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降薪去创业公司开个两三个人的小公司创业,不知道什么行业好?

案例:4人招聘团队,1个月,0入职

趋势:资本寒冬带来的市场异动

现状:创业公司的招聘窘境

干货:初创企业找人的正确姿势


案例:4人招聘团队,1个月,0入职

先说一个小道消息吧,现在互联网人才市场上最紧俏的两个岗位,一个是程序员,一个新媒体。新媒体难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但招一个好的程序员多难,我是有概念的。

前段时间调研了一家创业公司,他们要招3名后端开发的程序员。这家公司已经Pre-A轮了,暂时不差钱那种,需要扩充研发团队,他们当时投入了4个行政实习生,花了一个月,从各个渠道(包括猎头)找到了500份简历,筛出了大概100份符合要求的,但最后成功约面只有30人左右,发出了1个offer,但这个唯一的offer被求职者拒绝了。

所以整个过程总结起来就是:他们投入了4个人力,花了1个月时间,实际产出了0个入职。

当然,很多人觉得这家公司傲娇,500份简历筛出一个人来,要求这么高,活该招不到人,但实际上做过招聘的人都知道,500份看起来还行的简历,仔细一筛,真剩不下几份合适能用的,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再给个简单的数据,我们是做高端程序员职位推荐的,所有求职者注册的时候都需要选择期望公司的轮次,下面的数据是北京地区被推荐过的程序员对公司轮次的选择:


这其中明确表示能接受天使轮和A轮的程序员分别只占5.3%,8.8%,而明确要求D轮以上和上市公司的候选人,则达到了19.7%和19.2%。

这里的样本是北京地区,求职者对创业公司的接受度远高于其它地区(尤其是二线城市);

接受天使轮和A轮的同样也接受D轮以上或上市,反之则不然。这个数据意味着大多数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程序员选择依然偏向保守。

所以这段时间,不靠谱的创业公司会发现,自己拿不到融资了;靠谱的创业公司则会发现,自己拿到融资也招不到人了。

异动:程序员降薪也要离开创业公司

当然,创业公司招人从来都不是容易事,某种程度上,创业堪比上山结寇,这种事情拉人入伙从古至今,就没有容易一说。

然后,最近这几个月,创业公司面临的招聘环境尤其糟糕。

大概是从2个多月之前开始,我在后台查看简历的时候,会频频看到「上一家公司倒闭了/融资困难/已经2个月没发工资了……」这样的离职理由,频率非常高,其中涉及的行业相当广泛,从金融到社交,从约车平台到奢侈品电商,无一不足(甚至还有招聘领域的公司)。

于是,上周在某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整理了一百家公开的A轮前HR邮箱,发了一封测试邮件,发现有接近40%的邮箱后缀已经变成了无效域名,也就是说这40%的公司极有可能已经阵亡了。

在创业最火热的时候,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去创业公司,往往意味着薪水翻翻、title变高、逼格满满,真的,那种双倍薪水挖大公司里平庸程序员的案例见得多了。不得不说,那时候,整个市场的舆论风向对创业公司都是有利的。但潮水在加速后退,裸泳的人正在暴露。

而求职者对大环境的变化永远都是敏感的,见过一个案例,是一个安卓程序员,在某网约车做了一年多,独立负责这家公司产品的安卓开发,当初是被几乎翻翻的薪资挖去这家公司的,但今年年中这家公司就解散了,在辗转了一家创业公司后,如今,这名程序员又在找工作,并且主动提出可以降低薪水,但条件是公司要成熟稳定。

一名水平还不错的程序员主动提出降薪跳槽,这当然是极端情况,但正因为极端,才反映了市场的异动。

现状:创业公司的招聘窘境

回到创业公司招聘本身,资本寒冬带来的异动是浮出表面的结果,水面之下实际上还有更大的冰山。

一:猎头不愿意接中小创业公司的单

和大多数人印象不一样,创业公司虽然花钱谨慎,但很多公司都有针对招聘人才的预算,单人成本甚至不比大公司低多少,但不论是在所谓的猎头聚合平台,还是传统猎头,都不愿意接单,也就是有钱也花不出去。

为什么?因为他们也没有大量的优质简历来源,对他们来说,单个职位的成单效率直接决定了收入,而创业公司的单个职位成单效率,不客气起说,低得令人发指。

对中小创业公司来说,得到接近猎头的服务,一大可能性来自于,猎头提供初步的意向沟通,形成鲜活的人才池,供企业自行邀约。这考验的是招聘渠道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筛选能力,以及自身招聘顾问基于经验对各种不可控因素的把控,传统猎头很难把上下游都整合好。

二:初创公司连好的简历来源都没有

这里要重申一下互联网带给的一大幻觉,人们总以为互联网能给草根带来更有质量的信息和更平等的话语权。以招聘行业为例,不少人甚至以为,有了个各种各样的免费渠道,草根创业公司就跟大公司平等了。

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互联网的信息流通成本降低,带来的是更加海量的垃圾信息,而大公司往往已经建立起了很高的信息门槛,草根就变成了承担垃圾信息流通成本的洼地。

所以在对公司和求职者都充分开放的招聘渠道,基本只能解决非常基础职位需求,稍微高端一点的人才,有各种猎头天天盯着,很少会主动投递简历;另外,移动互联网的赛事都进入下半场了,招聘行业的移动化依然乏善可陈,就是因为提供纯工具服务的招聘平台同样无法解决信息高效匹配,这跟你用PC端操作还是手机操作没有关系;拍卖是这几年针对中高端人才兴起的新的招聘模式,但其基本逻辑是优化候选人的跳槽体验,对B端实际上更苛刻,这种模式下,即使小而美的中小创业公司也毫无优势。

如果把招聘比成一场恋爱,那创业公司得到的最高定位,实际上就是备胎。

三:初创公司的到面率很低

到面率也可以理解成已经约好面试却被放鸽子的概率。这个概率低到什么程度不好说,因为各个公司不一样,但绝对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HR来说,过了约好时间的半个小时,你打电话过去,小心翼翼地询问对方是不是「堵车了」,得到的回答常常是轻描淡写地一句「不来了!」都懒得委婉一下。

没有做过招聘的人很难理解,对中小创业公司来说,一个应聘者哪怕只是到面,花费的成本实际上已经很高了。

招聘经验有多重要,这么说吧,一位成熟的HR知道招聘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解职位需求、判断业务价值,到渠道,到简历漏斗,到邀约候选人,他能充分判断每个环节的成本和产出,不断调整策略,供CEO做决定。而一个没有经验的HR会把招聘当成守株待兔的过程,全程懵逼,并把这种懵逼状态反馈给同样没有经验的CEO,双双陷入抓瞎。

干货:初创企业找人的正确姿势

一、随时随地,主动找人

我知道一个牛逼的案例,一家起步很高的技术型公司,员工总数只有20+人,但有一个5人规模的HR团队,其中还包括一名互联网招聘经历丰富的资深从业者,主动定向找人。大多数公司当然都不可能有这个实力,甚至可能只有一个还在实习的HR,这个HR还要兼职前台、财务和行政。但我也见过创业公司,连离职的实习生都敢挖前来采访的记者,并且还成功了。

二、CEO一定要参与面试!

如上所述,创业公司的到面率已经很低了,无论HR还是猎头千方百计争取到面,就是因为面试才是招聘方和应聘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刻。无论是在描述项目的商业本质还是讲故事的技巧上,CEO应该像对待投资人一样,对待应聘者。根据我们的过往案例,CEO参与面试的入职率无一例外要远远高于没有CEO参与的。

三、匹配的人才是最合适的,让项目跑起来再说

虽然大多数前辈专家会告诉你,花2倍的钱去招一个10倍产出的人,这个理论绝对没错,但如果你就是找不到这个人,或者你找到了这个人,人家就是不愿意来怎么办呢?因为现实情况就是,在招聘市场上,一个三年工作经验的及格线程序员愿意去创业公司就不错了。

有一个办法就是拆解自己的岗位去适应人才,让项目跑起来再说,项目跑不起来,「完美的人才」来了的时候你的公司可能已经死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永远把人放在战略核心的位置。」毕竟在寒冬,一些创业公司会因为错位的资金死去,另一些创业公司,却会因为人,而活下来。

在百元美钞上的富兰克林曾说过,“唯有税收与死亡不可避免”。

中国人多为狡黠,而往往将聪明用在了阴沟里:各种庞氏骗局、偷税漏税、阴阳合同……少数人渔翁得利,多数人深受其害,而被挖空的大坑,还是得多数受害者去填埋。

中国每逢8便不大太平,18年亦是如此,仅是有关税收的事件便接踵而来。

内幕君初出茅庐时曾面过几家小公司,要么不交公积金,要么都是按最低额度缴纳。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一真诚。

好不容易找到个正规点的创业公司,又有同事抱怨:一个小公司怎么扣那么多税,财务是干嘛用的,真的是上缴了还是中饱私囊了?

的确在一线城市的小青年,口口声声对家人说自己挣上万工资,实际税后拿到手大几千,扣除房租,实际与二三线小青年旗鼓相当。

其实大家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拿到手的钱多点,这就是普通工薪阶层最为朴实的想法。

历经7年,工薪阶层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个税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又可以多买一箱泡面了。

可刚下好订单,就得到社保缴费会多扣的消息,一下子几百大洋又不见了。俯视四周,原来慌的不只我一个。

实际上,社保缴费基数始终是按照工资总额计算。只是在社保缴费规范化之前,超七成的企业都是有意隐瞒,还有一些地方将降低费率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

名义上是人们的福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可能使得一些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也会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下降。

我们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领福利的时候!有的网友说:自己的父亲开了20年的工厂,今年计算了下自己干下去还没将场地租出去赚钱,无奈出租养家糊口。

当然国务院近日再提降社保费率,并且地方政府也有税收优惠政策,但愿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我们普通工薪阶层在抱怨月光、入不敷出却无能为力时;明星们享受着天价片酬,并玩起了各种花式避税的板子。

范冰冰以2亿4400万拔得17年明星吸金榜头筹,笑得合不拢嘴一颗「大蛀牙」被崔永元发现并曝光了。

这件事曝光之前,内幕君都不知道明星的税收只有6%如此之低,这种情况下还想法子避税,真是令人发指。

这下终于知道为什么范冰冰等明星如此热衷于慈善事业,范冰冰工作室的微博几乎都快成为公益账号了,但恐无力回天了。

据小道消息,这位女神已被控制并接受调查。「阴阳合同」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范冰冰还涉嫌参与有关银行违规放贷及腐败案件……

山雨欲来风满楼,只有当黑暗被公之于众才会有所作为。当范冰冰销声匿迹几个月后,影视圈迎来了一场税收地震——6%到42%的税改、查账征收和限制天价片酬。

原来一个明星片酬四五千万,几乎都是要求税后报价,占据了大部分经费。并且过去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使得范冰冰等影视演员的工作室大量逃税。不知此时该如何圆场?

面对高额的税率和明星不可松口的片酬,制作方和投资方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合理避税」。甚至明星可以拿外籍或者把工作室开到国外,也会成为未来明星避税的重要方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高税率埋单的都是片方和投资方,像编剧、导演和相关工作人员,这些伤害甚至是致命的。

血祭娱乐圈,吃瓜群众人人叫好,殊不知这往往留着的都是基层人的鲜血。

刚提及到明星移民或者离岸公司避税潮流,如今也被棒打了。全球征税的时代来袭了!

想想现在你的电话、身份证号、打车清单、开房记录等私人信息,早已在「黑市」里随意买卖,不要998,只要98,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财不可外露?如今想不知道都难了!巨额转出国外也能查控你,人活在世上早无隐私可言。

根据AEOI框架下的CRS,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球征税,所有中国税务居民的全球收入都要缴税。

那些移民出去的人,只要超过一半时间在中国,这下也免不了会被征税了。明星、富商和权贵们颤抖吧!

连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就在「避税天堂」之一的加勒比海地区的开曼群岛都注册有自己的离岸公司,享受着轻税甚至免税的福利。

往往这些在海外银行户口都是巨额存款,看来这次中国要征得盘满钵满。当然其中也有可钻的漏洞。

Tips:由于不动产并不属于海外金融资产审查范畴之内,未来会形成更多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海外的趋势。

创投圈可是高净值人群的聚集地。最近又被圈内的段子刷屏了:创投有机会就吹自己的成功案例,动辄赚几百倍,结果LP(投资人)没信,税务局信了……

一则税改,创投行业「一夜难眠」:创投基金今后将必须按照个体工商户的标准征收累进税,最高税率为35%,而以前是按20%征缴的,并需补交过去多年的所得税,数额高的可达数亿元。

这一举措也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偷笑,毕竟印象中创投几千万、几个亿地投资,不差钱,割点肉应该的!

其实今天本身经济环境不大好,连东方富海创始人陈玮都感慨,2018年是中国创业投资环境最差的一年。之前内幕君也一直提到,今年房地产公司都面临着融资难、回款难的局面,更别说中小型创业公司了。

中小型创业公司的倒闭潮不绝入耳,打车软件滴滴屹立不倒、电商平台拼多多上市、共享单车摩拜和ofo鏖战……这每个领域的独角兽的背后都是无数创业公司的衰败倒下,而垫在底下的还有创投数亿的纸灰。

1%的成功,99%倒下的创业环境中,创业者和创投真的难于上青天!还有前面提到的社保实缴的政策,更是让其四面楚歌,成本支出翻倍!

一起受苦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工薪阶层,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暗自变相裁员了,升职加薪?年终奖?更无望。

往往创业公司,才是中国梦强大的助推者,怎可一把火浇熄一大片?企业都生存不下去,人们遭到裁员降薪,何来源源不断的税收?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输。

如今减税减负迫在眉睫,而国家大力发展基建又需要钱,无非是从哪儿割肉……

曾经人人都想创业,如今恐怕:本想卖房创业,无奈关门买房了……

连如今很多企业都是无所作为,反而痴迷炒房空手套白狼。A股持有投资性房地产连续9个季度环比增长,A股公司还在押宝上涨?

创业有风险,而从来没有人因买房而破产,这确实是大实话。创业环境好的时候,对自己有自信可先创业再买房,不好的时候买房须趁早。

你创业失败了,别的公司仍可以活得好好的,你是孤零零的失败者;而万一房价真的下降了,会有一大群人陪你倒霉,你不是一个人!

公司倒闭了很难起死回生,房子一时贬值了又会随经济回暖而上涨。并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拆迁户和炒房客在家里喝茶打麻将,每月收房租收到手软。生活美滋滋的包租公婆,还在看着创业者凌晨三点下班的软文哈哈大笑……

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为6.8%,税收却增长了14.4%,增速是GDP的两倍还多。这匪夷所思的超速增长,更容易滋生这种极端病态的炒房致富思维。税收进一步,企业退一步,何不适当地退而求其次?

文中这一件件一桩桩税改都是大手笔,中国的确是在进步,那么我们自身又如何呢?

中国的税改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希望以后能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环境。不希望人人梦想成为炒房客,而是人人有房可居!生活如此不易,同志仍需努力!

你好,是不合法的,协议上有公章,也是不合法的吗?还能进行劳动仲裁吗?,可以的,那需要什么证据呢?因为这份协议只有一份,在他们那,我是不是要等下次发完工资,确实降薪了,再进行仲裁啊,谢谢好人!,您好,不符合法律规定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要降薪去创业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