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分红达成率的分红数据真的有这么高吗

香港保险就真那么“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即使保监会作出了风险提示,银联关闭了在香港保险公司刷银联卡的通道,却依旧有人想要“翻山越岭”去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真的那么“香”吗?,
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保险业有效业务同比增长26.1%,新单业务同比增长41.3%。2016年内地人士到香港的新增投保保费金额比2015年翻了一番,超过了700亿港元,而这个数字在2014年才仅仅44亿港元。即使保监会作出了风险提示,银联关闭了在香港保险公司刷银联卡的通道,却依旧有人想要&翻山越岭&去香港买保险。香港保险真的那么&香&吗?保费低、保障多成卖点保费低、保障广是香港保险的优势,由此吸引了不少内地消费者赴港购买。在采访中,多位保险业人士均坦承了香港保险的这两大优势。&香港保险保障内容多,而差不多保障内容的保险产品,保费又往往比内地的要低30%,所以愿意买的人很多,即使是今年公司已经不再销售了,还有不少客户来询问,想要买香港保险。&曾经代销过香港保险的某第三方财富公司客户经理这样告诉记者。而较早购买了香港保险的陆小姐则更是对香港保险的这两点优势进行了肯定。&其实在买香港保险之前,我已经在内地买过一份保险了,所以我对买保险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陆小姐说,她购买的香港疾病险,也就是内地所说的重疾险,在差不多的保障范围内,同等保额的情况下,香港保险的保费要便宜不少。而且她逐条对比过香港某家保险机构与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保险的保障条款,她认为香港的条款更为详细。此外,与内地大多数重疾险在确诊患病后往往只能进行一到两次赔付不同,香港保险在保障期限内可以多次进行赔付,这点也很让人心动。&毕竟现在的重疾主要是癌症类,复发率不低,要是赔一两次就没了,后面复发就怕不够用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这种多次赔付的更让我安心。&新华人寿苏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季小良也告诉记者,多倍赔付、保障类型多、保费低的确是香港保险的优点,该公司新推出的&多倍保障重大疾病保险&也正是在学习了香港保险的这三个特点基础上结合内地特点而推出的。&去年在广东推出时,就受到了不少客户的欢迎,被认为是&抵御香港保险的利器&。&异地投保风险也不小如今,购买香港保险的人大多是亲自赴港购买的,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比起之前不少在内地悄悄签订保险合同(也就是俗称的&地下保单&)来,就要安全许多。保险专家却不是这么看。&尽管不是&地下保单&,但仍然有着很多其他风险。&保监会就曾在去年发出过&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明确指出了赴港购买保险的法律风险、汇率风险、外汇政策风险、收益风险、退保风险等等。首先,投保香港保险存在法律风险。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同时,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其次,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此后,2016年11月底,银联禁止在香港购买保险刷银联卡,今年年初的外汇新规更是禁止了购买外汇交纳投资型保险保费。保监会还提示,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分红保险的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虽然目前大多数香港分红保险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特别值得购买者注意的是,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保监会提醒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买不买还需&看人下菜&&其实,我也不认为所有人都能买或者说都需要香港保险。&陆小姐坦言,她如今即将拿到美国绿卡,而当时购买香港保险,就是考虑到了海外居住的需求,才选择了海外理赔相对更便利的香港保险产品。&这是我买香港保险的最主要出发点。如果我没有办理移民,那我还是愿意选择内地的产品,毕竟,在内地居住的话,还是找内地的保险公司理赔更便捷。所以有朋友来问我是不是买香港保险很便宜,我就告诉她,保险更重要的是看自己的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找保险产品,衡量保险公司的服务,而不只看那点保费。&因为购买香港保险较早,陆小姐时常会遇上来咨询意见的朋友,为此她笑称自己也是半个保险专家了。&保险还是要根据需求而定,先有了保险需求,再在多种保险产品间比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买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这才能让保险保障的功能发挥起来,&在某外资保险公司卖了快10年保险的业务员这样告诉记者,&本质上,我们更希望客户的保险能发挥应有的避险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被当作投资产品。&
[责任编辑:曹蔚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8562
播放数:684213
播放数:663268
播放数:675639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下次自动登录(公共场合慎用)
使用合作网站账号登录:
收藏成功!
您可在个人中心,查看
电&&&话:1898181****
查看完整号码
查看联系方式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联系我时说明在列表网看到,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哟!
温馨提示:
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香港热卖的保险产品都带有分红/红利,包括保障类的重疾险都具有投资成分而带有红利。这些分红包括两个部分,保证收益和非保证的预期收益,整体的收益回报高达每年5~9%,因此深受大陆人士的热捧。 许多投保人会问,“分红真的有这么高吗?能实现吗?”2015年,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监管条例“GN16”,要求香港所有保险公司必须公布其分红产品在过去5年内的“履行比率”(Fulfillment Ration)。众所周知,香港保险不分种类基本都有分红,分红比率包括保证利益部分和非保证利益部分。保证利益是指不论分红基金表现如何,保险公司都会支付的利益;非保证利益是指潜在的额外利益,回报取决于不同因素,包括分红基金的投资回报。香港保监处于日正式施行「指引十六」:《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GN16 – Guidance Note on Underwriting Long Term Insurance Busines)。GN16实施后,保险公司将被要求在自己的主页上公布分红保单的红利实现率及过往派息记录,同时需要说明分红的计算方法。这使得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客户们购买也会更加放心,再也不用听身边的保险代理们瞎说。同时也意在考察保险公司实现其预期分红的水平,可以给投资者更加直观有效的参考。 有关GN16发布机构: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时间:2015年正式实施时间:日核心内容:香港所有保险公司,每一年都必须公布其产品对过去5年生效的保单的分红“履行比率”目的:防止保险公司一味通过演示高收益来吸引客户,让数据透明化公开化,保护客户利益,防止保险公司恶性竞争。分红“履行比率”如何计算?履行比率=实际分红/演示分红。 比如一个客户2011年购买的保单,当时的计划书里写着第5年的非保证红利为100美金,而在2016年的分红报告上,实际派发的这部分红利为90美金,那么这个保单实现率=90/100,也就是90%。所以,实现率越高,说明保险公司当年履行情况越好。 香港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两类分红产品:现金分红产品以及复归红利产品。现金红利产品的非保证部分,主要是由周年红利与期满红利来实现的。而这两者均有独立的分红实现率。  在周年红利书里面就会有周年红利和利息这两年,两者相加的数字是客户可以随时提走的金额——跟活期储蓄一个道理。建议书中也会假设客户不做任何提取,然后与实际累计的进行比较。  另一个就是终期红利,在理赔、退保或者期满时才可以提取,这个数字也有一个单独的红利实现率。 复归红利的产品,比如友邦的充裕未来等,道理都是一样的。如下图,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咱们不是很专业的投保客户不用纠结原理,知道实现率就是“靠不靠谱”比率就行了。 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我们整理了香港目前各大保险公司官方公布的数据,希望能帮助读者朋友们获取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注:下文数据均来自于各大保险公司官网) 1、英国保诚(PRUDENTIAL) 下图展示了2016年度报告及前五年的新保单分红计划的履行比率,作为以往派发红利的概览。履行比率以实际红利的现金价值对比销售时的参考金额计算。 2016报告年度的部分产品总现金价值履行比率现金红利分红产品Tips保单生效年份指保单生效日期在该年4月至下一年3月;以上部分年份显示“不适用”的原因是产品已停售、产品尚未推出或于销售时的参考红利金额为0。 如何理解履行比率?  ① 履行比率是比较保单实际派发的红利现金价值及销售时说明摘要所提供作参考的红利现金价值。如履行比率为120%,表示实际的非保证归原红利现金价值较销售时说明摘要提供参考的红利现金价值金额高20%;  ② 必须注意履行比率只可反映制定过往时段内已经签发的保单实际派发的红利,不能代表余下保单年度未来的任何红利计划及策略。履行比率只供参考。 2、美国友邦(AIA)  以下列表显示了每个分红产品系列的实现率。此计算包括自2010年起发的新保单。2015申报年度的复归红利实现率  3、中国人寿海外(CHINA LIFE)  红利及派息理念:如果计划属于分红保险计划,从保单收取的保费将会按公司之投资策略投资在不同资产上。保单持有人将根据其保单利益条款内有关红利的条款通过宣布的红利分享本公司投资资产中的盈利。  投资理念、政策及策略:投资组合分散投资于不同地区及/或行业。投资策略可能根据市况及经济前景而改变。中国人寿海外会于年结通知书内就有关改变而造成的红利变更及对保单的影响通知保单持有人。  以下为日或之后签发的分红保险产品的履行比率。   4、国安盛AXA)  一、现正发售计划的履行比率:周年红利(终期红利不适用)人寿保障及储蓄——储蓄为主 人寿保障及储蓄——保障为主  二、已停止发售计划的履行比率:周年红利(终期红利不适用) 人寿保障及储蓄——储蓄为主  5、香港富卫(FWD)  以下为2015年以前5个年度有新保单签发的产品的非保证周年红利及特别红利的履行比率。履行比率均计算至本报告年度之相应保单周年日。注:具体产品种类的数据略有不同,详见公司资料。 6、美国大都会(METLIFE)履行比率是产品实际派发的非保证红利的金额占销售时建议书所示的红利金额的比率。以下显示的履行比率均计算截至日之相应保单周年日。MetLife大都会人寿保险对于以下产品实现的非保证红利派息跟销售时建议书所示一致,即履行比率为100%。 终身储蓄 终身危疾终身人寿保障 通过上述表格,不难看出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的分红整体履约水平乐观,除个别险种外,能基本达到演示利益,储蓄类保险的履约比率普遍集中在99%和100%,也有部分出现超过100%的情况。 过往的业绩水平虽然不能保证以后的收益率实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香港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保险公司的投资情况和经营情况每年都有变化,只看一年的分红率不足以说明一个公司或一个产品的好坏,客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持续观察一个保险公司。考虑到香港保险产品基本都有分红,且给出的收益率通常比内地保险高出几个百分点,分红实现率数据公开了,竞争透明化了,因此比较值得有投资投保需求的人士考虑。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列表网栏目上看到的,谢谢!
小贴士:香港保险优势-真实数据告诉你 香港保险的分红真的那么高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香港保险优势-真实数据告诉你 香港保险的分红真的那么高相关图片
香港保险优势-真实数据告诉你 香港保险的分红真的那么高 相关广告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还在纠结非保证?英国保诚20年分红数据告诉你不止靠谱而且很行!相信很多客户在购买香港保险前都是持怀疑的态度,为什么香港保险非保证成分那么高?靠谱吗?能不能达到计划书上演示的收益?真实历史分红数据告诉你,不止靠谱而且很行!这是一份1995年客户购买的保诚「更美好」保障计划,10年缴费,客户到2015年一共持有了20年。香港保诚公司依据1995年投保时的假设分红为依据, 在这20年的时间内,只有三次低于预期值。(PS:由于数据展示篇幅,部分数据未展示)其余的大部分年份保诚公司分红都高于预期值,且有些年份达到10%以上。在这20年间,我们一共经历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非典疫情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0年的欧洲债券危机,2015年全球金融经济动荡等等,其中只有2002年――2005年期间导致了分红下降,其他年份都没有再次造成保诚公司的分红减少。然而,等过了2005年之后,经济回复正轨,保诚公司的分红水平也开始一如既往的“高”。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在客户在2007年购买的保诚「更美好」计划,每年的分红水平比预期都高出了好十几个百分点。英国保诚是世界保险业界中业绩最稳健的公司之一。英国保诚分红一直远超客户预期,长期的优异表现,才赢得今天的普遍赞誉。那为什么英国保诚的分红那么高?1)遗留资产令保诚的投资更加灵活众所周知英国保诚成立于1848年,在这超过168年年间,保诚公司透过不同来源积累的一大笔丰厚的遗留资产。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遗留资产的“不同来源”到底是什么?遗留资产是在给付给客户应得的收益和赔偿后,仍然多出来的回报,多出来的回报第一是由于公司的投资收益超过预期,第二则是部分应给付的赔偿但未有合法受益人前来领取(比如英国保诚参与过泰坦尼克号、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赔付,但由于部分死伤者无法寻找到受益人,该类赔偿就作为遗留资产保存下来)。而遗留资产一直为公司现在的新业务提供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遗留资产的所有权属于保诚,公司可以自由地利用遗留资产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而保诚的新客户则可享有该部分投资的收益分红,但则不必承 担遗留资产投资失利的风险。第二,在经济环境非常不景气,公司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时候,保诚会动用遗留资产履行对保单持有人的责任。2)独有分红承诺英国保诚是唯一一家承诺将投资收益至少90%以上分配给分红计划保单持有人(即购买保险的人)的保险公司。我们都知道,保险公司将客户的保费收来之后,除了预留保险准备金、公司的开支之外,会将其余保费用于投资。而投资产生的利润,将会分配到部分购买分红类保险(大部分人寿储蓄保险都属此类)的客户,其余的收益就落入到各个股东们的口袋里了。但具体其中会分配到多少比例的收益给客户,大部分保险公司未有明确指出。可能经济景气的时候多分一部分给客户,经济不太行的时候就先保证到股东的利益也未可知。但唯有英国保诚,非常任性地在公司的法律制度上已经写明,所有购买分类计划的客户,可以至少得到90%的投资利润,股东们最多只可以分享到10%的投资利润。3)全港最佳的信用评级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给英国保诚的评级:国际标准机构对英国保诚的评级香港其他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不就不放上来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信用评级的标准有很多方面,包括一个公司过往的业绩表现,现有的发展模式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人才资金战略的储备等等。但我们只要想一点,如果一个保险公司承诺的预期回报总是不能够达到,能够被评为香港最佳信用评级吗?微信号:LX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香港保险热潮背后:分红高 不受内地法律保护_网易财经
香港保险热潮背后:分红高 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 香港保险热潮背后:价格低分红高
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网易财经10月31日讯 &近三年来,访客购买的热情持续升温。上周末,银联国际发布声明称,将规范境内银联卡在港刷卡缴纳保费的行为。业内人士表示,与内地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价格低廉、分红较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受内地,以及保单收益不确定等风险。多头监管齐动上周末,一则“银联将全面暂停以银联为支付渠道缴纳香港保险保费”的消息迅速在市场发酵。随后,银联国际两度发表声明回应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银联卡仅可用于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不能购买具有资本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某大型保险公司管理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热情的升温,一方面受到香港保险产品的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背景下兑换外币的需求影响。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政策已经多头出动加强监管。今年2月份,银联规定实施交易额度限制为每次最高5000美元。外管局方面称,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商务交往时,有购买小额保险的需求,为了落实银行卡项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汇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今年3月,央行发布跨境保险业务的新规定,银联卡单笔支付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3万元,而且只允许受理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交通运输险种,不包括人寿险、投资分红等险种。除此之外,保监会于今年5月发布《关于加强对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无论是境内咨询、理财、保险中介等机构还是个人,收受境外机构利益,在境内以产品说明会、理财高峰会、理财知识讲座等名义宣传、推介境外保险机构保险产品的行为,或者安排有意投保境外保险产品者赴境外投保的行为,构成促成交易而开展宣传、招徕的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各保监局应依法予以查实、取缔和处罚。一位保险业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摸底检查都是非常正常的例行工作。针对地下保单,监管层的态度一直都是局限于投资者交易和风险提示,但并没有直接的监管规定和要求。潜在风险: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收益不确定华泰证券保险行业分析师罗毅认为,与内地保险产品相比,香港保险以其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分红吸引着内地投保人。从产品价格上来看,目前内地人身险预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间,而香港人身险的预定利率普遍在4%-5%之间,略高于内地人身险0.5%-1%,投资型保险回报率在4%-8%。差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香港和内地保险定价的精算假设的不同。香港保险产品定价的精算假设是基于香港保险群体做出的,而香港人均寿命(85岁)要高于内地人均寿命(75)岁,死亡率较低,因而折算保费相应更低。单纯就重疾险而言,香港产品较内地产品便宜近30%。从投资回报上来看,由于监管环境和资本管制的差异,香港保险市场的配置更加灵活有效,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据了解,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以上的中产阶级,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年金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2010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收入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仅7.5%,而2015年该比重上升至24.2%,助推香港保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1313亿元,同比上升15.1%。
尽管香港保险具备价格上的优势,但罗毅认为,靓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根据保监会的提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在香港签约的保单适用香港地区法律,若发生纠纷按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香港保单以美元或港币购买、结算,内地投保人要承担相应汇率风险。同时目前寿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上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属于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项目,具备政策风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香港保险保单红利演示并没有受限,大多数采用6%以上的高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然而这并非保证收益,实际受益随市场环境波动。大多数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早期退保将遭受较大损失。 (胡雯 bjhuwen@)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红型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