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今年大二,2020年毕业,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萎靡成这样,学这个还有

  大家好,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我自己。本人2007年大学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金融工作。从事金融领域涵盖了期货、股权投资及信托。目前一直在从事信托工作。谈到信托行业,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了解。目前整个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大概在16万亿左右,其中有6-7万亿是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我是2012年底入行,当时房地产市场融资可以说是进入信托行业的尾声。2012年,像上海的房地产商找我们融资大概的成本在13%左右,当时我预计2013年上海的房价涨幅应该在15%以上,果不其然一三年上海新房涨幅在15%到20%。道理比较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房地产商的融资成本上升,必然会带来成品房的房价上涨。大规模的房价上涨,导致的是成交量的减少,这也就是为什么说2014年上海整体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不振的一个原因。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我本人的房子是在2014年11月份购买的,现在来看应该是一个小谷底。
楼主发言:73次 发图:0张 | 更多
  2013年开始,整个信托行业缩减对房地产市场投资。所以说对于一三年之前找信托借钱的房地产公司来讲,迎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这就是为什么说2014年整个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了很大回调。  
  请楼主继续  
  标记一下  
  说到了2014年的房价下跌,这里有一个大的经济环境我想需要强调一下。2014年房地产的下滑,让整个市场上多出了许多闲置资金,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让银行的资金也相对出于宽裕期,这时候大家应该注意了自己需要找出口的,那么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翻一下2014年后半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对的没错,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普通老百姓的钱流入了股市,银行理财资金的钱通过信托、证券资管、专项资管计划等等渠道进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那么可想而知, 2014年年底及2015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资金推动的盛宴。  
  我是在2014年六七月份左右开始看房的,如果有这个时期看房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基本上每家房产中介都是门可罗雀,看房人员寥寥无几。我基本上从六七月份看到了十月份左右,这时候我知道应该下手了。当然,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这个时候买房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海对集体户口人员出台了新的政策,要求在号之前将集体户口落户到社区公共户口。  
  2014年也是我工作调动的一年,当时考虑户口以及工作稳定性的关系,我选择一习性付款,购买的虹口地区的一个小房子。这个房子大概30平米左右,总体成交价格75万元左右,我这个房子是一个学区房和地铁房的概念。对口的小学是曲阳第三小学,虽然不是特别好的重点小学,但是在虹口来说也是不错的小学。我这个房子靠近两个地铁站一个是曲阳站,一个是赤峰路站,步行走过去的时间大概在五到8分钟,所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地铁房。  
  @恰恰嘟
23:22:31  请楼主继续  -----------------------------  平时工作忙,已有机会我会上来分享的。  
  @wlhsd
22:10:14  说到了2014年的房价下跌,这里有一个大的经济环境我想需要强调一下。2014年房地产的下滑,让整个市场上多出了许多闲置资金,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大规模发行,让银行的资金也相对出于宽裕期,这时候大家应该注意了自己需要找出口的,那么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翻一下2014年后半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走势,对的没错,资金大规模流入股市。普通老百姓的钱流入了股市,银行理财资金的钱通过信托、证券资管、专项资管计划等等渠道进入了中国的资本市场。那么可想而知, 2014年年底及2015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迎来了一场规模浩大的资金推动的盛宴。  -----------------------------  其实我认为房地产而言, 2015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异常火爆。因为楼主本人工作原因,平时接触的朋友大多是各大股份制银行分行级别的人员。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我发现,当时在鼎盛时期,银行理财资金大概有1万亿左右的资本市场上。  
  关注  
  wlhsd 楼主先生,  有理有据,期待继续!  深圳踏空的刚需伤不起,如果要在深圳买房 楼主认为哪个时间段 会是节段性的底部?
  @一芽一
11:06:19  wlhsd 楼主先生,   有理有据,期待继续!   深圳踏空的刚需伤不起,如果要在深圳买房 楼主认为哪个时间段 会是节段性的底部?  -----------------------------  大概在10月以后!  
  @一芽一
11:06:19  wlhsd 楼主先生,   有理有据,期待继续!   深圳踏空的刚需伤不起,如果要在深圳买房 楼主认为哪个时间段 会是节段性的底部?  -----------------------------  稍后再给你分析为什么  
  记号............
  支持  
  楼主,现在上海的房子,哪个点买比较好呢
  @wlhsd
22:50:39  @wlhsd
22:10:14  说到了2014年的房价下跌,这里有一个大的经济环境我想需要强调一下。2014年房地产的下滑,让整个市场上多出了许多闲置资金,同时银行理财产...  -----------------------  求教楼主,北京呢?急盼回复,谢谢了  因为今天新闻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不错,世行也表示乐观,是不是表示房价还将继续走高?要不要狠心下手?
  专家说价格是货币现象。继续看楼主从专业角度看房价
  我是用手机进行编辑的,所以会慢一下,请大家谅解。今天继续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但凡超多过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15年六月份左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股票市场暴跌以后,大量资本逃离股市。这里要讲讲中国的政府债务。2015年上半年,像往年一样楼主本人接到大量政府平台的融资项目,这其中多以江浙沪地区为主。2015年上半年政府平台的综合融资成本大概在10%左右,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信托发型的政府平台融资产品很难销售。因为一年只有10%的收益,但是把钱放在资本市场上只要拿好一支股票,也许一个星期就有10%的收益。我们发行的政务平台项目销售不出去。换句话讲政府平台项目在这个时期很难借到钱。但是2015年六月份以后,大量资金逃离股市,转眼间政府平台类型的信托产品迅速被认购完毕。大概到了2015年十月份左右,整个市场上的政府平台类型的产品非常稀缺。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讲会寻找大量政府平台项目来做。  
  @wlhsd
22:50:39   @wlhsd
22:10:14  说到了2014年的房价下跌,这里有一个大的经济环境我想需要强调一下。2014年房地产的下滑,让整个市场上多出了许多闲置资金,同时银行理财产...   -----------------------  @这绝对是马甲啦
22:18:24   求教楼主,北京呢?急盼回复,谢谢了   因为今天新闻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不错,世行也表示乐观,是不是表示房价还将继续走高?要不要狠心下手?  -----------------------------  北京政策什么时候出的?  
  mark  
  但是发现一个问题,银行也在找政府平台的项目。大概2015年十月后出现了一个资产慌的局面。这个时候我发现找到一个合适的政务平台项目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银行的大量理财资金撤离股市后面临一个巨额的资金成本,所以他必须通过各种非标渠道找到新的资金出口。这就是为什么2015年后半年出现了严重的资产慌。各大银行机构都在积极的抢夺优质的政府平台项目。对于政府平台来讲,突然大量的资金涌入必然降低他们的综合融资成本。2015年四月份的时候楼主本人拿到的政府平台项目的综合成本大概在10%左右,但是现如今拿到的政府的项目综合成本在7%到8%左右。可想而知,为什么政府平台的融资成本下降的如此迅速。  
  马克。期待楼主继续。
  楼主厉害,点踏得准。  
  @chulchulABC
22:02:26  楼主,现在上海的房子,哪个点买比较好呢  -----------------------------  新房主要性价比可以,随时可以买。二手房建议观望!  
  @chulchulABC
22:02:26  楼主,现在上海的房子,哪个点买比较好呢  -----------------------------  10月份后会是好的下手点  
  @wlhsd
22:53:42  我是用手机进行编辑的,所以会慢一下,请大家谅解。今天继续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但凡超多过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15年六月份左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股票市场暴跌以后,大量资本逃离股市。这里要讲讲中国的政府债务。2015年上半年,像往年一样楼主本人接到大量政府平台的融资项目,这其中多以江浙沪地区为主。2015年上半年政府平台的综合融资成本大概在10%左右,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所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信托发型的政府平台融资产品很难销售。因为一年只有10%的收益,但是把钱放在资本市场上只要拿好一支股票,也许一个星期就有10%的收益。我们发行的政务平台项目销售不出去。换句话讲政府平台项目在这个时期很难借到钱。但是2015年六月份以后,大量资金逃离股市,转眼间政府平台类型的信托产品迅速被认购完毕。大概到了2015年十月份左右,整个市场上的政府平台类型的产品非常稀缺。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讲会寻找大量政府平台项目来做。  -----------------------------  补充一下:部分资金因为是走的表内业务,不全是非标!  
  2015年资产慌出现以后,我一直在考虑资金的去向。当时国内可投资范围非常有限,股票市场肯定不行,因为在2015年六七月份左右刚刚出现的崩盘,增加政府融资,因为在2015年年底国家出台了限制政府债务余额有关规定。那么,作为银行也好,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好大家的投资方向只有一个房地产。在2016年一月份左右,我们已经看到深圳房价的大幅上调,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是有其先行指标可以参照的。没有错,大量资金涌入的房地产市场。  
  在资产慌的时候,资金在这个时候的压力很明显。银行的大量资金是需要承担巨额的资金成本的,这个时候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市场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业务方向。大家可以注意到各大银行都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打折,个人住宅可以给的利率最低八到八五折的优惠。同时,银行的大量资金也进入了债券市场,可以看到整个债券市场目前异常火爆,成本非常低!  
  @case520
12:01:43  楼主厉害,点踏得准。  -----------------------------  不敢当。  
  @case520
12:01:43   楼主厉害,点踏得准。   —————————————————  @wlhsd
21:47:00  不敢当。  —————————————————  马克一下,楼主继续  
  留个位置
  写的挺专业的  
  说到这里,我想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大家基本上已经清楚了。简单的逻辑就是:股票市场崩盘,实体经济不景气,大量资金寻找新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这就造成了这轮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那么资金下一步该去哪呢?是继续留在房地产,向大部二线城市房产流入?抬高二线房价?  
  标记一下!  
  @u_16-04-19 08:21:31  那么资金下一步该去哪呢?是继续留在房地产,向大部二线城市房产流入?抬高二线房价?  -----------------------------  房市、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实体企业  
  2015年的资产慌,迫使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其它实体经济。因为经济都是有滞后性的,所以我们注意到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始驻底,换言之,就跟股票大盘一样第一季度经济非常的糟糕。从第一季度末的数据可以看到,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经济有回暖现象。因为资金流入都是有滞后性的,当资本给到企业后,企业需要买生产材料,给工人发工资,支付各种费用等等。当资金流入实体后,经济才能真的转起来。  
  分析整个宏观经济情况,我们再来说说这个房价上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应该在30%到50%之间。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城市的房屋均价在上涨之前已经名列全国前茅。经过这轮上涨,可以说价格已经高得非常离谱。楼主作为一个金融人士,薪酬还算马马虎虎,2015年整个信托行业平均人员工资70万左右。作为一个金融高收入者,对当前的房价都感觉非常的无奈,同时感到无比的压力。毕竟我之前已经说了,我目前的房子很小,我是计划在一到两年置换一套大点的房子。但是目前的价位,让我可供选择的合适房源非常少。要么我去外环附近买一套合适的房子,要么同等价位我在上海内环买一套五60平米的小房子。可以说,真的没有任何幸福感可言。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上,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悲情城市007
23:18:57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  没错!目前经济有回暖现象,但楼主本人对后续整体经济发展方向持谨慎态度!  
  Mark   
  @悲情城市007
23:18:57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  这好比感冒一样,刚吃了点感冒药略为有些好转了,但是能不能持续好转还要看看后面怎么治疗。经济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货币流向导致了市场有了好转,但是能不能持续下去,现在不好说。边走边看哈。  
  洗耳恭听  
  关于中国问题分析与探讨  一、 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可能是政府、民间讨论最多的,当然也是分歧较大,同时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从莫言因描写计划生育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超级国家,的确值得分析、探讨,欧洲、北美、南美三大洲人口总和与中国相当,但资源是中国的 50倍,国土面积是中国的 7倍,其实人口本身不是问题,但由于毛时代人为多生,英雄母亲,那样的年代、社会制度,就必然扭曲人口自身的规律,等到邓公掌权后,又采取人为少生政策,后者纠正前者,可能被迫接受吧!近年又因老龄化、人口红利、未富先老等问题,陆续实行“单独二孩” “二孩”政策,一方面是迫于财政、未来抚养压力,另一方面代表公职、国企等人员的诉求吧!其实这10多年人口管制政策明显放松,对广大乡村、企业工作人员等约束很小,绝大部分农村家庭都会生2~5个小孩,罚点款就完了(0.5—2W),作为一个每年生产2000W左右人口,死亡1000W,净增1000W的东方大国,在面对老龄化、抚养压力、未富先老、失去人口红利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情况下,将是党中央、全体民众不得不长期面对、深思的重大社会课题!!!  二、 环境保护  2012年美国大使馆网站公布北京PM2.5,引发一场外交风波,让国人认识PM2.5是个什么东东,到后来因雾霾大爆发引起人民对环境污染的极度关注,更有后来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事实上环境污染伴随工业化一直存在,只是经济发展为主,民众生活水平较低,都为生存拼命,环境保护只是少部分人关注的事,作为一个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化社会的过程,必然带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只是我们选择怎么的发展道路,是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再治理,还是发展过程中不污染的良性发展道路,很显然我们前期选择了西方早期的发展模式,其中原因我们希望快速工业化,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产业低端、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腐败等原因,造成中国80%河流被污染,雾霾在各城市频繁发生的恶果,如中国顶级城市上海的苏州河污染触目惊心,在经过20年治理情况下,现在水质都无法达标,江苏苏南地区为治理污染把化工企业外迁苏北,结果造成苏北更加严重污染,盐城多次爆发全城断水事件,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如何在工业化过程中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将是考验政府、企业、全体国民智慧的重大问题。  三、 国企改革  波音、洛克希德、诺斯罗普-格鲁曼、微软、谷歌、苹果、脸书、雅虎、英特尔、思科、惠普、戴尔、美孚、埃克森、摩根士丹利、高盛、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杜邦、辉瑞制药、梦都山等等,清一色的民营企业,正是杜绝了国营垄断企业,所以美国经济才会如此强大健康生机勃勃。  资本主义的精髓,其实就是一句话;权力绝对不能私有化,财产绝对不能公有化。  因为私有化的权力,将压迫的国民无理可辨,无冤可伸,无处可逃。。公有化的国企,其实就是私有化的权力,用来盘剥国民的垄断工具。国企越多越强越大,垄断的就越狠,盘剥的就越冷血。  美国没有一家国有银行,却有华尔街。。美国没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一类的国企,国民却在享受着低油价。。美国没有中粮集团一类的国企,国民却在食用着,比中国还便宜的安全卫生的粮食与食用油。。美国居然没有蚊化部,但是却有好莱坞。。美国没有飞机制造行业的国企,却有波音与洛克希德公司。  美国没有汽车制造行业的国企,却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汽车质量一流,价格还比中国便宜得多。。。。美国无论房屋还是土地,都是兹由买卖,都是属于私人的,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北京买一套70年产权的三居室的费用,在美国能够买一套永久产权的带院子跟车库的独栋别墅。  一个人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痛苦的只是个人。。一个国家走在错误的道路上,痛苦的将会是全体国民,你我都不例外,也休想例外。
  @u_16-04-20 10:23:58  关于中国问题分析与探讨  一、 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可能是政府、民间讨论最多的,当然也是分歧较大,同时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从莫言因描写计划生育等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超级国家,的确值得分析、探讨,欧洲、北美、南美三大洲人口总和与中国相当,但资源是中国的 50倍,国土面积是中国的 7倍,其实人口本身不是问题,但由于毛时代人为多生,英雄母亲,那样的年代、社会制度......  -----------------------------  既来之则安之
  楼主,看到我!!!~~安徽合肥房价什么时候入手合适?求给建议~感谢!
  楼主毕竟是14年刚买房,所以不会认为楼市会进入下降通道是吧。个人觉得长期来看,还是会涨,特别是一线城市,但一两年的短期内可不好说呢。
  马克收藏。
  怎么看信用产品是政府平台融资产品啊?
  @一芽一
11:06:19  wlhsd 楼主先生,  有理有据,期待继续!  深圳踏空的刚需伤不起,如果要在深圳买房 楼主认为哪个时间段 会是节段性的底部?  -----------------------------  @wlhsd
20:14:49  大概在10月以后!  -----------------------------  感谢楼主先生的回复,楼主先生从宏观面来分析就像是俯视,可以看清大局,  我看过一些高手是从人口结构(比如一线是人口流入城市,80后刚需群体等)、政策出利好来分析等等,说的是某个点某个面,就我自己总感觉是云里雾里 好像说得很有道理 但似乎又难以支撑论点。  我老家是江西某个地级市下面某个县,未来像我们这种小地方的小县城房市会是一个怎样的趋势?真的会像某些高手说的:一线永远涨,三四五线跌吗?期待楼主先生回复。
  不相信70万买不了房?我不到15万工资,就敢贷300万在北京买,矫情  
  @悲情城市007
23:18:57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  @wlhsd
06:11:36  这好比感冒一样,刚吃了点感冒药略为有些好转了,但是能不能持续好转还要看看后面怎么治疗。经济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货币流向导致了市场有了好转,但是能不能持续下去,现在不好说。边走边看哈。  -----------------------------  感谢楼主回复!但真感冒了,药只是缓解难受症状,病毒依然在体内,要真正治好感冒,靠的还是自身的免疫。刚才看了凤凰网《新华社三问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居住用地70年....。规定是规定了,如何执行却没了下文,据参与者说,是模糊处理了,只因年头还长,暂时待定。迄今26年过去了,依然如故,直到近期温州和部分地区出现土地使用权到期,乱了阵脚,直至今天新华社发出三问。可这26年都干吗了?实在不敢过多评论。个人觉得,竞争不仅仅引用在经济,在政体上也该试着完善,经济和政体的依存度毕竟太高,在如今的经济高度上,一旦有羁绊,未来经济真的难以琢磨。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评级,说一个是故意,两个我就不敢说了。连楼主这样的专业人士都看不透,没预期情况下,谁还做国内投融资,又咋发展。综上,觉得宁可经济下滑片刻,重建道德,责任,信用,义务更为重要,这些做好了,上面那些问题,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如今给人感觉是一条腿走路,还摸着石头过河,就别提河里有点风,有点淤坑了,那更难想象,在大海中杨帆远征了
  @悲情城市007
23:18:57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  @wlhsd
06:11:36  这好比感冒一样,刚吃了点感冒药略为有些好转了,但是能不能持续好转还要看看后面怎么治疗。经济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货币流向导致了市场有了好转,但是能不能持续下去,现在不好说。边走边看哈。  -----------------------------  感谢楼主回复!但真感冒了,药只是缓解难受症状,病毒依然在体内,要真正治好感冒,靠的还是自身的免疫。刚才看了凤凰网《新华社三问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居住用地70年....。规定是规定了,如何执行却没了下文,据参与者说,是模糊处理了,只因年头还长,暂时待定。迄今26年过去了,依然如故,直到近期温州和部分地区出现土地使用权到期,乱了阵脚,直至今天新华社发出三问。可这26年都干吗了?实在不敢过多评论。个人觉得,竞争不仅仅引用在经济,在政体上也该试着完善,经济和政体的依存度毕竟太高,在如今的经济高度上,一旦有羁绊,未来经济真的难以琢磨。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评级,说一个是故意,两个我就不敢说了。连楼主这样的专业人士都看不透,没预期情况下,谁还做国内投融资,又咋发展。综上,觉得宁可经济下滑片刻,重建道德,责任,信用,义务更为重要,这些做好了,上面那些问题,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如今给人感觉是一条腿走路,还摸着石头过河,咋走?这还仅仅是河。
  @1989lmm
17:35:15  不相信70万买不了房?我不到15万工资,就敢贷300万在北京买,矫情  -----------------------------  那你15万不够还房贷呀。  
  楼主,我算是瞎逛 逛对地方了。我13年底买的房子,当时买的时候应该是已经涨了。。。。14年5月拿到房产证,15年底的时候琢磨着想等2年满了之后置换,可是,可是,可是。。。唉。。。这房价蹭的一下就上去了。年底之前我看了我要置换的房屋,算了下贷款,月供1.2万,租金5000,自己实际还贷7000,压力还可以,可现在这么一涨。。。月供达到1.5-1.6万,可租金没有疯涨呀,租金还是5000,月供变成1万了。感觉有压力,本人低收入。再者现在房价刚刚大涨完毕,是不是现在匆忙置换不太合适?接下去还涨吗? 本人感觉需要象14
15年那样,经历一两年的平稳。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正确?由于现在置换压力比较大,我应该在接下去的哪个阶段置换更合适? 我们都知道货币一直在通涨,如果说未来2年房价平稳不涨,工资上涨的话,到时候再置换压力岂不是会更小一点?就怕疯涨之后还会继续涨。。。。。。。
  马克  
  楼主,江苏南京二线,适合几月份入手。  
  记号一下,坐等更新  
  请问楼主对武汉房价怎么看,会猛涨吗还是会横盘还是会回落,求指教。
  宏观分析,能看清资本的流向  
  收下研究  
  楼主号称金融从业人员,我怎么看着不像腻,莫非是蓝翔金融技校毕业的?
  m。关注
  @wlhsd
22:53:42  我是用手机进行编辑的,所以会慢一下,请大家谅解。今天继续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但凡超多过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15年六月份左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股票市场暴跌以后,大量资本逃离股市。这里要讲讲中国的政府债务。2015年上半年,像往年一样楼主本人接到大量政府平台的融资项目,这其中多以江浙沪地区为主。2015年上半年政府平台的综合融资成本大概在10%左右,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所以出现了一个......  -----------------------------  赞一个。
  马马马
  楼主 刚需  现在买南京的房子 还是西欧某发达首都的小地铁房子?  感谢
  @chulchulABC
22:02:26  楼主,现在上海的房子,哪个点买比较好呢  -----------------------------  @wlhsd
20:44:19  新房主要性价比可以,随时可以买。二手房建议观望!  -----------------------------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我今年3月份找银行申请提前还贷,银行把我安排到了5月份,我问银行为什么要那么久?银行答复:因为最近没额度了。  还钱给银行还要什么额度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刚刚投信托,关注你
  楼主,您对苏州的房价趋势有何看法?不到半年翻倍了,刚需伤不起呀,您觉得是再等一下还是现在入手?  
  @wlhsd
22:53:00  我是用手机进行编辑的,所以会慢一下,请大家谅解。今天继续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但凡超多过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15年六月份左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股票市场暴跌以后,大量资本逃离股市。这里要讲讲中国的政府债务。2015年上半年,像往年一样楼主本人接到大量政府平台的融资项目,这其中多以江浙沪地区为主。2015年上半年政府平台的综合融资成本大概在10%左右,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所  —————————————————  为什么不用讯飞语音输入法,讲语音直接转换成文字?  不是广告,我是觉得很方便。  
  那么资金下一步该去哪呢?是继续留在房地产???
  @苦痛让我飞翔
09:25:48  楼主号称金融从业人员,我怎么看着不像腻,莫非是蓝翔金融技校毕业的?  -----------------------------  是蓝翔技校金融专科生????  
  @wlhsd 21楼
22:53:00   我是用手机进行编辑的,所以会慢一下,请大家谅解。今天继续分析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但凡超多过股票的人都会知道2015年六月份左右,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股票市场暴跌以后,大量资本逃离股市。这里要讲讲中国的政府债务。2015年上半年,像往年一样楼主本人接到大量政府平台的融资项目,这其中多以江浙沪地区为主。2015年上半年政府平台的综合融资成本大概在10%左右,因为上半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所   —————————————————  @SWASWA
10:35:22   为什么不用讯飞语音输入法,讲语音直接转换成文字?   不是广告,我是觉得很方便。  -----------------------------  有苹果版的吗?  
  @gghmmw
10:24:54  刚刚投信托,关注你  -----------------------------  现在行业在转型,珍重!  
  @chulchulABC
22:02:26   楼主,现在上海的房子,哪个点买比较好呢   -----------------------------   @wlhsd
20:44:19   新房主要性价比可以,随时可以买。二手房建议观望!   -----------------------------  @爱花的猫1
10:20:13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我今年3月份找银行申请提前还贷,银行把我安排到了5月份,我问银行为什么要那么久?银行答复:因为最近没额度了。   还钱给银行还要什么额度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  它手里一把银子都花不出去,你还找他还,心里不平衡哈  
  说的不错,顶哈。
  楼主对于二线城市,比如武汉的房价怎么看啊?
  请问楼主,现在理财可以怎么做呢?比如有二百万现金。现在很多受益去年底可以6%的,今年都降了,有点儿迷惑,谢谢  
  @yy6-04-21 10:57:22  楼主对于二线城市,比如武汉的房价怎么看啊?  -----------------------------  短期内,不同板块涨跌不一,投资价值高的区域房价有好的涨幅。其它有些区域不一定涨  
  @木土笑一笑
10:14:54  楼主 刚需   现在买南京的房子 还是西欧某发达首都的小地铁房子?   感谢  -----------------------------  西欧的房子?要出国吗?  
  @灬儍oO猪头
21:25:40  楼主,我算是瞎逛 逛对地方了。我13年底买的房子,当时买的时候应该是已经涨了。。。。14年5月拿到房产证,15年底的时候琢磨着想等2年满了之后置换,可是,可是,可是。。。唉。。。这房价蹭的一下就上去了。年底之前我看了我要置换的房屋,算了下贷款,月供1.2万,租金5000,自己实际还贷7000,压力还可以,可现在这么一涨。。。月供达到1.5-1.6万,可租金没有疯涨呀,租金还是5000,月供变成1万了。感觉有压力,本人低收入。再者现在房价刚刚大涨完毕,是不是现在匆忙置换不太合适?接下去还涨吗? 本人感觉需要象14 15年那样,经历一两年的平稳。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正确?由于现在置换压力比较大,我应该在接下去的哪个阶段置换更合适? 我们都知道货币一直在通涨,如果说未来2年房价平稳不涨,工资上涨的话,到时候再置换压力岂不是会更小一点?就怕疯涨之后还会继续涨。。。。。。。  -----------------------------  继续关注吧,我这几天会给出现状的分析!  
  顶,楼主讲的不错
  不错的帖子  
  @悲情城市007
23:18:57   个人愚见:地方躺在黑土地上睡大觉,财源却滚滚而至,何乐而不为?宏观上强调可持续性发展,实际操作在房产上,70年土地回收,是可持续性收割,所谓循环“经济”应这么解释。房地产早已不是市场,完全是投机者的乐园,为啥是乐园?因为地方因为土地一直钱够花,觉够睡,舒舒服服,那发展多元经济干吗?久而久之不想干了,也不会干了,有没有实体多元也没啥意义。反而对土地和税收造成了严重依赖。地产可是最大饭碗,所以必须力保!这也是无论你释放多少流动,钱没有避险的地方,都会去了房地产,投资者趋之若鹜,降准放信贷,去产能,爆炒一线,觉得差不多了,政策冷却。二线接着(南京).....再冷却,三线....所谓循环,奇葩,供过于求,违反经济规律的涨价去库存,但这种积累代价到质变,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所能承受的,通过股市、房产不断的消灭中产,各种政策(包括大量印钞M2),把手习惯性伸进看病、养老、最普通人钱袋里,再诱惑套上杠杆,其危险程度,远大于在经济上,管理者应谨慎谨慎,投资者也应擦亮眼睛。对于普通百姓投资真的很无奈,如今海外置业,并购回收潮泛滥,这就是有办法人的投资去向,再加上国际评级公司的降级评级,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不看好   -----------------------------   @wlhsd
06:11:36   这好比感冒一样,刚吃了点感冒药略为有些好转了,但是能不能持续好转还要看看后面怎么治疗。经济是一样的道理,现在货币流向导致了市场有了好转,但是能不能持续下去,现在不好说。边走边看哈。   -----------------------------  @悲情城市007
20:58:22   感谢楼主回复!但真感冒了,药只是缓解难受症状,病毒依然在体内,要真正治好感冒,靠的还是自身的免疫。刚才看了凤凰网《新华社三问住房土地使用权到期》,国务院199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居住用地70年....。规定是规定了,如何执行却没了下文,据参与者说,是模糊处理了,只因年头还长,暂时待定。迄今26年过去了,依然如故,直到近期温州和部分地区出现土地使用权到期,乱了阵脚,直至今天新华社发出三问。可这26年都干吗了?实在不敢过多评论。个人觉得,竞争不仅仅引用在经济,在政体上也该试着完善,经济和政体的依存度毕竟太高,在如今的经济高度上,一旦有羁绊,未来经济真的难以琢磨。两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纷纷下调评级,说一个是故意,两个我就不敢说了。连楼主这样的专业人士都看不透,没预期情况下,谁还做国内投融资,又咋发展。综上,觉得宁可经济下滑片刻,重建道德,责任,信用,义务更为重要,这些做好了,上面那些问题,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如今给人感觉是一条腿走路,还摸着石头过河,咋走?这还仅仅是河。  -----------------------------  政府效率问题需要更高层解决,我们不谈哈。我看到最近新闻说对于到期房产,不足70年的,自动延期至70年。当然商业地产不能按照住宅标准延期哈,各自参照现行标准执行  
  楼主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得出个结论一年七十多万收入在上海只能买60平米房子的?别和我说你要单价十万一平米的房子,我就告诉你距离世纪公园没多远的张江高科也仅仅是六万而已,把大家的质疑打消下,不止我一个人觉得有问题。。。  这是金融业人士吗?呵呵我倒是觉得像是早已绝迹的空军,别急,我也曾经是空军,可是我在2010年早就看清了空军的言论更多的是发泄情绪,所以我直接投降了。
  年入七十多万应该可以负担千万左右的房产,金融业人士做做贷款包装不难吧?剔除公积金后大约也就是一个月还商贷三万多,我是按照85折利率给你算的。。。
  顶楼主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