监督权力,其威力将是不可估量的,舆论监督覆盖全国各地,有 着杀一傲百的典范作用。舆论监督提供 了一个外在的制约力量,除了制约官员 的行为外 , 还可以促进政府官员的 自 律意识。 政府显然己经认识到舆论监督对于治理腐败的重要作用,      所以在政府的支 持下,舆论监督已 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在监督,很 多 腐败案件都是在群众的 举报下暴露的。但是臾论监督的作用的完全体现,还需要一些努力:第一,舆 论监督还需典范化。典范化这一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 一方面,由于反腐败工 作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官员,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 舆论监督会流于形式, 不能深入监督,或者新闻记者常常遭遇刁难、压制,甚至人身攻击 ,极大的打 击了新闻媒体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热情。在这方面,美 国有一条保护新闻媒体的 法则: 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 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 也免受司法追究。赋予了新闻媒体工作者很高的权力。另一方面,臾论监督作 为一种独特的监督方式, 舆论监督的主体也是理性 “ 经济人” 具有机会主义倾 , 向,在揭露腐败行为、腐败现象的时候,在有些细节不能保证他能完全忠于现 实,反而会影响官员的正常工作。第二,公众的监督意识还须提高。 在前面分 析原因时,我们有提到公众监督存在打便车的现象,因为监督是要付出巨额成 本的,所 以人人都希望别人代替 自己行使监督权。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 收益 成本 四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