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货币学派弗里德曼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11年12月总第497期第12期;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Dec.2011Nov.497No.12;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文/路继业;【摘;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经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至当今的;【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演变;进展;新凯恩斯主义经;【作者简介】路继业,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2011年12月总第497期第12期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Dec.2011Nov.497No.12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文/路继业【摘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经历了新古典综合、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发展至当今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本文对宏观经济学各学派的理论特点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介绍,认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动态模型,并且引入了垄断竞争、理性预期和价格粘性,这使得该理论可以明确地分析宏观经济从短期至长期的调整机制,更有利于对整个宏观经济调整过程的分析和理解。因此,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目前宏观经济学理论界主要的分析框架和工具。【关键词】宏观经济学;演变;进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者简介】路继业,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20世纪早期,有关经济波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定期出现的经济周期也给出了许多解释。该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学家对波动的根源以及如何应对波动都没有形成共识。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经济学家将注意力从经济周期的动态性转向政府如何才能避免严重的衰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对经济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宏观经济学。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经济从衰退中自动恢复,并认为通过扩大政府预算赤字,增大公共支出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可以使经济复苏。更为重要的是,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计算政府支出和税收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具体数量的方法,可以估计政府干预的力度。二、宏观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一)新古典综合学派(NeoclassicalSynthesis)由Hicks和Samuelson提出的新古典综合理论认为,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虽然都只部分地解释了现实,但都是正确的。在工资和价格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至市场出清的条件下,传统的竞争性一般均衡理论被认为是正确地解释了长期内价格和数量的决定机制,因此,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是有效的,但市场调整的速度过慢,政府政策的干预可以加速市场的调整。与此同时,凯恩斯理论解释了在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之前,经济冲击和政策干预的短期效果。然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理论上的困难最终被解决。它将凯恩斯分析的范围再次明确为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之前,这是对极端凯恩斯经济学家观点的重要修正。新古典综合学派使战后凯恩斯经济学家能够宣称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之间是相互兼容的。(二)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第一个对凯恩斯理论提出根本性批评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货币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是MiltonFriedman,KarlBrunner和AllanMeltzer。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理论最著名的批评就是其忽略了货币供给的变化也是经济中总支出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凯恩斯经济学则过于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否定还不是凯恩斯经济学最致命的缺陷,但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无助于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尤其是一些教条的凯恩斯主义学者试图一般化这一理论,实际上仅在经济衰退时这一理论才是正确的,因为政府债券的利息率在衰退时期已经很低,因此,银行不愿借出稀缺的银行储备。许多学者认为货币政策在理论上能影响总需求,但经济计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利率与总支出的关系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明显,因而也就不如财政政策那么重要。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中性这一古典假设仅在长期中有效,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最终会导致价格的同比例上升。但只有总支出的货币价值上升时,价格才能够上升,货币主义者也给出了统计上的证据证明货币供给的变化会改变支出水平,因此,货币也是重??215要的。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理论更为根本性的批评在于其仅考虑了政府政策的短期效果。货币主义者则强调了当工资和价格能够调整至均衡水平时,货币政策的最终影响是什么。货币主义者对长期影响的分析表明,不断刺激总需求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除了在短期内,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不能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这就导致了对“微调”(FineTuning)的需求管理政策的质疑,而强调了在长期内维持低通货膨胀的重要性。货币主义者对长期影响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一些重要的结构方程中预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凯恩斯《通论》的许多章节也承认预期的重要性,但由于其理论是分析短期内宏观经济的运行,因而他的模型中都假定在某一时刻上公众的预期是给定的。相反,货币主义者的分析考虑了预期随时间的变化,这使得经济能最终调整至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竞争性均衡的位置,因此,货币主义者是最早将预期如何对经验做出调整明确引入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货币主义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观点的批评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货币主义者的观点成为新的主流观点。货币政策所具有的重要性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倡导执行稳定化政策的人们也都将货币政策作为其政策工具。此外,货币主义者强调政策的长期效果也是对凯恩斯主义分析的重要补充。(三)理性预期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将“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理论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形成了第二次冲击,这一工作是由Lucas和Sargent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共同完成的。他们认为预期在宏观经济模型的许多重要结构方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出对预期的建模不应是历史经验的函数,社会公众的预期应与经济模型所蕴含未来经济运行一致。这种对预期的建模方法代表了均衡中各种计划的跨期协调,例如在均衡状态下,如果行为人对其他人的联合行动所决定的经济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则任何人都没有动力改变其行为,而这一思想是现代经济理论的核心。更一般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提出应为宏观经济模型中结构方程提供基于个人最优选择的微观基础。Lucas和Sargent提出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方程应得自于最优化行为,而这就自然需要利用动态优化的技术,也就使预期在模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216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实际上将现代跨期一般均衡理论引入宏观经济模型之中。一般均衡模型与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是完全竞争且立即出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认为,由货币不稳定对经济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工资和价格不能立即调整并使市场出清所带来的,而是生产者对经济总体状态的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在对凯恩斯理论提出批评的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对凯恩斯经济学用于政策评价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微观基础提出了质疑。Lucas(1976)认为这些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并没有识别出经济中真正的结构关系。由于公众的行为依赖于其对通货膨胀、收入、利率等变量未来变化的预期,因此,经济政策的执行方式发生变化时仍假定一些结构方程不变是不合理的。与货币主义学派一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认识到行为人的经济行为是前瞻性的,因此,在制定财政和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政策对预期的影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策制定者对就业和通货膨胀间的权衡关系的认识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公众认识到政策制定者会利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蕴含的就业与产出权衡关系制定并执行通胀性的政策,社会公众预期的变化会使政策制定者无法从其政策中获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进一步发现,即使央行对私人部门预期的决定因素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可信性的央行政策也只能获得次优的结果。私人部门与政府协调失败的理论分析对20世纪70年代政策制定者所面对的政策困境给予了解释。该模型指出,为避免这一政策困境,政策制定者应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在实践中,尽管通货膨胀和经济行为存在短期的权衡关系,但货币当局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其基本目标并建立反通胀的声誉是十分重要的。(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BusinessCycleTheory)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最近的批评。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存在并不是市场机制的失败,而是经济对外生生产率冲击的最优反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没有任何影响,因此,认为19世纪货币理论所提出的“古典二分法”即使在短期内也是成立的。RBC为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都提供了新的方法,该理论证明了经济周期模型完全可以建立在跨期一般均衡模型上。更为重要的是,该方法给出了如何使模型数量化的方法,并强调对模型中参数的赋值和对模型中方程数值解的计算,而此前的方法仅满足于从一般性的假设中得出定性的结论。RBC模型是一个定量模型,虽然它对经济中的许多细节予以抽象,但对经济的运行进行了认真的描述,模型中参数值是以真实经济相关部分为基础得出,模型能够对未来做出定量的预测。这一“校准”的方法利用了有关参数实际值的其他信息,而不只是关注于哪个参数值能对经济周期做出最好的预测。RBC理论对供给决策的建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供给决策是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议题。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凯恩斯模型都忽略了供给方面(供给对需求变化的反应是无弹性的),之后宏观经济学的重大进展都包括了对总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都对总供给的分析做出了贡献,但他们所关心的是价格变化(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在短期内如何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工资和价格具有灵活性,且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经济所能达到的产出)发生偏离。这些学派仍接受凯恩斯经济学对经济周期的定义,即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并假定经济的潜在产出是不变的。RBC理论则不同,它假定实际产出永远等于潜在产出,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潜在产出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建模。三、宏观经济学的最新进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Economics)快速发展的时期,该学派将RBC理论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模型相结合。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试图消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法上的不同,并在方法上采用RBC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假定市场是不完全竞争且工资和价格存在粘性,同时对最优工资和最优价格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建模。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不是将凯恩斯理论作为解释短期内经济运行而一般均衡理论解释长期内经济运行的理论。该理论用RBC解释潜在产出变化,而价格和工资的滞后调整导致了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暂时偏离。此外,工资和价格的调整过程也被明确地反映于模型中。在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真实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的根源,相反,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波动是由变化无常的货币政策引起的。最近的经济计量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行为波动性的影响很小,因此,正如RBC模型所证明的,经济波动是真实冲击引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是不相关的。由于工资和价格调整的滞后性,真实冲击通常使经济运行无效率,并且无效率的程度依赖于货币政策对真实冲击做何反应。因此,积极的货币政策能够减轻工资和价格无法对真实冲击及时做出调整所带来的扭曲。(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建模方法Obstfeld和Rogoff(1995)认为世界由连续且相互独立的生产者组成,用z缀[0,1]表示每个生产者生产一种有差异且易腐烂的商品。本国生产者[0,n]由构成,其余的[0,1]居住于国外。世界上每个行为人都有相似的偏好,即对消费指数、实际货币余额和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有相同的偏好结构。c(z)为个人对商品z的消费,效用函数中消费指数由下式给出,C=乙乙10c(z)θ-1θdz乙θθ-1θ>1(1)国家间的贸易没有障碍或成本,E为名义汇率,定义为外币的本币价格。P(z)商品z的本币价格,P*(z)为相同商品的外币价格。假定一价定律对所有商品都成立,即,P(z)=EP*(z)本国的价格指数①为P=(2)乙乙乙乙乙1n11-θp(z)dz1-θ=p(z)dz+EP*(z)dzn1-θ00乙11-θ乙11-θ(3)由于两国居民具有相似的偏好,方程(2)便蕴含着P=EP*(4)资本市场是完全一体化的,两国居民可在该市场进行借贷。惟一可交易的资产是以复合消费品(CompositeConsumptionGood)计价的实际债券。rt为债券在时期t与t+1间的实际利率,Ft和Mt为国内居民在t+1期开始时持有的债券和货币的数量。一国居民仅持有本币时获得效用,居民z的跨期预算约束为PtFt+Mt=Pt(1+rt-1)Ft-1+Mt-1+pt(z)yt(z)-PtCt-PtTt转移支付时,T为负)。居民的福利函数为Ut=∞s-t(5)yt(z)为居民z的产出,T为实际税收(存在货币Σβs=t乙δCδ-1δδ-1sMs+χ1-εPsκy(z)乙ΣΣ-μ1-εsμ(6)??217给定效用函数,国内居民在t时期对产品z的需求为P(z)ct(z)=tPtyt(z)(θ+1)/θ=????C-θt(7)θ-1-1ww1/θCt(Ct+Gt)(19)θκθ-1*-1ww1/θCt(Ct+Gt)(20)y*t(z)(θ+1)/θ=θκ方程(15)和(16)是标准的消费欧拉方程。乙乙乙乙因此,θ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假定两国政府购买消费品并不直接影响个人效用。本国政府的实际消费支出G是政府对每种产品消费g(z)的函数,即G=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17)和(18)表明,复合消费品与实际货币余额所提供服务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持有实际货币余额所带来的消费的机会成本,货币需求依赖于消费而非收入,这一差别在开放经济中更为重要。方程(19)、(20)表明,多生产一单??乙10*g(z)θ-1θdz??θθ-1(8)位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收入的边际效用与生产该产品所投入劳动的边际负效用相等。(二)模型的求解方法取得模型的解析解(Closed-FormSolution)常常可以指明模型结果是否对参数值敏感,它也可以直接凸显外生变量演化过程的变动如何引起内生变量变动以及模型中经济人改变其均衡决策规则的机制。但对于动态非线性系统,我们通常无法获得该系统的解析解,也无法对该系统的特征进行直接分析,因此,我们利用校准和对数线性化技术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型的运行特征进行分析。解决与分析上述非线性动态随机模型遵循以下一般程序。1.找出刻画均衡的必要的方程,如约束条件和一阶条件。2.选择参数并找出系统的稳态。在确定模型参数的合理取值时需使用校准(Calibration)的方法。校准技术是一种与传统的计量方法不同的技术,该技术强调将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进而依据差异对模型的结构和参数等进行调整,以完善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力。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不是要做出某种趋势预测(如计量经济学模型所做的那样),而是首先按照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构造出特殊的总量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用一个随机技术冲击序列对这个模型进行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经济的真实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再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校准方法的应用,促进了经济学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经济分析中更广泛的应用。3.将刻画系统均衡的方程对数线性化,使这些方程以偏离其稳态的对数偏离(log-deviations)的近似线性。4.使用待定系数法(undeterminedcoefficients)求解递归均衡中运动规则(lawofmotion)。5.通过脉冲响应和二阶矩属性来分析上面求出假定政府通过税收和铸币税为其支出融资,M-MGt=Tt+tt-1PtGt=Tt+*Mt-Mt-1Pt***(9)假定政府在做支出决策时将生产者的价格视为给定的,则产品z的生产者在时期t时所面临的私人部门和政府对其产品的需求为P(z)yt(z)=tPtdw????(C+G)-θwtwt(10)世界私人消费需求为Ct=nCt+(1-n)C*t政府消费需求为Gt=nGt+(1-n)G*tw(11)(12)每个生产者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力,因此,一国面对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由于两国消费相似的消费品篮子,因此,购买力平价也是成立的。将本币在时期t的名义利率定义为it,1+it=Pt+1(1+rt)Pt(13)由于PPP成立,实际利率相等蕴含着非套补利率平价的成立。1+it=Et+1(1+i*t)Et(14)个人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Ct+1=β(1+rt)CtC*t+1=β(1+rt)C*t+11+iMt=χCt(*t)itPt*t*t*t*t(15)(16)1/ε????1+iM)??χC(=??iP*t(17)(18)1/ε??218的解,对HP滤波进行解释,可以不通过数值模拟来实现这一工作。(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进展自Obstfeld和Rogoff(1995)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各样的补充和修正,使该模型的内容更为丰富且更加贴近经济现实,其主要扩展如下。1.偏好。(1)消费偏好。Svensson和Wijnbergen(1989)认为国内外产品间的替代性是有限的,Warnock(1998)在Obstfeld和Rogoff(1995)模型的基础上中引入了“家乡情结”(HomeBias),即假定国内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居民的消费指数中占有更大的权重。由于“家乡情结”的存在,国内货币冲击对国内居民影响更大,国内居民从国内产出扩张中获益也更多。同时,财富的跨国转移影响实际汇率且国内外实际利率存在差异,汇率会因永久性货币冲击而出现超调。(2)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在Obstfeld和Rogoff(1995)模型中,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不能影响汇率的波动性。在购买力平价成立的条件下,各国的实际利率相同且消费增长率也相同,这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冲击不会引起汇率超调,即名义汇率的波动性等于货币冲击的波动性。在生产者货币定价(ProducerCurrencyPricing)条件下,每个国家面对着相同的实际利率,消费增长率也一样,这时汇率不会发生超调。Obstfeld和Rogoff(1996)在引入非贸易品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就成为导致汇率超调现象的重要参数。非贸易品的存在减弱了汇率对两国相对价格的调整,当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1/ε)较小时,个人所持有的最优货币余额就会位于一个较低水平,从而使本国货币需求不足造成本币短期内过度贬值。在当地货币定价LCP(LocalCurrencyPricing)下,一价法则不再成立,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系数也就成为影响汇率波动的重要参数。Betts和Devereux(2000)假定两国借贷市场上名义利率相等,当发生冲击时,对一价法则的偏离使国际借贷市场出现套利。这样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就会影响利率波动的幅度,和Dornbusch(1976)超调模型类似,利率平价条件要求汇率和利率同时波动,这样汇率波动就和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呈负相关关系,当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小于1时,汇率超调;当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太大时,汇率调整不足。但如果国际借贷市场上实际利率相等,货币需求的消费弹性就不会影响汇率波动的幅度,此时汇率超调的程度只与实行LCP的厂商比例有关。2.市场分割与市场定价。由于国际贸易中总存在一些障碍和壁垒,所以出口商就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中实行价格歧视,这样把国际市场分割和市场定价引入标准模型也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探讨。Obstfeld和Rogoff(1995)假定一价定律对所有产品都成立,但大部分汇率都表现出对购买力平价长期且大幅度地偏离。虽然引入非贸易品允许模型中汇率对PPP的偏离,但贸易品对一价定律的偏离是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许多学者开始。Redux模研究不同的定价结构(PricingStructure)型假定企业均以卖方货币定价,即生产者货币定价。Betts和Devereux(2000)假定有一定比例的企(PCP)业以买方货币定价,或称为当地货币定价(LCP)。模型化LCP假定的方法如下:假定有比例为s的外国企业以当地货币定价,并用P表示价格是固定的,则价格指数为P=乙n0n+(1-n)s(z)1-θdz+Pn乙1*(z)1-θdz+Pn+(1-n)s乙*(z)1-θdzep11-θ(21)为便于理解两种定价方式的含义,我们可以对完全生产者货币定价(s=0)与完全当地货币定价(s=1)进行比较。在完全生产者货币定价条件下,汇率的变化对进口商品价格具有完全的“穿透效应”(Pass-ThroughEffect)。汇率的升值会使进口商品相对价格升高,并因此降低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对国内产品的需求。而在完全当地货币定价条件下,汇率变化对进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穿透效应”,在短期内,价格指数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化不会影响对进口商品的相对需求,当经济遭受冲击时,汇率变化也不能平衡需求。部分LCP会导致名义汇率波动浮动的增加,这是因为只有汇率的波动浮动增大才能影响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并因而平衡对进口商品的需求。3.资本。在Redux模型中,劳动是惟一的投入要素。由于短期内产出是由需求决定的,这一将供给面简化处理的模型会使问题变得更易处理。但Chari(1998)提出,在模型中加入资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货币冲击会降低短期利率,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这就意味着货币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赤字而非Redux模型所预测的盈余。值得一提的是,??219投资增加会提高当期的劳动供给,因此,货币冲击的持续性被减弱了。Betts和Devereux(1996,1999)论述了投资在货币冲击传播中的作用。4.粘性信息。Mankiw和Reis(2002)提出了“粘性信息模型”,该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环境的信息在人群中的扩散是缓慢的,并非所有人都是根据当前的真实信息形成预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价决策。企业的预期是建立在其现有信息集上,但其信息集的更新并不是连续的,那么企业将基于原来的信息集形成宏观经济预期,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最优定价。粘性信息假设导致通货膨胀所依赖的预期不仅是对未来的理性预期,还包括滞后的信息集所引起的滞后预期,粘性信息理论认为这是导致通货膨胀惯性的原因所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分析国际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该方法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相比,具有两大优势。第一,该方法不仅囊括了传统Mundell-Fleming模型和Dornbusch汇率超调理论的基本观点,还将静态分析动态化。同时,垄断竞争和价格粘性也被引入这一新的框架,使得该模型更加接近现实经济的运行情况,因此,基于该框架的分析更具解释力。第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具有微观基础,该方法对行为人和厂商的分析都是基于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得出的,其分析方法与微观经济学是一致的,因此,该方法填平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沟壑,同时,具有微观基础的理论框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福利评价提供了可能。第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校准及数值模拟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由于校准和数值模拟是完全不同于经济计量学的经验研究(EmpiricalResearch)方法,该方法的广泛运用有可能成为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之一。四、结语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新古典经济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并最终导致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产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新古典综合学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给经济带来的“滞胀”,凯恩斯经济学无法在其框架中给予明确的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便促使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由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将理性预期引入了分析,同时考虑经济的供给面,因此,该理论能够对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220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努力促使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真实经济周期所发展出的方法)并同时考虑垄断竞争和价格粘性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获得了迅速发展,并使之成为宏观经济分析中重要的理论基准。由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更接近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且具有微观基础,该理论框架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具针对性和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在最近10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经济问题一定会出现,这就为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注释①价格指数被定义为购买1单位的消费指数C所需的以本币计算的最小支出额。参考文献[1]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J.M.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大卫?格林纳韦.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J].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4]RobertLucas.EconometricPolicyEvaluation:ACritique[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76(Suppl),19-46.[5]MichaelWoodford.RevolutionandEvolutioninTwentieth-CenturyMacroeconomics[J].1999,Mimeo.[6]MauriceObstfeld,,KennethRogoff.624-660.[7]SvenssonL.E.O.,S.vanWijnbergen.ExcessCapacity,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nsmissionofMonetaryDisturbances[J].EconomicJournal-805.[8]MauriceObstfeld,KennethRogoff.Foundationsof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M].MITPress,,1996.[9]BettsC.,M.B.Devereux.TheExchangeRateinaModelofPricingtoMarket[J].EuropeanEconomicReview,7-1027.[10]RudigerDornbusch.ExpectationsandExchangeRateDynamic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61-1176.[11]BettsC.,M.B.Devereux.ExchangeRateDynamicsinaModelofPricing-to-Market[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44.[12]Chari,V.V.,P.J.Kehoe,E.R.McGrattan.CanStickyPriceModelsGenerateVolatileandPersistentRealExchangeRates[J].MinneapolisFederalReserveBank,StaffReport,1998,No.223.[13]N.GregoryMankiw,RicardoReis.StickyInformationversusStickyPrices:AProposaltoReplacetheNewKeynesianPhillipsCurve[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5-1328.ExchangeRateDynamicsRedux[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责任编辑:路辉)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及观点综述_路继业75等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主义学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