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资本边际报酬递减减规律是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微观经济学”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一版一印10.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1.45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1.2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2.08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3.4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22.23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9.5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2.80八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0.52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4.80九五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_文档库
文档库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 &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9.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1.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向右上方倾斜,而后向右下方倾斜,即先上升而后分别下降。2. 总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的关系:当边际产量大于零时,总产量是递增的;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时,总产量开始递减。3. 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的关系: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 > AP),平均产量曲线是上升的;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 < AP )平均产量曲线是下降的;相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AP).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是: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10.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 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
11. 厂商利润公式是什么?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1. 利润是收益与成本的差额。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在成本中。超额利润,又称经济利润,简称利润,是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利润 = TR-TC ;2.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 = MC );因为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增加,所以厂商不会停止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增加的成本,说明此时增加产量会使利润减少,所以厂商会缩减规模,减少产量。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即不增加产量也不缩减产量,此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12. 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的价格决定有什么不同?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供求主体不同;需求性质不同;需求特点不同。 13. 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 L (或AM L ),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
VMP=MCL =W
14. 试述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根据厂商理论,单个厂商对于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厂商会依照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决定提供商品的数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就单个厂商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从而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也是既定的,它们都等于市场价格P 。厂商的成本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厂商的行为从而所使用的不同生产要素的数量以及这些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厂商的成本是其所提供的产量的函数,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呈现U 型。
依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在价格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处选择提供商品数量。因此,短期均衡可分几种情况:(1)供给小于需求,即价格水平高(P >AC ),此时存在超额利润;(2)供给等于需求,即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此时存在正常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此点叫收支相抵点;(3)供给大于需求,即价格水平低(P <AC =,此时存在亏损,超额利润为负;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是否生产?此时要看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如果价格大于或等于平均变动成本,即价格线与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相切,此点E 叫停止营业点,此时厂商生产与否对他来说亏损额都是一样的,即生产所得只够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但对厂商来说,还是生产比不生产要好,因为,一旦形势好转,厂商可以立即投入生产。(5)在存在亏损的情况下,但价格小于平均变动成本(P <A VC =,即价格线在平均变动成本的最低点下方,此时厂商只能收回部分可变成本,生产比不生产亏损要大,所以必须停止生产。 15. 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体现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的?洛伦兹曲线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于1905年提出的,旨在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收入与财富的平等情况。洛伦兹把社会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有10%的人口,再将这10%的人口的收入除以国民收入,得出每一等级人口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所占的比重,然后,以累计的人口百分比为横轴,以累计的国民收入百分比为纵轴,画出一个正方形图。最后,根据一国每一等级人口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具体数字,描绘出一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 表示,将洛伦兹曲线与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 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
16.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向后弯曲? 所谓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就单个劳动者而言,一般情况下,在工资率较低的阶段,劳动供给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上升,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率的上升而下降,既劳动的供给曲线开始向左上方倾斜,所以,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将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Word文档免费下载:西方经济学试卷第二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西方经济学试卷第二套
&&西方经济学测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08年对外经贸大学815经济学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 分)
1、范围经济
2、帕累托改进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4、流动性陷阱
二、单项选择(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商品房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目前商品房市场中的()
A.供应量增加&&B:供给增加&&C.需求量增加& &D.需求增加
2、如果闲暇是正常品,则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量()
A.增加& & B.减少& &C.不改变& &D.不确定
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下列四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20& && &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3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50& && &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60
4、在一级价格歧视下,()。& &&&
A.厂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B.厂商可以在不同时间向消赞者收取不同价格
C.厂商只是改变了定价的方式,但是并没有改变产量水平
D.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
5、对于生产相同产品的厂商来说,()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与竞争模型的结论相同。
A.古诺(Cournot)& && && && && & B.斯塔克伯格(Stackbelberg)
C.伯特兰德(Bertrand)& && && &&&D.主导厂商(Dominant Firm)
6、向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政府税收& &D.消费
7、决定美国和中国的投资乘数不一样的因素主要是:()
A.两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差异& & B.两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
C.两国的企业投资规模差异& & D.两国的投资预期收益差异
8、在经济增长模型中,衡量技术进步最常用的度量标准是()
A.劳动利用程度& && && && &&&B.资本利用程度
C.索洛剩余& && && && && && &D.劳动生产率
9、通常认为,下列属于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 && && && &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 && & D.中央银行头入政府债券
10、在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中,净出口受到实际扩率变动的影响,财政政策效应()
A.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并无区别
B.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C.大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三、判断下列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如采所有商品的价格变成原来的两倍,而收入变成原来收入的三倍,则消费者的预算线会平行向外移动。
2.如果效用函数U(X,Y)=5X+6Y,则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3.只有当生产一定产量的生产者剩余非负时,厂商才会生产产品。
4.根据古诺模型,如果厂商越多,那么达到均衡时行业的利润越大。
5.若生产和消费中存在正的外在性(externality),竞争市场峥效率就能提高。
6.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不包括折旧和转移支付。
7.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长期中这种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8、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形状,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不受利率的影响。
9、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10、失业救济金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自然失业率。
四、计算与分析题(每题8 分,共16 分)
l、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函数都是Qd=28—2P;同时有10 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都是Qs=40P 一20。其中,Qd 和Qs分别代表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个;P代表价格,单位:元。
(1)求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如果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3 元的销售税,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承担了多少税收负担?政府得到的税收总量是多少?&&
(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及无谓损失有多大?
2、假设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是将可支配收入中的10%用于储蓄,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为7000 亿美元。今年的私人投资支出为900 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为600 亿美元,出
口为200亿美元,自发性消费为500亿美元,平均税率为10%,进口函数为M=0.21Y。
若,请计算今年该国政府的预算盈余和充分就业时预算盈余,并据i比说明该国政府目
前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28 分)
l、为什么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2、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问题如何导致了商品市场中的市场失灵。
3、为什么说消费物价指数(CPI)往往高估了价格上涨的幅度?
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题12 分,共24 分)
1、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
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试利用经济学原理
分析征收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根据IS—LM模型分析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七、英译汉(共三段、共50 分)
1.(20分)Since the barbaric “breaking wheel” was replaced by the guillotine in 18th-century France, methods of execution have increasingly sought to end life speedily rather than inflict long agony. There can, however, be few decapitations less painful than those at big American banks. On November 4th Chuck Prince left the boss's office at Citigroup, the world's largest bank, with the “tremendous support and respect”of the board ringing in his ears, even though the firm had to write down $8 billion-11 billion in October alone (see article). A week earlier, Stan O'Neal lost his job at Merrill Lynch after leading the investment bank to a loss with $8.4 billion of write-downs. He too entered retirement not on a tumbril but in a limousine, with $160m to soothe his discomfort. However churlish you may feel about Wall Street's new axiom—“the higher they fly, the bigger the parachute”—the departure of two of America's most senior bankers in a week is a good sign. Accountability, after all, is a step towards clarity, and there are few more coveted resources in
today's fog-strewn and stormy banking industry. Both departures were accompanied by revelations of much steeper losses from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s than either Citi or Merrill had owned up to just weeks before.
That attempt at honesty may have spooked the market because it showed how unsure the banks remain about how to value their subprime-related assets, but that is no reason to shy away from such disclosures. One worrying lesson for bankers and regulators everywhere to bear in mind is post-bubble Japan. In the 1990s its leading bankers not only
they also refused to recognise and shed bad debts, in effect keeping “zombie” loans on their books. That is one reason why the country's economy stagnated for so long. The quicker bankers are to recognise their losses, to sell assets that they are hoarding in the vain hope that prices will recover, and to make markets in such assets for their clients, the quicker the banking system will get back on its feet.
2、Consumer Protection(20 分)
The contract of sale is one in which buyer and seller are assttmed to be in a position of general equality, so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law is to work out the appropriate consequences of what may be assumed to be the common intention of the parties. It is obvious, however, that in a very large number of sales this is by itself an unsuitable technique. The buyer may by virtue of haste, ignorance, gullibility, inferior bargaining position or simple imprudence enter into a transaction in which the goods supplied, or the term of contract, or both are unsatisfactory to him and in many circumstances it may be felt that he is desmwing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required may be specific,i.e. there may be a need for a private remedy in a
or general, i.e. it may be desirable to control unacceptable practices of a particular type. A seller may also, thought less often,appear to require such protection against the buyer. The civil law has on the whole, save in the case of conscious deception, taken little account of these problems: its outlook is indeed sometimes expressed by the maxitn caveat emptor (Latin: let the buyer beware). Even where there is a remedy, its exercise may be troublesome or risky for the consumer. But the general problem has in fact been the subject of attention for many centuries. Attempts to regulate the price of staplecommodities (e.g. bread), and to control measurement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e.g.in the sale of beer and coal) date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More recently, however,the movement toward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umer, who may in this context beroughly defined as private buyer from a commercial seller, and who is the personthought most in need of such protection, has increased greatly in strength and prominence. Statues and regulations have sought officials have been appointed who have consumer protection as their function or amorganizations of consumers seek to prostudies are conducted into the problems ofand the various orga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predecessors has since 1975 taken a vigorous interest in consumer affairs .Indee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s committed to ensure “a high level of consumer protection”and to contributing“to protecting the health,safety and economic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ir right to information,education and to organise themselvesin orderto safeguardtheir interests.
3、(10 分)Undoubtedly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an economy that runs a persistent deficit or surplus is a decisiv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de or current-account balance.Indeed,in the past,large corrections of deficits usually went hand in hand with huge devaluations of the nominal and real values of the currencies affected. Empir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changes in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s rate(REER),the most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deficits or to cause swings in the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from deficit to surplus,because they induce an expenditure switch between demand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goods.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暑期集训,半年集训,百日冲刺集训
全日制高三式封闭集训
今日搜狐热点扫码下载官方APP
微观经济学A(张忠德)
首先,任何一门知识其本身就是学习的意义,求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需求,更何况微观经济学是非常有趣的知识,有它内在的美感。曼昆说过,他做经济学教授获得了两倍的报酬,一是薪酬,一是经济学的乐趣。&其次,经济学和其中的微观经济学既是关于各种经济活动的理论。既然我们即将或已经踏足的社会的主要活动是财经活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得处理各种财经、商业事务,如怎样购买合适的商品,投资什么项目,在哪里就业,等等,因此,应该了解有关商业和财经事务的基本规律。就像我们必须会加减乘除一样,我们也需要经济学知识,它是我们取得成绩、活动成功的安身立命之本。想一想,传媒界专业人士需要报道分析大量的财经事件,只懂传媒技术、不懂经济学理论显然是不行的;学习外语的人如果不和一门专业结合起来,那么外语也就没有什么用……&&&&&&&&&&&课程由视频讲授和测验构成,视频讲授是告诉你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测验可以引导你加深对微观经济学原理的理解和了解如何用原理去解释现实财经问题。&&&&&&&&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学生对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有一个基本把握,为宏观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根据mooc学习情况、线上检测、课后作业、期末测验以及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制定如下评分标准:1.MOOC中视频观看成绩20%,以后台记录在线观看数据为依据。2.MOOC中线上作业成绩1完成线上测验考核获得。3.课堂研讨成绩15%,依据课堂内提出问题、研讨问题次数、质量评定。4.课程作业成绩15%,依据完成课后作业质量、次数评定。5.期末考试成绩40%,以校级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准。
1.必备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函数、曲线、图形、方程知识2.备选的数学知识:基本的微积分知识如导数、偏导数、求极值或条件极值
西安邮电大学《微观经济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JG111011&&&&&&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适用专业:经济学、国际贸易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分:4总 学 时:64&&&&&&&&&&&&一、&课程简介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对当代西方的微观经济理论及近期发展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的一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学生对现代西方微观经济理论有一个基本把握,为宏观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该课程将为以后学习《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通信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博弈论》、《区域经济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学好该课程也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因此在学习该课程时应先行学习《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引论 &&&&&&&&&&&&&&&&&&&&&&&&&&&&&&&&&&&&&&&&&&&&&&&(2学时)主要内容:&&&&&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1)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2)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1)四个阶段: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2)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重大修改和补充&(3)二次大战以后的发展&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1)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2)在上层建筑上,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4.对待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5.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基本要求: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发展概况、试图解决的问题,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以及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和重要性,明确本课程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内容归属。&重点: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难点:无&(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8学时)&主要内容: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2.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3. 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2)供给表和供给曲线&4.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2)均衡价格的决定&(3)均衡价格的变动&5.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经济模型&(2)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6.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3)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4)需求得价格弹性:点弹性&&(5)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企业的销售收入&(6)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7)弹性概念的扩大&7.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1)易腐商品的售卖&(2)价格放开&(3)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4)谷贱伤农&8.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基本要求: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框架,了解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制度运行的核心是市场机制,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如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了解蛛网模型,掌握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基本概念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度量,熟练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重点:需求与供给的概念&,需求(供给)量变动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弹性的概念&,供求基本原理的应用。&难点:弹性的计算与分类,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蛛网模型的数学推导和几何作图。&&&(三)效用论&&&&&&&&&&&&&&&&&&&&&&&&&&&&&&&&&&&&&&&&&&&&&&&(8学时)主要内容:1.效用论概述&(1)效用的概念&(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2.无差异曲线&(1)关于偏好的假定&(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3.预算线&(1)预算线的含义&(2)预算线的变动&4.消费者均衡&5.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1)价格变化:价格--消费曲线&(2)消费者的需求曲线&(3)收入变化:收入—消费曲线&(4)恩格尔曲线&6.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7.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8.不确定性和风险&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的追求目标是效用最大化,能够比较分析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之间的异同点,并且依据两种理论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进而推导出需求曲线,掌握效用的概念,能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有关问题。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重点: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因,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设,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概念和两种理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价格--消费线与需求曲线。&难点: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数学推导,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共同本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不确定性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四)生产论&&&&&&&&&&&&&&&&&&&&&&&&&&&&&&&&&&&&&&&&&&&&&&&(4学时)主要内容:1.厂商&(1)厂商的含义&(2)厂商的组织形式&(3)企业的本质&(4)厂商的目标&2.生产函数&(1)生产过程与生产要素&(2)生产函数&(3)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3.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5)生产的三个阶段&4.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2)等产量曲线&(3)边际技术替代率&5.等成本线&6.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7.规模报酬&基本要求:了解规模报酬分析的含义及其分类,了解厂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本质,掌握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之分,并能对简单的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做出分析,找出厂商在短期的合理生产区间和长期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掌握运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分析要素的最优组合,理解要素最优组合也是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重点:厂商的概念及其追求的目标,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概念,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只有一种可变要素的情况下,厂商生产的合理区间的确定,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实现最优要素组合的条件。&难点: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推导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要素最优组合形成的分析,要素最优组合条件的数学推导,利润最大化与要素最优组合的关系。&&&&&(五)成本论 &&&&&&&&&&&&&&&&&&&&&&&&&&&&&&&&&&&&&&&&&&&&(6学时)主要内容:&1.成本的概念&(1)机会成本&(2)显成本和隐成本&(3)利润&2.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1)短期总产量曲线和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2)短期总成本和扩展线的图形&3.短期成本曲线&(1)短期成本的分类&(2)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3)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4.长期成本曲线&(1)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2)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3)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4)长期平均成本曲线&(5)长期边际成本曲线&&(6)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的概念与区别,熟悉由短期产量曲线到短期成本曲线,在由短期成本曲线到长期成本曲线的推导过程,并从中进一步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重要性。能够分析短期产量与短期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出规模经济与不经济、规模报酬对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影响在图形中的表现。&重点: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与会计成本的区别,经济利润的概念及其与会计利润的区别,显成本与隐成本的区别,如何根据短期总产量曲线推导出短期总成本曲线,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难点: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长短期成本曲线推导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如何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成本曲线。&&(六)完全竞争市场 &&&&&&&&&&&&&&&&&&&&&&&&&&&&&&&&&&&&&&&&(8学时)主要内容:&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3.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3)生产者剩余&5.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6.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7.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1)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3)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8.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2)消费者统治说法的理论基础&基本要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了解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意义,掌握从需求曲线推导收益曲线,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推导。了解由单个厂商到整个行业、由短期到长期的均衡过渡,熟悉单个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条件。&重点:四种市场类型的比较,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各种状态和短期供给曲线的本质,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形成的分析,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数学推导,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形成的分析,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七)不完全竞争市场&&&&&&&&&&&&&&&&&&&&&&&&&&&&&&&&&&&&&(8学时)主要内容:&1.垄断&(1)垄断的条件&(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5)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6)价格歧视&(7)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2.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5)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7)非价格竞争&3.寡头&(1)寡头市场的特征&(2)古诺模型&(3)斯威齐模型&(4)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4.不同市场的比较&基本要求:了解三种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了解在三种市场中垄断程度的差别,掌握对三种市场中厂商的长短期均衡分析,能够说明为什么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不存在供给曲线,能够对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在内的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进行比较。熟悉垄断市场中的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意义、寡头市场中的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重点:垄断的成因,垄断厂商的长短期均衡,生产集团的概念,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古诺模型&难点:边际收益、价格和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厂商的长短期均衡&(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4学时)&主要内容: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1)完全竞争厂商&(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4.对供给方面的概述&(1)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2)要素供给原则&(3)无差异曲线分析&(4)要素供给问题&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1)劳动和闲暇&(2)劳动供给曲线&(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4)劳动的时长工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6.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1)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2)土地的供给曲线&(3)使用土地的价格和地租的决定&(4)租金、准备金和经济租金&&7.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1)资本和利息&(2)资本的供给&(3)资本市场的均衡&8.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基本要求:了解要素价格理论也是一种分配理论、对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和完全竞争厂商的新含意,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含义,能够根据要素使用原则推导出单个厂商要素需求曲线,进而推导出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熟悉要素供给原则的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并从中推导出要素供给曲线;能够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为什么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后折弯的;了解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理解本章的内容是利润最大化原理的应用。&重点:引致需求的含义,边际产品价值的概念,边际要素成本的概念,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要素供给问题的实质,要素供给原则,后折弯型的劳动供给曲线,要素价格的实质,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的概念。&难点: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的数学推导,多个厂商调整时的要素需求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后折弯劳动供给曲线的解释,土地供给曲线为什么是垂直的&(九)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8学时)主要内容:1.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3.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5.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问题和假定&(2)生产可能性曲线&&(3)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4)总结&6.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7.社会福利函数&(1)效用可能性曲线&(2)社会福利函数&(3)不可能性定理&8.效率与公平 &&&基本要求: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之间的差异,能够定性地描述出一般均衡的思想,了解一般均衡包含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等问题,了解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带来经济效率,却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平等,福利经济学就是关于收入分配平等的一种规范经济学理论,掌握什么是经济效率、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实现经济效率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掌握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标准等概念,熟悉交换、生产以及交换和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能够说明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间的关系。&重点: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比较,反馈效应的含义,运用供求曲线分析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思想,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的概念,交换、生产以及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可能线,边际转换率的概念及其递增原因,效用可能性曲线,阿罗不可能定理,效率与公平。难点:均衡理论的发展与一般均衡思想的领会,艾奇沃斯盒状图,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条件的实现,效用可能性曲线的推导&&&(十一)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6学时)主要内容:1.垄断&(1)垄断与低效率&(2)寻租理论&(3)对垄断的公共管制&(4)反托拉斯法&2.外部影响&(1)外部影响及其分类&(2)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3)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4)科斯定理&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3)市场失灵&(4)公共物品和成本--收益分析&(5)公共选择理论&&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1)信息的不完全性&(2)信息不完全与商品市场&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公共物品,信息的特点及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了解为什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掌握外部影响的种类有哪些,以及如何消除外部影响。熟悉垄断为什么带来低效率,如何实施对垄断的公共管制。重点:垄断的低效率分析,寻租的概念,外部影响的概念及其分类,免费乘车者的含义,外部影响对资源配置失当的分析,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公共物品的概念,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含义&难点:科斯定理,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确定的分析&&&四、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引言2&&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8&&8效用轮8&&8生产论4&&4成本论6&&6完全竞争市场10&&10不完全竞争市场8&&8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4&&4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8&&8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6&&6合计64&&64&五、考核方式闭卷,第二至第十一教学环节,基本平均占总学分10%左右。总评成绩满分为100分。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其中,平时成绩从考勤、课堂讨论发言、作业完成情况三方面评价,满分为100分;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百分制。&六、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使用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2014年7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资料:[1]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2]曼昆原著,夏业良改编.《微观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3]和炳全,申四萍等.《微观经济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4]亚当·斯密.《国富论》(上下卷).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十八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6]斯蒂格利茨,沃尔什:《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7]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五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8]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9]金圣才.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第五版).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年5月;[10]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武大mooc参考资料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文建东、尚晓晔、欧阳伟如:《西方经济学精要与案例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
| 京ICP备号-2 |
(C) icourse163.or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报酬递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