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莫名其妙收到钱的少了1500块钱,报警有用吗?

为什么银行卡会莫名其妙的少几块钱??【中国工商银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6,784贴子:
为什么银行卡会莫名其妙的少几块钱??收藏
我试过好几次了,我去年年尾办的卡。没有开通网银,没有开通短信提醒功能,没有去超市刷过。我有把银行卡里面的数目记在本子上的习惯,精确到小数点。问题来了,我发现老是少了。一次13 一次7,一次3,或许还有我没发现......这是怎么回事?
信用卡额度 +2万,月息低至4.9!
自己开个网银或者通过柜台电话查下明细不就清楚了
我开了短信提醒,但是也莫名其妙少了2.8元,也没有短信通知我,至此我才开始留意到银行卡会莫名其妙少钱,虽数额不大但是就怕账户有问题,或者长期少下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知道该怎么样解决呢?
扣小额管理费或者扣短信变动通知钱了
这个是没有通知的
我也是习惯记在本子上,然后去对,少了两次,一次三块一,一次一块,好像还有一次,对不上了
可以打印明细看下,账户日均低于三百有小额费,每季度三块,年费十块,本人持卡和身份证可以到柜台取消,但是每人每个银行只能取消一张卡的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弄明白你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一套不用的银行卡值1500元?小心被用来诈骗洗黑钱
来源标题:一套银行卡叫卖1500元以上,被用来诈骗和洗黑钱——非法买卖银行卡调查
新华社福州8月16日电 题:一套银行卡叫卖1500元以上,被用来诈骗和洗黑钱——非法买卖银行卡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郑良、魏董华
近日,福建龙岩市中级法院对一起公安部督办特大买卖身份证、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作出终审判决。犯罪分子黄某非法买卖银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买卖身份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证、手机卡、网银U盾等资料齐全的银行卡,在网上售卖价格达1500元以上。有专门的团伙收购各种卡证后,雇人到银行开卡转卖。犯罪团伙使用这些“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
有网站公然收购身份证和银行卡
记者在QQ查找群中搜索“卡”,弹出不少含有“开卡”“信用卡提额”等内容的QQ群。记者加入一个“开卡”群,发现里面有成员640多人。入群之后,不断有人发布广告,声称收购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或者招收开卡人员。
有一个收购身份证的广告称:“高价回收身份证,1985年到1992年出生的,150元一张”。
记者联系一名在群里招收开卡员的人,其称:“开卡员只需拿自己的身份证到任何一家银行开卡,不管一类、二类账户我们全收。但是,在银行开卡时必须用我们提供的手机号码。”记者提出,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卖给别人使用,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方说,银行卡是用来注册淘宝账户刷信誉的,不会对开卡人有影响。
不同的银行卡价格不同。普通银行卡售价70元,开通网上银行的银行卡可以卖到两三百元,如果提供了U盾、手机卡、身份证等资料的银行卡,则可以卖到1500元以上。
记者在百度搜索“银行卡、QQ、代办、出售”等关键词,不时出现售卖银行卡的信息。记者点开一家名为“皇冠银行卡购买中心”的网站,网页上显示:“本处有大量真实办理的全国各地各大银行全新银行卡长期供应。卖卡讲诚信,淘宝担保交易。”此外,该网站还提供“按需求订购银行卡”服务。
根据网站提供的QQ号码,记者联系上一名工作人员,其称:“银行卡、身份证、U盾、手机卡全套售价1500元,各个银行卡价格相同”,如果“不带身份证,只是银行卡和U盾,价格为1000元”。
售卖的银行卡“实名非实人”,被用来实施各种犯罪
据了解,龙岩黄某非法买卖的2735套银行卡资料齐全,包括居民身份证、银行U盾、手机卡等。这些黑银行卡是如何办理出来的呢?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黑银行卡的源头在于身份证和手机卡。犯罪分子田某在深圳以每张50元的价格向拾荒者、农民工收购身份证2000多张,然后加价卖给专门收购身份证的团伙。案件中的另一个犯罪分子朱某,在深圳经营一家买卖手机卡的店铺。他通过QQ号码在网上发布信息,买到了上万张手机卡加价出售。
龙岩市公安局新罗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曾佳武说:“有了这些身份证和手机卡,犯罪团伙冒用他人身份开设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就很容易了。他们开卡后,再把这一整套资料‘打包’高价出售给从事诈骗、赌博、洗钱的犯罪分子。”
记者从福建、山东、浙江等地政法机关采访了解到,买卖银行卡形成灰色产业链。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中,“实人不实名”的银行卡被犯罪分子大量使用。
福建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公安民警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多起单笔诈骗金额达上百万元的案件中,公安机关追查涉案银行账户发现,开卡人和使用人完全不一致。开卡人多为农民工、在校学生等,他们称曾丢失身份证,不知道被人冒用身份开了银行卡。
此外,今年5月,厦门发生一起被骗430余万元的案件,诈骗分子用以转移赃款的银行卡上百张。警方调查发现,这些银行卡的开卡人并不是使用人,绝大多数是诈骗团伙在网上购买的。
一些人贪小便宜推波助澜,有些银行开卡审核不严
近年来,公安部、央行、银监会等部委多次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买卖银行卡专项行动,但为何此类行为屡禁不绝?
记者调查发现,买卖银行卡已经形成了一条包括收购卡证、雇佣开卡员、贩卖银行卡等环节在内的灰色产业链,每个环节均能获利,且价格快速上涨。
去年8月,记者暗访一家“银行卡销售网”客服人员,对方称一套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卡售价950元。今年8月,记者再次联系该客服人员,这套资料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800元。
多地公安民警告诉记者,一些在校学生、农民工、社会闲散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贪图小便宜,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到各个银行开卡,再贩卖给收卡团伙,收卡团伙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犯罪团伙使用。
此外,一些银行特别是个别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开卡时审核不严,持他人身份证也能顺利办理银行卡。
据悉,央行、公安部、银监会等部委在打击整治非法买卖银行卡行为的同时,也出台了多项措施从源头防范。包括明确规定对同一客户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从今年1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对经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组织购买、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5年内停止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3年内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同时,人民银行还将上述单位和个人信息移送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
多地公安民警说,尽管监管部门对违规出售、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交易限制、计入不良征信记录,但在实践中,震慑作用还不够明显。他们建议,应完善相关法律,出台司法解释,对于利用自己身份在银行开设银行卡出售牟利,达到一定数量的,按照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予以处罚。此外,银行方面也应加大实名制审核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开卡人身份,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出现大量非实名卡的银行,监管部门要予以追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你的银行卡值1500元? 小心被用来洗钱、诈骗, 一定保管好!
近日,福建龙岩市中级法院对一起公安部督办特大买卖身份证、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作出终审判决。犯罪分子黄某非法买卖银行卡2735套,犯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买卖身份证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目前,一套包含身份证、手机卡、网银U盾等资料齐全的银行卡,在网上售卖价格达1500元以上。有专门的团伙收购各种卡证后,雇人到银行开卡转卖。犯罪团伙使用这些“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
在QQ查找群中搜索“卡”,弹出不少含有“开卡”“信用卡提额”等内容的QQ群。记者加入一个“开卡”群,发现里面有成员640多人。入群之后,不断有人发布广告,声称收购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或者招收开卡人员。
  有一个收购身份证的广告称:“高价回收身份证,1985年到1992年出生的,150元一张”。
  记者联系一名在群里招收开卡员的人,其称:“开卡员只需拿自己的身份证到任何一家银行开卡,不管一类、二类账户我们全收。但是,在银行开卡时必须用我们提供的手机号码。”记者提出,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卖给别人使用,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方说,银行卡是用来注册淘宝账户刷信誉的,不会对开卡人有影响。
  不同的银行卡价格不同。普通银行卡售价70元,开通网上银行的银行卡可以卖到两三百元,如果提供了U盾、手机卡、身份证等资料的银行卡,则可以卖到1500元以上。
按照规定,银行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售,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用于不法活动者或将涉嫌违法。买卡人之所以冒用别人名义使用银行卡,就是要用于非法目的,那么售卡人有可能被“拖下水”,严重者可能被法律追究连带责任,个人信用也将受损。
  如何遏制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用凭证的非法交易?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认为,公安机关要对非法买卖身份证、银行卡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同时提升身份证的识别度,解决二代身份证挂失后仍可被使用的问题。
  赵辉建议,不要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闲置的银行卡,一旦被用作犯罪活动,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不用的银行卡最好去注销,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出售,丢失的银行卡也要尽快挂失。银行方面需加强管理,完善银行卡办理的审核,严格执行实名制,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网络借贷规范标杆企业
打造您的私人财富管家,透明、安全、靠谱!
今日搜狐热点银行卡莫名其妙被扣钱 这种情况怎么办__理财频道 - 融360
银行卡莫名其妙被扣钱 这种情况怎么办
银行卡莫名其妙被扣钱 这种情况怎么办
一位微友向“律师来了”反映:我手上有一张银行储蓄卡,9月8日晚被莫名其妙地代扣了9600元,资金去向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
  昨天,一位微友向&律师来了&反映:我手上有一张银行储蓄卡,9月8日晚被莫名其妙地代扣了9600元,资金去向是一个平台。
  在我没有授权、没有输入验证码、没有输入密码,也没有签署任何代扣协议的情况下,我的钱被莫名其妙地代扣,且银行也没有提前告知,我是否可以起诉银行,追回我的损失?
  刚好,昨天一则帖子在微信朋友圈疯转,标题是《什么都没做,银行卡十分钟被盗扣8万!原来是因为开通了这个功能!》。这是来自广州日报的一条消息,说的是最近,各地出现多起银行存款莫名消失的情况,目前已经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其中,就在几天前,湖北罗先生的银行储蓄卡先被存入1.61元,紧接着手机收到的短信提示显示卡里剩余的近8万元被人十分钟全部转完。
  罗先生随后报警。目前此事仍在调查当中,初步调查结果是,发现是有机构滥用跨行代扣接口导致。代扣接口一般用于水电煤、保费等小额定期支出,不能用于投资之类的大额划账。但是,这几年一些机构擅自把银行代扣接口开放给外部平台,扣款用途也超出限制。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银行是否要承担责任?我们是否可以起诉银行?
  为什么钱会被莫名其妙代扣?
  周蓉蓉:南方中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学副教授
  答:与之前出现的各种被盗刷不同,近期出现了多起客户投诉,称在没经本人同意和操作的情况下,被以代扣形式扣划银行账户资金的情况,而这些扣划大部分来自于第三方支付平台。
  银行卡代扣业务已实施多年,客户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委托代扣水电费、电话费、保险费等,既方便了客户,也减少了银行和相关商户的工作量,但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网上支付越来越普遍,代扣业务也从小额的消费类扣款发展到理财业务等大额扣款,在发展业务、方便客户的同时,也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盗取客户资金。
  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很多情况下,客户资金被盗刷往往还是由于客户不慎泄露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被犯罪分子利用办理网上银行业务、资金归集业务、通过第三方平台盗刷客户资金。
  钱没了,可以追究银行责任吗?
  胡波:浙江中格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省工业合作协会副会长
  答:持卡人在银行办理银行储蓄卡,即与这家银行形成了储蓄存款合同关系。
  根据银行卡办卡协议,储户应对自己存款存折及银行卡、身份证、密码、预留在银行的手机号码等与存款账户相关的资料尽谨慎保管义务,银行应当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和交易安全。
  根据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六条的规定,如果这位微友9600元钱的扣划并非他亲自授权操作,有可能是银行的代扣开放接口出现了问题,致使一些机构滥用跨行代扣接口所造成;当然也可能是咨询人银行资料被他人盗用所造成(事情还未调查完毕)。
  但无论何种情况,若储户既没有恶意串通作案,又没有故意泄露密码等信息,就需考虑银行有无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因为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为储户带来了便捷,但银行必须确保该种金融服务是安全的。
  如果是犯罪分子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了储户的银行卡号、密码等资料,也需查明银行服务是否尽到审查义务以及存在技术漏洞,该举证责任在于银行一方,否则,银行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发生未经储户授权的盗刷或盗扣事件时,储户可以根据《合同法》以存款合同纠纷起诉银行要求赔偿资金损失。
  遇到这种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胡波:浙江中格律师事务所主任,浙江省工业合作协会副会长
  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该在发现资金账户异常的第一时间马上向公安机关报警,取得案例受理回执;并立即致电银行卡客服,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口头挂失银行卡。
  如手机绑定支付宝的客户,可拨打95188挂失;微信用户可登录http://冻结微信账号;随后可收集证据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要提醒大家,对于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的虚假信息,注明需登录的网站地址,网购时以&客服&发来QQ号要求加为好友,并发来了退款链接等,都应当慎重点击链接,上述链接地址可能是钓鱼网站或者木马病毒,一旦点击可能造成银行资料泄密及资金损失;对于以&扣年费、服务费&等名义发送短信,吸引用户回拨400开头的号码查询,再以银行工作人员的名义索要储户的个人信息的,应当立即拒绝。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莫名其妙收到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