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战略地位淮海经济区升级为国家战略获批了吗

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举行第一场集中采访活动,就《关于将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议案》和《关于将淮海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规划的议案》这两份重点议案接受记者采访。江淮生态大走廊位于南水北调东线长江与淮河流域之间,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的地级市为主要范围,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徐州等5市,串联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长江、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带。2016年初,扬州市创造性提出“江淮生态大走廊”构想,并组织编制了《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规划》。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全省合力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局面已然拉开。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主席朱民阳介绍,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贯彻国家南水北调战略、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稳定达标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全面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朱民阳以“四个二”生动概括这道东部“绿色屏障”的重要性:一是廊道建设中有两个通道,长江水往北送,是“一河清水向北流”,淮河水入长江,是“一壶清水南入江”;二是“肩挑”两个战略,它南接长江经济带,北通京津冀,是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同时,扬州已规划2000平方公里参与生态廊道建设,占全市面积三分之一,以此探索两个生态和GDP两个财富的同步累积。全国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认为,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沿线地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倒逼沿线地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绿色化发展,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径。“现实中,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江淮一带的环境保护受到一定影响,像上游排放不控制,影响下游,还有洪泽湖的采砂问题,过去缺少行政联动和规划推动,兄弟市严打采砂,结果就跑到洪泽湖来。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有利于生态环境联动联保。”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坦言。“长江大保护,淮河经济带已明确冠以‘生态经济带’,这意味着发展路径和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前一味扩大投资,占用资源多,‘大个子’却成了‘虚胖子’。”姚晓东说,生态廊道的建设还有利于区域发展一体推进,有利于产业转型和特色错位打造,有利于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有利于城镇体系融合互动。比如从产业上来看,江淮各市资源禀赋不同,如果在同一个大规划内总体设计,可以避免各城市间低水平重复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再比如,区域内各城市都有机场,好的航线大家都想开,但都开了客源又不足,如果整个区域内基础设施更好地共享,将大大降低社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消耗,有利于更好集聚资源要素和资本要素。淮海经济区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结合部,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20个地级市,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人,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是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它南接长三角经济区,北临环渤海经济圈,东连沿海经济带,西襟中原经济区,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是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介绍说,2002年,江苏省把徐州都市圈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制定出台《徐州都市圈规划纲要》。2010年徐州市牵头推进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确定徐州、连云港、宿迁、枣庄、济宁、商丘、淮北、宿州8个市为核心区域市,每年在轮值城市召开市长会议,会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计,区域合作进程不断加快,区域认同感持续增强。“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发展,实施好相关规划,研究制定新举措,支持资源枯竭、生态严重退化等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我们感到,在国家层面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对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促进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有助于舞起‘一带一路’东端龙头,又有助于贯通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同时还有助于推动东部欠发达地区振兴崛起。”也因此,代表们建议在国家层面尽快启动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着眼重大的生产力布局规划、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规划、脱贫致富重大基础政策的推进等,探索建立跨省际区域合作机制,使该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交汇点记者 任松筠 汪晓霞
编辑 刘艳元
等人定制了这篇文章
交汇点新闻
你我在这里交汇发现徐州:地级市扛起中心城市大旗 淮海急需领头羊|高铁|徐州|淮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发现徐州: 地级市扛起“中心城市”大旗
  记者 任小璋
  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提出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徐州又一次站在了引领区域发展的舞台中心
  徐州,是一座你来了就会发现很多惊喜的城市。
  这座在地理意义上处于北方的城市,不仅有遍布全城的大大小小十几个湖泊,还以地级城市的容量,拥有排名全国第四位的高铁线路,有超过10所高校、20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规模,有位居江苏省前列的医疗资源……
  更重要的是,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修订)》,国家层面上首次对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予以明确认可。
  这是徐州在新起点上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也是徐州过去多年努力和沉淀的结果。在事实上,徐州以其巨大的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等优势,早已是淮海经济区十几个地级市居民心中的中心城市。周边县市的人来徐州看病就医、上学、做生意、定居,成为一种自然选择。
  “徐州地缘特殊、地位重要、使命重大。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徐州要成为苏北振兴的强引擎、全面小康的领头羊;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徐州要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这是江苏省委常委会对徐州的战略定位。
  江苏省委常委会7月3日召开的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省委常委会对省会南京以外的设区市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多年来徐州在江苏省是第一个。
  “我们将抓机遇谋跨越,干在先走在前,以更新的理念、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坚定不移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说。
  购物就医首选之地
  “据我们统计,金鹰国际VIP客户30%以上都是外地客户,节假日的时候,这里的地下停车场50%以上都是外地车牌。”徐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新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徐州中心商圈基本都是这个情况,这些外地消费者大部分来自山东枣庄、安徽宿州、河南商丘等周边县市。“金鹰国际去年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面积为7万平方米,这一平效在全国也能排上位。”
  近日,由三胞集团斥资30亿元打造的徐州三胞国际广场开业,当天迎来30万人次的客流量。这是继淮海环球港奥特莱斯、苏宁商务广场、云龙万达和铜山万达之后,徐州的第五个大型商业综合体。
  “不管是徐州本地人还是周边县市的人对国外中高端产品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而徐州周边城市几乎没有我们这种大型的商业综合体,所以他们都喜欢到徐州购物。”徐州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处处长张同华告诉记者。
  2016年,以徐州彭城广场为核心的中心商圈销售额达130亿元,30%以上消费来自于周边县市,核心辐射半径达到100公里。
  徐州的医疗资源对周边居民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全市三级医院住院病人中外地病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徐州现有4875家医疗机构惠及徐州周边4000万人。
  “目前,我们医院每天将近70台手术,每年有2万台手术。其中,内科病人有35%是外省的,外科病人有50%是外省的。”徐州市儿童医院院长曹军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为什么选择徐州经商置业
  十几年前,陈阁从安徽萧县来到徐州发展。如今陈阁不仅是一家防水材料公司的徐州地区总代理,自己还开了一家做建设工程的公司。同时,他除了在东营市场有个门店外,后来借助徐州市老物资市场搬迁的契机,又在新物资市场做了个门店。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很看好徐州的发展前景。“就拿我做的建材这个行业来讲,首先地铁的开建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明确会推动徐州城市的开发建设,这将大大地带动我们建材行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商机。目前,我们的客户除了徐州本市和下面的六个县,还有来自山东枣庄、济宁,安徽蚌山、萧县、宿州、淮北等地,有时候业务范围还会伸展到河南商丘地区。”
  目前,陈先生的老婆、孩子都在徐州,他还把他岳父一家人、他妻子的姐妹家人、他自己姐妹的家人都带到这边来安家置业了。
  同样来自安徽的朱丽娜来徐州经商已将近10年,朱女士在这边做餐饮也做有色金属的材料加工与贸易,盈利一直不错。她也早早把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带来这边安家置业了。
  据统计,目前徐州市区购房者中,外省市户籍占比达32%。
  朱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她和丈夫来徐州发展也是综合考虑过的。“一是徐州交通发达,不管是去南方还是去北方,发货都比较方便;二是这边人工成本比较低,这样我们做的利润就会比较大一点;三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饱和与接近饱和,徐州还是三线城市,发展机会更多一点。”
  同时,徐州良好的经商环境也是吸引朱女士来徐州的很大一个原因。
  淮海经济区急需强大的领头羊
  淮海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承南启北,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承接着中国经济东靠西移接力站的重任。这里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一带一路”的交会点。
  1986年,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提议下,淮海经济区以徐州为区位中心,融合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20个城市,成为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过去十多年徐州艰难而持续的经济转型,为跻身“中心城市”打下扎实产业基础。在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区八市中,徐州的经济总量最大,主城区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大幅领先区域内其他城市。2016年,徐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808亿元,同比增长8.2%。目前,徐州拥有国内43家银行金融机构,入驻物流企业1100多家,14所高校的20万大学生构筑起人才高地。
  然而,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高原”中间,淮海地区恰处于“断裂带”。目前,从苏北到鲁南,从皖北到豫东,各市都远离省会,资源普遍枯竭,经济发展普遍不充分,是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的短板地带。从现实看,行政区划藩篱牢不可破,诸多发展要素从省级层面都很难协调配置,亟须在国家战略层面谋篇布局,推动统筹发展。
  升级淮海经济区将有助于舞起“一带一路”东端龙头,有助于贯通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有助于推动东部欠发达地区整体振兴崛起。同时,淮海经济区的抱团发展,还需一位“带头大哥”,一如上海之于长三角。
  此次,国务院批复文件明确提出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并首次在国务院文件层面明确淮海经济区这一概念,徐州又一次站在了引领区域发展的舞台中心。
  其实,徐州的一些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做准备。
  现在,徐州高铁东站东侧站房及东广场正在扩建,建成之后徐州高铁东站站房的面积将达到4.6万平方米。目前,按照国家标准,县城的高铁站站房面积是平方米,地级市最高是8000平方米。
  “到2019年,我们高铁站下面的地铁换乘和两者中间的公交换乘、出租换乘、长途换乘将建成开通,这三层加上站房总面积将达到十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南京高铁站的总面积为十几万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的高铁站全面建成之后,将和南京、合肥、郑州的高铁站基本上一样大,我们将承担跟省城一样的枢纽客运。”徐州市铁路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徐州高铁东站高峰期日发送量达到5万人次。随着“米”字形枢纽的形成,徐州将形成与相邻省会城市1小时交通圈,覆盖人口1.2亿人;与北京、上海、西安等国内中心城市3小时交通圈,覆盖人口4亿人。
  徐州,这座百年煤城,正承载江苏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出发点上。
责任编辑:韩佳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优势在哪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徐州要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更好地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年)》的批复。此总体规划提出,济宁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生态旅游城市。于是,&淮海经济区&这个区域概念再度成为热词。专家指出,济宁提出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说明他们有向中心城市发展的理念,这是个目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靠产业项目、经济总量、区位优势、城市规模等综合要素奠定。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参加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徐州要在苏北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发挥领军作用,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更好地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发挥先行作用。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在市党代会上提出,实现五年奋斗目标,必须聚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示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宜业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五个城市&。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徐州给予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即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不仅确立了徐州的中心城市定位,也大大提升了徐州集聚创新要素、创新人才的明显吸引力和较强竞争力。淮海经济区建设,经历了哪些阶段?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优势地位在哪里?今日,本报重点解读。A淮海经济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淮海经济区处于我国东中部重要区域,涵盖苏鲁豫皖四省多个城市,历经多年发展和实践探索,区域认同不断增强,城市互通互联、互动互惠发展态势逐步形成。目前,该区域成为全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板块、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淮海经济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联合发展阶段(2002年以前):1986年初,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倡导提出淮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划定了基本范围,包括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17.8万平方公里面积、1.23亿人口的区域,成为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在这一时期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政府推动为主导,跨区域合作联合逐步增强,合作领域逐步拓宽的特点。规划引领阶段(2002年-2009年):2000年,江苏省确立&三圈五轴&城市化空间战略布局,明确徐州是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之一,2002年出台了以徐州为核心、涉及四省6个地级市、2个县(市)的《徐州都市圈规划纲要》,旨在通过培育徐州都市圈,实现区域共同发展。这一时期淮海经济区的发展突破了较多束缚,注入了活力动力,呈现多极化、多圈层、多要素的一体化合作发展态势。一体化建设阶段(2010年至今):为改变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的状况,徐州市于2010年提出并倡导实施了加快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战略设想,确定了徐州、连云港、宿迁、枣庄、济宁、商丘、淮北、宿州8个市为核心区城市,力求通过核心区一体化建设的先期快速推动,进而带动淮海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每年在轮值城市召开市长会议,会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计,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区域合作更加注重提质增效、联动共赢。推动形成了政府搭台开路,部门协调服务,行业对口合作,企业自主联合的广领域、全方位、开放型合作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态势。截至2015年,核心区八市总面积约为6.8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0.7%;人口为5100万人,占全国的3.6%;地区生产总值为1.95万亿元,占全国的2.9%。&B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优势在哪?●国际机场新年第一天,徐州市观音机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发送旅客149万人次、1.6万个航班。更让张卫东自豪的是,经国家民航局批复,机场也正式更名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国际机场功能进一步完善。而到2020年,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将开辟航线50条以上,其中客运航线40条,货运航线10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10万吨,成为淮海经济区航空客货枢纽中心。●高铁网络鞠远江,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每次外出交流,他都会这样介绍徐州,&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高铁、高速公路、国际机场、京杭大运河和输油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东西资源传输、南北发展要素都汇聚于徐州。&早在2011年,鞠远江作为&科技智囊团&挂职沛县发改委副主任,就深切感受到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的影响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很明显,也是很多外商最看中的。&优势还将继续扩大。到2020年,徐州中心城市的功能要素更加丰富,聚合力、辐射力全面升级:郑徐高铁,东接连云港将直抵出海口;同时,向西南到阜阳,东南到南通的高铁通车,将形成以徐州为中心的&木&字形高铁网络。届时,3条城市地铁将先后运营,总长上百公里,沿途规划的商业综合设施,将再次刷新徐州城市面貌。●&四个中心&徐庆文,退休老教师,对时政新闻很关注。徐先生说,全力打造区域性的经济、商贸流通、金融和科教&四个中心&,增强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徐州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我们不仅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而且已经有了辐射带动的能力。&徐先生还建议说,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目前仅有地域优势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城市的功能要素,这样才能更大范围产生聚合力和辐射力。说到徐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集聚效应,此前,徐州市金融办副主任徐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国内42家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徐州,金融机构和贷款数额远超周边城市,外资银行汇丰、东亚等也有意向合作。数据最有说服力。目前,徐州物流企业1100多家,完成总价值超过500亿吨公里,居淮海经济区第一;徐州&中心商圈&辐射影响淮海经济区10多个城市,吸纳跨省消费量占中心商圈总量的三成;以徐医附院、中心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卫生资源惠及周边新农合农民4000万人。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离不开人才,徐州13所高校,31家独立科研院所,20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显现出厚重的人才优势,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科学院院士、5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批最强大脑构成徐州发展的智慧名片和人才高地。徐州的发展远不止这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徐州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并于去年制定《徐州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年)》。一组数字显示:去年以来,连续举办英德、日韩、北京中关村等重点招商活动,多个重大产业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顺利签约。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进出口额达10余亿美元。就在不久前,&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徐州新定位、新发展&主题论坛在徐州市召开,会上讨论说,徐州,几乎等距离北望&京津冀&,南接&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居三大国家级区域经济板块的地理中心,又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第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也将发挥&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辐射引领作用。与会嘉宾认为,在经济地理国家战略宏观背景下,作为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以及现代物流的必经之地,徐州特殊的城市地位将日益凸显,徐州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c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已经形成共识对于山东省政府原则同意《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济宁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滨水生态旅游城市。市社科联主席刘宗尧说,现在很多城市,都向区域性中心的目标发展,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理念问题,是一座城市向上的姿态,济宁有这样的目标是件好事,从某种程度上,也能促使区域活起来。谈到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刘宗尧说,徐州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同时既是淮海经济区的地理中心、经济中心,也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个兼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的城市。&我们的区位优势、城市规模、经济总量,都处于龙头地位。&论一座城市在一个区域处于中心地位,产业支撑是关键。刘宗尧说,徐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大产业、发展大项目,强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产业高增长、新兴产业上规模、优势产业增效益的发展新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干群基础牢固,各地形成了统一的共识。& 刘宗尧说,徐州是最早提出淮海经济区概念的,从城市规划布置、到产业发展,哪怕是百姓日常的生活,都有&中心&这个概念,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对徐州给予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即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不仅确立了徐州的中心城市定位,也大大提升了徐州集聚创新要素、创新人才的明显吸引力和较强竞争力。提到共识,刘宗尧说,目前正在进行的&三个作用&大讨论,尤其是在&推动淮海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深化认识,这种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淮海经济区内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采访中,淮海发展研究院相关专家同时指出,一个大的经济区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中心城市和出海口,而淮海经济区恰好有区域中心城市徐州。近期徐州的&淮海经济区动作&淮海大数据产业园在徐开建上月20日,淮海大数据产业园在徐州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总占地面积600亩,可容纳两万余台机柜,主要面向徐州及淮海经济区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信息化服务。园区通过直供电形式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还可以提高热电厂机组的运行效率,解决电、热过剩问题。目前,华为、移动、电信等6家企业已与该园区签订合作协议。首个&物流航母&投入运营去年11月16日,淮海经济区首个以&互联网+物流&为平台的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在江苏徐州泉山经济开发区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营。该综合物流园是徐州市&三重一大&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占地967亩。园区在整个淮海经济区首次运用了公路港物流模式,形成了以公路港为核心的&一港三区&布局,包括五洲公路港、高端仓储区、物流装备博览区以及物流生活广场等,并与徐州铁路物流园等共同组成了徐州西部物流产业带。
[责任编辑:曹蔚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92365
播放数:689659
播放数:665692
播放数:6752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徐州的战略地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