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器增长/下降率的计算

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德清发展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基本与全市持平,略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大多数指标基本或者超额完成。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城市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率等五项指标受全球金融危机、土地要素制约以及统计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中还有许多有待突破的难点,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杭州都市经济圈层面的区域竞争中还未能占据充分优势,一是集聚技术、人才、管理等高端要素的能力不足,承接上海、杭州等周边大都市科研、教育等优质资源溢出的效果尚不明显,科技创新能力急需突破;二是发展平台建设起步较迟、水平不高,战略性的重大产业项目较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和龙头企业不多;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毗邻杭州大都市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旅游、商务、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四是城市新区建设进度不快,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不强,新市副中心的区域服务能力未能充分发挥;五是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展望未来五年,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空间结构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德清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发展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明显,对德清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国际市场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带来重要契机。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中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转型升级的政策将不断调整完善,扩大内需战略全面推进,环境、能耗等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入调整,社会转型不断深入,对德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周边来看,《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全面实施,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两个中心建设,宁湖杭沿线发展带成为区域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一环;我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实施以都市圈和小城镇建设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战略;正式发布的《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将德清列入紧密层,杭州大都市郊区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都为德清进一步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等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集聚和共享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转型发展,抢占发展先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自身来看,我县迈入人均美元到美元的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三区一湖中心城市框架初步拉开,新市副中心和钟管、莫干山等特色小城镇建设逐步加快;工业化进入转型提升的新阶段,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区三大工业平台以及德清临杭物流园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以湖州城乡统筹试点等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这些都将有力推动德清开创科学发展、城市引领、社会和谐的发展新局面。
但也必须看到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迫切,但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日趋明显,产业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加快培育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抢占都市经济圈有利地位的机遇十分难得,但服务业集聚平台发展欠缺,要素集聚能力不足;三是社会转型加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不断加大,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相对不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仍然很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亟需创新。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新型工业化的提升发展期,是新型城市化的关键突破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期,是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攻坚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接轨上海,全面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中走在前列。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 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增强三力、奋力崛起战略的要求,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重点,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加快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力争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在推进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切实把握以下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产业高端化。把创新发展,推进产业高端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路径核心内容,着力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构筑科技、人才高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产业逐步向集群化、高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实现由县域经济形态向城市经济形态的转型。
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全域城市化。把坚持统筹发展,推进全域城市化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手段,以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优化空间开发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以三区一湖中心城市为核心、乡镇组团发展、和美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互动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由杭州大都市外围郊县向杭州大都市北部新区的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优化生态人居环境,树立生态、洁美、宜居的德清形象。
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区域开放合作。把坚持开放发展,推进区域开放合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手段举措,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全面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融合共赢,积极参与杭宁湖城市带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确立德清在杭州都市经济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的有利地位。
坚持人本发展,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把坚持人本发展,推进民生保障和改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惠及全民、城乡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着力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保持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到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亿元和万元左右,年均增长以上;全县财政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力争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亿元(五年累计)五年累计,年均增长以上,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达亿元(五年累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以上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以上。
具体来说,实现三个突破、三个领先,即力求力争在产业基地建设、城市功能提升、科技人才集聚等三个方面实现有效突破,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三个方面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
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加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大企业大集团,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争取在某些细分行业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争取创建12个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基地。
城市功能提升取得新突破。三区一湖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新市副中心城市服务集聚功能进一步拓展提升,力争在下渚湖、莫干山、内河港口、东部湖漾群等优势资源的高效利用上有大突破,金融、商务、物流、居住、休闲、文化等城市服务功能有大提升。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以上。
科技人才集聚取得新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使科技、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
城乡统筹发展保持领先。加快建设新市副中心城市和钟管、莫干山等特色小城镇,持续推进和美家园建设,基本实现和美家园建设全覆盖,城市化水平力争达到65%,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以内。
生态文明建设保持领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趋协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土地、水等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森林蓄积量达到77.05万立方米,平原林木覆盖率达到,森林覆盖率达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城市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
社会和谐稳定保持领先。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加快,依法行政管理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就业5.80008万人。社会事业发展更加繁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环境更加良好。
专栏德清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年均增长(提高)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五年累计)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进出口总额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个百分点以上
城市化水平
和美家园创建覆盖率
五年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人口自然增长率
国民预期寿命
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森林蓄积量
耕地保有量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完成下达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完成下达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
完成下达任务
完成下达任务
完成下达任务
完成下达任务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坚持集群化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工程,着力构建工业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形成集聚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达到10家。
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以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为主要平台,以通用飞机制造、风电装备、大型成套设备关键组件等高端装备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力争打造长三角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成为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以省级生物医药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主动对接杭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南太湖创新中心建设,以德清经济开发区、钟管工业功能区为主要平台,提升国家火炬计划德清县生物与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和生物与医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水平,形成以生物农兽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型药剂以及生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为主要特色,产业竞争力强的现代生物产业集群。装饰建材,培育和引进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完善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力争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装饰建材产业基地。
提升发展特色产业。新型纺织,突出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装备自动化水平,强化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形成以丝绸、服装、家纺、皮件为特色的浙北新型纺织产业高地。食品加工,积极引进杭州等地知名食品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向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全省重要的食用油、啤酒和绿色休闲食品生产基地。文化休闲用品,加快发展户外休闲用品、文化体育用品、伞业、游船游艇、工艺品等行业,做强钢琴特色集群优势,提高创新设计水平,成为全省重要的文化休闲用品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钢琴生产基地,努力打造中国钢琴音乐谷。皮具皮件,提升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支持企业创牌和打造区域品牌。积极培育和切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
培育引进大企业。加强对优强企业、特色优势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创业扶持机制,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品牌创建和拓展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推进与世界强企业、中央和省属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引进发展一批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型工业企业和产业基地。
强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抢占杭州都市经济圈服务业发展制高点。着力构建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投资五年累计达亿。
现代物流。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以内河港口物流为重点,加快建设一园两中心多节点的临杭物流产业带,支持发展钢材、电器、木业、医药化工等特色专业物流,积培育极发展大型区域性物流配送基地与第三方物流;,延伸发展运输、包装、储存、加工、冷链、信息处理等专业物流服务。,打造服务杭州都市经济圈、面向长三角的重要一流物流节点集聚区。到年,完成物流行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亿元以上。
休闲旅游。突出以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主要内容的度假主题,高水平开发建设下渚湖为龙头的东部江南水乡休闲旅游度假区和以莫干山为龙头的西部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全面打响名山湿地古镇、休闲度假德清品牌,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魅力的国际旅游度假天堂。力争到年,实现年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亿元,打造个以上级景区,争创个级景区。
房地产。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储备土地,控制总量规模,优化供给结构,引导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响杭州卧城品牌。到年,力争五年累计完成住房建设投资亿元以上。
商贸流通。结合中心城区建设,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现代商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项目,提升发展杭嘉湖家居大市场、杭州后街(余英坊),)、正翔商业广场等商贸综合体。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完善农村商贸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品牌直销店、大型仓储式卖场等都市郊区型商业,努力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商贸服务功能。
扶持培育新兴服务业。金融服务,加快永安街金融集聚区建设,集聚和培育银行保险、信托证券、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加快形成区域性金融后台服务的规模化效应,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本地金融机构发展,全力打造浙江金融创新示范县。科研与信息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扶持发展孵化器经济,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打造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科研服务基地。信息服务,积极发展软件外包、电子商务、通信网络服务等等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和新兴的信息服务基地。文化创意,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的有机融合。其他服务业。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引进以杭资企业为重点的外来企业区域性总部;引进和培育发展会计、法律、咨询、策划、营销、评估、认证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发展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健全服务设施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 创新开发模式,聚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集聚平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力度构筑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等国家级省级产业基地。
聚力打造三大工业平台。加强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区、德清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平台建设,完善物流、研发等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高水平的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平台。其中德清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县产业层级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环杭州湾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临杭工业区作为融入杭州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临杭和港口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装备制造、装饰建材等产业,打造长三角南翼、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德清工业园区重点提升发展粮油食品、轻纺服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打造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先行区、县域东部工业中心。突出特色,提升发展钟管、洛舍、禹越、新安等工业功能区。到年,力争工业平台五年累计新增开发建设面积不少于平方公里,新增工业产值亿元以上。
专栏三大工业发展平台
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
德清经济开发区
省内一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四大产业,引进和培育产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光伏产业、生物工程等。
以东北面低丘缓坡及部分农用地为主要扩容区块。
临杭工业区
长三角南翼、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节点。重点发展成套通用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
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园区、新材料园区和物流园区三大板块。
德清工业园区
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先行区、县域东部工业中心和运河物流产业发展区。重点提升发展粮油食品、轻纺服饰、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四大产业,引进和培育大型机械加工制造、机电设备制造、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
园区向东向北拓展。
大力培育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眼于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加快下渚湖等重大资源开发,建设一批开发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完成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城东商务总部服务区、永安街金融商务服务区建设,高水平开发下渚湖生态休闲度假区、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稳步推进城南科研创新服务区、站场商务商贸服务区建设。
专栏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德清临杭物流园区
面向杭州都市经济圈,辐射长三角,以内河水运物流为主导的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包括以工业原材料和钢材物流为主导,辅以油品、集装箱物流的运输、仓储、第三方物流、流通加工、信息和分拨配送等。
东北至雷东线、西至杭湖锡线、东南至申嘉湖杭高速的区域的临杭物流园,以及新市等重点物流基地。
下渚湖生态休闲度假区
长三角首屈一指的湿地主题休闲度假区
重点发展以生态湿地、运动休闲、主题文化为特色的度假旅游,延伸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商贸等业态,控制性开发生态房产。
北至省道,东以东苕溪和环湖路为界,南到湘溪港,西临武康城南规划区。
莫干山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长三角以商务休闲、度假养生、文化消费为特色的高品质国际旅游度假区。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养生疗养、文化休闲、商务会所、创意农业、度假房产等产业。
国道以西区域,涵盖莫干山、筏头以及武康的部分地区。
城东商务总部服务区
德清标志性的生态化总部商务区。
重点集聚企业总部、金融中介、商务办公机构,配套完善休闲、商业、居住等功能。
永平路以东、德清大道以南,舞阳街以北、杭宁高速以西的区块。
永安街金融商贸服务区
具有都市圈特色金融和休闲商贸功能,集商业、商务、休闲、会展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商贸服务区。
重点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发展完善综合商贸、商务会展等。
以永安街为中心,西起火车站广场,东至会展中心,往北到杭州后街(余英坊),包括千秋广场南北两侧及周边区域。
城南科研创新服务区
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
以科研服务为核心功能、延伸发展信息服务、创业孵化、创意设计、教育培训、商务金融等创新创业服务,完善休闲居住、商贸服务等配套服务。
环城南路以南、国道以东、塔山以西的城南新区。
站场商务商贸服务区
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的门户商务区。
重点发展站场商业、商务办公、科研孵化、旅游集散、物流仓储等业态,配套完善居住和公共服务。
杭宁高速以东、东苕溪以西、省道以北、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德清段以南区域。
创新平台开发模式。支持德清经济开发区与长三角领先的开发区通过托管、共建等形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进临杭工业园区和杭州之间的联动合作,探索合理的大项目转移落户的财税分成制度与园区联合开发机制;积极探索与大型央企、龙大型头民营企业联合共建专业化园区。
以全域城市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主动对接杭州都市经济圈空间功能重构,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城镇、产业、生态和人口空间布局,加快三区一湖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培育,做强新市副中心城市,完善乾元、钟管、莫干山等中心镇和特色镇功能。
&&& 贯彻落实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切实发挥主体功能区划在国土开发中的总控性作用,坚持保护、控制、开发、建设有机协调,科学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功能合理、组团发展的县域空间发展新格局。
实施中强东兴西闲空间开发策略策略。县域中部区域要进一步集聚要素,做强产业,提升城市功能;东部区域要加快兴起,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和京杭运河为轴,加快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西部山区突出生态和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限制发展工业。
形成一主一副,三大组团的空间发展架构。
一主即包括武康城区、站场新区、临杭工业区和下渚湖的 三区一湖中心城市,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极核,聚力集聚科技、人才、管理等高端要素,加快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商务、休闲、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北部副城。
一副是指新市副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德清工业园区等平台建设,承接上海、杭州等地的产业转移和扩散,培育、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卫星城市和统筹带动县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中心。
三大组团分别是指钟管、洛舍组团,新安、禹越组团,莫干山、筏头组团。钟管、洛舍组团整合提升生物医药、木业、钢琴等特色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增强设施配套,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功能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组团;新安、禹越组团发挥申嘉湖杭高速和京杭运河等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吸纳杭州等地的产业转移,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的特色工业型城镇组团;莫干山、筏头组团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加快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居住、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会议培训、文化创意等产业,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重要的休闲旅游组团。
按照三区一湖中心城市框架,加快推进科技新城、城东新区、站场新区、临杭工业区和下渚湖的高水平开发,整治改造老城区,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打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秀美的现代田园城市。
整合提升武康城区。按照东扩、南延、北拓、中心提升的开发思路,全面提升武康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建设体现高端服务功能和品质生活的城市核心区。东扩即依托县行政中心,拓展开发以总部经济、休闲商务、生态居住为特色的城东新区,推进五星级酒店、体育中心、余英溪改造工程等建设,彰显城市现代气息。南延即向南延伸建设以创新服务为特色的科技新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集聚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北拓即加强德清经济开发区的空间整合,重点开发低丘缓坡地和北片工业区,拓展生态休闲和商贸商务服务功能。中心提升是指加快推进对武康老镇区的综合整治,提升商贸、金融、居住等功能和街区形象。
高水平建设站场新区。依托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德清站,规划建设为德清交通枢纽。加快场站周边区块开发,强化与武康城区的基础设施衔接,统筹乾元旧城改造,前瞻性规划建设具有商务、商贸、物流、居住和旅游集散等功能的城市新区。
加快开发临杭工业区。突出先进制造和现代物流功能,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园区、新材料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内商务配套服务功能。
保护性开发下渚湖湿地。突出生态保护、城市休闲和山水景观功能,彰显防风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有序推进下渚湖湿地公园的开发,加快塔山森林公园建设,逐步形成依山环湖、城在景中的中心城市特色形态。
加快改善城市宜居品质。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强化城市社区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文明县城。
专栏三区一湖中心城市建设
十二五开发建设重点
体现高端服务功能和品质生活的城市核心区。
高水平开发城东总部商务区,稳步推进科技新城建设,拓展整合德清经济开发区,整治改造武康老镇区。
杭州北部门户新区,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加快场站周边区块开发,统筹推进乾元旧城改造。
临杭工业区
以先进制造、现代物流为主要特色的杭州都市圈北部的工业新城。
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园区、新材料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
突出生态保护、城市休闲和山水景观功能,全国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合理有序推进下渚湖湿地公园的开发,加快塔山森林公园建设。
深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支持新市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乾元、钟管中心镇发展改革和莫干山等小城镇发展,逐步建成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小城市和新型城镇,成为统筹区域和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
培育新市小城市。以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提升发展粮油食品、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完善提升商贸、医疗、教育、居住等服务功能,着力打造成为历史文化风貌和现代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的运河新城。
加快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加大中心镇发展改革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强镇扩权改革,把乾元、钟管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完备、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良好的新型城镇。突出旅游特色,把莫干山镇,打造为江南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特色小镇。加快提高洛舍、新安、禹越、筏头等集镇的城镇建设水平,促进人口集聚。
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引导农业资源向现代经营主体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转型,促进,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农村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水平,着力打造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 和美家园。 到年,建成和美家园精品村个以上。
坚持生产生态化、经营品牌化、功能融合化、设施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转型。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步发展粮油、蚕桑、畜禽、笋竹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做强特种水产、水果、蔬菜、茶叶四大优势产业,培育发展花卉苗木和休闲观光农业两大新兴产业。在布局上,东部平原地区构筑以特种水产养殖等优质农产品为主的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圈,中部地区构筑以蔬菜瓜果等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圈,西部山区构筑以茶果竹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农业圈。
推进农业两区建设。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新港、莫干山、湘溪个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三次产业联动的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渔业、畜牧、蚕桑、早园竹(笋)、茶叶、蔬菜、花卉苗木和毛竹个主导产业示范区,打造清溪花鳖、中国红玫瑰、横岭莫干黄芽等个左右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综合区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个。合理布局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到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个,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提升农业竞争力。组织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个以上知名品牌,个以上农科教示范基地,规范提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家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重点打造和提升欧诗漫珍珠、莫干黄芽茶、山伢儿早园笋、水精灵青虾、清溪花鳖等一批区域知名度较高的农业品牌。积极发展绿色产品,大力建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 专栏三大现代农业综合区
产业方向和建设内容
新港现代农业综合区
位于钟管镇、洛舍镇,规划总面积万亩,其中实施面积万亩。
主要建设渔业、畜牧、蚕桑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清溪花鳖、小根鳜鱼、红亮肉鸭、下塘蚕桑、辉山塔加州鲈鱼、小南湖休闲渔业、金龙潭中华绒螯蟹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莫干山现代农业综合区
位于莫干山镇、武康镇和德清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万亩,其中实施面积万亩。
主要建设花卉苗木、早园竹、茶叶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中国红玫瑰、郭肇早园竹、丰泽园生态农业园、金都阳光农庄、何村莫干黄芽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湘溪现代农业综合区
位于武康镇、三合乡,规划总面积万亩,其中实施面积万亩。
重点发展蔬菜、特种水产、中药材、水果、花卉和休闲创意农业,主要建设蔬菜产业示范区和清溪乌鳖、金硕金银花、凤燕茭白、山民设施园艺个特色农业精品园。
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村新社区建设水平,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农村新社区。
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合理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建新拆旧、经济补偿、异地搬迁等方式,推进自然村落整合、农居点缩减和城中村改造,实现农民住房集约化。积极推进乡村绿化、农村改厕、河道清淤,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构建分钟生活服务圈。开展争创文明村镇、文明户等活动,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风尚。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规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和管理,统筹建立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体育健身场所、放心店、幼儿园以及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站等公共服务场所,积极组织引导农村供销社、农村合作银行、电信、电力、邮政等服务机构在中心村设立服务站点。完善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到年,全县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气象等基本公共服务。
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精品农业、乡村休闲旅游等带动农民致富的特色农村经济,着力建设西部山里人家和东部水上风情两大特色乡村旅游带,打响长三角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深化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渠道,支持农民发展农业服务业、农村社区服务。加强引导,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公民素质教育以及各类创业培训,逐步实行农村免费职业教育。鼓励各类涉农大专院校到农村建立培训基地,探索网络远程培训等多样化培训方式,努力营造农民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生态优先,弘扬生态文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以水泥建材、生物化工等行业生态链建设为重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有序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推进城市废弃物分类回收,推广使用可回收材料。
努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定期清洁生产审核,鼓励骨干企业进行环境体系认证,力争十二五期间有家以上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强化规划引导,加强土地用途监管,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大力推进农村用地综合整治,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工业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强化工业用地亩产效率管理,开展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探索工业存量用地盘活机制,推行零土地技改,积极开发利用城镇地下空间。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进分质供水、污水回用,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农田节水灌溉,加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推动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改造,推广城市居住小区再生水利用和建筑中水处理回用技术,倡导节水型城市、企业和社区建设。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产开采区的统筹规划与布局调整,控制开采总量,培育采矿权市场,促进集约化、适度化、有序化、规模化开发矿产。处理好石矿开采与生态保护、土地开发之间的关系,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做好县控以上污染源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工作。认真落实节能降耗责任指标,抓好医药建材、电力、造纸、化工、印染、皮革、金属压延加工等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省控重点污染源的节能改造和污染整治工作,坚决淘汰小化工、小造纸、小印染、工业小锅炉和粘土砖瓦窑等落后产能。
推行节能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全面推进节水节地节材,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促进各项资源节约。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促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推进低碳园区、低碳企业、低碳社区等示范建设工作,推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低碳社会。
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认真做好项目预评价工作,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完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东部平原河网地区着重加强水环境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适度控制苎溪漾、百亩漾等开发强度;中部丘陵地区着重加强下渚湖湿地、东苕溪乾元段饮用水源地的生态保护,严格限制并逐步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西部山区着重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做好对河口水库、老虎潭水库以及筏头、四联、东沈、钱家边等自然保护小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严格保护森林资源。加强风景区的建设和保护,加快森林公园和环城生态风景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相质量,提升区域生态品质。不断加大生态补偿投入,对西部山区实行特殊的考核机制、财政机制和产业扶持政策。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绿色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防控,提高辐射环境监管能力。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加大对造纸、化工、印染、石矿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实现持证排放。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工程,规范污水处理厂运行。加强矿山环境整治,逐步实现矿产开采集中布局,推进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做好地下水资源和苕溪、运河流域河流交界断面、敏感区域空气质量的监测。建立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系统,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大对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防范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辐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以及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预警、防控体系。
美化城乡人居环境。实施森林生态建设,构建沿主要交通干线和沿主干水系的绿色廊道。充分利用城区的余英溪、阜溪、大家山、塔山、金鹅山等水体山体,规划建设城市绿色节点,美化中心城市生态景观。推进生态乡镇建设,加强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合理布局公共绿地,完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
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加强生态文化教育,不断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市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以及生态消费日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
坚持民生优先,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改善民生,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努力保障居民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城乡一体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开发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开发区)、社区(村、居委会)三级联动的城乡一体人力市场;建立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保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保障行政监察,着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注重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机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完善五费合征工作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水平。加快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特别是提高住院补偿率,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提高补助水平。不断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参保覆盖率,力争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万、万和万人。启动社会保障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个人社会保险关系在全市乃至全省一卡通用。探索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化,通过财政补贴、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优惠措施,促进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开办养老服务业。
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残疾人救助、临时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反家庭暴力等救助工作,健全城乡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与城镇三五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医疗和子女上学。鼓励社会互助和帮扶,建立统一规划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红十字事业,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爱心超市建设和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动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孤儿养育津贴制度,开展儿童大病救助工作,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
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力度,扩大城镇住房保障覆盖面。多渠道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确保符合条件的城镇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等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上的接轨,着力缩小不同保障制度间保障水平的差异。建立基层卫生服务与管理新体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全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范围,规范基本药物运作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强化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加强艾滋病防治,加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力度,重视发展传统中医,弘扬中医文化。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把握医疗服务市场的准入,积极推进本地医疗机构与上海、杭州等地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队伍建设,重点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医计划。力争到年,全县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和以下,国民预期寿命达到岁。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以推动全民健身为核心,以发展群众体育为主线,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培育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咨询服务、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等体育服务业。深入实施小康健身工程,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提升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建成县体育中心两馆一场(体育馆、游泳馆及体育场)并投入使用。提升体育基础设施网络。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保持适度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提高人口素质,努力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强化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优生两免,推进优生优育优教工作。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问题,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健全全员人口数据信息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权益。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创新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提升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水平。
&&&&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平安德清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深化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区、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进综合治理网络向城乡社区和企业延伸,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强化信访化解工作,积极疏导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规范发展社会组织。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性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等社会中间组织,推进部分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改革试点。完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提高城乡社区自治与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合理的城乡社区管理体系。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规范食品企业经营行为,实行食品行业量化分级管理,努力创建国家、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预防、化解和处理各类突发性事件机制,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道路、消防、工程等重点领域和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管理与监督,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加强食品卫生监管,规范食品企业经营行为,实行食品行业量化分级管理。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建立四议两公开制度,实行重大事务决策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做到决策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深入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工作。&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不断提高全社会法制化水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投诉处理和信访工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制素养。
实施以接轨上海,全面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为核心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长三角等区域合作,以国际化的视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
以《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实施为契机,努力建立杭德两地经常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以产业、交通、要素为重点,推进区域合作,成为融入杭州的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
推动产业互动发展。努力吸引杭州人来德清创业和居住。加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食品加工、休闲用品等产业之间的配套延伸,主动承接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信息软件等现代服务业转移和外溢,积极打造杭州北部休闲旅游合作区和优质农产品供给区。
加快基础设施对接。做好德杭快速路,、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德清至杭州轻轨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衔接、前期准备和推进实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两地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逐步解决德清与杭州之间的公路收费问题,进一步畅通德杭公共交通,增加班次和线路,努力实现公交同城化。实现两地信息系统互通,争取开通部分杭州区号电话号码。
促进要素流通共享。建立健全德杭两地人才交流机制,构建一体化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加快建立与杭州统一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促进人才流动和产学研合作,选派各类人才到杭州相关机构挂职或进修学习。深化两地金融合作,实现两地之间机、等系统的同城化。建立杭德两地银企、银政交流平台,争取金融机构在德清设立支行。
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合作推进东苕溪饮用水源、水网湿地的保护和京杭大运河的治理,构筑一体化的生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区域边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共同开展污染治理和打击环境违法。探索建立两地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利益置换办法。
加强社会交流合作。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增强我县瓷之源、游子文化、防风文化等地域文化在杭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化我县医院与杭州各大医院的合作交流,提升我县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与杭州教育名校集团之间的联合办学,争取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在德清设立校区、独立学院。促进两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资源的协作共享。协调推进社会保险领域的同城化合作。
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主动对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杭湖宁城市带建设,强化与南京、苏南地区在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交流与协作。加大接轨上海的工作力度,切合把握上海后世博发展新动向,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信息、人才、资本平台等资源,力促德清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强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分工协作;积极推动德清企业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大力承接上海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加强德清物流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对接,加大上海旅游客源的开发力度,主动吸纳在沪金融机构来德清设立分支机构,借力上海加快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引导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向上海市场,努力提高德清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加强区域互动发展和对口帮扶工作。加快推进与皖江城市带的融合互动,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做好援藏、援疆、援青等对口帮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和产业对接。
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坚持内外资并举,通过选资引智带动高端要素集聚,培育招商选资的综合竞争优势。以三大工业平台和现代服务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产业链招商和引智培育为抓手,着重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行重点突破。
提升外贸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兴贸,深化实施四个多元化战略,做大做强外贸主体,切实优化贸易结构,积极拓展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做强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支持机电、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各种贸易壁垒,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依托国家级科技兴贸基地、城南科研创新服务区、城东商务总部服务区等平台,积极发展各类服务外包,力争实现服务外包领域突破性进展。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设立境外资源开发和供应基地,整合、并购、新设境外销售渠道、研发中心等。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鼓励优势行业抱团组建境外工业园或经贸合作区。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高度重视加强走出去的风险防范与应急保障。
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科技兴县战略,建立健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努力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之一。
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德清模式,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纺织装饰建材等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育创新主体,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联合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到年,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以上,建成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家以上。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城南科技新城建设,积极筹划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共建大学科技园和产业化基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德清科技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建设,积极创建留学生创业园,大力发展以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创投公司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孵化器。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支持德清县科技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投资担保公司等服务机构发展,大力培育创业投资基金、技术交易市场、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支持优势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经营能力。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依法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实施教育六大工程、五项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到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二提高,确保全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比例超过省、市核定的比例。
优化校网布局。制定并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布局规划,逐步推进高中向中心城市集聚、初中向中心大镇集聚、小学向建制乡镇集镇集聚、主城区各类学校按规范配套、职教类资源整合提升、幼儿园各乡镇办好一所以上等级中心幼儿园,大村单设、小村联办一个幼教点。
提高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三大镇多元办园农村集体办园的发展格局,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园舍安全工程,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经济和福利待遇,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探索实施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到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以上,省标准化幼儿园比例达到以上,。 探索实施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整合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高水平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促进各类群体受教育机会均等。加快农村学校现代化进程,巩固和提高轻负担高质量成果,全县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巩固率达到。
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努力扩大优质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开展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到年,全县初中升高中段比例达到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以上,优质特色高中达到以上。
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支持湖州技师学院、德清职业中专、省电大德清学院等建设,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特色专业等建设。多形式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继续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和项目、课程建设,搭建完善终身学习平台,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办好培康学校,创造条件延伸特殊教育链,确保三残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专栏7&& 教育&六大工程、五项改革&
1.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
2.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3.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4.校园安全保障工程
5.教育质量优化工程
6.校园文化精品工程
1.管理体制改革
2.办学体制改革
3.人事制度改革
4.评价机制改革
5.招生制度改革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把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作为重点,迅速提升人才资源总量,加快建设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力争到年,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比重达到。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培养创新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团队。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努力培养一批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廉洁勤政、勇于创新、奋发有为、求真务实、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发挥农民专家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壮大一支服务和美家园建设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适应社会转型需要,加快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创新发展机制。破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实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使高层次人才在德清安居乐业。
着力创建文化大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建设省内及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实践区。
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及法制、科普、诚信等教育,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深入挖掘德清文化,弘扬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积极开展文化宣传、文明礼仪活动,挖掘和发展具有德清特色的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深入开展欢乐德清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扎实推进一乡一节、 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集中力量打造游子文化、前溪歌舞、民俗节庆活动为代表的德清特色文化系列,彰显德清文化魅力。加大省市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力度,加强以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为重点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三级公共文化阵地服务网络,实施农村影院建设工程,实现有线广播和电视网络全覆盖。加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充分挖掘瓷之源、舞之源、防风文化等文化遗产,争取瓷之源窑址申报列入国家遗址公园。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与休闲旅游、制造业之间的互动融合,重点扶持和培育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动漫等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提升钢琴制造、珠宝饰品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影视动漫等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中国钢琴音乐谷,加快构筑我县文化产业新优势,提升文化休闲用品、珠宝饰品、丝绸服装等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谋划和推进钢琴文化园、互动文化娱乐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项目。
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深化县广播电视台等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大力引进知名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按照接轨上海、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和促进县域空间布局优化的要求,加快完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网络。
以强化主骨架,改造主通道为重点,建成三横、四纵、十二连的主干路网格局,形成和完善县内成网、外联沪杭及周边城市的开畅型公路网。着力构建德清至杭州的快速交通路网,重点推进实施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杭州二绕)、省道雷甸至安吉段改建(含临杭大道)、德杭快速路、新五公路改建等重大工程。完善县乡公路网,重点提升韶塘公路、杨禹公路、乾埭公路等南北向道路以及晓庾公路、庾烂公路等西部山区道路的技术等级。加强内河水运交通建设,推进京杭运河四改三改造项目,续改建武新北线(武太线、洛东线)、白三线、下湘线、洛东线支线航道,建设货运码头泊位数个,初步形成二一横三纵二五支的主骨架航线,新增港口吞吐能力万吨。完成宁杭客专及站场枢纽建设,做好积极推进德清至杭州轻轨工程前期工作,推动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前规划集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交通枢纽。建立以快速直达车为主干,一、二、三级城乡一体化公交为基础的客运网络,逐步实现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的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与杭州的公交联系。
加强对河口水库、东苕溪等饮用水源的安全保障,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西部区域集中式供水,完成所有乡镇供水管网至村通户,全面实现同源、同网、同质的供水一体化目标。完善全县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确保乾元镇、洛舍镇、禹越镇等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加快新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程改造,确保污水处理等级由一级提升为一级。
继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完善输变电网络建设,新建千伏临杭变、扩建千伏英溪变,新建千伏上旺、禹越、洋北、上柏、施宅输变电工程,整体改造千伏武康变、新市变,扩建已建的千伏变电站座,至年实现德清电网千伏系统与大电网的多点连接和完善的千伏主干电网。推行中心镇及农村居民集聚地配电网规划,强化集镇网架结构。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淘汰高能耗变压器,继续新建及改造低压配电网,努力缩短台区供电半径,打造高效的德清输配电电网。加快燃气管网建设,逐步推广使用天然气。
以融合发展为目标,实施宽带高速传输网和数据城域网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城市网络,建成覆盖全县各乡镇电信综合数字网、邮政投递网和信息传输网。加速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实现城乡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加强各级广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建设,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农村光进铜退、光纤入户建设进程。加大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应用力度,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实施电子文件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社区等工程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完成数字德清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建设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德清段)、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德清段)、圩区整治工程、湘溪闸、五龙闸除险加固工程、德清排涝站二期改造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 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加强消防和人防网络建设,落实武康城南区域消防站规划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气象工程,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气候预测水平,强化对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以森林防火和松线虫病防治为重点,切实加强林业灾害的监测防范。(提高群众防灾意思)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创新农村要素流转机制。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健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探索开展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换取城镇住房、换股份、换货币补偿的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有序推进林权流转。
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对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城郊村及集体资产雄厚村的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归属明确,权责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归属明确、权责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社员村民合法、平等的权益。
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以新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为契机,开展中心镇扩权改革,深化中心镇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中心镇行政执法监管体制改革,积极争取省市支持,通过委托、授权、机构延伸机构等方式赋予中心镇更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中心镇建设用地计划单列制度,切实加大行政审批、用地、劳动保障、环保、县级财政、政府性投融资等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意见,研究制定我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统筹完善政策体系,强化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支撑。
引导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落实国家、省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意见要求,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作,逐步加快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加快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快形成资源环境价格约束机制和配置机制。推进落实土地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推进工业用地出让区别年期制改革,完善闲置土地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转让机制。加快区域金融创新,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市场主体,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土地承包权、农民住房等抵押贷款。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拓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业务,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排污权、水权等市场交易制度。建立分类水价制度,合理制定用水定额,建立健全严格的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探索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化改革,完善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加快推进信用德清建设,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维护市场秩序。
加快地方金融创新。积极开展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试点工作,努力创建国家金融生态城市。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市场主体,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积极探索和推广以科技金融、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为重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土地承包权、林权、农民住房、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股权等质押抵押贷款。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拓展政策性涉农保险业务,努力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力争十二五期末上市企业达到家。
探索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改善、谁得益,、谁贡献大、谁多得益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完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奖励补助机制,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饮用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优化政务流程,完善运行机制,裁减不必要的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推动乡镇机构改革,合理稳妥放权扩权,激发基层组织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落实技术咨询论证、公示听证等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
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教育、合作医疗、公共设施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投入等建设力度。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决策程序,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地方财政风险。
推动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部门、事项、环节和时间,规范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联动审批机制,推广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完善对审批行为的监督机制。坚持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建立政府投资的决策约束和公共评价制度,完善重大项目稽查和审计制度。
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十二五规划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划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本规划的相互衔接,统筹落实重大项目建设。要认真制定、执行具体实施方案和专项规划,分年度落实好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纲要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县政府各有关部门、乡镇要根据自身职能,对所负责领域的任务和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好纲要规划的内容。要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使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创造条件,更好地了解政府意图和政策导向。
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共项,其中预期性指标项、约束性指标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需建立相应评价实施机制,纳入各有关部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十二五规划的监测评估机制,形成良好的规划实施效果反馈机制,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共分大类、项,其中预期性指标项、约束性指标项。中期规划评估报告需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实施期间若遇到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重要原因,可以对规划进行调整,由县人民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十二五规划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附件十二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
十二五规划纲要名词解释
1、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2、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3、城乡一体化,: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4、现代田园城市:是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现代田园城市具备科技之美、人文之美、山水之美,产业高端化、生态高质量、生活高品质的&三美三高&的基本特征,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和美家园建设:是年我县提出的关于新农村建设提升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将全县所有行政村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产业特色鲜明、社区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和美家园,达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使我县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按照基本、平等、普遍、均衡的要求,为全体公民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年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浙政发〔〕号)。
、杭州都市经济圈:是指以杭州市区为极核,杭州市域网络化大都市为主体,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市区为副中心,德清、安吉、海宁、桐乡、绍兴、诸暨等杭州相邻县市为紧密层,联动湖州、嘉兴、绍兴市域的都市经济圈。年月,《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已获浙江省政府批复发布。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国家确定的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我省确定的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生物、新能源、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产业、核电关联产业等九大领域。
9、全域城市化:是指着眼于整个县域行政区划范围,推动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体发展,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努力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形态,是统筹城乡的新型城市化路径。成都、大连等地已经率先提出了&全域城市化&的理念。
10、工业3131工程:十二五期末,形成集聚明显的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上市企业达到10家。
11、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我县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于年开始实行的一项旨在改善低收入农户生活的工作,即将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元的农户户 人作为帮扶对象,计划用年时间通过实施四大计划,即创业扶持计划、培训就业教育帮助计划、保障救助计划、社会援助计划,使以上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元或者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是一种把文化科学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成人教育培训形式。年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13、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是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的节能新机制。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201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0]25号)。
14、非化石能源: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包括当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含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其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可持续供应的风险。
15、&两高一资&: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在产业经济、商品贸易等领域,开始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称为&两高一资&。
、生态消费日:生态消费,是既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德清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月日定为德清县生态消费日。
、五费合征工作机制:是指用人单位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费实行参保登记、征收机构、征缴基数、征缴流程和数据统一的征缴办法。
、基本药物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德清县作为浙江省个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首批试点县之一,已于年月日起,在全县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19、外贸&四个多元化&:是指出口经营主体多元化,带动出口商品多元化、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
20、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内涵一般体现在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城市管理创新等方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党的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杭州、宁波等地被列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
21、教育经费三增长二提高:三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提高&即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随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22、&南太湖精英计划&: 2008年,湖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海外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引进步伐,启动实施了市县联动的人才+技术+项目跨年度引进工程,即南太湖精英计划,全市计划用五年时间实现引进100名左右领军人才、100个左右创新团队的工作目标,并将此目标任务列为市对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之一。
23、三横、四纵、十二连主干路网格局:三横即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工程、现有09省道、规划中的新09省道雷甸至安吉段(含临杭大道);四纵即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104国道以及新市至五杭公路;十二连即三济桥至新市公路、乾元至埭溪公路、韶村至塘栖公路、杨树湾至禹越公路、士林至锦山公路、南舍至钟管公路、洛舍至武康公路、下跨塘至仁和公路、晓墅至庾村公路、三桥至莫干山公路、庾村至兰树坑公路以及德杭快速路。
24、一横三纵五支主骨架航线:一横是指武新线;三纵是指京杭运河高等级航道、杭湖锡线、东苕溪;&五支&是指洛东线、武太线、下湘线、钟新线和白三线。
25、一、二、三级城乡一体化公交:是指一级县城(武康)城区公交,、二级:中心乡镇到县城(武康)公交、,三级:行政村到中心乡镇公交三级公交构成一体化的公交体系。。
& 26、&125&气象工程:即完成一个平台(气象基础业务与&数字预案&应急平台),两项工程(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五大基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气象(地震)科普基地、现代农业(林业)园区气象服务基地、优质稻米粮食生产气象服务基地、蔬菜果园与特种水产气象服务基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计算年均增长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